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 普通话考试 |

【www.guakaob.com--普通话考试】

2014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
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道小题,时量12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蕴藉(jiè) 瞥(piē)见 遏(è)制 殒(yǔn)身不恤 ....

B.贿赂(luî) 沼(zhǎo)泽 翌(yì)年 毋(wù)庸置疑 ....

C.洗涤(dí) 从(cïng)容 砥(dǐ)砺 忸(niǔ)怩不安 ....

D.贬谪(zhé) 埋(mán)怨 毗(pí)邻 迥(jiǒng)然不同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驻足 徜徉 附加值 坚如磐石 B.废墟 遨游 万户侯 终南捷径

C.鉴赏 倾注 笑咪咪 娓娓到来 D.透彻 煎熬 俱乐部 摇摇欲坠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演讲辞作为演讲时的文稿,除了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鼓舞听众的情绪和听众的共鸣。

B.当怀着感激之心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产生情感的共鸣,找到写作的题材。

C.朗诵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朗诵,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表现出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D.讲究文采并不是堆砌华丽辞藻,而是在准确表达内容的前提下,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4.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经》原称《诗》,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庄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的散文擅长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既富有想象力又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C.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它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D.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新”在用白话文写诗,比较适合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辩论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交流形式。参加辩论,首先 ,其次 ,再次 ,此外 。

①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洁、生动、连贯

②要广泛搜集与辩题有关的资料,找好论据

③要认真研究辩题,从正反两个方面把握辩题的内涵

④要深入分析对方观点,推测对方所持的理由和依据,制定辩论的策略

A.③②④①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找回对汉字的热爱

张颐武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 ,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所谓“书同文”;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丰富丰厚。

在我看来,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从软笔到硬笔,从书写到输入。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当然,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也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简体字是今天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也是汉字的现代规范写法。这些变化之中,不变的是汉字本身。

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更别提遣词造句的水平。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常见。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莫言就曾说过,使用电脑敲字撰文会使他常顺手选用电脑提供给他的一些词汇,而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所以他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另外,如今学生普遍课业重、压力大,常为了就会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收学校老师授予的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没调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

我们总以为汉语、汉字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饭走咱一样无需投入过多学习精力。这种认识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轻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数理化或英语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我们在学生期间就不曾打下牢固的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我常遗憾地发现,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学习后,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对知识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社会开始重视汉字的读写。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好现象,是一个好的开始。

我学中文出身,却也常感于自己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因而,我觉得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 (选自《新湘评论》2013年第24期,有改动)

6.下列选项不属于“汉字”作用的一项是( ) ...

A.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

C.汉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

D.汉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

7.下列做法不属于“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措施的一项是( )〕 ...

A.领悟汉字本身的意蕴,体会汉字的形之美、意之美和声韵美。

B.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习压力,呼吁学生少上网和少发微博。

C.掌握汉语、汉字的基本技能,提高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

D.加强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推出汉字读写的电视节目。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每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

们应用汉字的方式。

B.当今社会,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的现象则更为普遍。

C.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这种便捷最终导致了人们忽视汉字本身的意蕴。

D.我们总以为学习汉语、汉字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这种认识偏差使得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游 褒 禅 山 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为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甚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参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厚,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好:喜好 .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景象 .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名称 .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距其院东五里 其孰能讥之乎? ..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然力足以至焉 ..

C.有怠而欲出者 险以远,则至者少 ..

D.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此余之所得也 ..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于是余有叹焉 ....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阐释了“学者”治学的道理。

B.文章第一、二段是记游,记叙褒禅山的来历和登山游赏的过程。

C.文章第三、四段是议论,借游赏经历抒发一番有关治学的心得体会。

D.文章写作技巧高明,记游是重点,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2014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二、非选择题(第13至22小题,共76分)

1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 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⑪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译文: ⑫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文:

1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⑪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诗经·卫风·氓》) ⑫剑阁峥嵘而崔嵬, , 。(李白《蜀道难》) ⑬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苏轼《赤壁赋》) ⑭复为慷慨羽声,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每空2分,共4分)

山 亭 夏 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 等景

物,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表现了诗人 的生活状态。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15分)

礼 物

赵凝

①那一年我家来了一个帮做家务的小阿姨,名叫雨花。雨花年纪虽轻,人却有些木.讷。她的刘海儿一直盖到眉毛底下。她总是躲在厚厚的头发后面用不安的眼神四处张望,.

干活儿的时候手冻得红红的。

②母亲说雨花这孩子干活倒很勤快,只是每天下楼买菜动作慢得很,每天9点多钟就去了,要到快11点才回来,烧中饭常常都来不及。我跟我妈说从前那个小阿姨倒挺好的,下楼买菜要不了一刻钟就回来了。

③快过年了,我妈想放雨花的假让她回老家,然而她不肯,说回去也没什么意思。我们都明白她大概是想多挣那一个月的工资。家里人都说雨花表面看上去木讷,其实心性是很高的。我倒看不出来什么,只是看她平时抹东西的时候爱在琴凳上坐坐,有时也伸出红萝卜一样的手指在钢琴上杵两下,看见有人来了就羞涩地把手指缩回到棉袄袖子里去,用另一只手里攥着的抹布在琴盖上掸巴掸巴地擦着,装着在搞卫生,偶尔弄响了琴键的样子。她还喜欢在书柜前这儿摸摸那儿弄弄的。因我父亲的书标有“概不外借”的字样,她像个被拒之门外的孩子那样站在书柜前,人也显得矮了一截。

④我妈是很舍得送衣服给小阿姨的,却最看不得她浪费时间:“中午一大家子人等着吃饭呢,她可倒好,一下楼买菜影子都不见了。”

⑤有一天上午9点多,雨花提着篮子又要下楼去买菜了,母亲冲我呶呶嘴示意我跟上她去菜市场,看她到底每天拐到哪儿玩去了。雨花和我前后脚出了门。

⑥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暖融融地照在格子砖地上,有穿得鼓鼓的小孩子在砖地上玩跳房子。雨花从孩子身边绕过去的时候,照着一个梳了翘翘辫的女孩头上轻拍了一下,那女孩看她一眼,说了句“讨厌”,雨花就独自一人边走边嘿嘿笑出声来。她今天看上去心情很好。从我家到菜市场的路上有一排铁栅栏,她走到那儿的时候就把一只手平伸开来,用手指尖“咯啷咯啷”地从那排栅栏上划过去,好像在钢琴上弹奏一个流畅的音阶。

⑦菜市场是挤在一条狭窄的马路里的,离老远就听得见各种吆喝声,提着篮子的雨花一会儿在我的视野里消失,一会儿又从另一处人堆里冒了出来,她买完菜往回走的时候,我终于发现了她的秘密——她拐进我家楼下的一家小书店,小书店的门是全玻璃的,里面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雨花先是把那一篮子菜在门边的空地上放下,然后她在书架上随手抽出一两本来翻翻,很快就放回了。她的举动似乎是要让人相信,她在挑书,她最终肯定会买下一本书走的。

⑧她到她去熟了的地方站住,然后看也不看她从头顶第三格抽下一本书来,稔熟地翻到其中的一个页码,聚精会神地读起来。那是一本很厚的书,我看不清书名,但我可以断定,那是一本小说。雨花走了以后,我从书架上把她看的书抽下来看,那是一本新版的《飘》。回到家我妈把我拉到一边问这问那,我只敷衍了几句。

2014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二)
湖南2014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2014年湖南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蕴藉(jiè) 瞥(piē)见 遏(è)见 殒(yǔn)身不恤 ....

B.贿赂(luî) 沼(zhǎo)泽 翌(yì)年 毋(wù)庸置疑 ....

C.洗涤(dí) 从(cïng)容 砥(dǐ)砺 忸(niǔ)怩不安 ....

D.贬谪(zhé) 埋(mán)怨 毗(pí)邻 迥(jiǒng)然不同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驻足 徜徉 附加值 坚如磐石

B.废墟 遨游 万户侯 终南捷径

C.鉴赏 倾注 笑咪咪 娓娓到来

D.透彻 煎熬 俱乐部 摇摇欲坠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演讲辞作为演讲时的文稿,除了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鼓舞听众的情绪和听众的共鸣。

B.当怀着感激之心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产生情感的共鸣,找到写作的题材。

C.朗诵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朗诵,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表现出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D.讲究文采并不是堆砌华丽辞藻,而是在准确表达内容的前提下,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4.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经》原称《诗》,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庄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的散文擅长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既富有想象力又具有现实主义风格。【2014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C.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它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D.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新”在用白话文写诗,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辩论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交流形式。参加辩论,首先 ,其次 ,再次 ,此次 。

①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洁、生动、连贯

②要广泛搜集与辩题有关的资料,找好论据

③要认真研究辩题,从正反两个方面把握辩题的内涵

④要深入分析对方观点,推测对方所持的理由和依据,制定辩论的策略

A.③②④①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找回对汉字的热爱

张颐武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所

谓‘‘书同文’’;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 在我看来,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2014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从软笔到硬笔,从书写到输入。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当然,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也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简体字是今天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也是汉字的现代规范写法。这些变化之中,不变的是汉字本身。

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更别提遣词造句的水平。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常见。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莫言就曾说过,使用电脑敲字撰文会使得他常顺手选用电脑提供给他的一些词汇,而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所以他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另外,如今学生普遍课业重、压力大,常为了应付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收学校老师授予的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没调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

我们总以为汉语、汉字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饭走路一样无需投入过多学习精力。这种认识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轻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数理化或英语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我们在学生期间就不曾打下牢固的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我常遗憾地发现,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学习后,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对知识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

因此社会开始重视汉字的读写。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好现象,是一个好的开始。【2014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我学中文出身,却也常感于自己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因而,我觉得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

(选自《新湘评论》2 01 3年第24期,有改动)

6.下列选项不属于“汉字”作用的一项是 ...

A.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

C.汉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

D.汉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

7.下列做法不属于“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措施的一项是 ...

A.领悟汉字本身的意蕴,体会汉字的形之美、意之美和声韵美。

B.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习压力,呼吁学生少上网和少发微博。

C.掌握汉语、汉字的基本技能,提高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

D.加强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推出重视汉字读写的电视节目。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每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

B.当今社会,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的现象则更为普遍。

C.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这种便捷最终导致了人们忽视汉字本身的意蕴。

D.我们总以为学习汉语、汉字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这种认识偏差使得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好:喜好 .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景象 .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名称 .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距其院东五里 其孰能讥之乎? ..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然力足以至焉 ..

C.有怠而欲出者 险以远,则至者少 ..

D.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此余之所得也 ..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B.于是余有叹焉 ..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阐释了“学者”治学的道理。

B.文章第一、二段是记游,记叙褒禅山的来历和登山游赏的过程。

C.文章第三、四段是议论,借游赏经历抒发一番有关治学的心得体会。

D.文章写作技巧高明,记游是重点,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非选择题(第1 3至22小题,共76分)

1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译文: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文:

1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不见复关,

(《诗经·卫风·氓》)

(2)。

(李白《蜀道难》)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苏轼《赤壁赋》)

(4)复为慷慨羽声,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每空2分,共4分)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 等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表现了诗人 的生活状态。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15分)

礼 物

赵凝

①那一年我家来了一个帮做家务的小阿姨,名叫雨花。雨花年纪虽轻,人却有些木讷。她的刘海儿一直盖到眉毛底下。她总是躲在厚厚的头发后面用不安的..

眼神四处张望,干活儿的时候手冻得红红的。

②母亲说雨花这孩子干活倒很勤快,只是每天下楼买菜动作慢得很,每天9点多钟就去了,要到快11点了才回来,烧中饭常常都来不及。我跟我妈说从前那个小阿姨倒挺好的,下楼买菜要不了一刻钟就回来了。

③快过年了,我妈想放雨花的假让她回老家,然而她不肯,说回去也没什么意思。我们都明白她大概是想多挣那一个月的工资。家里人都说雨花表面看上去木讷,其实心性是很高的。我倒看不出来什么,只是看她平时抹东西的时候爱在琴凳上坐坐,有时也伸出红萝卜一样的手指在钢琴上杵两下,看见有人来了就羞涩地把手指缩回到棉袄袖子里去,用另一只手里攥着的抹布在琴盖上掸巴掸巴地擦着,装着在搞卫生,偶尔弄响了琴键的样子。她还喜欢在书柜前这儿摸摸那儿弄弄的。因我父亲的书标有“概不外借”的字样,她像个被拒之门外的孩子那样站在书柜前,人也显得矮了一截。

④我妈是很舍得送衣服给小阿姨的,却最看不得她浪费时间:“中午一大家子人等着吃饭呢,她可倒好,一下楼买菜影子都不见了。”

⑤有一天上午9点多,雨花提着篮子又要下楼去买菜了,母亲冲我呶呶嘴示意我跟上她去菜市场,看她到底每天拐到哪儿玩去了。雨花和我前后脚出了门。

⑥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暖融融地照在格子砖地上,有穿得鼓鼓的小孩子在砖

2014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三)
湖南2014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2014年湖南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蕴藉(jiè) 瞥(piē)见 遏(è)见 殒(yǔn)身不恤

B.贿赂(luî) 沼(zhǎo)泽 翌(yì)年 毋(wù)庸置疑

C.洗涤(dí) 从(cïng)容 砥(dǐ)砺 忸(niǔ)怩不安

D.贬谪(zhé) 埋(mán)怨 毗(pí)邻 迥(jiǒng)然不同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驻足 徜徉 附加值 坚如磐石

B.废墟 遨游 万户侯 终南捷径

C.鉴赏 倾注 笑咪咪 娓娓到来

D.透彻 煎熬 俱乐部 摇摇欲坠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演讲辞作为演讲时的文稿,除了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鼓舞听众的情绪和听众的共鸣。

B.当怀着感激之心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产生情感的共鸣,找到写作的题材。

C.朗诵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朗诵,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表现出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D.讲究文采并不是堆砌华丽辞藻,而是在准确表达内容的前提下,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4.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经》原称《诗》,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庄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的散文擅长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既富有想象力又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C.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它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D.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新”在用白话文写诗,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辩论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交流形式。参加辩论,首先 ,其次 ,再次 ,此次 。 ①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洁、生动、连贯

②要广泛搜集与辩题有关的资料,找好论据

③要认真研究辩题,从正反两个方面把握辩题的内涵

④要深入分析对方观点,推测对方所持的理由和依据,制定辩论的策略

A.③②④①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找回对汉字的热爱

张颐武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

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所谓‘‘书同文’’;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 在我看来,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从软笔到硬笔,从书写到输入。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当然,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也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简体字是今天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也是汉字的现代规范写法。这些变化之中,不变的是汉字本身。

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更别提遣词造句的水平。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常见。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莫言就曾说过,使用电脑敲字撰文会使得他常顺手选用电脑提供给他的一些词汇,而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所以他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另外,如今学生普遍课业重、压力大,常为了应付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收学校老师授予的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没调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

我们总以为汉语、汉字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饭走路一样无需投入过多学习精力。这种认识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轻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数理化或英语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我们在学生期间就不曾打下牢固的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我常遗憾地发现,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学习后,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对知识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社会开始重视汉字的读写。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好现象,是一个好的开始。

我学中文出身,却也常感于自己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因而,我觉得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

(选自《新湘评论》2 01 3年第24期,有改动)

6.下列选项不属于“汉字”作用的一项是

A.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

C.汉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

D.汉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

7.下列做法不属于“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措施的一项是

A.领悟汉字本身的意蕴,体会汉字的形之美、意之美和声韵美。

B.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习压力,呼吁学生少上网和少发微博。

C.掌握汉语、汉字的基本技能,提高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2014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D.加强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推出重视汉字读写的电视节目。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每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

B.当今社会,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的现象则更为普遍。

C.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这种便捷最终导致了人们忽视汉字本身的意蕴。

D.我们总以为学习汉语、汉字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这种认识偏差使得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好:喜好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景象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名称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距其院东五里 其孰能讥之乎?

【2014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然力足以至焉

C.有怠而欲出者 险以远,则至者少

D.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此余之所得也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于是余有叹焉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阐释了“学者”治学的道理。

B.文章第一、二段是记游,记叙褒禅山的来历和登山游赏的过程。

C.文章第三、四段是议论,借游赏经历抒发一番有关治学的心得体会

D.文章写作技巧高明,记游是重点,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非选择题(第1 3至22小题,共76分)

1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译文: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文:

1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

(《诗经·卫风·氓》)

(2)剑阁峥嵘而崔嵬, , 。(李白《蜀道难》)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

(苏轼《赤壁赋》)

(4)复为慷慨羽声, ,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每空2分,共4分)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 等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表现了诗人 的生活状态。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15分)

礼 物

赵凝

①那一年我家来了一个帮做家务的小阿姨,名叫雨花。雨花年纪虽轻,人却有些木讷。她的刘海儿一直盖到眉毛底下。她总是躲在厚厚的头发后面用不安的眼神四处张望,干活儿的时候手冻得红红的。

②母亲说雨花这孩子干活倒很勤快,只是每天下楼买菜动作慢得很,每天9点多钟就去了,要到快11点了才回来,烧中饭常常都来不及。我跟我妈说从前那个小阿姨倒挺好的,下楼买菜要不了一刻钟就回来了。 ③快过年了,我妈想放雨花的假让她回老家,然而她不肯,说回去也没什么意思。我们都明白她大概是想

多挣那一个月的工资。家里人都说雨花表面看上去木讷,其实心性是很高的。我倒看不出来什么,只是看她平时抹东西的时候爱在琴凳上坐坐,有时也伸出红萝卜一样的手指在钢琴上杵两下,看见有人来了就羞涩地把手指缩回到棉袄袖子里去,用另一只手里攥着的抹布在琴盖上掸巴掸巴地擦着,装着在搞卫生,偶尔弄响了琴键的样子。她还喜欢在书柜前这儿摸摸那儿弄弄的。因我父亲的书标有“概不外借”的字样,她像个被拒之门外的孩子那样站在书柜前,人也显得矮了一截。

④我妈是很舍得送衣服给小阿姨的,却最看不得她浪费时间:“中午一大家子人等着吃饭呢,她可倒好,一下楼买菜影子都不见了。”

⑤有一天上午9点多,雨花提着篮子又要下楼去买菜了,母亲冲我呶呶嘴示意我跟上她去菜市场,看她到底每天拐到哪儿玩去了。雨花和我前后脚出了门。

⑥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暖融融地照在格子砖地上,有穿得鼓鼓的小孩子在砖地上玩跳房子。雨花从孩子身边绕过去的时候,照着一个梳了翘翘辫的女孩头上轻拍了一下。那女孩看她一眼,说了句“讨厌”,雨花就独自一人边走边嘿嘿笑出声来。她今天看上去心情很好。从我家到菜市场的路上有一排铁栅栏,她走到那儿的时候就把一只手平伸开来,用手指尖“咯啷咯啷”地从那排栅栏上划过去,好像在钢琴上弹奏一个流畅的音阶。

⑦菜市场是挤在一条狭窄的马路里的,离老远就听得见各种吆喝声,提着篮子的雨花一会儿在我的视野里消失,一会儿又从另一处人堆里冒了出来,她买完菜往回走的时候,我终于发现了她的秘密——她拐进了我家楼下的一家小书店,小书店的门是全玻璃的,里面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雨花先是把那一篮子菜在门边的空地上放下,然后她在书架上随手抽出一两本来翻翻,很快又放回了。她的举动似乎是要让人相信,她在挑书,她最终肯定会买下一本书走的。

⑧她到她去熟了的地方站住,然后看也不看地从头顶第三格抽下一本书来,稔熟地翻到其中的一个页码,聚精会神地读起来。那是一本很厚的书,我看不清书名,但我可以断定,那是一本小说。雨花走了以后,我从书架上把她看的书抽下来看,那是一本新版的《飘》。回到家我妈把我拉到一边问这问那,我只敷衍了几句。

⑨过新年母亲让我们一人送一件小礼物给雨花。我妹送给雨花一只漂亮的发卡,我的礼物是包在红纸里的,迟迟不肯拿出来给大家看。大年三十晚上我把我的礼物送给雨花——是那本《飘》。我期待着她感激而又快乐的表情,可是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种表情:雨花咧了咧嘴,显得很不自然。

⑩“我想你喜欢这本书,所以我就——”

○11雨花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好像无地自容的样子。我从来不知道一份礼物竟会如此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然而一切都无法挽回了。雨花再也不到楼下拐角处的小书店里去看书了,我送她那本书也从未见她拿出来看过。

16.结合文意,请写出第①段“雨花年纪虽轻,人却有些木讷”中“木讷”的含义。(3分)

答:

17.“我”对雨花的情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各用一个词语概括。(4分) 答: → → →

18.有人说,雨花的生活有三个世界:家中世界、外面世界和书中世界。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她在这三个世界中的表现。(4分)

答:

19.文章写我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把《飘》作为礼物送给雨花,却弄得雨花满脸通红、“无地自容”,伤害了她的自尊心。说说这样结尾有何妙处。(4分)

2014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四)
湖南省201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道小题,时量12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蕴藉(jiè) 瞥(piē)见 遏(è)制 殒(yǔn)身不恤 ....

B.贿赂(luî) 沼(zhǎo)泽 翌(yì)年 毋(wù)庸置疑 ....

C.洗涤(dí) 从(cïng)容 砥(dǐ)砺 忸(niǔ)怩不安 ....

D.贬谪(zhé) 埋(mán)怨 毗(pí)邻 迥(jiǒng)然不同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驻足 徜徉 附加值 坚如磐石 B.废墟 遨游 万户侯 终南捷径

C.鉴赏 倾注 笑咪咪 娓娓到来 D.透彻 煎熬 俱乐部 摇摇欲坠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演讲辞作为演讲时的文稿,除了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还要运用多种艺

术手法,鼓舞听众的情绪和听众的共鸣。

B.当怀着感激之心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产生情感的共鸣,找到写作的题材。

C.朗诵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朗诵,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表现出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D.讲究文采并不是堆砌华丽辞藻,而是在准确表达内容的前提下,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4.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经》原称《诗》,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庄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的散文擅长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既富有想象力又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C.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它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D.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新”在用白话

文写诗,比较适合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辩论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交流形式。参加辩论,首先 ,其次 ,再次 ,此外 。

①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洁、生动、连贯

②要广泛搜集与辩题有关的资料,找好论据

③要认真研究辩题,从正反两个方面把握辩题的内涵

④要深入分析对方观点,推测对方所持的理由和依据,制定辩论的策略

A.③②④①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找回对汉字的热爱

张颐武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 ,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所谓“书同文”;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丰富丰厚。

在我看来,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从软笔到硬笔,从书写到输入。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当然,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也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简体字是今天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也是汉字的现代规范写法。这些变化之中,不变的是汉字本身。

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更别提遣词造句的水平。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常见。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

2014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五)
湖南省201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646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