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古语

| 对外汉语 |

【www.guakaob.com--对外汉语】

离开,古语篇一
《伤感古语》

1、哀莫大于心死! 2、背灯和月就花阴,十年踪迹十年心 3、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5、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7、害怕痛苦的人已经在承受他所害怕 的痛苦了。(法国散文家 蒙田 M E) 8、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0、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看了此伤感的句子的网友还看了:世界上最悲伤的句子 有关爱情悲伤的句子 经典悲伤的句子 {[csc:pagelist]}11、宁可一人受苦,不使民族悲伤。(英国诗人 德莱顿 J)1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1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恨绵绵无绝期 16、惟将永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17、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德国哲学家 叔本华 A) 18、在悲痛与虚无之间,我愿意选择悲痛。(美国作家 福克纳 W) 19、正像空容器发出的声音最大,智力最低者最善于唠叨不休。(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 20、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1、爱你不是游戏,落泪不是演戏,瞬间的幸福不美丽! 2、卑微的誓言总能让我泥足深陷,即使说了一遍又一遍… 3、对前途,要看的乐观些;对人心,要看得悲观些… 4、结婚那天,你一定要来做我的伴郎。因为我们承诺过:要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 5、她或许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她清楚知道自己不要的是什么… 6、理想老公的条件:带的出去带的回来… 7、那一夜,我抽了很多烟,烟雾化成你的脸。我挥一挥手,一切都已成过往云烟… 8、男人有了烟,有了啤酒,也就有了故事;女人有了钱,有了姿色,也就有了悲剧! 9、如果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前进。 10、伤过了,幸福,还会远吗?看了此伤感的句子的网友还看了:一些美丽却悲伤的句子 形容悲伤的语句 {[csc:pagelist]}11、时间不是让人忘了痛,而是让人习惯了痛。 1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而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知道我爱你却还要装做丝毫不把你放在眼里~~~ 13、世界再大还是遇见你,世界再小还是丢了你...14、世上最凄绝的距离,是两个人本来距离很远,互不相识。忽然有一天,他们相识、相爱。距离变得很近。然后有一天,不再相爱了,本来很近的两个人,变得很远,甚至比以前更远

。 15、所谓缘分,就是爱情成功时的理由,失败时的借口;所谓婚礼,就是有情人终成“家属”的仪式;所谓分手,就是女人说了一百次也未必能做到,而男人说一次就能实现的事… 16、望着窗外的眼前出现了一幕一幕,就像幻灯片一样闪过。嘴角上扬,冷笑着嘲笑自己… 17、我喜欢不劳而获,可不劳而获不喜欢我! 18、我与你不过隔了一个毫米的距离,我的指尖点过便来到了你所在的城市,于是我天天憧憬把现实的距离也缩小。透过阳光的视线,我看到了你,你的笑容如棉花糖般纯洁干净,从此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看了此伤感的句子的网友还看了:一些美丽却悲伤的句子 形容悲伤的语句 {[csc:pagelist]}19、无言的结局---不是不心动,不是不后悔,但已经没有时间再去相拥。如果爱一个人而无法在一起,相爱却无法在适当的时候相遇。如果爱了,却爱在不对的时候,除了珍藏那一滴心底的泪,无言地走远,又能有什么选择? 20、有人追求幸福,所以努力;有人拥有幸福,所以放弃… 21、有些故事注定我只是配角,有些人只是我世界里的过客,有那么些天我活在思念里看着蓝天,泪水浸湿了窗台的一边,一天一天,一年又一年最终将整个窗蔓延,在不透风的罅隙间,只有青苔呈现见证岁月匆忙捉不到边。 22、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的忘记! 23、原来时间可以冲走一切,所谓的幸福,其实只是活在一个虚伪的世界 24、月佬的红线,我们一人一半,最终被我们:拉扯至断… 25、在一段时间,我喜欢一段音乐;听一段音乐,我怀念一段时光…1、爱情是一朵生长在悬崖峭壁边缘上的花,想摘取就必须要有勇气. 2、风空空洞洞地吹过。一年又这么过去。而来年,还要这么过去。我不知道是安稳的背后隐藏着沮丧, 还是沮丧里终归有安稳。只是我们,无法找到。 3、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 在每个星光陨 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4、就当我是首偶尔飘过你耳畔的诗,不贯穿你的生命,却给你一生祝福; 就当我是场昨日淋漓的雨,不给你永远却给你瞬间美丽。5、老婆和老妈掉进了河里,我先救老妈,因为是老妈给了我生命,我找不到任何理由丢下她不管。老婆如果没救上来,我可以再给她陪葬,在墓里继续我们的爱情。 6、每当我看天的时候 我就不喜欢再说话 每当我说话的时候 我却不敢再看天 7、每个人都只有一支翅膀;只有两个人相互拥抱扶持,才能飞翔~~~~~ 8、面湖而立,没有什么比触

摸自己的心音更动魄的了。谁会等待,谁会如约而至,谁会陪我地老天荒。 9、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 10、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忘记了 总有一天都会面目全非,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 11、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看了此伤感的句子的网友还看了:伤感优美的爱情句子 伤感优美的短句子 {[csc:pagelist]}12、你说羡慕我,不管什么时候转身,都有那个人在等我,而你转身只看到自己的影子 。 13、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14、年幼时,我们以为我们错过的是一段感情,长大后,才发现错过的是一生 15、人生便是如此,你会用一秒钟撞上一个人,用一分钟注意这个人,用一小时勾搭这个人,用一天爱上这个人,最后的结局是,用一生来遗忘这个人。 16、如果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其疯狂.可我疯狂了这么久为何上帝还不把我毁掉. 17、如果有一天,我离你而去,你不要悲伤,也不要绝望。我的灵魂会穿越那场壮丽的霞光俯视着人间的你。 18、世界上哪一条法律规 定过你爱着一个人,而他必须爱你?是的,没有。所以我说:“他没有错,只是不爱我。” 19、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20、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转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 21、四岸无人,许多门打开又关上,梵唱声中微凉的指见击碎寂寞,绝望相思添成的词牌,在幽幽的琴声中绝尘而去,若隐若现。 22、随心到处,便是楼台;逐意行走,自成宝相;你若心中有我,不必远上天山! 看了此伤感的句子的网友还看了:伤感优美的爱情句子 伤感优美的短句子 {[csc:pagelist]}23、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 24、我回过头去看自己成长的道路,一天一天地观望,我站在路边上,双手插在风衣的兜里看到无数的人 群从我身边面无表情地走过,偶尔有人停下来对我微笑,灿若桃花。我知道这些停留下来的人终究会 成为我生命中的温暖,看到他们,我会想起不离不弃。 25、我看了一路的风景,体验的一路的辛酸,终究只是为了那个要等一辈子的人。 26、我每天都在数着你的笑,可是你连笑的时候,都好寂寞。他们说你的笑容,又漂亮又落拓。 27

、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28、因为陌生,所以勇敢;因为距离,所以美丽 29、有一种死是叫苍凉,百转的心事化作冷泪执向枯萎的莲蓬,再旋身桥已流失。 30、在遇到梦好的爱情是你透过一个男人看到世界,坏的爱情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整个世界 31、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 和无常。 32、曾经也有一个笑容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还是如雾般消散,而那个笑容,就成为我心中深深埋 藏的一条湍急河流,无法泅渡,那河流的声音,就成为我每日每夜绝望的歌唱。 记忆想是倒在掌心的水 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 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 一滴一滴 流淌干净。 33、这个城市没有草长莺飞的传说,它永远活在现实里面,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 ,而我正在被同化 34、左手是风,右手是烟,那秉桐油纸伞弃舟之后成了隔夜的钟声,无论远近,我都无法听清。 1、尘埃落定,洗尽铅华,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 2、得不到,就永不会患得患失,不需追索美好的背面,不必顾及爱情泯逝。一个人的天堂,也没什么不好。 3、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4、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5、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6、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7、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8、酒在肚子里,事在心里,中间总好象隔着一层,无论喝多少酒,都淹不到心上去。 9、离离渐渐长相忆,此情不关风与月。任时光如水,任红尘万丈。 10、留着一个号码,不过是为了守候—个人。 11、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繁华似锦。 12、你是我小心维护的梦,我疲倦地享受着,这个无法靠近的光芒。 13、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14、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看了此伤感的句子的网友还看了:非主流忧伤文字 忧伤非主流语句 最忧伤凄美的句子 {[csc:pagelist]} 15、如果现在多一张机票,你会和我一起走吗? 16、十年前追求完美,几近苛刻;十年后才发现,当初最不完美的那个人,其实是自己. 17、思念不重,像一整个秋天的落叶。 18、四季很好,如果你在。 19、我的心碎了,可

是我没有胶水。 20、我们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见面,你还会这样喜欢我吗?----我们本来一辈子不见面。 21、我宁可我们不曾相濡以沫,我但愿我们从来就向忘于江湖。 22、我以为我害怕的,是告别的时刻,原来,我同样害怕重逢。 23、握住你爱的人的手吧,也许下辈子,走在身边的,就是别人了。 24、无论我变得如何强大,你仍然会是我的弱点 25、希望你别迷路了,希望你交到好朋友,希望你别再被人欺负,希望你幸福,希望你一个人,也能够坚强 26、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27、嘘、我的伤才刚刚睡着。 28、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1、本以为念念不忘的东西却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被遗忘 。 2、长发垂,泪两行,魂虽灭,神惆怅,情已破,令我伤,即便青春尚在,然不可以就留在爱里,激情奔放。 3、错过的年华在北漠开出斑斓的紫薇花、却荒芜了轮回的春夏。4、当掉的浅色寂语、你开了一家收购店、等来了遗忘的海角天光。 5、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6、躲在万劫不复的街头、微笑参透覆水难收。 7、凡世的喧嚣和明亮,世俗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在我眼前,汨汨而过,温暖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来,我没有奢望,我只要你快乐,不要哀伤。 8、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摇晃摇晃,成为我命途中最美的点缀,看天,看雪,看季节深深的暗影。9、记忆象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里一滴一滴流淌干净!看了此伤感的句子的网友还看了:借景抒情的句子 凄美伤感的句子 {[csc:pagelist]}10、睫毛下的伤城路过了谁的风景谁的心。 11、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12、你的夕阳、我的容颜、谁的三分之一年。 13、你走过多少条街、会想起多少次我呢。 14、女巫亲吻过的咒语破天而来、浇湿的誓言漉漉退场、我坐在海上补一张网、你伏在海底披星戴月的歌 唱。 15、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左手是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 16、时间仍在,是我们在飞逝。 17、我把所有的伤心走一遍,最伤心的是你不在终点。我把所有的绝望走一遍,最绝望的是你还在起点。 18、我目送沿海的日落、紧抱一个醉生梦死的枕头、游不出回忆却学不会放手、怎么走。看了此伤感的句子的网友还看了:借景抒情的句子 凄美

离开,古语篇二
《被误解的九句古语》

被误解的九句古语

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尤其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对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俗语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义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众。

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

一字之差,演变成反面派的“真理”!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离谱的一个例子之一,初中生也应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古人所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的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因为《论语》的这句话,有人就解读为孔子歧视女性,甚至被认为是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虽然很多人这么认为,特别是现代人更加这么认为,但还是有人在为孔子鸣不平。众所周知在49年之后的中国大陆自始至终给老夫子戴着一个意识形态的帽子,因此这些辩护的声音也就难以被世人所知了。孔子一贯的思想是平等、仁爱,爱人如己,他怎么会歧视女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原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易经》比较费解的是“君子以自强不息”。很多人都把它理解成“君子应当自强不息”,一字之差,差之千里。“以”在古文里是“用”的意思。其意思应是“君子以之自强不息”,就是君子用了它以后就会自强不息。这里的“之”,就是指前面的“天行健”。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天道的运行是最健康的,君子通过顺应这种规律,使自己变得强壮,生生不息,而不是让君子埋头苦干不松劲儿的意思。这种处世之道,在古时候几乎人人都懂,老子不是也说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秦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又是《论语》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只要让他们做事就行了,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做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统治者奉为圭臬。正是这句话,孔老夫子更被认为是千百年来愚民政策的始作俑者。但是,这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断”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

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前文来看,我们孔老先生前边一直在讨论诗礼乐这三种东东的教育问题,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看,谈教育谈得多深刻啊。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原句: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礼记》

长期以来在中国人头脑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旧社会阶级压迫”的铁证。我们不妨翻开典籍,看看历史真相。“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于《礼记》。“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

《礼记》这段原文是记载具体的乘车礼仪。根据上下文,“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其实应该分为两句话,逗号应改成句号。“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这是讲一般乘车礼仪。

两车相遇,要相互表示敬意。上级遇到下级,不用下车,但要扶着车前横木,点头行礼;下级遇到上级,就要下车行礼;至于庶人,在先秦人看来,他没有当官食禄,就不必行这套礼数。这和现代公司礼仪只能约束公司内部是一样的。

“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这是讲对违反乘车礼仪者的处理。对于违反乘车礼仪的下级,如果级别是大夫,国君就不能用刑罚羞辱;国君也不能带着行刑者在身边恐吓下级行礼。也就是说上级不能暴力逼迫下级对上级礼貌。这是先秦封建制礼仪,都是合情合理的,古人的纯朴可见一斑。这哪有什么“阶级压迫”色彩?

三从四德

原文:女子子适人者,为其父母、昆弟之为父后者。《传》曰:为父何以期也?妇人不贰斩也。妇人不贰斩者何也?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妇人不贰斩者,犹曰不贰天也,妇人不能贰尊也。——《仪礼•丧服》

之所以贴出那么长的原文,是要着重提醒各位,“三从”仅仅指服丧仪礼上的三从,这是最需明确的。由于“四德”在今人眼中并不是非常大,此处就不罗嗦了。

为了便于理解这段话,吾人须先知《仪礼•丧服》之大义。

传统中国乃礼乐之邦,而丧葬礼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丧服”又是丧葬礼俗的一部分。所谓“丧服”就是生者为死去的亲属改变服饰以志哀悼、追念之情的礼俗。依据生者与死者的血缘亲疏关系或身份等级的不同,规定了五种等级的丧服制度系统,俗称“五服”。依此是斩衰服、齐衰服、大功服、小功服和缌麻服。

同时,丧期也有三年、一年、九月、七月、五月和三月的不同。丧服与丧期在《仪礼•丧服》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错乱或破坏。

古代对丧服守制是非常重视乃至是苛刻的。如服斩衰之丧者如是现任官员,必须离职归家居丧守制,丧期结束方可复职。若国家一时离不开此人,须由皇帝下诏特批而不守丧,是为“夺情”。即便如此,往往亦被视为有违伦常,当事者承受之舆论压力不小。万历首辅张居正因“夺情”事件而险遭同僚之弹劾,即其显例。历史上因未守丧制而遭受处罚者亦时有之,此不细说。

上面一段文字,就是说明女子服斩衰之服的情形与道理的。其大意谓:

女儿出嫁了,只为其父母及父亲之兄弟服齐衰一年之丧。何以如此耶?乃因为女性不能守两个三年的丧期。何以故?

男女有别也。其别乃在女子有“三从”,故其礼俗亦随之变化,无专一不变的道理。哪“三从”呢?就是未出嫁的女子跟随着父亲生活,已出嫁的女子跟随着丈夫生活,丈夫死后跟随儿子生活。所以,女子在未出嫁时,以父母为天;已出嫁之后,以丈夫为天。女子不守两个三年之丧期,犹如吾人不能同时有两个天,女子亦不能有两个最尊贵之天也。

女子未出嫁时,本来须为自己之父母守斩衰三年丧。但因出嫁,不依赖父母而生活了,斩衰三年丧即转移至夫家,若此时父母去世,则只守齐衰一年丧。然而,如果女子被夫家休弃而回到娘家,则依然要守斩衰三年丧。这里在在只关涉到丧服礼俗的问题,并未涉及到家庭生活中女子服从谁的问题。

谓女子没有自由而倍受压制,皆是后之好事者望文生义、以讹传讹之辞。由于“三从”离开了具体的文本与具体的社会礼俗而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遵从”或“服从”,再加上现代人受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多从个体自由与独立的角度立论,则“三从”确乎成了女性的地狱。

但这决不是“三从”之本义,在古代也没有像现代人这样来引申“三从”之义的。中国是历来重视孝道,如果夫死以后作母亲的要无条件地服从儿子,则岂有孝道可言,简直是犯上而大逆不道。这种情况在历史上鲜有发生,但儿子无条件地服从母亲的却很多,如焦仲卿按母亲的意愿而休弃心爱的刘兰芝,就是其显例之一。甚至宋太祖赵匡胤亦是依其母亲的意思,将大位传给了其弟赵光义。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

无奸不商

原句:无尖不成商

“无奸不商”本为“无尖不商”。“无尖”的“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也可解释为:商场如战场,必须有拔尖的智慧,才能成功。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没一个好人了。

不过现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无尖不成商”慢慢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奸不商”或“奸商”了。

以德抱怨

原句:“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以德抱怨”不过是孔子的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

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女子无才便是德

原句: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隋唐演义》

这句“女子无才便是德”总是让女权运动者恨得牙痒痒的,他们以为这句话是大男人用来贬损女性的!然而事实非但不是这样,而且完全相反!中华儿女们对这句话的误会可大了!这话又怎么说呢?

本来这句话的上联是“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下联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第一句:“男子有德便是才”!这话是希望一个有为的男人,要以德行为主,以才干为辅的意思。为什么要以德行为主呢?看看现今社会这么乱,诈骗这么多,网路上什么希奇古怪伤天害理的事都有,这就是有了才干却缺乏德行的后果,总之,这句话是告诫每个男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视才干。

而下联“女子无才便是德”又是什么意思呢?依然是劝女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贬辱女人不能有才干。这整个误会是因为错解了“无才”的“无”字所造成的。这个“无”字是动词,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也就是“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的意思。

举个例子来说,就像古人说的“无物”不是世上真的没有万物,而是在万物的围绕中,内心不起一点挂碍的意思;“无我”不是真的没有我,而是对于我的一切得失无挂于心的意思;“无念”也不是真的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妄念,在念头中依然自在的意思。

离开,古语篇三
《古汉语常用词》

古汉语常用词

1 、逐:(1 )本义:追赶、追捕、竞逐。如“夸父与日逐走。”(2 )引申义:A、追击 B、赶跑、驱逐 C、放逐(古诗文中常见的逐客、逐臣:被放逐的官)。

2 、干:(1 )本义:一种防身的作战武器,即盾牌。如“操干戚以舞”(2 )引申义:“干戈”连用泛指作战武器、代称兵事、战争。A、冲撞、触犯、冒犯B、追求、求取(“干谒”二字连用,即指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C、干预。

3 、极:(1 )本义:房屋的正梁。(2 )引申义:A、北极星B、最高的地位C、最高准则、标准D、极点、边际、尽头,如本篇:“四极废” E、达到极点、穷尽(动词) F、最高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形容词) H、非常、最(副词)。

4 、济:(1 )常用义:渡过水流。(2 )引申义:A、过河的地方B、帮助、给济、拯救之类,如本课:“杀黑龙以济冀州” C、受益,得到好处 D、成功、成就事业。(3 )济济(请三声):形容众多、美好的样子。

5 、天:(1 )本义:人的头顶,如:“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2 )引申义:A、天帝、上天 B、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C、头等大事 D、头顶上刺凿涂黑的黥刑 E、把头发剃掉。

6 、道:(1 )(本义):供行走的道路。如:“道渴而死”(2 )引申义:A、为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取的途径、方法 B、规律、道理 C、思想学说、政治主张 D、理想、志向 E、美好的道德 F、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所谓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 H、引导、疏导(后写作“导”)G、遵循 J、称道、述说。

7、过:(2 )本义:走过、经过(2 )引申义:A超过、胜过 B、过分、太甚C、犯错误(动词)如本课“微二人,寡人几过D、责备、批评E、过访、拜访F、过失、错误。

8、责:(1 )本义:债款、债务(zhai四声)A、收取债款、讨债(动),如本课“往责于东邑”B、索取、要求、责令(ze) C、责问、责备、审问、责罚 D、责任、职责。

9、诛:(1 )本义:以言语批评、谴责人(2 )引申义:A、要求、索取B、声讨、讨伐C、治罪、惩处D、杀戮、消灭,如本课“不诛之则为乱”。

10 、相:(1 )常用义:仔细看、审察,如“九方皋相马”“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2 )引申义:A、相貌;观测命运B、扶助、辅佐;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官吏;1、作某国或某人的相2、使作相(名词);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以上各义均读xiang 四声)(3 )用作副词读xiang(一声):互相;.表示动作一方施而另一方受,不是互相施、受,属偏指一方用法。“杂然相许”

11 、饭:(1 )本义:动词,吃(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2 )引申义:A、给人饭吃或喂牲口B、-谷类熟食(名词)

注意:1、“饭”用于吃义只限于吃饭;吃其他食物如肉、鱼、水果叫“食”不叫“饭”。

2、“饭”用于名词,起初只指谷类熟食,泛指饭食是后起义。3、“饭”本来是动词,上古也 一般用作动词,名词“饭”是由动词“饭”派生出来的。不能倒因为果,把名词“饭”看作本用,把动词“饭”看作活用。

12 、食:(1 )动词,读shi (二声),吃。(2 )动词,读si(四声),给……吃。本课“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也”引申义为:养活,喂养。喂养此义后写作“饲”。(3 )名词,读shi (二声),泛指吃的东西。(4 )名词,旧读si(四声),特指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 13 、启:会意字,从户从又。(1 )本义:开门。词义扩张后,泛之一般的张开,开启(2 )引申义:A、开导、启发。如本课:“不愤不启”B、兴起C、发生、萌生、萌发D、开拓、开僻E、陈述、禀告F、开始。

14 、发:(1 )本义:把箭发出去。(2 )引申义:A、发出、产生;兴起B、出发;

使出发、派遣C、打开、开掘;开导、启发;揭示、阐发(用于“开导、启发”义的如本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显露、表现出;暴露、败露、揭露F、表达、抒发、传布。

15 、国:(1 )古义:A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诸侯的封地叫“国”如本课“有国有家。”;西汉,诸侯王的封地也叫“国”。B 、“国”在上古的另一个常用义是诸侯国的国都。(2 )今义:国家。

16 、家:(1 )古代常用义:A 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与“国”相对。B 家或家庭(指住所或指人)(2 )今义:家庭。引申义:私家的,个人的,与“公”相对

17 、至:(1 )本义:到。如本课“至则行矣”(2 )引申义:A、抽象义,到某时B、达到最高的职位C、极、非常(副)D、最完美的(形)

“至”与“到”在“抵达”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至”往往不带宾语,而“到”往往带宾语。

18 、遇:(1 )本义:碰到,不期而遇。如本课“遇诸涂”。(2 )引申义:A、接触B、知遇、遇合。“遇”可与“接”合成同义复词,这只是二者在“接待”意义上相合。这两个词也都有接触的意思,但“遇”带有一些偶然的因素,而“接”有主动的意味。

19、乘:象形字,象人站在树上。(1 )本义:升登,上。(2 )引申义:A、上车、乘车、驾车B、驱马驾车C、乘船、驾船。如本课“虽有舟舆,无所乘之”。C、借助、利用、趁机会。(3 )另一个常用义:兵车,读sheng(四声)B、兵车单位—出使C、畋猎等用车也以“乘”为单位。

2 0、先、后

“先” 甲骨文形体从止从人,止就是脚,本义是前进,走在前面.如成语“身先士卒”、“争先恐后”。常用的引早义有:A、先做某事。B、带头,做出表率。C、动作 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前,多作状语。D、表示时间,在……之前。E、形容词,表示先前的、先代的,用于人时常表示已故的。F、名词,祖先、先辈。

“後” 甲骨文左边是彳,右边上面是古“玄”字,表示系,右下象足形,“足有所系,故後不得前。”本义是走在后面,落在后面。引申为位置、时间、次序等在后的。主 要用法有:1、动词。A、位置或次序排在后面。B、延后,推后。2、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后。常作状语。如成语“先斩后奏”。3、形容词,位置、 时间或次序在后的。4、表时间,在……之后。5、名词,后代。注意:“后”、“後”是两个不同的字,“后”表示君主或帝王之妻。除个别书以“后”代“後” 外,上述意义都不写作“后。”汉字简化以后“後”简化为“后”,二者才混用了。

21、与:

“与”从舁牙[篆文“牙”讹作“与”],本义是赐与、施予,经常和“取”组成反义连用。常用的引申义:A、附和、新附。B、赞许、称道,读yu(四声)。C、参预,读yu(四声)。D、在其中,读yu(四声)。E、介词,跟,同。F、连词,和。

22、解

解:是个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本义是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常用引申义有:A、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 罚;还特指解除军事包围,解除战争。

B、打开,开放。C、破碎,离散。D、松弛,懈怠。读xie(四声),后来写“懈”。E、对事情的分析,解释。F、理 解,知晓。

23、读

读:阅读,诵读。本义是解释、阐发文字语句的意义,常用的引申义有:A、阅读,诵读。

B、文章里一句话的中间在诵读时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即“句读”的“读”,读dou(四声)

24、去

“去”在古汉语中最常用的意义是离开,常用引申义有:A、距离(空间或时间)。B、除去,废除。C、死亡。

25、徒

“徒” 本义是指徒步而行,常用的引申义有:A、步兵。“师徒”连用,泛指军队。B、同一学派、同一政治主张的人,或同一集团、同一类的人,徒党。C、特指门徒, 弟子。D、泛指同伴,手下人。E、服劳役的人,仆隶。F、空,白白地,徒然而无效果。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是同义词。G、仅仅,只不过。在这个意 义上“徒”和“特”、“但”、“直”是同义词。

26、保

保:甲骨文和金文的“保”字象大人抱着、背着或领着孩子的形状,表示“保”的本义是护送幼儿。泛指保护,保全。常用的引申义有:A、依靠。B、固守,防守。C、保有,具有。E、安,安定。F、保育幼儿的妇女。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褓”。G、护卫用的城堡。

27、造

“造”本义是往,到……去。常用的引申义有:A、造访,拜访。B、达到某一境界,如“造诣”。

28、旅

旅:古代指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旅。常用的引申义有:A、军队。B、一同,俱。C、在外的人。D、在外,在异乡。E、野生的。

29、达、理

“达” 的基本意义是到达,通达。常见的引申义有:A、通达事理。B、胸襟宽阔,豁达。C、特指仕途通达,政治上得志,与“穷”相对。D、通行的,共同的。“达” 和“通”的意义相近,了有差别:“通”重在强调通往、通向的意思,侧重于过程;“达”重在强调到达,达到的意思,侧重于结果。

“理”是形声字,从 玉里声,本义是治玉,即把玉从石中加工出来。常见的引申义有:A、对国家、事物的治理,管理,与“治”同义。B、治理狱讼的法官。C、纹理。D、条理,情 理,道理,规律。E、治理得很好,有条理秩序,天下太平,与“乱”相对。“理”和“治”是同义词,作动词,表治理;作形容词,表示治理得很好,但是它们的 本义不同,“理”为治玉,“治”为治水。“治”的使用范围较广,凡可以修理完善的东西都可以用“治”,“理”的使用范围相对地要窄,主要功能是用于对纷乱 凌杂的事物的治理。

30、坐

坐:“坐”字在上古是指一种两膝接触于铺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压在脚跟上的姿势,和现代的“坐”有所不同。常见意见有:A、坐的位置,后来写作“座”。B、因……犯罪,触犯法律。C、判罪,定……罪。D、在中古用作介词,表示原因。

31、特

“特”从牛寺声,本义指雄性的牛马。常、引申义有:A、突出、特别。B、单独,单单。C、副词,仅仅,只不过。

32、适

“適”是形声字,本义是到……去。在这个意义上,“适”和和“之”、“如”是同义词,使用上也没什么明显的分别。“适”和“往意义接近, 用法不同:“适、之、如”都可以带宾语,而“往”在上古汉语中不带宾语。“适”与“嫡、敌、谪”上古时读音相同相近,所以常常互相通假。古书中“适”和 “適”是不同的两个字,“适”读kuo(四声),主要用作人名。现在以“适”为“適”的简化字。

33、信

“信”是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是言语真实,不虚伪。引申义有:A、忠诚,诚实。B、真实,确凿可信。C、副词,表示果真,的确。D、守信用。E、相信,信任,信奉。F、信约,盟约。G、信物,符信。H、外交使臣,传送书信的人。J、信件,书信。K、假借为屈的“伸”。

34、举

“举”本义是两手把东西举起来。引申义:A、捧着、提起。B、特指鸟抬起翅膀起飞,飞动。

C、举出,提出。D、特指把优秀人才提拔出来,推举。E、把坏人坏事揭发出来,检举,举报。F、做,举动,发动。如“在此一举”。H、拔取,占领。J、包举,穷尽。K、形容词,整个。

35、谢

“谢”是个形声字,从言高射声,本义是向人认错道歉。引申义:A、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B、告辞。C、告诉。D、以言辞相问候。E、对别人的赠予或帮助表示感谢。F、衰退,消亡。

36、实

“实”的本义是财物粮食充足,富有。引申义:A、财货,物资,实利。B、充实,充满。C、实,谷物。D、实际内容,实际情况,E、忠实。F、副词,实在,确实。

37、直

“直” 的基本意义是不弯曲,跟“曲”或“枉”相对,引申义:A、首先品质的正直,忠直。B、径直,直接。C、副词,简直。D、当着,迎对。这个意义后来写作 “值”。E、价值,工值。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值”。F、“直”与“特”古间相近,所以做副词也有“仅仅,只不过”之类的意思。H、特意,故意。

38、利

“利”本义是刀剑锐利,刀口快。引申义有:A、迅速,敏捷。B、顺利,方便。C、利益,好处。D、特指财利。E、特指功名利禄。F、重要的,精良的,要害的。H、富有,丰饶。

39、受

“受”是形声字,上古汉语里“受”包含“给予”和“接纳”两方面的动作,从施事方面而言,“受”具有“给予”义;从受事方面而言,“受”具有“接纳”义。“受”从“接纳又绰为“遭受”。“授”是“受”的后起分化字,也就是说,在表示“给予”的意义上,“受、授”是古今字。

40、诚

“诚” 的本义是指心意真挚,诚恳的思想感情,引申义有:A、真实可信。B、副词,实在,的确。注意:“诚、实、信”三个词在诚实,真实的意义是同义词,区别在 于:“诚、信”用得较多而“实”用得较少,在词义色彩上,“诚、实”较为接近,都侧重于内心的真实,强调表里如一;而“信”侧重于言语的真实,强调言行一 致。在用作副词上,表示果直、的确的意义上,三者没有显著区别。

41、毙

“毙”《说文》作“ ”,表示向前倒下。引申指死,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毙”。先秦古书中表示扑倒义的“ ”在流传过程中往往被改成“毙”,所以现在见到的先秦古书中的“毙”通常仍应解释为仆倒,不能理解为死亡。

怎样抓住词的本义

学习抓住词的本义,对掌握古汉语词汇很有帮助。

首先,抓住词的本义,有助于掌握多义词。古汉语一词多义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一个词的义项,少则二三个,多至十几个(其实有些只是根据现代汉语的翻译分析的),一般的也有五六个。例如“监”在古汉语中常见的有六个义项: ①照影。人无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②借鉴。成汤监于夏桀。(《荀子•解蔽》)——成汤借鉴夏桀〔覆亡的教训〕。

③监视。监视四方。(《诗经•大雅•皇矣》)——四方:指天下。

④监督。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史记•陈涉世家》)——就让吴广暂时代理为王,监督众将向西攻打荥阳。

⑤官名。宦官,监。〔卫鞅〕因景监求见孝公。(《史记•橐木记》)——〔商鞅〕通过名字叫景的太监求见孝公。又为官署名,如中书监。

⑥镜子。明监所以照形也。(贾谊《新书•胎教》)——明亮镜子是用来照(人的)形象的。

“副”在古汉语中有七个义项:

①音pī,破开,剖分。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史记•曲礼上》)——为天子削瓜的人破开瓜。

②次,贰,位居第二。康居副王抱阗将数千骑,寇赤谷城东。(《汉书•陈汤传》)——康居副王抱阗率领数千骑兵,侵扰赤谷城东面的地区。 ③辅助。为万民副。(《素问•疏五过论》)——作为万民的辅助。 ④符合。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⑤书籍文献的副本。藏之名山,副在京师。(《史记•太史公自序》)——把它藏在名山,副本存在京师。

⑥首饰。编发作假髻叫“副”。副笄六珈。(《诗经•鄘风•君子偕老》)笄:插在发髻上的簪。珈:笄上的玉饰。

⑦器物多数配套叫“副”。南郊太庙祭器,令所造两副供用。(《唐会要•祭器仪》)

乍一见,感到“监”、“副”的义项多而复杂,难以掌握。但如果仔细考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义项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各个义项之间,或基本意义相同,或有 一定的引申关系,而且许多义项与词的本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监”,它的本义为“照影”,相当于今天的对镜子看自己的面影。上古的时候没有铜镜一类 的东西,人们只能用器皿盛上水当镜子,所以字从“皿”。后来“监”的使用范围扩大了,则出现了“借鉴”、“监视”、“监督”等意义,这些意义的基本点是一 样的,都与“看”的动作有关,它们之间的差别是由使用的对象不同造成的。“副”是形声词,从“刀”,意义与刀有关。上列七个义项中,只有剖分与刀有关,所 以“副”的本义是剖分、破开。剖分的结果是分为两半,由此引申有“第二”、“副本”、首饰(假就是头发的“副本”)等义。剖分出的两半必然相契无间,由此 引申出“符合”(“符合”是偏正式复合词,

离开,古语篇四
《中国历史上最让人心痛的一句古语》

有个朋友是从外地来北京发展的,在这里呆了十几年了,虽然没有太大建树,但生活得很幸福,有房有车还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为这一份生活付出的代价除了常年奔波和辛苦工作之外,就是不能跟家里的长辈一起生活——并非他不愿意,而是老人离不开家乡。

几天前大电话问候,他先是语气低沉,后来竟然哭了。原来他的祖母去世了,他忙着工作和照顾孩子,根本没时间回家乡看看,已经四年没见到祖母了。前些日子还想着找时间回去看看,没想到老人忽然离世,他说这一辈子都会因为这件事而觉得遗憾。

我安慰他说,节哀顺变。生活幸福,这就是最好的。他却说,眼下自己挣经受着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这种痛苦不是亲人离世,而是子欲善而亲不待。

古人说的那句话是这样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是告诫年轻人,长辈亲人健在的时候要好好孝顺他们,尽自己的本分照料和关心他们,不要等到父母长辈日暮残念时日无多了才想到要去孝敬;能够尽孝的时候多陪伴他们,不要等到想要陪伴照料的时候老人却已经离世了,给自己留下绵绵不绝的悔恨。

这世上很多东西都可以等,孝心却来不及等,也不能等。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家人,时至今日想起他们,心底还是会有一些伤感触动。那年夏天,我陪一个远道而来的法国友人一同登长城游览,盘踞在绿色山中的万里长城雄伟壮丽,让他流连忘返,赞叹不已,拿着手中的相机拍个不停,我也终于能抽空歇一歇脚。这时,我注意到不远处,一个年轻人背着一位年迈的老人缓慢地爬着台阶,旁边跟着个老太太,手里提着水和食物,不停叫年轻人歇会儿。看得出来,那是一家三口人。

年轻人早已满头大汗,身上穿的深色T恤已经湿透,脚步踉跄,几次差点跌倒,背上的老人轻轻拍打年轻人的肩膀,执意要下来自己走。年轻人背着老人又走了一段,然后才小心地将老人放下,一家三口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歇脚。年轻人不停用黝黑的胳膊擦汗,我掏了一包面巾纸递过去,他憨憨笑笑,接过纸巾先给父亲擦汗。

闲聊几句,我知道了些他们的事。

年轻人是外地人,是家里最小的儿子,独自一人在北京打拼好几年了,父母让他回家乡找份稳定工作,他不甘心,坚持留在北京。前段时间他接到母亲电话,得知年近70岁的父亲患了重病,唯一的愿望就是想来趟北京,一来是看看首都,二来也想知道北京到底有啥好,想知道儿子为什么非要留在这里。

那天他们才下火车就大清早来了长城,年轻人说父亲的时间有限,耽误一天是一天。儿子带两位老人爬长城,一层层台阶对两个老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于是就有了我看到的儿子背着父亲爬长城的场景。

年轻人感慨说,这些年漂泊在外,每逢过年过节要么有工作,要么想着多挣点加班费寄给家里让父母花,所以一年到头很少能回家跟父母团聚。不知不觉父母老了,这些年他却很少能在身边尽孝。所以这次无论如何也要满足父亲的心愿,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原来给父母多少钱根本不重要,常回去看看他们那才是最重要的。

年轻人说得眼睛红了,他的母亲大概是看懂了儿子的心思,撇下老头儿过来插话,不住夸儿子孝顺,挣的钱都寄给了家里,换季的时候还给她和老伴寄衣服,说因为有了这个最小的儿子,他们老两口这几年过得很舒坦,不缺钱。

母亲的话让年轻人更显窘迫,深深低下头去,很久没说话。没多会儿,他费力地的背起父亲继续朝前走,我望着蹒跚前行的一家三口,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但我记住了小伙子说的那句话,给父母多少钱根本不重要,常回去看看他们那才是最重要的。

孩童时期,我们总是缠着父母不愿离开;青少年时期,我们忙学习,忙考试,忙着顾及同学朋友,与父母渐行渐远;工作了之后,我们又忙于事业,无暇顾及父母;再后来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一边体会着为人父母的不易,一边继续着疏忽父母的行为。很多时候,我们已经明白了孝义,却做不到孝顺。

终于到了我们的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可能经过打拼终于认为有了孝顺父母的能力,可是这时候才发现原来父母已经彻底老去,吃不动了,不爱穿了,他们最需要孩子的那些岁月,已经在孤独中悄悄溜走了。

真的应该在父母健在的时候,趁着父母身体硬朗,多为他们做点事,多陪陪他们,常回家看看,多带他们出去看看世界,我们的爱和感激不该藏在心里,也不能用钱表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世上最让人痛心的一句话。

我们有时候忽视甚至漠视父母,因为我们忙于自己做父母,父母一年比一年苍老,背不直了,眼不明了,耳不聪了,行动不利索了,骂不动我们了,因为他们老了。

北京满世界都是外来打拼的年轻人,我深知他们的艰难和不易,为了生活为了梦想在孤独中奋斗,也把孤独留给了父母。但我真的很想对那些出门在外的年轻人说,父母年老了,他们不在乎孩子给了多少钱,不在意孩子满足了他们多少吃穿,他们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希望的是能多看看孩子,能多陪陪他们。“我把一切给你,只求一个回报:常回来看看。”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我们应该明白。

漫漫人生路,总有忙不完的事,万事可待,唯独孝心不能等待。子欲养而亲不待,那会成为永远的痛。别让悔恨在自己的随意中铸成,在能够尽孝的时候,一定常看看父母,别辜负上天留给我们的每一个珍贵的日子,它越来越少。

离开,古语篇五
《让古语激励你前进 奋斗》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

法乎其中,得乎其下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

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离开,古语篇六
《古语》

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7.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8.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9.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0.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11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12.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13.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

14.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5.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16.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7.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8.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19.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20.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21.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22.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2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2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5.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26.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27.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8.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29.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30.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31.红尘嚣 浮华一世转瞬空。

32.我不是我 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

33.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34.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35.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36.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7.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38.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

39.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40.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41.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 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42.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43.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44.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45.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4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47.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48.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49.人天自两空,何相忘,何笑何惊人。

50.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51.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忆。有幸相知,无幸相守,苍海明月,天长地久。

52.相见得恨晚,相爱的太慢,进退让我两难,缘过了远分,缘过了聚散,是否回头就能够上岸

53.天凉了,凉尽了天荒 地老了,人间的沧桑,爱哭了,这么难舍 心都空了,想放不能放,天亮了,照亮了泪光 泪干了,枕边地彷徨

54.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55.渺渺时空,茫茫人海,与君相遇,莫失莫忘。

56.如果换我先开口,日子是否还一样细水长流

57.也许是前世的姻 也许是来生的缘 错在今生相见 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58.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59.醉眼看别人成双作对,

60.无人处暗弹相思泪。

61.怎知红丝错千重 路同归不同 踏雪寻梅方始休 回首天尽头

62.侠士勿轻结,美人勿轻盟,恐其轻为我死也。

63.人成各,今非昨,秋如旧,人空瘦

64.灯影浆声里 天犹寒 水犹寒 梦中丝竹轻唱 楼外楼 山外山 楼山之外人未还 人未还 雁

字回首 早过忘川 抚琴之人泪满衫

65.萧萧扬花落满肩 落满肩 笛声寒 窗影残 烟波桨声里 何处是江

66.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见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67.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 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68.我宁可我们不曾相濡以沫,我但愿我们从来就相忘于江湖。

69.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繁华似锦。

70.开始想念,那曾经握在手中苍凉的岁月,以及那一片灿烂的江湖。——还有那些曾经爱过恨过的人们。

71.我在河之彼岸,守望曾经归来,归来无望。

72.安然的度过一世春秋。浑噩自知。

73.月光的森然,乐律的精魂,一切只是幻影,稍纵即逝

74.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 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75.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

76.我总是在想,我的记忆是不是活在长街的那头,而我的年轮死在长街的这头

77.你是不是一直这样,安静地,凝望那些日沉日落,无家可归的忧伤。

78.我总是躲在梦与季节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

79.黑色的飞鸟掠过天空。我站在城中。看时间燃成灰烬。哗哗作响。

80.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81.你不曾给我一次回眸,我却始终在对你微笑。

82.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83.我终生的等候,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

84.残阳退没。

85.恍惚中,时光停滞,岁月静好。宛如十年前。

86.长夏逝去。 山野间的初秋悄然涉足。

87.凤凰双双对,飞去飞来烟雨秋。 而如今,凤去了,凰空留。

88.恍恍惚惚,迷迷荡荡。我想起奉天的沈水,雨润的时节,微冷的初秋。

89.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90.塞北黄沙,送我无尽风华叹。

91.念往昔,繁华竞逐。

92.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93.风华笔墨,后庭尘埃。便天光云影,不与徘徊。纵三千里河山,亦四十年蓬莱。青丝染霜,镜鸾沉彩。

94.怅望江湖百年 与谁说

95.云中烛火 顾盼依稀如昨

96.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97.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98.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99.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100.凋谢是真实的,盛开只是一种过去。

离开,古语篇七
《古汉语答案》

CBCDDBBBBB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八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词或词组,并说明它们古今意义的变化,指出其中哪些是词义的扩大、缩小,哪些是词义感情色彩和轻重的变化(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饮于河渭。(《山海经?夸父逐日》)

河,古代专指黄河,今泛指一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论语?子路从而后》)

丈人,古代是对老年人的尊称,今专指岳父,词义范围缩小。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巫山、巫峡》)

响,古代指回声,今泛指声音,词义范围扩大。

4.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词义程度古今不同,古义轻,今义重。

5.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货,古有钱财、货币、出卖、货物等意义,今义为货物,词义范围缩小。

售,古义卖出去,今义卖,词义范围扩大。

6.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所以,古代是词组,表示凭借、手段、方式、方法、原因、结论等,今义是连词,用于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引出结果或结论,词义范围缩小。

遭,古义为遇上时机,今义一般指遇上了不幸的事情。词义感情色彩古今不同,古褒义,今贬义。

7.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排,古义冲击,今义排列。词义转移。

8.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范仲淹《岳阳楼记》)

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词义转移。

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词义范围扩大。

9.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汪琬《传是楼记》)

购,古义悬赏征求,今义购买,词义范围扩大。

10.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汪琬《传是楼记》)

穷,古义指不通达,今义贫穷,词义范围转移。

、从造字结构分析“道”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句中,“道”用的是它的(引申 )义;至于在“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句中,“道”字用的是它的( 本 )义。

7、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 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的意思;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 认为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

8、在《韩非子·五蠹》“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句中,“臭”的意思是( ),这是古今词义在( )方面发生了变化。

9、“再”在古代是表示动作重复出现的词,词类和意义都和现代汉语很不相同。古代汉语的“再”是(数 )词,一般专指(第二次 );现代汉语里“再”是副词,常用来指“又一次”,如“再读一遍”,这个意义在古代汉语里用( 且 )字来表示。

标点: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

译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于射箭,当世没有人能跟他相比。康肃公也以此自负。他曾经在家中菜园里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人放下担子站在那里,用眼睛斜视很久没有离去。看见康肃公射箭十中八九,只是微微点头。康肃公问他说:“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技术不是很精湛吗?”老人说:“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很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技术!”老人说:“根据我的舀油就知道。”于是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了油滴进葫芦里,油从钱孔滴入而钱却没有湿。老人于是说道:“我也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康肃公笑着打发他走了。

标点: 平公射鴳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国语·晋语八》)

译文: 晋平公射鴳没有射死,命令仆人襄去抓它,没有抓到。平公很生气,把襄抓起来

要杀了他。叔向听说了,晚上赶去拜见晋平公,晋平公告诉了他这件事。叔向说:“您一定要杀了他。从前我们的先君唐叔在徒林射犀牛,射死了以后,用犀牛皮做了一副铠甲,因此被封在晋。如今您继承我们的先君唐叔,可是射鴳射不死,抓又抓不到,这件事是宣扬我君的耻辱啊。您一定要赶快杀了他,不要让这事传扬出去。”晋平公很不自在,就赶快放了竖襄。

离开,古语篇八
《古汉语》

一、试从音韵、词汇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列词语的关系

尴尬(不尴不尬、半尴不尬)

半间不尬(不间不界、不间界)

不搭界

尴尬 gāngà

(1)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百合花》

(2)行为、态度不正常的

潘虎显得有些尴尬:“我是自己竖竿子的。”——《潘虎》

至少他是平静下来了,没有那种坐立不安的尴尬神情。——沙汀 《老烟的故事》

(3)鬼鬼祟祟,不正派

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水浒》 不尴不尬(不尷不尬)

(1)犹言不明不白。

(2)指人行为不正。

《红楼梦》第九十回:“﹝ 薛蝌 ﹞及见了 宝蟾 这种鬼鬼祟祟不尷不尬的光景,也觉了几分。”

(3)指处境困难。

《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姑爷 也该自己做出一个主意来,只管不尷不尬住着,也不是事。”

(4)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茅盾 《子夜》八:“他恍惚看见约好了的那人儿摆出一种又失望又怀疑的不尴不尬的脸色。”

不间不界(不間不界)

不尴不尬。左右为难,不好处理。

《朱子语类》卷三四:“圣人全体极至,没那不间不界底事。”

吴泳(宋)《半斋送张清卿分教嘉定》诗“道如大路皆可遵,不间不界难为人。”

不搭界

(方言)veq taq ka(勿搭界);feq taq ka(弗搭界)

(1)地界相接,交界

如:这里是两省搭界的地方。 这山区三省搭界。

(2) (方言)相关,有联系。比喻两种事物有关联(多用于否定) 如:这两家从不搭界

我是新闻系,她是生物系,本来全不搭界。——石言 《漆黑的羽毛》

半间不尬,不尴不尬:多用于古时,而尴尬、不搭界现在常用,且“不搭界”属方言

二、试辨“摶”与“搏”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句“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萬里。”

陈鼓应在他的《庄子今注今译》中提出“摶”应作“搏”,因为“搏”是拍的意思,扶摇是风,怎么能“摶”呢?你认为陈说有没有道理?依据是什么?

例句译文:“当鹏迁往南海的时候,振翼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它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

摶(tuán):环绕而上。“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我认为陈鼓因说的不无道理,要飞上九天,拍拍翅膀是理所当然的,拍着风飞上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对于志在九天的大“鹏”来说,“搏”或“拍”视乎不太贴切,太小了一点,不够壮大、气派,更兼“搏”有搏击,搏斗之意,反倒觉得“鹏”很渺小。但用“摶”就不一样了,盘旋着爆风而上,其势是多么的豪壮气派,强大的气流——暴风对“鹏”来说都显得有点渺小,这才是“大鹏之志”。所以,我认为这里用“摶”更好,跟贴切一点。

三、试论述汉语的词有没有一定的词性

有一种观点认为,汉语的词只具有意义,本身没有特定的词性,是名词还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只有放到句子中才有所体现。

例如:古汉语中的“在”

无日不营,无在不卫。《辽史·营卫志上》——名词

在河之洲。《诗周南关雎》——动词

宜在今日。《资治通鉴》——介词

料想双亲像,他每留在。《琵琶记》——助词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可以举现代汉语的例子。

首先,我同意这一观点。

传统上我们把汉语的词进行了各种分类,如: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但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汉语的词性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名词不再是名词,动词不再是动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从初中高中,我们都在学习古文,而我们在翻译古文时,或者名词解释时,我们的解释往往如下:名作动、动作名、名作行,行作名等等,甚至还有名作状的,我想这些词对大家都不陌生,而且还应该是记忆犹新的。

为什么在古代明明是名词的词到了我们的时代却变了此性,变成了动词、形容词或者其他?那就是一个词的词性是可以改变的,只有放到句子中才能体现该词的具体词性。

我认为,汉语词无词性恰恰正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和优点!是汉语语法的最灵活的一个具体体现。就灵活性而言,我们完全可以说“汉语词性人做主”。汉语的词性根本就不是先天定下来的,具有最大的灵活性或弹性!

说有些词就是名词(或动词或其他),因而不能加“不”等副词、不能当动词用或形容词用,等等。但是,我们随便举一些例子看看:“中国”是名词吧?但是,我们已经经常听到“这个很中国。这个太中国了。这个真中国!”这样的话语。这“中国”不是形容词是什么?有一则广告:“真女人。最女人。”宣传

一种化妆品给女人带来的效果,而此,显然也把“女人”这个“名词”当形容词用了。再举些普通的例子:“昨天”。你说它只是名词吗?“昨天我出差了”,而它在这句里做状语。加上个“的”,它又可以变成形容词:“昨天的新闻”„„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何必牵强地解释为“名词做定语”呢?如果说“名词做定语”还勉强说得通,那么,其它的许多说法我认为都是非常牵强的:名词做状语、副词做定语,其实那“副词”已经形容词化了:动词做主语,其实那根本就是名词:形容词做状语,其实那“形容词”不过是副词„„

再看看一些已经被固定化了词性的例子:“翻译”用来指人的时候,已经是名词了,说它是由动词变来的;“教授”作为名词,也被说成是由动词变来的;“干事”作为,也被说成是由动词(短语)变来的„„当然,词性的变化或添加是有个过程的,开始的时候,一个词可能只是名词(或动词等),后来在人们的使用中自然地增加了其他词性,而在意义上仍然相关。那么,为什么可以这么变化呢?那岂不正好说明汉语词性的不稳定性。

传统的语法通过总结,把某个词主要定为什么词,然后在遇到变化的时候就说是词性临时变化了,说是“一词多性”。即使对于这样的“灵活做法”,我也是不能同意的。这不过是根据词的主要用法总结出来的,而且只是历史冰山一角的例子。而语言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汉语。“一词多性”这样的语法学并不可取。固定词性的做法也会给语法研究本身套上了一个巨大枷锁。

我们中国人研究自己的语法,必须突出我们自己语言的特点、按照我们自己语言的特点办事,才是正道。

天津农学院 古汉语入门 (选修)

系 别 专 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班 级 07水文(2)班 姓 名 陈建奇

离开,古语篇九
《和谐名言》

“我爱我的家,爸爸妈妈和弟弟,爱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我爱我的家,女儿儿子我的他,爱就是忍耐……”一曲《我爱我家》唱出了我心中的快乐情怀,抒发了我温馨的感受。

1.和为贵。——古语

2.家和万事兴。——谚语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

17。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第十六》

5.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变得幸福,使他们的心灵变得和谐、心满意足。——别林斯基

6.世界就是一座供奉不和谐之神的巨大神庙。——伏尔泰

7.美在和谐。——赫拉克利特

8.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赫拉克利特

9.和谐是众多因素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毕达哥拉斯

10.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11.和谐是爱与恨结合起来的庄严的配偶。 ——罗曼·罗兰

12.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爱因斯坦

13.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 ——叔本华

14.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

15.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

16.君子是和谐而不会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目附和而不会和谐

17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关于和谐的故事

有个寒冷冬日的晌午,女主人准备打扫庭院,一出门就看见四个蜷伏在柴堆旁被冻得发抖的老人。出于善良的美德,女主人请四位老人进屋喝点热茶暖暖身子,老人问:“你们家有男人在家吗?”女主人说:“没有,先生和儿子都上班去了。”老人们回答,他们不能进去,原因就是因为你们家没有男人,女主人只好作罢。吃中午饭之前,女主人和家人说起了先前的那件事,她先生立马要她去请四位老人进屋吃饭。女主人来到柴堆前看见四位老人还在,就把先生的意思给他们说了,四位老人犹豫了一下,说:我们不能一起进去,只能进去一人,原因是你们家都快吃饭了,不可能有那么多饭,接着又说,我们四人分别叫财富、成功、平安、和谐,你去问一下你先生,看他愿意请谁进去。妇主人内好回头问先生。先生说“财富”最好,就请“财富”,儿子却说还是请“成功”吧,在出现分歧的情况下,女主人自己倒是有点想请“平安”,于是她也说了自己的想法,一旁的女儿说话了:“我看最好请“和谐””。先生听了女儿的话觉得有道理,全家人终于达成了一致。女主人又出门把他们的决定对四位老人说了,于是她领着“和谐”往家里走,快进门时她回头一看,四位老人都跟来了,女主人不明,就问其中原因:“你们不是说好只来一人吗?”“和谐”笑着回答:“你们请了其他三位中的任何一位,就只来一位,你请了我就等于请了我们四个,我们是不可分的”。我们明白了:和谐=财富+成功+平安。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活带来温馨,和谐之美--------无时无刻不与我们同在.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但森林可以改变气候。一个人不能改变社会,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则可以改变社会。我们现在要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和谐社会就会很快到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基层,从社会团体到每一个人,都有切实的举措,那么和谐社会就会成为现实。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各个部分努力的结果,就是社会整体的发展。

和谐是鸟儿那坚硬的翅膀的,没有了它,人类再也无法飞翔;和谐是汽车那提供动力的发动机;没有了它,人类再也无法奔驰;和谐是帆船那种伸展的白矾;没有了它,人类再也无法冲浪。所以,我们要携手让和谐永存,保卫我们美丽的家园。

寻找和谐

“天空的和谐,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和谐,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和谐,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谐,留下了最后的美丽;而我所追求的和谐,是和好友一起去采撷——每一份友情,每一丝快乐,每一片希望,每一线阳光……”

和谐,便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解题

何谓和谐?七个音符谱写出一首动听的乐曲,叫和谐;七种不同的颜色描绘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叫和谐;工农兵学商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社会,叫和谐;人和自然互相协调共同发展,叫和谐。

“贵和”的重要性“礼之用,和为贵”,“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家之计在于和”,“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中医讲“和”利于身体健康,居家过日子讲“和”,则“家和万事兴”,民族讲“和”,利于民族团结。

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才有赵国的长治久安;诸葛亮的“南和孙权”,才有“赤壁之战”的辉煌战果;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更成为国与国之间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指导原则。 构思点拨

(一) 议论类文的构思指导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力求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拟定一个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结构方式:

1先揭示和谐的含义,一般采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多个领域和谐的具体表现,如解题中所说。然后揭示和谐的重要性,最后谈如何达到和谐,例如和谐的前提有尊重、平等、法制等

2先从反面举例,然后揭示不和谐的危害,指出和谐的重要

3正反对比着写,可以在阐释和谐的概念、重要性、原因和后果等方面对照着写

(二) 记叙类文的构思指导

首先确定所要表达的范围,如家庭、社会、人与自然等,截取一个片段或几个片段铺叙成文。必须向学生讲明白,记叙类的文章要特别注意结构精巧设置、细节刻画的运用和语言的形象生动。

例 如,可以这样设计一个情节:在镇年度表彰大会上,化工厂厂长正在作经验总结汇报,全体与会者都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着他,正当他慷慨陈词的时候,手机响了, 一接,一脸惊恐,跟县领导请示之后,匆匆离开了。与会者议论纷纷,一脸狐疑。另一个场景,化工厂门前聚集着群情激愤的村民,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讲着化工厂 给他们带来的危害,并要讨

个说法,这位厂长立即向县委作了反映,县长很快给他发来了一则短信:要与环境和谐发展!

在诚信中收获和谐

西塞罗曾说过:“没有诚实,何来尊严?”可要我说就应当是:“没有诚信,哪来和谐?”因为诚信是建立和谐社会 的重要基础。如果和谐是娇艳欲滴的花朵,那么诚信便是培育鲜花的肥沃土壤;如果和谐是国家的栋梁之材,那么诚信便是不辞辛劳的“红烛春蚕”!和谐为社会之 本,诚信为和谐之基。

古 今中外,且思古时晏殊诚实说出科举试题是自己几天前做过的而取得宋真宗信任,予以重任,为国家和谐稳定做出贡献;且看05年吉林市体彩销售员王荣华将中特 等奖的彩票归还给彩民,为全社会树立了诚信的好榜样;且闻商鞅的“立木为信”,使得秦王统一中国,创建了和谐社会;且知华盛顿幼时承认砍了父亲最新爱的枣 树,足见其诚实可信,后来就任美国总统,领导美国人民共创和谐社会。

当 今社会,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同志,崇尚儒家治国方针,追求和谐,提倡诚信,与老百姓们携手共创和谐社会。所以我国现在各个方面都在蒸蒸日上,人们过着 安居乐业的生活,虽不及“大同”社会那样完美,但我们依然在努力,在进步,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做到“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黄发垂髫,并依然自 乐”!

诚信奠定和谐基础,和谐创造美好社会。

让我们在诚信的果树上收获和谐!

用爱心去构建和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爱心的世界里。花开,有绿叶扶持;月缺,有群星做伴;日出,有湖水梳妆。天地万物都懂得关爱,更何况我们呢?用爱心去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人类共同追求的东西,充满着协调与完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爱心的世界里。花开,有绿叶扶持;月缺,有群星做伴;日出,有湖水梳妆。天地万物都懂得关爱,更何况我们呢?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们的期盼和追求。和谐社会需要爱心,美好生活需要互助,良好人际需要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 的基础,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相互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是人类最朴素最珍贵的情感,是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的润滑剂。因 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于我们,也许仅仅是少买一点零食,少买几件饰品,就可以 让一个孩子享受到知识和爱的雨露。当我们寄去一份爱,看着自己的爱化为孩子脸上欣喜的笑容时;当我们的绵薄之力,却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 时,那是多么的快乐!爱心,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分外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 活的希望。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充满爱心,撒播温馨的社会,不用刻意营造,完全如一道浑然天成的风景。爱心无价,和谐的社会需要 用“爱”来铺就。总有人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陷入困境,需要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帮助。伸出我们爱心的双手,让无助的眼神看到希望的目光,让身处黑暗的人感 受到光明的存在,让悲伤的人得到温暖的援助。或许有的家庭还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或许有的孩子还上不了学。不少家庭都经不起疾病和灾害的打击,刚刚越过温饱 线的人们,很容易因灾返贫、因病返贫。在同一片蓝天下,这些需要救助的人们同你我一样,向往在彼此关爱的和谐社会中,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这时,爱心,是 能鼓起他们生命风帆的激励;爱心,是雪中送炭式的资助;爱心,是抚慰他们受

伤心灵时的微笑。社会不能没有关爱,倘若没有了爱心,就如同一台生锈的机器,给 人一种冷冰冰,硬梆梆,到处卡壳的感觉,毫无和谐可言。

其实也不单单是对弱势群体要播撒爱心。当前我们面临的诸如污染严重、土地流 失、环境恶化等等问题,倘若人人都能奉献一份无私的爱,像爱护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一样爱护土地、环境和生态,又何至于到今天这样的程度?爱,是一种巨大的力 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能让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爱,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都能催生我们的顽强的斗志和毅力。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人类永远需要在互相帮助的氛围中进步和发展。爱作为人类一种美好的情感也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的美好言 辞,它应该是更加具体、直切地落实到日常生活的互相帮助的行为中去,去关爱每一个你所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同情他们,帮助他们擦干生活带给他们的眼泪。爱心 就像阳光,需要照耀在大地上,才能真正地成为温暖人心的力量。“勿以善小而不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每一个都献出点滴爱心就汇成一股暖流, 让社会更加温暖,我们也就会更加靠近和谐社会的理想。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但我们不是为了投资。因为我们每一个善举,都会闪烁着爱的光芒,充满着人 间的真情。爱心缘于人的本质,善意折射出道德的高尚,让我们进一步唤醒心灵深处的美好和关爱,让我们在付出爱心的时候得到付出的欣慰,让那些受到帮助的人 享受到爱的感动,每个人都是爱的付出者,每个人都是爱的受益者,施人以爱,赐人以福,最终爱心会回到我们身旁。

让我们用爱心去构建和谐社会,用爱心打造出一条条爱心链。握紧它,人们就有了攀援向上的呵护,就有了生活上风霜雨雪的遮蔽,就有了心头上的温暖与希冀

典故 道不拾遗

春秋时代,鲁定公时,孔子曾在鲁国做过几任官。起初仅做了中都宰,后来升为大司寇(系掌理一国刑法的官职),行鲁国宰相 的职务。孔子名丘,字仲尼,在当时是被认为最有学问、最有道德的一个人,他任职不过三个月,鲁国政治便有了极大的改良;民间的风气,也有了极大的转变;连 市上卖猪羊肉的贩子,也自动取消了讨价还价的恶习,一律时行不二价;路上行人,都各自谨守自序,毫不混乱。在路上,倘使遗失了贵重的物品,不要用严厉的法 律制裁,老百姓也知道各自尊重自己得人格,自动地不肯拾取,不愿背着他人,占为己有。因此四方的游客,有遗失了钱物的,都可以到失落的地方,自己取回,得 到”物归原主”。这种大家严守道德的廉洁风气,当时称为”道不拾遗”。

[点拨]社会的和谐不能靠严刑峻法,需要的是政治的清明、教育的力量,大众都有互助的心。

寓言故事 太阳和北风的故事

有一个行者在赶路,太阳和北风看见了,它们俩打赌,看谁能够使行者脱去裹在身上的厚厚的棉衣。北风用呼呼的威力吹着行者,想让大风吹开行者的棉衣,可无 论北风怎么样的吹,不但没有吹开,吹走行者的棉衣,行者的棉衣反而裹得更紧了。 太阳来了,它用温暖的阳光和煦地照在行者的身上,行者越走越热,不知不觉 地脱去了身上的棉衣。 最后不言而喻,太阳胜利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阳光的温暖来使行者脱去棉衣远远比用北风的猛力来吹去行者的棉衣强多了。用北风的结果虽然很简单,但也很难使人接受,所以结果适得其反了。用阳光普照的结果虽然有点不合当时的常理,甚至有点让人觉得在南辕北辙。可结果表明事半功倍。

[点拨]轻风细雨有时更能起到好作用,我们为什么不试试呢?

[适用话题]“温柔的力量”“比”等。

森林因为每一棵大数而显得葱绿。

大海因为每一滴水显得浩瀚。

天空因为每一朵白云显得美丽。

新名词

恩格尔系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居民的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不断降低,说明我们居民收入在不断提高。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 配绝对不平均。我国的基尼指数2012年为0.64,表明我国已出现了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这已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点拨]和谐的社会也要有和谐的经济,这需要人们收入不断增加,收入分配力求平均。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

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

和 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而出现的状态,它标志着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元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 同发展。多样性的东西共存而达到平衡,才能形成和谐;如果多样性的东西彼此冲突,达不到平衡,也就无所谓和谐。这也就是说,和谐是把“杂多导致统一”、 “不协调导致协调”。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重和谐,即强调人与物之间的融和,人与人之间的“和合”。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 和谐,包括“和生”、 “和处”、 “和顺”、 “和洽”等。人们常说的“和为贵”、 “政通人和”、 “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 述。千百年来,中华文明虽屡受摧折而不绝,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不衰,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十六大报告强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显示出我们 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更加成熟。音律和谐,必能弹奏出优美动人的乐章;社会和谐,必将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 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

⊙ 我们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过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 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抉择。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已成为 一种眼光和境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已成为一种理念和追求。

⊙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局面也十分重要。当今时 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给和平与发展既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巨大挑战。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 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就需要全社会、各民族同心同德、团结协作、众志成城。正如古语所言,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只有全体 人民矢志不渝奋进志,齐心共奏和谐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满怀一腔志,拧成一股绳,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增添新力量。

⊙和谐不是强行的,而是顺其自然的。什么年龄说什么话,年轻人的和谐与老年要求的

离开,古语篇十
《古语有云》

古语有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运用到当今的企业管理当中,已然有了更多的衍生词。“用人不疑,疑人照用”、“用人需疑,疑人需用”,这些都是对传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观点的颠覆。然而这些观点的派生并非全然无理。

有人提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中国传统的信任方式,运用在企业管理上,就要放手让下属去大胆尝试,不要什么都管。”似乎这才是现代企业最“时尚”的管理方式。尽管附和之人居多,但仍有人提出质疑,坚决捍卫传统观点。

现代企业,到底应该如何用人,是秉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还是另辟新径,寻求其他方法呢?

周囝(北京法中新世纪文化教育交流有限公司人事部部长)

长期在企业内部管理人事,对于企业当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现象我很有感触。在企业管理当中,这句话最大的分量不是有效地分配人力资本,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激励。每当老板们对自己的员工宣称自己的用人标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时,受重用的员工便会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他们突然觉得自己受到了信任,继而心甘情愿地为老板效力。 古往今来,无论是一个国家的治理还是一个企业的管理都是一样。用易中天先生的话说,曹操乃好老板也。曹操作为一个好老板,是非常会用人的,他十分清楚“争天下必先争人”。曹操的好不仅在于其用人之术,更在于其用人之道。也就是说曹操善于“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他知道他的将士跟着他出生入死是为了什么,有时候感情的维系比利益的维系更为重要。此时此刻,抛出一些肺腑之言,的确可以鼓舞士气,甚至笼络人心。现代社会,人心浮躁,对员工来说工资、职位、福利等个人利益似乎是人们最终追逐的。但有一个规律是,“人才择贤主而归附”,只有在一个好老板手下工作才会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所以各位老板们也请不要忘记,无论什么时候,摄取人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能更好地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老板们对人心、人性的透彻理解和把握。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企业应该宣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原则。 杨晓君(北京盛高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市场主管)

针对这个观点,我认为,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期,用人策略的使用则有所不同。比如,在企业初创期,有多少员工,老板一目了然,对于员工的工作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这个时期,当然要采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人才策略。因为对于小范围、小团体来说,老板依靠此策略可以来笼络人心,用领袖魅力吸引下属的忠诚与奉献。三国时期的刘备,他当然会信任关羽、张飞、赵子龙,因为他只有这几员大将,根本不用怀疑。并且刘备的情感留人策略使用的相当到位。所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企业的初创时期、人员并不多的情况下非常适用。

然而,当企业已有千军万马,这个策略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老板不可能看到所有员工的业绩表现、了解每个下属的能力、性格和忠诚度。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一架飞机,如果只承载几位我的朋友,就没必要进行安检,因为我了解,我的朋友不可能会劫机。如果飞机将要承载更多的其他我并不认识的乘客时,就必须要通过安检来保障全机人员的安全问题。所以,随着企业地不断发展,人员逐渐增加、业务规模逐渐扩大,人才需要靠制度进行管理、用人也需要制度体系的配合。

周囝

由于人性、物性之不同,人的品格善恶与智慧高低的不同区别,所以人的道德水准良莠不齐,如果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作为用人的最高境界,的确是一种误导。但是我们不妨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疑”?

我举个例子: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有一个现象—管理者“发号施令”,员工照章办事。在这些企业里,员工的最高目标就是干好分内的事,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被晾在一边。受从众思维的束缚,员工都很听话,少有人会越雷池一步。这种状况说明了什么呢?对员工的不信任,直接挫伤的是员工的自尊心和归属感;间接的后果是会加大企业离心力。如果我们的管理者能进行换位思考,与员工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在企业建立起一个上下信任的平台,无疑会增加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员工内在的潜能。

我所谓的“疑”并非是怀疑员工的道德品质,更多的是老板是否愿意放开员工手脚。现在企业有这样一种现象,老板们每天做的事情纷杂得很。甚至连面试、招聘等工作都要一一过问。而这其中有一个潜在的原因就是:他总认为员工们干不好,总觉得他们做得不够彻底,非要亲自过问才放心。事无巨细并不见得一定是好事,尤其是对于各位管理者来说。美国通用电气前CEO韦尔奇也曾经说过,“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

作为老板或者管理者来说,经历过的事情比较多,对很多事件有丰富的经验,做事自然迅速并且周全。自然,他们看到手下的员工做事,总会觉得诸事不妥。然而,越不放手,结果就会越遭,员工永远也学不会,做不好。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即使做不到“用人不疑”,也一定要做到“疑人也需用”。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才队伍。否则只会捞得最后剩下老板一杆枪的地步。 薛明(奇正沐古国际咨询机构、杭州奇正沐古营销研究所CEO)

我不否认前面两位的观点,只是认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似乎成了管理的最高境界,但这也只能是理想的境界,这是中国传统人治思想的理想化状态。在现实的企业管理和组织管理中,现实存在的必然是“用人需疑,疑人也得用”。这是现代管理者摆脱不了的矛盾。

深究其因,“用人不疑”的误区就在于其形而上学,忽略了“人性无常”这一道理。一辈子都做对的事情,不做一件错事、坏事的人是少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中,此时清醒,彼时则可能糊涂;此时为君子,彼时则可能为小人。更何况,不管是从心理的角度还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管理双方彼此建立信任感还需不断地磨合。从这个角度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前提几乎不存在。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管理者能够做到“物尽其才,人尽其用”就是比较理想化的了,用人不疑太过于苛刻和不现实。

在现实的管理环境中,管理者要做的是“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这是对人才利用的最大化,是人尽其用的人才观,而管理中要做到摈弃疑虑就要通过完善的岗位职责、流程管理、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来完成;而人才要做到被管理者赏识,让管理者少些疑虑,亦需要参与管理过程中信任机制的建立和监督机制的完善,少做些让管理者担心或者不放心的事情,积极配合企业的岗位、流程、监督考核机制,在管理系统中能够尽忠职守、发挥才能。双方的这种默契配合才是现代管理所要达到的境界,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仍旧是停留在理想化的人治基础之上,不符合现代企业规范的管理制度。

黄继毅(北大、清华EMBA特聘讲师,北京绿树食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说得过于绝对,它与当今企业实际的管理要求相脱节。如果哪个老板“用人不疑”,企业肯定要被整得一塌糊涂,如果老板“疑人不用”,那公司里除了他自己,再也找不到让他不疑的人,那样,公司里的人都得走掉。凡是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人,我认为他们都是口是心非者,根本做不到。

因此,我认为,现实的做法应该是:用人一定要疑,疑人也要充分用。

浙江某企业的李老板在北京请客,席间有老板熟识的一位教授、某杂志社的主编以及跟随李老板多年的职业经理人吴先生。在用餐快结束时,李老板有事提前离开酒席,离开时交待由他的副总吴先生买单。结帐时,服务员说一共消费了590元,吴先生竟然当着教授和那位主编的面就说:“请帮我开870元,税由我承担。”晚上回到家里,老教授总觉得不对,应该给李老板打个电话。于是,他们拔通了李老板的手机,说:“李总,我今天看到一问题,我觉得很严重,我认为我应该告诉你,否则,我会睡不着觉的。但我又很为难,不知道当不当说,是关于你的副总吴先生的问题。”“有话就直说吧,他是我多年的部属了,不管有什么问题,我想我应该能解决好的。”“那我就说了,你知道吧,今天晚上你请我们吃饭只花了590元,他却吩咐服务员开了870元的发票。我觉得他是你身边的一条蛀虫啊,这个人用不得。”“嗨,这就事啊,这不是什么大事。他为什么不多开一千两千的?他不敢。这几百

元,就当奖励他吧。他不但会开票,他还很会做事。我只怕那种只会开票不会做事的人,而且那些连票都不会开的人,我根本就看不上。这叫用人要疑,疑人也用。”

案例中的吴经理知道李老板对他有疑,也知道李老板会用他。所以他的行为总是在李老板能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不敢越界。老板知道有些员工喜欢利用职务之便占些小便宜,想杜绝也不可能,如果因为有这些怀疑而不用能干之人,公司将会失去得更多。因此,他“疑人也用”。如果老板从不对员工有疑,就会让坏人有机可乘,让公司失去控制。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说过:“权力会滋生腐败,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

另外,当企业在试用一个还不是很了解甚至是还不很成熟的人时,“用人要疑”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不但是企业对这个人负责,而且,还把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而疑人要用,就是在其人格、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本着保护人才、爱惜人才的目的,观察他,大胆选拔和使用他,不至于造成埋没人才和浪费人才。

至于如何很好地做到“用人要疑,疑人也用”,它需要企业有一套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没有监督的权力会造成腐败,有了好的机制和制度,坏人不敢做坏事;没有好的机制和制度,好人也会变成坏人。但过分的怀疑,没有制度上的空间,会造成人人自危,不敢做事,捆住手脚。

周囝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疑人照用”和“用人需疑,疑人需用”都不是错误的用人之术,也不能单纯地说哪种观点更为科学有效,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每句话的含义。什么叫“用人不疑”?“疑”并非是怀疑和不信任,而应该是“约束和监督机制”。什么叫“疑人照用”?“用”并非是提拔和犒赏,而是人尽其才,将人才安排到适合他的位置。正确的理解每个词语在现代企业地运用,才可真正找对用人之术。

现代管理区别于传统管理的特征之一就在于能否领导一群原本并无联系的人,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对于这样一些原本并无联系的人来说,彼此的怀疑、猜测在所难免。但是我们摒去传统意义上的理解,坚守企业内部的约束和监督机制,这些原本无干系的人即形成了彼此的信任渠道。

同样,不论现代企业倾向哪种用人观点,都不会引起员工的消极情绪,反而都能进一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61989.html

    上一篇:心中梦想的语言

    下一篇:背道而驰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