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婚联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冬日婚联篇一
《冬季婚联》

结婚对联集萃之四

冬季婚联

凤振双飞翼 红梅开并蒂 雪里红梅放 雪飘双飞蝶 遗风雄雀化 梅开并蒂花 雪烛照双花 门前新人来 灯映并头梅 明月凤凰飞 彩日流辉迎凤辇 苍松翠柏沐喜气 大雁比翼飞万里 吉日花开梅并蒂 祥云呈瑞覆鸾妆 玉树银枝迎新人 夫妻同心乐百年 良宵家庆月双圆 交柯松树傲腊雪 梅花芳讯先春试 梅雅兰馨称上品 评花赋就梅妆额 并蒂梅花报新春 柏叶吟怀小雪初 雪情月意缔良缘 咏絮诗成雪满阶 偕年佳偶同心结 雪案初吟才女絮 雪雁双飞严寒退 摇落红梅毡铺地 凌雪梅花并蒂开 玉盆新供水仙花 红梅并放坚冰融 飘来瑞雪花缀帏 咏雪庭中迎淑女 载雪梅花飘绣阁

生花笔下是才郎 临风兰韵入香帏

合卺交杯洞房花烛三冬暖

并肩携手佳偶英名四化香

胜友如云 笙磬同谐 诗题红叶

吉庆祺祥 佳偶天成 建国齐家

君子好逑 奎壁联辉 兰馨一室

礼尚平等 莲结同心 莲开并蒂

玉树琼枝 鸳鸯比翼 月明金屋

忠诚友爱 珠联璧合 壮志同酬 青松枝头白鹤为偶 白雪无尘如爱情纯洁 紫竹园里翠鸟成双 红梅有信似婚姻初新 户拱三星 花好月圆 婚姻自主 金声玉振 金石之盟 金屋同春 蓝田种玉 郎才女貌 礼开奠雁 良辰美景 有凤来仪 鱼尚比目 云天比翼 之子于归 志同道合 紫燕双飞

冬日婚联篇二
《季节婚联》

春日婚联:

春窗绣出鸳鸯谱,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蓝田玉暖玉生香。

丽日和风春永驻,良辰美景月长园。 天时地利春风暖,霞蔚云蒸夜月圆。

花好月园多景气,时和日暖满春风。 堂上丽日金莺啭,帘卷春风玉燕飞。

喜鹊登枝红梅俏,春风梳柳紫燕归。 盛世盛装完盛事,新春新岁迓新人。

不劳红叶题诗句,且喜春风入洞房。 紫燕双飞传喜讯,红花并蒂笑春风。

对舞黄莺鸣醉柳,双飞紫燕吻红花。 喜鹊喜期报喜讯,新春新燕闹新房。

辞旧迎新春入户,移风易俗福临门。皆大欢喜 一年最爱春江水,四季都夸并蒂花。春光永驻 新婚喜动城乡客,盛会欢联天地春。宾主联欢 喜报邀来新老客,春风吹放幸福花。欢声满堂 名花开处千山艳,好客来时四座春。客带春来 春花春月春天景,名酒名诗名士风。诗情画意 柳暗花明春正半,桃红李灿朋初圆。良宵美景 笑脸连同桃花放,欢声引动酒杯倾。酒绿花红 满堂花烛迎淑女,一派春光映通帘。融融春光

鸾鸣翠柳新开画卷,凤落高梧喜报春晖。 春暖花朝彩鸾对箅,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玉暖玉生香

红梅吐芳喜成连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种蓝田玉喜缔良缘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春暖花朝彩鸾对箅 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景丽三春天台桃熟 祥开百世金谷花娇

不愿似鸳鸯嬉戏浅水 有志象海燕搏击长风

联戚攀亲何必门当户对 交结情侣只求道合志同

大地香飘蜂忙蝶戏相为伴 人间春到莺歌燕舞总成双

缕结同心日丽屏间孔雀 莲开并蒂影摇池上鸳鸯

柳暗花明春正半 珠联璧合影成双

夏日婚联: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沼花开并蒂莲

秋日婚联: 借得花容添月色 且将秋夜作春宵

冬日婚联: 皓月描来双燕影 寒霜映出并头梅

月份联

正月: 春临大地迎新岁 喜到人间贺吉期

二月: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初长

三月: 景丽三春闺阁暖 祥开百世花容娇

四月: 色香露沾蔷薇架 富贵花开芍药栏

五月: 云开兰叶香风起 火灿榴花暖意融

六月: 恩爱自征双美合 风光大好一年中

七月: 玉镜人间传合璧 银河天上渡双星

八月: 兰幕宵长香馥郁 桂林荫满月团圆

九月: 酿熟黄花节逢重九 眉分碧月样画初三

十月: 同心盟证三生石 连理枝开十月花

十一月: 画眉笔带凌云志 种玉人怀吟雪才

十二月: 金屋才高诗吟白雪 玉台春早妆点红梅

冬日婚联篇三
《婚联》

婚联

难得冬日暖阳露面,王伯一早醒来,风过竹林,摇出一路歌声,竹儿也曼妙起舞。还是有晨霜的,路边小草黄里带着淡白。反背双手,王伯照例要去走走,走过小山冈,举目四望,看田野村庄,听泉水潺潺,间或,有邻居的木门吱呀,早起的鸡鸭扑棱着,打破宁静„„

这段时间,一扫阴霾,主要原因是,大孙马上要结婚了!是的,要结婚了! 在散步的同时,有冰凉的霜从树上掉下,落在脖子上,伸手摸摸,自个儿笑了。

他在构思,构思着,好好为孙子拟一幅婚联„„

想我夫妇含辛茹苦地把六个孩子拉扯成人,一个比一个强,可说是书香门第呀。

四世同堂指日可待了,恩,有了,有了。

他显得有点兴奋,像个孩子似的吹起口哨„„

五谷丰登?

五子登科?

六畜兴旺?

必须符合当前的形式,更要抒发喜悦的心情。

五子登科成往事,四世同堂在今朝。

如何?

他自己问着自己。

就这样,马上写!

他反转身,朝家走去。

夫人正揉着惺忪睡眼,打着呵欠。

“今天气色不错哦。”

夫人柔声问道。

“是呀,觉得开阔了。”

来不及泡上每天的早茶,王伯直奔书房。

冷落了文房四宝,静静地各守一方门户。

呵呵手,王伯开始铺纸,折叠,丈量一下。对,七个字,写隶书?还是草书?写行书吧。

好,开始,挽袖,握笔,蘸墨,气沉丹田,悬腕,酝酿一下情绪。 在草纸上练两个吧,搁笔许久了。

“乐!”

撇,竖折„„

不错,有力道。

廉颇老亦,尚能饭否?

能!

他露出自信的微笑。

想当年,乡里乡外,政府农村,好多人都来请我写对联呢。到这里看到的大红喜联是我杜撰的,那处墙壁上巨幅标语也出自我之手。舍我其谁呀?我的大手笔可以说是名声在外。只是,现在,电脑派上大用场,毛笔字慢慢地退出了舞台了„„

王伯有点惋惜,不过,那一丝惋惜如风吹白云,很快消失了。

是呀,严冬马上结束,春天该来了,该来了。

现在,眼前浮现的是:孙子的笑脸,孙媳妇的温情,瞧,这一对恋人正冲我笑呢„„

不知何时,老夫人依在门框,含笑„„

手里捧着一杯清茶,热气腾腾„„

2013 3 28于萧

冬日婚联篇四
《冬季结婚对联》

冬季结婚对联

凤振双飞翼

梅开并蒂花002 红梅开并蒂

雪烛照双花003 雪里红梅放

门前新人来004 雪飘双飞蝶

灯映并头梅005 遗风雄雀化

明月凤凰飞006 彩日流辉迎凤辇

祥云呈瑞覆鸾妆007 苍松翠柏沐喜气

玉树银枝迎新人008 大雁比翼飞万里

夫妻同心乐百年009 吉日花开梅并蒂

良宵家庆月双圆 010 交柯松树傲腊雪

并蒂梅花报新春011 梅花芳讯先春试

柏叶吟怀小雪初012 梅雅兰馨称上品

雪情月意缔良缘013 评花赋就梅妆额

咏絮诗成雪满阶014 偕年佳偶同心结

凌雪梅花并蒂开015 雪案初吟才女絮

玉盆新供水仙花016 雪雁双飞严寒退

红梅并放坚冰融017 摇落红梅毡铺地

飘来瑞雪花缀帏018 咏雪庭中迎淑女

生花笔下是才郎019 载雪梅花飘绣阁

临风兰韵入香帏020 青松枝头白鹤为偶

紫竹园里翠鸟成双021 白雪无尘如爱情纯洁

红梅有信似婚姻初新022 合卺交杯洞房花烛三冬暖

并肩携手佳偶英名四化香

冬日婚联篇五
《冬季结婚对联》

冬季结婚对联

红梅传喜 最吉祥五字冬季结婚对联

上联:雪映丰收果 上联:雪飘双飞蝶 上联:雪伴红梅放

下联:梅传喜庆年 下联:灯映并头梅 下联:门迎淑女来

上联: 梅帐同甘梦 上联:凤振双飞翼 上联:红梅开并蒂

下联: 兰房送异香 下联:梅开并蒂花 下联:雪烛照双花

绝好横联推荐: 白头偕老 冰心洁意 赤绳永结

花好月圆 佳偶天成 奎壁联辉

兰馨一室 鸾凤和鸣

相关阅读:春季结婚对联

瑞雪缔良缘 最招吉冬季结婚七字对联

上联:翠柏苍松盈喜气 上联:雪满山中高士卧 上联:合欢共举黄封酒 下联:银花玉树映新人 下联:月明林下美人来 下联:辞岁新添翠袖人 上联:寒霜映出并头梅 上联:皓月描来双影雁 上联:苍松翠柏沐喜气 下联:红妆带绾同心结 下联:寒霜映出并头梅 下联:玉树银枝迎新人 上联:彩日流辉迎凤辇 上联:腊月梅花勿让雪 上联:六花雪映双全女 下联:祥云呈瑞覆鸾妆 下联: 新春玉步待迎人 下联:五色云拥四有人

推荐横批: 美满婚姻 乾坤交泰 青梅竹马 瑞霭蓝田

四喜同来 文定厥祥 龙凤呈祥

相关阅读:夏季结婚对联

咏梅喻雪 最具雅韵七字冬季结婚对联

上联:梅花芳讯先春试 上联:咏雪庭中迎淑女 上联:雪案联吟诗有味 下联: 柳絮咏怀小雪初 下联:生花笔下是才郎 下联:冬窗伴读笔生香 上联:大雁比翼飞万里 上联:交柯松树傲腊雪 上联:梅花芳讯先春试 下联:夫妻同心乐百年 下联:并蒂梅花报新春 下联:柏叶吟怀小雪初 上联:梅雅兰馨称上品 上联:吉日花开梅并蒂 上联:偕年佳偶同心结 下联:雪情月意缔良缘 下联:良宵家庆月双圆 下联:凌雪梅花并蒂开 上联:雪案初吟才女絮 上联:评花赋就梅妆额 上联:松梅高傲坚贞爱 下联:玉盆新供水仙花 下联:咏絮诗成雪满阶 下联:霜雪难欺金玉缘

冬日婚联篇六
《结婚对联集锦》

结婚对联集锦(横联,横批)

喜气盈门 比翼双飞 情真意切 幸福美满 燕尔新婚

百年嘉偶

珠联璧合 鸾凤和鸣 天长地久 吉日良辰 永结同

心 喜气生辉

福缘鸳鸯 喜成连理 百年好合 五世其昌 笙磬同

谐 心心相印

龙腾凤翔 玉树琼枝 莺歌燕舞 花好月圆

红梅吐芳喜成连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花好月圆)

同心同德美满夫妻

克勤克俭幸福鸳鸯

(比翼双飞)

喜期办喜事皆大欢喜

新春结新婚焕然一新

(吉日良辰)

恋爱心已合 结婚情更浓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芝兰茂千载 琴瑟乐百年

皓月描来双影雁 寒霜映出并头梅

祥云绕屋宇 喜气盈门庭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香掩芙蓉帐 烛辉锦绣帏

一对璧人留小影 无双国士缔良缘

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池舞凤凰

笙箫奏凤凰 鼓乐迎佳宾

比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边理枝

堂开蓬莱景 人醉武陵春

琴韵谱成同梦语 灯花笑对含羞人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一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灯引玉人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经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初长

绣阁昔曾传跨凤 德门今喜近乘龙

红梅吐芳喜成边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种蓝田玉喜缔良缘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莺枕侧语如花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文窗绣户垂帘幕 银烛金杯映翠眉

春暖花朝彩鸾对箅 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冬日婚联篇七
《对联基础知识》

对联基础知识

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一)对联概述

对联俗称―对子‖,简称―对‖、―联‖;别称―联对‖、―联语‖、―联句‖;雅称―楹联‖、―楹贴‖、―贴子‖、―偶句‖、―应对‖、―对语‖等等,是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对联的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传统的实用文体。

与诗的单位叫―首‖,文的单位叫―篇‖的道理一样,对联的单位叫―副‖,古人用―幅‖。

对联由两个等量字句组成,前一部分叫上联,也叫上支、上比、出句或叫对公、对首。后一部分叫下联,,也叫下支、下比、对句或叫对母、对尾。上下句合称一联,为全联缺一不可。楹联是传统的格律文学,具有格律性、典型性。凡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应称其为楹联。对联的字数与―言‖有相应的关系。字数是上下联字数之和,其中和之半为―言‖。比如传统春联―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八字四言联,居室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是十字五言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是十四字七言联。

与对联最密切的是横批,也叫―横联‖、―横额‖。横批贴在两个对联中间上面,一般是四个字的。它的作用是把上下联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有总结和点化作用。

(二)对联的起源与形成

对联与包括骈赋、唐诗、宋词、元曲、民间韵律性文学等在内的其它文学体裁、语言、文论术语之间,既有互相包容,渗透、扶翼的共性,又有自己的规律、定则。

1、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对联

对联区别于其它文体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就在于它的上下联,从字数、句式、内容、到平仄、韵律等,全用对偶。因此,要探索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就不能不首先涉及到对偶。

对偶是汉语修辞格之一。对偶是―对仗‖和―骈偶‖两个词的演化综合。对仗是诗词曲联中语句的一种对偶形式。―对仗‖缘于古代宫中卫队的行列仪仗队。这种仪仗队是两两相对地排列的,其队形、人数、服饰、旗号等都整齐对称排列,所以叫―对仗‖;骈偶的―骈‖是指两匹马并驾齐驱,―偶‖指两个人结合在一起。合成―骈偶‖,也是成双成对的意思。对偶和对仗二者疏密有间,宽严有别,对仗忌重字,对偶不忌。

对偶这种修辞手法,在我国古代诗文中,很早就被人们所运用,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瞧·采薇》)。―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到了两汉时期,一种叫做―赋‖的半诗半文的文学体裁发展起来,对偶的修辞手法得到了广泛、自觉的运用。到魏晋时期,赋体作品又逐渐趋向骈体化,产生了―骈体文‖。对偶修辞方法的发展和成熟,不仅对于丰富、发展汉语言文字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可以说,正是这种艺术手法,孕育了唐代的律诗和以后的对联这两种艺术形式。从整个文学艺术史和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来看,对联

这种文学艺术形式同整个汉语言艺术是密切相联的。它是随着我国汉语言文字艺术中对偶修辞手法的产生、发展、完善才应运而生的,是从对偶修辞手法中脱胎出来的一种独立别致的文体。可以说,对联是对偶修辞手法的成熟化、典型化、文体化的产物。

2、桃符习俗直接产生了对联

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对联,但是,对偶并不等于对联。对偶要转变为对联,还必须具备外在的形式。这种使对联获得独立的外在形式,是我国古代一种民族习俗——挂―桃符‖。因此,对联始于古时的―桃符‖,即对联源于春联,春联始于桃符。―桃符‖又称―仙木‖。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原人民在旧历辞旧迎新之际,用两块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样,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旁,意在驱邪祛鬼,祈福避祸。根据神话故事《山海经》等书记载,相传在东海度朔山有一棵弯屈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树,它的枝丫一直伸向东北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桃树下有两位神将把守,名叫神荼、郁垒。他们一旦发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这种悬挂桃符习俗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最初写二神名字或者描画图象,到后来有人在桃木板上写除祸祈福的吉祥话,进而发展到写两句对偶的诗句。于是便产生了所谓―桃符诗句‖,即―楹贴‖。这种题桃符的楹贴,便是对联的雏形。

最早的一副楹帖,即春联的出现,根据史料记载,是在五代时期。《宋史·西蜀孟氏世家》载:公元964年,孟昶(919—965)命学士辛寅逊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蜀主孟昶所题的这副楹贴,就目前来讲,被公认为是第一副春联。至此,对偶的修辞手法,便―分娩‖出春联这种独立的文体。

及至宋代,对联创作已蔚然成风。象苏轼、朱熹、黄庭坚这样的名流大家,也有不少对联作品传世。北宋文学家王安石(102 1—1086)在《元日》诗中描写了人们张贴春联的情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元、明时期,宫廷、宦门、寺庙、佛门已经出现了铭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之为―楹联‖。同时,最早的寿联、挽联、题赠联也开始产生了。宋代大学者朱熹(1120—1200)还编有《联语》,可见楹联已开始盛行。

到了明代,春联便作为一种年节志庆的独立文化风俗形式,被正式肯定和推广。据说―春联‖一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创造的,并且开始采用红纸写春联。公元1368年,明代建都金陵(今南京),为庆贺开国立业,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据清人陈元澹《簪云楼杂话》记载)。这种把―题桃符‖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宫廷豪门推广到了老百姓门户。他不仅下命令,而且在第二天(大年初一)清早,―微服出游‖,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当他发现城门口有一骟猪户因无钱买纸来贴春联时,他便命人取来纸墨,亲自挥毫,为该户题上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由后蜀主孟昶―题桃符‖,到明太祖朱元璋―设春联‖,其间经过四百多年,对联便由桃符的雏形逐步趋于成熟。并且,在此过程中,对联也开始由唯一的春联发展到其它更多的种类。在内容上,也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发生了日益密切的联系。到清代康、乾盛世时,对联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

3、各种文体促进完善了对联

(1)对联与赋、骈体文

对联的产生,首先应当归功于赋和骈体文的影响。从对联艺术本身的特点看,它句式灵活,长短自如,没有固定的篇幅,少则几字,多则几十字,数百字、上千字。它虽然是―诗‖,却不强调押韵;它注重文字修饰和用典等,和赋、骈文也有相似之处。因而,它受到赋和骈体文的影响、促进,是显而易见的。

(2)对联与律诗

唐代中期以后,形成了文学史上称为近体诗的―律诗‖。律诗不仅对诗中的对偶提出了严格要求,而且形成了固定的位置,它使对偶在诗歌中更加艺术化、系统化和理论化。至此,对联也就随着应运而生。对联是律诗的演变。对联与律诗中对仗的中间两联相比,除了在字数的要求上不同(律诗中只有五言或七言),其余对仗的形式、要求,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3)对联与词

对联的对偶要求,虽然大体上与律诗的对仗相同,但有些方面,却又突破了律诗对仗的严格限制,更显自由和灵活性。这是受到词的影响。最明显的有两个方面:

①律诗的对仗,要求以平声对仄声,以仄声对平声。对联突破了这一点,在某些句脚上,不拘平仄声。例如:冬去高天万物复苏;春回大地一派生机。其中句脚―苏‖和―机‖二字都是平声。又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里,贾氏宗祠的对联: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上联句脚的―恩‖为平声,而下联句脚的―盛‖则为仄声。对联这种在句脚上有时可以平对平,仄对仄,出句平对句仄的特点,恰恰是词的对偶特点之一。

②律诗的对仗,避免同字相对;而对联却以同字相对作为修辞和用字的技巧之一。如周恩来同志挽蔡元培同志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其中的―从‖、―到‖、―先生‖、―之‖、―在‖都是同字相对,这种情形在对联中是允许的,这一点与一些词的对偶相似。例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其中―里‖是同字相对(毛泽东《沁园春·雪》)。

(4)对联与曲:

明清以后的对联,如谐趣对、叠字对、复字对、以及口语、俚语、成语等用到对联之中的情形日渐增多,说明它受到元曲的影响是明显的。例如:倾国倾城越西子梨梨枣枣;行云行雨楚巫娥暮暮朝朝(张可久[双调 折桂令]《赠歌者秀英》)。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抗州中山公园对联)。由此可以说,对联是文、赋、诗、词、曲等文体综合、演化、变异而成的。

(三)对联的应用与发展

对联产生后,它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起初,对联的种类只有唯一的春联,到宋、元、明以后,逐渐被用于人们的装饰、交际活动之中;从起初应用于文坛、官场、宫廷,到后来逐渐普及于广大民间、广大社会,以至于发展到名胜古迹、寺祠庙院、亭台楼阁、门庭书房、卧室案头以及店铺坊馆等。在民间,就连戏台、神座、花灯、香炉、箱柜、粮囤、车辕、畜栏等处,也都有贴对联的现象。

对联真正在思想内容上获得充实与发展,真正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密切联系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还是在近代、现代。具体地说,是从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先进阶级的进步思想开始出现,尤其是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对联才迅速发展成为先进文学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也势必带来了对联艺术的繁荣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30年以来,对联的创作、应用和研究,空前地活跃起来。逢年过节,又可以见到五彩缤纷的对联出现于千门万户。民间红白喜事,企业开张庆典,对联成为必不可少的表达感情的载体;许多报纸、刊物,也都重视刊载对联研究文章;一些研究汇集对联的专著、史料也相继问世;有的文化部门、出版单位为了繁荣对联的创作,还开展了征联求对活动等等。《中国楹联报》已创刊二十多年,为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复苏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联律通则》的颁行(2007年6月1日起试行)为楹联这一独立文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研讨与练习

1、什么是对联?

2、简述对联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3、区别―对仗‖、―对偶‖、―对联‖三者之间的异同。

4、收集你家周围的对联几幅供大家欣赏。

5、出句征对:(1)经常撰对有收益;

(2)王乃山前花万树;

(3)罗甸二中风景美。

二、对联的种类和功能

(一)对联的种类

1、春联(含节日联)

春联又叫―春贴‖,是对联应用最早、范围最广泛的一种类型。从后蜀主孟昶―题桃符‖的第一副春联出现,到明太祖朱元璋―设春联‖的普遍推广,在旧历―春节‖时贴春联,就作为我国一种民族风俗习惯,一直绵延流传至今。万众欢腾歌大有;百花艳丽庆新春(杜正尧《金猪贺岁万众迎春》)。王乃山前春色好;莲花溪畔锦灯明(罗磊《金猪贺岁万众迎春》)。风调雨顺年年顺;政善人和处处和(唐定兴《金猪贺岁万众迎春》)。居尾金猪辞旧岁;当头银鼠贺新春(罗方友《中国楹联报》2008年第4期总771期)。总之春联要有春的气象,要姓―春‖。

2、门联(含行业联)

门联也叫―门贴‖、―门对‖。贴门联的习俗,在明代就已有之。什么门第用什么对联,不能混淆和更易,如孔府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门联还具有行业―招牌‖、―幌子‖的作用,如豆腐店联:天然滑腻出磨孔;本质清香留世间(罗方友《金猪贺岁万众迎春》)。学校联:三尺讲台,屡出栋梁匡社稷;一园清境,频添智慧育英才(吴忠祥《金猪贺岁万众迎春》)。

3、婚联

婚联又叫―喜联‖,是男婚女嫁时的专用对联。婚联最突出的特点是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用花、鸟、鱼、月、水、珠等一类美好的事物,来比喻佳期美满,男亲女爱的情景。如:柳暗花明春正半;珠联璧合影成双(春日婚联)。皓月描来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冬日婚联)。移风易俗文明礼,共德同心幸福婚(林昌华《联草拾零》)。月色入帘静;花容倚叶娇(黄林老师为其友撰婚联)。

4、寿联

寿联是为老年人祝寿专用的对联。寿联多用比喻,以高山、流水、青松、翠柏、神色、仙鹤等比喻寿者,以寄寓延年益寿之意。如罗甸县诗联学会祝蒙泽民

老先生八十寿龄联:岁月八十思泽润;诗联百味跃民风。乔松傲雪霜,丹鹤永栖开寿城;大德连天保,福星高照沐熙朝(林昌华《联草拾零》)。寿联分为自寿联: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受、自勉、希望等;贺寿联:别人对寿者写的联。有关寿联各种分龄表达:十年称秩、旬(七秩寿辰也叫七旬寿辰),二十称廿、双旬,三十称卅、五十称半百。又人生十岁称幼学,二十称弱冠,三十称壮(也叫而立),四十称强(也叫不惑)、五十称艾(也叫天命),六十称耆(qí)(也叫花甲),七十称老(也叫古稀),八十称耋(diē)、八十八称米寿、九十称耄(máo)、九十九称白寿(白加―一‖为百,意为―一百‖少―一‖为99岁),百岁称期颐,108岁称茶寿(―茶‖字上为廿、八,廿八为28,下为木,木为八十,共108岁)。如: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心怀四化,意寄三松。这是自对联,即上联中―何止‖对―相期‖、―于‖对―以‖、―米‖对―茶‖即八十八岁对一百零八岁;下联―心怀‖对―意寄‖、―四化‖对―三松‖。上下联是不相对的。

5、挽联:

挽联,也叫―丧联‖,―挽词‖,是生者哀悼死者,治丧、祭奠时专用的对联。例如:成家立业于黔东,光荣退休于黔东,返故寻亲寻友,离妻离子音顿杳;失倚成年在罗甸,不幸逝世在罗甸,思前尽职尽心,克俭克勤事长存(林昌华《联草拾零》)。芳名正气存天地;美德良操惠子孙(通用挽联)。另外孝联也属丧事联,孝联的上联表达死者的牵挂、遗憾,下联是生者的身份,表达哀思。

6、交际联(也叫赠答联)

交际联主要用于社会名流、名人学者一类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文学素养和社会阅历的人们之间。它可以分为文字形式的和口头形式的。如2007年11月14日晚,二中诗友应黄林老师邀请于白龙村新居聚会,诗友送诗词联贺之,杨忠老校长也当场出句征对以贺:家居百龙家和人和万事兴。罗磊老师沉思片刻后对出:名上皇榜名旺族旺全村旺(其中―百‖为―白‖的谐音,―皇‖为―黄‖之谐音)。处事立身,须有一腔正气;秉公尽职,应无半点私心(黄壁光《心话吟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赠瞿秋白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黄庭坚与苏轼即景联句·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本)。

7、堂联

堂联,也叫装饰联,是人们用于布置美化客厅、书店、卧室、案头等室内环境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撰堂联)。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徐霞客自题小香山―梅花堂‖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红楼梦》第二回·荣国府正堂联)。

8、名胜古迹联

名胜古迹联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山水风光名胜地的对联;另一部分是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棒一瓣心香,神圣陵前移步缓;歌三生业绩,宝珠山上应声高(周继勇题罗甸烈士陵园大门联)

9、文艺作品(含题画)联

在明清以后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中,作者往往插入一些对联创作,形成文艺作品中的对联。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大名著中就有大量的对联作品。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演义》诸葛亮题门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抒怀联)。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水浒传》第二十九回蒋门神酒店联)。静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西游记》第十七回 黑风洞联)。

冬日婚联篇八
《对联基础知识》

对联基础知识

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一)对联概述

对联俗称―对子‖,简称―对‖、―联‖;别称―联对‖、―联语‖、―联句‖;雅称―楹联‖、―楹贴‖、―贴子‖、―偶句‖、―应对‖、―对语‖等等,是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对联的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传统的实用文体。

与诗的单位叫―首‖,文的单位叫―篇‖的道理一样,对联的单位叫―副‖,古人用―幅‖。

对联由两个等量字句组成,前一部分叫上联,也叫上支、上比、出句或叫对公、对首。后一部分叫下联,,也叫下支、下比、对句或叫对母、对尾。上下句合称一联,为全联缺一不可。楹联是传统的格律文学,具有格律性、典型性。凡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应称其为楹联。对联的字数与―言‖有相应的关系。字数是上下联字数之和,其中和之半为―言‖。比如传统春联―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八字四言联,居室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是十字五言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是十四字七言联。

与对联最密切的是横批,也叫―横联‖、―横额‖。横批贴在两个对联中间上面,一般是四个字的。它的作用是把上下联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有总结和点化作用。

(二)对联的起源与形成

对联与包括骈赋、唐诗、宋词、元曲、民间韵律性文学等在内的其它文学体裁、语言、文论术语之间,既有互相包容,渗透、扶翼的共性,又有自己的规律、定则。

1、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对联

对联区别于其它文体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就在于它的上下联,从字数、句式、内容、到平仄、韵律等,全用对偶。因此,要探索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就不能不首先涉及到对偶。

对偶是汉语修辞格之一。对偶是―对仗‖和―骈偶‖两个词的演化综合。对仗是诗词曲联中语句的一种对偶形式。―对仗‖缘于古代宫中卫队的行列仪仗队。这种仪仗队是两两相对地排列的,其队形、人数、服饰、旗号等都整齐对称排列,所以叫―对仗‖;骈偶的―骈‖是指两匹马并驾齐驱,―偶‖指两个人结合在一起。合成―骈偶‖,也是成双成对的意思。对偶和对仗二者疏密有间,宽严有别,对仗忌重字,对偶不忌。

对偶这种修辞手法,在我国古代诗文中,很早就被人们所运用,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瞧·采薇》)。―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到了两汉时期,一种叫做―赋‖的半诗半文的文学体裁发展起来,对偶的修辞手法得到了广泛、自觉的运用。到魏晋时期,赋体作品又逐渐趋向骈体化,产生了―骈体文‖。对偶修辞方法的发展和成熟,不仅对于丰富、发展汉语言文字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可以说,正是这种艺术手法,孕育了唐代的律诗和以后的对联这两种艺术形式。从整个文学艺术史和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来看,对联

这种文学艺术形式同整个汉语言艺术是密切相联的。它是随着我国汉语言文字艺术中对偶修辞手法的产生、发展、完善才应运而生的,是从对偶修辞手法中脱胎出来的一种独立别致的文体。可以说,对联是对偶修辞手法的成熟化、典型化、文体化的产物。

2、桃符习俗直接产生了对联

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对联,但是,对偶并不等于对联。对偶要转变为对联,还必须具备外在的形式。这种使对联获得独立的外在形式,是我国古代一种民族习俗——挂―桃符‖。因此,对联始于古时的―桃符‖,即对联源于春联,春联始于桃符。―桃符‖又称―仙木‖。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原人民在旧历辞旧迎新之际,用两块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样,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旁,意在驱邪祛鬼,祈福避祸。根据神话故事《山海经》等书记载,相传在东海度朔山有一棵弯屈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树,它的枝丫一直伸向东北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桃树下有两位神将把守,名叫神荼、郁垒。他们一旦发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这种悬挂桃符习俗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最初写二神名字或者描画图象,到后来有人在桃木板上写除祸祈福的吉祥话,进而发展到写两句对偶的诗句。于是便产生了所谓―桃符诗句‖,即―楹贴‖。这种题桃符的楹贴,便是对联的雏形。

最早的一副楹帖,即春联的出现,根据史料记载,是在五代时期。《宋史·西蜀孟氏世家》载:公元964年,孟昶(919—965)命学士辛寅逊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蜀主孟昶所题的这副楹贴,就目前来讲,被公认为是第一副春联。至此,对偶的修辞手法,便―分娩‖出春联这种独立的文体。

及至宋代,对联创作已蔚然成风。象苏轼、朱熹、黄庭坚这样的名流大家,也有不少对联作品传世。北宋文学家王安石(102 1—1086)在《元日》诗中描写了人们张贴春联的情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元、明时期,宫廷、宦门、寺庙、佛门已经出现了铭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之为―楹联‖。同时,最早的寿联、挽联、题赠联也开始产生了。宋代大学者朱熹(1120—1200)还编有《联语》,可见楹联已开始盛行。

到了明代,春联便作为一种年节志庆的独立文化风俗形式,被正式肯定和推广。据说―春联‖一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创造的,并且开始采用红纸写春联。公元1368年,明代建都金陵(今南京),为庆贺开国立业,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据清人陈元澹《簪云楼杂话》记载)。这种把―题桃符‖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宫廷豪门推广到了老百姓门户。他不仅下命令,而且在第二天(大年初一)清早,―微服出游‖,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当他发现城门口有一骟猪户因无钱买纸来贴春联时,他便命人取来纸墨,亲自挥毫,为该户题上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由后蜀主孟昶―题桃符‖,到明太祖朱元璋―设春联‖,其间经过四百多年,对联便由桃符的雏形逐步趋于成熟。并且,在此过程中,对联也开始由唯一的春联发展到其它更多的种类。在内容上,也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发生了日益密切的联系。到清代康、乾盛世时,对联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

3、各种文体促进完善了对联

(1)对联与赋、骈体文

对联的产生,首先应当归功于赋和骈体文的影响。从对联艺术本身的特点看,它句式灵活,长短自如,没有固定的篇幅,少则几字,多则几十字,数百字、上千字。它虽然是―诗‖,却不强调押韵;它注重文字修饰和用典等,和赋、骈文也有相似之处。因而,它受到赋和骈体文的影响、促进,是显而易见的。

(2)对联与律诗

唐代中期以后,形成了文学史上称为近体诗的―律诗‖。律诗不仅对诗中的对偶提出了严格要求,而且形成了固定的位置,它使对偶在诗歌中更加艺术化、系统化和理论化。至此,对联也就随着应运而生。对联是律诗的演变。对联与律诗中对仗的中间两联相比,除了在字数的要求上不同(律诗中只有五言或七言),其余对仗的形式、要求,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3)对联与词

对联的对偶要求,虽然大体上与律诗的对仗相同,但有些方面,却又突破了律诗对仗的严格限制,更显自由和灵活性。这是受到词的影响。最明显的有两个方面:

①律诗的对仗,要求以平声对仄声,以仄声对平声。对联突破了这一点,在某些句脚上,不拘平仄声。例如:冬去高天万物复苏;春回大地一派生机。其中句脚―苏‖和―机‖二字都是平声。又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里,贾氏宗祠的对联: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上联句脚的―恩‖为平声,而下联句脚的―盛‖则为仄声。对联这种在句脚上有时可以平对平,仄对仄,出句平对句仄的特点,恰恰是词的对偶特点之一。

②律诗的对仗,避免同字相对;而对联却以同字相对作为修辞和用字的技巧之一。如周恩来同志挽蔡元培同志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其中的―从‖、―到‖、―先生‖、―之‖、―在‖都是同字相对,这种情形在对联中是允许的,这一点与一些词的对偶相似。例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其中―里‖是同字相对(毛泽东《沁园春·雪》)。

(4)对联与曲:

明清以后的对联,如谐趣对、叠字对、复字对、以及口语、俚语、成语等用到对联之中的情形日渐增多,说明它受到元曲的影响是明显的。例如:倾国倾城越西子梨梨枣枣;行云行雨楚巫娥暮暮朝朝(张可久[双调 折桂令]《赠歌者秀英》)。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抗州中山公园对联)。由此可以说,对联是文、赋、诗、词、曲等文体综合、演化、变异而成的。

(三)对联的应用与发展

对联产生后,它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起初,对联的种类只有唯一的春联,到宋、元、明以后,逐渐被用于人们的装饰、交际活动之中;从起初应用于文坛、官场、宫廷,到后来逐渐普及于广大民间、广大社会,以至于发展到名胜古迹、寺祠庙院、亭台楼阁、门庭书房、卧室案头以及店铺坊馆等。在民间,就连戏台、神座、花灯、香炉、箱柜、粮囤、车辕、畜栏等处,也都有贴对联的现象。

对联真正在思想内容上获得充实与发展,真正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密切联系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还是在近代、现代。具体地说,是从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先进阶级的进步思想开始出现,尤其是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对联才迅速发展成为先进文学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也势必带来了对联艺术的繁荣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30年以来,对联的创作、应用和研究,空前地活跃起来。逢年过节,又可以见到五彩缤纷的对联出现于千门万户。民间红白喜事,企业开张庆典,对联成为必不可少的表达感情的载体;许多报纸、刊物,也都重视刊载对联研究文章;一些研究汇集对联的专著、史料也相继问世;有的文化部门、出版单位为了繁荣对联的创作,还开展了征联求对活动等等。《中国楹联报》已创刊二十多年,为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复苏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联律通则》的颁行(2007年6月1日起试行)为楹联这一独立文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研讨与练习

1、什么是对联?

2、简述对联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3、区别―对仗‖、―对偶‖、―对联‖三者之间的异同。

4、收集你家周围的对联几幅供大家欣赏。

5、出句征对:(1)经常撰对有收益;

(2)王乃山前花万树;

(3)罗甸二中风景美。

二、对联的种类和功能

(一)对联的种类

1、春联(含节日联)

春联又叫―春贴‖,是对联应用最早、范围最广泛的一种类型。从后蜀主孟昶―题桃符‖的第一副春联出现,到明太祖朱元璋―设春联‖的普遍推广,在旧历―春节‖时贴春联,就作为我国一种民族风俗习惯,一直绵延流传至今。万众欢腾歌大有;百花艳丽庆新春(杜正尧《金猪贺岁万众迎春》)。王乃山前春色好;莲花溪畔锦灯明(罗磊《金猪贺岁万众迎春》)。风调雨顺年年顺;政善人和处处和(唐定兴《金猪贺岁万众迎春》)。居尾金猪辞旧岁;当头银鼠贺新春(罗方友《中国楹联报》2008年第4期总771期)。总之春联要有春的气象,要姓―春‖。

2、门联(含行业联)

门联也叫―门贴‖、―门对‖。贴门联的习俗,在明代就已有之。什么门第用什么对联,不能混淆和更易,如孔府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门联还具有行业―招牌‖、―幌子‖的作用,如豆腐店联:天然滑腻出磨孔;本质清香留世间(罗方友《金猪贺岁万众迎春》)。学校联:三尺讲台,屡出栋梁匡社稷;一园清境,频添智慧育英才(吴忠祥《金猪贺岁万众迎春》)。

3、婚联

婚联又叫―喜联‖,是男婚女嫁时的专用对联。婚联最突出的特点是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用花、鸟、鱼、月、水、珠等一类美好的事物,来比喻佳期美满,男亲女爱的情景。如:柳暗花明春正半;珠联璧合影成双(春日婚联)。皓月描来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冬日婚联)。移风易俗文明礼,共德同心幸福婚(林昌华《联草拾零》)。月色入帘静;花容倚叶娇(黄林老师为其友撰婚联)。

4、寿联

寿联是为老年人祝寿专用的对联。寿联多用比喻,以高山、流水、青松、翠柏、神色、仙鹤等比喻寿者,以寄寓延年益寿之意。如罗甸县诗联学会祝蒙泽民老先生八十寿龄联:岁月八十思泽润;诗联百味跃民风。乔松傲雪霜,丹鹤永栖

开寿城;大德连天保,福星高照沐熙朝(林昌华《联草拾零》)。寿联分为自寿联: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受、自勉、希望等;贺寿联:别人对寿者写的联。有关寿联各种分龄表达:十年称秩、旬(七秩寿辰也叫七旬寿辰),二十称廿、双旬,三十称卅、五十称半百。又人生十岁称幼学,二十称弱冠,三十称壮(也叫而立),四十称强(也叫不惑)、五十称艾(也叫天命),六十称耆(qí)(也叫花甲),七十称老(也叫古稀),八十称耋(diē)、八十八称米寿、九十称耄(máo)、九十九称白寿(白加―一‖为百,意为―一百‖少―一‖为99岁),百岁称期颐,108岁称茶寿(―茶‖字上为廿、八,廿八为28,下为木,木为八十,共108岁)。如: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心怀四化,意寄三松。这是自对联,即上联中―何止‖对―相期‖、―于‖对―以‖、―米‖对―茶‖即八十八岁对一百零八岁;下联―心怀‖对―意寄‖、―四化‖对―三松‖。上下联是不相对的。

5、挽联:

挽联,也叫―丧联‖,―挽词‖,是生者哀悼死者,治丧、祭奠时专用的对联。例如:成家立业于黔东,光荣退休于黔东,返故寻亲寻友,离妻离子音顿杳;失倚成年在罗甸,不幸逝世在罗甸,思前尽职尽心,克俭克勤事长存(林昌华《联草拾零》)。芳名正气存天地;美德良操惠子孙(通用挽联)。另外孝联也属丧事联,孝联的上联表达死者的牵挂、遗憾,下联是生者的身份,表达哀思。

6、交际联(也叫赠答联)

交际联主要用于社会名流、名人学者一类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文学素养和社会阅历的人们之间。它可以分为文字形式的和口头形式的。如2007年11月14日晚,二中诗友应黄林老师邀请于白龙村新居聚会,诗友送诗词联贺之,杨忠老校长也当场出句征对以贺:家居百龙家和人和万事兴。罗磊老师沉思片刻后对出:名上皇榜名旺族旺全村旺(其中―百‖为―白‖的谐音,―皇‖为―黄‖之谐音)。处事立身,须有一腔正气;秉公尽职,应无半点私心(黄壁光《心话吟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赠瞿秋白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黄庭坚与苏轼即景联句·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本)。

7、堂联

堂联,也叫装饰联,是人们用于布置美化客厅、书店、卧室、案头等室内环境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撰堂联)。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徐霞客自题小香山―梅花堂‖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红楼梦》第二回·荣国府正堂联)。

8、名胜古迹联

名胜古迹联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山水风光名胜地的对联;另一部分是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棒一瓣心香,神圣陵前移步缓;歌三生业绩,宝珠山上应声高(周继勇题罗甸烈士陵园大门联)

9、文艺作品(含题画)联

在明清以后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中,作者往往插入一些对联创作,形成文艺作品中的对联。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大名著中就有大量的对联作品。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演义》诸葛亮题门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抒怀联)。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水浒传》第二十九回蒋门神酒店联)。静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西游记》第十七回 黑风洞联)。

l 0、其它杂联: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20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