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比喻句

| 对外汉语 |

【www.guakaob.com--对外汉语】

关于汉字的比喻句篇一
《跨文化认知视角下的汉语比喻新分类》

跨文化认知视角下的汉语比喻新分类

作者:陈雅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99期

摘 要: 本文对汉语比喻的传统分类和现当代分类方式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它们在跨文化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汉语比喻分类法,总体上分为形相喻、属性喻、综合喻三类,同时运用认知语言学概念合成理论论证了汉语比喻新分类法在比喻认知引导过程中的效用。

关键词: 比喻 分类 跨文化认知

比喻是修辞手段中使用频率最高,最具有普遍性的辞格。在长期的语言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丰富的比喻句。钱钟书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比喻是汉民族具象性、比附性思维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汉民族创造力的重要体现,它是汉语言中的花朵,使语言艺术更加绮丽多姿。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比喻从多个研究角度得到更深刻和广泛的探讨,人们发现它绝不仅仅存在于语言层面的修辞格群体中,而是人类最古老的原始思维方式,也是延续至今的一种普遍运用的认知方式,认知隐喻在国内外认知学者眼中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问。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比喻,仍是单纯作为语言修辞格类型的比喻,就是将两种有类似特征的事物进行对比联系,使得描绘对象更加形象具体,易于理解,富有美感的修辞方法。但是,我们又反过来从有利于跨文化认知的角度,对传统比喻的分类方式进行反思,对新的分类方法进行探讨。

一、汉语比喻的传统分类及不足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最早对比喻做了分类,他根据本体的性质把比喻分为“比义”和“比类”两类:“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故金锡以喻明德,珪璋以譬秀民,螟蛉以类教诲,蜩螗以写号呼,澣衣以拟心忧,卷席以方志固,凡斯切象,皆比义也。至如麻衣如雪,两骖如舞,若斯之类,皆比类者也。”(《文心雕龙·比兴》)

也就是以具体喻具体的比喻为比类,以具体喻抽象的比喻是“比义”,这种分类显然概括力是有限的,是一种粗线条的分类。

代表古代比喻分类研究最高水平的是宋代陈骙的修辞学专著《文则》。陈骙的分类标准是比喻的形式结构和语义内容,如根据喻词的有无,喻体的多寡、类别、语气,本体的虚实等,他把比喻分为十类,“取喻之法,大概有十”:

“一曰直喻,或言„犹‟,或言„若‟,或言„如‟,或言„似‟,灼然可见。二曰隐喻。其文虽晦,义则可寻。三曰类喻。取其一类,依次喻之。四曰诘喻。虽为喻文,似成诘难。五曰对喻。先比后证,上下相符。六曰博喻。取一为喻,不一而足。七曰简喻。其文虽短,其意甚明。八曰

详喻。须假多辞,然后义显。九曰引喻。援取前言,以证其事。十曰虚喻。既不言物,也不指事。《论语》曰„其言似不足者。‟此类是也。”(宋·陈骙《文则》)

陈骙的分类法影响深远,形式结构的不同成为划分比喻类型的一个重要标准,但他本身使用的多重标准使比喻类别间形成一些交叉与混乱。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抛弃多重标准的分类方法,单纯以本体、喻体和喻词的异同和隐现为标准,分出“明喻、隐喻和借喻”三种类型,廓清了比喻类目,却也漏失了一些其他较有特点和价值的比喻类型。

二、汉语比喻的现代分类缺憾犹存

现当代比喻分类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加上对西方修辞理论的借鉴与吸收,研究成果丰富,但也导致对比喻类别的划分越来越细,缺乏统一标准和完整体系,名目交错,术语杂糅,我们能看到的比喻类别名称除了前面出现过的明喻、暗喻、借喻、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之外,还有潜喻、缩喻、扩喻、属喻、曲喻、联喻、回喻、择喻、反喻、逆喻、疑喻、物喻、事喻、互喻、合喻、顶喻、较喻、进喻、倒喻、提喻、连喻、补喻、不喻、派生喻、兼喻、约喻、是喻、非喻、正喻、讽喻、复喻、换喻、提喻、单喻、强喻、弱喻、显比、隐比、正喻、直比、象喻、质喻、假喻、等喻、逆喻、迂喻、环喻、饰喻、联合式比喻、解析式比喻、对照式比喻、低级比喻、高级比喻、对等式比喻、不对等式比喻、综合式比喻、没有喻词的比喻、程度不等的比喻、否定方面的比喻,等等[1]。 如此繁杂的比喻分类显然不利于我们开展对比喻的认知与教学。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比喻(隐喻)这一特殊又普遍的语言现象,开始对比喻的认知与计算化研究,其中包括对比喻进行认知计算角度的分类,试图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科学的比喻分类体系。如有学者讲比喻分为明确比喻、特性隐喻、相关隐喻、事件隐喻、关系隐喻、位移式隐喻、比拟、借喻、夸喻等九种类别[2]。这是从本体、喻体和相似性关系三者的认知结构分析进行的分类,是对比喻分类研究的新尝试,他们希望通过机器程序的开发,能尽可能自动完成汉语比喻分类体系的辅助构建,也有助于汉语信息处理的研究工作,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奠定新基础。

但他们的分类体系的科学性依然值得商榷,由于未能找到一个单一的标准,他们的九大比喻类型之间依然存在交叉与重复,如“明确隐喻”必然包含一部分的特性隐喻、事件隐喻和比拟等。他们在命名和定义上也表现得含糊,不够明确和准确。

三、跨文化认知角度下的比喻新分类

我们将对比喻再作一次认知角度的分类,分类的目的是有利于人脑对比喻的认知解读,而非服务与机器计算。我们撇开比喻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回到比喻的本质:类比。比喻的目的是让我们在有象似性的事物之间找到相似点,增加与丰富对事物的认识,那么我们对比喻的分类即可立足于相似点的分解上,至于令两事物之间建立类比关系的多种形式,则可置于相似点

分类下的次类,而认知的关键在于对相似点的把握,结构形式的次分类只起认知上的辅助作用。

基于此,我们根据比喻本体、喻体间相似点的性质,将比喻分为形相喻、属性喻和综合喻三类。

(一)形相喻

形相喻是句子中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外在形态上的相似性或某种动作行为或状态变化的相似,包括形态和动相上的相似,所以合为“形相”,注意不是简单的“形象”。这类比喻类型产生最早,较易被认知,在比喻中占绝大部分。

例:“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

根据认知语言学概念合成理论[3],“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作为心理空间Ⅰ和“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作为心理空间Ⅱ先后输入,两空间共同的形态特征“两条腿的、细瘦的、干瘪的、直线型的”在类属空间提炼完成,进入合成空间,结合文章的时代与社会背景,形成层创结构,在鲁迅原文中即是完成对“豆腐西施”人物形象的认识与深化。

形相喻的主要特征在于类属空间中提炼的心理空间共同元素均是形态性的,是事物的外在形貌。在认知过程中重要的是认知主体对本喻体指向事物的形貌有清楚的了解,尤其是喻体的形貌。如果对喻体形貌一无所知,比喻的认知就只能流于失败。

(二)属性喻

属性喻是句子中本体与喻体之间有特点、性质、成分、风格上的相似。属性喻语义跨度较大,是较有创造性的比喻类型。

例:“上善若水”(《老子》)

全句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仅看比喻句“上善若水”。输入空间Ⅰ为“上善”,即至善至仁,尽善尽美,输入空间Ⅱ是“水”,“上善”相对抽象,“水”具体,人们需要分析挖掘“水”的内在蕴含,才能更好地理解“上善”。类属空间解析并抽象提炼出人性中的至善和水的优质特性共同之处,都是“牺牲自我,造福于人,容纳万物,柔韧执著”等。空间合成后,形成层创结构,人们认识到做至仁至德、自我完善之人,就是要像水一样,安于卑下,造福万物,知道滴水能穿石,以柔能克刚,并且海纳百川,谦虚容让。

属性喻的主要特征在于类属空间中概括的共同元素一般属于本喻体的根本属性或本质特征,而不像形态喻和动相喻一样关注于外在的形态和行为动作。这类比喻对认知者的文化、智识等各种能力水平要求较高。

(三)综合喻

综合喻是句子中本体和喻体都较复杂,可以是一个事件,一种情境,一个道理,一种现象,事件与事件之间、情境与情境之间、道理与道理之间、现象与现象之间存在相似性,相似点具有多重性,其中可能综合包含形态、属性、动相等方面的相似。

例:“记得中国先前,有过一种风气,遇见外国——大抵是日本——有一部书要出版,想来当为中国人所要看的,便往往有人在报上登出广告来,说„已在开译,请万勿重译为幸‟。他看得译书好像订婚,自己首先套上约婚戒指了,别人便莫作非分之想。自然,译本是未必一定出版的,到是暗中解约的居多,不过别人却也因此不敢译,新妇就在闺中老掉。”(鲁迅《非有复译不可》)

此例的输入空间Ⅰ为“译书,刊登译书声明防止他人复译”,输入空间Ⅱ为“订婚”,两空间映射到类属空间中的共同元素是过程和结果,即确定所有权、产生排他性的宣告和双方解约的可能,解约后无人问津导致浪费与牺牲的结局。空间合成后形成的层创结构是人们更深刻认识到过去翻译界不当行为的危害,肯定复译的必要性。

综合喻认知过程的主要特点在于类属空间所反映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结构和关键组织具有复杂性,可以同时包含共同的形态、共同的属性、共同的行为方式等内容,还可以含有共同的过程路线,共同的结构形式,共同的节奏顺序,共同的开始和结局,等等。需要条分缕析,一一对应,互相映射,最终真正理解。

除了形相喻、属性喻和综合喻外,还有一些句子采用形态、动相与属性交叉作喻的形式,如将视觉形态上的印象比喻为听觉或心理上的感受印象,这类句子似乎也是比喻,但准确分析,应归为通感修辞,所以对此类句子不另作归类。

总之,根据比喻本体、喻体间相似点的性质,将比喻分为形相喻、属性喻和综合喻三类的这种分类方法,采用单一的划分标准,不同类型之间不再出现交错重复的现象,我们所接触的任何一个比喻,都可以分配到相应的类型。跨文化修辞教学时,这种分类法可以帮助学习者直击锁钥,尽快完成语义认知和意蕴感知。

参考文献:

[1]谭学纯,濮侃,沈孟璎.汉语修辞格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杨芸,周昌乐,等.基于理解的汉语隐喻分类研究初步[J].中文信息学报,2004(3).

[3]Fauconnier,G.Mental Spaces[M].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1994.

关于汉字的比喻句篇二
《英语和汉语中比喻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中比喻的差异

[摘要]英、汉语中的比喻在英语国家的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就出现了在英美文化中提到某些事物时往往可以联想到某种特征,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在联想上反映出来的这种差异,便构成了英汉比喻中的民族文化特色。

[关键词]比喻 民族文化

由于比喻的心理基础是联想,所以人们时常把某些品质、特征与某些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在这方面英汉比喻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由于英语国家的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就出现了在英美文化中提到某些事物时往往可以联想到某种特征,而在中国文化中却联想不到任何特征或者是其他的特征。同样,当中国人一提到某些事和物时就可联想到某些特征,而英美人就根本联想不到任何特征。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在联想上反映出来的这种差异,便构成了英汉比喻中的民族文化特色。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不同

中国人受佛家思想影响较深,佛教对中国的习俗、思想的影响在比喻中也得到体现。英美和大多数西方人都信奉基督教,他们常用《圣经》中的人名和故事情节来做比喻的喻体。如中国人认为如来佛(Buddha)是万能的,而西方则认为上帝(God)是至高无上的;中国人的爱神是月老(The Moon Lord),英美人的爱神则是雅典娜(Athena);中国人死后要去见阎王(Yama),而西方人认为统治地狱的是撒旦(Satan)。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比喻随时可见其留下的痕迹。中国有很多民谚,如: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平时不努力,用时应付一下;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高招;用“人为一口气,佛为一炷香”说明做人的根本原则。

Armageddon(大决战)出自圣经。圣经说,世界末日到来之前,善与恶将在Armageddon这个地方进行决战,因此,此词转喻为“大战”:又如Glasnost unleashed, Like Prometheus unbound, can ignite a holocaust as easily as it can warm a conversation, and the shift from a planned economy to a market economy may work only i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willing to loosen its stranglehold on commerce. (“开放”的力量一旦敞开发挥,就会像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一样,它既可能是鼓励对话,也可能轻而易举地引起一场大灾难。要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中央政府必须愿意解除对商业的严格管制。)? Prometheus unbound的原义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转义“释放出来的巨大力量”。英语中用这类宗教和神话做比喻的很多,如:Achilles’heal(阿其里斯的脚踵)——指一个人(或组织、国家等)的致命弱点;a Pandora′s box(潘多腊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指看上去有用却引起祸害的礼物或其他物品。

二、文学艺术和历史背景不同

上面我们已经谈到人们在说话和写信时喜欢用宗教、传说中的人物或事件做比喻,同样,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学中的事件、人物也在比喻中频繁、适时地出现,以使得言谈、文章更加生动、简洁、充满趣味性并易于接受。

汉语中的文学典故多出自《红楼梦》、》、《西游记》中的人物和事件。如:用“你看他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出自《红楼梦》)比喻某人没见过世面;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比喻所有筹备工作都已做好,只欠关键的一点。

当然,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于英美国家的文学艺术、历史是不能置之不理的,否则很多句子我们是无法理解的。如:You think you are goddamned Tarzan? Tarzan(塔尔赞)是美国人巴勒的冒险故事《人猿泰山》中主人公的名字,常用它来比喻健壮、灵活的男子。又如:Am I deserving it? Am I a Frankenstein(我难道是弗兰金斯坦吗?我真的活该吗?) a Frankenstein(弗兰金斯坦)指杀伤原制造者的怪物或东西,也指制造这种东西的人以及可怕的怪物或人——这是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金斯坦》中的人物。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医学院的

学生。他把尸体中的骨头取来,制造了一个似人的怪物,最后自己被这个怪物杀害。

三、社会风貌和行为习惯不同

一个中国青年到附近游泳池,一会儿就回来了。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人和一个外国朋友都感到奇怪。他解释说:“游泳池里人太多,水太脏,早该换了。简直像麻酱煮饺子。”这个比喻很别致,很生动,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朋友笑了,而那个外国人既没有吃过“麻酱”,也没有见过“煮饺子”,丝毫不觉得这个比喻幽默,难怪他显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情。西方人形容某地人多,拥挤不堪,常说It was packed like sardines.(塞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不堪)。这种比喻有些中国人可以理解,但不一定能欣赏其妙处,因为见过打开的沙丁鱼罐头的人很少,看到一个又小又扁的罐头盒里,紧紧塞满整整齐齐的几排手指头长的沙丁鱼的人是不多的。

在翻译过程中如遇到相同喻义、不同喻体的情况时,只能根据译语国家的习惯进行意译,不能直译。如:as timid as hare, as timid as rabbit(胆小如鼠)。英语民族认为兔子是胆小的象征,而中国人却认为兔子代表敏捷。中国人认为胆小的是老鼠,故有“胆小如鼠” 之说;再比如,as mean as louse(铁公鸡一毛不拔)。Louse(虱子)是生长在人的毛发里或皮肤上的寄生体,以吮吸人的血液为生,所以英语民族认为虱子是守财奴似的动物;而中国人过去常用鸡毛掸子掸去家具上的尘土。鸡毛来自于公鸡,而铁公鸡是拔不下来一根毛的,所以就有了铁公鸡一毛不拔的说法。这种差别完全是因为人们的传统概念不同。类似的例子还有:You stubborn mule.倔得像头驴,a red ray to a bull.惹是生非,as cunning as a dead pig.狡猾得像狐狸.as cool as cucumbers.稳如泰山。

比喻最富于艺术表现力,是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常常给人以美的回味,因此他成了一种高频率、高效率的修辞手段。但是,不少英语工作者,由于不了解比喻的民族特色,不知道英汉语言修辞以及所引起的联想方面的差异,有时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地道的英语比喻,同样也不能灵活地将汉语里的比喻准确地译成英文。这样,就难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影响我们同外国朋友的交流。好在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英语是一种世界流行的语言,大多数中国人也把英语作为自己第二语言,尤其是随着国际贸易,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都将促使我们加强对英语民族的了解,对英语语言的学习。英语中的比喻是英语中的精华,民族特-

色的体现,我想所有的英语学习者,尤其是英汉语言翻译的工作者都会重视英汉比喻的文化特色,以此来让更多的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能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 参考文献:

[1]萨庇尔.语言.

[2]作者: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3]李佐文,郑朝红.语言与文化.

关于汉字的比喻句篇三
《汉语比喻造词与中国人的思维》

关于汉字的比喻句篇四
《英语和汉语中习用性比喻的对比分析》

关于汉字的比喻句篇五
《论古代汉语比喻句式》

论古代汉语的比喻句式

摘要:比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古老的一种修辞格。它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有三种基本格式,每种格式中喻体所处的语法地位不同。在辨别时要坚持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做出正确判断,从而与其他相似句式区别开来,以利于正确理解古书文意。

关键词:古代汉语;比喻句;本体

比喻,古人说:“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墨子·小取》)“比喻能把印象增大增深,用两种东西的形态或性质,使读者心中多了些图景:人的闲情如娇花照水,我们心中便于人之外,又加了池畔娇花的一个可爱景色。”(老舍)比喻作为修辞格的一种,它能够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无论是在古代汉语或是在现代汉语中它都大量存在着。本文试从语法、语意的角度对古代汉语的比喻句作一探讨,从而发现古代汉语中无论比喻的类型,还是比喻的表述方式,都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点。并进一步揭示出古汉语中比喻句和比较句的区别。

一、比喻句的类型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本质不同但通过艺术的联想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形容描绘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用来形容描绘的事物叫喻体,被描绘形容的事物叫本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从上面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比喻句,第一,要有本体和喻体。第二,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第三,本体和喻体之间

要有相似点。其中,第二、三两点是比喻能够成立的主要条件。 归纳古代汉语比喻句的基本形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1.本体+比喻词+喻体 如,将军兼此三者,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庄子·盗跖》)

2.本体+喻体 如,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论语·颜渊》)

3.本体+喻体+动作 如,嫂蛇行匍匐。(《战国策·秦策》)

第1种格式(本体+比喻词+喻体):本体、喻词、喻体都同时出现,是标准的比喻格式,无论是在古汉语或是在现代汉语中都是很常见的。(这里仅以古汉语为例)例如,

(1)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硕人》)

例(1)本体分别是“手、肤”,喻体分别是“柔荑、凝脂”,用“柔荑”和“凝脂”的形态来分别比喻“手”和“肤”的形态,十分贴切而形象。本体和喻体之间用喻词“如”来连接,且喻体是一个定中结构的词组。突出本体和喻体二者外在视觉形态上的相似性。 格式1中,喻词除了用“如”外,还可以用“若”“犹”“类”“似”“同”“象”“譬如”“譬于”等表比喻义的词语来替换。如,

(2)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庄子·北冥有鱼》)

(3)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六国论》)

以上例(2)(3)两个比喻句,分别用了不同的喻词来表示比喻,

但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这些不同的喻词都可以用“象”“如”来替换,结果也不会影响对句子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格式1中在某一喻体难以把意思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以有几个喻体同时出现的情况。例如,

(4)其声鸣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这个例子是对箫声的描绘。如果只写“其声鸣鸣然”,显然十分平淡,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比喻,于是把箫声凄凉哀怨的特色描绘得淋漓尽致了。

总的来说,格式1(本体+比喻词+喻体)中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了,是直接明显地打比方,叫做明喻。以上4例都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明喻。此外,还有一种比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而不用比喻词,只是把本体和喻体写成是主谓句式或对偶排比的句式。例如,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例(5)“闲愁”是本体,喻体是后面三句话。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形象地表现出“闲愁”之多。

例(5)没有比喻词,但在理解时本体和喻体之间都可以而且只能加入“象”“如”一类的明喻词,重点突出其相似性,这类句子我们可以把它归入第1种格式中。

第2种格式(本体+喻体) 例如,

(6)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7)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例(6)本体分别是“君、庶人”,喻体分别是“舟、水”。把“君”说成是”舟”,把“庶人”说成是“水”,形象地道出了君民之间的关系。例(7)本体是“诸葛孔明”,喻体是“卧龙”,把诸葛孔明说成是卧龙,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学识渊博、善于捕捉事情先机的神人形象。

以上两例都是把被比喻的事物(本体)直接说成是某一事物(喻体),用名词谓语句(有人认为是用判断句的形式来表达比喻的内容)来表示比喻,叫做暗喻。它不是把本体和喻体说成相似而干脆说成相等,这样更强调突出了两者相似的地方。语气比格式 1的语气肯定。

第3种格式(本体+喻体+动作) 例如,

(8)射之,豕人立而啼。(《左传·壮公八年》)

(9)(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贾谊《过秦论》)

例(8)“人立”,像人一样地站着。“人”既说明了主语“豕”的状态,又说明了谓语“立”的方式。

例(9)“云合响应”,像云彩那样地会合,像回声那样地呼应。“云”“响”分别表示动词“合”“应”的情态。

格式3中喻体为名词,并“以其所代表的人或物的某些特征比喻

性地描绘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情态。”喻体在句子中做了谓语动作的状语。“这个做状语的名词(即喻体)可译作‘像„„一样地’‘像„„似的’等。”这种格式是古代汉语中所特有的,也就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

二、比喻句与比较句的区别

比较句就是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在性状或程度上的差别的句子。其中被比较物和参照物在本质上是同类事物。而作为一个比喻句,第一,要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第二,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且要有相似点。

从对两种句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比喻句与比较句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1)从结构上看:首先,比喻有三要素,本体、喻体和比喻词,而在比较句中找不出来。其次,比喻句中本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而在比较句中被比较物和参照物在本质上是同类事物。(2)从表达目的上看:比喻是为了使所描绘的人或事物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而比较则是为了通过对比从而得出利弊得失、程度轻重、大小差异等结果。例如,

(10)季氏富于周公。(《论语·先进》)

例(10)把“季氏”与“周公”相比,得出程度上的差异:季氏比周公富有。且被比较物(“季氏”)和参照物(“周公”)都是人。上述两例都是用“于”表示比较的,且表示比较点的词语(“少”“多”“富”)都显见于句子中。

总之,一个比喻句,我们可以从句子中找出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关于汉字的比喻句篇六
《对外汉语教学模板》

对外汉语教学模板 一、教学对象/班级 二、课型:听力、口语、综合、汉字

三、教材:名称、第几册

四、教具:口型图、图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内容:词汇数量、课文内容

六、教学目的、要求:重点词语、语法点;功能目标;技能训练

七、教学重点、难点:如“了”、“把”、同义词

八、教学时间/课时安排/时间分配:100分钟

九、 教学步骤/环节/过程:

1. 复习旧课: 字、词、语法、课文,写、说等。

2. 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认读、部分词语扩展、用法

(2)讲练课文:听、读、讲、会话、问答

(3)重点词语讲练:

(4)语法点讲练: 释义、形式、练习

3. 活用练习:综合练习、各类形式的练习题

4. 小结与布置作业:

十、板书设计:

十一、课后记/思考/评估:成功与教训;值得注意的问题;哪些问题没讲清楚;哪些问题学生掌握起来较困难等。

范例:

A、《中国城市的自行车交通》 [教学时间]: 2005年3月8日

[教学地点]:************

[教学对象]:汉语中级班 8人(其组成为:韩国学生5人,日本学生1人,奥地利学生1人,也门学生1人,均为学习汉语半年以上的长期班留学生)

[课 型]:汉语精读

[所用教材]:《汉语初级阅读A》(熊文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附加练习“动宾词”部分;第三单元课文一《中国城市的自行车交通》及其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掌握汉语的动宾词及动宾短语

掌握含“更”的比较句

掌握用“先„再/然后/接着”的句式来叙述事情的先后

[教学重点]:含“更”的比较句

用“先„再/然后/接着”的句式来叙述事情的先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点名;讲述“三八”妇女节的情况,并祝女生节日快乐。

二、复习检查

简单回顾上次课的内容。

三、开始新课

1、完成“动宾词”部分的练习

② 校对、讲解练习1(选择题,共10题)。要求学生个别回答,并将整句话念出来,不能光讲答案,教师对个别有难度的词语作适当讲解。

③ 校对、讲解练习2(扩词,共12题)。要求学生个别回答,教师补充。

2、讲解第三单元课文一《中国城市的自行车交通》及其相关练习

① 导入:询问学生关于他们国家的交通情况

② 生词部分

A、请学生自学生词2分钟,找出不懂的词语,请学生相互解释,教师作适当补充

B、请学生用“挤”、“影响”、“解决”等重点词语造句

C、教师领读生词

第二课时

③ 课文部分

A、 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认真听,听完后询问难易程度

B、 教师逐句朗读课文,解释语言点

1)在中国,自行车还是人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还是:仍然(是),仍旧(是)

例:已经是春天了,天气还是那么冷。

2)你看

“你看”具有提示作用,表示下面要讲一些具体的问题。

例:这个房间太脏了,你看,桌子上都是灰尘。

3)更

更:更加,通常有“更+adj.”表示一方在程度上超过另一方

例:他跑得很快,我跑得更快。

还有“比„更„”的句式

例:(他跑得很快,)我比他跑得更快。

请每个学生用以上两种格式造句。

4)先„然后/接着/再

这个组连词表示时间的先后顺序,使得句子更加连贯

例:早上起床后,我先刷牙,再/然后洗脸。

如果要叙述多件事情,则可以用“先„然后„接着„再„最后„”这个结构(中间的“然后„接着„再”顺序可以调换)。

例:早上起床后,我先刷牙,再洗脸,接着吃饭,然后整理书包,最后去上学。 请每个学生用这一组连词造句。

C、教师领读课文(长句需要反复领读几次)

④ 练习部分

A、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共4题)。请学生个别回答

B、多音字注音(共6题)。教师先将多音字的各个读音列在黑板上,减低学生做题的难度。

C、用“更”完成句子(共6题)。请学生个别回答。

D、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答案(共4题)。师生共同完成。

四、总结新课和语法点。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与生词,预习课文二《高速火车》。下次课听写生词。

B、文章综合分析

课文1:《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小田:你的身体真棒!有什么秘诀吗?小方:很简单,就是吃好,睡好,坚持锻炼。小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就说锻炼吧,我总是坚持不下来。小方:要锻炼就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小田:好吧,从下个星期开始,我每天坚持锻炼半个小时。小方:这一次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用传统的方案课文一:

一、生词

秘诀

锻炼

坚持

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二、语法点

起来的引申用法

就说~吧

三、本文

替换练习 学习汉语

A:你的汉语真棒!有什么秘诀吗?

B:........ C、精读课《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收到我这封信的时候,你们一定会感到奇怪:天天见面,写什么信?是的,要写信,说说我的心里话。

我知道,从我出生那天起,你们就事事关心我,处处爱护我。我也深深感到爱的温暖。

现在我长大了,已是一个十六岁的高中学生了。但在你们眼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对你们的过分关心,我开始感到失望,甚至有点儿反感。我觉得你们的关心,只是为了让我好好儿地读书,以后能考上名牌大学。

爸爸、妈妈爱我,可是不理解我。我爱学习,我也爱玩儿,爱交际。但你们只希望我整天坐着看看书、学习。我想去哪儿玩儿玩儿,你们就说:别出去了,静下心来看书吧;我想跟谁交际,你们就说:不要分心,专心致志地读书吧;我想干些什么,你们就说:不要浪费时间,认真努力地学习吧。为了上大学,我差不多是哪儿也不能去,谁也不能交往,什么也不能干了。

说真的,这种过分的关心就像一张网,处处限制我,让我十分苦恼。我想,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不只是为了上大学;上大学是获得知识的良好机会,但这不是我的最终目的。爸爸、妈妈十五六岁时已离家独立生活了。可十六岁的我却像网里的一条鱼。网里的鱼是游不到大海的。我真希望你们能放开手,让我走自己的路。我相信,我不会让你们失望,我会成功的。

祝你们健康、快乐!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文的讲解,学生巩固练习,使学生了解并学会如何给家人或同学朋友写信,并学会本课所学的生词及句型,能够灵活运用比喻句等修辞

手段。

新词:心里话、理解、关心、反感、专心致志

语法:比喻句

教学要求:复习巩固前一课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交谈,设计相关的语言情境,组织、鼓励学生参与交际,运用提问、会话或成段表达及讨论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学时分配:2课时

教学对象:汉语学习中高级学生

教学方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

教具:明信片、生词卡片、黑板、记号笔

教学重点:生词短语的认读与书写,句型的灵活运用及如何正确书写一封书信,能进行简单的交际沟通等。

教学难点:学生们对句型的理解与使用,如果无老师的英语提问可能听不懂,或者只是听懂而不知道如何使用或回答问题等。

注意事项:1: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2:让每个学生都能跟着老师读,注意顾及所有学生。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习上一课的内容。

二:新课导入,读生词。

(在新的课文学习开始前,教师可使用问题导入新课,如“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给家人或朋友写过信呢?”等)

教师先带读每个生词,然后让学生跟读,之后再请几个学生分别读,在读的过程中若同学出现明显或规律性的错误帮着及时纠正。

三:解释生词短语

1:心里话(one's innermost thoughts and feelings):发自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情。为短语,“心里”指胸膛里面或思想里、头脑里。“话”指的是说出来的能表达思想感情的声音,亦指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说话。

2:理解(understand/comprehend):懂;了解。如:你说的话我完全理解。 3:关心(care for/care about):(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如:杰克很关心玛利亚。

4:反感(dislike):反对或不满的情绪.如:他的话让我很反感。

5:专心致志(concentrate one's energy on sth/devote oneself heart and soul to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很专心。如:杰克在专心致志地写作业。

教师边教读新词的同时,在黑板上一个一个单词带着同学们书写,并让他们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习书写几遍,达到能读能写的效果。学完所有单词后,教师拿出生词卡片,一个一个的翻页让同学们把看到的卡片上的单词读出来,并造几个简单的句子,老师在听读学生发音及造句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同学们犯的小错误,并对学生掌握生词意思与否有个把握。在这个环节里让学生能认读与书写运用新词。

四:课文朗读

教师带读新课内容,然后让同学们自行朗读课文二至三遍后找几个学生进行分段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把握,能熟练朗读课文。

五:语法教学

1:可十六岁的我却像网里的一条鱼。(文中句子)

此句把“我”比喻成“鱼”,是汉语修辞手法里很常用的比喻手法。

学习句式:“XXX像XXX”(XXX looks like XXX)。

首先了解比喻句概念。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等。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该课出现的“XXX像XXX”句式,让同学们对比喻句有个大概的理解并能灵活地运用。在熟悉了句式后,教师给出几组词语,让同学们运用这个句式来造句。

练习:选用下列的词语造句(用二至三个词语造简单的比喻句,记得运用刚学的句式):太阳、青年、孩子、花朵、月亮、船、眉毛等。

在学生造句的时候指出学生使用不恰当的地方并及时纠正他们。

2:如何写明信片?

分别指出明信片左上方为收信人邮政编码(The addressee postal code),左下方写书信的正文(The Body of Letter),右上方则贴上邮票(stamp),邮票下方的三条线最上边的一条是写上收信人地址(delivery address),中间一条是写收件人的名称(The recipient's name),最下边一条是写你的地址(Sender's address),右边最下方为寄信人邮政编码(Return postal code)。

情境演练:给每个学生发放明信片,让他们按着明信片书写的格式书写一封明信片,并在写完后互相交流各自书写的明信片。教师请三至四个学生展示下他们写的明信片,指出同学们做得好的地方,并指出做得不够正确的地方,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并学会正确地书写明信片。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六:生词课文总结复习

1:将同学们分成几组,然后按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2:集体朗读生词。

七:教学反思

教师对课上同学们出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以避免学生再犯,另外针对课上同学们的表现及反馈做出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等。

八:布置作业

1:将课上书写完的明信片寄出去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

2:复习生词句型,分别用生词及“XXX像XXX”句式各造两个句子。 3:预习下一课课文。

D、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教案

一、教学对象: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留学生20人。

二、教学内容:《体验汉语基础教程》第八课课文二

关于汉字的比喻句篇七
《汉语句子成分》

汉语句子成分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主语:1、定义:陈述或说明的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说明陈述或说明的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单行线。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波浪线4、凡能原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

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3、符号:中括号〔 〕。

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3、符号:单书名号〈 〉。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

绕口令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

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学语文,有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 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 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名词: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 动词: 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 形容词: 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 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 数词: 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

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代词: 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名某另别其它。 副词: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介词: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附加义。 连词: 成分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

初中语法体系中的句子成分的一些简单判断方法

句子成分的划分在初中语法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能否正确划分句子成分不仅关系到同学们能否掌握一个句子的中心意思,更对写作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想,如果连一个句子是否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都不能做出判断,又怎么可能写出一篇成功的作文呢?同时,句子成分的划分还是对病句的判断及修改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自从事教学工作以来,我就比较重视总结句子成分的划分方法。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我

总结了一些简单的句子成分的判断及划分方法,现介绍如下,希望对初学语法者能有所帮助。

一、注意句子成分的位置

初中语法体系中句子成分共分为“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六种成分各有自己的位置,在对其进行初步判断时,可借用过去语法书中口诀进行。即: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

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由这一口诀可看出各句子成分间的关系,即定语是主语和宾语的附加语,补语和状语是谓语的附加语。

例如“皎洁的月亮在夜空中发出明亮的光芒。”这个句子中要表达的基本意思是“月亮发出光芒”,我们按照顺序划出主干“月亮”(主语),“发出”(谓语),“光芒”(宾语)。再根据口诀,找出附加成分,根据其位置判断各自的成分,即:“皎洁”(位置在主语之前,是定语)“明亮”(位于宾语之前,所以也是定语)“在夜空中”(位于谓语之前,故是状语)。用符号法划分为

“(皎洁)的月亮〔在夜空中〕发出(明亮)的光芒。”(一般情况下助词不划入句子成分)

应注意的是这一口诀只是句子成分常见的位置判断,是初学成分划分者判断成分位置的简单方法。因为汉语言的语法是十分复杂的,它变化多端,对于具体的句子成分的判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二、根据标志确定句子成分

在句子主干中,各成分常用词的词性不同,它的附加语所使用的助词也不一样,对于简单的句子,我们就可以根据助词来判断其句子成分,这些助词标志是

“的”——定语的标志;

“地”——状语的标志;

“得”——补语的标志。

记住这些标志,就可以在句子成分划分时起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例“他的语法学得好极了。”句子中的主语是“他”还是“语法”呢?因为在“他”和“语法”中间有“的”做标志,因此,主语是“语法”,“他”做“语法”的定语。那么,“好极了”是宾语还是补语呢?因为有“得”做标志,我们就很快判断它应是补语。因此该句的成分应为:

“(他)的 语法 学得〈好极了〉。”

三、注意句子成分划分中的一些原则

在句子成分划分时,注意一些划分原则对准确划分成分有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原则有:

1、 介词结构不能做句子主干

所谓介词结构是指由介词“在、对、向、于、在„„中、对„„来说、„„”引出的一种语法结构,这种结构只能做附加成分,且一般做状语或补语,例如“他在我们学校非常出名。”这句话中的“在我们学校”就是一个介词结构,我们可不考虑它做主干,只要划分出主干,然后根据它所处的位置判断出它的成分。

他〔在我们学校〕〔非常〕出名。

有时,介词结构会提到句子的前面,判断的方法可以用“还原法”例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在句子中的“在老师的帮助下”究竟该做什么成分呢?我们说“介词结构常做状语”,而状语的位置在谓语之前,我们就将这一结构还原到谓语“改掉”之前,句子意思如果不变,说明它就是状语,属状语提前的情况,我们将句子还原后就变成了

“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可看出句子意思未变,所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是状语。该句子的成分划分就应该是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 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2、 并列短语应划为同一句子成分

构成并列短语的词语之间没有高低轻重之分,故在划分句子成分时一定要划为同一句子成

关于汉字的比喻句篇八
《与牛有关的汉语成语表1》

与牛有关的汉语成语表

关于汉字的比喻句篇九
《现代汉语知识》

关于汉字的比喻句篇十
《汉语修辞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他长着一双阴阳眼,左眼上的皮特别长,永远将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上班。运用

了什么修辞格。( A.夸张 )

2、下列句子带点的虚词使用不当的有( A. 水库大坝孝所以出现裂缝,是因为施工时片面追求进度而忽视了

工程质量。 )

3、刘白羽的《火光在前》原稿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王春像洗了一个澡,他的眼睛发光了,脸上有了活跃的神

气,腰板也挺直了„„定稿时作者把“活跃的神气’’改为“活气”,这样改的原因是( B. 为了生动 )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D. 媒体 演变 简洁 雀 )

①光盘是一种区别于软盘的它有点类似我们见到的唱片。②使用了几千年的汉字,在本民族没有——为表音文

存储——,字,传播到外民族才成为表音文字。③这本书本来知者寥寥,但经林纾用他那——的文字一译,立刻声誉——起,广为流传。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既是对比,也是对偶。(B. 对偶 )

6、“姑娘忍不住咬了一下嘴唇,把一个苦笑吞了下去。”使用了(B. 拟物 )手法。

7、依次填人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C. 固然 因而 以致 )

①这样做——稳妥,但是太费事,太耗费时间,我就怕这个工程赶不过来。②生物学和几何学的关系,引起了

许多科学家的兴趣,——产生了一门新的边缘科学。③我们发扬民主就要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决不允许任何忽视一一压制批评的现象。

8、“资料不是绍兴老酒,越陈越香越好吃。”使用了( A. 比喻 )手法。

9、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C. 因为美英对伊拉克的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战争开始时

许多表示支持的国家纷纷后退,成了孤家寡人,只好相濡以沫共度难关。 )

10、“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C. 夸张 )

11、“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用的是对比修辞手法。(A. 对 )

12、“生产促进科学,科学促进生产”用的是什么修辞格。( C. 顶真 )

1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 举措(举动、措施)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举止(姿态、

风度)举手之劳(形容轻微的劳动) )

14、“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这里使用的修辞格。(B. 反语 )

15、属于事务语体的是( B. 新闻 )

16、口语语体在句式上的特征主要是( A. 灵活自如 )

17、《国际歌》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中的“毒蛇猛兽”是喻体,其本体是( A. 资

本家 ) 。

18、属于比喻句的是( B.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去年印度洋发生的罕见大海啸,给沿岸多国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还可能重创刚刚走出恐怖袭击阴影的东南亚旅游业。 )。

20、“山本这么一走,怕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了。”一句中“黄鹤一去不复返”属于( A. 暗引、正引 ) 。

21、我和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什么句式?( B. 倒装句)

22、我从前做学生时,回乡看见农民反对"洋学堂",总觉得农民未免有些不对。民国14年在乡下住了半年,

这时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有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才明白是我错了。这是什么句式?( B. 长句 )

23、哥白尼推翻了亚里士多德以来从未动摇过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绕地球转动的学说,从而在实

质上粉碎了上帝创造一切的宇宙观。这是什么句式?( A. 长句 )

24、“空山新雨后”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A. 平起仄收 ) 。

25、“他的眼光iE像一把刀,刺得老王缩小了一半。”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A. 夸张 )

26、下面句子的语序安排合理吗?

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文学名著他都看了不少。( A. 合理 )

27、长句与短句能配合吗? ( A. 能 )

28、已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什么句式?( B. 散句 )

29、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构成对比的两种对立事物无主次之分。( A. 对 )

30、下列句子带点的虚词使用不当的有( A. 水库大坝孝所以出现裂缝,是因为施工时片面追求进度而忽视了

工程质量。 )

31、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是( B. 借指“三年 ) 。

32、学习修辞就是学习语言的表达形式,所以只要形式优美,语言效果就会突出、鲜明。( C. 错 )

33、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 C. 反问句)

34、“坎坷、灿烂、妈妈、走走”这些词语分别属( C. 双声、叠韵、叠音词 、词的重叠 ) 。

35、马克思主义就不破坏创作情绪了吗?要破坏的,它决定地要破坏那些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

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的、虚无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贵族式的、颓废的、悲观的以及其他种种非人民大众非无产阶级的创作情绪。这是什么句式?( B. 长句)

36、有些修辞现象还同汉字的特点有关,所以研究修辞也会涉及文字。( C. 对 )

37、口语句和书面句相对应,是吗?( A. 是 )

38、 寻常的作文,用不着修辞,要有点文学意味的作品,才讲究修辞。( B. 错 )

39、规范的修辞句一般都符合语音、语法、语义规则,但也有为了修辞而有意违背语音、语法、语义规则的。

这句话对吗? ( A. 对 )

40、用词越少,语句越短就越简练。这句话正确吗?( A. 错误 )

41、“她们轻轻地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B. 摹状 )

4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属于( D. 反对、宽对 )

43、“一头猪等于一个有机化工厂。”属于比喻中的( D.暗喻(本体—喻体) )

44、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这一名称的学者是( C. 唐钺 )

45、我国最早把“修”和“辞”连用(“修辞立其诚”)的著作是( C. 《易经》 )

46、《国际歌》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中的“毒蛇猛兽”属于( C. 暗喻(喻体—本

体) ) 。

47、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属于( B. 直接、扩大夸张 ) 。

48、关于比喻,说法不正确的是( D. 句子中有“好像”等词语的就是比喻 )

49、“乡下来了保姆,他不用再做马大嫂了”属于( B. 谐音双关 )

50、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道是晴无却有

晴”属于( B. 谐音双关 ) 。

51、“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中的“龟蛇”指“龟山、蛇山”,属于( C. 专称代泛称 ) 。

52、“修辞立其诚”中“修辞”的意思是( A. 修饰文辞 )

53、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是银河落九天”

属于( C. 间接、夸大夸张 ) 。

54、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把修辞格分为( A. 38种 ) 。

55、 文章“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语出自(A. 《文心雕龙》 )。

56、关于修辞和语境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D. 为了某种特殊的表达需要,修辞可以突破语境的限制 )

57、“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属于(B. 正对、宽对)

58、“辞达而已矣。”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作者是(A. 孔子 )。

59、从上下文语境角度看,“照水红蕖细细香”的上句最好是( A. 梨花院落溶溶月 )

60、“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iE像一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A.

比喻 )

61、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C. 因为美英对伊拉克的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战争开始时

许多表示支持的国家纷纷后退,成了孤家寡人,只好相濡以沫共度难关。 )

6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回环修辞方法的是( C. 他们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忘却了他们。 )

6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属于( A. 正对、严对 )

6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去年印度洋发生的罕见大海啸,给沿岸多国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还可能重创刚刚走出恐怖袭击阴影的东南亚旅游业。)

65、“国破山河在”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D. 仄起仄收 )。

6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是( B. 《文则》 )

67、( B. 顶真 )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

68、“窈窕、坎坷、姐姐、太太”这些词语分别属于( B. 叠韵、双声、词的重叠、叠音词 )

69、一般认为,修辞是在一定环境中展现出来的表义手段。修辞活动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A. 选择 )

70、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把修辞格分为( A. .38种 ) 。

71、修辞的变异形式可分三个范畴,即( A. 逻辑范畴、风格范畴和形式范畴 )

72、商业广告和产品说明书都属于书面语体中的( A.事务语体 )

73、从散文来说汉语音乐性的美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 声调铿锵并且和谐 )

74、学习修辞就是学习语言的表达形式,只要形式优美,语言效果就会突出、鲜明。( D.不全面 )

75、口语语体在句式上的特征主要是( B. 简短明白 )

76、“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是形容词活用,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游目骋怀的气度。( A. 形容词活

用)

77、下列句子中,状语次序不当的是( B. 他从小是革命队伍把他抚养成人的。 )

78、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 A.

格式化 )的方法、手段。

79、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都有关系,修辞研究是( A.综合性 )的。

80、刘白羽的《火光在前》原稿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王春像洗了一个澡,他的眼睛发光了,脸上有了活跃的神

气,腰板也挺直了„„定稿时作者把“活跃的神气’’改为“活气”,这样改的原因是( C. 为了简练 )

81、最集中的体现出书面语体的诸多特点,与口语语体距离最大的是( C. 科技语体 )

82、语气词在句子中,附在列举的几项事物之后,表示带( A.概括意味 )的口吻。

二、判断题

1、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运用了顶真。( 错 )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iE像一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使用的修辞方式是夸张

手法。(对)

3、“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这里使用的是婉曲修辞格。( 错 )

4、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丽多彩,可谓鲜艳极了。运用了借代。(错 )

5、他长着一双阴阳眼,左眼上的皮特别长,永远将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上班。运用

了夸张。( 错 )

6、“生产促进科学,科学促进生产”用的是顶真修辞格。( 对 )

7、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运用了仿词。( 错 )

8、“鲁迅说,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对比。( 错 )

9、“郑荣检和丁启睿这两个王八蛋巴不得我同几位大将有一个人能扔下药罐子骑马理事。”这句话使用了借代

手法。( 对 )

10、“他小心得连吐口唾沫也要看看是不是淹死了蚂蚁。”运用了比喻。( 错 )

11、“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中只使用了借代手法。(错 )

12、“夜里天冷北风急,班长下岗月儿西。手拿针线灯下坐,为我熬夜缝军衣。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进我

心里。”这里用的是拈连修辞格。( 对 )

13、“‘战则存,不战则亡'――这是一切爱国党派和一切爱国同胞的结论,‘战则亡,不战则存'――这是一切

投降主义者的结论。”这里用的是对比修辞手法。( 对 )

14、“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步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用的是顶真修辞格。

( 错 )

15、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运用了对偶。( 对 )

16、①这样做——稳妥,但是太费事,太耗费时间,我就怕这个工程赶不过来。②生物学和几何学的关系,引

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兴趣,——产生了一门新的边缘科学。③我们发扬民主就要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决不允许任何忽视一一压制批评的现象。应依次填人固然 因而 以致,对吗?(对)

17、中央的方针政策,我们要认真贯彻、学习和执行。并列成分的排列合乎逻辑。 (错)

18、欢送会昨天已经在礼堂里隆重举行了。状语次序得当。(对)

19、中央的方针政策,我们要认真学习、执行和贯彻。并列成分的排列合乎逻辑。(对)

20、民意(民众的意愿)民不聊生(人民没办法生活)回民(回族人)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使人民遭殃)。括号中

的解释对吗? (错)

21、“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用的是对偶修辞手法。( 错 )

22、近些年来,国内一些企业家不仅开始投资民办教育,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而且国外教育机构也纷纷抢

滩我国教育市场。句子没有语病。(错)

23、你无论如何都要把他请来,否则我饶不了你。虚词使用恰当吗?(对)

24、他从小是革命队伍把他抚养成人的。状语次序得当。 (错)

25、举措(举动、措施)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举止(姿态、风度)举手之劳(形容轻微的劳动)。括号中的

解释对吗? (对)

26、文才(写作诗文的能力)文不加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抹就写成)文思(文章的主题)繁文缛节(过分地讲究

文采和礼节)。括号中的解释对吗?(错)

27、去年印度洋发生的罕见大海啸,给沿岸多国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重创刚刚走出恐怖袭

击阴影的东南亚旅游业。句子没有语病。 (对)

28、连你们的头儿,我们抓住了都不杀,况且你不过是个背枪的小兵。虚词使用恰当吗?(错)

29、警察破案加三角恋爱成了时下影视文学中最热门的题材,但一哄而上难免粗制滥造,带来负面影响。成语

使用恰当吗? (对)

30、常见的借代方式有:以部分代整体、以具体代抽象、以专称代泛称、以特征代本体。(对)

31、“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中只使用了借代手法。(错)

32、引用就是引述有关的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

33、双关可分为语义、谐音、对象双关三种。(对)

34、出于表达的需要,对描述的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格是夸张 。(对)

35、对偶的结构相同是指上下句中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宾结

构对述宾结构,等等。 (对)

36、借代中原来的事物的名称叫本体,被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对)

37、 比喻的修辞作用主要有:贴切、新颖、巧妙 。(错)

38、回文又称回环 。它是利用词语相同或基本相同而顺序不同语句,来表现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对)

39、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 格

式化的方法、手段。(对)

40、“姑娘忍不住咬了一下嘴唇,把一个苦笑吞了下去。”使用了拟物手法。(错)

41、比喻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错)

42、顶真就是两个事物连着说时,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连用于本来不适用该词语的后一事物。

(错)

4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把“五岭”比作“细浪”,把“乌蒙”视为“泥丸”,反而使描绘

的事物缩小了,因此它不是夸张的手法。(错)

44、夸张是特意对某些事物在程度上言过其实地加以渲染的修辞方式。(对)

45、双关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点,双关重在影射某人或某事,把话说得有一箭双雕之效。(对 )

46、反语是把贬义词当作褒义词用,把褒义词当作贬义词用的一般修辞方法。(错 )

47、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叫做排比。( 错)

48、比喻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明喻、暗喻、借喻。(对)

49、“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的一种修辞格是仿词。(错)

50、根据具体形式的不同,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对 )

51、闻一多的《修辞学发凡 》把修辞格分为四类三十八格。(错)

52、常见的借代方式有:以部分代整体、以具体代抽象、以专称代泛称、以特征代本体。(对)

53、回文是引述有关的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错)

54、顶真是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份,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错)

55、修辞格也称辞格。在中国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孔子 。(错)

56、拈连就是两个事物连着说时,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连用于本来不适用该词语的后一事物。

(对)

57、 出于表达的需要,对描述的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格是夸张。(对)

58、借代中原来的事物的名称叫本体,被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对)

59、一般认为,修辞是在一定环境中展现出来的表义手段。修辞活动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对 )

60、修辞格的格的意思是手法,方法的含义。(对)

61、商业广告和产品说明书都属于书面语体中的事务语体。( 错)

62、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孔子。( 错 )

63、同义词用法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性和语法功能上。(对 )

64、“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是形容词活用,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游目骋怀的气度。( 对 )

65、语气词在句中,附在列举的几项事物之后,表示带概括意味的口吻。(对 )

66、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的学者是刘勰。( 错 )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86789.html

    上一篇:军人搞笑说说

    下一篇:用打草惊蛇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