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回忆过去的说说

| 普通话考试 |

【www.guakaob.com--普通话考试】

2016回忆过去的说说篇一
《2015—2016学年九上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九上语文第一次月考

(注:本卷考查范围是第六单元和第一单元,仅供参考,可根据本校的教学进度及学情进行调整。)

一、积累运用(33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禁锢(gù) 喧嚷(xuān) 油膏(gāo) 外将兵(jiàng) ....

B.安慰(wâi) 襁褓(qiǎng) 冻僵(jiāng) 成吉思汗(hán) ....

C.蓑衣(suō) 田圃(bǔ) 颤动(chàn) 帝室之胄(zhòu) ....

D.间令(jiàn) 夙夜(sù) 社稷(jì) 为坛而盟(wãi)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需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漂荡。

C.缀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

爱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著

追求。

D.《史记》是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

篇。

4.对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

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

B.“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它不仅会给中国

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C.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

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

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5. 默写填空。(8分)

(1)《沁园春·雪》中揭示主旨的句子

是 , ;把静景写成动景的句子

是 , 。

(2)《陈涉世家》中最具有号召性和反抗精神的句子

是: 。

(3)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4)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5) ,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6.名著阅读。 (5分)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

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哪

位好汉?绰号是什么?请结合名著内容写出你欣赏他的一个理由。

好汉名字: 绰号:

喜欢的理由:

7.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

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过很多战争。 ① ,但现在真的不行了。例如,

近年来美国发动过两次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他们在军事上占有明

显的优势,但并没有解决好问题,反而加剧了文明的冲突。而美国本身也为此花

费6万亿美元,甚至因为债台高筑造成政府关门了16天。 ② ,世界不

是打下来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6分)

(1)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新闻快讯】记者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了解,为贯彻国务院、教育部“足球进

校园”的部署,在大量前期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由足球教育专家、中小学教研

员、一线体育教师共同编写的《中小学校园足球教材》于3月底编写完成。这就

意味着,未来校园足球的发展也将可以做到有章可循,这对于实施足球从娃娃抓

起的战略有着重大意义。

(3)《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审议通过后,某媒体针对该方案刊登了一幅

题为“这个梦想一定能够实现”的漫画,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该漫画的内容及

现实意义。(4分)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共18分)

人生需要回一回头 (孙道荣)

①母亲从老家来。从火车站接到母亲,穿过车站广场,向停车场走去。母亲

年纪大了,走得慢,虽然他放慢了脚步,但母亲还是落在了后面。

②上了车,母亲忽然心疼地对他说,你的背怎么有点驼了?是不是趴在桌子

上太久了?他是做文字工作的,每天都要伏案头十个小时。他点点头,没关系的。

母亲轻声说,可你爸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腰杆还挺直的呢,你要照顾好自己啊。

③父亲去世已经八年多了。记忆中的父亲,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生命中的最

后时光,躺在病床上,蜷缩成一团,干瘦,脸色蜡黄,了无生气。但只要子女来

到病榻前看望他,他就会强撑着坐起来,面带笑容。父亲的背影,他还真记不大

清了。从小,他就喜欢走在前面,大步流星,或者奔跑。总能听到身后的父亲或

者母亲,大声地提醒他,慢点,注意安全。因为总是跑在前面,他很少看到父母

的背影,或者是看到了,却根本没有留意?

④父亲的背影,到底是怎样的?他一边开车,一边努力地回忆。脑海中浮现

的,却都是父亲忙碌的身影,竟然没有想起一个完整的背影。他看了一眼后视镜,

与坐在后排的母亲,目光碰到了一起,母亲一直在盯着他看,盯着他的背影看。

⑤他的心猛地颤抖了一下。

⑥人到中年,他发觉自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时常怀旧,变得多愁善

感了。

⑦脑海中突然跳出来一个背影,是儿子的。

⑧那是去年秋天,他和妻子一起,送儿子去成都上大学,顺便旅游一趟。陪

儿子办好了入学手续,在学校门口,和儿子告别。儿子转身向校园走去。这时,

一辆开往火车站的公交车来了,他喊妻子赶紧上车,妻子却一动不动,目不转睛

地向校园里张望,他循着妻子的目光看过去,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他一眼就看

到了儿子的背影,瘦削,高大。公交车开走了。他和妻子一直目送着儿子的背影,

消失在尽头的拐弯处。儿子一直没有回头。他看到妻子的眼里,噙着热泪。妻子

叹了口气,心疼地说,儿子太瘦了,你看他的背影,跟个电线杆似的。

⑨儿子不会知道,妈妈和爸爸一直在他的背后,默默地注视着他渐渐远去的

背影。

⑩就像那天一样,儿子留在他脑海中的,有很多很多背影。

⑾从儿子蹒跚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那天开始,他和妻子,似乎就习惯了他的

背影。儿子学步了,他小心翼翼地跟在儿子的身后,随时张开双臂,以防儿子绊

倒;儿子会跑步了,他一路小跑跟在后面,不时地提醒儿子,注意别摔倒。看着

儿子轻快矫健的背影,他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儿子上学了,每天送儿子到学校门

口,目送儿子背着书包走进校园了,他才放心地离开;儿子高考的时候,他答应

儿子,不送他,以免给他造成精神压力。儿子一走出家门,他和妻子就走到窗前,

看着儿子走出居民楼,向小区外走去,直到他的背影,完全看不见了。

⑿他知道,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留给他和妻子的,将是更多的背影。

⒀他忽然意识到,身为人子,他却很少关注自己父母的背影。年少时上课读

朱自清的《背影》,他怎么也体会不到朱自清先生的那份情感,甚至觉得作者太

煽情了。等到自己长大成年了,目送的,也大多是自己孩子的背影。很少有父亲,

或者母亲的背影。他总是走在前面,他像自己的儿子一样,把背影留给了父母双

亲。

⒁车开到小区外。他打开车门,搀扶母亲下车。他和母亲一起,向自己的家

走去。路上,他故意放慢脚步,走在了母亲的后面。母亲七十多岁了,腰板还不

错,但是,步履已经有点蹒跚,迈着碎步。母亲真的老了。

⒂母亲突然回头。他揉揉眼睛,加快了脚步,和母亲并肩,缓缓地向家走去。

⒃有时候,人生需要回一回头。回头,你就会看见,默默地注视着你背影的

那个人。那个人,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深爱着你的人。

9.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标题“人生需要回一回头”的含义。(4分)

10.文章第④段中说,在“他”的脑海中对父亲“竟然没有想起一个完整的

背影”,为什么?(3分)

11.文章第⑧段详写妻子和“他”望着儿子走进校园的背影一事有何作用?

(4分)

12.阅读第⒁段,揣摩“他”望着母亲背影时的心理活动,用简洁的语言加

以描述。(3分)

1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悟。(4分)

【材料链接】上海外贸学院开学典礼上放了一部15分钟的短片《父母的背

影》,这是学校安排几位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在迎接大学新生的现场用相机拍摄

的800多个感人的画面,而后从中遴选几十张照片编制而成。在荧屏上,学生看

到自己父母和同学父母送儿女入校时的情景:有的顶着骄阳,汗涔涔地背着儿女

的行囊,赶来办理报到手续;有的帮儿女挂蚊帐,整理杂物,安排他们的生活;

有的对儿女唠唠叨叨,嘱咐这嘱咐那,好好读书,常给家里打电话„„

三、古诗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14分)

(一)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

以遗陛下。愚以为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

2016回忆过去的说说篇二
《南外2015-2016初二上期中试卷》

南京外国语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初二年级

语文试题(卷)

命题人 李欣宇、龚春来 审核人 过冠红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所以答案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蓝色或黑色)写在答卷纸山,不能写在本试卷上,否则为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诗句。(4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2、按照课文的内容填空。(10分)

(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2)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3)____________________,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寒》)

(4)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6)船头坐三人,________________,佛印左右,鲁直居左。(魏学洢《核舟记》)

(7)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8)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9)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10)杜甫的《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愧怍( ) (2)颓唐( ) (3)烦zào( ) (4)长途bá涉( ) ..

4、选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南京绿水湾湿地修剪和栽种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B、近年来,南京梅花节已成为国内外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C、我们在考试中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在于平时的努力。

D、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不在发生,我市中小学都加大了校园安全工作力度。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她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D、他看上去才七、八岁,一幅弱不禁风的样子。

6、本学期我们读了两本名著《朝花夕拾》和《骆驼祥子》,下面表述与原著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中《五猖会》一文,表达了孩子面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B、《朝花夕拾》中鲁迅回忆了自己从童年、青少年一直到老年时期的不同的生活经历与体验。

C、《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

D、《骆驼祥子》中塑造了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园,大胆泼辣的虎妞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

7、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5个字。(3分)

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 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9月30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出席仪式。

10时整,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正式开始。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现场各界代表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程肃立,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

当军乐团奏响深情的《献花曲》,18名礼兵抬起花篮,缓步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将花篮被放到纪念碑基座上。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紧随其后,拾阶登上纪念碑最上层基座,在花篮前驻足凝视。 习近平缓步上去,仔细整理花篮缎带。接着,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缓步绕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 阅读与探究(4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6分)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8.请用自己的话简述作者描写了在晚春江上见到的哪些景物?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0-12题。(12分)

【甲】大道之下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太宗论盗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 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

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选贤与能: (2)故人不独亲其亲: ..

(3)故不暇顾廉耻耳: (4)轻徭薄赋: ..

1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B、或请重法以禁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

C、上哂之曰 孔子云:何陋之有? ..

D、货恶其弃于地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文中提出了实现“___________”社会的政治理想,【乙】文中唐太宗认为实现这一理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三)阅读《老王》选段,完成14—18题。(13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登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

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4、说说选文中加点句子的表达效果及作用。(3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段对老王生活和品质两方面的表现,可以用“善”和“苦”两个字概括。请用自己的语句概括选文中老王的“善”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描写老王主要运用了_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2分)

17、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镶嵌”“面如死灰”“僵尸”“骷髅”“白骨”等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出老王软弱无力、僵硬的毫无生气的病态,也暗示老王将不久于人世。

B、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都送给“我”一家。这是因为老王受了“我”一家的帮助,总觉得欠了人情,于是拖着病体硬撑着拿了鸡蛋、香油上门道谢,表现了老王淳厚善良、知恩图报。

C、“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这么一点鸡蛋并不是真的数不完,因为这些鸡蛋凝聚了老王对“我”一家的真情善意,所以作者觉得鸡蛋多得数

不完。

D、本文语言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作者用其所平和的语调、平淡的笔触,将自己与老王的交往上爬娓娓道来,叙旧忆人,字里行间饱含怀念之情。

18、本文语言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请学出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3分) 那是一个幸运的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选文,完成19-22题。(12分)

长在心上的眼睛

梅贻涵

①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②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③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④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⑤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⑥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 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 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 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 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 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那你怎么看到的?”

⑦“用心。”

⑧“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⑨“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1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篇“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一句中的“似乎”表现了小驴对奶奶切菜的熟练程度、发现饭碗被换等的疑惑,表达了小驴对奶奶的关注之情。

B.“ 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小驴脚上鞋的破旧,直接引出下文奶奶深夜给小驴做鞋和小驴在雪天给奶奶找药的情节。

2016回忆过去的说说篇三
《2016高考语文测试题 专题检测19 散文阅读 (含详细解析)》

专题检测(十九)

散文阅读

(时间:45分钟 满分:46分)

一、(2014·银川一中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破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母亲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去世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母亲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了好一阵子呆。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母亲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母亲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E.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争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文中未提及。D.“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属无中生有。

答案:BD

2.文章开头写“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语句的作用可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这句话中“笑”指“我”考上了北京大学而开心,“哭”指以后将与母亲分别,不能再侍奉母亲,同时母亲也舍不得“我”的离去而哭。从结构上分析,是为了引出下文的相关描写;开头是幸福的情节,结尾是忏悔的心理,此句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答案:①从内容上看,“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生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②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以

幸福的情节开头,忏悔的情绪结尾,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

3.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细节,如关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描写,然后分析这些描写体现出的母亲的性格特征。如:“我”考入北大后,母亲给“我”收拾行李时垂泪的细节,体现了母亲不善言辞;为了争口气,去拜佛求子的细节,体现母亲好强的性格等等。

答案:①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②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③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④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求儿子,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

4.这是一篇源自作者心扉的文章,夹杂着对自己过去无知的负疚和对母亲感恩似的怀念。读来扣人心扉,《我只欠母亲》就像一面警钟在敲响,给我们深深的震撼。请联系自身说说你的感受。(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题干中说文章夹杂着作者的负疚和对母亲感恩似的怀念,回答问题时,应抓住这种感情进行分析,联系文本,分析对父母的“歉疚”有哪些,这些“歉疚”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改正。然后联系自身说明文章带给自己的启示,谈谈自己的感受即可。

2016回忆过去的说说篇四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测》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测

九年级语文

一、基础 (24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怀旧空吟闻笛赋,口口口口口口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分)

(2) 口口口口口口口?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分)

(3)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

心亭看雪》) (1分)

(4) 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表现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千古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5) 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4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人。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 老斑羚凭着xián shú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

在半大斑羚的蹄下。

(2) shēn suì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

(3)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máogǔ sǒngrán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4)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qìchōng dòuniú,声震天地!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 花白的头发,记录了您艰辛岁月的漫长;脸上的皱纹,凝结的是您呕心沥血的劳动....

光荣。

B.假酒销售团伙嚣张的气焰锐不可当,但在我县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这些团伙被....

C. 妈妈含辛茹苦的培养我长大,我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孝顺我最爱的妈妈。 ....

D. 《西游记》里的“真假美猴王”这一集,情节扑朔迷离,我都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真,....彻底粉碎了。

哪个是假了。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我国的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土形势,中国海监局加大了海上巡

逻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在“执法装备”前加上“提高”)

B.据银监会分析,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股市一路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者对中

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去掉“所致”)

C. 因为参加热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明星邓超迅速加快了知名度。(去掉“因为”)

D. 近日,我国东部地区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山东

和江苏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在“江苏”后加上“两省”)

5.仿照下面的句式,以“只有”为开头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使之语意连贯。(4分) 只有波涛澎湃的大海,才能创造出沙滩的光洁与柔软;而平静的湖边,只好让污泥环绕。 , ; , 。

二、阅读 (46分)

(一) (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 管夷吾举于士 (2) 曾益其所不能 (3) 人恒过然后能改 ...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 选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在艰苦磨难中才难造就真正的人才的

道理。

B. 文章善用排比、对比等手法,将举例与说理相结合,句式灵活,形式多样,给文章增

添了气势。

C. 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生于忧患”;后论国,主要体现“死于安乐”。

D.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思想斗争的折磨,主观因素是艰苦环境的磨练。

(二) (9分)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①②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

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③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让:责备。 ②报:答复,给回信。 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 寻复南奔/寻向所志 B. 有友人与之书/即书诗四句 ....

C. 涉猎经史/涉猎经史 D. 下马作露布/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10.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有 气 干 拳 勇 过 人 能 手 执 马 鞍 倒 立 驰 骋

11. 傅永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傅永的变化中得到什么启示? (3分)

(三) (10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

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实践和低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幺呢?

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4期B,有删改)

12. 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 (3分) ...

A.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尚未发育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得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7岁时幼时记忆 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 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

13.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这是一篇说明有关“时间去哪儿了”的事理说明文,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科学

地解答了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了幼年时光去哪儿了和年龄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

的原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 时

间流逝感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D.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融科学术语于通俗的表述中,再加上标题和开头都与流行歌

曲有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14. 小庆同学春节回老家探望爷爷,爷爷总是摸摸他的头说:“都长这么高了,时间真是过

得太快了!”可小庆并不这么认为。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条归纳爷爷和小庆看法不同的原因。(4分)

(四) (17分)

雨夜的灯光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

⑪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⑫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⑬“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⑭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⑮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⑯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

15.

16.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词语和句子,请作简要分析。(5分)

(1) 请分析选文第⑩段中两个加点词“寂静”的含义。(3分)

(2) 请分析选文第⑮段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打马灯男人的脸”。(2分)

17. 有同学认为选文第⑫段可以删去,你认为呢? 请说明理由。(4分)

18. 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请说说其妙处。(4分)

三、写作 (5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先贤的生活,令你神往;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感人的生活,令你难忘;大千世界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给你生活启迪„„人生旅途,五彩纷呈,人总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请以“像 那样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把题目补充完整;

(2) 自选文体;

(3) 不少于500字;

(4)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2016回忆过去的说说篇五
《2016级语文测试卷》

重庆市2013——2014学年度初一(上)语文期中测试

语文题

(全卷共23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30分,1—5小题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拼音无误的一项。(3分)

A.搓捻(chuō) 停滞(zhì) 酝酿 (liàng) 恍然大悟(huǎng) ....

B.感慨(kǎi) 卜问(bǔ) 威慑(shè) 花团锦簇(cù) ...

C.寥廓(liǎo) 窥见(kuī) 祷告(dǎo) 宽宏大量(hóng) ...

D.纠纷(jīu) 黑痣(zhì) 荫蔽(yīn) 小心翼翼(yì) ....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3分)

A.分歧 瘫痪 憔悴 不可抗拒

B.决别 仗义 脸颊 形影不离

C.欹斜 徘徊 竹篱 鸦鹊无声

D.惭愧 辉煌 伫蓄 花枝招展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国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

B.矮胖老师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 ....

C.教师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所有老师节日快乐。 ....

D.机敏的公安人员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线索。 ....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B.国庆长假期间,为了防止酒驾事件再发生,重庆市公安局加大了整治力度。

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

D.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

5.根据所学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以深情的笔触,以季节秋天为线索,回忆了母亲陪伴他度过的难忘生活,表达了对母亲的愧疚、感激和思念之情。

B.《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时的刘义庆。

C.《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曾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的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海伦凯勒。

7、综合性学习。(11分)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字用的笔与电脑的鼠标在争夺汉字书写的天下。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书法这一中国最传统的艺术形式已被抛弃。为弘扬传统文化,发展学校特色,我们110中学特地申请“书法艺术学校”,为此举办“推广写字周”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该开展哪些活动,请列举三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阅读后得到了哪些信息(至少两点)。(4分)

材料一: 写字教育在汉字文化圈有着悠久的传统。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韩国甚至要把书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的多位前总理曾联名上书现任总统李明博,要求在小学实施汉字教育;日本则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书写2000个汉字。

材料二: 目前,中国90%以上的中小学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书法课,但名存实亡,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难认、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据某地对几所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字情况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40份试卷中,有6份识别不出答卷学生的名字。10本抽查的作文本,其中7本

字迹潦草、不整齐。有的学生被抽查时,竟辨认不出自己的作业。有网站对中小学是否需要加强写字教育进行投票表决,赞成的人数是100%。

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学校申请“书法艺术学校”,开展“推广写字周”一事,我校2016级的同学议论纷纷。有同学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这应当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有同学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你的意见呢?请简要阐述。(4分)

二、古诗文积累及文言文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8、默写填空。

①子曰:“知之者不好好之者, 。” ② ,志在千里。

③绿树村边合, 。

④ ,禅房花木深。

⑤《钱塘湖春行》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早春的生机的句子是 ,

⑥《天净沙 秋思》中道尽游子天涯之思的千古名句是: ,

⑦《夜雨寄北》中想象诗人与亲人(友人)团聚时情景的诗句是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文后的9——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传不习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

(3)博学而笃志( ) (4)不逾矩( )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你如何理解选段中所赞颂的颜回的精神?(4分)

12.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生活或学习上的启发。(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钟) (一)天使的礼物(20分)

①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②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尚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③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④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⑤ 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⑥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名医生为我做按摩,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还远远不够。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⑦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⑧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⑨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⑩ 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堆雪人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⑾长叹一声,吃药罢,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一时间,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⑿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迭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2016回忆过去的说说篇六
《初2016级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卷》

求精中学2014年八年级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菜畦(wā) 澎湃(pài) 嫉(jì)妒 回环曲(qǔ)折 .....

B、彷(páng)徨 磐(pán)石 蓦(mù)然 叱咤(chà)风....

C、羸(léi)弱 斫(zhuó)痕 阴霾(mái) 寒风砭(biān)骨 ....

D、眼睑(jiǎn) 恍(huáng)惚 抽搐(chù) 满目疮(cāng)痍 ....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3分)

A、人声鼎沸 荒草凄凄 力挽狂澜 五彩斑斓

B、妇孺皆知 锲而不舍 浑身解数 挣脱羁绊

C、姗姗来迟 迫不急待 聊以自慰 勇往直前

D、生意葱茏 眼花瞭乱 叽叽喳喳 相得益彰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燃料告罄、食物耗尽,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南极探险的归途中..

悲壮覆没。

B、一个学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该郑重其事地考虑一下暑期的生活安排。 ....

C、张山很聪明,这道题老师才一指点,他就心会神凝了,一下子就得出....

了正确答案。

D、我们的球队已养精蓄锐多时了,在本轮锦标赛中可以挑战上届的冠军....

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专家表示,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

C、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措施。

D、重庆新区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重庆对外开放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5.根据上下文,将语段补写完整。(4分)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

有 ,就没有 ;

没有 ,就没有 ;

所以,面对世界万物,我们心里要常怀感激。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3分)

在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来临前夕,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介绍,作

为社会最困难群体,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截止目前,全国处于

就业年龄段的2500万残疾人中,就业人数已达2193.6万人,其中,城

镇已就业残疾人累计达到430.4万人,农村达1763.2万人,1000 多万

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问题。

7.综合性学习(11分)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在本月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

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要向全校师生宣传我国的茶文

化,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

文化”的特点。(3分)

[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

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

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

徵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

之作。

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

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

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

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

[材料二]

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

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

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

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韩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

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

(2)你所在的小组打算就人们喜欢茶的原因进行一次调查,以下是对几

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记录。请你根据记录概括出茶为大家所

欢迎的三个原因。(6分)

茶楼老板:我们茶楼从环境设计到经营方式都突出了传统茶文化特色,所

以茶客盈门,我们的收入也就很好啦。

年轻白领:我也喜欢上了喝茶。我发现工作压力大时,坐下来喝喝茶,就

会感觉放松不少,心情也不那么烦躁了。

退休老人:你还别看这茶不起眼儿,医生说它既能预防许多老年病,又能

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这不,我每天都喝茶!

原因一

原因二

原因三

(3)现在有人要开一间茶馆,请你为这间茶馆取一个风雅的名字(2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

(1) ,何人不起故园情。

(2)正是江南好风景, 。

(3)马上相逢无纸笔, 。

(4) ,各领风骚数百年。

(5)有约不来过夜半, 。

(6)春潮带雨晚来急, 。

(7)荷笠带斜阳, 。

(8) ,思君不见下扬州。

(9)《木兰诗》以质朴生动的语言塑造了木兰的美好形象,一句

“ ,关山度若飞”就让巾帼英雄的飒爽英

姿跃然纸上;一句“ ,对镜帖花黄”则细

腻传神地表现了青年女子的爱美之心。

(二)阅读《口技》片段,回答9—12题。(15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

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天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

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

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

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走。

9.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宾客意少舒 少:( )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

(3)两股战战,凡欲先走 股:( ) 走:( )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

一处也。

11.文中哪个句子写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静的氛围?(3分)

12.这几段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采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用

自己的话概括):(4分)

正面:

侧面: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3—17题。(20分)

偎依那座雪峰

很可能,你没有记住他的名字,但是,你应该记得他的那句名言——

因为山在那里。

1924年,他带着这句名言辞别英国,(A)不远万里来攀登那足以煮沸每一个登山者的热血的珠穆朗玛峰。那一双脚或许就是为亲近珠峰而生

的啊,它走了那么多年的路,每一步都是为了缩短和珠峰的距离。(B)当

眼睛带着十二万分的景仰热吻那座神奇的雪峰时,那冲天的豪情甚至远远

超越了8848米!

陪同他前往的是一个不会讲话的美丽影像——他妻子的照片。他有一

个无比浪漫的计 划:将她的玉照置于峰顶。他要和生命中的一个挚爱共

同分享另一个挚爱。然而,他却在雪雾中失踪了。

1999年,美国的埃里克·西蒙森率领一个探险队来攀登珠峰。在距

顶峰仅600米远的地 方,他们发现了他冰冻了75年的遗体。

所有的人都在默默揣测:他究竟有没有登上峰顶?在这个一伸手就可

以轻易摘到的美梦 面前,他是微笑着化做冰雕的,还是忧伤地把一颗夙

愿未了的心不情愿地交给了骤然降临的 死神?

西蒙森他们都记得那个无比浪漫的计划,他们开始竭力地找那张照

片。但是,令他们万分失望同时又令他们万分惊喜的是,那张照片竟不在

他的身上!

谁都不愿猜想那照片有被弄丢的可能,大家宁愿相信他已经把照片放

置到了他打算放置 的地方——他怎么舍得跟一生追慕的珠峰失之交臂?

他怎么舍得眼睁睁看着一个允诺给爱 妻的誓言在即将兑现的时刻玉碎石

飞?他不能啊——(C)就算是化做了冰雕,他也要设法爬到顶峰去拥抱

那亿万年的灼热的冰雪;就算是死神攫住了他的肢体,他也要委派灵魂把那照片护送到离星月最近的地方。

就这样,他那个浪漫的计划有一个超越浪漫的结局——他本是想用妻

子的玉照给珠峰 “增色”的,想不到他竟把自己也留下了。一个美丽的

影像,一个真实的生命,他送给珠峰的这两样礼物是太贵重太贵重了啊!

(D)即便他是抱憾而终,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的雄姿将永矗峰巅!

让我们再次重温他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不朽的名字——乔治·马洛里。

13.本文以 为线索,组织材料,展开记叙、议

论、抒情;首尾以 相呼应,文章脉络清晰,结

构严谨。(4分)

14.文章第三段“他要和生命中的一个挚爱共同分享另一个挚爱”这句话

中,“一个挚爱”指什么?“另一个挚爱”指什么?(4分)

一个挚爱: 另一个挚爱:

15.文章第七段“但是,令他们万分失望同时又令他们万分惊喜的是,那

张照片竟不在他的身上!”这句话字面意思不合逻辑,但细细琢磨又并不

矛盾,请对此加以解释。(4分)

“万分失望”的原因是:

“万分惊喜”的原因是:

16.文章开头不提乔治·马洛里的名字,而放在结尾交待。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4分)

17.读书看报时,随手摘抄选录一些名言佳句(即语言精彩或内容精辟的

语句),并写上一点赏析点评(心得体会、感想评析),对加深理解和积

累语言素材、丰富语感,都是大有帮助的。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读书笔记。

(4分)

【要求】①从文中画线的A、B、C、D四句话中任选一句抄录在“读书卡

片”里;②给你所抄录的这句话写上批注。

2016回忆过去的说说篇七
《最新人教版2015-2016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ūn yún zhù zhǐ tān wán kāi pì héng jiàn

( ) ( ) ( ) ( ) ( ) níng jié yí zhí tuījiàn shān diào zhǎn xīn

( ) ( ) ( ) ( ) ( )

二、 比一比,再组词(5分)

沸( ) 跪( ) 旋( ) 稳( )燥( )佛( ) 桅( ) 旅( ) 隐( )躁( )三、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6分)

( ) ( ) ( )

朝 背 处

( ) ( ) ( ) 四、 把下列词句补充完整(6分)

风( )浪( ) (

)天( )地

胸( )成( ) 受益( )( ) 望子( )( ) 欣喜( )( )

清风明月本无价 莫以善小而不为,

既异想天开,又 ,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

在 的真理吧。(郭沫若) 五、 按要求改句子(16分,1-4题每题2分) 1. 霞光照的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把”字句:

“被”字句:

2.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么能不让人感到亲切,舒服呢? 改为陈述句: 3. 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扩句)

4. 选词填空

矗立 耸立 屹立

(1)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天安门广场。 (2)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 )在半山腰上。 5. 修改病句(8分)

(1) 妈妈总爱回忆过去的往事。

(2) 星期天,我画了一幅画和一篇作文。

(3) 春天的兰州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4) 图书室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

六、 阅读(27分)

(一) 默写《送元二使安西》并回答问题(10分)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这首诗通过 场面

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 。 (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7分)

祖国的宝岛

祖国的宝岛——台湾,有许多风光秀丽的名山大川。峰峦挺秀的阿里山就是其中之一。它以奇特的“神木”,呼啸的林海,变幻的云海,壮丽的日出为人们所称道。

这里奇数茂密,古木参( cān shēn cēn )天。有3000多年树龄的红桧 高52米 离地面最低处的树围有23米 被誉为 神木 还有4100多种高龄的“大神木”和树中生树、三代同堂的“三代木”。这些奇异的树木,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乍起,千枝婆娑,万叶摇动,像大海涌起层层波涛,发出阵阵涛声。即使站在山下,也能听到林海的呼鸣。每当黄昏的时候,白云从山谷涌起,迎风飘荡,把山谷和树海遮掩得若隐若现。伫(zhù chù)立山峰,遥望脚下,白浪翻飞,犹如置身海上仙山之中。在观日楼看日出,景色更为壮观。远远的玉山那模(mï mú)糊的轮廓在微微地晨曦中逐渐清晰起来。天空忽而墨蓝,忽而淡青,忽而灰白,忽而殷红。不一会儿,墨绿色的山影缓缓地显现出来。霎时,红澄澄的一轮朝(zhāo cháo)阳蓦然升起,腾向空中,射出灿烂的光芒,给青山翠谷抹(mā mǒ mî)上一层瑰丽的色彩。 1、在文中的( )里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画出。(2.5分) 2、给文中画线部分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5分)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2分)

近义词:奇异( ) 瑰丽( ) 反义词:隐( ) 模糊( ) 4、在第2自然段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2分) 5、用‖把第2自然段分成4层。(4分) 6、填空。(4分)

短文从 、 、 、 四个方面描写了阿里山秀丽的风光。 七、 习作(30分)

在20世纪,人类的许多幻想变成了现实。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各自的奇思妙想,说说未来的衣服、未来的食品、未来的住宅、未来的交通„„

要求: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题目自己定。

2016回忆过去的说说篇八
《2016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真题回顾之言语表达题》

面试是一个角逐的过程,是能力与能力、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较量,因此入围面试的考生

员考试的面试形式为考生整理了大量结构化面试与无领导小组面试技巧、最新热点、

面试案还有疑问?点击这里>>>一对一在线咨询。 2013年2月28日下午邮政管理局

材料:政府垃圾分类的工作,要推广到一个社区里边,你是负责人,考察推广情况,发现没有分类,工作人员抱怨居民不配合。

问题:在小区举办的居民座谈会上,有群众反应垃圾分类太麻烦,要求取消,请你现场进行劝说。

【考查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解析人】刘春梅 【初审人】曾文燕 【复审人】赵杨 【终审人】XXX

【核心考点】

本题侧重考察考生的言语表达能力,通过阐述填埋、焚烧这两种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的不足,突出实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服小区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答题要点】

1.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一定会吸取,并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处理制度,满足人们的需求。

2. 其次,结合数据、实例向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的积极作用,引起居民的共鸣。

3. 最后,针对群众反应垃圾分类太麻烦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

各位街坊邻里:

我是咱们社区垃圾分类处理项目负责人,刚才听大家发表了对垃圾分类的看法,我深受启发,我一定会结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咱们社区的垃圾分类处理制度,满足大家的生活所需。现在我给大家说说垃圾分类这个事。

祝您备考成功! 我想大叔大妈一定还记得,过去我们都会把牙膏皮攒起来卖,橘子皮用来制药,废布头、墨水瓶等等都会想法设法重复利用,其实我们很早就在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不是吗?

现在,政府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在源头上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变成资源,这对于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垃圾分类后,那些能回收、不易降解、有毒的物质就不再填埋,这样,可减少的填埋垃圾达总量的60%以上,从而减少占地,更减少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垃圾分类提高了垃圾利用率。我们的生活中有30%-40%的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一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吨柴油,一吨易拉罐结块后形成的铝块,能让我们少采20吨铝矿。垃圾可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哩! 而且经科学论证,垃圾分类是最节能、最经济、最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

现在我们小区作为示范点推行这种方式,为了减轻大家分类的困难,政府将给统一每家每户发放分类垃圾桶和垃圾袋,小区内也设立了分类垃圾桶。表现优异的家庭,将会获得洗衣粉、购物袋等奖励。我们也根据本社区的情况制作了很多垃圾分类操作手册,里面详细介绍了具体的生活垃圾品种分类。就是发到大家手上的这本,大家可以好好看看。只要我们多用一点心,多动一下手,就能让我们的居住环境更美好,给子孙后代留一个美丽家园,何乐而不为呢?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多练多开口,充分掌握面试技巧,重点仍然是注意积累,平常可以多听听新闻,关注时政热点,为面试积攒知识,储备能量,从而在考试中出色发挥,一举成功!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

2016回忆过去的说说篇九
《路井中学2016级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路井中学2016级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0小题,每个2分总计60分)

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小农经济

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3.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16年持续不断地建设施工后,2008年底基本建成,这是中国水利建设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古代在水利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其中,兴建于2250年以前,至今仍对长江流域的抗旱、防洪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筒车 C.龙首渠 D.白渠

4.相传,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哥窑所产冰裂纹瓷器应属于( )

A.白瓷系列 B.青瓷系列 C.青花瓷系列 D.珐琅瓷系列

5.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是(

)

6.“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是( )

A.白银大量使用 B.榷场贸易繁盛 C.工商业繁荣 D.交子的使用

7.与唐朝前期的都城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的最大特点是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市”里 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8.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女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值。”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劳动者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了资本家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 表明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9.重农抑商思想崛起并开始得到实践是在(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 西汉

10.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A.打击了中国航海业 B.丧失了外贸主动权

C.影响了商民的收入 D.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11.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弱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B、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

C、松太地区棉纺织水平下降 D、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跌

12.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

A.洋纱和洋布 B.咖啡和可可 C.产于印度的茶叶 D.产于泰国的香米

13.不属于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是( )

①外资企业的刺激 ②洋务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的保护政策 ④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14.下列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同他们创办的民族工业有误的是( )

A.方举赞,孙英德——发昌机器厂 B.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

C.荣宗敬,荣德生——新洋灰公司 D.张謇——大生纱厂

15. 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16.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其中“先天不足”是指( )

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C.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17.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8.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商品的涌入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C.繁重的捐税负担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9.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20.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

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21.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是因为( )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22.造成右图漫画中所反映的历史运动的最主要因素( )

A.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

B.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C.三大改造过急过粗

D.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

23..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以下关键词能正确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A.联产承包 大跃进 好莱坞大片 依法治国

B.中外合资 互联网 革命委员会 南巡讲话

C.拨乱反正 大包干 经济适用房 三个代表

D.人民公社 个体户 一国两制 村民自治

24.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文革”时期全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

2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 )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6.2008年8月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界奥运会。六个协办城市天津、秦皇岛、上海、沈阳、青岛和香港,其中那些城市曾经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开辟为通商口岸,

1984年又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

①天津 ②秦皇岛 ③上海 ④沈阳 ⑤青岛 ⑥香港

A.①②③ B. ③⑤⑥ C. ①③ D. ③④

27.20世纪50年代,双排扣列宁装和大口兜的军装备受青睐;60年代,一身绿色的军装是最具有特色的着装方式;70年代,碎花衣裳和的确良面料成为时尚;90年代,变化多样的时装极为流行。以上关于我国人民着装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人们的着装受当时政治因素影响 B. 服装款式及其面料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C. 人们的着装变化与思想观念的变化是一致的

D. 建国后,中国人在“穿”的方面不受西方影响

28.中国社会“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反映了近代中国( )

A. 近代化水平差别大 B. 注重环保 C. 注重保存传统文化 D. 注意保护文物

29.下列关于近代中国通讯事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午战争前,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

B.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了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

C. 当时的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都是为了军事目的

D.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30.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并称为四大媒介。下列有关广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的传播媒介作用有所降低

B. 按传输方式,广播可分为“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

C. 中国的广播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D. 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无人收听广播

二、主观题(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

31、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我吴市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

2016回忆过去的说说篇十
《福建省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福建省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

(2)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3)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4)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5)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______

(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

(7)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

(8)无为 在岐路,___________________

(9)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不蔓不枝。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5分)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 ①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注:①髫龀(chèn):幼年。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沉迷 .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 .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 卒:最终 .

D.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信:诚实 .

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 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②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 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 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③④⑤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仪同宇文威攻打于仲文。

B.之前,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麻痹大意,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C.于仲文可谓深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15分)

6. 阅读下列这首元曲,回答问题。(9分)

大德歌·秋

【元】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①陈抟:五代、宋初的道士,曾在华山修道,相传他嗜睡,能入眠后百日不醒。②蛩(qióng):蟋蟀。

(1)此曲写闺怨,所盼之人未归,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主要从哪个角度来描写 景物?其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闺怨”之情?试举两种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①

陈与义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拏舟②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

【注】①宋高宗绍兴六年6月,给事中陈与义因与尚书左仆射赵鼎政见分歧,论事不合,借病辞职。本词写于辞官后前往青墩的途中。陈与义,南宋词人。②拏(音nǜ)舟:牵舟,这里指乘船。

(1)结合全词,说说上阕 “病夫因病得来游”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下阕的写景文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情节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孩子,我给了你一条命;不过,你把财产还给我罢了:咱们两清。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笔交易„„”。这是葛朗台对欧也妮说的原话。之后他让吓呆了的公证人克罗旭亲自去准备一份放弃财产继承权的文书。(《欧也妮·葛朗台》)

B、李玉亭告诉吴荪甫干这引狼入室勾当的有孙吉人和赵伯韬,吴荪甫因此断定什么“公债多头公司”完全是圈套。吴荪甫从电话中得知工潮已平息,杜竹斋又送来了交易市场上的好消息,他觉得自己在两条战线上都取得了胜利,就剩下李玉亭报告的“大计划大阴谋”还在威胁着他。(《子夜》) C、爱斯梅拉达认出了克洛德。“绞刑架让我厌恶的程度还远远不如你呢。”当克洛德最后一次在绞刑架前让爱斯梅拉达选择时,虽然爱斯梅拉达非常想活下去,但面对克罗德的求爱,她作了上述回答。(《巴黎圣母院》)

D、在觉新的办公室,觉慧反复朗读《新青年》杂志里的“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不仅激起了觉民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家》) E、聂赫留朵夫得到玛丝洛娃告御状减刑的好消息, 他兴奋地拿着减刑文书去接玛丝洛娃,可是典狱长断然拒绝放聂赫留朵夫进监狱,声称要释放任何人犯,必须有他顶头上司的命令。聂赫留朵夫一无所获,只得坐上马车回旅馆。 (《复活》)

9、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曰:“所废之事何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这位“先生”是谁?“先生”因何到“此小县”?到“此小县”后表现如何?张飞对“先生”前后态度有何变化?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咱们素日好处,再不用说。但今日你安心留我,不在这上头。我另说出两三件事来,你果然依了我,就是你真心留我了,刀搁在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的了。”

说这话的是谁?话中的“出去”是指什么事?“我另说出两三件事来”具体指哪些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0、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6分)

①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②孟子曰:“无惑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孟子•告子上》)

(1)孔子和孟子观点中的相同之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和孟子各自有着怎样的思想倾向?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心不厌细:《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这样红

杨葵

①一部纪录片红成这样,出乎很多人意料,包括总导演陈晓卿,他反复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示,《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于他而言,只是一部正常而普通的纪录片而已,他不赞成关于该片的溢美之词。这在当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专注本职工作。依我看,这也是《舌尖》的内在风格——实在。

②但今天来说《舌尖》为什么这样红,还是要从文化角度说。这又分虚实两面。

③虚的一面从梁启超说起。梁启超曾总结有清一代的学术思想,一言以蔽之曰考证,曰总结。如果把今天放回历史大坐标中观察,无论是学术还是创作,都还在考证、总结这一脉络的延续位置。我们这辈人的悲哀之一是创造力贫乏,也许只配来总个结、考个证。从这一点说,《舌尖》握住了时代命门,它把几千年中国人舌尖的滋味,做了一次泛泛的总结和考证。又因它选取的角度既灵且巧,态度务实低调,就在隐秘的潜意识层面合上了时代节拍,击中了每个观众。

④这是虚的层面。至于实的层面,要突出一个“细”字来讲。这与前边的虚谈仍然一脉相承——总结、考证,本来就是在细节上下功夫。

⑤来说细的。前两日与友人聊天,感叹近两年突然冒出那么多既有钱又有闲之人,在各个领域内下功夫地玩,深入地玩,大到朝圣、养生,细到香、茶、木头、瓷、陶,甚至鉤瓷鉤壶,都玩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也是时代特色之一。

⑥曾经的中国人太细了。最近读过清代文震亨的《长物志》,看看目录就知道那时文人之清雅,到了多细的地步。单说文房用具,也就是书桌上摆的玩意儿,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裁刀„„还有很多;现代人呢?以我此刻书桌为例,电脑、圆珠笔、即时贴,没了。

⑦《舌尖》领人在味觉上向更细处一步步地探掘,重拾我们曾有的静心、细心、耐心。眼耳鼻舌身,色香声味触,每一项往细处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样广阔的境界,心不厌细,只看你能走多远。

⑧只求温饱的吃,那叫囫囵呑咽,连咀嚼都顾不上,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只是吃的意义之一,远非全部。就如同喝茶,大茶缸牛饮仅为解渴,如果是品茶,选水选茶、凝神温杯这些都不说了,单是入口之后,舌尖、舌面、上腭、两颊„„无穷细致的美妙等你体会。

⑨《舌尖》以其细,征服了平日里吞食牛饮的普通人。物质世界越浑浊不堪,人就对心灵世界的清净越渴盼,而吃之一项,由最物质出发,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探掘,直达心灵世界的修道之旅,在满足陈晓卿反对的那种大而无当的民族骄傲心理的同时,又能够满足很多人的食色之欲,不红说不过去。

⑩返回来再啰嗦几句——在眼耳鼻舌身的层面求细固然可喜,但如果不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就是无谓之细。正如《舌尖》一片,《舌尖》只是个起点,如果只停留在舌尖,那真是连美食的门还没入。曾经听一个老茶人说苦,口腔感受到的苦不是真的苦,真苦入心。借他这话来说《舌尖》,创作者们想说的,是入心的味道。

11、下列对“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细”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是一种务实的创作风格。

B、从文化角度来说,“细”包含虚与实两面。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C、一系列的细节探掘,是直达心灵世界的修道之旅,能拓宽我们人生之路的广度和深度。

D、“心不厌细”的前提是真苦之心,物质世界的浑浊也是往细处探掘的重要条件。

1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走红的原因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结尾提出的“人心的味道”包含哪些深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

李振南

①每当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的思绪便会穿越时空,抵达江南小镇的小巷和它的油纸伞。

②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现在,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③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④油纸伞走向乡下,肯定是《白蛇传》以后的事了。这种竹木结构,用纸糊成的雨伞,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刺鼻,那黄黄的颜色,温暖着打伞人的心。记得,小时候乡下农人的家里,多半都是有一把油纸伞的。现在,我想起来,我家也有一把手柄长长的油纸伞,虽然不知道使用了多少个年头,伞面也已破旧,然而孩提时每每撑开,总会有山水的味道,有亲人的味道,在雨中一路追随陪伴。

⑤我家的油纸伞属于祖传或是母亲陪嫁过来的,我至今仍不得而知。按照我们这里的乡风,油纸伞是“有子生”的谐音,是吉祥的象征。所以,过去在闺女出阁时,其父母总要送上一把油纸伞讨个吉利。我家门角里的这把油纸伞是不是母亲的陪嫁物,我一直没有问过,那时也不懂得问。

⑥过去,乡下的油纸伞,一般是妇女和儿童的用物,成年男人的遮雨工具是箬笠、蓑衣,他们讲究的是实用,不需要诗情画意的伞。我儿时使用油纸伞都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又大又笨重的油纸伞,它的重量和宽度早已压过我弱小的肩头,有时候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撑开。在斜风骤雨中,油纸伞和人都晃荡在乡间泥泞的土路上,这时,雨模糊了视线,风吹淡了田园的颜色,雨和伞构成一组天然的乐器,雨在伞背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音乐,此起彼落,使寂寥中的行人有了一份乐曲的慰藉。

⑦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如今,油纸伞早已被式样繁多的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朵在大街上、小巷里、阡陌中次第开放。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伞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含情脉脉,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已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白蛇传》那样缠绵绯恻的故事。

(摘自《中国散文家》2011年第2期,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分):

A、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在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就能看到油纸伞的影子,置身于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间,赏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图。

B、江南的雨使独具慧心的匠人产生创造的灵感,油纸伞应运而生,沿袭千年而不绝。

C、追忆小时候在乡下用过的油纸伞,作者印象深刻的是雨和伞敲打出的音乐。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D、文中对于油纸伞是母亲陪嫁物的猜测,是虚实结合的写法,说明家里的这把伞在我的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E、文章最后把油纸伞和自动伞、折叠伞做对比,是为了说明即使现代各式各样的伞更精细更美好,而油纸伞所承载的古典情怀和诗意却是永远无法替代的。

15、文中第三段提到《雨巷》和《白蛇传》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文本,探究“油纸伞物语”的丰富内涵,并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97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