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读后感】
孙子兵法之所感
市场营销 100509班 20101814 刘博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可以这么说,做人做事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学问,要掌握这门学问,抓住其本质,就必须对现实生活加以提炼总结,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来,人们才能有章可循,而不至于迷然无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兵书是《孙子兵法》,这几乎可以成为定论"。
《孙子兵法》通篇以智慧为本质特征,孙子的每一句话都是智的凝聚,谋的浓缩,人们可以从《孙子兵法》的深邃哲理和智谋中,领略观察事物的辩证思维原理,树立战胜对手的竞争意识,学到处理人事百端的策略手段,掌握摆脱困境的行为方法。在对积极人生的探索中,人们能从《孙子兵法》中得到激励和获得奋发向上的力量。"物竞争天择,适者生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人生如同战场,要生存,就要不停地战斗,不仅要同社会环境作战,同困难和挫折作战,同尚未认识的事物作战,同自己的思想观念作战,还要同命运作战。在这些战斗中,移植和借鉴《孙子》的原理,对于我们把握人生的主动权,在"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计篇》)的人生之路上立于不败之地,争取美好的人生,将不无裨益。
孙子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地形篇》)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了解对方,了解自己,争取胜利就不会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保万全。所以懂得用兵的人,他行动起来决不会迷惑,他的战术变化不致困窘。孙子在讨论"知胜之道"时,认为贤能的将帅,必须做到"知彼知己", "知天知地",不仅要了解敌人,还要了解自己;不仅要懂得天时,还要懂得地利。也就是说,必须把敌我双方的情况搞得非常清楚,才能下定战役决心,选择好战役的突击方向。这样的"知兵者"才能"动而不迷,举而不穷"。他打起仗来绝不会感到迷惑,他采取的作战措施一定会变化无穷而不困窘。借用孙子这一用兵思想,我们可以说,真正懂得人生的
人,也绝不会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人生的目的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归宿和生命的价值,对人生的根本方向、根本态度起着决定的作用。人生目的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以认识为基础形成的一种行为指向和结果。在纷纭的大千世界里,丧失人生目的,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徘徊県徨,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虚度年华。人们对每一个目标的追求都是人生目的中的一个阶段,这种追求既是崇高的也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应当把某种追求的实现看作是向更高一级追求或者另一种追求的开端。有一位年逾花甲的科学家,他掌握了六种外语,然而依然锲而不舍地学习第七种外语。有人问他究竟为什么,他笑笑回答:为了不懈地追求,为了不断扩大生存空间,为了不断地开拓有助于发现新的追求目标的窗口。这种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会始终不渝地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永远不会迷失目标,永远对自己的人生有新的安排,这种人实际上就是孙子所说的那种"动而不迷,举而不穷",能打善战的"知兵者"。
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比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人生的紧要处便是人生的岔道口,走错一步关系到你达到既定目标的方向,方向错了,就永远达不到你所追求的目标,如同作战中选错了攻击目标一样。所以说,一个人最悲惨的莫过于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因为迷失了方向而同时又不能迷途知返的人,一生的努力会付之东流。即便能够迷途知返,也往往是已经流逝了宝贵的时光,再怎样拼命挽回,也是一段令人遗憾的损失。
孙子曰:"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九变篇》)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形篇》)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善于作战的人,总是使自己处于不失败的地位,同时又不放过能够战
胜敌人的机会。所以,打胜仗的军队,总是有了胜利的把握,才寻求同敌人交战;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冒险同敌人勉强作战,而后期望求得侥幸的胜利。孙子的这个用兵法则,不仅是军事斗争的要诀,也是人生的常理。人生是美好的,但人生的道路却是坎坷不平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波折就没有生活。所以,我们不能把人生理想化,而缺乏走崎岖之路的思想准备,要接受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考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百折不挠,做一个勇敢的跋涉者。只要你能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那么坎坷就会化为坦途,眼泪就会化为歌声,陷阱也会助你成功,幸福就将属于你,你就将成为"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的"善战者",把握自己的命运的"主宰"。我们说人生道路是曲折的,它可能表现为徘徊彷徨的思考、坎坷曲折的经历、挫折逆境的困惑、命运之神的摆布。具体地说,它可能表现为失学落第,怀才不遇,失业待业,贫困潦倒,失恋打击,婚姻破裂,亡妻丧子;还可能表现为遭人诬陷,被人误解,屡屡失败,孤独无助,受人暗算,误入歧途,落入陷阱,等等。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果我们缺乏走坎坷不平之路的思想准备,在人生道路上一旦碰到挫折,就会陷入苦闷、焦虑、迷惘、忧愁,个别人甚至悲观失望,丧失驾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当然,说人生道路是曲折的,并不意味着前进的道路上没有平直的道路,而是说人生总的来说道路是曲折的,但曲折中有不曲折,坎坷之中也有坦途。正像数学中曲线包含着直线,直线构成了曲线一样。没有哪个人的人生道路永远是坎坷不平的,之所以说人生的道路不会平坦无阻,那是由人生的特点所决定的。人是社会的人,具有社会性,他总要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制约。在社会关系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人作为客体,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从事实践活动,他经常地评价社会和他人,需要从社会中得到尊重和满足;人作为客体,是受社会历史条件规定的客观存在物,他常常要受社会和他人评价,而且有对社会尽责任和做贡献的义务。由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经常发生倾斜和不平衡,就使得人的一生将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困难和挫折。毛泽东说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作为人生这个运动过程来说,当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只不过有的人遇到的困难、挫折多些,有的人遇到的少些罢了。正如邓友梅所说:"我认为生活中逆境是绝对的,顺境只是相对的。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要决心为人民、为国家作出一点贡献,尽一份社会成员的
责任,首先要有应付逆境的思想准备。"叶永烈也说过:"人生的道路总是坎坷不平。没有'山重水复疑无路',哪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奋斗,让别人用金盘子托着成功之果,递到你的面前,那永远是幻想。"所以,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好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这些观点,同孙子"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的思想是一致的。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势篇》)意思是说,一般作战都是用"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变化就像天地那样不可穷尽,像江河那样不会枯竭。可见,"以正合,以奇胜"是兵家取胜的要诀。打仗没有奇兵便不可能取胜,我们在人生岁月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善出奇者,为什么能为众人之所不能,这与他具有独到的见解分不开,这种人不仅具有独立意识、独立人格,而且善于打破常规,充分展示个性魅力。人们往往把这种人称为与众不同的人或者有个性的人。他们的"以奇胜",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看法和认识上具有独到之处。
有独立意识的人同样也具有独立人格。这种人并不把目光仅仅局限于他个人和与他有直接关系的事物上,他不仅对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对社会的事情、国家的事情乃至世界的事情也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绝不人云亦云,也不会去随波逐流,他不要求所有人都必须与自己的看法一致,也不去随声附和别人的意见;他不会因为别人的地位高而盲目服从,也不会因别人的地位低而加以轻视;他对自己的未来,社会的未来总是充满信心;对周围的事物有广泛的兴趣,敢于和善于针对公共事务进行独立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主张。这些都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一种独立人格。人类的人格虽然是平等的,但各人的个性不同,这样就产生了独立意识。世界上有几十亿人口,每一个人都有他人无以取代的天赋特质,都有他不同凡响的地方,都有他的独到之处。不必羡慕他人的荣耀,不必悲叹自己的平庸,我也有别人所没有的、独到的见解和可贵之处。塑造壮丽的人生,就要有突破常规的气魄和创新的意识。不论开创命运,拓展生活,还是张扬新思想,都必须勇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说人所不能说、不敢说和没有说过的话,做人所不能做、不敢做和没有做过的事。要善于从常规中解脱出来,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你的见解就会"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你的智慧就将"不可胜穷也"。
孙子兵法读后感1500篇二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学院:计算机学院
学号:2009301500209
姓名:李舒洋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我对故事里的孙膑崇拜不已。并且得知孙子兵法的创始人是孙武,也就是主人公孙膑和庞涓的老师,于是那时就开始慢慢关注起孙武来。上了陆宝生老师的孙子兵法课程后,我又找回了以前对于孙子兵法浓厚的兴趣。
孙子兵法寥寥十三篇,字数几千而已。却是孙子一生经验所累,亦是中国二千年军事精华所在。我认为《孙子兵法》的真谛并不在原文,而在于“神”,一种军人的魂魄。通过这么多年的体会我才初窥皮毛。不知是该惭愧还是欣慰。刚开始时考虑写得之际,兴致满满地希望能指出《孙子兵法》中的错误;还自鸣得意地认为恰有其事。可当越深入思考越觉得自己是不自量力。可悲啊!“神往”正是我唯一所得。到了最后我幡然醒悟,我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再去反驳它了。千年不倒,必有其原因所在。自春秋战国至今,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还没有一部军事计谋的书可以完全超越它。这便是最好的明证!无论自己是否觉得可笑,又或是否不自量力,但我还是稍有收获:
第一点,.没有过经历战争磨练的人,无法成为真正的将军,也无法成为真正的军事家。孙子兵法一书存在的真正的意义并不是让人去熟读它,死记它;而是使人在实践中得到自己的心得。只有自己悟出和总结自己的心得才能战无不胜。以赵括为戒。
其中又以美国为例,短短几十年来,发动巴拿马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除了政治目的之外,不难看出美国五角大楼有以战养兵之嫌。鉴于此处,我不是为到处发动战争寻找借口。只是得出,永远不要
放松对战争的警惕,时刻磨练自己意志。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是我们当务之急。我们在这方面需要向美国和日本民众学习。
第二点,战场的局势瞬息万变,真正的王者只会根据战势而动,更有甚者去改变战势。只有胜利才能昭示兵法的真谛所在。现今世界格局复杂,只有透析整个大局才能把握主动。总之兵法在于一个“变”字。
现今,各国装备日新月异,武器大规模洗牌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根据时代的脚步对军事理论进行变革,使之适应时代。美国做到了,成为了超级大国;苏联没有变,转眼之间解体,甚至直至今日俄罗斯的军事力量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
《孙子兵法》虽然针对古代的陆战。但其理论在当今的海、陆、空、天基、网络战也意义深远。其在这些领域的影响丝毫不弱于杜黑的《制空权》、马汉的《海权论》和M.沙波什尼科夫的《军事大脑》。究其本质原因,关键还是在一个“变”字。
第三点,熟读整部兵书,我发现把握人的心理至关重要。无论是民心,士气,君臣关系等等,举不胜举,都有心理在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心理学方面的书成为我下次涉猎的目标。纵观整部书,心理的运用在其占有一席之地。
第四点,只说《孙子兵法》这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在其之后的中国许多的军事著作都是对它的继承和发扬。比如:《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钤经》、《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这九本兵书与《孙子兵法》被并称为我国古代十大兵书。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军事家智慧的结晶。至于外国军事著作也有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苏沃洛夫《制胜的科学》。他们与《孙子兵法》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些著作当中我推崇于《三十六计》和《战争论》。
关于《三十六计》有这么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分别对应三十六计中的: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混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途伐虢。
这里的每一计都曾经在历史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甚至于导致一个国家的覆灭。不可以不说是可怕!
《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在总结以往战争,特别是拿破仑战争基础上写成的。 在书中他有些观点我非常赞同:
第一,战争决不是孤立的行为。战争不是突然发生的,它的扩大也不是瞬间的事情,相反,它需要一定的准备,它同战前的国家生活密切联系,是由一定时期内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关系引起的。
第二,战争不是短促的一击。整个战争是由一系列边疆的军事行动组成的,由于交战双方都可以把对方前一行动及其一切现象,作为衡量下一行动的尺度,因而军事行动向极端发展的趋势又会得到大大的缓和。
第三,战争的结局也不是绝对的。战败国往往把失败看成是在将来的政治关系中还可以得到补救的暂时不幸。这些观点也在《孙子兵法》中隐约中提到了。在我看来,这是对《孙子兵法》的一种无形的认可。
第五点,《孙子兵法》是谈军事问题的,但是它的哲学智慧对各行各业都有
普遍的指导价值。比如经商者对《孙子兵法》是非常看重的。日本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说《孙子兵法》乃是我们成功之法宝,是本公司必读必研之书。《孙子兵法》对经商之道的启迪,至少可以概括为三条,第一条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优位意识。就是说如何在经商当中把握主动权。按照兵法的启示,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争第一的优位意识,这样在商业竞争当中,你才能把握主动权。
第二条是兵形象水的应对艺术。商场和市场的变化,是千变万化的,要有灵活的应对意识,要发挥你长处的地方,避开你短处的地方。孙子说:“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这就是说,你要有独到的眼光,不能跟风。第三条就是知彼知己的求实意识。许多企业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吃透了行情,应对的策略又得当。
又比如管理之道,孙子兵法也给我们很多启示。军队可以说是最有效率的管理系统,集团、企业、单位也都是一个管理系统。《孙子兵法》中的指挥艺术、管理艺术,它所包含的哲学智慧,企业可以作为管理哲学来读,读懂了,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孙子兵法》十三篇,对于我们管理方面来说有很多指导价值。至少有三条:第一条就是上下同欲的团体意识。这是一条组织学的原理,管理就是要结成团队,这个团队最重要的就是凝聚力、向心力。孙子兵法中的“上下同欲者胜”,“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就是说必须同心同德。第二条就是知人善任。孙子主张上级领导应该是开明的,当管则管,不当管则不管。第三条就是赏罚严明的原则。“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要把靠制度管人和靠风气激励人统一起来,把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统一起来,要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套用一句别人的话来总结下我读孙子兵法的方式,“先读其字,背其形,会其意,忘其文,知其髓,创其新。”
孙子兵法读后感1500篇三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
这是我第三次阅读,不,更应该用欣赏来前缀这部绝世经典。经过军事理论地学习,我才了解到原来我们国家是最早创立较为系统的军事理论地国家。也正因如此,在华夏的五千年文化当中,有多达两千多部兵书问世,其中,最为著名的《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和《李卫公问对》被称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而《孙子兵法》在众多兵书中被举世公认为“兵学经典”,并且它对近代的军事理论以及众多军事家的军事思想都有重要地影响。
首先,让我简略介绍一下所谓的《孙子兵法》吧。现存的《孙子兵法》。。。P44第一段。接着呢,虽然我个人认为此书在军事理论的地位难以被其他的书所取代,可是我相信它在其他领域的影响同样深远,因为它不仅仅是我们所认为的兵书经典,还是一部管理巨著,涉及领导艺术、组织管理、战略决策、行销谋略等诸多领域。
让我举两个小例子:
一是在日本,20世纪50年代甚至出现了一个“兵法经营管理学派”,其影响迅速波及世界各地,形成了经济领域《孙子兵法》研究的热潮。某些大公司甚至直接用《孙子兵法》作为轮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教材。据《世界经济导报》1983年1月24日报道,中国有一个企业管理代表团访日时曾问
起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日方人员回答说,我们的经验来自你们中国,并送了一本书给中国代表团。代表团的人打开书一看,原来是一本《孙子兵法》。
二是C.S.乔治在其1972年出版的著作《管理思想史》中,就专门提到《孙子兵法》在用人方面的论述,对今天企业管理有很大的价值。他甚至说:“你若想成为管理人才,必须读《孙子兵法》。”1979年D.A.胡伦著的《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书中,推崇《孙子兵法》内含的经济管理思想,说孙子谈到率领军队分层次,军官分等级,并用锣、旗、焰火来传递消息。这说明孙子已经处理好直线领导与参谋的关系,认为这正是现代化企业管理所追求的组织理论。
一部经典让我受益一生,《孙子兵法》让我更懂得去管理自己,去经营自己,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抽出时间去读一读这部兵法!
孙子兵法读后感1500篇四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1500篇五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为后世兵法所取法,故被称为兵经。它不仅是中国兵学之祖,孕育了中国兵学,而且对世界兵学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已成为现在世界兵学的重要来源,被列入世界兵学之宝库。
《孙子兵法》大约于公元前515年在处于战乱频生的春秋时代面世,孙武这位吴国的军事思想家,凭籍《孙子兵法》这十三篇惊世军事经典巨著,除了在中国历史上奠下了千秋百世的基础外,甚至于2500多年来的古今中外,充斥着无可替代的影响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空军元帅斯莱瑟亦发表下列言论:孙子的思想的惊人之处,就是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言论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一样。中国出现了一位军事家,就是孙子。他为其国家赢得战争胜利的能力,亦为他带来了权力和声望。
《孙子兵法》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可以用于治军,用于现在战争,而且可以用于治国,用于经济管理,用于商业竞争,用于体育竞赛,等等。因而,它越来越受各有关方面的重视,被应用于各种行业。之所以如此,在于它产生于我国古代的一次社会重大变革的年代,集中反映了当时新出现的社会关系。即:富国强兵,文武并设,以全胜争于天下。统观全书,无处不洋溢着争胜的精神。所谓争胜,不仅是要在战场上克敌制胜,更正要的是在政治力量的对比,军事实力的对比等等;所谓争胜,也不是单车上军事的胜利,而是要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做出全面的战略部署,争取不战而胜。
这部兵书流传已久,传抄的版本也特别多,历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短长。但总的就这十三篇次序是:一、计篇,二、作战篇,三、谋攻篇,四、行篇,五、势篇,六、虚实篇,七、军争篇,
八、九变篇,九、行军篇,十、地形篇,十一、九地篇,十二、火攻篇,十三、用间篇。一共就这十三篇,但其中的意思就不止那么多,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学会和应运的,只是自己理解的一点写下心得记录下来。
第一篇《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计”不仅是计谋,还有计算,比较综合国力,是自己实力的比价,也是对自己的衡量,只有明白了自己和对手才能够取胜,现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不能光看自己的某一方面,还有看总体还请对的不足和有力的地方,可以提前知道和预测结果,这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经常见到的电视剧中很多就是讲的计谋,所以这一篇还是运用的比较广泛的,具有很大的实际意思,也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即使现在战争也是要
计算国力的,当国力差别很大时就会出现不对称战争的,就像美国打伊拉克那样,战争是那么容易的被结束了,这就是国力的差距。
第二篇《作战篇》讲述的并非是实地的战争,而是筹措战争,做好战争准备,提供战争保障。,战争的消耗和战争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所以,他主张速胜。此外,为弥补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敌国,他又主张“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作,始也,有创办和筹划等义,所以战争要速战速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取得最大的战果,同时能够为我所用那是更好。本篇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在生活中我们也是要先做好准备的只有做好准备了才能赢一切,对于战争讲的是速度不能拖得时间太长,这样对谁就不利的,最好的作战就是即战胜了对方也获得了很大方的收获,收获对方的东西,要取得全胜。本篇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提出了“兵贵速,不贵久”的论点,这点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需要,不要把什么事情拖得太久,要早点解决,好好地解决点,一切要遵循这样的论点。
第三篇《谋攻篇》讲的就是以谋略取胜,不站而屈人之兵,告诉我们最大的胜利就是让别人屈服而不是战胜它,做到做小的代价和大的收获。主张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而毁灭敌国。所以,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就特别强调以谋略取胜,指出: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取胜,下策才是攻城。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知己,还要做到知彼。
第四篇《形篇》讲攻守,攻守都要立足于实力,但此篇又着眼于攻守之势,而攻守之势和实力又不一致。根据实力对比而为攻守形势,实与形为表里,无实当然不能成其形,但同样的实却可以有不同的形,
而强调的则是形。所谓形主要指的是军事部署、指挥调度、战术变化等等,而目的则是最有效的发挥军事实力,做到能守能攻,立于不败之地。孙认为,只有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和寻求战胜敌人的时机,才能夺行战争的胜利。当取胜条件不足时,应采取守势,当取胜条件具备时,则应采取攻势。因此,会用兵的人善于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必胜无疑的地位,擅长于创造战胜敌人的机会。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掌握胜败的决定权,他所战胜的是已经注定要失败的敌人。而上述足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物质之“形”,便是由国土的大小所产生的物产、军资、土卒的多少,以及军事实力对比的强弱。
第五篇《势篇》“势”有状态、权位、势力、气焰等意思。本文的意思主要讲的是在战场上通过齐整变化造成敌人的凶猛快捷的态势,重点是:以奇用兵,突击敌人,即所谓“出奇制胜”也。主要阐述如何造成有利的态势,来压倒对方。孙认为,只要选择有才能的将领,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以自己的军事实力为基础,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有力态势,士卒就会勇猛无比地战胜敌人。战场的胜败,在于削弱和消灭敌人,保存并壮大自己。要保存并壮大自己,就必须削弱以致消灭敌人;不削弱敌人就不能保存自己和壮大自己。二则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反相成。所谓奇正,就是从这里提出来的。而要造成有利的态势,就必须正确组织和部署兵力,善于指挥调动军队,擅长出奇制胜,即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奇”、“正”是相辅相生的关系,它们的变化是无穷的。所以,要出奇制胜,就应善于因时、因地、因事制宜,根据情况的变化,改换奇正的战法。至于战场上,则更是正反为奇,奇反为正;正中有奇,奇中有正;皆奇皆正无奇无正。要掌握主动,随机应变才能把各种事情都处理好,做
到内外兼修。此外,要造成有利的态势,还必善于故意向敌示弱,诱敌以利,以达到欺骗和调动敌军的目的,造成战胜敌军的有利时机。
第六篇《虚实篇》主要论述指挥作战如何争取主动权,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要取得主动,就要善于诱敌以利,调动敌军而不被敌军所调动,就要善于了解敌情和隐瞒我军的意图、行动和用兵规律。如能做到这些,就能掌握主动,集中我军兵力,分散敌军兵力;利用敌军的弱点和错误,以众击寡,避实击虚,因敌而制胜。是避实击虚,以实击虚,而本篇就讲的更加的广义了如诱敌深入,以逸待劳,引敌远去,分散敌人等,更重的是虚实结合,真真假假,让对手看不到,也看不清自己的意图,这样可以扰敌人,打乱敌人的部署,做到麻痹敌人,一切就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努力,任何的虚实只是相对的,可变的,能动,至于什么时候用,那要看瞬息万变的情况,一切只有遇到的情况的不同才不同的,往往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孙子曰“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就是这样的道理,一切要发现敌人更本性的问题才能解决关键的,不要被外边迷乱,一切要看到本质,认清事物。掌握精神才能灵活运营,能够什么时候用实,什么时候用虚,把握好这个点。
第七篇《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的。两军相争时,最困难的莫过于要懂得将迂曲视为径直,以不利为有利,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必争之地,先取得制胜的有利条件。要先取得制胜的条件,必须避免轻率冒进,把握各国的动向,了解道路、地形,重视向导,善于欺骗敌人,根据情况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擅长指挥军队,根据军队的土气、军心和军力,因敌
孙子兵法读后感1500篇六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
李国强
专家评语:[本篇读书笔记结合作者自身的管理经验和对孙子兵法的领悟,对企业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和科学领导等方面做了深入的剖析,同时从多个方面对商战与兵战之间的异同进行对比,许多观点提纲挈领,令人深省。不过有些概括还值得商榷,如商战和兵战也都强调既合作又竞争,单纯的对抗是莽夫之举;兵战亦强调诚信与正义,商战也不乏策略与技巧。不过,孙子兵法博大精深,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仔细揣摩,不断实践和回顾。]
评阅人:邬金涛
孙子兵法中的一些警句,如篇首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又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千年来已成世人口语,足见其深入人心,并将其作为日常工作中的感悟与指南。但较为系统地阅读全书十三篇,并有名师指导评点,还是第一次,虽属初涉,但书中要文经反复揣摸领悟,越觉其深奥而又贴切于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
孙子兵法的开篇为“始计第一”讲到在军事上必须“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体现出孙子用兵之道乃“以计为首”。现代社会战争已较为少见,但“商战”却愈加无情与惨烈,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同样是“不得不察也”。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经济处于卖方市场,很多商品均呈现短缺状态,企业愁的是资金与产量不足,无需太顾及市场的反映。而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企业间的竞争遍及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等各个方面,而要使企业能够适应这种竞争,经营者必需从产品选择定位,内部各种机制的建立,市场的开发与跟踪等各方面都要弹精虑竭,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计策,因时而变,因地而变,甚至因人而变,稍有不慎,则祸及企业,与“兵道”比较,实际上现代商业角逐同样是智慧之争了。
现代商业机会不可谓不多,但并非每个机会都能创造财富而利于企业。如何去捕捉住有利的机会呢?孙子兵法中“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未战之前,一定要做周密的分析、比较和谋划,“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现代的商业机会多,诱惑大,但如果不经细致的分析策划,对于经营目标、经营的计划、方针以及实施程序、各项监管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做好谋划,做到心中有数,操之有度,才
能使这些机会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的利益。
“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这对现代企业的领导人同样也是根本素质上的要求。试想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如果不懂经营,不知趋利避害,那么这个企业绝对难以生存与发展。同时,企业的领导人必需在人才的搜罗选择与使用上有深刻的认识。“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我们选择与使用人才,现在都讲究以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作为用人之道,必需因人而异,因才而用,以适当的人选去承担适当的责任,做到人尽其才,而企业才能因这些人才充分发挥出聪明才智而得益。同时,企业领导人也应努力提高自己选人用人的技巧,提高驾驭企业的能力。“将者、智、信、仁、勇、严”。“智”能发谋:有智者,当能多谋善断,抓住机遇,做出战略安排,使企业这艘船能沿着正确航向驶向发展壮大的目的地。“信”能赏罚: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约束企业的每个运行环节,有功者赏,有错者罚,赏罚严明,达到“治众如治寡”的境界,那企业团队精神合一的竞争能力必然大增。“仁”能服众:治理企业,当以诚信,公正待人处物,这样才能使同事员工心系企业,共同努力工作,言与行服从于企业的利益。“勇”能果断:现代商场如战场,机会稍纵即逝,有时真的容不得优柔不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然也不能“勇”字挂胸前,不审时,不度势,胡乱决策酿成错误。“严”能立威:现代企业,靠的是规章制度的框架支撑,但并非有了规章制度就万事大吉,要靠严格的执行去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而且领导人的“严”,还体现在处事公正,不因亲疏远近而处事有别,这样的“严”才能立“威”,才能保证威信的建立与运用得当。我觉得上述这些“将”的素质要求同样可以作为对现代企业领导人的素质追求。
“商场如战场”,这是现代商人常挂在嘴边的话。但其实商战与兵战是有同也有异的。试以下表列分析:
孙子兵法十三篇,襄括了兵战之中各重要方面的问题,以朴素的辯证分析了兵战中应采用的方式与方法,其中形成的系统观点完全可以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上来,兵法提出军争中应对道、天、地、将、法,“五事”,主孰有道?将孰有能?法令孰
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的“七计”相等于现代企业的投资策划,综合分析,可行性研究和风险分析等相一致。孙子的“道”列首位无异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需符合客观实际。企业综合要素和科学民主决策,同时兵法中提示的“仁心为本”、“佐以权谋”、“水形兵势”、“将为核心”这些系统的观点,完全与现代企业参与商业竞争时所必需具备的人才、智慧、诚信、谋略,对商业形势变化的掌握和准确分析等综合要求一致。
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我们的老祖宗原来在数千年前就已认知和分析得如此确切与深透,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感叹前人的伟大和华夏文明的精深,相信一部孙子兵法,只要认真领会其神髓并不断实践,必将对我们的企业和领导人素质的提高助益良多。
选修《孙子兵法》感想
本学期有幸能够参加孙子兵法的学习,我感到非常庆幸。半个学
期的学习,从对孙子兵法半点不知,到现在能够用孙子兵法的思维方
式去理解当代的一些事情,这全都是孙子兵法选修课带给我的最珍贵
的礼物。
进入大学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独立生活,自主
学习,而且由于当上了班里的团支书,我需要有能力管理并调动大家
去参加一些活动。而这些正是我一直头疼的事。在孙子兵法的学习过
程中,我逐渐发现,孙子兵法的很多思想,不但在军事上发挥着极其
关键的作用,而且对我自己的生活也有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的内涵很深很广,如果展开来说,真的是一学期都讲不
完,更惶论这短短的感想能讲透了。因此,我的感想会从我的生活学
习工作入手,针对几个核心思想进行论述。
一、“择人而任势”
孙子在《势篇》中讲道:“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故能择人而任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善于指挥打仗的将帅,他的
主导思想应放在依靠、运用、把握和创造有利于自己取胜的形势上,
而不是去苛求手下的将吏,因此他就能从全局态势的发展变化出发,
选择适于担当重任的人才,从而使自己取得决定全局胜利的主动权。
这让我联想到了学院最近在进行的“旗帜在线”活动。活动过程
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根据“择人而任势”的思想,我首先“求
势”——一方面对活动的发展和趋向变化作出预测,比如会遇到诸如
同学不配合等问题,另一方面,根据需要思考自己是否拥有可以委任并能担当重任的核心能力人才——我们班需要制作明信片,还有宣传海报,这些都需要会使用PS的同学否则寸步难行。而我班也确实有如此人才,因此我们的活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但是,如果只有“识势”能力,身边也有能够担任重任的人才,自己却不能充分使用,最后还是免不了要失败。比如我们班的一次活动,我委派文艺委员创作班歌,却没有考虑到他的性格因素——他看待事情比较消极,认定这件事情太过困难一定不能完成,导致我不得不在最后期限自己以熬夜为代价紧急编制班歌曲谱,险些耽误到班级大事。其实班里还有很多有音乐才能的人,这件事情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只可惜我没能做到“任势”(根据形势择人任之)。可见在对形势的利用和把握中,择人而任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平日的班级工作中,我应该更深入地理解“择人而任势”,知人善任,随才器使,适时委任。
一个人往往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才干,而最适于某项特定的工作,扬其所长,用其所能,可成人才;抑其所长,用其所短,则成庸才。如果埋没了一个人最有价值的长处,那就是对班级人才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对同学的不尊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由此可见,善于识才用才者,他本身就是一个大德大才者;反之,他就是一个缺德缺才者。由于人的才能愈大,特长愈突出,其显露的缺点也往往越多、越明显,我有事不免对一些实际上很有才能的同学抱有偏见,被他们得缺点蒙蔽了双眼,乃至将他们缺点与优势的个数相加减,而忽
略了这个人的发光点。管理学家杜拉克有一句名言:“人的长处,才是一种真正的机会。”大凡高明的领导者无不深明其意:要以人的长处的运用为机会——善于识察人的长处,择人任势,就能不失时机地赢得成功。我虽只是关注班级的事务,但是也确实应该多多注意学习识人,让班级利益最大化。
二、“上下同欲者胜”
《孙子·谋攻篇》中讲道:知胜有五,其中之一是“上下同欲者胜。”即是说,官兵同心,上下齐心协力,就可以夺取战争的胜利。这是孙子提出的分析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最根本的条件。那么,怎样才会使上下同欲呢?孙子在《计篇》中指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就是说,有道的君王,可以使民众与他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以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在这里,孙子提出的“道”是使上下同欲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孙子在同篇中讲道的:“经之以五事——指从道、天(自然时机和社会时机)、地(地理形势和交通运输之利害)、将(选择将帅)、法(军队的组织体制、编制和国家的法制)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战争胜负的可能性,即把“道”列于首位。由此可见,“道”在治国、治民、治军和治业中的重要,也说明有作为的统帅者和领导者重“道”的意义所在。
孙子所讲的“道”是何意呢?指的是政治。他特别强调“民与上同意”,即指国家实行的得人心、顺民意的政治——政策、法令、法制
等。而“道”实际化到大学生生活中,就根本而言,其实是指一种学风思想,或者说,是班级文化。我认为,一个集体的思想是贯穿其一切活动中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这个集体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一个班级倘若在思想上、学风上发生了偏误,那么即使同学学习成绩再高,能力再强,也终是一盘散沙,无法凝聚在一起做成大事。作为学生干部,在班级学风的建设和一些活动的规划中,只有最大地关心和体现同学们的根本利益和意愿,才能够从根本方面调动最广大同学的积极性,赢得同学们普遍的支持和信赖,做到“令民与上同意”,“上下同欲”。
让我庆幸的是,我们班的风气不错,在有班级事务的时候大家都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见班级里的团结之风。正是因为班级同学上下齐心,都有着极强的班级荣誉感,我们班才能在各种活动中取得佳绩。所以,在班级建设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同学积极性,焕发全体同学与班级肝胆相照、休戚与共的献身精神和热忱。这正是我们今天 应该学习借鉴孙子令民与上同意、上下同欲者胜的本质思想所在。
孙子兵法的选修课结束了,我说的这些可能还是比较片面,也无法表达我全部的感想——孙子兵法还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从超市打折降价到酒店管理,只要用心体会,孙子兵法真的是可以指导人一生的精神宝藏。即使选修课结束了,我还是会沿着老师给出的思路,继续学习研究这门充满智慧的学问。最后,谢谢老师深入浅出的指导,您讲的课真的非常有意思,是我大学生活中一次宝贵的经历!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也期待能有机会再听取您的指导!
孙子兵法读后感1500篇八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小结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资料可考的兵书,也是世界上较早的一部军事名著。它既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中国古典哲学著作,也是一部“词如珠玉”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伟大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一部古老而神秘的兵家经典,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至今已流传2500余年。《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虽然每篇只讲一个问题,但十三篇却是一个有机整体。全文不超过六千言,却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
《孙子兵法》主要讨论与战争有关的军事问题,也涉及政治与军事的关系。书中对战术韬略、军事法度、将领士气、军事心理、天文地理、行军扎营、水势火攻等无所不包,运用军事间谍也有非常详细的分类和阐述。面对这样一个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体系,我们不能不发出由衷的惊叹。 《孙子兵法》虽然是讲战争的著作,但孙子并不是孤立地讲战争,它着眼全局,站在另一个高度上,考察了政治和军事的关系,“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还提出,“道”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既表明了它开阔的思维视野和宏达的理论气魄,也是军事思想史上的一个崭新贡献。
在战略问题上,孙子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策略,但他并不主观认为每战都能达到“全胜”,所以,他又同时表达了“必胜”的观点。他主张在
战略谋划上要胜敌一筹,“多算胜,少算不胜”。在战争准备上先要做到积极稳妥,周密细致,是自己处处主动,使敌人无隙可乘,即“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在治军问题上,孙子虽然没有列专篇讲述,但其治军思想却渗透于各篇之中。孙子十分重视将道,讲究依法治军。他认为,将帅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为此,他对将帅提出了“智信仁勇严”五条标准。他强调,将帅应将士卒看成如“婴儿”与“爱子”一样,但坚决反对“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的治军方法,要求平时对士卒进行严格训练。 《孙子》十三篇
《孙子兵法》共计十三篇,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系统,全面的阐述了战争规律,战略方面有计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作战篇、军争篇。战术方面是九变篇、地形篇、行军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纲领,主要讲的是战争的指导性原则、纲领和全盘计划。其中包括五事七计、诡道12法。
《作战篇》主要讲的是战争的动员和准备。作战,兴兵打仗的意思,其实是讲打怎样的仗才算有利的问题。所谓用兵贵速贵胜,实质上主张打“摧枯拉朽”之仗,因为役不再籍、粮不三载,一战而定(速),就有实际的成果(胜)。所谓不贵久,实质上不主张贪利穷征,因为旷日持久,就国贫民困,诸侯发难。所以,“作战”是作战之初务必深思熟虑的问题。
《谋攻篇》主要讲的是智谋在军事斗争中的重要性。谋攻,以谋胜敌。“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以尽量小的代价取尽量大的成果,力求达到全
胜的境界,这是谋攻的主旨,也使孙子战争理论中的最高理想。本篇贵谋而不贵战的思想承“贵胜不贵久”而来,故次于作战。
《军形篇》和《势篇》讲的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是指具有客观、确定性的因素;“势”指主观、易变和带有偶然性的因素。 《虚实篇》主要讲的是战争中如何“虚实”,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等手段,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弱之势,以及如何通过示“形”来欺骗敌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
《军争篇》讲的主要是战争的主动权应如何争取的问题。
《九变篇》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灵活运用各种军事策略。
《行军篇》讲的内容包括如何行军、宿营、作战的组织与指挥、如何利用地形与外在条件以及观察敌情等情况。
《地形篇》主要论述不同种类的地形与作战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形下的行动原则和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介绍依据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以及在不同作战环境下采取不同战术的要求。
《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的种类、条件及实施方法等。
《用间篇》论述了军事斗争中间谍使用的重要性以及各种间谍的使用方法。
《孙子兵法》心得
一、孙子的主要思想是慎战、重战、善战。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所以将帅要谨慎用兵,高度重视用兵。而孙子重点阐述善战者的特征,品质,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从客观和主观层面来怎样创造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怎样做到善攻者和善守者。
由于战争是文化,经济,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较量,牵一发而动全身,故应力争避免战争,谨慎战争,重视战争,但战争强加在头上,也不躲避战争,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战争不可避免,我们就要善战。何谓善战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要谋求全胜,而非小胜。而全胜则要谋攻,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用兵之法无非是知己知彼,即掌握五事七计,兵以诈立,诡道12法。分析敌我形势,虚实,形名,分数,奇正,相敌32法,九变原则,行军原则,地形原则,火攻原则,用间原则,他们必须遵循因敌而用兵因势制权,因利用兵,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二、《孙子兵法》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变。
虚实是变,诡诈是变,奇正是变,形势是变,计谋是变,因势制权是变,因利用兵是变,九变是变,总而言之,变在先,以变应变,因敌变化而变化取胜谓之神。如孙子在《虚实篇》中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又说: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世界,宇宙是易变的,是变易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没有绝对的原则,是矛盾的,辩证的,同时,又是同一的,变是永恒的,毛主席说: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这些都是应变的法宝,我们要创新求变,应变于无穷。
三、《孙子兵法》对统帅的要求。
统帅并非冲锋陷阵的猛将,也不是只知运筹帷幄却不能将兵练士的谋士,而是既通韬略又懂执行的军事全才,是统筹全局,真正指挥千军万马的军事家、政治家,这才是统帅,要有宏观层面的驾驭。《孙子兵法》里面对统帅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这个要求可以总结为九句话:立五德、去五危、防六败、讲境界、尚操守、重修身、明职责、善治军、通韬略。以下是我所体会道的三点。
1、要制定完备的制度。孙子在《计篇》中说:“法者,曲 制、官 道、主 用也。”所谓“曲制”,就是军队中的各项编制和军事制度;所谓“官道”,就是官员的任免和职责等官吏制度;所谓“主用”,就是军费、粮秣、车马、器械等管理和开支的财务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将帅五德。孙子在《计篇》中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意思是将领所必备的五种品德:智谋才能、赏罚有信、仁爱士卒、果断勇敢、军纪严明。又在《地形篇》中说: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曾国藩也曾说过:文官不爱钱,再平庸也是良吏;武将不惜死,再粗鲁亦是好将。
3、将帅五危。《九变篇》提出: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老子在道德经里也提出“不武、不怒、不为”
上一篇:写感想的作文
下一篇:呼兰河传序至第二章阅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