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成长》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心理学与成长》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心理学与成长》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自我认同,二是人类间沟通,三是成长动力。它提出了成长中迷茫和人生方向的问题,给出心理学家关于人生种种问题的看法,譬如,如何对待人生选择,人生轨迹。本书序中有句话很是让我受益:“生命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如何选择并创造一种真实的生活,一种真正经历过的生活”。知道你是谁、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现在是什么样,以及你正在成为什么样的人是非常重要的。这本书也让我开始明白什么样的才是我所要追求的生活和如何进行未来道路的探索。

  自我认同,我个人的简单心得体会是:要对自己给予肯定和认知。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问题。我是谁?这是关于自我认同的本质问题。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将不断的重新定义我们是谁。从这本书中我可以更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可以给自己定位。在不同的时期,我是谁,是一个不同的回答。例如读小学时的我,我是谁?我是那个经常在巷子里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耍小孩。读高中时的我,是一个努力学习课本知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乖乖仔。然而现在读大学三年级的我,经历高考的洗礼和大学岁月的历练,我是一个懂得思考,不仅要考虑怎么学习好专业知识,还要努力去参加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经验,特别是时时刻刻思考着毕业后我要干嘛。自我认同就是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要做什么样的事。

  进行人类间沟通,沟通一词,看似简单而人人皆知、耳熟能详。其实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及每个个体都具有普遍而深刻的形上和形下的意义。只有学会沟通,无论“他说”或“她说”都是一样归根于此。沟通的基本问题是心态,这要求我们要端正沟通的态度,从如何提高工作效能出发,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的基本要求是主动,这要求我们要主动的和他人进行交流。在进行沟通时要注重沟通的方法,考虑沟通对象的态度、知识、社会文化背景,正确使用沟通的艺术,排除各种障碍。沟通还要注意上下左右沟通的问题,与别人沟通的时候,要学会倾听,应该是多听少讲,至少是听在前面讲在后面,要掌握倾听的技巧。

  读了这本书,对我大三当导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本书让我明了沟通技巧是一门非常讲究的艺术。沟通时心态要好,不能自私、自我、自大,注意对方情绪,注意对方的需求与不便;相处中也要以诚相待,把新生试作如朋友,积极主动问一下工作、生活中的难题,主动帮忙解决难题,促使双方相互理解。学习沟通使我了解了沟通的重要性,今后我会运用所学沟通技巧,处理好工作上的人际关系,继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导生过程。

  还有说到成长动力,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是成长动力的体现,在亚伯拉罕.马斯洛看来,要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完全、生动和无私地体验,意味着没有青春期自我意识的体验。人们在这一时刻体验的是完整的人类,这是一个自我实现自己的时刻。当我们全身心的投入时,喜怒哀乐便会表现出来。

  自我实现要把生活当作一种不断选择的过程,是个进行性的过程。在其中的每个点上,都存在一种前进选择和后退选择。这也是一种成长,面对选择,我们把它当作是成长而不是恐惧,就等于向自我实现迈进了很多步。

  谈论自我实现意味着存在一个有待实现的自我。人总被外界因素影响,有时,也要停下来听听自己的声音。这就是所谓的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只不过偶尔停下脚步歇息会,给自己一个缓冲,然后再继续努力。

  敢于承担责任,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表现。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共产党接班人,我们没有理由逃避,我们要果断承担起责任,努力学习,团结合作,实现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梦”。

  要想不断实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不断让自己向前进步,意味着运用自己的智慧,需要经过一段艰辛万苦的准备时期,才能让自己的内在潜能凸显出来。我们现在的新中国也都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向现在的。所以我们需要有恒心,需要有长久的前进动力。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

  以上就是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6100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