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名句意思及运用

| 公务员考试 |

【www.guakaob.com--公务员考试】

《名言警句的应用》
名言名句意思及运用 第一篇

在申论考试中,作文的分量是举足轻重的,因此有“得作文者得申论”的说法。而对于如何写好一篇作文,也是广大考生的老大难问题。确实写好作文并非易事,但也绝非“登天之难”,提升作文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巧用名言警句就能让文章增色不少。名言警句在公务员[微博]考试申论作文中的作用如同锦上添花,但很多考生对名言警句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半知半解的程度上,如此即便在文章写作时引用了,往往要么是隔靴搔痒,要么根本与论述的方向无关,既不能使文章出彩,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对此,中公教育[微博]专家特为考生从含义、出处等方面讲解名言警句的运用方法,希望各位考生能够用心体会,为作文加分。

一、善于创新、勇于改革方面

1、原句: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本身含义:聪明的人(往往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

典故出处:摘自汉代桓宽的著作《盐铁论》 卷二之《忧边》第十二篇。

背景出处:习近平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等多个会议上发表演讲时引用此句来强调时代在变化,所以思想也不能一成不变。

引申含义:强调与时俱进。

引用指导:用于创新和改革等方面。

示范段落:

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旧时代。“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是一种破冰前行的勇气,更是一种创新发展的智慧。

2、原句: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本身含义: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

典故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

背景出处: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中引用。 引申含义:多样性是一种必然,也是非常重要的。

引用指导:文化、制度、思想等方面的求同存异、创新多样等方面。

示范段落:

一棵树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树叶;一片沙漠中,找不到完全一样的沙粒。“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均有自己的文明形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也是历史必然。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法国卢浮宫或者中国故宫博物院都是世人皆知的艺术殿堂,它们珍藏着千万件艺术珍品,吸引人们眼球的正是其展现的多样文明成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二、反腐、防微杜渐及长远决策方面

1、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本身含义:奢靡行为开始之时,也是危亡渐渐来临之际。

典故出处:《新唐书》列传第三十。

背景出处: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我们党历来强调,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引申含义:简单的说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哲学上有量变到质变的原理;这是一种思辨的思想,就好像苦尽甘来一样,吃尽人间之苦,终究会迎来幸福时光。

引用指导:反腐、防微杜渐等方面。

示范段落:

奢靡之风损害了党的形象,疏远了党群关系,成为影响党的前途命运的重大威胁。正所谓,“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正是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式,我党才下定决心打击贪污腐败、重塑队伍风气。反腐之势开展以来,众多贪官污吏下马、百姓拍手称快,不仅追回了部分国家财产,还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队伍建设、社会改革和民族的长足发展。

2、原句:不畏浮云遮望眼。

本身含义:高瞻远瞩的人,不怕被浮云遮蔽住眼睛。

典故出处:典出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全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背景出处: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突出中法外交的战略高度。

引申含义: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所以这句话也体现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引用指导:考虑长远利益、科学决策、坚守立场等方面。

示范段落:人之相交,不在一时一地。国之相交,尤其要登高望远。我国历代领导人都以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不懈进行着超越集团对抗、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探索和实践。高瞻远瞩,是外交关系发展的根本保证。任何两国之间的交往,均应站在战略高度,而不要被眼前的一己私利蒙蔽双眼。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公考申论

只要踏上公考这条路,不论是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考生无一例外地都要面对申论写作这一“拦路虎”。无话可说、论证无力成了大多数考生难以逾越的瓶颈。其实,只要掌握一些申论写作常用的名言警句,就能提高申论作文分数。在此,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民生篇

1、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

2、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4、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李世民

5、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二、公平正义篇{名言名句意思及运用}

1、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2、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刘安

3、为政之道,莫若至公。——司马光

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子{名言名句意思及运用}

5、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明·王夫之

三、勤俭篇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2、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

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5、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四、作风篇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

2、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白居易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4、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包拯

5、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五、信念篇{名言名句意思及运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名言名句意思及运用}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宣永光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六、执法篇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2、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张居正

4、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明末思想家)

5、执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杰弗逊

综上,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各位考生从多个方面积累公考相关的名言警句,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练习中,真正提升自身的申论写作能力,赢得申论,赢得公考

《名言警句的运用复习》
名言名句意思及运用 第二篇

名言警句的运用复习

1. 一日,小蓉在写作文时,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名言来结尾,她不由得感叹道:

2. 某天,你发现了一本精彩纷呈的书,想和好友一起分享,因为你认为:

3. 有个男孩子讨厌自己被高年级的学生欺负,自己却常常欺负同学,你会告诉他:

4. 孟子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做到关爱所有老人和幼儿,他曾说:5. 我们常常告诉自己,对别人的承诺一定要努力实现,因为6. 这位动物学家一直坚持在这片森林里寻找大熊猫的足迹,两年后终于如愿以偿,真可谓是 。

7. 孔子提醒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他曾说 8. 作为学生,学习的道路漫长而艰辛,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努力,因为

9. 一位同学常常侮辱别人,请你用一句名言劝导他:

10. 遇到困难时候,请用一句话激励自己,要坚持不懈:

11. 社区有一些人常常偷偷地搞迷信活动,你准备用哪句名言来劝导这些人呢?

12. 郭沫若评价蒲松龄的作品《聊斋志异》时说:

13. 有位同学很喜欢阅读书籍,但是眼界却不够开阔,你会对他说:

14. 你的亲人或朋友要去旅行了,你用哪句名言来祝福你的亲人或朋友“愉快而去,高兴而归?” 15.孟子认为大丈夫要做到

16.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不会后悔,因为

17.有位同学总是请别人帮他扫地,甚至抄别人的作业,请你用一句名言劝告他:

《名言名句解释》
名言名句意思及运用 第三篇

名言名句解释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得载物。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自强不息”就应当效法自然界生生不息、日新月异的精神,就应当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不断前进、勇于拼搏。“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厚德载物”就应当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载育万物、生长万物。做人时,要心胸开阔、意志高远、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3.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4.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5.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名言名句意思及运用}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1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1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1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6、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1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名言名句意思及运用}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18.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2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名言名句意思及运用}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21.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2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2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27.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2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2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史记》

《读书格言和意思》
名言名句意思及运用 第四篇

原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含义:如果书读得多了非常多的话,那么写文章就像有神帮助你一样,写文章写的飞快。

原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含义:书像药一样,好好读书可以医治愚蠢。读书格言和意思

原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含义: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

原文: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含义:读书要持之以恒,一天也不能间断。

原文: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含义: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有如神助。

原文:书犹药也,含义:读书可以使人聪明。

原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含义:要珍惜时间。

原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含义: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

原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含义: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懂得更多。书能教给我们许多我们原先并不知道的东西,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也就掌握了一些叫做知识的东西,获得一些能量,自己也就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

原文:我扑在书上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含义: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爱读书的人总会找书读,因为人不仅要解决自身的生理饥饱问题,还要有精神上的追求。

原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含义:书籍之余人类,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们从书籍里得到的东西,远远超过文字本身。书籍提供给人们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人看书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可以直接学得他人的经验,学到知识。

原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含义:读书,要在自己年轻时,生命力旺盛时多读,多学习。

原文: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含义:读书时不仅要多读书,而且要会积累从书上学得的知识,要把学到的知识准确地运用于实践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398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