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天下》有感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读《平天下》有感

  读书于我有一个习惯:看书不少,但看完不多。办公室案头、家里床边,堆放着不少翻过的书,往往这本书还未看完,下一本又开封了,大多依然是没有看完的命运。倒是手头这本由 “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小组”编著的《平天下》,不想用半天时间就全部看完了。掩卷而思,余音袅袅,启迪良多。

  以虔诚之心读中华文化

  说实话,初见这本书,并不入我眼。《平天下》三个字,觉得有些霸气,太过张扬,非我所想。倒是书名下一行小字吸引了我:中国古典治理智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身为一个中国人不了解不掌握中华传统文化,就枉为一个中国人。总书记强调:丢掉传统文化,就是割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浦东统战部蒋海同志一番苦心研究,写出了《我们之所以是我们》的论断,提出了“中国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无论历史变迁、朝代更迭、民族迁移、区域不同,但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坚,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成为区别于西方或其他国家、民族的重要标记。所以有人把文化比作民族的根、民族的魂,民族繁衍、生息、发展的基石。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曾说过,“世界上最难的事,是认识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如果不了解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估计连做个国人都不合格。因此,我是带着虔诚的信仰和补课的心态来捧读这本书的,也藉此希望让自己更中国。

  向世界通俗表达中国智慧

  按理说,读中国古典文化,并不轻松,它往往与拗口、晦涩、生僻、难懂等相联系,也与有趣、好玩、读得着魔、引人入胜等相去甚远。我一个粗人、俗人何德何能,竟用半天时间看完一部300页的介绍中国古典治理智慧的书?答案并不复杂。《平天下》后记就有这样一段开宗明义:“如何将中国古代经典中蕴含的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以更典雅的方式,传递给广大读者,以更生动的形式,向世界表达?”一句“典雅的方式”、一句“生动的形式”,概而括之,无非是要把“居庙堂之高”的中国古代经典,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可理解、可接受、可传播的方式,介绍给读者,传递给世界。或许这正是“人民日报海外版”肩负的职责与使命。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我觉得本书在编著上,是化了一番心思的。

  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不求全,而是删繁就简、择要精选。介绍中国古典文化的,可谓汗牛充栋。“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颈虽长,断之则悲”。同理,编撰这样一本介绍中国古典治理智慧的书,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有何特色,让人易理解,能记住。据了解,编撰小组由海外版总编辑张德修领衔,几位年轻人组成。他们很大的功夫用在择要精选上,“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们用半年的时间对中国古代经典进行了研习梳理,从中整理出了140多条引用率较高的古典名句。我读后最大的体会就是这些内容读起来不生涩、不吃力,似曾相识,大有“温故而知新”的收获与乐趣。

  其次在编排的逻辑上,不割裂,而是遵循了中国古典政治理路。中国古典政治理路大家耳熟能详、普遍能接受的无疑是《礼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段话了。意思是“自身、家庭、治国、平定天下”,彼此间的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相互依存。因此,该书在编排中,遵循了中国最古典的政治理路,分为“修身”、“为学”、“民本”、“官德”、“治理”、“天下”等6个篇目。这样一种编排,在我看来,其本身就是一种最本质、最精要的中国古典治理智慧内在逻辑的巧妙呈现,也让中外读者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书名会是《平天下》。从这个角度说,看这个书名不再是张扬,而是很内涵的啦。

  第三在文章的表述上,不照搬,而是联系当下、重在启迪。书中编录的140多条古典治理名句,都标明了“典出”、“原文”、“释义”,让人望文生义,容易看懂。更重要的是,每个经典句子的后面,编者还联系当下社会治理的实际,有一大段引申性的话语,重在启迪,重在应用,让读者学有所思、思有所得,从而丰富我们的治理智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不仅是中国古典治理智慧向世界表达的普及读物,也是传承发展中国治理智慧、探索社会治理创新的工具书。

  半天翻读,一生研行

  当今这样一个时代越来越倡导读书学习。“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文化,如一座智慧之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需要我们用一生研读并践行,正如《礼记•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华文化中有大情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其赤”。

  中华文化中有大道义:“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中华文化中有为官之德、为政之要:“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中华文化中有警世之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公生明,廉生威”;“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中华文化,倡导与人为善,美美与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中华文化,如浩渺之星空,博大精深;如璀璨之明珠,光灿夺目。无论是在为人治学修身的自我提升中,还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都可以为我们发掘借鉴,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值得我们一生研习、躬行。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26834.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