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落日的现代诗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写落日的现代诗篇一
《有关落日的诗句》

四、拓展与学科整合

1、积累赏析有关落日的古代诗词名句,列举积累得越多越好,能够把作者与整首诗歌写出最好。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开篇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王勃

写落日的现代诗篇二
《古代关于描写夕阳的诗》

古代关于描写夕阳的诗

《天净沙 秋思 》

马致zhì

远(元代)

枯t藤éng

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yá

《乐游原》

李商隐(唐代)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暮mù

江吟》

白居易(唐代)

一道残cán

阳铺水中, 半江瑟sè瑟sè

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扬州ch禅án

智寺》

杜牧(唐代)

暮mù霭ǎi

生深树, 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

《羌村三首》

杜甫fǔ

(唐代)

zh峥ēngr嵘óngch赤ì

云西,

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 归客千里至。

《黄子陂bēi

司空曙(唐代)

岸芳春色晓, 水影夕阳微。 寂jì寂jì

深烟里, 渔舟夜不归。

写落日的现代诗篇三
《英汉诗歌中夕阳意象之崇高美》

第8卷 第3期2008年8月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beiPolytechnic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18 No13Aug.2008

文章编号:167322804(2008)0320188203

英汉诗歌中夕阳意象之崇高美

李书仓

(山东轻工业学院)

关键词:夕阳;意象;崇高美;英汉诗歌

摘 要:。,诗人不同的审美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心理。赞美者有之,,对英汉诗歌中夕阳意中图分类号:I:A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滋润万物生长的太阳有着特殊的

崇拜意识。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就有太阳神阿波罗驾驶金色马车自东向西的传说。诗人们大量将夕阳镶入他们的作品里,寄托了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展现了他们深层的精神世界及其独特而丰富的情感心理。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诗人的心态、审美情趣不同,这种日暮黄昏的夕阳情结也就呈现出多种意蕴。伤感是夕阳意象所呈现的诗人一个特定的情感心理,大量的夕阳意象诗作中,或是嗟叹时光流逝,或是忧国忧民,亦或写尽羁旅行役,

[1]

离愁别绪。“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与之相反,在胸襟宽广、拼搏进取者的眼中,朝阳与夕阳同样的美丽;“日之夕矣,牛羊下来”,面对柔和宁静的黄昏美景,诗人倾诉着对温馨爱情、人伦亲情的向往;有的则于淡淡的忧伤之中,依然满怀美好的理想与希望。依据朗吉努斯、康德等美学家关于崇高美的界定,本文对英汉诗歌中夕阳意象所呈现他崇高美及其共性进行了探讨分析。

在《抒情歌谣》(LyricalBallads)序言中说:“诗是人和自然的表象”。中国的诗歌理论认为,“诗言志”。我们从一个人的作品里便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胸怀和气魄。

与崇高的气象相反,英国另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黄昏景色则是欢快灿烂的,他在著名的《秋颂》中这样写道:

当波状的云把将逝的一天映照,以胭红抹上残梗散碎的田野,

这时呵,河柳下的一群小飞虫就同奏哀音,它们忽而飞高,

忽而下落,随着微风的起灭;

篱下的蟋蟀在歌唱;在园中红胸的知更鸟就群起呼哨;而群羊在山圈里高声咩叫;丛飞的燕子在天空呢喃不歇。

夕阳映照,微风吹拂,在丰收的田野上,飞虫、蟋蟀、知更鸟以及群羊、丛飞的燕子共同演奏了一首秋之声交响乐。这又是多么的优美!英国诗人、美学家马克・阿肯赛德在他的美学理论长诗《想像的快乐》中认为:[3]p1137

不同的心灵

喜爱不同的事物:一个只追求巨大,惊奇,与狂野;另一个感叹和谐,优雅和最柔顺的优美

  一 崇高—伟大心灵的回声

朝阳象征着美丽与希望,除了偶见如约翰・多恩(JohnDonne)在《太阳升起》(TheSunRising)中诅咒“你这繁忙的老傻瓜,不守规矩的太阳搅了情人的美梦”以外,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去热情地赞美它。然而也有不少诗人对夕阳情有独钟,他们以宽广的胸怀描绘出一幅幅壮美而崇高的夕阳图画。初唐诗人卢照邻写道:“龙衔宝盖承朝日,风吐流苏带晚霞”,在他眼中,风吐流苏的晚霞与灿烂的朝阳一样绚丽多彩。李白登宣城谢眺楼,面对秋野斜阳歌唱的“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展示了其博大的胸怀,而他的另一首诗“西山太白峰,夕阳穷攀登”则表现了诗人在夕阳背景下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朗吉弩斯在他著名的《论崇高》一文中宣告:“崇高是伟大心灵

[2](p1121)

的回声”!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Wordsworth)

收稿日期:2007204212

  二 崇高—一种表达无限的企图

华兹华斯认为诗的主题在于热情地歌颂“天性的永恒

部分”。在《丁登寺》中,他说他感到落日的余晖、广袤的海洋、新鲜的空气、蔚蓝的天空和人心,已经远为深刻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绝妙的感觉,激励着一切有思想的事物。诗人在这首诗中追忆自然山水给他甜蜜的感受,宁静的心境,在景物中感受到崇高的思想融合着雄伟。这与

 第3期            李书仓:英汉诗歌中夕阳意象之崇高美

我国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腾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有异曲同工之处。叔本华认为这种崇高的客体与主体之间是一种和谐的关系,[4]伯里所说的“大美”。

对崇高进行诗化处理的是爱德华・扬的“第九夜”。他在其中描绘了:

海河山树林石,耸岬、以及幽深的地洞,

黑脊、高穹,还有宽广的裂缝,造化所成,或时间所铸

)

[5](p1205)

189

将天地融为一体。心灵洋溢着宁谧,在沉静的心悦中升华,性灵与天地交融,不分何处天上何处地下。

客体之所以崇高,是因为有一个崇高的主体在欣赏它,康德认为,客体的崇高是主体把对因自己心灵的崇高而产生的敬意在不自觉的情况下置换”到了客体的身上,从

[8]

而使客体显得崇高。

(p1114)

也即夏夫茨

的《夜思》中

,夕阳的崇高便是人

的崇高,,而且还。审美的实践也恰,尤其是在文学与艺术中,很少有那种纯粹的美或者崇高。自然景物可以是崇高的,但是比自然更崇高的是人的心灵。于是当“性灵与天地交融”的时候,那种“人生暮年”的崇高使诗人“不分何处天上何处地下。”

孔子说:诗歌“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是心灵和感情的抒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李商隐看到理想濒临破灭时,他并没有绝望,在刹那间摆脱了患得患失的心情,虽有些失望感伤却对未来满怀向往。生命转瞬即逝,诗人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IX,1172274)

[6](p1363)

德华・扬却感到还很不够面上发现的,,那片“心灵高贵的牧场”。,他说:

那无际的空间啊,这些漂泊的人在其中永不停息地流浪,仿佛听到她说还有一个姐妹,那永不停止的时间

黑格尔说,“崇高是一种表达无限的企图。”

来安慰自己,王勃、刘禹锡则分别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和“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来激励自己,而苏轼更有“山头斜照却相迎”,“谁道人生再无少?”的豪迈气派,表现了其积极向上豁然超达的乐观精神。

美国现实主义女诗人埃米丽・狄金森在《我不能停下来等待死亡》中,不仅描写了死亡的片刻,而且还发挥其想象力刻画了通往永恒的捷径:即人生的归宿。在狄金森看来,日落是老年的象征,而它只不过是人生旅途的一个驿站而已。死亡是生命的结束,也是生命的开始。沃尔特・惠特曼为纪念林肯之死而写下的《当紫丁香最近在庭院开放的时候》,作者以其浪漫主义的豪迈气派,不仅热情讴歌了黄昏落日的壮丽,而且把它看作是希望的象征。

“那将是新生的春天和农田和房舍的图画,

图画里有四月间日落时候的黄昏,有清澄而明亮的烟霞,

有壮丽的燃烧在空中,燃烧在天上的摇曳下沉的落日的万道金光。

接下来他又写道:

看哪,最美的太阳是这么宁静这么岸然,蓝色和紫色的清晓吹拂着和风,无限的光辉是那么温柔清新,正午的太阳神奇的沐浴着一切,

随后来到的美丽的黄昏,和受欢迎的夜和星光,全都照临在我的城市之上,包裹了人民和大地。伟大的灵魂在诗歌中得以不朽和永恒。在诗人看来,夕阳不再是日之暮、岁之暮、人生之暮乃至时代之暮的象征,恰恰相反,它预示着新的一天、新的一年、新的一生

些看似无限的对象之所以崇高是因为它们能够激起人无限的想像。人的胸怀也似乎因为对象的崇高而被无限地扩大,正如《楞严经》上所说: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

[7]

太清里。

(p1111)

  三 崇高—天大、地大、心亦大

无论是传统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单纯写夕阳的总在少数,诗人在进行夕阳形象塑造的同时,更是将夕阳下或人或物诸如山川田野、行云流水、花鸟虫鱼等诸种意象进行细致具体的勾勒,在这些意象的群体合力作用下,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营造更加完美的深厚的审美意境,而所有这一切根本目的都在于揭示诗人的感情和精神世界。美国诗人亨利・朗费罗的《金色夕照》这样写道:

波平似镜,映照天宇,水天金色一片,彼岸隐现,云影缓移,遥望依稀一线。岩如行云。云如山岩,化作异彩漂浮;

波光潋滟,注目中流,凝泊一叶扁舟。

在这明快、如歌的柔板中,诗人寓理于象,托物言情,抒情里透着哲学的冷峻,写景中凝着人生的沉思:

因而在人生暮年,桑榆之景隐现时,愿天地孕育的光华,

190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8卷 

出版社,20001

[3] Akenside,Mark1ThePoeticalWorksofMarkAkenside[M]

乃至新的时代的来临。夕阳是即将失去的象征,也是重新开始的象征。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循环往复,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然是永恒的,人生是圆满的。

1London:williamPickering,18451

[4] Schopenhauer,ArthurTheWorldasWillandRepresentation1

  四 结语

据文献记载,蔡齐利可能是在西方美学中第一个论述崇高的,但现存最早的崇高论则属于朗吉努斯。他认为崇高由两大部分组成,即诗人(作者)的精神(心灵或品质〕和他的修辞技巧。此后西方美学中便有很多著名的美学家对它进行过论述,如博克,康德,叔本华,黑格尔等,总体来说西方美学认为崇高是冲突的,当然叔本华是一个例外。而中国虽然很早就有了崇高的观念,散,缺乏像西方那样长篇的专著的思想的推崇,,,重虽然有所不同,,,在彼此的诗作里却是各种崇高都同时存在的,如诗中所述:“天下夕阳望相似,中外诗人一样情”。正如席勒所认为的那样,优美与崇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优美的诗歌给人以安闲的美感,如劳作后的小憩,使人忘记忧愁与悲伤;崇高的诗行带给人的却是激情与力量,让我们在放松之后能够重新启航,也使我们能够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从而最终到达人生理想的彼岸。参考文献:

[1] 李书仓1英汉诗歌中夕阳意象的伤时情结[J]1贵阳:贵

(TranslatedbyE1F1J1Payne)

[5] Yound,

[M]1Beijing:ChinaSocial

StephenCorford[M]

SciencesPublishingHouse,19991

Edward1NightThoughts,

1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91

[6] Hegel,eorgWilhelm1LecturesonfineArt[M]1New

York:Oxford19881

[7] ]1(《乾隆大藏经》第四七

:乾隆三年(1738)1

[] Kant,

Immanuel1CritiqueofJudgment[M]1Beijing:China

SocialSciencesPublishingHouse,19991

[9] 徐建中,朱云奇1最后的华尔兹[M]1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19941

[10] 张剑1绿色的思忖[M]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1

[11] 弗・特・帕尔格雷夫1英诗金库[M]1罗文蕴,曹明伦,

陈朴编注1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1

[12] 孙梁1英美名诗一百首[M]1香港:商务印书馆1香港

分馆,19871

[13] 朱东润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1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01

[14] 肖涤非,等1唐诗鉴赏词典[Z]1上海:上海辞书出版

社,19831

[15] 贺新辉,等1宋词鉴赏词典[Z]1北京:北京燕山出版

州文史丛刊,2005(1)1

[2] 张中载1西方古典文论选读[M]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社,19871

OntheSublimeofSetting2sun’sImageinChinese2EnglishPoetry

LIShu2cang

(ForeignLanguageCollege,ShangdongInstituteofLightIndustry,JinanShandong250100,China)

Keywords:setting2sun;image;sublime;Chinese2Englishpoetry

Abstract:Setting2sunisanormaltypicalimageinthepoems1Topoets,differentaestheticangleshavedifferentemo2tions1Somesingithighlywhilesomegrieveaboutit1Accordingtotheoriesofsublimityinthewest,thispaperex2ploresthesublimityofsetting2sun’simageinChineseandEnglishpoetry1

写落日的现代诗篇四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 诗歌形象鉴赏(含详解)(新课标)]》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 诗歌形象鉴赏(含详解)

(每题6分,满分:102分 时间:90分钟)

1. [2013·合肥一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注]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

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孤高独立、不合时宜的孤花形象。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絮的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而典型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

诗歌助读:起句写废弃的园子一片荒芜,春日的芳华已消逝褪尽的景象,废园的“春不住”正是大清帝国江河日下、盛况不再的写照。接着写“藤刺”牵制行人,阻碍行人的道路。“偏是无情偏解舞”,用隐喻手法,讽刺了那些不管国事的官僚们粉饰太平、酣歌曼舞的行为。“濛濛扑面皆飞絮”描写了一种令人不堪忍受的恶劣环境。下阕前三句写一朵明丽的孤花在荒芜的废园中寂寞地开放,无人欣赏,突出了它不随波逐流、高洁的品格。花与词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结尾两句安慰孤花,亦是强作自解。这是时代、社会和志士仁人之间的矛盾。词人将“明如许”的“孤花”臵于“藤刺牵衣”、春草杂芜、飞絮曼舞的背景中,反差鲜明。这首词采用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寓情于景,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命运共通。

2. [2013·黄冈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南吕】金字经

贯云石

泪溅描金袖,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期,一春鱼雁稀。人憔悴,愁堆八字眉。

这首曲子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答案:这首曲子描写了一位怀人念远的闺阁佳人形象。①细节描写。“泪溅描金袖”,通过佳人泪洒衣裙的细节,表现她内心的相思之苦。②心理描写。“一春鱼雁稀”,写她整整一个春天对心上人书信的期盼。③肖像描写。“憔悴”“愁堆八字眉”,通过外形特征表达她相思的愁苦心态。

诗歌助读:曲中描绘了一个怀人念远的闺阁佳人形象。“泪溅”两句,写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悲凉。“芳草”句,点明思念的人是远方的游子。“期”两句,写出期待时间之久、思念之深、盼望之切。“稀”,流露出殷切的期盼之情。最后两句,写相思之苦。通过写少妇期待、憔悴、愁眉等,刻画了闺中思妇的形象。

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傅都曹别

鲍照

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

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风雨好东西,一隔顿千里。

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

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

诗歌最后四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歌九、十两句通过描写落日、川渚、愁云等,表现了诗人对漂泊不定生活的厌倦以及朋友远去的哀伤之情;诗歌最后两句通过描写孤雁徘徊在烟雾里,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隐痛和无所傍依、孤寂彷徨的状况。这样就可以得出诗人的形象特征——一位孤寂的游子形象。

答案:诗歌通过描写落日的余晖、川渚的凄寒、孤雁的徘徊等,塑造了一位厌倦漂泊生涯、壮志难酬而无所依傍的游子形象。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扬州逢李十二衍

【明】袁凯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1)这首诗歌描写了两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吴城郭酒如川”展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年轻时饮酒欢聚的画面和年老时同床共眠的画面。

(2)用比喻与夸张的手法,把“酒”比作“川”,展现了一个充满热情、豪气十足的少年形象。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金】刘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1)“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请结合诗歌,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过“雪”“山城”“玉指”等意象,加上一个传达作者情感的“寒”字,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为下文抒写离别之情奠定了基础。

(2)本词营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与思念的主人公形象。

6. [2013·南充二测]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注]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答案:幽竹、寒花、新月,幽竹劲节,寒花孤傲,新月是高雅圣洁、白璧无暇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刻画了一个孤清高洁、胸怀澄明的人物形象。

诗歌助读:首联写园内之景,一正写,一侧写。小园内有一小池,池水清澈,池边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倒映池中。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诗人巧妙变换角度,运用拟人手法,写“山光”因好奇园中美景而探头探脑,窥视园中。不但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而且从侧面突出了园中景物之富有魅力。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秋天的山村黄叶满山。这种黄,是成

熟的金黄,片片金黄的叶如只只飞舞的蝶,尤其是在斜晖的映照下,一半明艳,一半阴暗,色泽层次分明,尽显“山光”之致。颈联又回到园内,写翠竹之幽,寒花之芳。此二句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一为劲节,一为傲骨,显示诗人的高风亮节,孤高傲世。尾联诗句故设重字,造语别致。新月新霜乃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之象征,于是一个孤清高洁的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这首诗设色明丽,开阖自如,取象秀雅,体现了黎简孤傲高洁的情怀。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卜算子·春情

秦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天涯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分析开篇两句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情感及与后文的关系等。开篇两句描写了春天来临的景色,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从后文看,这样的描写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女子的描写。

答案:开篇两句写春水、春花,描绘了一幅春波荡漾、清澈潋滟,春寒料峭、花枝俏丽的早春图。这两句紧扣题目,并以景衬情,表达对春天降临的欣喜之情,为描写思念女子作铺垫。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盘山绝顶

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写落日的现代诗篇五
《关于夕阳的诗词》

关于夕阳的诗词:丹韵词音之暖照夕阳讲稿(完整版) 朋友们大家好。一天之中最意味深长的时候莫过于夕阳西下,这个时刻从光影上来讲,它是温暖的,它是朦胧的。而这个时候人的情绪呢?很多人已经忙了一天。纷忙的工作,还有一天中未了的遗憾,这

个时候是一种思归的时刻。

龚自珍说“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夕阳山外山,到底牵绊着我们多少歌唱呢?中国有着农耕文明的传统,农耕文明遵循的秩序就是日出而作日暮而息。跟着太阳出门去劳作,跟着太阳回家去休息,太阳回家的时候人也应该回来了。所以当归不归的时候,这一天的流光和心愿都无法安顿。为什么暝色起愁呢?就是因为人生易逝。一天的日子也有它的边界,走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是一天流光走到边界之上,马上要坠入茫茫黑夜,但是这一瞬间我们还抓得住,这一刻人心百转千回。其实归来,这是一种永恒的心愿。我们一次一次地出发就是为了一次一次地归来。而归来,原来在中国诗歌中的表述,曾经多么朴素。

在《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里面,看着茫茫暮景,一个思妇想念她远在徭役中的爱人。“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她说我的那个良人啊,他出去服役了。“不知其期”,走的时候也没有告诉我归期。“曷至哉”,这个时候你在哪儿呢?接着她说眼前风景,“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鸡全都上了架了,太阳西斜了,你看羊牛全都下来回家了,我家的那个人他到

底在哪儿呢?你叫我怎么能不想他呢?这就是一段平白如话,聊天的口语,但是这是日暮晚归最早的歌唱。

千古绝唱,就是那一句著名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要小看这十个字,“夕阳无限好”讲的是空间,笼罩的这一切景象是温馨的、欢愉的;“只是近黄昏”讲的是时间,时光紧迫,渐渐地临近了黑暗,留下来的是悲伤的、是苍凉的。所以空间迷茫的温馨和时间冲破的苍凉,组合成了这些荒烟落日、几缕斜阳,组成了中国千古以来日暮情思不舍的歌唱。人面对着夕阳,有多少文人都留下来他自己的一种祈求——让日子过得再慢一点。

屈原在《离骚》里面说“吾令羲和弭节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家都熟悉后面这一句,都觉得是他自己一种九死未悔的努力,是一种探索,是他自己内心志向的一种抒发。但是不要忘了前面的这一句,他要让“羲和弭节”,羲和是谁呢?在传说中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着太阳在天空循环流转。所以屈原说,羲和呀放下你的鞭子,你让它慢一点让它能够停一停,不要让时光、让黑夜这么迅速地就把我给吞噬了,因为我要走的道路太远,“上下求索”,我还需要时间。

李白在他的《古风》中说得更明确,他说,“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他说你看一看,当黄河一路向东奔的时候,落日却刷刷地西向落下了,这一切是如此匆促,这一切

时不我待。“子在川上曰,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这样水向东流,日往西斜,这一东一西的奔走,生命流光转瞬即逝了。

孟浩然《宿建德江》这都是我们从小的时候大家熟悉的诗,你看看他写的那种微妙的心情。“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日暮客愁新”,这五个字说得这么清浅,但说得真好。太阳晚了,而客子心中新愁涌起;一个日子老去了,但是一个人的几缕伤怀仍然新鲜。这种老去的时光和新鲜的忧伤交映在一起,表现为什么呢?眼前的景物变了。因为平野显得特别空旷,所以天好像近近地压在了树上,这叫“野旷”,所以“天低树”。而“江清”,江风清朗了就觉得月近人心,这叫做“江清月近人”。从日暮一点一点太阳的隐没,到月亮升起一点一点光明重新地流泻,在日暮和星月之间的流转,就是那永远不能够消歇的客愁。

一提到日暮,就相关于客子心中望乡心中的忧愁,“日暮相关,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千古绝唱。每一次的日暮都告诉你,你的家乡还远,但你的时间无多;每一次的日暮都告诉你,你的生命越走越快了,但是你还有多少心愿没有完成。落日的核心意象是在催归,人如果真能归来的时候,哪怕已经错过了落日,他也还有一份温暖。我们为什么都那么熟悉、喜欢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这样一首短诗呢?“日暮苍山远”同样也是一个日暮时分,那个苍山越离越远,在日色之中越来越朦胧。“天寒白屋贫”,整个身上的感觉是寒冷的,但是接下来,那一丝暖暖的,给人带来的希望——“柴门闻犬吠,风雪夜

归人”。“风雪夜归人”,这五个字为什么这么打动我们?就是因为有那样的疲惫,有那样的苍凉,有那样的斜阳晚照扰乱了心事,但是他不是“断肠人在天涯”,他还可以在风雪之夜,终于归来。

所以其实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能够摆脱深植于他血液之中那种传统里面的一些观念。中国人是眷恋土地的,土地中有他们的庄稼,有他们的房屋,有他们的子孙,他们一切的安宁都在土地之中。所以土地告诉他,日出而作,日暮的时候一定要归来。对于归途的这种向往,就成了天涯客子一代传下一代的吟唱。

还有太多人心事的不甘,自己生命的蹉跎,也都在夕阳一刻被特别地映照出来。诗人韩偓说:“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墙。”这一句“醉里回头问夕阳”,你说他有多少不甘的心事,他苦苦地在追问,带醉去追问斜阳,你为什么“不管相思人老去”夜夜容易下西墙,你就那么容易把人抛甩下吗?你不知道我还有多少心愿吗?你不知道离别在这一刻多么难吗?这一切都不管,你就这么无情吗?就一定要这么快地走吗?也许今天的人们说,这样的斜阳让我们如此伤感,我们何必去吟诵它呢?我就就让它走远,我们早早地亮起我们房子里面的各种各样的灯,那我们打发了这段斜阳不就完了吗?在今天的照明条件,不管是马路上的路灯还是家家户户各式各样的灯盏,一定都能够让你在大白天的时候开着灯就接过来,我们完全可以忽略斜阳。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里,还能够再能够想想斜阳,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我们匆急的

没有时光去对斜阳了,斜阳在今天是个什么时分呢?大多数人的斜阳都在堵车的路上,那个时候闻着汽车的尾气,远远地看着停车场一样不见挪动,那个时候除了烦躁,没有什么别的心思;还有一些人斜阳时分还在办公室加班,不做完报表,不写完这个文件,人还回不去,在回去的时候,已经是华灯替代了明月,根本就没有顾得还有斜阳,斜阳就这样在忙碌中被我们忽略了。

你说斜阳的感伤,我们今天是错过了,但是斜阳中还有很多温暖的眷恋,斜阳就像是一个淡淡的显影液,多少曾经的心事,远远地浮出它的影像,这样的体验我们是不是也错过了呢?纳兰性德写过一首悼亡词,追念他已经过世的妻子,他说“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西风吹来,身上的凄寒透进内心,但这个时刻已经是独自凉,没有人披衣,没有人嘘寒,没有人送茶,没有人问暖。“萧萧黄叶闭疏窗”,一个人把自己关在窗内,一个人把事锁在心里,“沉思往事立残阳”,面对残阳独立,他锁住什么心事呢?你看看往日情节的浮现:“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想起来当年和他年轻的妻子,两个人带着酒意,倦意沉沉,浓浓的春睡叫都叫不醒。两个人赌书,赌书是用了另一对伉俪的典故,就是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两个人比记性,说我能背出哪本书里面哪一段哪一句话,两个人摆上几卷书互相赌。一人一盏茶,一人几卷书,翻开刚好对,你就算赢,翻开如果错了,你就要把你的这盏茶泼在自己衣服里面,另外一个人就抚掌大笑,这种少年夫妻风雅的日子,过去就这么一点一点过来了,所以“沉思往事立残阳”的纳

写落日的现代诗篇六
《(新课标)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形象鉴赏检测卷(含解析)》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 诗歌形象鉴赏(含详解)

(每题6分,满分:102分 时间:90分钟)

1. [2013·合肥一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注]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

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孤高独立、不合时宜的孤花形象。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絮的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而典型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

诗歌助读:起句写废弃的园子一片荒芜,春日的芳华已消逝褪尽的景象,废园的“春不住”正是大清帝国江河日下、盛况不再的写照。接着写“藤刺”牵制行人,阻碍行人的道路。“偏是无情偏解舞”,用隐喻手法,讽刺了那些不管国事的官僚们粉饰太平、酣歌曼舞的行为。“濛濛扑面皆飞絮”描写了一种令人不堪忍受的恶劣环境。下阕前三句写一朵明丽的孤花在荒芜的废园中寂寞地开放,无人欣赏,突出了它不随波逐流、高洁的品格。花与词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结尾两句安慰孤花,亦是强作自解。这是时代、社会和志士仁人之间的矛盾。词人将“明如许”的“孤花”置于“藤刺牵衣”、春草杂芜、飞絮曼舞的背景中,反差鲜明。这首词采用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寓情于景,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命运共通。

2. [2013·黄冈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南吕】金字经

贯云石

泪溅描金袖,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期,一春鱼雁稀。人憔悴,愁堆八字眉。 这首曲子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答案:这首曲子描写了一位怀人念远的闺阁佳人形象。①细节描写。“泪溅描金袖”,通

过佳人泪洒衣裙的细节,表现她内心的相思之苦。②心理描写。“一春鱼雁稀”,写她整整一个春天对心上人书信的期盼。③肖像描写。“憔悴”“愁堆八字眉”,通过外形特征表达她相思的愁苦心态。

诗歌助读:曲中描绘了一个怀人念远的闺阁佳人形象。“泪溅”两句,写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悲凉。“芳草”句,点明思念的人是远方的游子。“期”两句,写出期待时间之久、思念之深、盼望之切。“稀”,流露出殷切的期盼之情。最后两句,写相思之苦。通过写少妇期待、憔悴、愁眉等,刻画了闺中思妇的形象。

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傅都曹别

鲍照

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

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风雨好东西,一隔顿千里。

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

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

诗歌最后四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歌九、十两句通过描写落日、川渚、愁云等,表现了诗人对漂泊不定生活的厌倦以及朋友远去的哀伤之情;诗歌最后两句通过描写孤雁徘徊在烟雾里,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隐痛和无所傍依、孤寂彷徨的状况。这样就可以得出诗人的形象特征——一位孤寂的游子形象。

答案:诗歌通过描写落日的余晖、川渚的凄寒、孤雁的徘徊等,塑造了一位厌倦漂泊生涯、壮志难酬而无所依傍的游子形象。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扬州逢李十二衍

【明】袁凯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1)这首诗歌描写了两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吴城郭酒如川”展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年轻时饮酒欢聚的画面和年老时同床共眠的画面。

(2)用比喻与夸张的手法,把“酒”比作“川”,展现了一个充满热情、豪气十足的少年形象。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金】刘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1)“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歌,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过“雪”“山城”“玉指”等意象,加上一个传达作者情感的“寒”字,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为下文抒写离别之情奠定了基础。

(2)本词营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与思念的主人公形象。

6. [2013·南充二测]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注]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答案:幽竹、寒花、新月,幽竹劲节,寒花孤傲,新月是高雅圣洁、白璧无暇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刻画了一个孤清高洁、胸怀澄明的人物形象。

诗歌助读:首联写园内之景,一正写,一侧写。小园内有一小池,池水清澈,池边有一棵

大树,枝繁叶茂,倒映池中。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诗人巧妙变换角度,运用拟人手法,写“山光”因好奇园中美景而探头探脑,窥视园中。不但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而且从侧面突出了园中景物之富有魅力。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秋天的山村黄叶满山。这种黄,是成熟的金黄,片片金黄的叶如只只飞舞的蝶,尤其是在斜晖的映照下,一半明艳,一半阴暗,色泽层次分明,尽显“山光”之致。颈联又回到园内,写翠竹之幽,寒花之芳。此二句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一为劲节,一为傲骨,显示诗人的高风亮节,孤高傲世。尾联诗句故设重字,造语别致。新月新霜乃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之象征,于是一个孤清高洁的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这首诗设色明丽,开阖自如,取象秀雅,体现了黎简孤傲高洁的情怀。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卜算子·春情

秦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天涯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分析开篇两句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情感及与后文的关系等。开篇两句描写了春天来临的景色,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从后文看,这样的描写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女子的描写。

答案:开篇两句写春水、春花,描绘了一幅春波荡漾、清澈潋滟,春寒料峭、花枝俏丽的早春图。这两句紧扣题目,并以景衬情,表达对春天降临的欣喜之情,为描写思念女子作铺垫。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盘山绝顶

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要注意分析诗句描写的景物。如首联的上句中,“霜角”是军营的号角,因为戚继光是将军,所以“霜角”的声音表现的不是悲凉而应该是豪迈;

“草木哀”写盘山上草木的凋零;“一声”,意思是霜角的声音让盘山草木凋零。这些内容都表现了北方边塞的图景。

答案:诗歌首联写登盘山所见景色,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北方边塞风光图。首联,写诗人登上盘山的风闻;军营号角嘹亮,似乎使漫山草木枯黄凋落;云海之中,陡峭的山峰像洞开的石门。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汉上逢诸亲故累邀泥饮

王又曾

明灯高馆拍声催,大阮招邀小陆陪。

难得异乡逢密戚,可能良夜不深杯?

江连清汉分还合,人过中年乐亦哀。

珍重天涯老兄弟,淮南米贱好归来。

注:①大阮:指魏晋时文学家阮籍,与侄子阮咸都放荡不羁,因同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时人用“大小阮”称之。②小陆:西晋文学家陆云,文才与其兄陆机齐名,时称二人为“二陆”。

诗歌第一句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氛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要注意分析诗句描写的内容,比如“高馆”指高大的建筑,而这种建筑在当时也只有达官贵人能够住得起,由此可以判定举行夜宴的人一定是身份十分高贵的人;同样如“拍声催”,“拍声”指夜宴中演奏的音乐的节拍,“催”有两个意思:一是音乐节拍急促,二是催促人们快饮酒。透露出主人、客人的高兴。

答案:诗歌第一句描写了夜宴的环境,渲染了宴席上欢快的气氛。“明灯”,显示宴饮环境的华丽;“高馆”,暗示主人身份的高贵;“拍声催”,奏乐的节拍紧逼,催促人们频频举杯,透露出主人、客人的高兴、雅致。

10. 阅读下面这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黄钟】人月圆

倪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三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

写落日的现代诗篇七
《《现代诗两首》》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39762.html

    上一篇:同房舒服

    下一篇:不要说谎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