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欲望的诗句

| 作文素材 |

【www.guakaob.com--作文素材】

理想与欲望的诗句(一)
《梦想的句子》

关于梦想的诗句

1、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

2、梦想是给人生一个期许。

3、有梦想的地方地狱也成天堂。

4、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梦想是小船的风帆。

5、梦想,是一个目标,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原动力,是让自己开心的原因。

6、一个实现梦想的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7、梦想,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完成理想的欲望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是每个拥有她的人最伟大的财富。

8、心存希望,幸福就会降临你;心存梦想,机遇就会笼罩你。

9、平凡朴实的梦想,我们用那唯一的坚持信念去支撑那梦想。

10、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

11、梦想是人生活的目标。

12、梦想,是一个目标,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原动力,是让自己开心的原因。

13、心存希望,幸福就会降临你;心存梦想,机遇就会笼罩你。

理想与欲望的诗句(二)
《坚持梦想的句子》

坚持梦想的句子

1.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

2.梦想只是给你当罗盘,指引方向;给你当蜡烛,照亮前方;给你当扬帆,出海远行......有了梦想只是等于有了目标,而中间的路必须靠自己走过。走过这段路,你会发现,梦想正在前方向你微笑,向你伸出大拇指。

3.如果失去梦想,人类将会怎样?

4.梦想无论怎么模糊,它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梦想成为事实。

5.为了自己的梦想,越王勾践不惜卧薪尝胆造就"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佳话。为了自己的梦想,诗仙李白放弃官场斗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激励自己。为了自己的梦想,苏轼虽不在前线却唱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

6.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想要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

7.一个实现梦想的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8.一个人有钱没钱不一定,但如果这个人没有了梦想,这个人穷定了。

9.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

10.平凡朴实的梦想,我们用那唯一的坚持信念去支撑那梦想。

11.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坚持梦想的句子坚持梦想的句子。

12.心存希望,幸福就会降临你;心存梦想,机遇就会笼罩你。

13.梦想,是一个目标,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原动力,是让自己开心的原因。

14.努力向上吧,星星就躲藏在你的灵魂深处;做一个悠远的梦吧,每个梦想都会超越你的目标。

15.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

16.有时你的梦想达到是一种幸福,有时梦想破灭也是一种幸福。

17.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

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18.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

19.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梦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20.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from 坚持梦想的句子来自 end#

21.梦想家的缺点是害怕命运。坚持梦想的句子文章坚持梦想的句子出自,此链接!。

22.从小到大,梦想不停变化。每当梦想改变时,就说明我们的知识增加了,思想进步了,对社会的理解也改变了。梦想的改变,这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必须经历无数次。但记住,我们追寻梦想的脚步,永远都不能停止!

23.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

24.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

25.用强烈欲望作为达成梦想的后盾,使欲望变得狂热,让它成为你脑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26.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

27.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28.现在的一切都是为将来的梦想编织翅膀,让梦想在现实中展翅高飞。

29.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

30.梦想家命长,实干家寿短。

31.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梦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32.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坚持梦想的句子好词好句好段-一句话-名言警句-格言-成语-伤感句子-优美诗句-唯美句子。

33.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34.一个人如果已经把自己完全投入于权力和仇恨中,你怎么能期望他还有梦?

35.要抒写自己梦想的人,反而更应该清醒。

36.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梦想是小船的风帆。

37.青年时准备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桥,或者在地上造二所宫殿或庙宇。活到中年,终于决定搭一个棚。

38.穷人并不是指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指没有梦想的人。

39.梦境每是现实的反面。

40.一切活动家都是梦想家。

理想与欲望的诗句(三)
《追寻理想的教育》

追寻理想的教育

——关于学校建设的若干赠言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九俊

追寻理想的教育,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话题,这里仅仅基于学校建设讨论十个问题,主要是作一些引述,作一点借题发挥,供大家参考。 问题之一:我们有教育理想吗?

教育是一个放飞理想、追逐梦想的事业,温总理提出“仰望星空”,也是希望大家有理想,有抱负,立大志,干大事。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教育工作者,有些校长,或多或少地屈从于世俗和有些残酷意味的现实,丢弃了自己的理想。没有理想的教育,了无梦幻色彩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就失去了教育的本真和美好。所以,讨论教育工作首先要从理想说起。要追寻理想的教育,没有教育的理想就无从谈起。我们的教育理想是什么?在各位有理想的校长那里,各有其话语表达和图景呈现,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但就其本质性和共性说,理想应该聚焦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应该集中关注如何“托起明天的太阳”。“太阳”这一美丽的意象,“她”会引起我们丰富的联想。在这里,我很高兴地引用巴尔蒙特的诗和邓丽君的歌,和大家作一个愉快的分享。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见太阳,

和苍茫无际的蓝天。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见太阳,

和巍巍群山的峰巅。

……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见太阳,

如果白昼竟然消亡,

我还要歌唱……我还要歌唱太阳,

在我生命弥留的时光。

(巴尔蒙特的诗)

直到海枯石烂,

冉冉地出情人。

(邓丽君的歌)

《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俄国象征派诗人巴尔蒙特的一首诗,这里引用的是开头和结尾两段,“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见太阳”“如果白昼竟然消亡”“我还要歌唱”,这种对光明和美好的向往和歌唱,叩响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弦,这也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大合唱。邓丽君唱的是一首情歌,开头两句是“我是星,你是云,总是两离分”,结尾突然绝壁高耸式地来了两句:“直到海枯石烂,冉冉地出情人”。想象之奇特,景象之瑰丽,信念之执着,感情之深挚,曾令我初次听到时有些愣住了的感觉,回味再三,觉得余香绵绵,意味深长。我特别喜欢“冉冉地”这样的情状,这画面可以描画出新人的成长过程。把这句歌词和巴尔蒙特的诗句放在一起,我以为可以化出一种意境,可以引出教育理想的基本元素。

第一句赠言:我们期盼、热望、追寻:冉冉地出新人!

有理想才有真正的教育,有了对“新人”的期盼,我们的教育工作就有了绮丽温暖的底色,我们就会感到有激情,有追求,有创造。否则,我们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就会失去工作的意义。

理想有时未能够完全实现,但并不能因此将理想都视为空中楼阁。陶行知先生在评价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校长丁超时,对这位校长的评价是:“他能就事实生理想,凭理想正事实。他有事实化的理想,理想化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有时就在脚下。我们有些校长在办学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和创造,就是“就事实生理想,凭理想正事实”,就是一点一点地接近我们的理想。

总体上看,我们太缺少这样的校长了,我们受到的牵制太多,束缚太紧,

这种牵制、束缚有很多来自制度、文化,但更多的是来自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有的甚至已经失去树立理想的欲望和能力。中国教育需要一批理想者,需要一点理想主义、浪漫精神、诗人情怀!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追寻“冉冉地出新人”的意境吧。

问题之二:我们的学校是个什么地方?

我们的学校是个什么地方?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回答。如果让孩子们回答,可能大多数答案是校长们不愿意听到的。我们的学校基本的状态是个工厂,教育教学的过程是一条生产流水线,老师就是流水线的工人,当然说得好听一些,还可能是工程师,那句关于教师作用的隐喻——“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带有工业化社会的鲜明色彩,学生就成了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标准件。在这里,学习成了机械接受的过程,成了“被学习”,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和快乐可言。那么,我们的学校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还是让我们先听一个宗教故事吧。

《圣经》里讲,上帝答应给亚伯拉罕及其后代一块土地,这块土地非常非常好,到处流淌着奶和蜜。

在这里,上帝是母爱的象征,母爱包括的不仅仅是吃饱、活着,还有生活的享受、生活的快乐、生活的幸福。我以为,学校也应该成为上帝赏赐的一块土地。

第二句赠言:让我们的学校到处流淌着奶和蜜。

“新人”的培养,应该是师生共享幸福生活的过程,这种幸福感来自哪里?从“师”的一面,“教”的一面,至少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

让学生“背着行囊上路”。这里的“行囊”是精神的,人生如同旅程,都是背着行囊的,里面装载着地域文化、学校文化等,如果我们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可以有意为之,挖掘、整理、提炼学校文化传统中最精粹的思想,让它成为学校发展之根,哪怕校园搬迁,恰如有的名校学生

所言,也是“带着行李搬家”。有了这样丰厚的精神资源的滋润,我们的心田就会多了一些时尚界所说的“微糖”的气息。

教师的教育行为应当洋溢着“生活的微笑”。大家都知道普希金是一位心地很敞亮、很乐观的诗人,“哪怕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有了这样的情感基调,普希金的诗歌就更多地给人带来温暖,带来信心,带来鼓舞,带来力量。别林斯基评价普希金的诗时曾经说过,普希金的抒情诗充满诗意的全部奥秘,就是在于他的诗篇的字里行间,总是洋溢着对生活的微笑。于是,俄罗斯的青年在这里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如果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也洋溢着教者、管理者对“生活的微笑”,这种向上、乐观的态度必然会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这是叶澜老师非常著名的一个观点,她提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生产的流水线。在叶澜老师看来,课堂教学首先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这些观点今天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关键是我们怎样好好地做。

问题之三:我们基本的教育立场是什么?

什么是我们教育的立足点?讨论、分析教育问题的基本视角是什么?我们习惯于从“教”的立场、“管”的立场、知识的立场、权威的立场出发,尽管有时口头上不是这样讲,但事实上更多的是这样做的。夏山学校的校长尼尔说过一段给我们有益的启示的话:

假如我在漆门时,罗伯特跑过来往门上扔烂泥,我会痛快地骂他一顿,因为我知道他在这里已经很久了,他不会在乎我的话。假如罗伯特刚从一个严格

的学校转来,而他扔泥巴实际上是在反抗权威,我就会和他一起往门上扔烂泥,因为解放他比我的门更重要。

尼尔因为创办夏山学校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尼尔和妻子共同创办这所学校的理念,就是“创造一个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学校,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扔烂泥的故事”表明了尼尔的基本的教育立场。

第三句赠言:坚定地站在孩子们一边!

夏山学校办学的基本精神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就是解放学生。围绕这个话题,需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孩子也是一本大书,要读懂并不容易。杨绛先生带孩子坐电车,坐过几次,这个孩子在家里谈起,总说她没有坐过,杨绛很生气,认为这个孩子不懂事。又一次,她再带孩子坐电车,很习惯地抱着孩子,让孩子坐到自己的腿上,旁边正好有座位空着,孩子一边执着地从杨先生腿上下来,一边咕哝:“屁股,坐”。这时,杨先生才明白,孩子自己坐上电车的座位,才有坐电车的感觉,才叫做“坐过电车”。这个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就是你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在网上热炒“父母皆祸害”,那些对父母似乎有些深恶痛绝的孩子,并不都是说父母不爱他们,而是反感于父母没有“孩子立场”,难有真正的沟通。所以,从事教育工作时时刻刻都要想着“教育是人学”,孩子在哪里。

解放孩子天地宽。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培养创造力,以实现创造的民主和民主的创造”,要做到“六大解放”——解放眼睛,才能看得清;解放头脑,才能想;解放双手,才能做;解放嘴,才能说;解放空间,才能走进大自然和社会;解放时间,才有点做人的味道。陶先生认为:“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正因为束缚过多,我们的教育缺少灵气和活力。据报载,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教育调查,中国孩子的计

理想与欲望的诗句(四)
《诗句》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满庭芳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

3.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同上】

4.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6.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同上】

7.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同上】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10.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江城子】

11.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

1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八声甘州】

13.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

14.相逢一醉是前缘。 【鹊桥仙】

15.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西江月】

16.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水调歌头】

17.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19.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陌上花】

20.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21.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22.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23.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

【诗篇】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夜】

3.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陌上花】

4.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陌上花 】

5.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吉祥寺赏牡丹】

6.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游金山寺】

7.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8.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和秦太虚梅花】

9.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绝命诗】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慧崇春江晚景】

11.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2.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同上】

13.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澄迈驿通潮阁】

14.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庐山烟雨】

15.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16.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

17.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东栏梨花】

18.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是幸福,毋宁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师。因为,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 ——海德格尔

人,诗意的安栖。 ——海德格尔

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存在是该存在者能够对其它存在者实施影响或相互影响的本源,也是能被其它有意识能力存在者感知、认识、判断、利用的本源. ——海德格尔

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海德格尔

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海德格尔

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 ——海德格尔

良心唯有经常以沉默形式来讲话 ——海德格尔

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海德格尔

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 -- 海德格尔

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海德格尔 1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2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3 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4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5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6 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

7 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8 所谓宗教,就是把我们的义务的一切都看作是神的命令。

9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10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11 天才是自创法则的人。

12 所谓的宗教,是指我们的一切义务都要当做上帝的命令而言。

13 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14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15 天才是创造前无古人的业绩第一个。

16 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17 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2.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做学问是目的不是手段

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芬芳。

劣书是损害我们精神思想的毒药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人们为一个人的死亡感到恐惧和悲伤,因为死亡意味着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将无法再去经历感受,将会对一切失去感知,活着的时候发生的一切将会归化为零!

一个人照镜子时,永远不会以陌生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他的自我意识只会不停地低声提醒自己:„我看到的不是另一个自我,而是我的自我。

“所有的爱恋激情,无论其摆出一副如何高雅飘渺、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都只是植根于性欲之中”、“这种强劲的动力,仅次于对自身生命的爱”。

小人常为伟人的缺点或过失得意

在文学中,有无数的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谷物,使它们枯死。它们原是为贪图金钱,营求官职而写作,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神,使他们不能读好书、做高尚的事情。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为害甚大。

美”是高级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

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相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到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人生就是痛苦,我们可以把痛苦转化成幸福

人生就是一场苦难。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人是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过活

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为了用有限的时间去抗衡无限的时间而采取了繁殖这一手段,让自己的生命时间得以延续。这是人类繁殖的本能。

哲学的起点是死亡。

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

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得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人类彻头彻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

风格是心灵的外观

一个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我们的不幸往往由于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我们做事之初喜欢抱着一种信念:我们一定能在世间找到某种幸福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

背起行囊,独自旅行。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

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

悲观的头脑'乐观的意志

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

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任性和偏见就是自己个人主观的意见和意向,——是一种自由,但这种自由还停留在奴隶的处境之内。

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

恶是发展原动力

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

如果你生活是一种无法抗拒的 无法改变的痛苦里.那么这种痛苦将是你的幸福! 给自己一个希望和勇气.大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慷慨的说句"大不了就是一死" !

嘿,哥们,我说,嘿,哥们 我说,没有意义的怎么可能存在。

世界历史即是世界审判”揭示了其历史观兼有神义论和人义论的双重品格

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太阳下面没有新事物;

良心,它就是对它自己有了确信的精神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绝对的光明,如同绝对的黑暗

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理想与欲望的诗句(五)
《诗和阅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答题要点(打印

出来背吧) 诗歌鉴赏简答题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如果你想更多了解高考最新动态,敬请关注“高考直通车QQ空间”微信号80796072,每日为您推送最新高考资讯。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相连,凄凉之意;

班马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此抒发惜别之情;

暴雨 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抱柱 比喻坚守信约;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草 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②表现荒凉、偏僻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 草木 以草木繁盛凡尘凄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蝉 以蝉比品行高洁;

长亭 陆上的送别之情;

尺素 指代书信;

船 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

春风 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丁香 指愁思或爱恋情结;

东篱 高雅,洁身自好;

杜鹃 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表;

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飞鸟 空远;

浮云 表现游子漂泊、飘零;

孤灯 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

古琴 知音;

关山 关塞山河,指边塞;

寒蝉 悲凉、离愁别绪;

禾黍 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红豆 即相思豆,是男女爱情的信物常象征爱情或相思;

鸿鹄 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

红叶 传情之物;

黄粱 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黄叶 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菊花 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昆山玉 人才;

阑(栏)干 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

兰花 象征高洁、美好;

莲 “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

流水 叹惋、时间流逝;

柳营 军营;

楼兰 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

露 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绿叶 表现希望、活力;

梅花 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

梅子 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牡丹 表现富贵、美好;

木叶 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南园 泛指花草园林;

南冠 囚犯;

南浦 水边送别之情;

浓云 表现愁肠压抑;

羌笛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的凄切之音常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类似;

琴瑟 a、比喻夫妻感情和睦 b、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青鸟 指代情人的使者;

秋虫 凄凉;

秋雨 忧愁;

桑梓 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沙鸥 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水 绵绵愁思;

水仙 象征冰清玉洁;

霜 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松柏 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

太阳 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

桃花 形容美女的容颜;

吴钩 佩带的刀剑,看吴钩,建功立业的抱负;

梧桐 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

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

西风 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蟋蟀 又名促织,怀念征人惆怅之感;

夕阳 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

细雨 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

雪 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燕 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

阳关 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杨花 象征离散;杨柳 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

鹰 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鱼 表现自由、闲适;

玉 象征高洁、脱俗;

鸳鸯 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

猿啼 象征悲伤的感情;

月亮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 ,冷清;

鹧鸪 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珍珠 表现美丽、纯洁无瑕;

烛 相思、别愁;

竹 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

竹林 闲趣、隐逸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8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理想与欲望的诗句(六)
《叶芝诗歌中的神秘主义和梦想》

第9卷第2期2005年6月

岱宗学刊

JOURNALOFDAIZONG

Vol.9 NO.2Jun1 2005

叶芝诗歌中的神秘主义和梦想

吴三香

(泰山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泰安 271021)

[摘 要] 贯穿于叶芝诗歌创作的神秘主义倾向,以及对梦境的独特偏爱,与其贵族化意识,互为影响、补

充、生发,共同成就了叶芝诗歌高贵、神秘、华美的艺术特质。本文通过分析神秘主义和梦对叶芝诗歌创作的影响,探讨叶芝诗歌艺术特色。

[关键词] 叶芝;神秘主义;梦;诗歌创作

[中图分类号] I562.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122()02-0013-02

  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现代最负盛名的诗人,20世纪最有成就的诗歌大师之一。1923年,因其对现代诗歌作出的巨大贡献,和……,授于诺贝尔文学奖。现,独特偏爱,补充、生发,共同成就了叶芝诗歌高贵、。

神秘主义对叶芝诗歌的影响

叶芝出生于一个画家家庭,其父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拉斐尔前派画家,皇家爱尔兰美术学院院士,父亲希望叶芝能够子承父业,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但叶芝终究没有能够经得住诗神缪斯的吸引,在经过了2年的绘画训练后,毅然放弃绘画,专事写作,终于成为一位卓越的、能够代表时代和民族的伟大诗人。

叶芝家在爱尔兰北部乡间有一座消夏别墅,这是叶芝最初与大自然对话的地方。当地的迷人风光使叶芝流连忘返,而那些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神话,更使年幼的叶芝着迷,想像的翅膀常常在神话和传说的天空中飞翔,那儿是那么神奇、美妙、不可思议,以至于叶芝很早就倾心于神秘主义。成年后,他参加了都柏林炼金术研究会,是基督教神秘教义者教派的“炼金术研习生”。尽管很少参加活动,但他一直是这个教派的成员。那时,他学会了一种沉思冥想的形式“,我任凭心灵从形象漂到形象,这些形象开始影响到我的写作,使之更有感觉、更有生气。我相信,伴随着这些形象,更深沉久远的灵魂之境终将到来”。他甚

 [收稿日期]2005-02-10

,感觉是惟一的实在,这使他,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叶芝在其中写道“:我们又为罗斯金或是神秘主义争论起来,争的什么现在已无法记起,他追着我直到楼上我和弟弟同住的房间,摆开架势,要跟我拳击”。可见父子俩关于相互间“信仰”问题,冲突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幸亏,其父没有遏止住叶芝对神秘主义的兴趣和研究,否则,20世纪诗坛的叶芝就可能是另外风格的诗人了。

叶芝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研究中,形成了自己复杂的神秘主义体系,他认为,历史的每一循环是2000年,每一循环都由一位姑娘和一只鸟儿的结合开始。他在诗作《丽达与天鹅》中直接描述了历史开端时紧张而神秘的短暂过程,且看第一段:

猝然猛袭:硕大的翅膀拍击/那摇摇晃晃的姑娘,黑色的蹼爱抚/她的大腿,他的嘴咬住她的脖子,/他把她无力的胸脯紧贴他的胸脯。

除了在诗作中直接描述、吟诵种种神秘现象外,叶芝还不断进行各种神秘主义的研究和实验。

有一晚上,叶芝甚至觉得自己被从身体里带走进入了一个光明的世界,而在这种光明中,有人告诉他将要给他看灵魂怎样进入他的化身。他看到神秘的组成部分以一定的秩序在他的灵魂旁聚集,整个过程都费尽心机,他一醒来具体情节就忘记了。只依稀记得他自言自语的一句话“:美将变成美的物体,真理将变成事实。”

在神秘主义实验和研究中,叶芝结识了许多专好此道的艺术家。当时的诗人《、本世纪十四行诗》的作者夏普,

 [作者简介]吴三香(1965-),女,山东宁阳人,泰山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

                  岱宗学刊               第9卷14

即被叶芝赞为他遇见过的最卓杰的通灵之人。他亲眼目睹夏普抱着一棵大榆树出神,等他醒来他声称他的灵魂在树液里,随树液流遍了整棵榆树。

叶芝终生爱慕的女友毛特岗显然也对神秘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她与叶芝一起做了大量象征实验“,她总能立刻进入半睡眠状态,一切都看得分明。他总是通过象征手段试图把她的心灵同灵魂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首先是同灵魂的平静结合起来”。

叶芝一边进行诸如此类的神秘实验,一边将独特的体验和神秘情绪注入自己的诗作,给许多诗歌披上了神秘主义的面纱,焕发出令人惊异的神秘之美。

梦,叶芝诗歌创作的肥沃土壤

叶芝的一些精彩诗句甚至直接得自于梦。

他曾详述梦中得诗的情景“:有时在我醒来时眼前似乎有精美的配有插图的书页。上面的画看似深奥具象征性,而当我试图读它时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一句留下来了。我记得是‘:世界之奥妙如此简单,能用浆果写在一片草叶上’‘、伊甸之河流于我们的河流之中’”;为诗,如《他讲述情侣双双的幽谷》,:我在幽谷之中,周围叹息声声境,《他希望得到天堂中的锦绣》一诗中,,他转而写道“:可是我穷,一无所有,只有梦;/我就把我的梦铺到了你的脚下;/轻轻地踩吧,因为你踩着我的梦。”将“梦”献给爱人,铺在爱人脚下,在当时注重财富的资产阶级社会来说,可说是令人震惊的,也反映出在诗人心目中,这梦是多么珍贵的财富。

叶芝的诗还体现着一种真实可感的“梦幻生活”,在受到瑞典皇家学院院长艾纳・隆伯格极为推崇的《漫游的安格斯之歌》中,叶芝在小溪中钓上的一条小鳟鱼,竟变成了光彩夺目的姑娘,当这位梦幻中的姑娘消失后,叶芝感叹道“:虽然我老了,漫游得老了,/漫游遍了峡谷和山岭,/无论她去了哪里,我要把她找到,/亲吻她的嘴唇,把她的手儿紧握。”由此可见,诗人将梦想变成了比现实更为真实和永恒的存在,梦对于叶芝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晚年叶芝对梦依然情有独钟,在其晚年出版的诗学专著《幻像》中,提出了“互补的梦”的概念“:如果两人建立起超感觉的联系,那么不管他们离多远,当他们冥想同一主题时,在我的经验里,他们心灵的眼睛必会看到互补的意象,这些意象互为补充。”他把这样的体验写进诗中,抒写着对生命的感悟。

神秘与梦想孕育的玫瑰

纵观叶芝的诗作,不难发现,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叶芝

[1]艾略特.艾略特诗学文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2]辜正坤.世界名诗鉴赏词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裘小龙.抒情诗人叶芝诗选[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

[4]叶芝.丽达与天鹅[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7.[5]叶芝.幻像[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

特别偏爱玫瑰和天鹅,前者代表浪漫、温馨,后者则是圣洁和高贵的象征。这两种物象本身就笼罩着神秘和梦幻的色彩,加之叶芝一以贯之的对神秘现象和梦幻的强烈关注,给大自然这两种非凡的造物更增添了美丽炫目的光彩。

叶芝诗中的玫瑰是诗化了的灵感之物、神圣之物,负载着他对世界、人生、爱情等等最美好的祝愿和理解。他说“:这玫瑰不同于雪莱和斯宾塞那种理性的美。我总是把我的玫瑰想象成同凡夫俗子一道受难的东西,而不是那种虚无飘渺、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叶芝的玫瑰虽是人间的、带有烟火味的玫瑰,但又总是与梦幻连在一起。

早在1893年,叶芝即出版名为《玫瑰》的诗集,其中一首诗也名为《尘世的玫瑰》,在这首诗中,除了标题,诗人只字未提“玫瑰”二字,但却通篇贯穿着这样的意义:自然中的玫瑰容易凋谢,。玫“那些在往,/;在《他要他的爱人,“南方向大地倾注血一般的玫,虚幻的睡眠、希冀、梦幻和欲望”;在《爱人讲着她心中的玫瑰花》一诗中,诗人有感于世俗的一切“所有丑,陋的和破碎的事物,所有陈旧的和古老的事物”都在损害爱人的形象,这时,诗人的梦将大地、天空、海洋重新塑造得“像一篮子黄金一样”,做这一切的理由只是“因为我梦着你的形象———你在我心中绽开的那朵玫瑰花”。为了这朵绽开在心中的玫瑰花,叶芝追求了一辈子,尽管他在肉体上最终没有得到她,但在精神上,这朵玫瑰花却无数次点燃了他心中的诗情,使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灿烂明亮。

法国诗学家巴什拉认为,夜梦总是超负荷地载着白天生活中没能如愿以偿的激情。考察叶芝一生的生活和创作,信然。

综上所述,神秘主义和梦对叶芝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叶芝以此两点为创作的重要基点,在纷纭复杂、大师林立的世界文坛上蠃得了普遍的尊敬和崇高的地位。同时代的批评家、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杰出诗人托・艾略特称其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

[参考文献]

理想与欲望的诗句(七)
《诗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创作背景

这首被热爱海子的人们格外喜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附近卧轨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与实际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也许,正是从这首诗中,我们得以窥见诗人最后的生存思考。这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而一生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20世纪80年代特殊的精神氛围,海子是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象征,代表了某种价值理念和精神原型:以超越现实的冲动和努力,审视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质疑生存的本质和存在的理由为核心的激进的文化姿态和先锋意识。

内容简介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似乎表明诗人要在尘世营造幸福的生活,但诗人又用实际行动拒斥了对生活的介入——这首诗,如果和诗人的具有诗歌史文本意义(或是作为诗歌文本的一种完成)的行为相比较,两个文本之间构成反讽式的分裂。在这首诗里,纯朴直白的诗句、清新明快的意象未能遮蔽诗人对于“幸福”的抒写中的内在分离和矛盾,对“幸福”的表述在诗歌情绪的延伸中产生了歧变。而诗中的自我申诉也构成反讽式的消解,呈现出诗人的生存及思考中无法逾越的困惑。

“从明天起”表示时间上的断裂,和过去、现在形成间隔,似乎意味着姿态和目光的转移;“从明天起”,语气的断然,像一个单纯的少年在下决心:“从明天起,我要如何如何„„”然而诗人已选择了的理性自觉的心灵探索无法轻松地中断。

“做一个幸福的人”,作为一个具有自主自为能力的人,诗人自然有选择生活的自由,他可以选择去感受“幸福”。这里的“幸福”被限定在日常生活的意义范围内,主要指向满足日常欲望(物质的以及情感的)、享受世俗快乐,例如“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与亲人通信,等等。可以在“关心粮食和蔬菜”的过程中,感受日常生活本身包含的享受物质快乐、使人休闲放松的内容,欲望的满足具有接近幸福感的可能。从诗句表层含义看,似乎诗人正走出自我的心灵重轭,试图理解、接受、融入“每一个人”所能理解的“幸福”之中;但同时又矛盾重重。在诗人心目中,这种“幸福”更多是一种被体验的过程,它距离诗人苦苦追寻的理想境界仍很遥远——“幸福”在这里仍然是一个等同于世俗快乐的、在“尘世”中被追寻的东西(过程)。“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祖国,

或以梦为马》)的诗人不会停留、满足于此。这一点在第三章中得到明示。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告诉”意味着沟通,和人们交流、讨论关于幸福的感受和体验,没有了“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舒婷《致橡树》)的清高和孤傲;“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精炼地表述了一种体验: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幸福”,往往是在一瞬间,如同闪电一般的短暂;而就在“幸福”的那个瞬间,那种感受是如同闪电般的直击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

这样的激情甚至引发了诗人要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的浪漫想象与冲动,显示了一种“走近”、“亲近”的姿态。“在海子看来,由于现代文明的畸形,人们无论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他们关乎历史的记忆的情境中,都日益丧失了对生命作为一种奇迹的感受能力。所以,他认为自己有责任通过诗歌来帮助我们恢复对生命的感受力。洋溢在海子的抒情诗中的种种奇妙而热烈的情感,都与这种审美判断有关。”(臧棣《向神话致意》)。因而,这种亲近,更多是在与自我生命的内在意识对话,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关心的仍是抽象的命题(这些抽象的命题和思考同样普遍存在于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观念的表述中),具有形而上的指向和自赋的使命感和神圣感,在表面的亲近中透着本真的孤绝。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想象自己有这样一个既可以喂马劈柴关心粮食蔬菜的房子(在现实生活——尘世中的位置),又有一个超离生活之外,眺望大海(超越尘世的理想彼岸)的姿态和空间。也许,就像他喜爱的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拥有的那座木屋。这句话在诗的首章末尾出现,表达了既能融入尘世的日常幸福,又保持作形而上之观照和思考的愿望;但在第三章末尾,同样的句子,加了“我只愿”这一表示祈使的词语,却表达了另外一种选择,面朝大海,同时就是背对尘世,他将“在尘世获得幸福”的祝福赠予“陌生人”(或者说是“每一个人”),自己还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

“春天”,“春暖花开”都是诗人对“幸福”生活的想象之境;“春天”带来“光明的景色”,这是渴望“复活”的诗人(《春天,十个海子》)想走进的。

在关于“幸福”的感受和想象里,“马”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今天的太阳 今天的马 今天的花楸树/使我健康 富足 拥有一生/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幸福的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树》)。

但是,“马”在海子诗中又有特别的象征意义,他喜爱以“马”作为自己到达理想之境的载体,如“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万人都要将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祖国,或以梦为马》);“青海湖上/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因此, 天堂的马匹不远)”(《七月不远》)等等,“马”有时成为诗人高蹈理想的人格映证:“在长长的,孤独的光线中/只有主要的在前进/只有主要的仍然在前进/没有伙伴/没有他自己的伙伴/也没有受到天地的关怀”(诗剧《太阳》)。因此,“马”在诗中出现,暗示着对尘世幸福留有怀疑,即刻准备出走的“先行者”姿态。

综观全诗,诗人对“幸福”的抒写有一个潜在的转移过程:在第一节,抒情主人公的简洁明快的表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似乎宣告了他面向尘世,开始了一系列的体验式的行动: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蔬菜等等;第二节诗人表述了“幸福”往往是一种瞬间的强烈体验,“幸福的闪电”,类似于本雅明描述的那种引起“震惊”感的“体验”(《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骑马周游世界(或这样的想念),甚或仅仅是关心粮食蔬菜,都会对尚未真正完全投入现世生活的诗人带来种种新奇的、触动平常心的体验。此在的“幸福”可以言说,是共同的经验,可以与他人交流、共享。而幸福的闪电所能告诉诗人的,诗人将乐于和别人分享的,本身不具备建立在个体独立而艰辛的探索基础上的独特意义,也无法从中实现主体意识。到了第三节,诗人最终从对幸福的渴望中间离出来,将自

我和幸福的追求者区分开:“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给”、“为”、“愿”都是表达祈愿、施与的动词,表明了诗人真诚祝福他人,但自己选择了离开、不介入、拒绝被尘世渗透的姿态和生存方式。诗中的“你们”最终变成了“他们”,成为对“他者”的关照。

在诗的起首的那种对“幸福”的渴望,以及“幸福”的所指,在诗中被不断地延宕和消解。生存和经验的封闭、局限状态,会助长现实虚空感;或者诗人只能将自己的存在悬系于形而上的层面上,和对于“幸福”的想象感受比较起来,诗人更多地感到来自内心追问和内心矛盾困惑的痛苦:“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 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答复》);“在火光中 我跟不上那孤独的/独自前进的、主要的思想”(诗剧《太阳》)的痛苦——思考的孤独感和焦虑感更为沉重实在,构成了海子诗歌的精神核心。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难得流露的纯真明快,并不能表明诗人已走出困惑 ,对生存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追寻以及随后堕入的怀疑已成为诗人无法摆脱的困境。经过了痛苦、漫长的探索,到1989年诗人感到了疲惫,在最后的创作中写了不少抒情诗,最后一首诗作《春天,十个海子》即表达了在春天从“沉睡”中复活的渴望,但是同时又意识到自身的分裂:“十个海子”和“最后一个海子”如此的不同,几乎没有可能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中同意能够读到这种自我分裂——在情绪的延展中分离出差异化了的诗人内心声音。而诗人认可的最终还是退回到自我世界和主观情境中的那一个:“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写于1989年3月14日诗人去世前不久的诗句似乎是一个预言。

川端康成《临终的眼》里引用芥川龙之介《给一个旧友的手记》的话:“也许你会笑我,既然热爱自然的美而又想要自杀,这样自相矛盾。然而,所谓自然的美,是在我‘临终的眼’里映现出来的。”可否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是长久以来感觉到“黑暗从内部升起”(《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的海子的一线游离的思绪。

无法复活的海子,随着20世纪80年代理想主义、精英意识的逝去而成为神话(诗人西川称他为“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在《怀念》的开头说“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从90年代初起,他的诗歌被批评家广泛关注,甚至一度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海子热”。

赏析

海子的抒情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言质朴,意象本色,思路飘逸,形式工整,读后令人感到意犹未尽。撇开海子的身世,以及令人触目惊心的写作时间,将欣赏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这首诗的语言及意蕴揭示上。

一、题目

这首诗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题目,以及它所包含的意蕴张力。就其语言表层分析,一望便知,一看就懂,然而,我们心底总涌动着两种思维的焦虑:

(1)为什么一定要“面朝大海”?

(2)“面朝大海”如何看得见“春暖花开”?

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然是一种海市蜃楼,然而这是海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种明丽的幸福感受。

当然,花应该开在炎热的土地上,海子却让他固执地(“我只愿”)开在自己的幸福之海上,开在自己的理想的追求中,现实中的一切(“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只

为了养活自己的躯体,以使自己的心能够跳动,使自己的想象能够飞扬。

这个题目的意蕴张力在于,它将我们现实中的思维定势扯得七零八落,然后万花筒式地重组,用自己强烈的主导意念使它明丽起来。如“春暖花开”至少有(1)房子的布置(2)周围的景色(3)诗人的心情等日常意蕴,然而在这里被海子泛化为一种幸福感了,从而让我们处于一种扭曲的快乐中。

二、结构

第一章:最核心的语言是两个“从明天起”,并点出“幸福”这个中心意念。很显然,今天的海子是没有幸福感的。海子通过自己的描述,将明天的幸福生活降低到俗世生活的最低限,点明了今天的生活太为世俗繁琐所羁绊了。

第一章主要讲营造幸福生活所做的物质层面的事,二三两章主要讲精神层面的事:通信,祝福。需要指出的是,他给熟悉者通信,给陌生者祝福,目的都是希望他们幸福,和自己一样的幸福,如果幸福的形式不同,但幸福的体验应该是一样的,所以最后一句,海子表达对自己所感受到的幸福的绝对自信。

三、语言

1、个别:质朴而富有意蕴

(1)“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喂马,劈柴,如何能周游世界?海子是喜欢周游世界的,每每把身上的钱花得精光,因此他的周游,不是基于物质的,主要是精神的流浪。

(2)“幸福的闪电”。闪电必须要有撞击——由面朝大海和春暖花开撞击,由明天和今天撞击,由亲人和陌生人撞击„„

(3)“给每一条海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新生才取名,取名就是祝福新生,新生的祝福必须赋予新的名字。

(4)“我只愿”。这是诗人的固执,是对理想的献身,是对美的崇拜。 2、整体:工整而富于变化 第一章:以两个“从明天起”对称引出幸福,明确点题。 第二章:以一个“从明天起”暗合第一章的幸福体验,以写信来阐释幸福,句法不是对称,而是以“幸福——幸福的闪电”进行内在的勾连。

第三章:未以“从明天起”引文,但以“取名”暗合新生,表示从明天起的新生式幸福和理想,且以陌生人与熟悉人对举,最后以我只愿落脚,一个傲岸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显得无比高大。句法采用的是外在的排比(亲人,陌生人,我)和内在的排比(三个愿你)布篇,非常富有气势。

亚洲铜

亚洲铜 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 父亲死在这里 我也会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 亚洲铜

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 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 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 亚洲铜

看见了吗? 那两只白鸽子 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

亚洲铜 亚洲铜

击鼓之后 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1]

核心意象

作为一个统领全篇的核心意象,“亚洲铜”在此具有深刻的双重象征含义,它既是贫穷祖国形象的精妙比喻(“亚洲铜”在视觉形象上容易让人联想起北方贫瘠广袤的黄土地,而海子本人又常常把北方当成心目中的祖国),同时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形象命名与概括(“亚洲铜”这个名称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表达了诗人对于民族苦难生存景况的深沉广阔的文化反思。 这首沉挚坚实而意象诡异的诗在1984年的诗坛是很罕见的,而它的作者居然是一位年仅20岁的青年。自1989年自杀之后,海子已成为一个传奇,一个为寂寞、忽视、成见和痛苦所伤害的天才诗人的原型形象。而传奇背后的真实是,海子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诗人中难得的有自觉意识的一个。他的语言敏感、幻象能力、诗歌理想以及理论建构在当时是独特的、激进的,也是不可重复的。

诗歌理想

总体说来,海子的诗歌理想是“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与真理合一的大诗”。在具体写作中,他追求的是诗歌能够直接接触并意识和感觉到实体。《亚洲铜》尽管是一首早期作品,这两种理想却在其中已经完美地融合为一。“亚洲铜”指的也许就是中国广阔的黄土地,但“亚洲”的背后回想着东方文明的悠久历程;“铜”更是鸣响着历史与传说的神圣延续,它是兵器、祭器和乐器,是气势恢宏、悲壮崇高的代名词(所谓黄钟大吕是也)。“铜”奠定了这首诗抒情与述说的基调。作者关怀的是生命、 土地和历史,是自然、艺术和诗歌,它们交织成大地上壮美的舞蹈,也使诗篇成为钟鼎轰鸣的颂歌。 诗句剖析

全诗分四节,在第一节中,诗人点出“亚洲铜”(黄土地)是接纳着“祖父”、“父亲”和“我”的“惟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暗示出贫瘠的黄土地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无法逃避的生存背景,它饱含了民族命运中的全部苦难、屈辱与辛酸;第二节则用“青草”在海水“淹没一切”的荒凉背景中“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这一自然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于民族苦难命运内在的深沉思索以及隐秘的反抗意向;第三节顺承第二节的思想脉络,通过将“白鸽子”转化成“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的大胆联想,以及“穿上它们”的热烈恳求,流露了诗人对于以屈原为代表的、为着祖国的幸福前途而不惮勇敢殉身的崇高人格的由衷敬慕与礼赞;第四节对前三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给予进一步的深化,它通过一场想像中的“击鼓”舞蹈(仪式舞)所呈现出来的表面狂欢图景,于内在深层的痛苦中传达出人们对于生命和生存的虔诚祈祷与美好憧憬,有力地揭示了作品的深刻主题。

综观全诗,此诗在艺术性上所取得的成就也堪可称道,诗作意象鲜明生动(画面感强)、联想丰富而大胆(比如“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视域广阔(从地下到地面到天空)、节奏张驰有效,极具情绪感染效果,与作品深刻的思想性堪称互映生辉,构成了《亚洲铜》众口交誉的阅读魅力。

日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66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