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出版专业资格】
描述桥篇一
《关于桥的知识》
关于桥的知识
1.桥梁分类
梁桥:梁式又称梁柱式,是在水中桥柱或桥墩,上搭横梁,连而成桥,有单跨多跨之分。
浮桥:用舟或其他浮物作中间桥脚的桥梁。
吊桥:故事设置在城壕上的桥,现在为悬素桥和斜拉桥的统称。
拱桥:用拱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桥。
立交桥:线路(如公路、铁路等)交叉时,为保证交通互不干扰而建造的桥梁。在既有线路之上跨越者又称跨线桥,在地下穿过者又称地道桥。
2.我国古代桥梁的艺术风格:
首先,表现在造型上,如曲线的柔和多变;
其次,我国古桥十分重视与环境的协调,由于桥的存在,又增加了环境的美; 第三,我国古代上有桥屋、亭、阁、栏杆以及牌坊等。
二.桥话
1.桥与山水山水本身就是美丽的,桥在这样的天然图画中,真是相得益彰。杜甫诗“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白居易诗“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等,就描写了山光水色与桥共同构成的美景。
2.桥与园林园林里山有水必有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互相映衬,缺一不可。欧阳修的“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这两句诗,就是对此的写照。
3.桥与文艺桥在水上山间,凌空越阻,千姿百态,普度众生,历来是文学和艺术中的绝好题材。著名的如苏州的枫桥,在诗歌中,除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外,还有杜牧的“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等。绘画中,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结构非常巧妙。戏剧里,光京剧里演出“桥戏”的就不少。最著名的是《长坂坡》,还有《断桥》、《草桥惊梦》等。神话传说里“鹊桥”的故事源远流长,张果老倒骑驴过桥的故事也是妇孺皆知。
4.桥的历史故事建于1937年的钱塘江大桥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这一点你也许知道;不过你可知道,这座大桥1937年9月26日通车,12月23日就被我方自行炸毁,为的是不让它为侵华日军服务!
三.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桥
1.中国古代桥梁之最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桥是河北赵县赵州桥。隋朝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年)建。
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江苏苏州宝带桥。唐元和十一年(816年)
始建。
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是广州潮州广济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仅有的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
2.立交桥给城市增添了现代化气息。
北京市兴建最早的道路立交桥是位于昌平路上的白浮桥、蓝靛厂路上的八里庄桥和车道沟桥三座跨路、跨河立交,均成建于1966年。1974年在城区建成第一座苜蓿叶形互通式立交---复兴门桥。
四元桥位于首都机场高速公路、京顺路与四环路交叉处,是四层全互通式大型立交桥,共有大小桥梁26座,总长度2.6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立交桥。玉蜓桥位于南二环路与东浦路交叉处,是三层互通式蜻蜓型立交桥。
3.建造海底隧道耗资巨大,施工期长,因而人们更多地选择了跨海大桥。 目前,世界上较大的跨海大桥已达三十多座。位于波斯湾上的巴林—沙特阿拉伯跨海搭桥全长25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意大利墨西拿大桥把状似皮靴的本土与状似足球的西西里岛连为一体。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跨度虽然只有1560米,但它却是一座架在欧、亚两洲上的洲际桥梁。
有人的地方就有山水,也就有桥,中国桥文化与中国的山水文化一样,是世界文化、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桥诞生于氏族公社时期,距今已有4000至6000年历史。东汉时期,基本形成了梁桥、拱桥、吊桥、浮桥四种桥梁体系。隋唐-宋时期,古代桥梁建筑技术达到巅峰,随后的元明清三代,将前人的造桥技术进行全面总结,初步形成各种桥型的设计、施工规范、十九世纪后期,以砖木为主要材料的古代桥梁被现代化大桥代替,立交桥、跨海、钢架大桥呈现出现代文明特征。
文化桥梁就是文化沟通的渠道;
经济桥梁是指经济上互通信息的手段;
连心桥是人与人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
生物桥:生物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生物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生物! 象棋桥:象棋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的象棋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象棋 语言桥:语言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语言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语言! 健康桥:健康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健康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健康! 职业桥:职业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职业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职业!
医桥:医桥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医学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医学! 农桥:衣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农业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农业! 车桥:车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车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车
佛罗伦萨韦基奥桥
泸定桥
赵州桥
白娘子许仙情断桥 西关桥 泰顺廊桥 廊桥 洛阳桥 宋代泉州桥 银锭桥 天安门金水桥
描述桥篇二
《关于桥的资料》
关于桥的资料
铁桥——1779年,英国的亚伯拉罕—达比在英格兰中部科布鲁克代尔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铁桥。这座横跨塞汶河的铁桥,使用5列铸铁肋构成30米长的单跨半圆拱。桥的铸件有不少精巧的构想。
悬索桥——原始悬索桥柔软易弯,不利于车辆行走。现代悬索以钢缆悬挂加肋的桥板,已解决了这个问题。西文第一座水平桥面的悬索桥设计,见于1595年奥地利主教瓦兰佐奥的著作中。该设计把铁杆连在一起构成悬索。1801年芬利首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雅各溪上建造了悬索桥,桥长21米。
1803年,法国率先建造钢丝缆索桥。塞昆建造了几座跨度长达90多米的桥。维克发明了在桥上用一根根钢丝构成缆索。而不必把沉重的钢丝缆索吊到桥塔项上。
钢筋混凝土桥——世界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是1899年建于苏格兰连芬南的混凝土高架桥,每拱跨度为15米。21个桥拱顶上各有一铰链,使墩基可以移动。工程师梅拉特最早懂得三铰链作用,他于1901年在瑞士建成首座三铰拱桥,是细长的钢筋混凝土桥。
一.世界最大梁式桥一览表
桥 名 主跨(m) 建成年 地 点
钢梁 CoSta e Sllva 300 1974 巴西里约热内卢
Sava 261 1956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
Zoo 259 1966 德国科隆
Gazelle 250 1970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
安康汉江桥 176 1982 中国陕西
预应力混凝土梁 虎门辅航道桥 270 1997 中国广东
Gate Way 260 1986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黄石长江桥 245 1996 中国湖北
滨名大桥 240 1976 日本
Koror-Babelthuap 241 1978 美托管岛
2.世界各国主要大跨钢桁梁桥
桥 名 主跨(m) 建成年 地 点
魁北克Quebec 549 1918 加拿大
福斯湾Forth 521 1889 英国苏格兰
南港大桥 510 1974 日本大匝
Gommodore J.J. 501 1974 美国法尼亚
Orleun Greater New 480 1958 美国路易斯安那
Howrah 457 1943 印度加尔哥答
Mississipi 446 --- 美国路易斯安那
East Bay 427 1936 美国奥克兰
二.世界最大拱式桥一览表
桥 名 主跨(m) 建成年 地 点
钢拱 新河谷(New River Gorge) 518 1977 美国西弗吉尼亚
奇尔文科(Kill Van Kull) 510 1931 美国新泽西
悉尼港(Sydney Harbour) 509 1932 澳大利亚悉尼港
ST.Marco-1 390 1929 南斯拉夫萨格勒布 弗里蒙特(Ferment) 383 1971 美国俄勒冈 兹达科夫(Zdakov) 380 1961 捷克和斯洛伐克 曼港(Port Mann) 366 1964 加拿大温哥华
混凝土拱 万县长江桥 420 1997 中国重庆
克尔克I桥(Krk-I) 390 1979 南斯拉夫
贵州江界河桥 330 1995 中国贵州
邕宁邕江桥 313 1996 中国广西
格拉德斯维尔桥(ladesville) 305 1964 澳大利亚悉尼
赵州桥——中国现存最早的石拱桥,又称安济桥。
霁虹桥——世界上最古老的铁索桥。
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俗称湘子桥。
洛阳桥——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原名“万安桥”。
卢沟桥——“卢沟晓月”景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
二十四桥——扬州著名景点,“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武汉长江大桥——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钱塘江大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南京长江大桥——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卢沟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区西南部丰台区宛平城,横跨永定河。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明昌三年(1192)建成。明正统、清康熙年间重建,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桥由白石砌成,长212.2米,宽7.5米。两侧有栏板、望柱,望柱上雕凿大小石狮492只,神态各异。桥有11孔,桥墩、拱券各部分,均用腰铁固牢。桥墩作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桥两头有华表各一对,石碑各一座,一为清康熙年间修桥碑,一为乾隆御题"卢沟晓月"碑,为"燕京八景"之一。桥东为宛平城,1937年7月7日,日军炮击卢沟桥,
进攻宛平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至今桥身仍可见当年的弹痕。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也叫大石拱桥,座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桥。唐代文人赞美桥如"初云出月,长虹饮涧"。
这座桥建于隋朝公元605年至618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1 赵州桥简介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
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
2 千古风流一名桥--广济桥
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
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广东民谣)
这“潮”,指的是潮州;这“桥”,说的便是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在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居闽、粤交通要律,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等同居中国名桥之列,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桥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江古无桥。《潮州三阳志·桥道》栽:“由东以入广者,至潮有一江之阻。沙平水落,一苇可航;雨积江涨,则波急而岸远。老于操舟者且自恐,阅一日不能四五济,来往者两病之。”为渡江,人们往往“日夜野宿,以伺其便”。可见无桥之苦,摆渡之难。
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乃造舟为梁,八十有六,以接江之东西岸,且峙石于中,以绳其势、根其址,凡三越月而就,名曰康济桥”。这便是最早的广济桥。
康济桥经越3年,于淳熙元年(1174)夏,被无情的洪水冲毁。继任的太守常祎重修之,并将浮舟增至106只,使“舳舻编连,龙卧虹跨”,十分壮观。桥成尚有余资,“遂创杰阁于西岸,以镇江流,名曰仰韩”。其实,这个“杰阁”就是西岸的第一墩。它的创建,拉开了从两岸向江心筑墩架梁的旷日持久工程的帷幕。西岸桥墩从淳熙元年至绍定二年(1228),历54年间由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诸太守相继完成桥墩10座。又以丁允元筑墩最多,功绩最著,西桥因此而称“丁侯桥”。东桥以绍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蟠石东岸”筑“盖秀亭”为始,经陈宏规、林山票、林会诸公筑建,至开禧元年(1205),共筑成桥墩13座,命桥名为“济川”。开庆元年(1259),太守林光世“造新舟二十四,铁缆七十丈,从旁翼而贯之”。至此,全桥格局始定。
此后,该桥亦兴亦废,时毁时修,风风雨雨又经理了二百多年,至明中叶才迎来了它最辉煌灿烂的时期。
明宣德十年(1435),桥又一次被洪水毁坏。知府王源“以修桥为己任,捐俸倡之,所部撩属及富家巨室,皆争先恐后。于是,购木石,募工佣,凡墩之颓毁者补之,石梁中断者易之”。完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丈。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统一全桥名称曰:广济桥。桥成后,“立亭屋百二十六间”,又在桥墩上修筑“广济桥廿四楼”,使广济桥的华丽称甲一方,令邦人李龄发出了“吾潮胜状在于广济一桥”的赞叹!
正德八年(1513),广济桥遭台风破坏,知府谭伦“继修如制”,复增一墩一楼,减去福州6只,遂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此后,广济桥又屡有兴废,历经沧桑,但基本格局没大的变化。直到1958年,因国道交通的需要,将中断浮桥拆除,改为三孔钢桁架及两个高桩乘台式桥梁,并对所有石墩进行了加固补强。1988年,广济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桥结构奇特,形式殊异,华彩夺目,不愧为潮州名城的表征,不愧为 我国桥梁史上的特例,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其主要特点,概括起来有三个:
第一、“十八梭船廿四洲”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有起伏有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其东、西段是重瓴联阁、联芳济美的梁桥,中间是“舳舻编连,龙卧虹跨”的浮桥。这简
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风景线。清乾隆间有诗赞道:“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湘桥春涨”因而列“潮州八景”之首。从结构上说,梁舟结合,实开世界上启闭式桥梁之先河。启闭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航、排洪,正如《粤襄》记载:“潮州东门外济川桥……晨夕来年感开,以通舟楫。”而每当韩江发洪水,又可解开浮桥,让汹涌澎湃的洪流倾泻。还有关卡的作用,“郡县以广济桥为盐船所必经,乃始榷取盐税”。后来,上级甚至派人与潮州府共管,方志有载:“清雍正三年(1725),由盐运同驻潮州与知府分管桥务,东岸属运同擎放引盐,西岸属潮州府稽查关税。”
第二、“廿四楼台廿四样”
广济桥草创阶段,便有筑亭、“覆华屋”于桥墩上的举措,并冠以“冰壶”、“玉鉴”、“盖秀”等美称。明宣德年间,知府王源除了在500多米长的桥上建造百二十六间亭屋之外,还在各个桥墩上修筑楼台,并分别以奇观、广济、凌霄、凳瀛、得月、朝仙、乘驷、飞跃、涉川、右通、左达、济川、云蘅、冰壶、小蓬莱、凤鳞州、摘星、凌波、飞虹、观滟、浥翠、澄鉴、升仙、仰韩为名。至此,桥楼之设,乃造其极。诚如明代李龄在《广济桥赋》中所云:"方丈一楼、十丈一阁,华棁彤撩,雕榜金桷,曲栏横槛,丹漆黝垩,鳞瓦参差,檐牙高啄……"古代岭南风雨桥是常见的,但规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装饰如此之美,确实是世罕其匹。
第三、"一里长桥一里市"
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天刚破晓,江雾尚未散尽,桥上已是"人语乱鱼床"了。待到晨曦初露,店铺竟先开启,茶亭酒肆,各色旗幡迎风招展,凳桥者抱布贸丝,问卦占卜,摩肩接踵,车水马龙,正如李龄《广济桥赋》所描写的:"若夫殷雷动地,轮蹄轰也;怒风播浪,行人声也;浮云翳日,扬沙尘也;响遏行云,声振林木,游人歌而驿客吟也;凤啸高冈,龙吟瘴海,士女嬉而萧鼓鸣也;楼台动摇,云影散乱,冲风起而波浪惊也…… "活脱脱地就像一幅活动的《清明上河图》。无怪乎,游客会闹出了"到了湘桥问湘桥"的笑话。
广济桥的夜色又别有一番情趣:"吹角城头新月白,卖鱼市上晚灯红。猜拳蛋艇犹呼酒,挂席盐船恰驶风。"明月初上的广济桥,酒肆中灯笼高悬,蛋艇里猜拳行令,妓蓬中丝竹细语,真是"万家连一溪横,深夜如闻鼙舸鼓鸣",待到"遥指渔灯相照静",以是"海氛远去正三更"。
经历八百多年风雨沧桑的广济桥,虽已失去昔日的华丽英姿,但至今风骨犹存。人们坚信,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今天,广济桥重著风华的时日将不会是太远的了。
===========================
3 万安古渡洛阳桥
漫步在福建惠安的洛阳桥上,仿佛与历史进行一次对话。于是,巨大的石梁不再沉默,中亭与碑亭也平添几分生动,石塔上飞翘的莲花瓣和模糊的佛像浮雕也变
描述桥篇三
《关于桥的诗词》
关于桥的诗词 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帝京篇)李世民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 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相和歌辞·江南曲)韩翃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相和歌辞·相逢行)崔颢 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相和歌辞·常林欢)温庭筠 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舞曲歌辞·屈柘词)温庭筠 夜夜愁君辽海外,年年弃妾渭桥西。(杂曲歌辞·妾薄命)刘元淑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杂曲歌辞·壮士行)刘禹锡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 扬州桥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杂曲歌辞·江南三台其一)王建 金谷园中柳,春来已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杂曲歌辞·祓禊曲) 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赋西汉)魏徵 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阙题)杨师道 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和銮舆顿戏下)虞世南 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文德皇后挽歌)朱子奢 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游侠篇)陈子良 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安德山池宴集)上官仪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咏史其二)卢照邻 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还京赠别)卢照邻 虹桥分水态,镜石引菱光。(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药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和长孙秘监七夕)任希古 星桥他日创,仙榜此时开。(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宗楚客 洛桥瞻太室,期子在云烟。(韩观主赠杜侯杜四)宋之问 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送赵司马赴蜀州)宋之问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灵隐寺)宋之问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 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李峤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二)杜审言 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感怀)董思恭 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蒲津迎驾)宋璟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留别杜审言并呈洛
中旧游)崔融 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虚。(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刘宪 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宝马金为络,香车玉作轮。(上元夜效小庾体)陈嘉言 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南望龙门北朝市。(长相思)苏颋 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畴昔篇)骆宾王 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送吴七游蜀)骆宾王 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游石淙山)张昌宗 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 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 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 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东都酺宴四首)张说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张旭 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桥因倒树架,栅值垂藤缚。(燕子龛禅师)王维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晓行巴峡)王维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江南旅情)祖咏 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故人斗酒安陵桥,黄鸟春风洛阳陌。(放歌行答弟墨卿)李颀
描述桥篇四
《关于桥的资料》
1、桥的诗歌:
1《诗经.大雅.大明》
诗中写武王之母太姒来归之情,文王亲自迎亲于渭水,渭水无车,于是立即“造舟为梁”,以通亲好,显示了文王对太姒女的真挚感情和遇事果断的魄力,因而极大地显示了文王的光辉。这可以说是我国诗歌中最早出现咏桥的名句。
2元稹(779-813)字微之,曾为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 《寄乐天》:“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灵汜桥在五云门外,今废。此诗写越州风光的优美,热情邀请白居易来越州销魂。
3陆游(1125-1210),山阴人。古代爱国诗人,他一生所存9300 多首诗至少写到30多座桥,有百余首桥诗。陆游与云门寺结下深厚的感情,这里曾经是陆游早年读书之处,史称“ 云门草堂”。《五云桥》:“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陵谷双迁谁复识?我来徙倚暮烟中。”第二句是描绘石桥的千古佳句。《秋思》:“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2. 修桥补路
成语发音:xiū qiáo bǔ lù
成语释义: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成语示例:
2. 过桥抽板
成语发音:guò qiáo chōu bǎn
成语释义: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
成语示例:只要你不要~,我马上去找他们,一定有个办法,明天来回复你。(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
3. 过河拆桥
成语发音:guò hé chāi qiáo
成语释义: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成语示例:祥子受了那么多的累,~,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不平。(老舍《骆驼祥子》十四)
长桥卧波\断桥残雪\河桥风暖\灞桥烟柳\蓝桥路近\ 鹊桥相会 遇水架桥 遇水叠桥 遇水迭桥 修桥补路 舌桥不下
3.【鞭石成桥】
秦始皇想要造一座桥,以过海观看日出处。当时有神人以鞭打石头入海相助,石头皆流血。见艺文类聚˙卷七十九˙灵异部下˙神。后形容造桥有如神助或成桥的神奇。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亦作秦王构石
【乌鹊成桥】
相传牛郎和织女分居天河两岸,每年七夕乌鹊飞集天河,相连成桥,使牛郎、织女渡河相会。见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阴教。后以乌鹊成桥比喻男女结合或夫妻团聚。宋.张孝祥.雨中花慢.一叶凌波词:犹自待,青鸾传信,乌鹊成桥。
船到桥头自然直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桥归桥,路归路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结一个仇人拆一座桥。
古诗: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谚语
4在摇晃的独木之桥上,激烈的暗流让两面的力量趋于极致。不能平衡的力量将呼唤破坏的暴风雨,悲伤的时代即将来临
5船到桥头自然直
6桥归桥,路归路
双桥好走,独木难行
走的桥比你走的路多
尾生抱柱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 女子不来 水至不去 抱梁柱而死
描述桥篇五
《描写桥的好句》
描写桥的好句:
1、 那是一座拥有高龄的石拱桥,横
跨在低吟浅唱的新安江上。水美,江美,桥也美,桥上那青石板路被
行人的足履磨得珠圆玉润了。
2、 我见过那巍巍的穿山越岭的铁路
桥,也见过那雄壮的索桥,但始终
不能忘掉却是故乡的那座弯弯如
月的小桥,卧在那清清的小河上。“虹桥卧波”,小桥在我的记忆中,是那样的清晰,是那样亲切,还时
时走进我的梦乡。
描写水的好句:
1、小河真美啊!清澈、碧绿、恬静,令人神往。远看它是那样的绿,绿得
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近看它是那样的清,清得可以看见河底游动的鱼虾。夜晚,那弯弯的月牙倒映在清澈透明的小河上,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温柔。此时的小河更显得迷人。
描写树木的好句:
1、大槐树长着圆形的枝盖,挂满了黑绿色的叶子,开着一串串白中透黄的花朵,散着幽香,像是一个天然的大帐篷,遮住偏西的阳光。
2、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漫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妍竞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微红的小花骨朵。 窗外的小白桦树,婷
婷地立在如水的月光里,撒娇似的轻轻摇曳着满树绿生生的叶片,渴望着夜露的滋润。
描述桥篇六
《关于桥的文章》
母亲架设的桥
水上勉(日本作家)
孩提时,母亲常领我去峡谷深处,让我坐在一领蓑衣那么大的一块小小的田塍上,自己浸在齐膝的水田里插起秧来。这峡谷,背着阴,每天的日照不过三小时光景。这在村里,也是块十分贫瘠的谷地。我家就在这样的山谷口。谷里也有旱地。这儿,母亲种上甘薯、萝卜之类。上那里去,中间有条很深的小溪。上面架着桥,可是每当发起大水,就常被冲毁,母亲就常去修桥。因为这是母亲独自干活的峡谷,没法儿去托赖众乡邻。到那天,擅长修建寺庙和神社的木匠大伯,就必定从那儿归来,从山里砍来两根圆木,横在狭窄的小溪上,上面排好栗木板,堆上土。然后叫我们兄弟踩结实,就成了坚固的红土桥了。
约莫过了一年,土桥旧了些,桥边杂草丛生,杂草下,露出一排排像在神社屋檐椽子上见到的那种白色缺口。而且,桥再变旧,栗木就会腐烂,一看,桥的背面竟长满了蘑菇。母亲采了来,给我们做饭盒里的菜肴。这座通向有关自己一家生计的谷田去的小桥,母亲在她的一生中不知修过多少回。若峡是常有台风过境的地区,想来怕是修过了十来回吧。不论哪回架的,这座桥总是在圆木上堆着土,长起蘑菇来。
我在九岁时与母亲作别,在京都的寺院当了个小沙弥。可是一想起故乡,母亲架设的桥就会在心中浮现。那座桥,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在我外出的旅途中,每当火车通过这类山谷时,也定然会浮现。在日本这样的国土上,不知怎的,独多这样一类的深谷和山冈。无论是在
青森、四国或九州,都曾见到我故乡那样的峡谷。而在那些山谷间,朝着深处去,也必然有小桥架设着。
为了微薄的收成,母亲尽心尽力架起了这座桥,由此取得我们一家的口粮,可以说,这是性命攸关的一座桥。因此,那桥,不论修得如何简陋,可仍是美好的啊!
如今,我并无须特意去鉴赏村上华岳或富冈铁斋的名作,单看到乡村画师所绘的山水画,上面画有露出圆木缺口杂草丛生的桥,便不由得会潸然泪下。 《母亲架设的桥》文章短小,但却构思巧妙,感情饱满。这得益于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 作者主要是赞美母亲,却意在此而言彼,着墨于母亲架设的桥。桥是文章的中心意象,作者抓住了桥的具体特征:这是一座生活的桥,帮助家人度过艰难岁月。而在作者心中,母亲更是架设了一座精神的桥,引导我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桥的特征与作者心中母亲的形象相吻合,而作者内心的这种感情又是人皆有感,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写到母亲为儿子架设的桥,“祈彼即身成佛”,与其说是桥在引导灵魂,不如说是伟大的母亲在引导他。桥即是母亲的化身,与桥融为一体,将文章的感情主旨升华到了另一高度。
巴黎的桥
张祝基
因工作关系,几次到过巴黎。闲暇之时,偶或忆及巴黎游踪,难免生出种种情愫,良多感慨。
流芳凝碧的花都,美景处处。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肃穆的巴黎圣母院,瑰丽多彩的卢浮宫,还有美轮美奂的枫丹白露,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这些名胜古迹固然令人流连忘返,但我更钟情于那些飞架在塞纳河上的一座座姿态各异的桥。
巴黎桥多。塞纳河如一条美丽的带,自东向西飘然而过,将巴黎城一分为二,河北为右岸,河南为左岸。仅在塞纳河流经巴黎市区的一段,连接两岸的桥就达34座之多。巴黎的桥造型风格各异。最华丽的桥当推亚历山大三世桥,上面饰有一些有寓意的女神雕像及四匹奋蹄腾空、栩栩如生的石雕飞马,还有无数精雕细琢的金属灯座。如果说亚历山大三世桥是珠光宝气的盛装王后,则连接城岛和左岸拉丁区的小桥就是朴实无华的小家碧玉。从桥栏上垂到护岸墙上的常春藤,使这座单孔石拱桥如农家少女表现出一种天然的田园美。城岛西端的新桥历400年而坚固如新。人们在欣赏它古朴风格的同时,往往也啧啧称赞它设计新颖,每个桥墩上面都向外突出一个半月形的阳台,成为路人驻足观景的好处所。淡妆素裹,平坦笔直的耶拿桥是把埃菲尔铁塔与右岸连通的必经之路。游人往来如织,总是这座桥充满生气。邻接巴士底广场的协和桥是法国大革命时用被摧毁的巴士底狱的石块筑成的,当时被人们称做“革命桥”。连接城岛和右岸巴黎市政府的阿葛尔桥是为纪念在1830年反对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中牺牲的一位少年而修建的。14岁的阿葛尔冒着查理十世禁卫军的枪林弹
雨,匍匐将一面三色旗插上大桥的制高点以后,不幸中弹坠桥身亡。还有普安杜茹尔桥,那是当年巴黎公社的舰队基地。可以说巴黎的桥几乎都有一段故事,也都是法国历史的见证,它们作为历史古迹和建筑艺术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为花都增添光彩。
西谚有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巴黎这座世界闻名的繁华之都的出现又何尝是一日之功呢?巴黎的发源地,本是塞纳河中的城岛,2000年前叫卢泰斯的小城镇。如今,从城岛和圣路易岛伸向两岸的桥共有14座。绿岛卧波,千古无言,但潺潺的塞纳河告诉人们,如果没有桥,就不会有今日之巴黎。巴黎的桥是一种美景,是巴黎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
我爱在塞纳河畔漫步。放眼那一座又一座千姿百态、各具神韵的桥,仿佛看见一个个强健的勇士,他们傲然藐视胯下喧闹奔腾的河水,伸展铁臂牢牢抓住两岸的土地,任行人飞车往来于自己的臂肩之上。我想,桥是应当受到礼赞的;建桥的匠师们更应该受到尊敬,因为正是他们实现了人的意志,战胜了自然,使沟壑天堑变通途。望着桥上的行人,他们衣饰各异,有时也能从其中发现我的同胞。游船从桥下通过,桥上的人和船上的人都热情挥手,互相致意。在这生动画面的背后,我发现了另一种无形的桥,这就是各国人民友谊的桥。中法两国1964年建交,宣告两国友谊大桥竣工。20多年来,这座友谊大桥有力地促进了两国的互利发展。今天,建筑中法友谊大桥的大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戴高乐将军都已经作古,但是他们遗留的中法友谊大桥不是更值得人们珍惜和爱护吗?
描述桥篇七
《关于桥的历史》
关于桥的历史
1.中国古代的桥(潘洪萱)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早在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公元前三百多年建于陕西省蓝田县蓝峪水上的蓝桥,就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的一个代表。《诗经〃大雅〃大明》第一次记叙周文王娶妻,在渭河上造了座专供帝王使用的浮桥。长江、黄河上曾设过近二十座浮桥。第一座黄河浮桥建于公元前541年临晋关附近,是秦景公的母弟后子,怕被景公杀害,乘车逃奔晋国途中所建。第一座长江浮桥是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建造的,桥址在宜昌至宜都之间的江上。
吊桥首创于我国,吊索由藤索、竹索发展到铁链。在唐朝中期,就有了铁链吊桥,比西方早八百年以上。拱桥始建于东汉中期,其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为世界少有。
灞桥、洛阳桥、安平桥、虎渡桥、绍兴八字桥、阴平桥、程阳桥等是木、石梁桥的代表。西安灞桥建于汉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桥,它用四段圆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间还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组成一座轻型桥墩,墩台上加木梁并铺设灰土石板桥面。是石柱墩的首创者。
‚闽中桥梁甲天下‛是宋朝(特别是南宋)闽中地区大量建造石梁桥的真实写照。南宋一百五十年中,建成七十余座石梁桥,其中五公里以上的长桥就有四五座。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宋绍兴八年到二十一年(1138—1151)建造,长约2.5公里,故又名五里桥,用花岗石砌筑,为我国现存最长古桥。1240年建成的虎渡桥(又名江东桥),它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二百余吨,即使在今天要开采、运输、架设这样的石梁,也是十分困难的。1979年5月,我国有关部门发现现存最古老的石梁桥——晋江县大桥和小桥,这两座桥均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绍兴八字桥是座宋代城市石梁桥,布局十分巧妙,既保证了水陆交通,在建造中又不拆房屋,不改街道。程阳桥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的木梁桥,建于1916年,全长64.4米,分四个桥孔,每孔净跨12.2米,宽3.4米,高16米。五个桥墩之上各有民族形式的宝塔型、宫殿型桥亭,桥亭檐层层而上,如翼欲飞,宏伟壮观。整座桥梁建筑不用一颗铁钉或其他铁件,均采用榫槽结合或竹木梢钉,但结构联系却十分牢固。程阳桥精湛的建桥技术充分显示我国侗族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川灌县的珠浦桥是竹索桥的代表,它位于著名的都江堰口,横跨岷江的内外两桥,长340米,8孔,最大一孔跨径为61米,它的24根粗5寸的竹索由细竹篾编织而成,桥的两端和中间石室中,安放绞竹索和木绞车等设备,桥始建于宋代以前,历代时毁时修。泸定县的大渡河铁索桥建成于1706年4月,净跨100米,净宽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用了13根铁链9根底索承重,两边各放二根作为扶手缆。每根铁链平均由890个扁环扣联而成,重约一吨半。1935年
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它在国际桥梁展览活动中多次展出。据调查,跨径不小于泸定桥的铁链桥或铁眼杆桥,在四川、云南山区不止一座。由于它结构简单、用料节约,当地人民又有世代相传的建造经验,因此解放后这种桥型不仅没有淘汰,还有所发展。
赵州桥、宝带桥、卢沟桥、枫桥以及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十七孔桥等都是拱桥的杰出的代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余年后才采用弓形拱。
解放后,桥梁建筑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达到了先进的水平。
(选自《旅游天地》1980年第3期)
2.桥梁审美观(樊凡)
桥梁主要用于交通负荷、跨越障碍,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桥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如果是一座不堪使用的危桥,摇摇欲坠,也就没有什么美可谈了。因此,桥梁结构的造型应表现出有力量、稳定、连续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显示功能的保证性。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们的美感。对于不同用途的桥梁,如园林、城市、公路、铁路桥梁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其结构及各项附属设施的造型都应准确鲜明地表现出符合使用要求,并能恰如其分。这也就是一种美的因素。就所有桥梁而论,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鉴赏要求在其重要性上,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它随着建桥目的和建桥环境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并通过造型表现出来为人们所理解。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桥和繁华城市中的园林桥应当各自‚量体裁衣‛地选择适合的型式。
正确的桥梁审美观是功能、技术、经济与美观融合一体,共同作用,美寓其中。
3.桥梁美十则(樊凡)
关于桥梁美,很多人早就关心了,并提出过很多设想和措施,关于桥梁美的形态规律、审美标准等等,从一些文献资料中披露出其看法、分类多不一致,可以说是众说纷纭。现参考这些资料,并结合我国桥梁工程中习用的一些原则,以简单明了的形式拟以下桥梁美十则,并列举桥例分别论述。这十则是:1.环境的协调;2.主从与对称;3.韵律;4.均衡与稳定;5.统一;6.比例与尺度;7.连续与明暗搭配;8.力线明快;9.色彩;10.风格。这些法则也可以说是达到‚协调‛的法则。
(以上两则资料均选自《桥梁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年版)
4.桥名谈往(茅以升)
万物皆有名,有的还要有专名,就像人有名字一样。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
国近代桥梁,受了西方影响,题名时,总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使人一望而知,就行了。铁路公路上,更是用里程标记作名字,如同某某路上的‚345,678公里桥‛,那才真是确切不移的。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使人见了,不由地发生情感,念念不忘。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影响,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桥的‚身价‛,也因此而抬高。一座桥出了名,它的名字还会跟着多起来,除了正名,还有俗名、别名等等,就像人名,除了学名,还有别号、小字等等。有的是在民间自然而然地逐渐形成的,有的却是文人学士,要借此而为自己题名的。总之,桥成就要题名,成为风气,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特色。
桥的题名,字不在多,如同人名一样,一般都是两个字,有时只有一个字。就只这一两个字,而能显示出桥的特征,正是我国文字的妙用。这是由于我国历史上的典故多和文学里的成语丰富的缘故。文史里的财富,大为桥名增光。然而桥多了,关于它的典故和成语也反过来为文史服务。比如,《史记》里‚信如尾生‛一辞来自桥的典故,《阿房宫赋》里,‚长桥卧波‛一辞来自桥的成语。桥的名字题得好,它对文史就可有贡献了。桥名的重要,有如此者。
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学的丰富,它也许是世界无双的。先谈单名。较著名的有:‚蓝桥‛,在陕西蓝田县蓝溪上,‚传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云英处‛;‚枫桥‛在苏州,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断桥‛在杭州西湖,唐张祜诗:‚断桥荒藓合‛,明朝莫仲有《断桥残雪》词等。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其中有的以材料为名,如‚石桥‛,梁简文帝即有《石桥》诗:‚写虹便欲饮,图星逼似真‛;‚铁桥‛,明朝吴兆元有《渡铁桥》诗:‚宝筏群生渡,金绳八道开‛;‚竹桥‛,杜甫有《观造竹桥》诗等。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江桥‛,唐杜甫诗:‚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野桥‛,唐刘长卿诗:‚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等。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斜桥‛,宋朝欧阳修诗:‚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画桥‛,宋朝范与求诗:‚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朱桥‛,唐朝郑谷诗:‚朱桥直抵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天桥‛,山西太原保德州及云南大理都有,大理的‚下断上连,石梁跨之,两岩激水溅珠,宛如梅绽,人呼为不谢梅‛等。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桂林的有‚花桥烟雨‛之称;‚柳桥‛,在杭州西湖,宋周邦彦词:‚水涨鱼天拍柳桥‛等。有的比较特殊,如‚草桥‛,在北京右安门外;‚席桥‛,在山东东平县,‚相传宋真宗东封泰山,车驾经行,以席铺藉‛;‚瓜桥‛,浙江富阳县,‚世传孙钟设瓜于此桥‛;‚鸭桥‛在陕西陕城。‚金桥‛在山西上党,唐潘炎有《金桥赋》。更有事涉怪诞的,如‚暗桥‛,在安徽建平县,‚旧传伍员奔吴,避于山中,追者至此,云气护之,员及桥而天暗‛;‚鬼桥‛,《初学记》‚上方有鬼桥‛;‚赤桥‛,在山西太原晋水北渠上,‚宋太宗凿卧龙山,血出成河,因更今名‛等。
桥名用两个字是最普遍而又标准化的,单名的桥已经不少,双名的更是多得多。试思每桥皆有名,在我们古老的大国,该有多少桥名啊!然而在这成千上万的单名和双名中,重复的究竟不多,如果把这所有的桥名都搜集起来,编成一部《中
国桥名录》,该是够洋洋大观的了。
现在再来举一些双名的例,说明桥名的丰富多彩。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表扬‛。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的,如‚安济桥‛,即‚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河上,一名‚大石桥‛,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万安桥‛,即‚洛阳桥‛,在福建泉州,为渡海用,‚去舟而徒,易危以安,民莫不利。‛‚灭渡桥‛,在江苏吴县,桥成‚南北往来者踊跃称庆,名灭渡,志平横暴也。‛‚安平桥‛,在福建晋江,建成于宋绍兴二十二年,全长2070米,俗名‚五里桥‛,旧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传说。其次是表扬造桥人物的,如‚绩麻桥‛,在湖北孝感县,‚世传居民女绩麻所建‛;‚夫妇桥‛,即四川灌县竹索桥,清何先德造,未完,其妻续成之;‚葛镜桥‛,在贵州平越,明万历间葛镜建,‚屡为水决,三建乃成,靡金巨万,悉罄家资‛。
第二章是‚纪事‛,记载有关桥的流传下来的故事。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唐陆肱有《万里桥赋》,宋吕大防有《万里桥》诗,杜甫诗:‚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唐张籍诗:‚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宋苏轼诗:‚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宋陆游诗:‚雕鞍送客双流驿,银烛看花万里桥‛。‚马桥‛,即‚升仙桥‛,在四川成都北,西汉司马相如不甘贫贱,立志做官,‚尝题柱云,大丈夫不乘马车,不复过此桥‛,唐岑参有《升仙桥》诗:‚及乘马车,却从桥上归‛,宋京镗有《马桥记》云:‚兹建桥以马名,自是长卿之遗踪亦不泯矣。‛‚兰亭桥‛,在浙江绍兴,‚晋王右军修禊处,桥下细石浅濑(lài赖),水声昼夜不绝‛。‚洗耳桥‛,在河南汝州,相传尧要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自命清高,认为听了这话污了自己的耳朵,此桥所在‚即许由洗耳处‛。‚虎渡桥‛,在福建漳州,亦名江东桥,‚江南桥梁,虎渡第一,昔欲修桥,有虎负子渡江,息于中流……乃因垒址为桥‛。‚宵市桥‛,在江苏扬州,即‚小市桥‛,‚相传隋炀帝时于此开夜市‛。
第三章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唐王之涣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明葛一龙词:‚桥上飞花桥下水,断肠人是过桥人。‛‚思乡桥‛,在河北丰润,‚宋徽宗北辕过桥,驻马四顾,泫然曰,吾过此向大漠,安得似此水还乡矣……人乃谓思乡桥也‛。‚至喜桥‛,在四川广安,‚昔欧阳修自吴入蜀,喜路险至此始平‛。‚情尽桥‛,在四川简阳,唐雍陶《题情尽桥》诗有序云:‚阳安送客至情尽桥,问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忘恩桥‛,在陕西西安,‚中官初入选,进东华门,门内有桥曰皇恩桥……俗呼曰忘恩桥,以中官既富贵,必仇所生,盖耻之也‛。
第四章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春波桥‛,在浙江绍兴,贺知章诗云:‚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故取此名桥。‚海棠桥‛,在湖北黄州,‚宋时桥侧海棠丛开,秦观尝醉卧于此,明日题其柱‛。‚胭脂桥‛,在江西饶州,鄱阳王萧
俨生活奢华,宅中宫人,洗胭脂水流出,把桥下水都染红了,故名。‚月样桥‛,在山东青州,‚采石凝结如天成‛。‚绿杨桥‛,在湖北蕲水,‚因东坡醉卧桥上,有‘解鞍欹枕绿杨桥’之句,遂名‛。按苏轼《西江月》词自序云:‚春夜行蕲水中……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书此语桥柱上‛,即是桥也。
第五章是‚神异‛,把神仙和桥梁联系起来,大多与道教有关。如‚圣女桥‛,在陕西白水,传说为三神女一夜成之。‚白鹤桥‛,在江苏句容,‚汉永元间茅氏兄弟三人,乘鹤至此,有白鹤桥,大茅君驾白鹤会群仙处‛。‚集仙桥‛,在江西安福,‚相传居人夜闻桥上仙乐缭绕,旦往视之,惟见书吕洞宾字于桥柱‛。‚乘鱼桥‛,在江苏苏州,‚昔琴高乘鲤升仙之地‛。‚照影桥‛,在湖北石首,‚相传有仙人于此照影‛。
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少。三字桥名中著名的有二十四桥,在江苏扬州。唐杜牧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的‚二十四桥‛,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云是二十四座桥,并列举其名,但据南宋姜白石的《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则又似一座桥。后来清朝梁章巨在《浪迹丛谈》中更提到在孟毓森所居宅旁之桥上,有‚二十四桥‛的题名榜,可见‚二十四‛已成为一座桥的专名。不过这种用数目字当专名的桥,并无他例,有的只是以数为序而已,如杜甫诗‚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四字或以上的如‚旧浣花桥‛、‚杨柳河桥‛、‚德阳王桥‛(以上均在成都)、‚新学前桥‛、‚建富木桥‛(以上均在南昌)、‚新饭店石桥‛(四川温江县)等等,有的是地名或人名关系,其余都是把单名或双名的桥加以解释,并非完整的专名。因此,中国桥名,基本上只有单名和双名两种,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余就无几了。
但是,我国古桥并非个个都有专名。有的本来并无名称,后来有人随便叫它一下,逐渐也就成了名字,如‚大桥‛‚小桥‛‚新桥‛‚旧桥‛‚长桥‛‚短桥‛‚南桥‛‚北桥‛等等。这些‚俗名‛,时间一久,就成为‚正名‛了,如福州的‚小桥‛,因在‚万寿桥‛的大桥附近而得名,就此成为专名。有的‚桥‛,名气非常之大,但实际上并无此桥,如‚陈桥‛,在河南开封%
论桥对历史的影响
自古以来,有海必有河,有河必有湖,有湖必有水,有水必有生.古代,在古埃及人的首都开罗里,除了拥有宏伟的胡夫金字塔外,在尼罗河上,也兴建了多条桥梁,但由于河床经常干枯的原因,埃及人的建造桥的技术依然不能提升.随着人类的迁移,人类到达了古巴比伦,印度以及中国等地,正因为当地河流水源充足,所以使后来的建桥业大到前所未有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