汉字的比喻句

| 电子商务师 |

【www.guakaob.com--电子商务师】

汉字的比喻句篇一
《拼音、汉字、句子》

语文知识专题训练(小学毕业升学)汉语拼音

一、选择。下面4组大写字母中,与字母表顺序一致的是( )

①P Q L S T

②D E F G H

③J K R M N

④S T U V W

二、看拼音,写汉字。

Lïng xuàn miǎo zī sǒu hâ 喉( ) ( )耀 ( )视 ( )询 抖( ) 沟

( )

三、读拼音,写词语。

jiǎo jiàn sì nûâ yuün wǎng mù juün juã jiàng

四、选择正确的读音。

(A) 幼仔(zǎi zǐ) 藐(mǎo miǎo)视 似(shì sì)乎 模(mï mú)

样 屏(píng bíng)息 为(wâi wãi)难 大厦(shà xià) 歼(qiün jiün)灭 匣(hã jiá xiá yá)子 沏(qì qiâ châ qī)茶

(B)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暂(zàn zhàn)时的供(gōng gîng)应(yīng yìn)困难,我们空(kōng kîng)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C)四周多么静寂(jī jí jǐ jì),但是,上了年纪(jī jí jǐ jì)的老师还在灯下写备课笔记(jī jí jǐ jì),本子上那清晰的字迹(jī jí jǐ jì),寄(jī jí jǐ jì)托着对下一代的希望。

五、下面加点字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募捐(mù) 恐惧(jǜ) 槐树(huái)

(B)倔强(jiàng) 皮袄(pí ǎo) 肆虐(nûâ)

(C)埋怨(mán) 地窖(jiào) 女佣(yōng)

六、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C D E F K I J H„„是按字母表中先后顺序排列的。( )

2、û同声母l n相拼时,û上面两点也可省去。( )

3、人或事物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北京”写作“Běi jīng”。

( )

4、“留恋”的“恋”的韵母是“làn”。( )

5、“厌恶”的“恶”标调是“wù”。( )

6、“好奇”的“好”标调是“hǎo”,“号召”的“号”标调是“háo”,“入场券”的“券”标调是“quün”。( )

语文知识专题训练(小学毕业升学)词语

一、照样子写词语。

缕缕白云 读书下棋

二、根据意思写成语。

1、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 ( )

2、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 )

3、超出同类之上。 ( )

4、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 )

5、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很盛。( )

三、按要求填词。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站”的词语。

笔直地站着,可以说( );恭敬地站着,可以说( );长时间站着,可以说( );坚定不动摇地站着,可以说( )。

2、在句子的括号里填上一个表示“看”的合适的词。

( )五星红旗 去医院( )病人

翠鸟( )着水面 ( )牡丹花

四、选词填空。

1、简朴 简单

A.冰心奶奶家的陈设却极其( )。

B.邓颖超奶奶一生省吃俭用,生活极其( )。

2、神圣 神妙 神奇 神秘 神采

A.这些古代传说经过人们越来越多的渲染、加工,显得更加( )了。

B.她的眼睛里充满了兴奋的( )。

C.科学技术并不是那么( ),只要努力钻研,就可以掌握它。

D.海南诸岛是我国的( )领土,不容侵犯。

3、苦笑 暗笑 微笑 傻笑 冷笑 假笑 狂笑 奸笑 哄堂大笑 哈哈大笑 捧腹大笑(只能用一次)。

A.无拘无束纵情的笑。 ( )

B.不愉快而勉强做出的笑。 ( )

C.藏在心里不公开的笑。 ( )

D.狡猾阴险的笑。 ( )

E.开朗的笑。 ( )

F.无意义的一味的笑。 ( )

G.轻蔑讽刺或无可奈何的笑。 ( )

H.众人大声的笑。 ( )

I.故意做出的,不真实的笑。 ( )

J.抑制不住开心的笑。 ( )

4、优秀 优良 武断 果断 夸耀 夸奖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陈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办事( )。她( )严格要求学生,( )严格要求自己。( )陈老师多次被评为( )教师,( )她从来不( )自己。

五、将下列词语按要求归类

心旷神怡 瞻仰 满腔怒火 皱纹 慈祥 赞不绝口 结结巴巴 伫立

1、描写人物心情的:

2、描写人物动作的:

3、描写人物语言的:

4、描写人物外貌的:

六、写出近义词及反义词。

写近义词:

隐蔽( ) 温暖( ) 喧闹

( ) 羞愧( )

雪中送炭( ) 成千盈百( 写反义词 :

浪费( ) 昏暗( ) 允许( )

普通( ) 危险( ) 虚心( ) )

语文知识专题训练(小学毕业升学)句子

一、按要求写句子。

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改为反问句:

2、没有人不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

改为肯定句:

3、黄继光对指导员说:“请把任务交给我。”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4、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改为“被”字句:

二、修改病句。

1、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压缩了的空气,虽然能承受巨大的重量,但是有许多奇妙的用处。

3、在施工时,要防止不发生事故。

4、李老师光荣地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

5、詹天佑克服了种种困难和考验,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6、一个人难免有缺错误,改进了就好。

三、扩句和缩名句。

扩写:

1、小女孩表演了节目。

2、他很快乐。

缩写:

1、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2、狡猾的狐狸一直盯着乌鸦嘴里的那块肉。

四、扩充句子。

1、( )的爷爷( )地给孩子们讲故事。

2、人们怎么会不说大兴安岭( )?

3、冬眠是动物在漫长的寒冬季节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 )。

五、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失去亲人的痛苦她能承受得了吗?( )

2、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了。( )

汉字的比喻句篇二
《汉字和标点》

一、本学期对学生的要求以及所要教授的内容。

一、汉字

在学习好写作之前首先得学好阅读,然而在学习好阅读之前,我们首先得了解字、词、句。那么我下面先简单的了解一下字、词、句。

楷书(汉末)

(汉末)

行书(汉末)

汉字的造字方法:象形文字、指事文字、会意文字、形声文字、转注文字、假借文字。而我们常用的文字有象形文字、指事文字、会意文字、形声文字四种文字。这就是汉字的来历。

二、标点符号

在学习写作时,汉字很重要,第一我们要用汉字来组词、造句、写话。在组词、造句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理解每一个汉字的字形以及汉字的单字意思,只有这样我们造出来的句子才是完美的,因为字义的不同,所以,我们造出来的句子也就不同,在造句的同时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标点符号点的位置不同,那么句义也就不同,比如:

标点点错了 老王规定其儿子每天要记日记,某天晚上他要抽查儿子的日记。 他查完日记后,对妻子大发雷霆。 其妻莫名其妙,要求老王说明原因。 他愤怒地打开儿子的日记摊在桌前,其上歪歪扭扭地写著:“今日陈叔叔来我家玩妈妈,说做完作业后,可以吃点心。然后,陈叔叔夸我作业做得好,於是叔叔抱起了我妈,妈叫叔叔小心一点,之后叔叔又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奶奶,也亲了我。” 妻大怒,斥问儿子,儿子哭道:“是我把标点点错了,应该是‘今日陈叔叔来我家玩,妈妈说做完作业后,可以吃点心。然后,陈叔叔夸我作业做得好,於是叔叔抱起了我,妈妈叫叔叔小心一点,之后叔叔又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奶奶也亲了我。’”

那么同学们看过这则笑话之后有什么感想呢?

三、句子

说完了标点符号之后,我们来学习句子,句子的一般形式包括:

(1)陈述句,用来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说明一个道理,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

(2)疑问句,用来提出一个问题的句子,句末一般用问号。

(3)祈使句,用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禁止或劝阻等意思的句子,根据语气的强弱,句末可以使用感叹号,也可以用句号。

(4)感叹句,用来抒发强烈的感情(喜欢、愤怒、悲伤或恐惧、惊讶、厌恶等),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句子的结构

1、主干和枝叶

句子的主干: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的一部分说明“谁”“什么”或“哪里”,是句子的主语部分;后一部分说明“是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是句子的位于部分。主语部分的中心词叫主语,谓语部分的中心词叫做谓语。

2、枝叶

为了使句子能过表达的更完整,往往在句子的主干中增加必要的修饰、限制成分,这些则被称为句子的“枝叶”。例如:

1)我︱︱是老师。 2)妈妈︱︱来了。

(谁)(是什么) (谁)(怎么样)

3)小鸟︱︱在兴奋的歌唱。 4)那个池塘里︱︱养了很多鲤鱼。

(什么)(在干什么) (哪里) (怎么样)

3、扩句和缩句

1)、扩句:就是要求给句子的主干添加上附加成分,是他表达的意思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更生动。例句:徐老师在讲课。

扩句为:年轻的徐老师在认真的讲课。

扩句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留句子原来的基本意思;

二、加上的修饰词要准确,必须与“主干”搭配得当。

4、缩句:就是去掉语句的附加成分,保留主干,是句子简单明了。

例如:蓝蓝的天上轻轻的飘着一朵朵白云。

缩句为:天上飘着白云。

缩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留句子的“主干”,不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二、要缩成最简单的句子,去掉附成分。

三、一般地说要删掉以下几点:

a、“的”前面的修饰限制语(包括“的”字)

例句:那位年轻的老师走过来了。缩句为:老师走过来了。

b、“地”前面的修饰限制语(也包括“地”字)

例句:火车缓缓地驶过站台。缩句为:火车驶过站台。

c、“得”后面的补充说明的词语(也包括“得”字)

例句:我兴奋得一蹦老高。缩句:我兴奋。

d、“在……中(下、里)”等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语。

例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取得了进步。缩句为:我们取得了进步。

本次课家庭作业:日记5篇;成语20个;好句10个。

另外完成一张试题。

课后练习:

缩写句子:

1、我们山村孩子的还吃饭都是用一种粗大的瓷碗。

2、王羲之是晋朝有名的大书法家。

3、王羲之练字很勤奋。

给下面的话句加上标点符号

1、漓 江 的 水 真 静 啊 静 的 让 你 感 觉 不 到 它 在 流 动 漓 江 的 水 真 清 啊 清 的 可 以 看 到 江 底 的 砂 石 漓 江 的 水 真 绿 啊 绿 得 像 一 块 无 暇 的 翡 翠

2、老 班 长 你 吃 啊 我 们 抬 也 要 把 你 抬 出 草 地 区

3、按要求填空

1、唐宋八大家:

2、三苏:

3、三曹:

4、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_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下列句子的成分

1)我想吃饭。该句的主语_____________谓语_________________。

2)花儿开得是那么的美丽、灿烂。该句的主语___________谓语________________。 开心一笑

加标点

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出了一道题:如果世界上女人没有了男人就不活了。要同学们在中间加标点符号,结果所有的女生都是:如果世界上女人没有了,男人就不活了。而男生的一律是:如果世界上女人没有了男人,就不活了。

汉字的比喻句篇三
《汉语中完整的句子结构》

汉语中完整的句子结构

完整的句子结构:(定)主//[状]谓<补>+(定)宾

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

如:“(冬天里)的春天”

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

如:“辨认<仔细>”

句子成分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

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状——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动补>+(定)宾+<宾补>。

[每当有外地人来],(好客的)天津人[总是][眉飞色舞地]谈<起了>(天津的)小吃<有多么地道>

宾语和补语区分参见:

其一,细推敲两种概念,从回答问题入手。

宾语是动词中心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之间是被涉及与涉及的关系,回答的是“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而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形容词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回答的“怎么样”的问题。例如:

(1)他打球。

(2)他打〈输〉了。

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所以是宾语:例(2)中“输”是补充说明“打”的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是补语。

从概念和回答不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区分宾语和补语的最基本方法。

其二,依词性类别判定,细辨认数量结构。

用分辨词性的办法进行对比也是判定句子成份的方法之一。宾语作为动词所涉及的对象,经常用名词、代词或其他名词性短语来充当;而补语则经常用形容词、动词、介词结构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的词语来充当。例如:

(1)他看书。

(2)他看〈完〉了。

(3)他看什么?

(4)他看得〈很认真〉。

(5)他去新华书店。

(6)他来〈自南方〉。

以上(1)(3)(5)句子分别以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来充当宾语,而(2)(4)(6)句则以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结构充当补语。

数量结构在句子中既可以充当宾语,也可以充当补语,这时我们就要从词的意义上去区分。

例如:他写了三篇;他唱了〈三遍〉。

前者中“三篇”指文章之类的东西,是以定语代替中心词,故而是宾语;而后者中“三遍”是指唱的次数,是补充说明“唱”这个动词的,故而是补语。

又如:他浪费了三天,他休息了〈三天〉。

以上两个句子都出现了“三天”这个“数词+时间名词”的结构,“三天”后面显然都省去了“时间”这个中心词。

这时我们要看谓语动词能否跟省略去的“时间”一词进行搭配。能搭配成为动宾结构的,说明动词后面的是宾语;如果不能,则是补语。在前一句中“浪费”可与中心词“时间”构成动宾关系,所以“三天时间”的“三天”是定语代替中心词充当宾语。在后一句中,“休息”虽然可与“时间”搭配,但构成了偏正关系,而不是动宾关系,不合句意,故而这里的“三天”是表示时段的补语。

再如:他买了二米,线长〈二米〉。

前者“二米”是“买”的对象,自然是宾语。后者“二米”是补充说明形容词“长”的,形容词具有不带宾语的特点,故而这“二米”只能是补语。此外,非动作动词“有、等于、变成”等后面所带的数量结构都是这些词所涉及的对象,所以不是补语,而是宾语。

例如:我有十个;一个变成了二个;三个加三个等于六个。这些句子中的数量结构都是宾语。

其三,用“得”、“这”二字检验,从“顺序”“结构”分析。

我们知道,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如:

他笑得〈非常天真〉;

这花香得〈很〉;

他说得〈怎么样〉?

但是,如果“得”字不作为结构助词而作为独立词素出现时,我们就不能混为一谈。

如:

他懂得这事。

你值得学习。

这些句子中“得”字与其它词素结合而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词,故而不是补语的标志,它后面的成份是宾语。

用代词“这”可以判定“个”字的宾语和补语。“个”字是最常见的量词,通常用在名词前头。

例如:

(1)吃个西瓜。

(2)吃个〈痛快〉。

第(1)句中“西瓜”是“吃”对象,是宾语,且可以在“个”字前面加“这”字;第(2)句中“痛快”是补充说明“吃”的,不可能在“个”字前边加“这”字。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个”字前边能加“这”字的是宾语,否则即为补语。

一般说,动词后边同时有宾语或补语时,是补在前、宾在后,所以宾语和补语在动词后的位置有时也可以做为判定依据。

如:

他打了〈三次〉球。

我织〈成〉一件毛衣。

但也有些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宾在前、补在后。

例(1),他每天上山〈两趟〉。

当补语是量词结构时,这种顺序较为常见。

例(2):你拿杯水〈来〉吧!他撕〈下〉一张纸〈来〉。

这两个句子中前者补语是趋向动词,置于宾语之后;后者补语是合成趋向动词,两个部份分别置于宾语前头和后头。有些介词结构也可以放置在宾语之后作补语,如:这件事〈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另外,有些形式相同的短语可以通过分析结构的方法来对比判定。

例如:他跑〈下大堤〉。他摘下眼镜。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带“下”字的词组,前一句“下”与“大堤”构成动宾关系,做“跑”的补语,补充说明跑的结果是下了大堤,而不是“大堤”被“跑下”;后一句的“下”与“摘”搭配成词,做谓语,“眼镜”做“摘下”一词的宾语“眼镜”是被“摘下”;再如:我希望去一次;我去〈一次〉。这两个句子中也都有形式相同的“去一次”,但根据结构分析,它在句子中充当的成份显然不同。

总之,虽然宾语和补语有难以分辨的一面,但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待,多做对比、总结,经过反复训练,总还是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

句子结构及句子种类(一)

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类型

汉语的句子成分有: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英语的句子成分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

主语 subjective (s) 是指“什么人或什么事”由名词、代词、动名词、不定式、句 子来充当。

谓语verb (v)是指主语发出的动作,即“做……”“干……”,由动词来充当;宾 语 objective (O):指主语发出的动作涉及到的对象,即干了“什么”,可以 担当宾语的成分同主语

定语 attributive (a) 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说明名词或代词的特点。能作定语的主 要有形容词、分词、不定式和从句。

状语adverbial (ad) 用来限制谓语动词或整个句子,说名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 原因、方式、条件、程度等等,常用副词或从句来完成。

补语 compliments(c): 与主语、宾语、表语是指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由名词充当, 主要有主语补足语、宾语补足语、表语补足语。

表语predictive (p):跟在系动词后,指主语是个什么样的人或处于什么状态,由 名词或形容词充当。

1. 全部的英语句子一共分为三大类: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简单句的定义:就是由______主语(或并列主语),_______个谓语(或并列 谓语),________个宾语(或并列宾语),构成的句子,叫简 单句。

I teach English here.

He likes foxes.

3. 简单句根据句子结构也就是句子成分,可以分为: _______种基本类型。

① S + V He smiles.

② S + V + O I kill two flies.

③ S + V + P He is a doctor.

④ S + V + IO + DO He gives me a book.

⑤ S + V + O + C His failure makes his mother sad.

根据五种基本句型,加上修饰词,改变一下时态、语态可以构成无数句子。

Exercise I 说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结构的句子

1) He sat there.

He is eating an apple.

He looks very young.

Mother made me a cake last night.

We made him our monitor.、

2) He is crying over there.

She ate a big pig.

Her voice sounds sweet.

I gave him some useful advice.

汉字的比喻句篇四
《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

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 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

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

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四、表示联想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

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s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

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五、表示说明*

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

句中用“像”来指出某种情况。

那么,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汉字的比喻句篇五
《汉字书写词语表》

汉字书写词语表

辟谣:说明事实真相,驳斥谣言。

颤(zhan2)栗: 颤抖哆嗦。

拮据:缺钱,境况窘迫。

翘楚:比喻杰出的人才。

鏖(áo)战:激烈的战斗。

踟蹰(chichu22):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蓝图:比喻建设计划。

狭隘:宽度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

蓓蕾:没开的花,花骨朵儿。

桎梏(zhi gu44):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联袂(mei4):手拉手,比喻一同去来。例,联袂演出。

鞭笞(chi 1):用鞭子或板子打。

鞭挞(ta4):鞭打,比喻抨击。

觊觎(jiyu42):希望得到(不该得到的东西)。

缄默(jianmo14):闭口不说话。

媲(pi4)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解剖:分析、剖析。

校(jiao4)对:核对。

酗(xu4)酒:没有节制的喝酒。

鹰隼(sun3):比喻凶猛或勇猛的人。

揣度(chuaiduo32):估量、推测。

淡泊(bo2):指不追求名利。

蕴藏:蓄积和深藏不露。

缝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

桑梓:家乡。

戏谑:意思是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

引擎:引擎是发动机的核心部分,因此习惯上也常用引擎指发动机。 接洽:跟人联系,谈有关事项。

妊娠(renshen41):指怀孕。

骁(xiao1)勇:勇猛或勇猛的人。

无垠(yin2):形容广阔无边、没有边际。

吮(shun3)吸:合拢嘴唇吸取液体或半流体,现多用于比喻吮吸人的血汗。

倜傥(titang43):卓异,洒脱不拘。

枢纽:指重要的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

蹊跷(qiqiao10):指奇怪;可疑,或不平正。

翻滚:略。制造:略

浸渍(jinzi44):浸在液体中泡透。

砧(zhen1)板:捶、切、剁、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物,一般用在烹调上。

憧憬(chongjing13):就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翱翔:鸟回旋飞翔。常描写有志气的人。

稗草:一种生长在稻田里的草本植物,叶子像稻,果实像黍米。

商榷(que4) :商讨、讨论、协商的意思;用于比较正式的函件。 祭奠:为追念死者并安抚其在天之灵而举行仪式。

僭(jian4)越:指超越本份,古时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器物等等, 尤指用皇家专用的。

泥淖(nao4):指泥泞的低洼地,也指烂泥、泥坑。

攻讦(jie2):揭发他人过失而加以抨击。讦,揭发、攻击别人的隐私﹑缺点。

笑靥(ye4):旧指女子在面部点搽装饰,现泛指美女的笑脸。 朦胧: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

涅槃(niepan42):指“圆寂”、“灭”,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辨别:分辨、区别。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舐(shi4)犊(du2)情深:比喻人们爱自己的孩子。也比喻对子女的感情很深。

罄(qing4)竹难书: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背道而驰: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或背离正确的目标,朝相反方向走。

屏气凝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莘莘(shen1)学子:指学生很多。莘莘,众多的样子。

筚(bi4)路蓝缕: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

容创业的艰苦。

管中窥豹: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冰山一角,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涸(he2)辙之鲋(fu4):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

合浦还珠: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相形见绌(chu4):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刚愎(bi4)自用: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 尔虞(yu2)我诈:比喻互相欺骗,互不信任。尔,你;虞,防备;诈,欺骗。

东施效颦(pin2):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人。

比肩接踵:比:挨着,踵:脚后跟。又比肩继踵。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

抱瓮灌畦:原指抱着水瓮舀水浇灌田地,比喻安于拙陋的纯朴生活。后用于讽喻安于拙劣、不求改进的落后保守思想。

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囊(nang2)萤映雪: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失之东隅(yu2):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比喻为时不晚。

连篇累牍(du2):形容篇幅过多,文辞过长。

未雨绸缪(chou mou22):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敷衍塞责: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拾人牙慧:比喻重复或抄袭别人的话语或文章。

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或比喻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白璧微瑕: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鞭辟入里: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别出机杼(zhu4):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新颖。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惨绝人寰(huan2):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世上少有。

大巧若拙(zhuo1):谓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外似笨拙。 方枘(ruì)圆凿:比喻意见不合

大放厥(jue2)词:用来指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即脱离实际地吹牛皮。

得鱼忘筌(quan2):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繁文缛(ru4)节:繁琐的、不必要的规定或礼仪

分道扬镳(biao1):比喻志趣目的不同而分别行事。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甘冒不韪(wei2):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

汉字的比喻句篇六
《汉字家园3》

汉字的比喻句篇七
《汉语中常用的三个字的惯用语》

汉语中常用的三个字的惯用语有:

1、安乐窝∶安逸的生活环境或小巧、温暖、舒适的处所或房间

2、白骨精——《西游记》中一个阴险狡诈、善于伪装变化的女妖精。常用来比喻阴险 毒辣的坏人。

3、白日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幻想。

4、半边天——比喻新社会妇女的巨大力量能顶半边天,也用来指新社会的妇女。

5、绊脚石——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6、保护伞——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

7、抱佛脚——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8、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屈

9、闭门羹——被主人拒之门外或主人不在,对于上门的人叫吃闭门羹。

10、变色龙——比喻看风转舵的政治投机分子。

11、擦边球——打乒乓球时擦着球台边沿的球,后来把做在规定的界限边沿的事比喻为打擦边球。

12、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

13、吃醋——产生嫉妒情绪(多指男女关系上的)。

14、吃小灶——比喻受特殊的照顾。

15、吃鸭蛋——比喻在考试或竞赛中得零分。

16、穿小鞋——比喻受到别人利用职权暗中给予的刁难、报复或施加的约束、限制。

17、单相思——指男女间仅一方对另一方爱幕。

18、打游击——比喻从事没有地点的工作或活动。

19、点鬼火——比喻鼓动别人做坏事。

20、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欲望和兴趣。

21、顶梁柱——比喻起主要作用的骨干力量。

22、定心丸——能使人情绪稳定的东西。

23、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请客的人。

24、对台戏——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演出的同样的戏。比喻双方竞争的同类工作或事情。

25、恶作剧——捉弄耍笑,使人难堪。

26、耳旁风——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多指劝告、嘱咐)。

27、放空炮——比喻说空话,说了不能兑现。

28、放冷箭——比喻暗中害人。

29、鬼把戏——阴险的手段或政策。

30、鬼门关——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

31、过河卒——比喻不怕牺牲和挫折,勇于拼搏,决不后退的人。

32、黑名单——反动统治者或反革命集团为进行政治迫害而开列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名单。

33、红眼病——羡慕别人有名或有利而心怀忌妒的毛病。

34、鸿门宴——喻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35、护身符——比喻保护自己、借以避免困难或惩罚的人或事物。

36、回马枪——回过头来给追击者的突然袭击。

37、急先锋——比喻在行动上积极带头的人。

汉字的比喻句篇八
《论古代汉语比喻句式》

论古代汉语的比喻句式

摘要:比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古老的一种修辞格。它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有三种基本格式,每种格式中喻体所处的语法地位不同。在辨别时要坚持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做出正确判断,从而与其他相似句式区别开来,以利于正确理解古书文意。

关键词:古代汉语;比喻句;本体

比喻,古人说:“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墨子·小取》)“比喻能把印象增大增深,用两种东西的形态或性质,使读者心中多了些图景:人的闲情如娇花照水,我们心中便于人之外,又加了池畔娇花的一个可爱景色。”(老舍)比喻作为修辞格的一种,它能够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无论是在古代汉语或是在现代汉语中它都大量存在着。本文试从语法、语意的角度对古代汉语的比喻句作一探讨,从而发现古代汉语中无论比喻的类型,还是比喻的表述方式,都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点。并进一步揭示出古汉语中比喻句和比较句的区别。

一、比喻句的类型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本质不同但通过艺术的联想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形容描绘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用来形容描绘的事物叫喻体,被描绘形容的事物叫本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从上面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比喻句,第一,要有本体和喻体。第二,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第三,本体和喻体之间

要有相似点。其中,第二、三两点是比喻能够成立的主要条件。 归纳古代汉语比喻句的基本形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1.本体+比喻词+喻体 如,将军兼此三者,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庄子·盗跖》)

2.本体+喻体 如,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论语·颜渊》)

3.本体+喻体+动作 如,嫂蛇行匍匐。(《战国策·秦策》)

第1种格式(本体+比喻词+喻体):本体、喻词、喻体都同时出现,是标准的比喻格式,无论是在古汉语或是在现代汉语中都是很常见的。(这里仅以古汉语为例)例如,

(1)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硕人》)

例(1)本体分别是“手、肤”,喻体分别是“柔荑、凝脂”,用“柔荑”和“凝脂”的形态来分别比喻“手”和“肤”的形态,十分贴切而形象。本体和喻体之间用喻词“如”来连接,且喻体是一个定中结构的词组。突出本体和喻体二者外在视觉形态上的相似性。 格式1中,喻词除了用“如”外,还可以用“若”“犹”“类”“似”“同”“象”“譬如”“譬于”等表比喻义的词语来替换。如,

(2)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庄子·北冥有鱼》)

(3)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六国论》)

以上例(2)(3)两个比喻句,分别用了不同的喻词来表示比喻,

但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这些不同的喻词都可以用“象”“如”来替换,结果也不会影响对句子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格式1中在某一喻体难以把意思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以有几个喻体同时出现的情况。例如,

(4)其声鸣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这个例子是对箫声的描绘。如果只写“其声鸣鸣然”,显然十分平淡,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比喻,于是把箫声凄凉哀怨的特色描绘得淋漓尽致了。

总的来说,格式1(本体+比喻词+喻体)中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了,是直接明显地打比方,叫做明喻。以上4例都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明喻。此外,还有一种比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而不用比喻词,只是把本体和喻体写成是主谓句式或对偶排比的句式。例如,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例(5)“闲愁”是本体,喻体是后面三句话。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形象地表现出“闲愁”之多。

例(5)没有比喻词,但在理解时本体和喻体之间都可以而且只能加入“象”“如”一类的明喻词,重点突出其相似性,这类句子我们可以把它归入第1种格式中。

第2种格式(本体+喻体) 例如,

(6)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7)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例(6)本体分别是“君、庶人”,喻体分别是“舟、水”。把“君”说成是”舟”,把“庶人”说成是“水”,形象地道出了君民之间的关系。例(7)本体是“诸葛孔明”,喻体是“卧龙”,把诸葛孔明说成是卧龙,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学识渊博、善于捕捉事情先机的神人形象。

以上两例都是把被比喻的事物(本体)直接说成是某一事物(喻体),用名词谓语句(有人认为是用判断句的形式来表达比喻的内容)来表示比喻,叫做暗喻。它不是把本体和喻体说成相似而干脆说成相等,这样更强调突出了两者相似的地方。语气比格式 1的语气肯定。

第3种格式(本体+喻体+动作) 例如,

(8)射之,豕人立而啼。(《左传·壮公八年》)

(9)(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贾谊《过秦论》)

例(8)“人立”,像人一样地站着。“人”既说明了主语“豕”的状态,又说明了谓语“立”的方式。

例(9)“云合响应”,像云彩那样地会合,像回声那样地呼应。“云”“响”分别表示动词“合”“应”的情态。

格式3中喻体为名词,并“以其所代表的人或物的某些特征比喻

性地描绘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情态。”喻体在句子中做了谓语动作的状语。“这个做状语的名词(即喻体)可译作‘像„„一样地’‘像„„似的’等。”这种格式是古代汉语中所特有的,也就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

二、比喻句与比较句的区别

比较句就是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在性状或程度上的差别的句子。其中被比较物和参照物在本质上是同类事物。而作为一个比喻句,第一,要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第二,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且要有相似点。

从对两种句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比喻句与比较句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1)从结构上看:首先,比喻有三要素,本体、喻体和比喻词,而在比较句中找不出来。其次,比喻句中本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而在比较句中被比较物和参照物在本质上是同类事物。(2)从表达目的上看:比喻是为了使所描绘的人或事物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而比较则是为了通过对比从而得出利弊得失、程度轻重、大小差异等结果。例如,

(10)季氏富于周公。(《论语·先进》)

例(10)把“季氏”与“周公”相比,得出程度上的差异:季氏比周公富有。且被比较物(“季氏”)和参照物(“周公”)都是人。上述两例都是用“于”表示比较的,且表示比较点的词语(“少”“多”“富”)都显见于句子中。

总之,一个比喻句,我们可以从句子中找出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汉字的比喻句篇九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汉语》

比喻、比拟和拟人相关知识的简要介绍

一、比喻

(一)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二)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如同”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等于、变成、化为”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曹植)。

二、比拟

(一)概念: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

1、拟人。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三、区别

(一)从结构上区别

从语法角度看,可用抓主干、理枝叶的办法,从句式结构来区别比喻句和拟人句。拟人不能出现“像”字,例如: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杨柳风即春风,例①②两句的本体都是“春风”。但①句的喻体“母亲的手”在句中出现了,全句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像”构成,是比喻句;而②句的拟体“人”却没有在句中出现,全句只由本体和描写拟体的词语“温柔地抚摸着你”构成,是拟人句。

也就是说,比喻重点在“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喻体在句中一定要出现;拟人是仿照人,由本体和描写拟体的词语构成,重点在“拟”,而拟体(人)则在句中不出现。

比喻句,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比喻句,只有比喻词,没有其它的动词,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事物的,或者受动者是物。拟人句中,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人物的。当然,并不是外在形式上有“像”“仿佛”等喻词的句子就一定是比喻句。

(二)从内容上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从内容上看,运用比喻,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喻体必须出现,不能省略。本体不一定出现,如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

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如:

雨扯天扯地下着„„地上射起无数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喻体是箭头、瀑布,本体没有出现,分别是雨点和屋檐水。

运用比拟,本体(被比拟的事物)必须出现,拟体(比拟的事或人物)不出现,一出现就成了比喻。比拟只是临时把拟体的某种品格特征赋予本体。如:

①勇敢的海燕。只出现本体“海燕”,拟体(人)没出现。

②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银烛照红妆。这是苏轼《海棠》诗中的名句。这里苏轼把海棠当作一位“红妆”美女了。前一句中本体是“花”,拟体“人”没有出现。如果说“海棠像人一样睡去”那就是比喻了。

(三)从性质来区别

1、比喻与比拟客观基础不同。

比喻构成的客观基础是相似性,比拟构成的客观基础是仿照性。“拟”就是仿照的意思。比拟不要求两者有相似性。如“勇敢的海燕”是把“海燕”当成具有人物的勇敢行为来写的,因而是拟人。“海燕像勇士”是说海燕在不怕危险、有胆量这一点上与勇士是相似的,因而是比喻。

2、比喻与比拟侧重点不同。

比喻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一主一从。如“纪念碑像巨人”就是以“巨人”喻纪念碑。比拟是以乙当甲,重在“拟”,甲乙彼此交融,浑然一体。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把油蛉和蟋蟀比拟为人。

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比拟即摹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谓、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的、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四、修辞的作用

1、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比喻的作用有: ①化平淡为生动; ②化深奥为浅显; ③化抽象为具体; ④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写喜爱之物,可以把物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写憎恨之物,可以把物写得丑态毕露。比拟的作用有: ①色彩鲜明; ②描绘形象; ③表意丰富; ④充满情味。

在古诗中,把物人格化,还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如刘颁的诗《新晴》中“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闲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又如杨万里的诗《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诗中“荷花”被西风吹动而深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娇羞之态,把“荷花”当作有生命、有灵魂的少女;基调活泼有趣,文笔清新,摇曳多姿,表露出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趣。

总之,比喻和比拟虽然是两种常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格,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区分两者的要领,就会一目了然。

把物比做人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很容易搞错,现特意把相似的两句放在一起分析两者的相同与不同:

大草坪的假山旁,美人蕉像举着火把的运动员(比喻),多精神!而那些头上扎着红头巾,身上穿着绿裙子的一串红围着金鱼池,跳起了欢乐的集体舞(拟人)。

村前村后的稻子,低头弯腰,在秋风中默默地等待着人们去收割。(拟人)一只只不知从哪里来的不速之客——蛐蛐儿,像一位位绅士舞动长须在树下、草丛、花间歌唱(比喻)。

我家的电脑已经替我们工作了八年了,最近经常生病。(拟人)

今天天气很冷,小树也在寒风中乱抖。(拟人)

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树被刮弯了,像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病人。(比喻)

电线杆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好象是欢乐的歌唱家在进行着歌咏比赛。(比喻) 电线杆上的小鸟放开了歌喉,唧唧喳喳地唱起了一首奇妙的歌。(拟人)

秋天来了,田野里是另一番景象。玉米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束金缨,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灿灿的牙;大豆也许太兴奋了,有的竟笑破了肚皮;稻子却特别有礼貌,弯着腰,迎接那久别的“故乡”——秋;高粱向来是怕见生人的,这不,秋来了,还不好意思低着头呢!(拟人)

一进莲花山公园,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块绿地,绿地映着阳光,绿得鲜亮。在这大片的绿地上有十来棵棕榈树,像卫士一样(比喻)守卫着他们的领地。远处有一座山,山上有许多树木,树木把山装饰成一个巨大的绿气球。

汉字的比喻句篇十
《微课《认识比喻句》[1]》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48423.html

    【汉字的比喻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