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创业故事案例

| 项目管理师 |

【www.guakaob.com--项目管理师】

篇一 农村养殖创业故事案例
李双田:兴安县青年农民繁殖泥鳅养殖创业故事

  (记者 文烨 通讯员 秦月华)兴安县兴安镇男青年李双田,中专毕业后曾在城市打工多年。2011年,他毅然返乡规模养殖泥鳅。经过反复摸索,去年他获得纯收入8万元,还被村民推选为村委 委员。李双田致富后不忘乡亲,目前已发展周边村民200多户养殖泥鳅,注册了一个泥鳅专业合作社。由于李双田身高一米八,长得高大帅气,加上乐于带领村民 共同致富,因此当地干部群众称他为帅气“泥鳅哥”。自治区、桂林市团委领导多次到李双田的基地进行调研,前不久《人民日报》也对他进行了报道。

和工人们一起打捞鱼苗 记者文烨 摄

李双田在鱼塘捉泥鳅。 记者文烨 摄

  一单就交易两万元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兴安县兴安镇南源村委老屋场村李双田的兴安南源泥鳅繁育场采访。

  这是一个靠近大山的小山坡,清澈的山泉水从山上注入10来个呈阶梯状分布的鱼塘中。一块块鱼塘四周围着纱网,两间木屋搭建在鱼塘边;镜子般的鱼塘水面,不时可见钻出水面换气,弄出一圈圈涟漪的泥鳅。

  一位高大的男青年手持捞网,带着两名汉子来到鱼塘边捞泥鳅,这男青年便是泥鳅养殖基地的主人李双田。他们仅捞了10多分钟,就捞上来几大桶种泥鳅。

  在木屋旁的孵化池水面,飘浮着一些水葫芦,水面游动着密密麻麻、活泼可爱的小泥鳅。

  李双田告诉记者,在孵化池中放置水葫芦,一能净化水质,二能为鳅鱼苗提供藏身的场所,三可方便捞鱼苗出售。

  随后,李双田用捞网又捞上来几大桶小泥鳅。算出大概的小泥鳅总数后,他用特制的箱子将货打好包,然后叫伙伴用汽车送货上门。

  原来,他发展的一位浙江的泥鳅养殖户向他定购了一批种泥鳅和一批鳅鱼苗,这笔生意让他获得毛收入2万多元。

  当年回农村创业痛失女友

  李双田是个“90后”,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从小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2009年,他从技工学校毕业后,就立下一个夙愿:在城里打造自己的事业,早日走向致富路。

  他先后在广州、桂林等城市打工,但收入并不多,发家致富的梦想对他来说还非常遥远。

  2010年冬的一天,他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市场上泥鳅供不应求,每斤价格高达20元左右,养殖泥鳅的前景广阔。从小喜欢捉泥鳅的他了解到家乡的土壤、水质和气候非常适合发展泥鳅养殖时,遂决定与一同学合伙回家养泥鳅。

  他的决定开始受到父母及亲朋好友的坚决反对,准备合伙的同学也因家人的极力反对而打了退堂鼓。但性格倔强的他抱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思想,决定一个人也要干。

  女友因不愿意到农村养殖泥鳅,痛苦地与他分手了。这让他的心灵受到沉重的打击。但他坚定地鼓励自己说:“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强地走下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2011年3月,他一个人到武汉一养殖泥鳅的公司考察,对方要他先签5000元鱼苗合同才能进基地,而他又没带这么多钱,只好放弃。

  他回到家自己动手,将自家的4分多稻田开挖成鱼塘,随后利用自己打工积累的3000多元到农贸市场收购了100多斤野生泥鳅试养,结果遇上发洪水田埂崩塌,泥鳅被冲走大半。

  2013年春,不服气的他从朋友那里借了2万元继续养殖泥鳅,并将养殖泥鳅的鱼塘扩建到4亩多。随后又到市场收购了700多斤野生泥鳅作种,但不久陆续出现大量泥鳅死亡现象。

  原来,这些野生泥鳅大部分是非法电来的,受伤严重,即使是人工捉到的也因辗转多地而受过伤,进行养殖的成活率很低。

  为此,李双田花费两个多月,自己在村子附近的水田、水沟、水塘里挖了100多斤野泥鳅,放入鱼塘作种泥鳅。

  为方便管理和防止别人偷鱼,他干脆在鱼塘边搭了一座简易木屋,天天驻守在鱼塘边。

  找到防范泥鳅天敌绝招

  养了4个月后,他放水捞出泥鳅一称,发现泥鳅产的仔非常少,投放的种泥鳅竟然也有一半不翼而飞。

  这是怎么回事呢?李双田开始以为是被小偷光顾了。

  一天,他坐在木屋前吃中饭时,突然发现鱼塘中溅起许多水花,放眼望去,原来是一只田鸡正在岸边吞食泥鳅。他跑过去将田鸡捉住,发现其肚子胀鼓鼓的,一挤压田鸡的肚子,从田鸡嘴里掉下来几条大泥鳅。他不由傻了眼。

  当天傍晚,家里来了客人,他下了一个地笼准备第二天请客人吃泥鳅。当他起地笼时,发现地笼里竟然有5条肚子鼓鼓的水蛇,一摸里面全是泥鳅。

  为继续探索养殖泥鳅的技术,他到南宁购买5000条泥鳅苗进行喂养,结果发现泥鳅苗越来越少,经观察发现,原来小泥鳅大部分被蜻蜓的幼虫吃掉了,投入的血汗钱全打了水漂。

  他恍然大悟,原来不翼而飞的泥鳅全成为水蛇、青蛙和蜻蜓幼虫的美味佳肴。

  为防水蛇和青蛙进入鱼塘,他买来尼龙网将鱼塘围起来,并在鱼塘上盖塑料棚,以防止蜻蜓在鱼塘里产卵。这样一来,泥鳅被天敌吃掉的就少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

  经过多次失败的打击,李双田终于明白养泥鳅还得掌握科学技术。于是,他一边自费到外地的养殖户那里取经,一边自己购买了10多本养殖泥鳅的书籍学习,同时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刻苦钻研泥鳅育苗技术。

  没有种苗,他便挖来野生泥鳅作种;没有资金,他便临时到县城打工赚、向同学借……不断失败,不断试验,他终于掌握到泥鳅配对、人工催产及人工授精的科学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摸索,他终于掌握到孵化鳅鱼苗的绝技。2013年,他的多批泥鳅育苗都获得成功,开始扭亏为盈。于是,他将附近村民的水田租下来,进行扩大生产。

  泥鳅产业致富带头人

  2014年,李双田扩大泥鳅孵化池到300多平方米,建起泥鳅育苗池40多亩。当年,他育鳅鱼苗1000多万条,出售800多万条,获得纯收入8万多元,于是,他有了一辆自己的小车。

  家人和村民看到他养殖泥鳅成功了,对他刮目相看,并在资金和人力上全力帮助他。

  当年,村委进行换届选举,这位有志青年参加村委委员竞选,结果以高票当选。随后,村委党总支又吸纳他成为预备党员。

  致富不忘乡邻。李双田积极引导周边村民养殖泥鳅,对于相关技术,他总是毫不保留地传经送宝,大家都很佩服他。目前,他在全国带动发展的泥鳅养殖户已有200多户,养殖泥鳅总面积2000多亩,成为泥鳅产业致富带头人。

  初步尝到技术甜头的李双田与时俱进,自己建立了一个推广泥鳅养殖的网站,并打算注册一个泥鳅品牌商标和建立一个购销泥鳅的微信群。

  为让规模养殖泥鳅的产业做大做强,李双田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注册成立了一个泥鳅养殖繁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组织5名青年成立了泥鳅繁育团队, 在江苏、山东设立了繁育基地,在全国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农户+订单”和“统一种苗、分户饲养、集中销售”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模式。

  今年春节前,一个山东老板慕名找到李双田,请他去山东育了一批泥鳅苗,先付定金15万元,育苗成功后还可按尾数提成。

  全国繁育泥鳅的市场很大,李双田的事业目前已走上正轨。这位帅气“泥鳅哥”昔日的梦想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谁让我的名字叫双田呢?看来我的梦想注定离不开田哟!”李双田笑着对记者说。

篇二 农村养殖创业故事案例
养殖场创业典型事迹

扬帆再起航,创业奔致富

——**市**区**乡**村杨**创业事迹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场房、干净有序的办公生活区、劳作忙碌的养殖工人„„这就是**区**人杨**开办的**生猪养殖场的景象。

杨**是开发区**乡**村西七组人,和他接触后,了解到他除了具有淮安人的客气、热情、豪爽的性格外,他还具有一股敢闯敢拼的精神头,今年48岁的他,之前是搞建筑的,从事建筑工地总承包业务,但是随着近年来建筑业不景气,他2012年做出了一个常人看来不能理解的决定,就是放弃他的建筑理想,从事与建筑不沾边的生猪养殖行业。他说:“趁自己现在还比较年轻,还能干得动,就多试试、多动动,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中再次扬帆。”他对我讲到,在以前养猪一直被认为是技术含量低、工作环境差的行业,在农村中养猪人的地位很低,如今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应用,他要改变这种传统观念,他认为,随着经济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传统的养殖方式必将淘汰,必须走科学化、规模化的道路。

钦工镇东发生猪养殖场坐落于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镇西村,是他用之前在建筑行业打拼积攒的资金加上政府鼓励青年创业的优惠政策,于2012年初开办的。东发生猪养殖场总投入资金达1200万元,养殖场占地面积达18.8亩,现有厂房3000平方米,生活区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包括员工宿舍、活动室等,办公区占地面积620平方米在建即将封顶,包括董事长室、总经理室、监控室、化验室、药品仓库、会议室等功能室。养殖场现有员工达10人,现有生猪存栏量1500

多头,其中种猪达100多头,预计2013年全年利润达100万元左右。 自从立志做一个“养猪大王”起就坚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一定能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名建筑行业出身的人,和养殖业毫不沾边,严重缺少对养猪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真正做起来,其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了。初期由于他不懂养殖技术,猪仔的防疫没有把好关,赔了好几万元,可他不气馁,顶着巨大压力,硬着头皮查资料、找专家,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的积累,正是靠着一股钻劲,凭着一股韧劲,带着一颗热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把养猪事业越做越好。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杨**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富有价值的养殖经验,他的笔记本里记录了许多的养殖日志,与此同时,他对养殖场的规模也不断地进行了扩建与改造。 通过了解和分析,创新——是杨**做任何事情的法宝,他在养殖生猪的过程中创性地提出了“人猪合一”理念,认为猪场里所有要素应是和谐统一的,猪舍、饲料、环境、营养、疾病控制要达到和谐统一,都要符合猪的生长、生理、生物学要求。因此,他认为在养殖事业中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养猪人的饲养水平、文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他对此是这样解释的:“生猪养殖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一项对科技含量、文明程度、创新能力要求都很高的事业。”除此之外,在猪苗繁殖方式上也有很大的突破,打破常规猪苗生产方式,采用“自繁、自养加外购”的方式,不但突破当地猪苗供应方面的局限,大大扩大优质猪苗来源的渠道,同时也无形中开辟了成猪的的销售市场。 “扩大规模,扩大市场,创新进取,做大做强”这是杨**的下一

步创业口号和目标。他不满足现有的规模,2014年打算继续扩大投入,员工人数增加至20人,生猪存栏量上升到3000头,其中种猪量增加至200头,力争2014年收入翻一番,达200万元。

富有了,可不忘了周围的群众。他把自己所掌握养猪本领,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手把手地教给当地的许多养猪户,帮助他们选购育种,制定饲料配方,规范疫病防治技术,准确把握市场行情,不仅使自己富了还提高了当地的集体经济效益。杨**的养猪之路证明:坚定的毅力、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创新意识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我们相信:杨**的养猪事业明天会更好。

篇三 农村养殖创业故事案例
农村创业故事

聚焦 | 社会 | 人文 | 经济 | 时尚 | 娱乐 | 体育 | 校园 | 美食

登录 | 注册

新手上路

论坛 → 主版 → 创业家园 → 本帖

请选择要查看的用户

关注此贴相关操作

【农村养殖创业故事案例】

对不起,您选择关注的帖子数量已到达上限,您可以

对已关注的帖子进行取消操作,再进行新的帖子关注

操作。

已关注的帖子:

待处理的帖子:

关注此贴相关操作

请选择关注类型

关注帖子回复 关注楼主回复

您当前的功能设置

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页 回复此帖

只看楼主 高亮楼主 只看某人回复 关注此帖

专为中长篇设计,阅读更方便!

复制本帖地址

作者:指饮方向 提交日期:2009-1-5 18:29:00 访问:

97026 回复:776

点击请进:创业家园

2009金融风暴,让更多的人开始审视自己在城市努力换取的资本。2009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全民创业,自己不再孤单。好像都在号召到农村去创业,中央二套也开始了节目策划。自己看了两期,各有不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 本人是从2008年开始回农村创业的。目前的情况不太乐观。发布在天涯社区里,算是山寨版的吧!因为自己没算是创业成功。还是算盗版的吧。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的可能性大一些再大一些,为了避免悲观的结局的出现,才诞生了在论坛里连续的发帖子。我自己能做的很有限,望大家提提建议。或许只能就事论事地主张一些东西让我借鉴。但是我相信,我说了,我做了,我努力了,总会改变点什么的。我希望,我的这点改变,是朝着理想的方向的。或许,我仅仅用我的笔和镜头,记录自己在家乡的创业历程。传达了一点发自老家的微弱呼唤【农村养殖创业故事案例】

声„„„„„„„

老家在呼唤,呼唤每一个迷失在水泥丛林里的游子,呼唤每一个学校刚毕业的农村孔雀男。呼唤每一个奔走在车水马龙中的疲惫身影,回来吧,老家能让你

找回“帝力于我何有哉”般的自在、自由、自豪„„

但是:我痛恨农村!因为这里有理寸步难行,无理欺遍全庄。

农村。我喜欢农村!因为这里有我落地生根的环境。生我养我的父母。

农村。你让我变成了一个忧郁、郁闷的人。不知道何去何从。

农村。给我一个回去的理由!!!

农村。给我一个离开的自由!!!

我1982年一月份出生在沂蒙革命老区,山东费县梁邱镇的一个贫困的农村 属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于是我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贫困县一个农民

的儿子。

我出生是爷爷盖的石头房子里,是爷爷自己攒钱盖的,两间房子,听我奶奶说:“当时的年代没有石匠,什么锤子、钎子都没有,所以只能在大山之上找一些大小合适的石头搬到家里攒起来, 购买建筑材料的资金是爷爷在费县朱田镇收购回来柿饼,然后从山上走到镇上再去枣庄卖掉。累计用了两年的时间(冬季的时候做这件事情)才积累出盖房子的资金。”我很佩爷爷!因为不光是我爷爷,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山东人、沂蒙精神、持家立业、艰苦奋斗和向往美好生活的

一种态度。

更佩服的是在大山之上,凭着自己勤俭持家的生活方式,让我爸爸高中毕业,

并操劳着给爸爸在村子里找了个教书的差事。并让我爸爸娶了我母亲。 外间是吃饭和平时来个人当做客厅用的。我能记事的时候应该是公元1986年至1987年的时候了,我现在想起来那时候我长得很小、很矮、很黑,所以那时一切在我的眼里是很高大的,大人是很高大的,房子是很高大的,连我们家吃饭的桌子都很高,到现在才发现大人也不高大了,那时的房子简直是低矮。那时候农村人很穷(我说的是我们村和周边村,中国其他地方的农村我不知道),大家住的都是石头砌成的房子,就地取材。很廉价的建筑材料,只要你有力气。石头房子就是现在著名的临沂费县塔山玉皇顶里面的那样的房子,因为我们离费县

不远,所以很多风俗类似。

小学的时候是在村子里上的,当时我爸爸不知道什么原因调到转葫芦小学去教书去了,后来才知道是同行的挤兑。随着年龄的长大,慢慢的知道了农村的很多问题,但都因为年龄太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浑浑噩噩的走

过了童年,不过到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上中学的时候是寄宿在外婆家的,那个时候知道了什么叫艰苦。我是吃地瓜面的煎饼长大的孩子,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叫饼干,根本没有吃过。后来姥姥就让妈妈给我烙小麦的煎饼给我吃。其实妈妈很疼我!说我小时候吃奶吃到四岁,

呵呵!~

中学毕业之后跟着四叔到了济南商河县殷巷镇王木匠村去搞一个农业示范

园。在那里呆了三个月。

离乡的时候思念那片热土,回乡的时候却又想离开。为什么当代农村青年会

有这样的矛盾乡愁 。

题记

1999年参军。2005年退伍 退伍后一身兵味的我在青岛开发区工作了三年,可是在这三年里,身居大气磅礴物质精神文明都非常发达的沿海城市的我,内心其实一直都没有安宁过,一边上班一边摆地摊 闲来无事的时候弄了一个黄

【农村养殖创业故事案例】

岛论坛,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到外地出差,青岛周边的地方去了N次,经常看的人家的农副产品卖的附加值高的离谱,回家看看家里的发展甚是担忧,同样的农产品为什么卖不了高价格呢!回家的时候就结合自己家里的资源,重新整合后,

发现是个很好的方案。

时常梦想在两百里之西的临沂老家,那片绵延的丘陵掩映下的老屋,那屋后的青山,门前的自留地和山溪里的小虾勾起我一份深沉的情感与冲动,时常在耳

边回响起布谷鸟的叫声。

为此我在青岛开发区时很关注中央七台的农村节目,也到新华书店买了很多农村发展养殖的书籍查看学习,我常梦想着,有一天,能回到那个贫瘠的生我养我的地方,凭借个人的知识和力量,做出点成绩来。特别是在决定要离开开发区的那段日子里,我常常在夜梦中,迷离出已在那个小山村挥鞭放羊的画面与场景。

终于还是做了决定。

当我从开发区骑摩托车,借道日照,这是我当时从开发区走的时候的照片。很象一个西部牛仔 。打道回府喽~!~!~!~!这可不是衣锦还乡啊!实在

是很痛苦的抉择。

简单评价一下黄岛,虽然在黄岛(开发区)生活了三年,这三年变化也很大,

但是这个黄岛真的不敢让我赞赏,物价贵的要死,房价高的要死。【农村养殖创业故事案例】

怎么发现还是老家好啊!

乡村公路虽不太平展,但空气新鲜,我买了辆豪爵小链125摩托车,1750元,

很便宜吧? 青岛李村大集买的。呵呵!

摩托车的轰鸣声惊动了家里的小狗,汪汪的叫声惊动了母亲,母亲迎了出来,见了我立刻展现出一种看见儿子后本能的惊喜,看见蓬头垢面,萎靡疲惫,浑身灰尘的我,胯下一匹枣红色小马。来的很突然。妈妈还没有反应过来呢!我就招

呼着妈妈帮我把外面的灯打开。

原来在我走的时候我哥一直在北京惦记着 ,寒冷的天气会把我冻坏的,一路一直给我哥发短信,汇报行程,我哥估计我快到家的时候给家里打了电话,说

我骑车回家 ,路上很冷让家里做好迎接我的准备。唉!我哥啊

【农村养殖创业故事案例】

由于他们刚吃完了饭,母亲赶紧给我把剩菜从厨房里拿了回来,饥饿无比的我,用煎饼泡了红薯饭南瓜汤,下着炖白菜,呼哧呼哧的大干了三碗,

摸着肚皮打了个嗝,感觉真的好香。

由于我的固执和坚持,我放弃了让家里觉得脸上光彩无比的在青岛的工作,说要回家养鸡发展丘陵地区的生态养殖业,母亲从一开始就拼了老命的反对和阻止我,可是腿长在我身上,长期以来潜伏在心底的对农村养殖事业的看好和渴望,让我毅然选择辞职回了老家,父亲因为我们之间交流过,在我离职之前我就让我爸爸来了一次青岛开发区 去了柳花泊 和胶南的几家养殖场参观了,我老爸支持我 ,只是老妈觉得自己的儿子连个媳妇都每套着,回了家脸上挂不住啊,但是

篇四 农村养殖创业故事案例
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倪彦虎,男,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土桥乡杨河村青年农民。2000年从土桥中学毕业后,到到西安学习电焊技术。后到油田务工。2009年底回家创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业,现在是土桥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典型之一,年获利达20万元。 现年31岁的倪彦虎,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当年从土桥乡中学毕业后,不甘心一辈子在家守着几亩簿田过日子,毅然选择了外出务工。通过虚心学习和悉心钻研业务,在短短三年时间,倪彦虎熟练的掌握了电焊技术,通过熟练的技术他成为油田公司的一名电焊工,他在这里一干就是7年,在这7年中积攒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2009年春节回家,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的同龄人生活还是很贫穷,于是他想:“我能不能回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2010年1月他去了外地进行项目考察,他认为种草养畜很适合自己的农村,因为这里有土地等养殖场地和丰富的饲草来源,同时羊粪又是很好的肥料,能给村民减少种草所需的花费,最后他选中了在当地很容易发展的种草养羊产业。随后他翻阅各种养殖书籍,学习养殖理论知识,并到周边一些养殖场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2010年8月他用自己的积蓄盖起了三间羊棚,购买羊只100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创业后,他边干边学,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更不气馁退缩,而是积极进取,分析研究,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靠改革创新观念。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种养业,依靠“双联”贷款活动和信用社的担保贷款,扩大养殖场规模,扩大再生产,走规模经营的路子。

通过几年来的摸爬滚打和艰苦奋斗,他的养殖场已经从一个三间羊棚的小羊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面积达25亩的立体养殖基地,实现了自己规模化养殖场的理想。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倪彦虎已经成为土桥乡的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领头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养殖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书籍。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四十多次,无偿提供养殖书籍二十多本,同时,倪彦虎同志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实际的养羊经验。

在广大村民看到倪彦虎养殖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后,各村民纷纷上门取经,积极效仿,大力发展种养业,都想通过种草养畜发展家庭经济。一时间大家纷涌而上,倪彦虎看到后,觉得大家如果盲目的发展种养业,就很容易走上歧途。于是则主动引导村民改变观念,合理分流,搞特色养殖,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扩大生产规模,走专业化之路。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倪彦虎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协会为手段,成立华强专

业合作社,合理分配种养资源,避免盲目发展,从而导致内部恶性竞争;并利用专业合作社的集中优势,从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各养殖户,发展三高农业,提高种养业经济效益,以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华强专业合作社从一成立之时起就树立了“自己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合作社以“养殖—销售”一条龙的产业经营模式进行养殖。华强专业合作社作为养殖基地,吸收农户加盟,由农户出资入股,合作社进行统一养殖、销售。年底农户按比例进行分红。华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给养殖加盟户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给周边群众带来养羊积极性,在无偿服务下,他们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使农民朋友更深刻认识到,养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耕种土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农村养殖创业故事案例】

倪彦虎不仅要增加收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他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设计总投资450万元,计划发展养殖2000只规模。现已完成投资140万元,新建办公用房10间,饲草贮藏加工室、防疫室、标准化棚圈等共计110间,购买铡草机5台。目前,羊存栏420只,其中小尾寒羊200只,绒山羊220只。该合作社建成后,年出栏羊只可达3200只,可产绒1600斤,实现年纯利润约200万元。该合作社的建成极大提高了群众的养殖积极性,拓宽了贫困乡村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径。

篇五 农村养殖创业故事案例
有作为农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xxxx,xx镇xx村人,原来是县医药公司的董事长。因多种原因,离开了医药公司,返乡创业。四处考察项目未果,村支部书记xxxx建议其找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唐善利主任,探讨创业项目。xx在唐善利主任的建议下,带领人员参加了泗阳县农干校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学习,明确了自己的创业方向和项目。 根据所学的生猪养殖技术以及和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联系,xx投资3500多万元成立了苏种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苏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两个子公司:宿迁市银农苏钟猪养殖有限公司和宿迁市圣农苏钟猪养殖有限公司,分别坐落在xx镇xx村、沈圩村。这是继宿迁市广源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建成后,又一大型养猪场落户xx镇,加上50多户小规模养殖户和洽谈之中的养殖项目,使得xx镇的养殖产业已初具雏形。 苏钟猪因产仔率高,育肥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而成为江苏省主要推广品种之一。xx镇苏钟猪扩繁基地的建成将成为江苏省目前最大的苏钟猪扩繁基地,每年可带动入股的500名养殖户走上致富之路。不久的将来,养殖业将会成为xx镇木材加工业之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篇六 农村养殖创业故事案例
创业故事_农村男青年的阶层跨越路:从打工到创业

农村男青年的阶层跨越路:从打工到创业

春节返乡潮是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所要经历的,不论是人口输出的农村,还是人潮涌进的大城市,一年一度的春节都是一场规模巨大的人口迁徙。

我的家乡在鄂中南一个县级市的小农村,毫不夸张,这里真算得上是十八线开外的小城市,虽说湖北也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但除了省会武汉,周边绝大多数的城市经济都很落后。

自从三十多年前南下打工潮兴起,靠农业为生的家乡人自然也开始追寻另一片热土,背起行囊远赴他乡去谋生计,南下、北上、西进、东闯,哪里有钱挣就往哪里去,小村庄也就成了全国成千上万的劳务输出地之一。

但是,走得再远也得回家,每年的春节就是乡人集中返家的时候,积攒一年的积蓄和思念在这年底才得到回归。

三十多年前,年轻人都是出去打工,做木工、油漆、服装、装配……有拖家带口的,也有丢下妻儿老小只身外出的,也有未婚单身的,那年头大家不怕苦不怕累,能摆脱靠天吃饭的泥腿子生活,挣得一份养家糊口的工钱就是很了不起的。 三十多年后,当年的青年步入了中年、老年,而他们的下一代要在时代变幻中找寻自己的位置,从脱贫到致富,该如何走?

1

“今年4月份,我荆州的蛋糕店就要开张了,到时候你来,我带你到古城玩。”我25岁的邻居李桥很高兴地向我发出了邀请。据我所知,他去年还是在荆州一个大学附近开咖啡店,一年过去就运营得这么好,能继续开蛋糕店了? “唉,咖啡店开不下去了,我又花几个月时间报名学做面包,打算和朋友过完年后一起租个店面做面包生意,这次选址一定得选好……”他边说边给我翻看他手机里自己做的面包的照片,我留意了下,照片里大概有十来个面包种类。 他说从学技术到买烤箱、租店铺,这前前后后的投入就要二十多万,家里支持了很多。

说实话,这边一般的农村家庭没有这个家底,特别是到适婚年纪的男生,平均彩礼就要15万,家里得留着结婚的钱,毕竟现在结婚难是普遍现状,对于看中传宗接代的农村人来说,结婚更是天大的事。

好在父母做养殖产业做了十多年,积攒了些钱,是十里八村都比较有名的“大户”,高职毕业的徐桥才能一出校门就能有本钱做生意,还能在生意失败后再继续。

2

村西的董哥是这小城里为数不多互联网创业者,现在在北京扎下了根,在县城里、武汉、北京各有房产,家中奥迪、宝马轿车数辆,放在任何一个大城市也都是成功人士。

2005年,董哥也是普通打工者一个,由于他本身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又对市场很敏感,当时看中了互联网电商这个行业,就和当老师的妻子辞掉了县城的工作来到了北京,开始创办自己的小公司。

“创业初期是又苦又累,所有事情都是我们俩全包,当时女儿还没出生,还没到预产期我就决定提前剖腹产,出生后不久,我经常要接电话和客户沟通,有时候她哭,我怕影响客户,都是捂着她嘴巴的。”董哥的老婆一脸心疼地看着女儿谈起过去,感叹一句“庆幸的是现在熬出头了!”

能创业成功确实是很庆幸的一件事,把所有东西都赌在这上面,不敢失败。 3

23岁的王根现在看起来就没这么幸运,去年秋天,他一下子将所有家当投到自己的汽车装饰公司中,不料中途股东撤资,生意做不下去了,他不得不卖车还钱,现在还负债60万。

王根13岁就辍学出来打工,十年间做过汽修工、进过车间,开过店铺,20岁的时候就能凭一己之力挣到100多万,座驾从大众换到奥迪,对于曾经一贫如洗的他而言,这是很大的成功。

“我现在心态很好,以前拥有的叫做‘得不配位’,太年轻了,做事不沉稳,很自负,现在我经历这个失败,也是个好事,最关键的是,我自己有这个信心能东山再起。”面对这些,王根有些云淡风轻,但谁都知道,今年这个年他不好过,回老家要面对一个个债主,这滋味并不好受。

除夕过完两天,王根就离家开始了徒步,到现在朋友圈里每天分享的都是沿途见闻和感悟。昨天他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从上辈人的单纯打工者心态到现在的创业心态,农村青年走过了以脱贫为生活目标的时代,现在,他们也像所有人一样在想如何致富。

而农村青年大都没有完整的教育背景,甚至有的是残缺的童年,这让他们的阶层跨越难上加难,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但是,他们就是想在这个被认为充满机遇的时代,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做自己的事情,正如千千万万的城市青年一样。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851602.html

    上一篇:新的小创业商机

    下一篇:加盟来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