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读后有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艾布·胡莱勒的传述:先知(愿主福安之)说:“择妻看重的不外乎四者:钱财、门第、美貌,或教门。让有教门的女子成为你不二的选择;否则,你将倒大霉。”(《穆斯林圣训集》)

  一个家庭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家庭是否有一个价值观正确的女主人。价值观的扭曲,可能毁掉丈夫苦心经营的一切。本可以幸福美满的家庭,可能会被一个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的女人,最终搞得家破人亡。

  最近忙中偷闲,读完了周克希所译的《包法利夫人》。这层感悟是我意外的收获。读《包法利夫人》是受了老周的诱惑,原本是为学习他的译风的。因为他在他的很多译论性文章中引用了许多例句,都是《包法利夫人》中的经典句型。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大师就是大师,在他的笔下,人性被揭露无遗。或者说,他揭露的是,美丽漂亮但价值观扭曲的女人的共性。

  夏尔,也即包法利,一个老实本分、心地善良的人,当然也是一个愚人。不知福楼拜按着什么心,在第一章中就给他包办了桩婚姻,父母给他娶了个听说很富有但却奇丑无比瘦骨嶙峋的老寡妇。娶来的原来是个穷酸的老妪,此事败露之后,夏尔那不甘心,读者那打抱不平,对福楼拜来说,正中下怀。

  老福人还算不错,倏地就安排这个老女人死了(出乎读者意料),这好比给踩到了狗屎的读者(或夏尔)送来了一双比原先那双好几倍的新鞋,真舒服,真痛快。殊不知,这双新鞋才是致命的毒药!

  包法利的第二位夫人爱玛,要美貌没得说,真心是窈窕淑女;要文化,那也叫才女;论门第,夏尔算高攀。可是,她却是个价值观出了问题的女人。或者从宗教的角度讲,是信仰的缺席导致她走上了不归路的。福楼拜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情感堕落的过程,作者努力地找寻着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我说,那就是信仰的缺失。

  历史是会重演的。19世纪的这种法国病,它蔓延到了21世纪,正在吞噬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非危言耸听,甚至你我身边就有愚蠢而又无奈的夏尔,就有妩媚却堕落的艾玛。

  读完《包法利夫人》,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是因为可怜倒霉的夏尔之死,而是因为这个世界每个角落都有艾玛和夏尔的身影。

  伊斯兰的伟大在于,它要实现的是人类的两世幸福。而成功的婚姻是一个人现世生活幸福的保障之一。选择教门好的女子,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择妻的问题上,要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切记先知(愿主福安之)的教诲:“择妻看重的不外乎四者:钱财、门第、美貌,或教门。让有教门的女子成为你不二的选择;否则,你将倒大霉。”(《穆斯林圣训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9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