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编其他古诗

| 对外汉语 |

【www.guakaob.com--对外汉语】

篇一:《《床前明月光》“床”》

简论“床前明月光”的“床”

潘玲玲

文化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1001班 2010012990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中极其宝贵的一部分,其中李白的《静夜思》则是一篇传颂千古的名作。但是,由于文字古今意义的差异,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有关“床前明月光”的“床”为何物的争论不断。本文简论了其中的四种说法,并表明了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片经典之作,家户喻晓口耳相传。仅仅短短的几十字就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月夜思乡图,传达了诗人对故乡对亲人无言的眷恋之情。既然是经典必定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其中“床前明月光”的“床”为何物就是引起了争论。

首先,从诗中将“床”独立出来。“床”,异体为“牀”。形声字,从木,爿声。“牀”的本义为坐卧的器具,也写作“床”。《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爿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床”字有多种释义。《康熙字典》对“床”字给出二义:“人所坐卧曰床”,“又井干曰床”。《辞海》解释,“床”字有三义:“卧具也,古坐具亦曰床”;“井上围栏”;床形物。

可见,“床”为何物的确是很难断定。对于传统“睡床”的解释,也有了各种看法。以下是诗句中关于“床”的四种说法。

第一种,“胡床绳床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之一马未都先生坚持“马扎说”,马扎古称“胡床” 。他的理由是:“李白拎着一个马扎,坐在院子里,在明月下思乡。唐代的窗户非常小,月亮的光不可能进入室内。尤其当你的窗户糊上纸、糊上绫子的时候,光线根本就进不来。”[1]

关于“绳床(胡床演变而来)”的解释:“如果是睡眠之床,作者躺在床上,诗中所用‘举头’、‘低头’也是不好解释的。„„唐明皇时期对胡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高度,并设置靠背,成为类似现今使用的折叠式躺椅,具有坐、倚、卧的功能。„„诗人在庭园中,倚靠在绳床上假眠,于似睡非睡的朦胧之中,身感凉意,看到绳床之前洁白的月光,便‘疑是地上霜’了。”[2]

第二种,“井栏说”。大约20年前就有学者提出过。比如,1990年出版的金用《唐宋诗词三百首》对李白《静夜思》注释:“床,卧床。古义又作‘井栏’。2007年4月5日《羊城晚报》杨光治先生曾在《古诗文误读何其多》一文指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大多读者和马茂元教授等名家都想当然地将它理解为睡床。其实这里的‘床’是指井口的栏杆,水井大多是在院子里,因而才有可能产生‘床前明月光’的景象。”[3]

同样有的学者认为井在古诗句中一直是故乡代名词。成语“背井离乡”就表示“离开家乡”的意思了。诗人举头望着天上的一轮圆月,倚着井栏,低头看着的井,思乡之情不经油然而起,的确合情合理。

并且,对于这一说法,学者还从李白的诗句中寻找了印证。如《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认为小男孩骑着竹马所绕的床应当是井的围栏。《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学者认为“玉床金井”连用,意思是说寒夜霜浓,井边栏杆因结霜成了“玉床”。

第三种,传统意义说,即床之本义:坐卧的器具。清人王琦认为,这句诗中的“床”指睡床。在他编的《李太白全集》中,大凡“床”指“睡床”则不出注,除“床前明月光”的“床”没有出注以外,还有《平虏将军妻》中“出解床前帐”和《春怨》中“飞花入户笑床空”的“床”。

研究李白的大家詹锳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和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对《静夜思》中的“床”也没有出注,他们也认为是指睡床。鲁梁的《“床前明月光”的“床”还是解释为“睡床”为好》和倪传龙的《也谈“床前明月光”的“床”》也认为,“‘床前明月光’的‘床’就是睡床,这是最符合本诗情境的解释” 。[4]

否定是“胡床”的理由:“胡床”系东汉后期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故曰“胡”。唐朝诗人所言此物,一般都不单独称“床”,不是说“胡床”,就是言“绳床”。“床”和“胡床”这两个概念他们分得很清楚。全唐诗中涉及“床”这个物品的诗近九百首,几乎都是这样。如 : 《白居易·咏兴五首·池上有小舟》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李白·草书歌行》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崔融·从军行》依稀蜀杖迷新竹,仿佛胡床识故桑。《王维·登楼歌》舍人下兮青宫,据胡床兮书空。《李颀·赠张旭》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否定是井栏的理由,汪少华《从生活习俗和语言的社会性再论唐诗的“床”》给予了如下充分的解释:

“床”确有井栏义项,例如却惜银床在井头——李商隐《富平少侯》;井有辘轳床上转——李贺《后园凿井歌》;玉井金床转辘轳——花蕊夫人《宫词》;前有吴时井,下有五丈床——李白《洗脚亭》;井梧花落尽,一半在银床——无名氏《河中石刻》;梧桐坠井床——唐彦谦《红叶》;澄澈泻银床——苏味道《咏井》。它们显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诗句或诗题中少不得一个“井”字,否则便不指井栏。鱼玄机《酬李学士寄簟》:“唯应云扇情相似,同向银床恨早秋。”温庭筠《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两诗“银床”之“床”均非井栏,而是眠床。李峤题名为《床》的诗,吟咏的即是眠床。这表明语言具有社会性,词的意义是被社会所制约着的,今天我们阅读和理解古代诗文,切不可忽略这个重要原则。

最后一种说法,床是“窗”的通假字。这种说法就关系到《静夜思》的版本问题。 在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床前看月光”。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12册),现在,日本所通行的仍是这个版本。而在我国,到清乾隆28年(1763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改动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

有学者认为,根据原来版本“床前看明月”,那么床就可解释为是“窗”,即诗人于窗前观看明月,引起思乡之情。

总的来说,我比较赞同传统睡床的说法:诗人卧在床上,似梦还醒,迷迷离离,见到床前洒满皎洁的月光,依稀之中疑为地上铺了皑皑白霜,从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充满了朦胧的美妙。

此外,我认为把“床”解释为“睡床”,并不是说作者就一定睡在床上。我们可以想象是诗人坐在床沿,或者靠在床头,甚至站在床前,看见皎洁的月光从窗口流泻进来,洒在床前的地上,举头望窗外的明月,低头思念故乡。

其实,我想没有必要去考察每个名词的真伪,只要有意境美,哪怕是一种朦胧的美也可以了。酌字酌句考察,我们就不是在欣赏古诗了,而是在古诗里进行文物考察了。如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教授欧明俊笑道:“诗本来就是跳跃的,我们没办法通过诗的语言,来考究诗里所指某种东西实物到底是什么。李白吟诗时,所指的床到底是什么床,恐怕只有李白自己知道。”

[1]马未都 <静夜思〉新解 [N] 中华读书报 2008年3月19日第9版

[2]曾维华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N] 社会科学报 2003年9月18日。

[3] 杨光治 古诗文误读何其多[N] 羊城晚报 2007年4月5日

[4] 胥洪泉先生《“床前明月光”之“床”究竞为何物》[N] 解放日报 2008.1.14)

[5] 汪少华 从生活习俗和语言的社会性再论唐诗的“床” [R]上海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2008年

[6] 欧明俊 《“唐诗宋词”说评议》 [N]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篇二:《一年级古典诗词.》

yǒngã

1、咏 鹅 ........................................................................................................................ 2

2、赋得古fùdãgǔyuáncǎosîngbiã原草送别 ................................................................................................... 3床前明月光编其他古诗

jìngyâsī

3、静夜思 ........................................................................................................................ 5

春晓 ........................................................................................................................... 6 清明 ........................................................................................................................... 7 chūnxiǎo4、qīngmíng5、

6、一去二三里 .............................................................................................................. 8 yīqùârsānli

7、悯mǐnnïngqíyī农其一 ............................................................................................................... 10 jiāngshàngyúzhě床前明月光编其他古诗

8、江上渔者........................................................................................................ 11

江南 ......................................................................................................................... 12

江南 ................................................................................................................. 14 jiāngnán9、10、忆yìjiāngnán

fēng

11、风 ................................................................................................................................ 15

yǒngliǔ

12、咏 柳 ....................................................................................................................... 17

wànglúshānpùbù

13、望庐山瀑布 ..................................................................................................... 18

三字经 ..................................................................................................................................... 19

弟子规 ..................................................................................................................................... 19

古诗词

yǒngã

1、咏 鹅 táng

ãluîbīnwángã(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qǔxiàngxiàngtiāngē

báimáofúlǜshuǐã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释]

1.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 项:颈的后部。 3.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hïngzhǎngbōqīngbō床前明月光编其他古诗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次句“曲

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2、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yěhuǒshāobújìnyīsuìyīkūrïnglílíyuánshàngcǎotángbáijūyìfùdãgǔyuáncǎosîngbi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yuǎnfāngqīngǔdàochūnfēngchuīyîushēng远芳侵古道,床前明月光编其他古诗

晴翠接荒qíngcuìjiēhuāngchãng

yîusîngwángsūnqù

qīqīmǎnbiãqíng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注释]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简析]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3、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yíshìdìshàngshuāng

jǔtïuwàngmíngyuâ

dītïusīgùxiāngchuángqiánmíngyuâguāngtánglǐbáijìngyâsī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 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篇三:《静夜思课文》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

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版本说明 明代版本

这是目前流传比较广泛的版本。该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流传度很高,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中。

宋代版本

这一版本与人们常说的“床前明月光”明显不一致,其实并非是错误,而是流传版本不同。一般认为,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举头望山月”。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12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举头望明月”,但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却是“举头望山月”。直到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

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58年的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

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经过“改动”了的《静夜思》比“原版”要更加朗朗上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床前明月光”版比“床前看月光”版在中国民间更受欢迎的原因。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文史知识》1984年第4期)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床前看月光”,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月光”是无形的东西,不好特意去“看”,如果特意“看”,也就不会错当成“霜”了。而说“明月光”,则似不经意间月光映入眼帘,下句逗出“疑”字,便觉得很自然;何况,“明”字还增加了月夜的亮色。第三句,“望明月”较之“望山月”不但摆脱了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且,“山月”的说法不免带点文人气——文人诗中,往往将月亮区分为“山月”“海月”等,“明月”则全然是老百姓眼中的月亮了。所谓“篡改说”、“山寨说”实在是言过其实。有学者认为,“《静夜思》四句诗,至少有50种不同版本,并且你很难知道哪一种抄本更接近‘原本’。我们现在熟知的‘举头望明月’版本是在明代确定下来的”。莫砺锋在《百家讲坛》进行唐诗普及时,选取的也是大家熟知的版本,“所谓的‘篡改’不是一个人任意妄为的,而是长久以来的集体选择。古诗流传的历史,也是读者参与创造的过程,大家觉得这样更美,更朗朗上口,是千万百读者共同选择了这个版本。”今人读到的《静夜思》已经不仅仅是一首“唐”诗,它其实凝结了13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创造,后人应该抱以尊重的态度。近年来有关版本争议源于对李白诗歌版本众多这一常识普及不够。因此,有学者表示,国人对文史知识的缺失应引起深思,要意识到普及文史知识的必要,对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存有敬畏之心。

创作背景

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篇四:《关于赏月的诗句》

1、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关于赏月的诗句。——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6、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关于赏月的诗句。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佚名<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9、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李白<把酒问月>

1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1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14、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5、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16、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18、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0、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

2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

2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24、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25、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2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7、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28、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

29、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

3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2、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3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6、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

37、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王涯<秋思赠远>

38、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3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4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41、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春风狂杀人,一日剧三年。——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4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3、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韩愈<山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328856.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