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吃苦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毛泽东说吃苦篇一
《吃苦精神》

吃苦精神 吃苦精神 “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同群众同甘共苦;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受 在后。”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明确要求。 “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 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 曾这样教导广大党员。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传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强调乐 于奉献、甘愿吃苦。纵观我党历史,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 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新阶段, 我们党取得的每一个成就、 每一次胜利, 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条件如何改善,对党 员来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光荣传统必须永葆不变。如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党员却淡忘了吃苦精神,不愿吃苦、不想 吃苦、不敢吃苦,他们思安逸、图享乐、求快活,有的甚至与民争利、 与老百姓比享受。这显然与党的宗旨不符,与党章的要求相悖。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精神。“苦”与“乐”是相对的。就人 的本性而言, 一般都愿意享乐, 而不愿意吃苦。 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 在选择“苦”与“乐”的问题上,则更多地反映出精神。刘玉美是重 庆一名基层司法所长,为了工作,常常带着一床棉被、一双解放鞋、 一个饭盒“三大件”,走乡串户,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她说: “作 为一名基层干部首先就要过‘苦关’,不仅要到矛盾最多最苦的地方 去, 而且还要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只有这样, 老百姓才会信任你、 尊敬你。”与刘玉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的党员认为,人生在世就 是为了吃喝玩乐,尽情享受。与刘玉美的精神境界相比,这样的人是 何等渺小!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要求每一位党员,在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把损失留给 自己,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利益让给别人。换句话 说就是,把苦留给自己,把乐让给他人。有人问杨善洲:放着好日子 不过,何必自讨苦吃?他回答:“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 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共产党人 就是要‘自讨苦吃 ’!”如果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反映的是古代少数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的话, 那么今天提倡的 “吃 苦在前,享受在后”则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 “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新形势下,共产党员要比 群众能多吃一些苦,先于和乐于承受一般群众承受不了的艰苦工作、 艰苦环境和艰苦待遇。须知,只有苦群众所苦,才能乐群

众所乐。 “吃苦”精神好像是一个久违的话题了。 “吃苦”精神作为我们 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支撑我们战胜重重艰难困苦,激励我 们不断披荆斩棘,走过一穷二白,迎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 但有一个时期,我们淡忘了“吃苦”精神,开始追求物质享受, 追求生活的高消费,一片奢侈之风甚嚣尘上。屡禁不止的吃喝风就是 一种典型的表现,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恶化了党风和社会风气。 “吃苦”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继续前进、取得新 胜利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更 需要“吃苦”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其实, “吃苦”精神也是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题中之意。没有“吃苦”精神就没有节约型社会, “吃苦”精神不强也不会有节约型社会。 弘扬“吃苦”精神,我们党要带头,干部要带头。党是全社会的 表率,干部是全党的表率。只有发挥党的表率作用,发挥干部特别是 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才能在全社会形成 “吃苦” 的风气, 才能使 “吃 苦”精神在全社会得到发扬光大。 因为时代进步了,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 “吃苦”也就 有了不同于过去的现代含义。提倡“吃苦”精神,并不是要求人们过 苦日子,该吃的不吃,该喝的不喝,该玩的不玩,该享受的不享受。 不是这样。建设的目的,发展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让我们的生活更 好一些吗?所谓“吃苦” ,是要求人们要从实际出发,要量力而行, 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生活、 享受。 如果超出了实际条件和可能, 那就是浪费、就是奢侈,就不叫“吃苦”了。比如,有的干部一个酒 场下来花费数千元、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这不是奢侈是什么,不 是腐败是什么?! “吃苦”精神不只是对生活上的要求,也是对工作的要求。在工 作上发扬“吃苦”精神,就是要任劳任怨,扎扎实实,开拓进取,乐 于奉献。就不能拈轻怕重,挑肥拣瘦,斤斤计较。唯有“吃苦” ,工 作才有成效,事业才能发展。 正确认识和看待“吃苦”精神,把“吃苦”精神落实到行动中, 在全党全社会营造 “吃苦” 的风气, 必将极大地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乐于吃苦 百折不挠 艰苦奋斗, 就要识大体、 顾大局, 自觉做到克勤克俭、 廉洁奉公。 古人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虑物力惟艰。"要热爱 劳动,坚持自己动手解决个人生活中的难题;要勤奋工作,善于自己 动手改变单位的面貌,营造优雅的环境,决不好吃懒做"等靠要";平 时无论在何时何地都

要珍惜国家每一分资财,精打细算每一笔开支, 在日常生活中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不乱花钱,节俭从事,坚持作艰 苦朴素的模范。 艰苦奋斗,还要经得起挫折的考验,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人生 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磨难当头,一要镇定从容,顽强挺立,咬牙 坚持,顽强抗争,奋斗到底;二要开动脑筋,多思善谋,善于用计, 以智脱困,力挽狂澜。这样大勇大智的艰苦奋斗者,才能成为我们的 事业最需要的"常胜将军"。因此,主动从事吃苦训练,抗挫折,练毅 力,是我们当代青年学习艰苦奋斗精神中最重要的"必修课",这一课 我们一定要得高分。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在吃苦受难时,人固有的潜 能才会被激发和喷发出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的优质潜能的激砺也同此理。现代科学研究说明,在正常情况下, 人的大脑细胞只有 5%~7%在起作用,身体内每平方厘米只有 35 条 毛细血管在起作用;而在极端情况下,起作用的大脑细胞远远超过了 7%,而起作用的毛细血管则增加到每平方厘米 3000 条。普通人很少 动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舒适的环境中不需要动用潜能,甚至还会使 本来具备的功能退化。而接受吃苦、磨难考验正是开发潜能、练就毅 力的最佳途径。因为在经受苦难的过程中,必然使人的脑细胞和人体 毛细血管超常发挥作用,大幅度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素质,进而 创造出种种人间奇迹。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贝弗里奇说过:"人们最出 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 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的兴奋剂。"有个富翁与乞丐的故事也 说明了这一点。有一个富翁和一个乞丐同时走进了一片森林,并且都 迷了路。数天之后,富翁饿死了,而乞丐仍活着。有人问乞丐其中的 奥妙,他说:"我对饥饿已经习惯了,况且草根也可以充饥。"乞丐能 用草根充饥而富翁却不能这样做,平时受过饥饿折磨的人,能调动潜 能抵御饥饿的威胁,获得生存机会;反之,没有挨过饿的人缺乏抗饥 饿的机能和毅力,只能被死神席卷而去。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恐怕正是不自觉地运用了这一 苦难兴邦的必然规律。对个人是如此,对团体、对国家何尝不如此!" 苦难兴邦"、"豫逸亡国",这些古训反映的也是这一真理。我们要把 自己锻炼成能够担负新世纪振兴中华"大任"的人, 应当创造各种机会 主动搞好"吃苦训练",锻就百折不挠应对万难的真功夫。 艰苦奋斗,从观念上来说,要树立

正确的苦乐观。苦与乐,是人 们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和评价。就苦乐的生理感受而言,世界上的人没 有多大区别:但是由于人生观的不同,人们对苦乐却有截然不同的态 度。个人主义人生观总把个人物质和精神享受的满足视为乐,否则就 是苦,所以他们总把追求灯红酒绿、穷奢极欲看作人生最大快乐。革 命军人则从正确的人生观出发,以自己的行为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为 祖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贡献作为最大的快乐, 而把祖国利益受到损 害、人民利益受到践踏当作自己最大的痛苦。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才不怕吃苦,甘愿吃苦。 吃苦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资本,而能吃苦更是一种精神。古人 说:“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应该说,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 就必须具备能吃苦的精神。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曾得益于 清贫和痛苦的磨炼。岳飞家遭横祸,诸葛亮早孤、肖楚女年幼丧父, 高尔基苦难的童年更为人熟知。安徒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验也是: “一个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的生活才会有些成就。” 吃苦是人生的立业之本, 如果说前辈的吃苦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 环境逼出来的, 那么当代人或者说年轻一代人则要靠“自觉吃苦”来 养成。所谓“自觉吃苦”,一是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深谙“宝剑锋 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把吃苦当作磨练自己意志的 “磨刀石”,自觉投身于艰苦的生活和工作中,在磨砺中积累吃苦的 精神财富;其次是要自觉地找苦吃。生活中有许多艰苦的事情出现, 我们不能逃避。自觉地找苦吃,就应该自觉地挑艰苦的事情去做,有 意识地与艰苦为伍,敢于与艰苦环境和困难较量。共产党人的楷模孔 繁森同志,明知西藏艰苦,但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铸造 了共产党人闪光的人格和铮铮铁骨。其三是要以苦为荣,以苦为乐。 一个以吃苦为荣乐的人,才能始终保持坚定乐观的态度,就能斩关夺 隘,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露出胜利者的微笑。 敢吃苦能吃苦的人, 先苦后甜, 是因为他们能吃苦而不会再吃苦; 怕吃苦不吃苦的人,先甜后苦,是因为他们怕吃苦而偏偏吃苦。先苦 后甜,是苦尽甘来。这种苦是教训,是难堪的现实,是“雕栏玉砌就 犹在,只是朱颜改”般的沮丧。 享乐在先, 或许令人羡慕。 但这只是一个过程, 不会永远乐下去, 走到终点便是苦。吃苦在先,同样也是一个过程,不会永远苦下去, 走到终点便是甘甜。 有人说,当今的中国遍地是黄金,就看你能不能弯下腰去挖

掘, 尽管这话有些夸张,但只要屈下腰动动手,出把力,吃点苦,总是会 有所收获或回报的。天上掉馅饼的事甭指望,谁都碰不上。吃苦才是 收获的要旨、要意、要招、要害。 欢乐与痛苦相伴,艰辛与甜美共生,今天的苦涩和艰辛就是明天 辉煌的前提,世人只能在苦斗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甜前之 苦,包含勇敢,包含智慧,包含进取中的奉献精神。它能苦出“横扫 千军如卷席”的强者气魄,苦出“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英雄本色,苦 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美好明天。为了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为了实 现我们明天的小康蓝图,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怕吃苦的青年学生们,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吧!怕孩子吃苦的富裕家 长们,注意对孩子吃苦精神的培养吧!能吃苦对青年一代是财富。把吃苦当“吃补”在审视自己能力素质时,应该切实查找差距,找准正确方向,确 立奋斗目标,不懈刻苦训练,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努力学习理论、熟 练掌握技能、深入研究,不断做好充足的知识、谋略和技能储备。 把吃苦当成“吃补”,还要有积极主动作为的姿态。吃苦,是成功 必经的过程,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埋头苦干、勤劳苦作、寒窗苦读、 刻苦磨炼。如果不经过苦读、不经过苦学、不经过苦练,是不可能成 功的。因此,要把吃苦当做磨炼自己意志的磨刀石,自觉投身于艰苦 的生活和工作中,在磨炼中积累精神财富,自觉地找苦吃,挑艰苦的 工作去做,并有意识地与苦为伍,敢于同艰苦的环境和困难较量,以 苦为荣, 以苦为乐。 一个勇于吃苦的人, 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一往无前,永不退缩。敢吃苦的人先苦后甜,是因为他们能吃苦而不 会再吃苦;怕吃苦不吃苦的人,先甜后苦,是因为他们怕吃苦而偏偏 难逃吃苦的命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欢乐与痛苦相伴,艰辛与甜 美共生。今天的苦涩和艰辛就是明天的辉煌,要在吃苦过程中实现自 己的人生价值,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力和品质,努力成为最能吃苦的 共产党人。

毛泽东说吃苦篇二
《毛泽东的性格形成分析》

影响青少年毛泽东性格的因素分析

李玉萍

摘要:毛泽东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在青少年时代。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湖南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东西方文化和历史人物对毛泽东的影响都非常的深刻,进而影响了毛泽东的一生,也影响了整个中国。

关键词:环境; 文化; 性格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成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立了以他为代表的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和作用。有道是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生命的高度,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历史因素促成了一代伟人无以伦比的性格魅力呢?下面将针对这一问题,作浅层分析。

一、残酷的社会历史背景,造就了英雄的毛泽东

19世纪末的中国,陷于甲午战争惨败,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水深火热之中;19世纪末的湖南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民不聊生。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湖南同盟会首先响应,并取得了成功,之后湖南成为新一轮的革命和权力争夺的拼杀之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你争我夺,是湖南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候。兵连祸结的社会现实,在湖南这方特定的山水中演绎惨不忍睹的暴行。毛泽东就诞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他的青少年也是在这片惨绝人寰的广袤土地上度过的。所谓乱世出英雄,独特的地域文化,在山水灵气中培育了毛泽东相对稳定的性格特质,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动荡的社会,赋予了毛泽东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当时的中国,民族矛盾尖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很多的志士仁人“我以我血荐轩辕”、“风血雨洒江天”,揭开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拯救湖南,拯救中国的革命运动。特殊的历史,促成了一代特殊的人物,他们众志成城、勇敢顽强,毛泽东在这部血雨腥风的史卷中,开始了别样的人生。他不屈服于任何的权威,勇于逆着阻力前行;总是充满激情和热情,斗志昂扬的致力于自己热衷的事业;既沿承了湖南人倔强性、反抗性、破坏性的特点,同时又摒弃了年轻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作风;毛泽东本性好斗,

[1]喜好运动,力主“文明其身,野蛮其体魄”,提倡“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

[2]斗,其乐无穷!”他不怕挑战,总是满怀信心,以百折不挠、宁折不弯的意志,在以后的革命生涯里,奠定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乱世出英雄,时代造就了英雄的毛泽东;但同时,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不能使毛泽东成为一个无懈可击的完美人物。晚年时期的毛泽东将青少年时期的这种蓬勃的、不安分的、不服输的性格发展到了另一个极点。1966年,毛泽东由于对国际政治运动发生的变局、党内的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等问题估计得过于严重,得出了悲观的结论,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不管后来被多少居心叵测的野心家利用,但是历史却戏剧性的再现了毛泽东青少年时期不服输、不妥协、勇于挑战的性格,只是成了相反的一面。

二、复杂的家族背景,塑造了反抗的毛泽东

首先,韶山毛氏家族是典型的移民家族,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从军打仗的传统,尚武精神十分的突出。毛氏始祖毛太华是“以军功把人楚省”著称于世,毛氏的子孙,也都秉承了这种血浴芳刚的精神并世代相

传。特别是近代湘军的兴起,更把毛氏家族的尚武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韶山毗邻曾国藩的家乡,得风气之先,故有大批毛氏子弟加入湘军。在左宗棠收复伊犁的多次重大战役中,他们功绩卓越;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民国初期的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他们为民族独立和民主共和做出了的牺牲和贡献。毛泽东的父亲以及私塾老师也都有从军的经历。年幼的毛泽东,就是在这样一个具有从军打仗的传统家族中成长起来的。家族的尚武精神,对毛泽东的性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从小就喜欢玩打仗的游戏,喜欢读《水浒传》、《说唐》、《三国演义》等描写战争的书;在读书期间毛泽东就很热衷锻炼体魄,体力竞赛。美国学者施拉姆在研究毛泽东时发现“尚武,无疑是毛泽东个人性格中一个根本特征,这个特征我们在毛泽

[3] 东一生每个转折关头都能看到”。

其次,家庭生活环境,对毛泽东思想性格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影响。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性情温良,恺恻慈祥,随时愿意接济和帮助穷人。毛泽东继承了母亲的勤劳善良,同情贫弱,乐于助人。他在上小学时,每天都会多带一些午饭,分给穷困人家的孩子。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精明能干,性格刚毅而倔强,拥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他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由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成为富甲全村的大富,在当时的社会是很不容易的。毛泽东是佩服自己父亲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的,甚至可以说是自豪的。但在家庭生活中,父亲对待妻儿专横而粗暴的态度,要求妻儿对他必须言听计从的专横;在发家手段上,严抠细算、不顾亲情的自私、淡漠。毛泽东对于这样的父亲又是不满的,从而也就渐渐滋长了浓厚的反叛意识,讨厌繁文褥节,阿谀奉承。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帐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

[4]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帐,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 在父亲的影响下,毛泽东拥有了农家子弟

的本色:吃苦耐劳、勤快朴实、不怕艰难、学以致用;但同时也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在与父亲的磨擦和斗争中,他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

[5]温顺驯从,他反而大骂我更厉害。”毛泽东是固执的,同时又是自信的。因而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

独立的过程中,他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赢家;用父亲传给他的学以致用的精神,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步;但是毛泽东又是独断专行的,晚年的毛泽东在党内的家长制作风,清楚地反映出了他的父亲当年留在他身上的影子。

进攻、外张、不愿牺牲自我的性格,贯穿于毛泽东的整个青年时代;毛泽东与父亲冲突形成的反叛意识和家族尚武精神的结合,奠定了毛泽东一生性格的基本色调。而一旦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无论优劣都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的深刻影响与他的无所畏惧,劲直尚气,极度的张扬个性,舍我其谁的英雄主义气概,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三、渊源的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了睿智的毛泽东

毛泽东对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掘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又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一)史学知识

毛泽东有着深厚的史学修养,对历史研究的特别透彻。他熟读过《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日知录》等,这些奠定了他深厚的国学基础和渊博的历史知识;他也读过“二十四史”,共850册,有详细的眉批和勾画,广泛涉猎了历朝纪事本末,以及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孔子的“重民”;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李世民的“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思想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后来的执政中,毛泽东将其发展为改造国家的根本方法“民众的大联合”,创造了我党的根本领导路线“群众路线”。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井冈山斗争,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民义无反顾的执行着毛泽东的号令,历史充分证明了毛泽东的人民战争路线的正确性和不可取代性。渊源的中国历史教给毛泽东:人民群众的伟大和重要,毛泽东将它付诸实践了。

毛泽东在阅读史籍的过程中,特别善于总结历史,肯于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孙子兵法》是毛泽东非常喜欢和重视的书,他能将其中的战略思想博采众长、运用自如,甚至能将其战略精华结合中国的实际,

应用得当,科学发挥。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毛泽东吸取了孙子的军事辩证思想,剖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35对矛盾,从而创立了灵活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游击战术,以及保存有生力量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在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坚持持久战反对速决战;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可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毛泽东战略战术的胜利。而这一切都源于历史,让毛泽东掌握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和灵活的军事战略;并在建国后,将史学理论引用到党的建设当中来,在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执政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二)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

毛泽东9岁就在家乡韶山南岸读私塾,熟读《三字经》、《论语》、《孟子》、《诗经》等书籍,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19岁考入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后,攻读宋明理学、朱熹哲学,认真研读朱熹的《近思录》、《朱子语类》、《四书集注》等书,受其“知行观”的影响非常大。清代早期启蒙思想家顾炎武,将实地考察与书本知识相结合的“实学”精神;王夫之博大精深的学术和履践笃实的精神,都是令毛泽东深深佩服的哲学思想。

1937年毛泽东撰写的《实践论》、《矛盾论》,可以看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渊源关系。当然这并不是对古代知行学说的简单继承,而是他的哲学思想摒弃了理学唯心主义,明显的转向现实,时刻不忘研究中国的具体国情,表现出了卓尔不群的世界观,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他将古代哲学中的知行关系改造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毛泽东思想。正是这套理论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也在政治上获得了人生至高点的升华,成为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

(三)湖湘文化

[6]湖湘文化的特点是“以禹墨为本,周孔为用”,主张社会变革,反对因循守旧;重视民族气节,崇

[7]尚艰辛的劳动,提倡独智大醒;强调“民为邦本”,推崇务实精神。湖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社会改

革派,主要有屈原、王夫之、魏源等,他们都是社会改革的积极倡导者。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潜移默化了青年时代毛泽东的睿智,锻造了他政治家的才华和诗人的内质,培养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爱国忧民的崇高理想和抱负,挑起了他与天斗,地斗,人斗,勇往直前的精神,萌发了改革现状的爱国意向。

[8]“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样的毛泽东是志高

理远的;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的毛泽东是胸襟广阔的;1918年毛泽东发起新民学会,领导湖南学生运动,创办《湘江评论》,积极参与“驱张运动”和“湖南自治运动”,这样的毛泽东是积极有为的„„

但是同任何文化一样,湖湘文化由于历史、自然环境、自身特质等因素的束缚,难以避免的是思想的闭塞、保守,陈旧的道德伦理观的根深蒂固;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中,蕴含着敢打硬拼,悍勇顽强的“霸蛮”精神。湖湘文化的这种精神特质,有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能在民族危难的时刻涌现出一批横空出世的英雄。但是在和平建设的环境里,这种独尊独断、固执己见的“霸蛮”精神,却使人容易脱离实际,滋生保守与虚骄之气;过分的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而忽视客观规律的存在。1958年,毛泽东提出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后来的大跃进运动,从经济学角度讲,是忽视了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速发展;从文化底蕴上讲,就是湖湘文化的负面影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射。

四、新兴的西方文化,渲染了战斗的毛泽东

毛泽东最初接触的是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直到“五四”时期,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入,才使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巨大的转化。毛泽东喜欢博览群书,在湘乡会馆时,他每天都步行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学习。在这期间,他读了几十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学术著作:如卢梭的《民约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严复翻译的赫胥林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意》、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这些思想,使毛泽东接收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启蒙教育。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更是把学习和研究的重点转向西方,他开始接触并热爱上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磨擦与交融中,毛泽东开始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开始摒弃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从正面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反面接受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将三者的思想学说合理的消融在自己的思想体系里。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最终形成了事实求是的思想作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认识路线。

新文化运动,通过宣传西方的近代文化进行思想启蒙。“五四”运动,启蒙思想家更是深谋远虑,要求承认个人价值,提倡个性解放。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毛泽东,把开民智和信民心视为救国的第一要务。从唤起人民的自我意识,解放人民的思想开始,用资本主义人本主义为思想武器,把个性解放和救国救民的要求统一起来。1919 年8 月,毛泽东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工作来到北京。在这片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地,毛泽东广泛涉猎了各种新思潮,结识了许多著名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傅斯年、罗家伦等。他及时阅读了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当时的北京思想界、学术界空前活跃,新文化运动是一个五光十色的思想新天地。毛泽东除了接触马克思主义,也接触胡适的实验主义、周作人的新村主义、邵飘萍的自由主义,也读

[9]了一些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并“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他对政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思想越

来越激进。五四运动爆发后,毛泽东回到长沙和其他新民学会会员一起,策动长沙各校学生响应北京的爱国行动,组织罢课。他主编了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的《湘江评论》,开始热情宣传俄国的十月革命。毛泽东从湖南自治运动的失败中得出结论:“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

[10]另造环境一法。” 历史的残酷教训,使毛泽东最终摆脱了对社会改良道路的最后一点幻想,义无反顾

地走上革命的道路。

五、传奇的历史人物,引领了探索的毛泽东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拥有渊博的学识。他热衷于读人物自传,还特别喜欢将自己的生活跟伟人的革命生涯联系在一起,因而许多横空出世的英雄人物,都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国内历史人物的影响

第一个对毛泽东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是郑观应。他的《盛世危言》,第一次让毛泽东认识到国家处于危难的困境中,为国家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于是毛泽东决定停止农田劳动,再次上学读书。

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毛泽东深受曾国藩注重探求宇宙、人生“ 大本大源” 的影响。毛泽东将其上升为哲学的高度,与社会改造联系起来,成为从根本上变换全国的思想。其次毛泽东对于曾国藩经世致用、勇于任事的特点也有深刻的继承。青年时代,毛泽东就对自己家乡的“湘湖文化”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怀着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离开家乡,深入全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在政治军事上,毛泽东也深受曾国藩军事原则的熏陶,发展和制定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奠定了中国工农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为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保障。

康有为是维新运动的领袖,他大量著书立说,宣传变法。毛泽东成长在维新变法运动蓬勃发展的年代,《大同说》深深吸引了毛泽东。在精神上,毛泽东把大同社会,作为理想的社会模式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实践上,毛泽东把人民公社化运动,作为实现大同理想的手段。但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最终表现出了很多的弊端。毛泽东没有意识到康有为的思想是平均主义的小农意识,它不适应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况。因为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因为这个错误,最终蔓延到思想领域,引发了一场让人深省的“文化大革命”。

孙中山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认为“最辛苦的是农民,享受利益最少的是农民,担负国家义

[11]务最重要的也是农民”。他十分关心农民的土地要求,希望耕者有其田。认为地主凭借土地剥削农民,

[12]是农民贫困的根源,所以他提出“平均地权”。1984年,孙中山提出国以民为本,在《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中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孙中山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目的在于使中国民族自由,独立于世界,而这必须依靠人民的努力。毛泽东也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反对个人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孙中山在斗争中认识到根据地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割据是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必由之路。毛泽东在此基础上根据当时中国具体的国情做出分析:“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

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的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13]在此理论指导下,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红军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三民主义中,孙中山认识到了武装斗争

[14]是实现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手段。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势是武装斗争” 的论断。 “他明

[15]确指出“战争解决一切,这个基本点,孙中山是我们的先生”。这表明毛泽东继承了孙中山的武装斗争

的思想并在以后的战争中发扬光大。武装斗争,成为夺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毛泽东是利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正当他苦苦的寻找一种新的信仰的时候,陈独秀对他的人生观和性格的塑造起了不可估量的影响。1915年9月,陈独秀创建了《新青年》,为了民族的前途,宣扬民主和科学,希望可以重塑青年一代的人生观和人格。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时代精神;而青年毛泽东则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知、信、行”即真理、信仰、实践的完美统一,这样就转换成他原本认为的“大本大源”的理论体系。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找到了对中国人民思想启蒙的最有利的思想武器。可见毛泽东能向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并树立了人生目标和信仰,陈独秀起了一个“导师”的作用。陈独秀利用新青年社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影响毛泽东也自觉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在斗争的风浪中,自觉的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他领导湖南自治,工人运动,以及后来的建党活动,都在逐步的证明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大道上一步步成长、成熟。

(二)国外历史人物的影响

拿破仑,是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驰骋占领过欧洲大部分领土,创造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百日王朝,他在征战欧洲的过程中使法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得到了更广阔的传播。华盛顿领导美国人们取得民族独立,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俄国彼得一世励精图治,对内实行改革,对外进行扩张,使俄国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内陆国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他是俄国沙皇史上最杰出的统治者,拥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军事思想。这些出色的历史人物改写了本国的历史,同时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很早的时候就读过《世界英雄豪杰传》,并深深的热爱着这些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认为中国也必须有这样的人,“天下兴

[16]亡,匹夫有责”,于是自己取名“子任”,立志救国救民为己任。在这些伟大的先行革命者的引导和教

育中,毛泽东成长成了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国的命运也由此因他而改变,中国的历史也因他而生动精彩,中国的人民也因他而翻身解放,中国的今天是毛泽东奠定了独立自强的基础。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17]矩。”心理学认为人的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性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和个人经历是起决定作用的。青少年时期,毛泽东养成的优良品格,使他在以后的丰富的实践斗争中完善了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在生死攸关的民族命运的关头,他总是能力拦狂澜,将中国的命运从曲折复杂、跌宕低谷中拯救出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无数改朝换代的王国里,一代代风流人物试比今朝,他们的出现,改写了历史;中国复杂的社会背景培育了英雄的毛泽东,历史塑造了性格伟岸的毛泽东,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性格又挽救了中国的历史命运。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J].新青年(第三卷第二期).1917.4.

[2] 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版.

[3](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传记[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版.第7页.

[4] [5] [9]埃德加•斯诺.董乐山译.西行漫记[M].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06,107,108页.

[6] 许顺富.论湖湘文化对毛泽东个性特征形成的影响[J].怀化师专学报.1997.1.

[7] 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版.第693页.

[8] 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毛泽东自传[M].

[10] 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第三集).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

[11] 孙中山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版.第475页.

毛泽东说吃苦篇三
《毛泽东作业答案》

045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单选

1、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重要命题的是(毛泽东 )。

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产生了( 两大理论成果 )。

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 )。

5、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苏东各国没有及时地成功地对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 ).

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 )。

7、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实事求是 )。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

9、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发展 )。

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

简答

一、试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12大《党章》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试述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3、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既反映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一般联系,又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特殊联系。与剥削社会相比,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揭示了社会主义与剥削制度的本质区别。强调共同富裕,既把社会主义与剥削制度区别开来,又把社会主义与原始社会共同贫穷区别开来,还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内在联系起来。

4、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

5、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等各方面的统一。

三、 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1、我国已经进人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是: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时代的特点和国际环境,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论述

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在八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特别是井冈山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红军节节败退,中国革命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在遵义会议清算了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肯定成为历史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在于: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在。

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之后等不同的历史阶段,毛泽东同志及其领导的党中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取得了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成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及时提出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方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取得了中印反击战的胜利。取得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的胜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取得了夺取政权之后巩固政权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四个字,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讲的就是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问题,即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寻找适合这种国情的革命与建设的具体道路。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这既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单选

1、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 社会稳定 )。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大约需要( 100年 )。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应当是( 公有制经济 ).

7、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8、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

9、首次把基层群众自制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范畴的是( 党的十七大 )。

1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略 )。

简答

一、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发展是动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没有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改革是动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冲破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束缚,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稳定是前提,发展需要投入,改革会付出成本,投入和成本过高,都有可能带来社会的不稳。而不论是发展还是改革,都必须在稳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应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应付吃苦头,付出代价。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三者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二、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首先、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

其次、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三、公有制经济的生产资料不再是剥削手段,而是用来不断发展生产、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条件;

第四、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第五、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切实保证。

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才能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否定和取消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就是否定和取消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第二、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

第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三、试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我们只有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才能使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要建立在人民民主基础之一。社会主义的法律通过人民民主程序来制定,通过人民民主监督来实行,民主和法治向来不可分割。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总之,党对国家的领导是依法领导,目的在于保证国家在民主法治轨道上运行,就会在民主法治轨道上发展。 这就是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论述

试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实践证明,即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如果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的。而一些就其性质说不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如非公有制经济,只要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因此也应当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突破了解放生产力只是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在一起的认识,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邓小平在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强调了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一致性。他指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的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加以解决的正确主张,并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形式,指出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单选

1、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 共同富裕 )。

2、目前我国调节个人收入的税种主要是( 个人所得税 )。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民代表大会制度 )。

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人民当家作主 )。

5、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参政党 )。

6、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改善民生 )。

7、“一国两制”的提出当初是为了解决( 台湾问题 )。

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一个中国 )。

10、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战略是( 独立自主、维护和平 )

简答

一、试述新时期新阶段对台方针和政策。

新时期新阶段对台的方针和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发展的主题;

(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二、试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从我国实际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不允许任何国家损害中国的尊严和主权。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三、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

(1)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2)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论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毛泽东说吃苦篇四
《毛泽东轶闻拾萃_四_癖习篇》

毛泽东轶闻拾萃(四)

■宋紫峰

——癖习篇

钟杯单兰

台等处喝茶,也须按一角钱一杯茶付款,明目嘛!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上火,有毛泽东平生无太多特殊嗜好,唯喜吸烟与喝茶。一天喝茶很多,喝一二瓶开水属“家常便饭”。其喝茶有自己的茶杯,非厂家特制,工作人员在上面做有记号,以防乱套。建国初,江西景德镇为庆祝新中国诞生,专制一种日用瓷器,上印“开国纪念”,因叫“建国瓷”。人民大会堂等接待处、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始用“建国瓷”。

1965年初,毛泽东家中“建国瓷”数量减少,成色已旧。约3、4月间,汪东兴与江西联系,希景德镇设计一套餐、茶具,要求杯外印上兰花。为使主席自用与待客有所区别,设计时,分单、双株两种图案。1966年1月,汪东兴在江西搞社教,顺便取回瓷器。

至中南海,毛泽东格外垂青其中的茶杯,因一生爱兰,杯上的兰花栩栩如生,尤泡上龙井后,高洁动人,更具魅力。此后,毛泽东选单兰杯自用,双兰杯待客。

起床前,毛泽东喜喝一杯浓茶,睡前工作人员沏好,醒后打铃时端来。喝过茶,读过报,起床、吃饭,然后开始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但热气直冒的酽茶不离案头。工作人员隔时进房,清扫烟灰,沏添茶水。其一生喜喝龙井,龙井清香甘醇爽口,短处是无论多少,总不浓酽。毛泽东又喜喝浓茶,曾试用毛峰、梅家坞、铁观音、碧罗春、云川沱茶、汉阳峰等茶替代,然总不如意,终以龙井为主。

其节俭成习,但于烟、茶不怕花钱。喝茶时,每杯均须新沏。茶费自理,常嘱工作人员:一定要在自己的生活费中开支,不得揩公家分毫油水。外出开会视察,自带茶叶茶杯。喝过地方上的茶,一般总要付钱。中央时有规定,即使公务,在人民大会堂、怀仁堂、钓鱼

有记录为证,毛泽东从不破规。

中国茶道文化底蕴深厚,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对其十分熟稔,曾多次向工作人员谈及中华文明古国的茶文化。然生活中,从未真正讲究。茶道极重茶具、礼仪,但其从未追求过任何茶仪。其终生喜茶,善品茶,但去世后,人们发现老人家只有几个单株兰杯,竟连一个像样的茶壶也没有!

谈辣说苦

毛泽东日常饮食一直沿袭湘习。极喜辣椒,几乎每顿“正餐”都不能少。四菜一汤必有一盘辣椒酱或一碟干焙辣椒。辣椒通体焙过,身边人员任谁不能下咽一口,毛泽东却津津有味,一口一个。

毛泽东还把辣椒与性格、斗争精神相联系。一次对工作人员道:“大凡革命者都爱吃辣椒。因辣椒曾领导过一次蔬菜造反,所以吃辣椒的人也爱造反。我的故乡湖南出辣椒,爱吃辣椒的人也多,所以‘出产’的革命者也多。”晚年,罹患多种顽疾,吞咽十分困难,仍想吃点辣椒。工作人员便用筷子沾点辣椒酱,送其嘴中。此刻,毛泽东吧嗒嘴唇,高兴道:“好香噢,一直辣到脚尖上了!”

除食辣椒,毛泽东还极喜苦瓜。苦瓜是湖南农民夏季家常菜,种在房前屋后,生命力极强,管理不耗精力。毛泽东曾闲聊道:“苦瓜这种菜,我家乡很多。有些人吃不惯,是怕它的苦味。我不但吃得惯,还一生都爱吃,就图它这个苦味。我这个人一生没少吃苦,看来是苦惯了,以苦为乐了!”

对苦瓜性能,毛泽东极为了解。一次共餐,菜中有盘苦瓜炒鸭片,便劝工作人员多吃,千万不要怕苦。笑言:“凡苦的东西,对人体都有好处,苦能去火

时生气也上火,这叫虚火。这种人吃点所以命中注定要吃苦喽。——不如主动去吃,免得火气太大。火气大,不是伤人,便是伤己噢!至于明目,更是它的大好处,我现在有点老眼昏花了,时时吃一点,免得看不清事理噢!”

一国之首,饮食普通,谈辣说苦,娓娓道来。语简意深,情怀自在。

依然如故

湘人喜食腐乳,即“霉豆腐”。毛泽东亦爱此特产,叶子龙任机要秘书时,口。

然毛泽东不肯放弃,说:么,不研究了,还有发展吗?”

素菜颇为首肯,谈到吃百合、曾道:信药物,不要轻视饮食治疗。”

2010・04 /‘苦’很有必要。我这个人也爱上火,

好至死不变。然对牛羊肉不感兴趣,荤菜以猪肉为主。医生对一些有失营养或卫生欠佳食物多有劝阻,然其不以为然,自执己理,我行我素,依然如故。

之大,节奏之快,在大门口值勤的警卫亦能听到。后来,附近之人,闻听“擂鼓”,便知主席开始用餐了。

很长一段时间,毛泽东是在一小藤桌用餐。四条矮腿相绞,就餐时,双脚踏不到横隔条,需前倾身子才能够到,每次吃饭“擂鼓”,实在别扭。1961年,理发员周福民调来,见其习于“擂鼓”抽后感到名副其实,便多买了几条带在身边。1959年6月回故乡韶山,随带香烟即“珞珈山”。

五、六十年代,外出不断,工作人员总要为其带足香烟。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居家,毛泽东的香烟一般放置办公室、床头等伸手可及之处,外出行踪不定,遇登山、游历、访笑言食鱼

毛泽东终生嗜好吃鱼,早年尤爱鲤鱼。抗战居住陕北杨家沟时,警卫常到河沟捕捉,贺龙专为其捎来几条大鲤鱼。后来,两度访苏,对方也想方设法找活鲤鱼做菜。

晚年,毛泽东喜食鳙鱼(俗称“胖头”),尤喜尾部肉段,还常喝鳙鱼汤。一次,巴望着汤碗里肥大的鱼头,幽默道:“这条鱼比一般的鱼头大,不知它比别的鱼聪明不聪明。想是大脑发达,应该聪明吧。多吃这种大鱼头,一定会使大脑发达。”

除了鱼,还喜食鱼冻,且在每餐最后吃。鱼冻乃鱼汤冷凝,腥味尤重,常人难以忍受。一次,一位工作人员问道:“主席,您吃的鱼冻,腥尔吧叽的,有什么好吃的啊?”毛泽东笑道:“你算说对”

一生中,毛泽东食鱼无数。一次,:“我在世时吃鱼太”

擂鼓吃饭

晚年,因健康状况,毛泽东绝大部毛泽东一日两餐,甚至一餐。每次,一边挟菜“主:“这是锻炼么,可以帮助消”还为此独特的锻炼方式起了个动。每逢“擂鼓”,响声

/ 2010・04

吃饭,藤桌矮小,便动脑筋设计了一张新木桌。因主席惯坐床沿就餐,床沿比一般凳子高,故将此桌抬高,并在桌下呈半坡横置一宽木板。按设计做出新桌后,毛泽东甚为满意,从此便开始在此造型独特的新餐桌吃饭“擂鼓”。

然而,身边人员发觉,新桌也带来副作用,主席“擂鼓”的声音更大了。

烟民瘾君

芸芸众生,毛泽东可谓“烟民瘾君”,烟龄长,烟瘾大,留给身边人员难忘的印象:常常是手持一柱,不绝如缕。

毛泽东何时上手吸烟,无人知晓,井冈山时期,便吸烟猛烈,烟瘾已成。战争年代,烟无保障,来源常是国民党的“贡品”(战利品),因此,烟牌杂乱,毛泽东曾戏之“吃百家饭,抽百家烟”。生活条件极度艰难时,也常吸当地农民自种自制的“旱烟”,劲大油重,异味呛人,毛泽东得之抽之,津津有味,此亦为接近群众的一种方式。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吸烟更剧。一缘生活条件改善,烟源稳定;二因工作愈加繁重,以此“缓冲神经”。常常边工作边吸烟,休息时也点上一支,边吸边思考,许多重要思想伴烟雾缭绕油然而生。

于烟,毛泽东不讲品牌质地,极喜味重劲大者。美国“555”牌烟劲猛势烈,常人不胜其呛,毛泽东却喜之爱之。50年代,抽罐装“555”,此缘于长期战争生活,国民党军队靠美国资助,香烟多由美国提供,烟习由此养成。后有了、“中华”等国产烟,抽后满意,便不再抽“555”。

其品性节俭,但抽烟却大方。有时自感抽烟花钱太多,因上瘾,一时又戒不了。一次去武汉,听说湖北生产“珞珈山”香烟,味好价廉,托人弄来几条,

问时,香烟装在口袋,或由随行人员存放公文包。有时,摸出解乏过瘾时,烟盒挤皱,后找到一金属烟盒,才免此尴尬。

冬日气候干燥,烟卷水分蒸发,烟丝掉渣,吸时无味。一次,毛泽东燃烟上口,对工作人员说:“在我们南方,冬天切烟丝要喷上几口水,要不然就不好抽。你们帮我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把烟弄湿一点。”工作人员多不吸烟,自无经验,想不出好招。后向一老烟民了解,在盒内上下放些新鲜菜叶,可使烟丝不干。此法一用,毛泽东抽后满意,对工作人员大加称赞。

1968年,毛泽东一次患感冒,咳嗽不止,抽烟叹道:“人病了,烟都没味。”工作人员相劝就此戒烟。但其瘾大,虽病中也戒之不掉。李先念得知此事,荐抽一种特制“雪茄”,说此烟既可解瘾,又不会咳嗽。毛泽东将信将疑,让机要秘书徐业夫试抽,徐烟瘾颇大,抽后果如李言,便对主席大加“吹嘘”。毛泽东说:“拿咯个烟来,先试一试!”认可后,始抽“雪茄”。雪茄本产四川,因主席喜上此烟,有关部门便在北京开一分厂。该烟外裹白纸,不假装饰,包装普通,奇妙的是,在停抽20秒后会自动熄灭,可避免随弃烟头蕴致火灾。

毛泽东抽烟不用烟嘴,后来,保健人员虑及抽烟过多,危害身体,弄了个烟嘴说:“主席,你以后还是用烟嘴吧,这样可以过滤一些尼古丁。”毛泽东虽不乐意,最后还是采纳意见,慢慢养成习惯。1961年6月,工作人员闻知国外有种烟嘴可装过滤药,能有效阻止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吸入,便委托外交部代购两打。外交部购得后,派人送至中南海,同时交来一张《往来款项结算通知书》:书第49号单据共4张,计欠165.60法郎,按0.569折人民币94.23

元。兹将上

“我驻日内瓦使馆转来委托外交部收款“熊猫”

项单据随函送上,即请将款交还本部财

物科,以便转使馆。”管理员欲用招待费报销,毛泽东要自掏腰包。管理员将此事上报,中办领导虑之再三,表示还是从其稿费报销妥好。

晚年,毛泽东抽特制雪茄,春夏极易受潮。一年夏天到庐山视察,因此地云雾不断,随带雪茄大部受潮。工作人员用煤火和白炽灯烘烤。一次在北戴河,毛泽东吸了潮烟,感慨相嘱:“烟有些上潮了,吸不动,你们想想办法。”工作人员在白炽灯下烘烤,稍不慎,便将烟烤糊烤焦,颇伤脑筋。后来,一工作人员突来灵感:白炽灯可烤烟,做个小箱放入,热量不就集中了吗?于是做了一个,中间用铁丝隔层放烟,底部装灯。一试,效果速显,自此,毛泽东又多了个独特的烤烟小木箱。

伟人嗜烟,轶事颇多,因烟受困,令人感罕。

代以前,农民遍着此袜。自尼龙袜普及后,基本销声匿迹。即使古稀老人也改穿新袜。然而毛泽东,一国主席,仍穿古董长袜,直至逝世。

毛泽东从不墨守陈归,然于穿着却如此固执。60年代初,尼龙短袜始行时,工作人员买了几双,毛泽东试穿后,觉得烧脚,决绝此物,继穿长袜。因长袜口弹性小,常常松滑落底。1962年,埃德加・斯诺在中南海再次见到毛泽东时,这样记述:“他身穿一件领子扣紧的素色深灰呢料上衣,相同质料的裤子。毛的皮鞋已经需要擦油了,一双纱袜松松地掉到了脚踝上。”

无独有偶,1959年6月,毛泽东回故乡韶山,在故居前与大家合影,其袜也松松坠缩下来。因此,每当其参加重要活动,工作人员特用别针将袜筒别在衬裤上,以防下滑,影响主席“形象”。

一是吃红烧肉,二是梳头。曾说:“梳头可以补脑,促进血液循环,有利头发生长,把有限的营养首先供给大脑,帮助大脑恢复疲劳。”

毛泽东喜食红烧肉,然而战争年代,有时粮食都供应不上,何况肉。卫士常为改善主席生活发愁,毛泽东道:“脑子要补,可是也要讲条件,条件不同,补的方法也不同——还是给我梳梳头吧。”每遇长时间思考问题,头部不适,极感疲劳时,卫士便帮梳头。毛泽东背靠便椅,上身后仰,双足伸前,双目轻闭,身体完全放松,卫士则从其前额至后脑,反复缓梳,时间长短因情而定。

自1948年5月,国共两党军队进入大决战。毛泽东倾全部精力指挥战争,常常连天不出室门,昼夜工作,卫士极为着急。一天,主席批阅文件时,李银桥扶其坐至躺椅,主席边看文件,李边为其篦头,毛泽东乐道:“银桥,你为我解决了一个难题,篦头是一种很好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补脑有方

长袜古董

明代学者冷谦在“修龄要旨”中论述养生之道:“面宜多擦,发宜多梳,目毛泽东穿着极富个性。如穿袜子,

毛泽东说吃苦篇五
《我眼中的毛泽东》

我眼中的毛泽东

可能对于我们90后这一代来说,毛泽东的伟人形象并不是那么深入人心。跟我们的父辈或者祖父辈比起来,毛主席在我们心中更具体的印象可能就是在鲜红的人民币上毛主席的头像所代表的最大面额,而不是悬挂在泛黄墙壁上一尘不染的毛泽东像和那句振奋数亿人民的爱国心的“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在亲戚家是见过毛泽东像的,灰蓝色的中山装,戴着八角帽,跟现在的国家领导人拍照时一样的姿势,就那样伟岸地伫立在我眼中。我好奇地拿手指着毛主席像,然后一个爷爷辈的老爷爷就把我的手摁下来。在他们的心目中,这样肯定是不尊敬主席的吧。

我没有经历过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一生下来就是和平年代,享受着自毛主席之后几代领导人辛苦奋斗的美好社会,生于安乐。但是中国的爱国教育还是让我们这一辈多多少少懂得了一点那个热血沸腾义愤填膺的时代的爱国心。但是,其实我身边的同学,当然包括我在内都没有办法完全理解那种在我们眼中看来有点盲目的尊崇。不仅不理解,现在的青少年甚至有一种自我感觉很时髦很鹤立鸡群的“反动”的思想。老师说过,伟人也有七分功,三分过。然而,年轻一代却持着自我的“批判主义”,认为毛主席除了带领中国解放之外,他的四个老婆,他的不要日本赔偿感谢日本让中国强大“豪言壮语”,他的“光辉形象”笼罩下的文化大革命、大跃进都成为“批判”他的标签。于是,“事实”就变成了三分功,七分过。一群没有深入了解过中国历史的毛头小子叫嚣着吵嚷着本国制度的单调。举着自制的旗帜宣扬改革中国教育制度,不做被填的鸭子;聚集在贴吧社区发表着不用负责任的关于ZF有多黑暗的言论。但是在此,我不知道是不是算满悲哀的声明,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本篇的言论可能有不当之处,但我绝对没有任何政治思想上的问题。

为了使毛泽东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具体一点,我去阅读了一些关于毛泽东的书籍,不得不承认,我还是有一定的收获的,毕竟是一代伟人的生平事迹,肯定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的。丰富了我一向匮乏的历史知识外,还塑造了一个稍微具象了一点的主席形象,虽然,书中没怎么提那些负面的历史。首先从毛泽东的孩童时代说起,毛泽东从小最大的运动爱好就是游泳。经常在老家韶山冲的水塘里游泳,而且游个几个来回的也不累,估计放到现在也算是运动健将了。也正是由于

毛主席对于体育健身运动的热爱,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也从德智美发展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在稍微参与到一些政治运动后毛泽东更加意识到强健体魄的重要性。毛泽东广为流传的一个生活小习惯就是洗冷水澡。以前在家里母亲都有为他备热水,可是毛泽东还是偏爱到水塘里洗。后来离开家乡到外面读书的时候也还是一样。即使学校有规定说不准洗冷水澡,但是毛泽东还是在早上早早起来到井边用冷水冲洗。身边的同学也有模仿的,但都没能像毛泽东那样坚持下来。从坚持洗冷水澡这样的生活细节就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一件既定的事情的坚持不懈。毛泽东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在长征路途上稳定的指挥的保障之一。

毛泽东最大的爱好应该就是读书了吧。因为小时候被寄养在外婆家,受到了一点启蒙的文化熏陶,毛泽东从小就酷爱读书。最开始自然是《三字经》这些幼儿启蒙读物,稍微大一点后又迷上《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小说,并且能在同学面前绘声绘色的讲述其中的故事情节。后来再大一点就是像《饮冰室文集》这些的还有一些时文报纸杂志,这些书籍也对毛泽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其实毛泽东的父亲并不是很支持毛泽东读书的。因此,毛泽东中间间断的那3年都在地里做农活,他也因此学会了很多农活的技术。虽然没有继续在私塾上课,毛泽东还是会到处借书来看。有一点不得不说,虽然毛泽东酷爱读书,他在上学期间却换了很多私塾。他不怎么听老师的课,在课上看自己想看的书,但是每每老师点他背诵文章他却又都能背出来,老师也就没辙了。这样算起来,毛泽东也算书个叛逆的学生吧,已经略微有一点创新改革人士的影子了。

毛泽东的求学路有很多可以说,他的优秀成绩,他在学校就已早早显露出来的领袖风范,在学校结识的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毛泽东第二任妻子的父亲杨昌济。杨昌济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应该就是花5年的时间培养了毛泽东。毛泽东对他的感情自然也是非常深厚,在杨昌济先生过世后还和杨开慧一起守灵。

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去北大当了图书管理员。但此时他还是默默无名的。所以他在参加中共一大第一次会议的时候还是比较拘谨保守的。但是此后他的领导才能便渐渐显露出来了。虽然起初遭遇了一些误解,但是从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到领导多次武装战争的胜利,毛泽东以一种风华正茂的姿态在广袤的大地上大展拳脚。我想这样的男人就算是放在现在也是十分有魅力的

吧,但是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毛主席是有一点风流了啊。另外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点就是毛泽东与人交往的能力。他和各个阶层的人都能交往的很好,不管是农民还是文人。他这样的交际能力在当代大学生中是很稀缺的,因为现在的青年都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没多少人能真正放下身段去倾听或倾诉。所以有的时候难免会觉得自己一个人的旅途是孤独的。越焦躁越得不到沉淀就越出不了结果。如果我们能像毛泽东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奋斗再稍微加上一点智慧,那成功真的是能唾手可得,因为我们要干的真的不是像毛泽东这样开天辟地改朝换代的大事,我们追求的可能只是简简单单稳定的物质生活和安逸时而激情的精神状态。

毛泽东之后的长征旅途我想我就不用怎么再复述了。因为首先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红色教育已经让我们知道了有一种精神叫长征精神,虽然我们还无法透彻的理解它;其次,我作为一个理科生对历史真的不是很了解,我没有办法用我的平直的叙述将时光带回到那黄沙飞扬的长征路上。我只有在一些战争题材的影片录像中得到的一些模糊的影像。啃树皮、吃皮带、挖壕沟、炸碉堡,还有那些鲜血淋漓的战士和冲锋的号角。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形象是不可否认的,真心是颇具王侯将相的风范。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文学才能都同样令人敬佩!

原谅我用浅薄的文字在这里描述我眼中的毛泽东。我对于伟人只能是瞻仰的,就像对悬挂在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那样的瞻仰,带着敬佩的崇敬的心情。在读了一些关于毛泽东的书籍后,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只有真的去了解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的成长故事之后才能对一个人做出评断,哪怕只是了解了一点点也不至于那么武断的就去诟病一个人。而我以前那些基于无知的纯粹个人感性评断的话语现在想来也是可笑。

毛泽东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都是有出彩的地方的。小时候的勤奋好学、踏实肯干以及一点的古灵精怪,外出求学后的逐渐成熟、初露锋芒、独立坚强,领导抗战时的吃苦耐劳、英明果敢、谋略过人,每一个时期的毛泽东都是十分有魅力的,不管是男性魅力还是人文魅力。虽然毛泽东晚期的时候有一些过错,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些错误并不能掩盖毛泽东这个风云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976年,真的是很暗色调的一年,唐山大地震,以及毛泽东、朱

德、周恩来三位优秀领导人物的相继去世都给人民的心里抹上了一层阴霾。天安门前的悼念,十里长街的追送,民众这些自发的追悼行为都能看出在人民心中那段黎明前的黑夜的时光里所遭受的苦痛是多么压抑的一种经历,而正是毛泽东带他们走了出来,正是毛泽东带领人命站起来迎接曙光,正是毛泽东让我们这一代免受战火纷飞。我不是谄媚地在讴歌毛泽东的丰功伟绩,而是在我一点点了解历史后发自肺腑发感受。我眼中的毛泽东,他就是一个伟人。

毛泽东说吃苦篇六
《我从毛泽东身上学到的》

我从毛泽东身上学到的

说起毛泽东,人们都会很崇拜他,很尊重他。当然我也不例外,我最早听说毛泽东的故事是在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说起的。爷爷是个退休的老兵,在他年轻的时候深受毛泽东的鼓舞,参加过很多的战役,也参加了红卫兵,毛泽东也曾在北京接见过他们。每次说到毛泽东,爷爷都会很自豪地拿出他们在北京天安门前与毛泽东的合影。而且奶奶也总是说“现在你爷爷有这样的生活,全靠毛泽东。”显然,他们对毛泽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爷爷的影响下,我渐渐地有了解到一些毛主席的事迹,有了解到在毛主席领导下,他们解放军严格的军事纪律。他们每天把三项纪律,八大注意挂在口边,不论干什么事,他们都会先考虑是否对农民大众不利,为人民着想。然而想到现在的一些国家干部,一些公务员,他们利用权利之便牟取私利,非常的自私,而人民群众则把政府人员的收受贿赂看成是政治上的潜规则,不以为然。我想说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人们的吃苦精神少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享乐主义,金钱主义。有时地方政府总是在搞形象工程,而不是踏踏实实地真心的为群众干实事。我想大家都是些知识分子,应该都对毛泽东的事迹有所了解,每个人都感谢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感谢他解放了新中国,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设了和平的环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就只知道说要遵从毛泽东的思想,而却没有真正向毛主席学习他的一些优良品质,包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这些最基本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有时政府官员的一餐饭或许就是一个普通农家的一年的收入。所以有时候国家的有些制度,有些纪律得好好改改,而且很多单位人员冗杂,人浮于事。所以人的价值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尽管一个在大学意气风发,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会在进入社会之后被社会磨得很圆滑,而一生庸庸碌碌,渐渐淡去了他的人生抱负,只希望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从小我们因为家里人口较多,过得一直比较艰苦。而在这时,我就会想起爷爷说起的故事,毛泽东带着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都可以挺过来,我就会激励自己我们现在吃的苦都不是什么苦了,正所谓“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我从不抱怨自己的家庭有多么不好,只是觉得比我们条件更苦的都还有,反而每天都抱着感恩的心去过好每一天,小时侯的成长经历反而塑造了我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的一生受用的优良品质。

了解毛泽东的一些事迹之后,会觉得他是个传奇,会让人不可思议;有时侯也觉得时代造就英雄,但是在他身上我知道,一个好的领导人是需要人民群众的拥护的,一个好的领导人是需要沉潜的。在他身上,我懂得作为一个学生干部,我们是需要了解同学的需求,要在同学中树立威信,那样才有助于自己对班级的管理,有利于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也要向毛主席一样,要潜心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要耐得住寂寞,不为身边的新鲜事物所诱惑而偏离方向。而从小受毛泽东思想影响的我,在学习期间也积极地申请入党,希望多了解党,在思想上与党更靠近些,希望成为人民群众中的先进个人,以后可以更多的为人民服务,回报社会。

毛泽东说吃苦篇七
《毛泽东精神》

内容提要

毛泽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20世纪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毛泽东精神概括为:独立自主、艰苦奋斗、 实事求是、创新精神。毛泽东精神具有民族性和开放性特点、科学性和实践性特点 、大众性和革命性特点 。当前弘扬毛泽东精神意义重大,毛泽东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精神动力;毛泽东精神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精神动力;毛泽东精神是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的强大精神动力。

浅析毛泽东精神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一生从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从事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毛泽东在为伟大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崇高精神——毛泽东精神。毛泽东精神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毛泽东精神,发扬毛泽东精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人类共产主义事业。

所谓“毛泽东精神”,是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的总和和升华。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他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是异常丰富的,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独立自主精神。独立自主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之一,也是毛泽东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建立人民军队,独立自主地走建立农村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抗击日本侵略者,不受外界干扰独立自主地进行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命运解放战争并取得胜利。新中国建立之后,独立自主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奠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独立自主进行国防建设并取得足可以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推进世界和平的巨大成就(特指两弹一星)。在整个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独立自主地进行党的建设并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是艰苦奋斗精神 。毛泽东早在当年抗战时期就指出:“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在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就是靠艰苦奋斗的精神,爬雪山过草地,挖野菜吃草根,最终经过艰难跋涉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己动手,开展大生产运动,面对日寇的“扫荡”,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三光”政策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毛泽东号召边区人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严峻的形式和考验面前,党没有退缩,没有低头,而是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主动向困难进攻,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又指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现在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更需要我们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胡锦涛曾说,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党九十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

三是 实事求是精神 。“实事求是”本意是指一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毛泽东同志在继承它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进行了科学的引申和解释,使其赋予了新的内容,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从客观事实中探求内在的联系,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性。经毛泽东的提倡和解释,“实事求是”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座右铭,成为我们党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深深懂得,如果不善于把马克思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将一事无成。为此,他提出要“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他一贯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强调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用实事求是来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他说:“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1927年初,他亲赴湖南农村进行了32天的实地调查,随后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它是一篇闪烁着实事求是思想光辉的著作。为了进一步澄清党和红军内部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误区,针对党内存在的“红

旗到底打多久?”的悲观主义思想,他于1930年1月撰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鼓舞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热情,深刻阐明了农村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否定了“城市中心论”。实践证明,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坚持毛泽东所倡导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四是创新精神 。创新是毛泽东建构其思想理论的重要手段,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独创性思想和理论,与其创新精神密不可分。马克思和列宁都提出过“农民同盟军”的思想,认为农民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无产阶级革命必须联合农民一起进行,否则将“孤鸿哀鸣”。毫无疑问,这一思想对于中国民主革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主要是根据欧洲无产阶级力量相对比较强大,是革命主力军的实际而提出的。而事实上,近代中国国情与欧洲的情况有一定差异,中国工人阶级革命性、战斗性虽然很强,但人数很少,相反,农民在中国社会则占有重要地位。是简单地根据经典作家话来审视中国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还是依据实际考虑农民的作用?毛泽东选择了后者。大革命之后,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毛泽东对农民于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认识。他通过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进而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把农民从无产阶级的“同盟军”,提升到“主力军”地位,显然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性质及中国革命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有认识的升华与创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毛泽东精神是毛泽东一生奋斗中表现出来的,体现在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活动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民族性和开放性特点。毛泽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继承了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探索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中本质的,积极向上的并代表正确方向的精粹。毛泽东精神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精神,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面貌和中华民族的性格。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要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而毛泽东精神蕴含的就是这种民族“骨气”和“正气”。毛泽东精神具有开放性,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毛泽东精神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科学性和实践性特点 。毛泽东精神已形成了科学的理论形态,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它不仅已成为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而且已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毛泽东精神是科学的,因为它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依据,吸收了历史文化精华,是历史文化的结晶和升华,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毛泽东精神是实践的,它来源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在革命战争中,在革命的熔炉里锻炼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产生了伟大的毛泽东精神,毛泽东精神又反过来指导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是毛泽东精神的伟大力量所产生的效应。

大众性和革命性特点 。毛泽东精神的大众性主要表现在为中国人民普遍接受,从而开始内化为中国人民的民族心理。由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建立以后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毛泽东精神逐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所接受,所信仰,所践行,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令人感动和震撼的激情,除了是因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还因为大众人民自发的接受了毛泽东精神。毛泽东精神不仅属于中国共产党,更属于中华民族,这种精神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毛泽东精神的大众性还表现在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

大多数人谋利益。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精神还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肩负了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历史使命,自己投身的是人类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产阶级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它的历史使命是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无产阶级坚持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集体主义原则,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那些非无产阶级思想,有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科学的理论,正确的纲领,流血牺牲的代价,以身作责的行为,证明了自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是中国共产党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对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人类共产主义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毛泽东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精神动力。历史和传统是不能割断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弘扬毛泽东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有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世所罕见,面临问题的规模性和复杂性世所罕见,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战胜这些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毛泽东精神,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励精图治,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今社会,一些人好逸恶劳,害怕困难和吃苦,不愿付出心血和劳动,毛泽东精神无疑对我们改天换地,建立一个前无古人可效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作用。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失去了毛泽东精神的支撑,改革开放能不能顺利进行下去,能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下去?人民群众能不能对我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事业产生认同感?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精神实际上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成为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标杆和尺度,对我们全体党员,全体人民无疑具有巨大的指导和激励作用。

(2)毛泽东精神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精神动力。当前,党的建设面临很多问题,动摇着党的执政地位,我们急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发扬毛泽东精神,能促进党的执政目标的实现。因为,发扬毛泽东精神和加强党的建设都要求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归结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今天我们谋求执政地位的巩固,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与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的领导作风。现阶段我国腐败现象很严重,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党员,党员干部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没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执政和地位稳固的问题。我们要围绕着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发扬毛泽东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3)毛泽东精神是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外环境下进行的。从国内来看,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滋长蔓延,市场经济发展,不仅对法制的要求越严格,而且对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的要求也越迫切。一个没有有力精神支柱的市场经济是不能久远发展的市场经济,一个缺乏道德规范的市场也不是正常的市场。因此,坚持和发扬毛泽东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国际上来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一方面对我国经

济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艰巨性。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始终顽固坚持对我国进行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思想渗透,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如果我们没有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坚强毅力,没有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我们就不能保证自己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毛泽东维护国家独立,自尊,自信,自主,自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仍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魂和护身法宝。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02678.html

    上一篇:胜利的句子

    下一篇:日语怎样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