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的读后感大学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毛泽东传的读后感大学篇一
《读书笔记 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在利用了课余时间阅读了《毛泽东传》之后,我对毛泽东本人以及他的革命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对新中国的过去,今天和未来进行了反思。遥想当年中国,军阀混战,匪患猖獗,民不聊生,官僚恶霸残民以惩,苛捐杂税民不堪命。而毛泽东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出生的,古人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而毛泽东就担当起了这个救国救家之大任,他振臂一呼,率3万疲敝褴褛之师深入不毛,垮五岭,击乌江,穿雪山,渡草地,于窑洞之中做天下文章,北击倭寇两万里,南逐蒋匪下钟山,不出10年,国民政府灰飞烟灭,新中国建成,中华民族的黎明到来了。而建国之后,毛泽东则一心投入国家建设,虽然期间遭遇了不少困难,在外国势力的压制下,依旧把中国的工业农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晚年指导了文化大革命,初衷是正确的,只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变成了错误。

对本书的总体印象和认识就是本书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毛泽东的一生,把毛泽东的革命精神提炼了出来。对毛泽东的缺点和优点都加以了叙述,完整的展现了真实的毛泽东,同时打击了一些对毛泽东失实的评价。无论如何,毛泽东是真正的现代中国之父。他把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那些诋毁领袖声誉的人只能暴露他的自私、疯狂、胆怯和不负责任。

读完此书后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毛泽东的思想,为人民服务就要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做人就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对工作就要“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就要有“极端的热忱”。辩证的看待毛泽东思想,汲取其中有益的部分,对我们增加人生的阅历、丰富人生的经验、提高个人修养、学会处世本领、树立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生的理想,都是极有帮助的。毛泽东就是运用了这样的思想,去实践,去辩证的看待问题,去领导人民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捍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毛泽东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是他一生的精华,值得我们这些80后90后去学习。我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来阅读《毛泽东传》,来近距离接近这位伟人,学习他的经验教训,学习他的做人哲学,为

了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奋斗。

毛泽东传的读后感大学篇二
《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篇一:毛泽东传>读后感

要想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的脉络,绕不开的一个人就是人民军队和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毛主席。读《毛泽东传》,让人不得不钦佩毛主席的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朴实的生活作风,简明厄要的文风,指挥若定的作战风格,充满辩证法的工作思路,处处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自傲,没有架子,时时刻刻对革命的各项工作保持清醒的头脑。

毫无疑问,毛主席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各个方面,都值得我们这些人学习。共和国前进道路中的曲折和倒退,从毛主席的身上和毛主席的文献中往往可以找到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毛主席对自己一生的工作,认为主要是两点:一是赶走了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一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评价毛主席的这两项工作,第一点大家都没有疑义。对第二点,用毛主席临终前的话来说:支持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

其实,如何评价毛主席的关键,正在于评价毛主席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一种常见的庸俗的解释就是毛主席是为了党内的权力斗争的需要而发动文化大革命。这是一种站在资产阶级人生观立场上做的主观主义的解释。它首先认为毛主席的人生价值就是要争取满足个人的权力欲。以此出发,来反对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对不对?文化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要人民大众掌握民主的武器,以不流血的方式保持人民政权的永不变色。而其矛头指向的是党内的那些意图走资本主义路线的人。这些人虽然在昨天反对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官僚资产阶级并赶跑了他们,但是今天他们可能自己就要把自己变成另一个蒋介石因为他们不能从根本上同自己思想中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斗争。而那些以功臣自居的人,被封建主义历史上的论功行赏的观念充斥头脑,不愿意继续保持无产阶级的思想状态,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不自觉的走到了革命者的反面。这种影响是如此广泛,以至于毛主席如此威望,都觉得处理起来极为困难。只有消灭了这种以功臣自居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否则,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所消灭的官僚资产阶级,又会卷土重来。毛主席看到了这样的局面,所以要发动文化大革命。因此,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意图用一种和平的方式消灭私有制乃至人民头脑中对私有制的欲望。

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难点在于,私有的观念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很多人只是以文化大革命为借口,来达到打击异己的个人目的。这样弄来弄去,实在达不到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最初目的。

私有制心理的一种体现就是一些领导干部以功臣自居,而忘记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革命胜利的根基是人民在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代价之后换来的,自己不过是参加了这个过程的执行而已,而绝不是自己的功劳。

金刚经上讲,“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像,人像,众生相,则非菩萨”。那些革命者,奋不顾身的参加革命,等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却有了“我相” - 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冒出来了。因此,这些人就不是革命者了,而是走到了革命者的反面。

由此看来,要想保持无产阶级的本色,真是既困难又容易。说困难,是要人跟自己做斗争。说容易,方法实在简单:无非是把自己的个人利益少考虑,多考虑集体利益。能够做到这一点并终身实践,一以贯之,实在不容易。而这正是毛主席不朽的秘密所在,也正是反动分子想怎么样抹黑也做不到的秘密所在。

篇二:毛泽东传读后感

哈佛大学的教授美国人罗斯。特里尔所着的《毛泽东传》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该书文笔流畅,读后给人以史诗般的震撼。

在人生开始阶段默默无闻的毛泽东,却有着特殊的性格和坚强的信念,上下求索找到拯救国家的道路。许多年以后,他成为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统治者,还领导着地球上人数最大的政党,他的一句话,一道命令,思想上的一次变动,都会在这个国家内掀起惊涛骇浪。

和大多数那个时代的先知先觉者不同,毛泽东的出生并不高贵,是位普通的农民的儿子。他也不像蒋介石、周恩来和邓小平那般出国留过学。这使他的世界观更贴近古代儒家的世界观;同时也奇妙地证明了一点:传统的中国固然要现代化、西化,然而达成目标的手段却依旧是传统的——依靠占中国总人口近90%的农民。这是西化的先进者想不出的,也是麻木的守旧者没本事做的,能够完成这一目标的只有他--这位诞生于韶山冲东方之子。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人,他的思想和哲学观变化万千,让人琢磨不透。他既接受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又受到俄国革命的启发,骨子里还浸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再加上他强悍的意志力,使之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领袖。就像古代帝王可以终结乱世,一统天下,毛泽东也有能力将处于现代化夹缝中苦苦挣扎的,贫穷而落后的中国解救出来,他融合了各方的资源,创设新的秩序,带来新的希望,建立新的中国。

一个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一场特殊的革命,一场特殊的革命产生了一位特殊的领袖。毛泽东是一位“哲学王”,或是“圣王”。在柏拉图的口中,这位“哲学王”负有教化大众,带领民众走向至善境界的职责;而在古代儒家眼里,“圣王”则是体察天地之道的人物。

这位圣人在完成了革命事业后,开始着手将人民带入他理想中的乌托邦。是人类自身有所局限吗?不符合常理的希望,对奇迹的向往,总是会孕育出某些歪曲,最终蜕变为绝望。事实证明,把国家交给一位“圣王”统治十分危险。历史上对乌托邦的追求,几乎全是以完全相反的结局收尾:法国大革命追求的是纯净的民主,最后“民主”却变成了一只多头怪兽,需要每日用鲜血去祭祀;俄国革命追求没有剥削的平等,可最后为

了革命需要而存在的高度集权的政党体制,异化为斯大林式的极权。

悲剧总是一次次反复,这个曾将几万万中国人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人,也可以因为自己的奇思异想或是维持权力让几千万人饿死,让几百万人互相争斗,让几万人的人生失去价值,或是让几百人从权力的最高处重重跌落„„

或许毛泽东天生适合当一位革命领袖,而不是一位温和的治国者。在革命年代他的思想是为了应对当时的需要,然而在执政党时期还对革命纯洁性念念不忘就显得有些怪异。此外,这些错误源流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思想,列宁创立的政党以及斯大林在外交上的政策„„邓小平曾经说过,坏的政治制度能让毛泽东这样伟大的人也犯错。

读罢《毛泽东传》,让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史为鉴,我们明白治理国家不能仅仅依靠少数几位伟人,而是应当凭借良好的普遍参与的政治制度,完善的保护自由的法律,以及理性、有思想的公民。

篇三:毛泽东传读后感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毛泽东

毛泽东是我国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在新中国成立道路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同时,他个人本身也是具有非常出类拔萃的个人魅力与领导才能。这是我在看完金冲及编纂的《毛泽东传》的所感所想的一个概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位伟人的风采吧!

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韶山冲农民毛贻昌家出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泽东,字咏芝(后改润之)。他们家的头两胎婴儿都在襁褓中夭折了。母亲生怕他也不能长大成人,便抱他到娘家那边的一座石观音小庙,叩拜一块巨石,认做干娘,还取了个小名,叫石三伢子。

幼年的毛泽东,吃苦耐劳,勤快朴实,不怕艰难,对农民的疾苦也体会很深。而父亲对待自己的高压手段,也培养了毛泽东最初的反抗心理。

一九一三年春,毛泽东考入五年制的湖南省立第四师范。第二年春,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与毛泽东差不多同时,一批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也纷纷考入第一师范,其中有蔡和森、张昆弟、陈章甫、罗学瓒、周世钊、李维汉、萧子升、萧子棫等。本来已是秀才,比毛泽东大十七岁的何叔衡,也一起考了进来。在当时的湖南,一师堪称培养新青年的摇篮。

在经历了一系列革命的洗礼后,毛泽东成长为一名有为的革命家,同时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七日被选为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战斗。在经历了八年抗战与三年内战后,毛泽东以及其领导的共产党终于完成了对中国的解放,并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正式宣布新中国的成立。

毛泽东主席是一个个性鲜明,才华横溢的杰出的人物,我们应从他身上学到刻苦、朴素、勤学、肯干等优良精神品质,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帮助他人,认真学习,正如梁启超所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毛泽东传的读后感大学篇三
《毛泽东传读后感》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读后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当我合上<<毛泽东传>>,通过阅读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感悟颇多. 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伟大,而这些伟大又是如此平凡,理应成为我们共产党人的基本准则,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认真去学习、去坚持。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主要经历了革命、奋斗和建设三个阶段,整整九十年间,涌现出一大批为国为民、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优秀共产党人,而毛泽东同志是他们中间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奠基者,他是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有毛泽东同志参与的55年(1921至1976年),占现有九十年党史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基本包括了革命和奋斗的绝大部分时期。以下是我对<<毛泽东传>>的些许感悟

一、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特定利益,而存在区别的是,这种特定利益是公益,还是私利?一般来说,人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人是自私自利的,他们一心只企划个人的私利,甚至为了个人私利,不惜违反制度、损害他人、践踏法律;第二种人是基本道德的,他们虽然也追求个人的利益,但不会做出损公利私的事情;第三种人是大公无私的,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奉献,甚至牺牲。

毛泽东同志就是第三种人,大公无私的人,在少年时代,他就已经自觉同情弱者和劳苦大众:“一次他帮父亲去卖猪,在回来的路上,他把全部收入都给了一个乞丐”、“背着父亲把稻米送给一位揭不开锅的乡亲”、“还和家里的长工一起让父亲的吝啬行为不能得逞”;在革命时代,“他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让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为毕生使命”,“在几十年的战争生涯中他家中四分之三的人以身许国”;在党内,他从来就没有小派系、小山头,一切从党的事业出发,一切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一切都为了人民解放和生活幸福。

一个政党也有自己追求的特定利益,这就是党的宗旨,而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最根本的宗旨,这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是确保我们党永远保持先进的基础。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到: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只有为了人民利益的政党,人民才会真心拥护他。“与蒋介石不同,毛泽东没有征兵征粮引起人民的反对”、“他的干部也不像蒋介石的部下那样用大部分时间来建造自己的安乐窝”。共产党人正是赢得了中国“老百姓”的支持,才最终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应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团结同学,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和党的利益,努力为同学服务,积极弘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团结多数的中间策略

过去很多人对中间策略存在误解,把中间策略等同于“搞平衡”,实际上中间策略与“搞平衡”有本质上的区别。“搞平衡”是一种投机,不讲原则,一味妥协,非常不利于我们的工作,一时看仿佛解决了矛盾,而从长远看,非但不能促进团结,反而会严重影响团结。但中间策略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就是始终要团结最大多数人,维护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与真正的敌人做斗争。这种策略在革命时期尤为重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同样重要,只是我们不再是为了与敌人进行你死我活的革命斗争,而是为了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实现国家、民族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这种中间策略,这也是他能够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取得革命最终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

他在谈到湖南省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学习期间学生内讧时说:我在这场斗争中采取中立态度;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他被讥讽为“胡汉民的秘书”,成为国共两党联系的重要纽带;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实行了温和的土地政策,没收财产谨慎从事,不与中农为敌,并吸收土匪和无业游民参加革命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建国后,他更是积极寻求与苏、美关系的平衡,并通过利用国际关系中的这种平衡,争取和平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在党内左、右派路线斗争时,他自己也常说“我是个中间派”。

毛泽东同志能够经常灵活地利用“统一战线”,孤立主要敌手,正是这种中间策略,让他获得了党内的高度支持和人民群众的普遍爱戴。

三、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其实早在毛泽东同志的晚年,虽然犯了“文化大革命”无限扩大阶级斗争的错误,但在确定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人选时,他仍然坚持了“以德为先”的关键原则,为最终迅速粉碎“四人帮”集团奠定了基础。 一是选定“无私、不蠢、厚重少文”的华国锋同志为接班人,有效避免了党内左派、右派之间的剧烈冲突,避免了社会大动荡。二是任命“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叶剑英同志为国防部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为后来粉碎“四人帮”集团,稳定军队与全国形势,创造了重要条件。三是一直让谨慎忠诚的汪东兴同志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毛泽东同志对汪东兴的评价是:他的长处是心细,缺点是理论水平差、不喜欢动脑子。但是,不要小看了厚重少文,汉朝的周勃可是立了大功的。正是汪东兴同志的全力支持和周密部署,最终顺利完成对“四人帮”集团的拘捕行动。

他们三个人在当时,一个是党中央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一个是人民军队的实际掌权者,一个是中央警卫局的局长,三者如果缺其一,粉碎“四人帮”集团的行动都将不可预料。

四、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实事求是”最初出现于《汉书》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明朝王阳明在宋代朱熹“格物便是致知”、“理在事中”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实事求是”就是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在毛泽东同志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的外墙上就写着校训:“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的探索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最重要的思想路线。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当大多数党员仍热衷于工人运动时,毛泽东同志就开始注意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对湖南五县做了三十二天的实地考察工作后,完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他正确认识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客观实际,采取了诱敌深入、置换空间、集中优势兵力围歼薄弱敌人的战术,在敌人数倍于我的情况下,取得了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在长征时期,毛泽东同志及时应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采取了声东击西战术,四渡赤水,翻雪山、过草地,最终冲破了蒋介石的层层封锁,并在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从而为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开创了新篇章。

五、无畏进取的乐观主义

乐观主义者总是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行为能力来承受和减弱不利因素对于自己的不良影响,并使原有不利因素发挥正面的积极效应,因此他们更多关心事物的有利方面,而对不利方面,他们虽然也会高度关注,但他们不会过分担心,而是积极寻求化不利为有利的对策和办法,最后选择一条最有利的行动方案。

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个最有代表性的革命乐观主义者,他既有对共产主义无比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火一般的激情、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的革命大无畏主义精神;他还有积极向上、正确对待人生起伏、“永不自满,总在追求一种更具人性并能深深感觉到的社会主义”的拼搏进取精神。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革命不是苦役,工作不是苦役,让劳动和工作的过程,变成一种享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面对困难,始终要有一分镇定和从容,该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要敢于面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乐观主义并不是盲目的乐观,必须要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前途的远见卓识的基础上,是科学的乐观主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乐观并不是轻松坐等,也不是遇到事情只往好的方面想,而是要有随时牺牲的准备,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从而彻底改变命运,并最终取得胜利。

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乐观主义精神,面对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从容应对,不逃避;面对工作进步中的挫折和失落,我们要调整心态,不抱怨。要敢于担当,勇于接受挑战,学会把消极的想法从自己内心中扫除殆尽,始终充满阳光、充满希望,让任何艰难险阻变成坦途。

作为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应该向毛泽东同志学习。要始终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学习中一旦出现错误,要及时发现,勇敢纠正;要正确对待批评的声音,正如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忠告:“不要总认为只有自己行,别人什么都不行”,团结同学;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坚持学习,不断改造思想,不断完善自我,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毛泽东传的读后感大学篇四
《《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最近拜读了张玉斌先生的《毛泽东传》,该书文笔流畅,读后给人以史诗般的震撼。

在人生开始阶段默默无闻的毛泽东,却有着特殊的性格和坚强的信念,上下求索找到拯救国家的道路。许多年以后,他成为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统治者,还领导着地球上人数最大的政党,他的一句话,一道命令,思想上的一次变动,都会在这个国家内掀起惊涛骇浪。

和大多数那个时代的先知先觉者不同,毛泽东的出生并不高贵,是位普通的农民的儿子。他也不像蒋介石、周恩来和邓小平那般出国留过学。这使他的世界观更贴近古代儒家的世界观;同时也奇妙地证明了一点:传统的中国固然要现代化、西化,然而达成目标的手段却依旧是传统的——依靠占中国总人口近90%的农民。这是西化的先进者想不出的,也是麻木的守旧者没本事做的,能够完成这一目标的只有他--这位诞生于韶山冲东方之子。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人,他的思想和哲学观变化万千,让人琢磨不透。他既接受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又受到俄国革命的启发,骨子里还浸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再加上他强悍的意志力,使之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领袖。就像古代帝王可以终结乱世,一统天下,毛泽东也有能力将处于现代化夹缝中苦苦挣扎的,贫穷而落后的中国解救出来,他融合了各方的资源,创设新的秩序,带来新的希望,建立新的中国。

一个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一场特殊的革命,一场特殊的革命产生了一位特殊的领袖。毛泽东是一位“哲学王”,或是“圣王”。在柏拉图的口中,这位“哲学王”负有教化大众,带领民众走向至善境界的职责;而在古代儒家眼里,“圣王”则是体察天地之道的人物。

这位圣人在完成了革命事业后,开始着手将人民带入他理想中的乌托邦。是人类自身有所局限吗?不符合常理的希望,对奇迹的向往,总是会孕育出某些歪曲,最终蜕变为绝望。事实证明,把国家交给一位“圣王”统治十分危险。历史上对乌托邦的追求,几乎全是以完全相反的结局收尾:法国大革命追求的是纯净的民主,最后“民主”却变成了一只多头怪兽,需要每日用鲜血去祭祀;俄国革命追求没有剥削的平等 ,可最后为了革命需要而存在的高度集权的政党体制,

异化为斯大林式的极权。 悲剧总是一次次反复,这个曾将几万万中国人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人,也可以因为自己的奇思异想或是维持权力让几千万人饿死,让几百万人互相争斗,让几万人的人生失去价值,或是让几百人从权力的最高处重重跌落„„ 或许毛泽东天生适合当一位革命领袖,而不是一位温和的治国者。在革命年代他的思想是为了应对当时的需要,然而在执政党时期还对革命纯洁性念念不忘就显得有些怪异。此外,这些错误源流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思想,列宁创立的政党以及斯大林在外交上的政策„„邓小平曾经说过,坏的政治制度能让毛泽东这样伟大的人也犯错。

读罢《毛泽东传》,让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史为鉴,我们明白治理国家不能仅仅依靠少数几位伟人,而是应当凭借良好的普遍参与的政治制度,完善的保护自由的法律,以及理性、有思想的公民。

毛泽东传的读后感大学篇五
《读《毛泽东传》有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此次课外阅读我选择的是《毛泽东传》。毛泽东,是新中国成立的关键性人物,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国家主席,是全中国人民无论经历多少时间都不能忘却的人物。

高中时曾学过毛泽东写的一首词《沁园春·雪》。其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是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这短短的几句诗词中,不难看出,年轻时候的毛泽东是如何的豪情壮志,壮怀激烈。二十世纪在中国这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这片浸溺着疯狂掠夺、反抗的鲜血的土地上不断磨练,不断成长的伟大人物——毛泽东,用“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创造出空前伟大的业绩,用自己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将苦难中的中国拖出了泥沼,开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毛泽东,这位有着中国人民再熟悉不过的名字的人物,他的人生,对于我们这些未受过战火洗礼的人来说,就像神话,那么的神奇遥远。怀着对毛泽东的敬仰,对其一生经历、丰功伟绩的好奇,我翻开了《毛泽东传》,去感受这位伟人一生经历的一切。

于是,开始觉得那个最初对我们来说遥不可及的圣人终究也只是一个在平凡不过的人。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他的人生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不同的是他所走的是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充满艰辛坎坷的救国之路。

对我而言,最喜欢看的是年幼时代和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沿着他的成长轨迹,去体验当毛泽东还是一个普通人的时候,是怎样不断探索发展从而一点一滴改变的;是怎样超越了一个农民所无法超越的层次的。

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县,他的家庭是一个比较宽裕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像自己一样是个文盲,但是毛泽东和私塾老师总是搞不好关系,因为毛泽东憎恶儒家文化,不愿看那些个经书,总是偷偷看水浒,三国等小说。毛泽东天生酷爱读书的习性加上他骨子里天生的一种反抗精神,在经过一番激烈家庭斗争后,毛泽东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去城里读书的资格,最终走上了求学之路。

毛泽东在学习过程中偏科现象十分严重,喜欢的课程都是满分,而不喜欢的课程都是零分或者接近零分。自尊自强的毛泽东费心和自己的父亲周旋,以期得到父亲物质上的资助来完成学业。他的个性非常鲜明,对于自己认为是对的,他会毫不动摇地坚定自己的立场, 捍卫自己的尊严。他不会逼自己去接受不感兴趣的,而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不断提升,不断完善。

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懂得自己要的是什么,也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抗争去争取自己所要的。毛泽东的敢作敢为,毛泽东的率性和坚毅奠定了他后来不断革命的基础。毛泽东的前半生中那股为了理想、目标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又让多少人折服。

读完毛泽东的一生,我感悟很多。相对于他而言,我们现在的胜过环境,学习环境都比他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是我们现在对于知识的态度却远远不及毛泽东的百分之一。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未来,中国以后的建设还要靠未来的年轻人,但是现在的我们又有多少人有这样的自觉。或许这样的话过于偏激了,或许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还有一部分人在刻苦学习,以期待未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现在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离发达国家的标准远远不够,仅靠一小部分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此外,毛泽东教会了我的一件事就是做人要有骨气。骨气,这是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有尊严的国家和民族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精神品质。人有了骨气,才不会任人欺侮,任人宰割,被别人看成是一个永远无法抬起头来的可怜虫。 与此同时,毛泽东是一个矛盾体。他是一个革命者,是产生在大混乱时期中国的产物,他的军事思想和革命思想都是其他人无法抵达的高度。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好的建设者。他发动了“大跃进”运动,虽然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最后造成了我国严重的经济困难。此外,文化大革命也是他执政史上一个很大的败笔。由于他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因此,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发展被拖慢了很多年,产生了不可估计的损失。

毛泽东,是一个伟人,但他不是神,他并不完美,,他也会犯错。他的成功,他的失败,都是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中国的历史离不开毛泽东,不管后来的人们怎样评价毛泽东,但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一位伟大的巨人,他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毛泽东传的读后感大学篇六
《毛泽东传读后感》

姓 名:李 飞 学 号:20091510112 专 业:行政管理一班

院 系:新法学院(原政管)

凡 人

·

———伟领 人悟· 伟人

风采之多面的毛泽东

【书 名】《毛泽东传》

【作 者】(美)罗斯·特里尔著,胡为雄,郑玉臣 译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梗 概】该书认真的仔细的从毛泽东一生从求知的少年时代到奋斗的中年时代的再到辉煌的老年时代的光辉的一生。作者采取了通常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但在史料甄别、背景分析和观点评价等方面,《毛泽东传》都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是西方毛泽东传记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该书不仅体现出作者对历史事件高度的敏感性,也渗透着政治学视角的理论穿透力,对人物的情景分析更是出神入化,引导读者去体味“故事”背后的时代困惑和制度机制,把毛泽东丰富的情感与挑战性的理论创造联为一体,从而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壮观图景。展现了这位带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别样的人生。

凡人.伟人.神

———领悟伟人风采之多面的毛泽东

在中华大地几千年的文明史似乎从来不缺少独领一时风骚的伟人,上述秦皇汉武、下数明皇清主其文韬武略无不让人称赞,可是却没有一位可以像毛泽东这样让一个受百年欺辱的民族屹立起来。中华民族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庄严的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林,可是对于这样一个奇人我们后人又有着太多的品评、太多的认识。有的人说他是时势造英雄的凡人,也有的人说他是几千年难遇的伟人巨匠,还有的人说他的他的作为让我们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他是拥有雄才大略的神人,不管怎么说读了《毛泽东传》后对于这样一个影响中国近代史的人有了多方面的认识。

一、不管毛泽东多么伟大他首先是个“凡人”

在人们的视野中,政治和文化的沙滩不会淹没特殊人物的光泽。读完《毛泽东传》,我仿佛梦回20世纪,走进了那个时代,发现了一个真实的毛泽东,而不是概念上的毛泽东,更不是神化的毛泽东。其实,毛泽东绝非那种天生的伟大领袖。在1911年,他对中国的前途还充满了不成熟的憧憬,这位18岁的湖南青年设想的中央政府竟然是:孙中山做总统,康有为当总理,梁启超则是外交部长。即便在他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投身革命后,在政治上也是几起几落,饱尝失败的滋味。而且,毛泽东长期未能赢得共产主义革命的中心——莫斯科的信任;在斯大林的眼里,毛泽东只是一个“麦淇淋式的马克思主义者”,红皮白心,够不上一位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

在私生活上,毛泽东极富人情味、幽默感,极具人格魅力。这可以从如下细节获知:参加党的一大时,饭馆吃饭,别人让服务员打扫桌面,而毛泽东则直接用衣袖擦拭桌面;毛泽东年轻时,去拜访朋友,而这个朋友则嘱咐下人到时常买菜,具体到菜的价格,毛泽东则挥袖而去;甚至还有擦脸与擦脚的毛巾混用的状况„„所有这些,都说明,毛泽东并不注意生活细节,更鄙视那种为生活琐事而斤斤计较的人,从而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注入到自己所关注的事业中去。真是因为他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中去,所以才对中国革命的道路有着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毛泽东是个爱读书的凡人,现在说毛泽东只读资治通鉴不读现代着作完全是污蔑。毛泽东读了大量西方当时包括马列主义的主要政治学 、经济学、哲学、军事着作,几乎没有什么遗漏。而且大量阅读都是为指导革命时阅读的,虽说不上是“带着问题学”、“急用先学”,也确实是有目的的进行阅读的。而且他还总结出: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正是这种爱读书勤思考、还有心系一处的探索使得毛泽东成长为带领全国人民建立红色政权的伟人。

二、“支配了一个需要‘超人’的时代”的伟人

如果真要追根溯源,探寻历史的真相,只有返回中国,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也惟有在这样的国度里,才可能产生毛泽东这样的历史伟人。

毛泽东是20世纪一位富有魅力的革命家,他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不是乌托邦理论的一支插曲,而是对中国社会的重建,具有深远的影响。尽管毛泽东作为一位管理者比作为一位传统观念的反叛者、导师和斗士远为逊色,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过失,但这位魅力超群的政治家“支配了一个需要‘超人’的时代”,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如果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那么毛泽东将被视为一个新的黄金时代的奠基人。

他的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几乎使他成了一位预言家。他几乎总能在中国革命的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国的命运困惑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时刻,他如同上帝般的预言准确而清晰的指示着中国革命的方向,振奋着人民的精神。当在中国革命的初期,共产党的军队还被称之为流寇,中国革命笼罩在一片低迷悲观的氛围时,他的一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这一极负浪漫色彩的大胆预言,充分展现他对中国革命的信心和远见。当日本人彻底投降后,有着美国人的支持和全副美式装备的蒋委员长,终于腾出手来,信心十足的要在三个月之内消灭共产党时,其首要目标直指延安,面对来势汹汹、势力悬殊的国民党军队,尽管广大官兵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热情空前高涨,但他却审时度势,作出了撤离延安的英明决定,他象一位闲庭信步的哲人一样,向他依依不舍的老乡和战士们发出了这样的预言“多则两三年,少则一两年,我们就会回来的,因为我们这不是败退,而是主动撤离,这样的撤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回。”很快仅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国民党军队就如同决口的黄河之水,以势不可挡的势头迅速从中国的东北退到华北既而长江以南,速度之快,连蒋委员长幕后的山姆大叔也惊诧不已,而至大惑不解。

毛泽东以他超人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党魂、军魂、民族之魂。如果说“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创下的是华夏一统的千秋伟业;而毛泽东则是让这个自鸦片战争百年来受尽屈辱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了世界的民族之林。他以他特有的那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魄和民族自豪感,在国际时局风云变换的冷战时期,领导着积贫积弱的新中国,敢于向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挑战。当朝鲜战场上的美国大兵以急行军式的速度越过三八线,将朝鲜金日成的人民军逼到几近鸭绿江边时,在全世界人的眼里,这已是一场

毫无悬念的战争,有如今天的海湾战争。然而,此时的毛泽东却以他非凡的胆略和远见,向美国人发出了严厉的警告。面对着警告,麦克阿瑟这位美国的五星上将、联军总司令对此却嗤之以鼻的说“如果中共军队胆敢加入,那朝鲜战场将变成屠宰场”然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将傲慢的美国大兵赶回了三八线以南,并让他们为此付出了将近四十万士兵生命的惨重代价,这是美国对外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耻辱,阿瑟这位满身星光的美国人民心中的二战英雄,为此终未能保住晚节,黯然退场。

毛泽东在各方面的成就都是丰碑,很少有人能超越的。毛泽东的书法,如行云流水,而且又遒劲有力;毛泽东的文学成就,更是很少能有人能媲美,那首《沁园春·雪》足以傲视群峰;毛泽东在思想哲学界的成就,尤其《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名作,更是影响着全世界的哲学思想;毛泽东在调查研究方面《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的理论要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关于工商业政策》等。毛泽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百年难遇的奇才。

三、“神人”其实是一种信仰

多少年过去了,毛泽东三个字再也不代表一个个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和自由的信仰。有的人把毛泽东当神来对待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某种方面上来讲他确实是我们的指明灯,是我们思想上的开路人,说他是神是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肯定,对中国未来的选择的路的肯定。

其实,把一个人分成毫无联系的三方面来说是不具体的,在凡人的特征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其中透漏出的伟人的气息,当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时谁不怀疑这是一位神人呢!总之,毛主席是我们值得敬仰的伟大领袖,是使我们不断向着共产主义奋斗的太阳——指引着我们,引导着我们前进!

毛泽东传的读后感大学篇七
《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是近年来人们有许多争议的人物,赞之者把其捧入天堂,尊为圣人,贬之者把其打入地狱,侮辱之词无所不用其极。这些评议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极易混淆视听。不仅,不同的人对毛泽东有不同的评价,人处于的阶段不同对其也有不同评价,网络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的青年开始对毛有许多误读,参加工作进入社会以后,对毛又有了不同的评价。 去年我参加学院举行的党课教程,当我每一次上完党课之后,我的心中就多了解了一分我们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伟大,同时也让我接触到了《毛泽东传》这本书,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没能完整的阅读。

这一段时间,我从图书馆借来一本《毛泽东传》 ,利用课余时间的两次读书日,将其完完整整的阅读了一遍。

一开始总以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很难读懂《毛泽东传》这类书,读起来也会觉得很枯燥无聊,可是当我坚持下来的时候,我才觉得事情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更意想不到的是当你读进去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乏味抑或无聊,也不是那么的难懂,除了一些因旧事远去的生疏感之外,并不觉得烦难。

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个疑惑那就是毛泽东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我带着这个疑问开始慢慢仔细的品味这本书中的含义与精髓,以及读完这本书所带给我的启示。

这本书中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毛泽东对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艰辛努力和历史贡献,以及在探索过程中经历的曲折历程。同时,也不讳言他的失误,并对当时的国内外历史背景和他作出决策的思考过程、失误原因,作了客观的叙述。

我读《毛泽东传》,并不仅仅去看毛主席是怎样一个人,他是怎样怎样成功的。我会去联想到很多类似的人。我发现很多成功的人或者伟人他们都会有共处,那样我就有了学习的榜样。《毛泽东传》是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而具有权威性。《毛泽东传》的最大的好处是给出了一些真实的历史记录。同时,也让我相信,任何事实和可能性都会发生。因为,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把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人,都应该放在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去考虑,因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视野局限。我想了想,一个不会犯错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成功是由无数的失败积累后才获得的。这是我自己的经验所得,但我发现那些伟人也是遵循这条原则的。

先对这本书作一个故事梗概: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湖南一个美丽的山村“韶山冲”,随着清ZF的腐败无能,到毛泽东少年的时候,已是社会动荡、饥民遍野,毛泽东家里经营的米船也被饥民抢劫,让他们一家一下子变得很穷困,毛泽东一方面同情那些缺衣少食的农民,但也觉得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18岁的毛泽东,拒绝了去米店当学徒,走出了闭塞的山村,上了不同于私塾的“东山小学堂”,在这里他学习了自然科学和地理、英语等新科目,接触了当时维新派的政治启蒙思想。毛泽东的一首诗表明了当时的雄心壮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通过这一段,我特别敬佩少年毛泽东的远大志向,一方面他同情穷苦老百姓,希望通过改良社会制度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在以后的革命生涯里,毛泽东多次身陷危难,他心爱的妻子杨开慧,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可毛泽东从未动摇过最初的理想,那就是让普天下的中国人不再受苦受难。正式这种坚持和信念,让党由弱到强,最后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解放了全中国,毛泽东是中国人心目中名副其实的“红太阳”。

一、毛泽东少年时就是一个心系社会,很有志向的人。

毛泽东虽然出生于农民家庭但这样的出身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志向与追求。少年时,父亲本打算送他去一家米店当学徒,以便继承家业,发家致富。但是,毛泽东并没有走上父亲所安排的生活道路,而是走上了一条寻找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道路。回头看看我们这些当代的大学生,我们的志向又如何,我们有几个会把自己的未来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时常会抱怨学习的苦闷那全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习的志向,为什么读书?所以现在的年轻一代是需要树立自己的人生志向的,有了奋斗的目的,当然就有奋斗的斗志。

二、毛泽东是坚持学习的人。

为了不断增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毛泽东带头读书、学习。尤其是在重要历史关头亟需总结经验时,他更始强调认真学习,提高理论修养。读书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一生,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三、毛泽东是一个擅长思考、勤于思考的人。

他老人家曾说过,他只有在游泳的时候才不思考问题,因为在水中如果一思考,就容易沉于水中或者呛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老人家几乎是走到哪里就思考到哪里,是个不停地思索的人。而对水中思索的体会,估计也是吃了很多水的苦头后的经验总结。而所有这一切,也是他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判断的根本,试想,一个整天不思考的人,或者说,不思考正事的人,怎么会对任何问题都有明确的看法呢?

基于这些认识,我只是谈了一些自己的感受。我只是一位普通大学生,对于毛泽东这样的历史伟人,是根本没资格谈论的,一些浅见只不过是徒增笑柄,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由于自己时间和水平所限,许多深奥的言语未能得到透彻的认识,但收获已经很多了。《毛泽东传》里睿智之恩,哪怕仅是融会贯通三五处,就足够我受益终生,以后我一定还会专门抽时间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95609.html

    上一篇:西游记读后敢100字

    下一篇:漂来的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