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险种

| 保险考试 |

【www.guakaob.com--保险考试】

篇一 农业保险险种
农业保险险种有哪几种?农户该如何投保?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特别是当前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农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不断累加,迫切需要农业保险保驾护航。

  问题一:什么是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是指保险机构根据农业保险合同, 对被保险人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因保险标的遭受约定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简单地说就是,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问题二: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包括哪些?

  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包括农作物栽培(农业)、营造森林(林业)、畜禽饲养(畜牧业)、水产养殖、捕捞(渔业)以农村中附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副业。

  问题三:农业保险的险种有哪几种?

  1. 按农业种类不同可分为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

  2. 按危险性质可分为自然灾害损失保险、病虫害损失保险、疾病死亡保险、意外事故损失保险;

  3. 按保险责任范围不同可分为基本责任险、综合责任险和一切险;

  4. 按赔付办法可分为种植业损失险和收获险。

  问题四:种植业保险险种有哪几类?

  种植业保险可分为农作物保险、收获期农作物保险、森林保险和经济林、园林苗圃保险等几类。

  1. 农作物保险。农作物保险以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棉花、烟叶等经济作物为对象,以各种作物在生长期间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使收获量价值或生产费用遭受损失为承保责任的保险。在作物生长期间,其收获量有相当部分是取决于土壤环境和自然条件、作物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生产者的培育管理。因此,在以收获量价值作为保险标的时,应留给被保险人自保一定成数,促使其精耕细作和加强作物管理。如果以生产成本为保险标的,则按照作物在不同时期、处于不同生长阶段投入的生产费用,采取定额承保。

  2. 收获期农作物保险。收获期农作物保险以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收割后的初级农产品价值为承保对象,即是作物处于晾晒、脱粒、烘烤等初级加工阶段时的一种短期保险。

  3. 森林保险。森林保险是以天然林场和人工林场为承保对象,以林木生长期间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病虫害造成的林木价值或营林生产费用损失为承保责任的保险。

  4. 经济林、园林苗圃保险。这种险种承保的对象是生长中的各种经济林种。包括这些林种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的果实、根叶、汁水、皮等产品、以及可供观赏、美化环境的商品性名贵树木、树苗。保险公司对这些树苗、林种及其产品由于自然灾害或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此类保险有柑桔、苹果、山楂、板栗、橡胶树、茶树、核桃、枣树等保险。

  问题五:养殖业保险险种有哪几类?

  养殖业保险分为牲畜保险、家畜保险、家禽保险、水产养殖保险和其他养殖保险等。

  1. 牲畜保险。牲畜保险是以役用、乳用、肉用、种用的大牲畜,如耕牛、奶牛、菜牛、马、种马、骡、驴、骆驼等为承保对象,承保在饲养使役期,因牲畜疾病或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伤残以及因流行病而强制屠宰、掩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牲畜保险是一种死亡损失保险。

  2. 家畜保险、家禽保险。以商品性生产的猪、羊等家畜和鸡、鸭等家禽为保险标的,承保在饲养期间的死亡损失。

  3. 水产养殖保险。以商品性的人工养鱼、养虾、育珠等水产养殖产品为承保对象,承保在养殖过程中因疫病、中毒、盗窃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水产品收获损失或养殖成本报失。

  4. 其他养殖保险。以商品性养殖的鹿、貂、狐等经济动物和养蜂、养蚕等为保险对象,承保在养殖过程中因疾病、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或产品的价值损失。

  问题六:我国开办的农业保险主要险种有哪些?

  中国开办的农业保险主要险种有:农产品保险,生猪保险,牲畜保险,奶牛保险,耕牛保险,山羊保险,养鱼保险[创业网:

  问题七:农民可以去哪几家公司投保?

  目前,国内提供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主要有: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国元农业保险公司、部分省市和地区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等。

  问题八:农户该如何投保?

  1. 投保方式。农户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投保也可以通过村民委员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集体投保。投保过程中可由村协保员协助收取保费并收集相关投保资料。

  2. 投保公示。通过集体投保的,反映每户承保情况的分户承保清单并由每户农户签字确认,并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 天,接受投保农户的监督。

  3. 保险凭证。农户缴费后,应获取保险凭证,保险凭证上印有承保的保险公司、保险标的以及缴费信息。

  4. 权属信息。对于种养大户如发生土地流转等权属变更的,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明确保险标的的权属信息。问题九:发生灾害时,农户该如何获得理赔?

  1. 报案。投保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灾害后,应立即向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应加强接报案管理,保持报案渠道畅通。

  2. 两个公示。投保农户应关注两个公示,即查勘定损结果公示和理赔结果公示,公示内容分别为查勘定损分户清单和理赔分户清单,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村镇协保员反映或直接向保险公司反映。

  3. 理赔时限。保险公司在接到发生保险事故的通知后,应当及时进行现场查勘,会同被保险人进行损失核定。保险公司需在和被保险人达成协议后10 日内支付赔款。

  4. 查勘定损方式。对集体投保的种植业保险查勘定损,必须查勘到村、定损到户,保险公司可按照合同规定,采取抽样或其他方式核定损失程度,抽样方式应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

  5. 受损标的处理。对于发生疫情病死的养殖业保险标的,应按照《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相关规定对病死动物尸体进行焚烧、掩埋等无害化处理。(据中国农业网)

篇二 农业保险险种
衣服褪色险、送货龟速险、奶粉破罐瘪罐险等这些奇葩网购保险险种你知道吗

  《东江时报》记者刘乙端

  “双11”购物狂欢节,势必面临着物流、资金的大量流通,如何保障物流、资金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险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保险为“双11”护航。

  质量有问题?质量险来埋单

  “双11”买买买,收到货却发现鞋码不合脚、衣服破洞褪色、裤脚长短不一怎么办?

  对此,今年“双11”,蚂蚁金服保险平台上,有保险公司合作推出质量保障险,如衣服褪色险、鞋子脱胶险、生鲜腐烂险等,为消费者提供保障。以生鲜腐烂险为例,商家会为消费者投保,在商品的页面会显示“坏单包赔”,投保后,如果消费者发现生鲜出现腐烂变质等损坏情况,可以保留相关损坏凭证。但要注意,协调理赔时要尽快。

  不少买家买了东西后觉得产品“货不对板”,商家会要求卖家提供鉴定证据,而买家往往因为鉴定费过高而放弃。对此,有保险公司也推出了 “产品鉴定险”,涉及鞋类、服装、箱包配饰、居家日用、轮胎及汽车用品等几大类目。如平安产险联手蚂蚁金服推出的品质保证险,可帮助消费者获得“退一赔四”的保障,如果用户对商品的材质有疑惑,可以在商家发货后的30天内直接在线申请材质鉴定,平安产险所对接的中检集团和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检中心会提供专业的材质鉴定,检测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如果实际材质不符合商家描述,淘宝和天猫平台就会按照平台交易规则要求商家承担退赔责任,淘宝卖家最高退一赔二,天猫卖家最高退一赔四,按照平台交易规则,整个过程在一周内即可完成。这类品质保证险保费极为低廉,大多数商品的保费不足一元,申请理赔、鉴定判责、理赔款支付等都可自动在线完成,无需保险工作人员上门核保核赔。

  对货物不满意?退货服务升级

  千挑万选的商品,发现不合身或者没有想象中好,这时候不得不选择退货。

  近日,众安保险推出国内首款全网通用的网络购物退货运费损失保险服务——— 任性退,为全网电商消费者提供退货无忧保障服务,全面保障“双11”网购狂欢节。

  据了解,此前的退货运费险均保障单一电商平台,需用户在退货时先行垫付运费,退货成功后保险公司赔偿用户首重部分的费用。此次新推出的众安任性退具有全网通用、2小时极速上门的全国范围退货物流服务、包裹重量3公斤内免费寄件等特点。目前,体验期售价9.9元/月,用户花费不到10块钱即可在一个月内享受最高5次退货免运费服务保障。

  “关键是在于方便,用户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也无需自行寻找快递员。在任性退卡券有效期内申请退货后,快递员急速上门取件。”爱网购的小刘听说了这款保险后,觉得退货风险因此大大缓解,不光省钱,也省事了。

  快递太慢?新型险种在路上

  快递公司忙于运送堆积如山的包裹,买家们则翘首盼望早日收到“战利品”。等待总是让人感觉特别漫长。今年,瞄准这一痛点,京东金融推出了“送货龟速险”:京东配送的国内快递送货时间超过3天管赔,在其他电商平台用其他快递配送,国内送货时间超过8天管赔,赔付金额均为5元。

  货品在路上是否会被暴力对待?为此,蚂蚁金融也联手保险公司推出物流破损险。一旦卖家所卖出的酒类、盒装乳制品在物流过程中发生容器破损、瘪罐或者影响外观等情形,买家签收后可直接联系险企开展相应赔偿,无需卖家承担损失。例如“奶粉破罐瘪罐险”,由奶粉店为消费者购买,若在运输途中罐体破裂,买家签收后可直接联系险企开展相应赔偿,并将获得商品成交价100%的赔付。

  此外,还有险企瞄准售后环节,催生了新型险种,比如阳光产险推出一款 “美颜险”,只要0.1元,90天内在使用化妆品[创业网:

  账户被盗?盗刷险给钱包上把锁

  网购过程中,如何保障个人账户资金的安全?为了让达人们安心支付,不少保险公司都推出了账户资金安全险。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推出的盗刷险的保障范围大同小异,保额在5万元、10万元甚至100万元的盗刷理赔险,保费往往从几角钱到几十元不等,消费者可以通过微信、淘宝等渠道购买,且支付平台还根据每个人的账户风险水平不同来厘定保费。

  以中国人保为例,保险金额最低1万,最高达 100万元,如果选择投保金额1万元,保险周期1年,那么只需要支付5.5元,性价比极高。

  而阳光保险推出的智能盗刷险,则一次搞定用户所有资金账户安全,存折、存单、银行借记卡、银行信用卡主卡及附属卡、网银账户、手机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全覆盖,保障更加全面,解决了一人持有多种账户管理复杂、繁琐和安全隐患分散的问题。

  提醒

  在实际的理赔环节,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保险公司对“盗刷”和“诈骗”的界定。保险专家介绍,消费者没有核实“钓鱼”网站就输入银行卡号,并没有不正当目的且不是主动输入密码的,一般会被界定为“盗刷”。但要是消费者主动输入或泄露密码,就有可能遭拒赔。

  奇葩险种一览

  任性退:花费不到10块钱,一个月内享受最高5次退货免运费服务。

  点评:来呀来呀,互相伤害。

  送货龟速险:国内快递送货时间超过3天管赔。

  点评:自信了Word哥

  奶粉破罐瘪罐险:运输途中罐体破裂,将获得商品成交价100%的赔付。

  点评:如果瘪了呢?

  美颜险:只要0.1元,90天内使用化妆品、护肤品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等过敏症就能理赔。

  点评:你还要不要脸了!

  温馨提醒

  “保费便宜,投保省事”,是许多投保人选择网购保险产品的主要原因。但网购保险产品也暴露出一定的风险,投保还需注意掌握一定的技巧与细节。

  投保时多留意小细节

  首先要注意看清保险条款。网购保险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全程自助,不少人可能会只盯着价格高低就选择购买,但是,保险产品千差万别,同样的价格也可能有不同的保障。在投保前,应仔细查阅简要的产品介绍,包括具体的保险利益、保障责任、除外责任等,同时也需了解如生效时间、受益人与投保人、保险期限等小细节。

  其次,在挑选合适的网络保险产品后,被保险人还须注意如实填写订单。一般而言,订单填写包括了投保人信息、保险人信息以及保单明细。保险公司要根据投保人的信息来确认是否承保,如果填写信息有误,在出险时保险公司可能会拒绝予以理赔。

  电子保单可“验身”

  在完成网络投保后,投保人将会很快收到相应的电子保单。鉴于近期出现假保单案件,特别是意外险的假保单现象尤为严重。在查收电子保单后,投保人应在第一时间仔细查看,确认保单所示条款与自己投保前了解的产品条款一致,查看是否有保单号、险种名称、保单生效时间、保险期限、保险金额、被保险人姓名及身份证号等关键内容,看清楚保险公司名称,查看保单印章是否清晰,是否印有该公司的客服电话和保单查询方式。

  另一方面,电子保单与纸质保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果选择仅仅接收电子保单,不要纸质保单,一样可以为电子保单 “验身”查真伪。在收到电子保单后,消费者可立即通过保险公司公告的服务电话和门户网站通过保单号以及投保人身份信息查询和确认保单真伪。刘乙端

篇三 农业保险险种
国内的农业保险类型

【农业保险险种】

篇四 农业保险险种
农业保险市场供求研究

农业保险市场供求研究

——基于农业保险排斥性理论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保险市场供需状况,在农业保险发展过程和资源配置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得出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失衡。本文立足保险机构经营取向的层面,采用农业保险排斥性理论探讨了中国农业保险供需失衡的形成原因,得出当前保险经营机构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具有较强的排斥性,这就对对农业保险市场起到了强烈的抑制作用,从而形成了中国农业保险市场严重的供需失衡状况。

关键词:农业保险排斥性;金融排斥;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失衡

一、 引言

中国农业的发展随着改竿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迅速.但是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中长期的工业倾斜政策的原因.导致农业技术的发展与竿新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中国蔡体农业发展依然滞后。同时.农业自然灾害也威胁中国农业的发展.据不全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中国共发生较严重灾害11 598次.频度非常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城镇化进程加速等.农业灾害造成的损失逐渐增加。为保障农民的权益.保障国家粮食生产.改善中国农业以及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农业保险政策越来越受农民和政府重视。然而中国农业保险发展与推广并不顺利.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等问题。

农业保险市场供求失衡问题亦是一个国际性难题.对于其形成原因国内外学者也从多个视角进行了分析。代表性观点有:①中国农业保险的特殊性.主要是制度缺失问题;农业保险法律的相对落后与缺失。②农业保险的制度本身可能存在缺陷.系统性风险、信息不对称和正外部性。③保险博弈过程中.农业保险下体农户、企业和政府三方利益的不均;农业保险服务的垄断性及由此产生的无效率。①农户的个人特征、心理状态等影响农业保险需求。⑤农业保险公司政策制定的差异性,实施的有偏性以及理赔过程中的困难性。⑥地理条件以及地区风险的差异性等。上述的观点从保险制度、保险供求意愿等力方面作了较有力的论证.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相关分析视角较为分散.在农村金融经营层而做出的解释不足.影响农业保险市场卞体供需因素缺乏合理的支撑和解释。基于此,本文试图运用农业保险排斥理论,从农村金融经营层面对中国农业保险市场供需失衡原因进行归纳和解释,以期得出影响农业保险市场失衡的深层原因。

二、 农业保险排斥相关性:内涵与判定

【农业保险险种】

农业保险排斥是金融排斥研究范围内的一个重要部分。金融排斥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

90年代,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应付金融危机和经济萧索开始注重 “价值最大化”目标,金融服务逐渐向富裕的有影响力社会群体偏移,远离那些贫穷无影响力的劣势群体,逐步撤销农村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使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失,导致金融排斥。金融排斥是一个多维度动态复合概念,其本质上是社会一部分群体因得不到合适的方式而无法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过程。目前,国内对农村金融排斥的研究刚刚起步。王志军等对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金融排斥现象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农村地区在银行储蓄、借贷等方面存在严重排斥。田杰和陶建平通过实证分析也得出了相关结论。为缓解农村金融排斥,学者提出应发展小额信贷,构建普惠性金融体系。农业保险排斥作为金融排斥的分支,反映了社会部分群体不能通过合理的方式获取农业保险服务,这可以有效地解释社会经济中一方不能享受社会经济服务的现象。金融排斥可以根据其特征进行维度划分。对于判定是否存在金融排斥性,广大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判定标准。Kemson和Whyley 1999年将金融排斥划分为6大维度——地理排斥、评估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和自我排斥。

农业保险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同于信贷、储蓄等金融服务,有自己的特殊性。当前农业保险仍需要政府支持,市场不完善,农户投保不积极,保险公司供给热情不高,但农业保险同样适合金融排斥相关理论。农业保险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农业保险供需不足、较其他金融产品市场发展不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在金融排斥上更多地表现出农户自身的排斥,并且这种农户自身排斥较其他金融产品更明显。因此,本文将通过农户自身排斥表现出农业保险自身的特殊性。可以从社会环境和市场主体方面尤其是金融经营层面对一地区金融服务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较深入有效解释金融供需失衡的成因。

三、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认识

农业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保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3大支柱之一,被认为是WTO所规定的绿箱政策,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的有效工具。中国农业保险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主要 经 历 了6个 阶 段 的 发 展。 即 尝 试 阶 段(1934—1949年)、起步阶段 (1950—1956年)、发展阶段 (1980—1992年)

【农业保险险种】

停办萎缩阶段 (1992—2003年)、复苏阶段 (2004—2006年)、拓展阶段(2007年至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农业保险发展迅速,1984—1992年农业保费收入由1 137万元增加到8.2亿元,年增长率达71%,但之后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市场迅速萎缩,到2001年,农业保费收入仅为3亿元,不足1992年农业保费的40%,中国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2004年随着国家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各省份进行保险险种拓展试点工作,农业保险发展取得一定成效。2004—2011年农业保费收入由2.77亿元增加到173.8亿元,年增长率为80%,同期保险险种不断增加,

2007年在全国6省份开展5种农作物试点,2009年以后,保险险种逐步拓展到养殖业、林业、渔业等层面,农业保险服务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保障了农户利益,2010年农业保险共覆盖1.4亿户次,为2 100万户次受灾农户提供了受灾补偿。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农业保险取得了一些成绩,发展势头较好,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农业保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农业保费在产业保费中比重持续减少,保险覆盖率较低,农业保险市场供需不足,农户投保积极性仍然不高,投保产品种类较少,保险补 偿 较 低 等。1992年 农 业 保 费 占 产 业 保 费 的2.16%,2010年农业保费占产业保费的2%,2011年农业保费占比更是下降为1.21%,同时中国巨灾风险制度仍不完善,保险覆盖面和保险深度较低,2009年中国农业保险承保率不足保险面积的5%,近95%的种植业、养殖业缺保,2011年中国巨灾灾害保险最高覆盖面不足3%,这都远低于当前30%的世界平均水平。农户投保意愿不强烈,农业保险对农户保障力度较低,从农业保险密度来看,1992年平均每户农业保费0.96元,平均每人保费0.14元,而到2009年,平均每户农业保费为0.65元,平均每人保费仅为0.08元,呈递减趋势,农业保险市场仍然面临供需 “两难”现状。农业保险险种的单一,目前各省份的农业保险险种主要集中在粮食作物上,对经济作物和副业产业投保还处于开始阶段,农业保险的宽度和深度仍然不足,农业保险最初险种超过60多个,而到了2005年农业保险险种已经不足30个。当前投保及理赔程序复杂、理赔较低也是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1998—2000年,农业自然灾害平均每年补偿为37.31亿元,这仅相当于补偿农业产值损失的2.2%,按乡村人口计算,平均人均自然灾害救济为4.4元,人均农业保险补偿为0.37元;另外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也影响农业保险的发展。

四、 从农业保险排斥性视角分析农业保险市场供求失衡

中国农村农业保险市场供需失衡的原因较多,本文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市场存在严

重的农业保险排斥,保险等金融机构在经营取向上对农户造成了较强的保险排斥性。同时,中国农业保险等农村民间金融在农村并没有取得相应的合法地位,生存困难,在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方面作用不明显,从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并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1.农业保险政策特殊性及产生的明显的农户自身排斥 保险的系统性风险主要指不能通过资产组合来分散的市场风险,险种的单一性在农业保险中是其主要特殊性,这样往往带来大规模的农业灾害赔偿,保险公司损失较大,对于不同的投保人、不同投保标的或者不同区域,保险公司分散风险的能力会大打折扣;信息不对称主要指农业保险过程中,交易双方存在信息数量和质量间的差异,信息占优者 (农户)容易产生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提高农业保险人的经营成本;正外部性具体表现为农业保险 “消费”的正外部性与农业保险 “生产”的正外部性,正外部性导致的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不相等,进而产生供需不足。保险机构经营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农村地区产生了金融抑制,农户在保险需求过程中会产生自我排斥性。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交通不便,农户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遭遇烦琐的程序,甚至被条款限制,因此农户在遭遇自然风险时通常依靠自己或者在农村内部解决。华中农业大学农业保险排斥调研组 (2012)通过调研也验证了该结论,大量农户认为,从保险公司方便快捷购买保险的可能性比较小,地理条件限制、对保险公司不信任、程序烦琐等阻碍了农户获得农业保险服务,该比例达到近72%。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农户会主动放弃购买农业保险,进而也就把自己排斥在了保险服务之外。

2.从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地理距离上来看,农业保险网点多设于市县,乡镇地区营业网点很少或基本没有 从经济学角度看金融机构撤销或不在农村地区设立网点是理性的,因为农村地区经济较落后,金融服务需求相对较少,以及农户居住分散和交通不便,这会增加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但农村地区各金融机构的撤销,势必会影响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到2010年,中国农村地区平均每万人金融机构网点数只有1.34个,存在2 792个金融空白乡镇,农业保险机构尤为严重。当前中国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主要有中国人寿保险 (集团)公司、中国平安保险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等保险公司,为控制成本,保险公司很少在农村或乡镇地区设立网点,华中农业大学农业保险排斥调研组 (2012)通过对山东潍坊、安徽六安、江西九江等地农业保险调研发现,近95%的乡镇没有农业保险网点,农村距农业保险网点地理距离在10~30km,在宣传政策不到位的情况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农户购买农业保险。

3.农业保险风险评估和勘赔审核程序较复杂,阻碍了农户获得农业保险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存在较大风险,并且在投保过程中容易出现逆选择和事后道德风险,因此在投保过程

中,农业保险公司会设定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在投保标的风险评估中,会审查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情况、农业风险规避行为以及个人信用档案等,由于 “硬信息”①的缺失,保险机构调查和收集信息成本较高,从而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同时由于评估指标或标准不一样,投保标的风险估价跟农户预期会存在一定差异,这也会降低农户投保热情。另外,农业风险涉及不同区域、不同种植物和不同天气条件,对人员要求和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定损勘赔工作量极大,因此在勘赔过程中,保险公司在赔偿时间、流程以及赔偿标准等方面也经常会发生与投保人预期不一致现象。

4.保险公司为了防止道德风险,通常会附加一系列的条件,这会阻碍农户最终获得农业保险服务同等土地上不同的品种、不同的耕作方式及耕作的精心程度都可能带来产品的差异,因此农户投保后会通过其行为来获得预期补偿,这会产生道德风险,中国农业保险中因道德风险造成的损失占农业灾害赔偿的20%。为防止或减少道德风险损失,保险公司通常会在条款中规定相应免赔率和免赔条款,较高的免赔率和严格的免赔条款会使部分农户排斥在农业保险外。另外,农业投保虽不如信贷等金融服务对消费者信用档案等审核严格,但是对于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和风险规避行为要求较高,在追求最大收益的前提下,保险公司人为的政策要求会排斥一部分农户。

5.在营销方面,保险公司经营取向把农村保险需求排斥在了金融服务市场之外 农业生产的高风险和高赔率使保险公司纷纷放弃或缩小农业保险经营范围,将经营重心放在人身健康、财产保险等方面,或专心拓展农村大农户市场。20世纪末,中国仅有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还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但公司90%以上业务在财险和健康险等业务,保险险种减少至不足30个,经营目标主要在于 “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保险服务,并以农业生产大户为主”,而数据表明近60%投保者为大农户。同时,

针对农村广大农户,保险公司往往采取 “一刀切”营销模式,市场缺乏合理的细分和规划。

五、 结论

本文在设定农村存在巨大农业保险需求的前提,对中国农业保险市场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利用农业保险排斥性理论剖析了农业保险供需失衡的内在原因。分析认为,保险机构经营取向和经营模式对农村保险需求会产生排斥性,导致农村农业保险市场供给和农业保险需求不一致,农村保险市场供求不平衡逐渐加剧。同时,农业保险的自身排斥导致投保热情的不高,但是高损失的情况下又需要保险的介入,存在自身的选择矛盾,同样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发展。因此,在坚定不移地推广农业保险政策的基础上,缓解农业保险市场供需障碍,需要改进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发展普惠性金融,实现包容性增长,

篇五 农业保险险种
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险种】

森林火灾保险,烤烟种植、西瓜雹灾、香梨收获、小麦冻害、棉花种植、棉田地膜覆盖雹灾等保险,苹果、鸭梨、烤烟保险等等。

经营模式

中央很重视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已经在全国各地区全面起步 。但总体看,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为农业产值的3.2‰,覆盖面积仅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4,发展模式还不成熟,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相对有限。

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本经营模式还是将业务委托给商业性保险公司来做,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这种运作模式仍处于试点阶段,相对比较粗放。

再加上中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农业生产情况差异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继续完善。由政府成立非营利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统一进行农业保险的产品设计、管理和经营,建立政府主导和管理、市场化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模式。

对重点农产品进行统保。例如,全国范围内对小麦、水稻、棉花、生猪、奶牛等战略性农产品资源进行统保,各级地方政府可在烤烟、林木、茶叶、蔬菜、水产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上开展统保试点。

需求

农业保险的需求是双向的。从政府方面来讲,政府需要一种更好的途径来解决受灾农户因灾返贫的现象,而政策性农业保险就是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保险公司帮助政府设计风险评估和理赔机制并管理风险基金,提供管理资源。这种方式比政府直接对农户直接补贴更加科学。

从保险公司方面来讲,当前中国的财产保险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城市市场的的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在加大创新力度的同时,发现新的市场是每个公司面临的课题,随着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农村保险消费能力正在逐步得到培育和壮大,因此,加大对农村市场的研究和投入,引起了各家保险公司的重视。在当前情势下双方都出于主动的地位,积极性高,更能促进此工作的顺利实施。

经营目的

是为国家的农业政策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农业保险的经营原则是:收支平衡,小灾略有结余丰年加快积累,以备大灾之年,实现社会效益和公司自身经济效益的统一。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支农惠农的政策之一,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公司对政策性农险长期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有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2、坚持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方式不动摇;

3、政策性农险的核心是政府统一组织投保、收费和大灾兜底,保险公司帮助设计风险评估和理赔机制并管理风险基金;

4、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做到政策性农险有法可依;

5、各级应该加强宣传力度,使农业保险的惠农支农政策家喻户晓,以下促上;

6、农业保险和农村保险共同发展。农村对保险的需求空间很大,而且还会逐年增加,农业保险的网络可以为广大农村提供商业保险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保险需求,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7、协调各职能部门关系,建立相应的机构组织,保证农业保险的顺利实施;

8、其次各级财政部门应该对下拨的财政资金最好进行省级直接预拨,省级公司统一结算,保证资金流向明确,足额及时,保证操作依法合规;

9、长期坚持农作物生长期保险和成本保险的策略;养殖业保险以大牲畜、集约化养殖保险为主。但不能足额承保,需给投保人留有较大的自留额,同时要实行一定比例的绝对免赔率;

发展过程

在农业保险发展的过程中,立法的迫切性逐渐增大。许多代表委员指出,现在,国家还未出台专门的农业保险法,也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管理条例。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组织推动方式、准备金积累等方面缺乏明确的制度安排。

尽管中国农业法、保险法对农业保险有原则性的规定,但这些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我国发展农业保险的立法工作应尽快列入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使农业保险可以在法律的框架内健康发展。

农业保险,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试点”之中。面对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和国内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这样一个严峻形势,农业保险必须尽快“推而广之”。

首先,种粮户要有所投入。中国第一种田大户侯安杰,已经有了这种参保的强烈愿望;同时前不久《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致全省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提出,要求农户保费投入每亩负担分别是水稻3元、小麦2.08元、玉米2.4元、棉花3元、油菜2.08元。对此,农民朋友们应该是能够接受的。

其二,国家财政要有投入。对此,财政部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08年中央财政将安排60.5亿元健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这一数字比2007年增加近两倍。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曾表示,在推广保费补贴的试点省份,中央财政对种植业保险的保费比例提高至35%。随着农业保险工作的进一步推广,相信中央财政还将作出更多的投入。

其三,产粮区地方财政要有所补贴。《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致全省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农业保险每亩保费中的财政补贴,水稻12元,小麦8.32元,玉米9.6元,棉花12元,油菜8.32元。这里“财政补贴”中的“大头”正是来自安徽的地方财政;对此,安徽省能做到的,其它产粮省份也应尽快跟进。

其四,销粮区地方财政亦应有所补贴。农业保险的投入,这看似“赔本的买卖”,但赚来的是老百姓的温饱,是社会的安定。这种“得益”,不仅是产粮区,也包括销粮区。所以,对农业保费的财政补贴,销粮区地方财政也应“切出一块”来,这叫“欲取之,必先予之”。

农业保险,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护伞。当下的农业生产,仍然要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而有了农业保险,农民朋友,特别是那些种粮大户,便有了“东山再起”的信心和后劲。就全国来说,只是在“有积极性、有能力、也有条件开展农业保险的省份”搞试点,而像中国第一种田大户侯安杰所在的地方,“他跑了多家保险公司,也没人愿意承接他的农业保险业务”,这正表明农业保险亟需“四轮齐转”。

承保理赔

一要做好承保方案。在承保过程中,保险协议的拟定是整个业务成功 的基础,承保方案要明确保险责任、保险金额,尤其要明确政府在整个保险活动的相关义务,协议承保的条款,必须报总公司批准;

二是政策性农险业务应当全部录入系统,便于后期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三要建立起规范、合理的理赔程序和标准。发生赔案后,要及时足额的赔付给投保农户。

农业保险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是在个别省份开展,还需要经过调研-试点-研究是否决定全面开展的阶段。

基层保险机构

因风险和成本原因,政策性农业保险费率水平较高,单靠农民难以【农业保险险种】

独立负担这块支出。因此,国家出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由各级财政和农户共同负担保费。“但从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基层政府的财政补贴资金往往不能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核算和偿付能力,也影响了基层保险机构的积极性。”任建国代表介绍,2008年,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政府财政补贴未到位资金为10.48亿元,约占当年保费的十分之一。

对于这个问题,民建中央高度关注,提出应加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首先,逐步把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提高到占当年农业增加值的一定水平,以后逐年适当提高补贴比例。

其次,落实各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责任,发达省份的农业保险补贴可由各省财政负担,落后省份和农业大省的农业保险补贴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重要性

一直以来,抗灾救灾、安抚灾民、重建家园的费用主要由国家和地方 民政部门负担,也有一少部分来自群众和企业的捐赠。这种模式不仅让国家投出了大量的财力,而且不利于健全的农业风险防范体系的形成。有关专家指出,应尽快建立农业保险机制、成立农业保险公司,更多地用社会的力量来化解农业风险。

据统计,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1000亿元以上的经济损失,受害人口2亿多人次,其中农民是最大的受害者,以往救灾主要靠民政救济、中央财政的应急机制和社会捐助,农业保险无疑可使农民得到更多的补偿和保障。

存在问题

农民有需求,保险公司有市场,这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一旦运作起来,却变成了农民有苦衷,保险公司也有苦衷。在人保、财保、车保等险种已经相当成熟、人们的观念也普遍接受的情况下,农业保险这样一个看来“双赢”的保险项目,为何会走到如此尴尬的境地?

吉林省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指出,七大因素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1、农民收入水平太低。

2、传统农业比重太大,农业经济组织化程度低。

3、国家支持力度小,没有相应的一系列政策。

4、农业保险法律缺位。

5、农业保险宣传不到位。

6、保险覆盖面小,保险水平低也是一个问题。

7、农业保险的人才太少也是制约农业保险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解困良方

从国外来看,农业保险都是政府支持的,因为农业保险的风险非常大。在欧美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期阶段,由于农业收益下降,农业即处于被保护状态;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的“适度保护”政策也始终坚持。在种种保护农业的措施中,农业保险是一个重要手段。所以解困的良方是政策。

篇六 农业保险险种
国外农业保险现状

而相比国外发达国家,自2世纪3年代以后,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先后开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验。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农业保险制度。这些国家不仅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国家通过加大政府补助,承担农业保险大部分费用。同时也采取一系列其他有力措施来保证农业保险的实施,比如美国就建立了一套政府主导、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的农业保险体系

国外农经专家认为,农业科技、农业投入、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农业保险是通过保险的手段管理农业生产风险的制度安排,是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农业支持和保护的有力工具。农业保险始于两百多年前西欧的农作物雹灾保险。最早是德国,其后法国、美国、奥地利、丹麦、瑞士等一些国家也先后开办了农作物雹灾保险。同时,牲畜保险、森林保险也在欧洲大陆广泛开展起来。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农业保险制度。随着世界各国对农业保险地位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农业保险的建立和完善,并把建立国家支持的农业保险制度作为促进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政策手段。

一、国外农业保险经营主要模式

(一)政府主导、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美国模式

美国从1939年开始实施政府农作物保险计划,至今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农作物保险制度经过了多次的改革,形成了目前的政府主导、私营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国家专门保险机构主导和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要特点。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只负责规则的制定、履行监督等职能,并提供再保险,政府对农业保险保费、经营管理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而农作物保险的直接业务全部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或代理。它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托,利用优惠政策诱导商业性组织介入其中,最终实现政府淡出、市场主导农业保险的局面。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它先是一种强制安排,通过诱致性制度实现制度的演进。为了提高参保率,政府对农业保险采取自愿保险与相对的强制性保险相结合的方式。

(二)政府主导、政府成立公司经营的加拿大模式

加拿大于1959年通过《联邦农作物保险法》,该法授以联邦政府和省政府共同支持办理农作物保险,建立联邦和省二级政府组织的农作物保险机构,由其【农业保险险种】

直接负责经营,保险补贴、经营管理费用由政府承担。联邦政府和各地政府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负担,对农作物保险公司进行业务经营费用补贴,并对经营农作物保险实行免税和再保险政策。加拿大政府对保费的补贴比例为50%。政府对保险采取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希腊、前苏联也采用这种模式。

(三)政府补贴和再保险、社会组织经营(民间非盈利团体经营)的日本模式

1947年12月日本政府重新颁布了《农业灾害补偿法》,开辟了依法强制参加农业保险和以合作组织为基本形式的农业保险制度的先河。日本的农业保险采取区域性农业共济体制,组织形式采用“三级”制村民共济制度,即以市、町、村的农业共济组合为基层组织,县级机构(都、道、府、县)成立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承担分保,政府通过再保险特别基金会和国家农业保险协会等机构,为共济组合联合会提供再保险和保费补贴,将农业风险在全国范围内分散。日本采取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强制保险为主,政府对主要农畜产品生产的保险都是强制性的,达到预定规模的种植稻谷、小麦、养殖的农户必须参加农业保险。农户参加保险仅承担很小部分的保费,大部分由政府进行补贴,还对农业保险实行再保险政策。

(四)政府政策支持、自愿互助合作经营的法德模式

该模式的特征是农业保险主要由各级相互保险公司或保险合作社经营,政府对各种形式的互助保险从法律和财政上给予大力支持。法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包括通过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和担保、提供公共灾害援助金来补偿商业保险公司的损失,如通过公共援助金对由于干旱给畜牧业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遇到大灾时,政府对商业保险公司实行优惠税收或免税政策,并提供止损再保险。

德国也采用这种模式。德国以小型互助合作保险为主,组织没有资本股份,成员之间按照比例支付损失份额。政府对互助合作保险以发放补贴、提供再保险、提供特大灾害补偿等方式予以扶持。开办的农业保险险种有限,一般只办理雹灾、火灾和其他特定灾害保险。农民自愿投保,保费全由自己支付。

(五)政府和金融机构主办、政府控股公司经营的发展模式

菲律宾是这一模式的主要代表。根据《农业保险法》,菲律宾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成立了由政府控股经营的农作物保险公司及分支机构,负责农业保险的具体经营。政府负责保费补贴和保险公司的业务费用补贴(占费用补贴的75%),政府金融机构通过贷款资金进行支持,将保险与金融机构贷款结合。保险主要是农作物品种如水稻、玉米等。

(六)严格限定承保条件的商业性经营的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仍是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1791年在德国诞生的雹灾保险即是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政府不对保险进行补偿,商业保险公司资金来源主要是保费收入。为确保实现利润,商业保险公司对农户(场)的承保条件有严格的限制,对入保品种也有严格的界定,还确定了较高的免赔比例,如智利国民保险集团的免赔比例为30%。

(七)有重点选择性扶持的发展中国家模式

其特征是政府选择几种本国最主要的粮食、经济作物进行强制性保险,并提供财政资助,农业贷款与保险挂钩。

二、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经验

(一)实行农业保险立法并将其摆到重要位置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实践表明,政府为促进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必须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农业发展保护制度,对法律的依赖程度是相当高的。在实践中,农业保险往往由于保险公司财力有限、风险过大、成本过高而难以持续经营,所以需要建立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制度,借助于财政税收优惠和补贴等来支持其发展,这些必然要求国家农业保险立法的健全和完备。农业保险法对农业保险的目标、保障范围及水平、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方式、政府的作用、农民的参与方式、初始资本筹集数额和方式、管理费和保险费分担原则、异常灾害条件下超过总准备金积累的赔款和处理方式、税收规定、各有关部门的配合、资金运用等方面都进行规范。

同时应考虑到农业保险法的适时性,即根据经济发展适时调整农业保险法,使其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也要注重其可操作性。如墨西哥、巴西都有农业保险方面的立法颁布时间不长即废除或颁布后根本就没有实行的情况。

(二)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调整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转变过程实质上是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从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等国的农业保险发展可以看出,各国在农业保险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其经营模式,典型的是美国,其农业保险经历了自由竞争阶段、私企经营阶段和政府直接参与保险业务阶段,曾受到了参与率低、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项目精算不准确等难题的困扰,最终形成了由政府宏观调控、立法管理、财税补贴、由私营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加拿大农业保险发展也同样经历了农业保险模式的不断调整过程,从私人型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调整为政府资助型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再调整为目前纯政府型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在调整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同时要进行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创新,进一步转移风险。如把保险与金融市场结合起来为农业灾害提供风险保障,它通过发行具有特定约束条件的要求权并将其直接卖给金融投资者来实现风险转移的目的。

(三)绝大部分国家都在财政上给予大力支持

农业保险是一种政策性很强的保险,要求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国外农业保险的实践表明,农业保险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对增进消费者福利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作用,但它本身经济效率低下,政府必须通过农业产业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补贴手段支持农业保险发展。政府积极的政策性运作是农业保险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其补贴与介入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必要条件。

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扶持措施主要有:一是对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实施保费补贴,减轻农民交费负担;二是经营管理费用补贴;三是国家专门设立农业再保险公司,通过对农业保险的再保险分担风险;四是对农业保险经营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四)突出了农作物再保险机制的构建

由于农业保险低保额、低保障、高风险、高赔付、高成本等特点,需要构建农业再保险体系来分散农业风险。构建农业再保险体系不仅是对农业保险的一种支持,更是一种使农业保险走向良性循环的制度安排。通过农业再保险业务可以扩大农业保险原保险人的承保能力,增加业务量;可以降低原保险人的经营成本,分散风险,保障其业务经营的稳定性。

从国外农业保险实践看,成功的农业保险模式中不乏农业再保险体系。例如,美国根据《联邦农作物保险法》创立了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该公司作为美国政府全资的保险公司,对私营保险公司销售的农作物保险通过承担再保险责任予以支持。而日本则形成了由共济组合联合会提供一级再保险、政府机构提供二级再保险的二级再保险体系,进一步分散了农业风险。

三、国外农业保险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为了稳定农业生产、减少自然灾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业保险也于2004年开始了新一轮试点。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农业保险试点的发展及进一步推广不无借鉴作用。

(一)对农业保险进行正确定位

正确的定位是开展和发展农业保险、将农业保险实践向前推进的前提条件。对农业保险的定位直接影响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和方式。从国外的实践看,各国举办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有两类:一类主要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同时兼顾农业发展;另一类主要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对我国来说,则是要通过农业保险,使农业生产在遭受自然灾害后能迅速恢复生产,保障农业的持续和稳定增长,为市场提供充足的农产品。我国农业保险的目的应是提高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生活自救水平,在政府救助(基本保障)之上提供补充保障。

(二)加强对农业保险的立法

农业保险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依赖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目前对农业保险业务尚无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予以扶持。因此,国家应加强农业保险立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农业保险的发展,确保农业生产者的利益;用法律的形式

篇七 农业保险险种
农业保险基础知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830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