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胡雪岩》读后感

  年后开始读的《胡雪岩》,几年前也尝试读过,不过只开了头,读到胡雪岩再次遇到王有龄并开始大显身手后就中止了。故事如果只到这里,那就是个屌丝逆袭的励志版,读来激动人心,让人浮想联翩——要是咱也有这样的遭遇该多好。但人生不是一个片段,而是整体。这部分不到全书的十分之一,书的最后,胡雪岩在革职抄家前和罗四姐相顾说道:要是我没遇到王有龄那该有多好。

  上周读完《胡雪岩》第三部的最后一册,心情沉闷几天。胡雪岩的落败在于身不由己,行事一旦陷入身不由己,即使富贵,也是烦恼。从书中来看,促使他的巨大家业迅速倒塌的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政治斗争。当时他的靠山左宗棠和对手李鸿章在主战、主和等观点不同相互发难。一开始左宗棠手握重权,豪气冲天,占尽了优势;但随着西征归来,老境颓唐,李鸿章派系开始反击,而反击又以剪出羽翼开始。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最得力助手,当然首当其冲。于是自阜康钱庄挤兑开始,抽掉胡雪岩商业帝国的根基。

  二是胡雪岩的民族义气。屯丝茧与洋人斗法,虽使民间蚕丝加工得以残喘一段时间,但毕竟抵不过历史潮流。中途他也有过收购缫丝场的想法,但自己既不便出面,好友古先生的帮助又遭到阻挠抵制能难以尽说,不得不作罢。导致最终价值千万两白银的丝包难以脱手,既救不了民族丝业,连自己的钱庄也不能抽出资金来救护,最终连累当铺和药店全都遭到查封抵扣。

  三是国家不能为民族企业撑腰。外国人和中国做生意都是量举国之力,当时的清朝对于自己国家的企业不仅不能支撑一把,还顺带踹一脚,失败也成了必然。

  其实,按照胡雪岩的通天手段,要想翻身也是可以的,只是他不愿做此挣扎,他对自己的发迹看得很清楚。一个人如果做惯了富豪,突然让他过自给自足的小日子,他是很难适应的。抄家前,罗四姐曾提议把家里的贵重细软请人带出去,徐图今后东山再起,当遇到阻挡时,他也没有像从前那样耍心机,玩手段达到目的,只是长叹一声,说:算了,这一切都是命啊。

  最后一部和前两部相比,唯有唏嘘和沮丧。前两部的胡雪岩是多么振奋人心啊。他为人四海,处事坦荡,胸怀宽厚,心思缜密,他想结交的达官贵人没有不赏识他的,他想用的伙计没有不心服他的,无论生意还是感情,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没有过不去的关卡。这种状态真是大快人心,读来酣畅。

  全书对感情的描写也尤为细腻,大丈夫情怀历历可见,小女儿心思也丝丝可数,有扮猪吃老虎的惊讶,也有一片赤诚的感动。可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早年的英雄爱美人,美人爱英雄,晚安的美人依然爱英雄,英雄却中了美人计。为了改变当铺积习的弊病,胡雪岩听从古应春的建议调动二十几家的当家人,却因中了美人计使此举动不得实施,并因此引发七姐的中风,最终当铺被亏空挪用几十万银子,害了当家人,也于自己的钱庄无补。

  胡财神倒了,倒得大义凛然,杭州人现在还称他为铁杭头,他的为人处世还不断被后人翻出来学习。全书的行文也亲切可感,身临其境,有武侠小说的文风,也有历史典故的厚重。有评论说,为官需读曾国藩,经商必读胡雪岩。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0189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