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加赏析

| 高中作文 |

【www.guakaob.com--高中作文】

阅读加赏析(篇一)
《诗歌阅读鉴赏》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①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4分)②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①“满”字写出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写出了来人稀少;(2分)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2分)(共4分,每点2分)②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2分)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2分)苏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南宋」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注:①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累:无罪被迫而死。③杜若:一种芳草。(1)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4分)(2)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6分)参考答案(1)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1分)湖中君山暮霭云雾,四周萦绕;(1分)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1分)夜幕初上,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天际。(1分)(2)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2分)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2 分)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2分)无锡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玉楼春 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1)这首词通过哪些细节来表现主人公的离别之恨?请作简要分析。(4分)(2)“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两句极富神韵,请结合全词主旨作赏析。(4分)参考答案(1)深夜听见风吹竹林的声音,感到其中充满怨恨;(2分)想在梦中寻找远离的亲人,偏偏梦难成而灯又熄。(2分)(2)这两句可谓情景交融,其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描写了自然界的风竹秋韵,那万叶千声在主人公

听来都是怨恨之声,引发了无限离愁别恨。(答出“情景交融”和“拟人手法”各得1分,分析恰当得2分)通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1)、这首词写了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表现出主人公什么样的心情?(4分)(2)、具体说说这首词在写景上的特色?(6分)参考答案(1)这首词写初夏时的乡村生活情景。表现出主人公久旱雨后丰收有盼的淡淡喜悦之情。(写出季节和情景各1分,写对心情得2分,总4分)(2)这首词一改他诗以视觉形象为主的常见写法,而是别出心裁地将富有农家生活气息的各种声响搬入词中,于平易中见神奇。村头枣花掉落衣巾声、农家缲(sāo)车抽茧出丝声、农人粗服柳下卖瓜声,声声入耳。使乡村的季节色彩、田家的农事活动、农村的生活情态融为一体。(在基本符合思路前题下,只写特点得3分;具体说特点得6分) 泰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宫 词 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注]建章:宫殿名。9.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10.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9. “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10.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镇江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孤 雁①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注」①作者写此诗时正值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 (1)诗的前三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境遇?(4分)(2)诗人为什么要写野鸦这一形象?(4分)参考答案(1)诗人以孤雁自喻,反c映了他流落他乡,亲朋离散(2分,“离散”意答出即可得2分),天各一方,杳无音信,可他无时无刻不在渴望重逢(2分,“渴望”意答出即可得2分)。(2)诗人用野鸦这一形象比喻当时社会的一些无聊的俗客庸夫(2分),也更突出了诗人当时的悲哀凄苦(2分,

答出“悲哀凄苦”即可给2分,意思对即可)。连云港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日 [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5分)(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参考答案(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2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3分)(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1分)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通郁结心头。(2分) 扬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九 日  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①竹叶:竹叶青酒。⑴结合前两联,简要分析诗人当时的处境。(3分)⑵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参考答案⑴孤独、老病、重阳登高而忧愁无法排解(因病不能多饮酒而无心赏菊)(3分,每点1分)⑵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1分)的凄凉(1分)景象。渲染(1分)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1分)亦可答:对比(1分) 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1分)⑶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每点1分)南京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

,比君茅舍校清凉。(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5分)(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像,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本题5分。答出表达技巧2分,结合诗句解说2分,答出表达效果1分)(2)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③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本题5分。说明看法,1分;答对理由,4分。要求结合每一联具体分析,意思对即可)浙江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浙江省温州十校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20、21题。(6分)甘草子 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20.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3分)景象: 原因: 21.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3分)(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22.针对相同的问题,孔子说出了不同的答案,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方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0.景象:秋暮、衰荷、乱雨、冷月(2分,写出三个得满分);原因:“无侣”或“单栖”(1分)21.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3分)22、这是一种因材施

教的教育方法。孔子解答学生的疑问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和考试命题中,标准化试题却泛滥成灾。这种标准化考试只能考查学生的思维结果,而不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只能求同,不能求异;只能唯一,不能举一反三。这样既扼杀了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又会导致语文教学的程式化、刻板化。(意思对即可)(5分)(浙江省杭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禾 熟① 宋·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老牛粗了③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22.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 的景象。(2分)23.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24.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4分)(一)(18分)17. D 18.B 19.D 20.D21.①这时,裴耀卿、席豫、张均都是前辈,器重萧颖士的才干,以平等之礼相待,从此萧颖士名扬天下。②胡人得宠骄傲,不久就会作乱,洛阳也许要先陷入贼手。(6分,各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二)(6分)22.丰收(2分)23.诗人借刚释重负、卧坡吃草的老牛抒发内心的郁闷:自己仕途坎坷,官场劳顿,何异于老牛的耕耘之债?然而老牛的役债有了结的时日,而自己何尝不想卸却重负,舒闲疲惫的心呢。((4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三)(4分)24.过犹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即可。(4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三问3分)(浙江省宁波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

阅读加赏析(篇二)
《阅读短文题目加天净沙秋思赏析》

三、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整体感知:诗中描绘出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前三句描写了九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情景交融,牵动游子思乡之情。

“夕阳西下”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主旨所在。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 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

是 。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3、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4、这首小令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2分)

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

这个春天,小沈阳太火了。

有人说小沈阳今天的火,是因为他的师傅赵本山,而我认为,小沈阳今天的火,源于我们娱乐视线中已经存在了若干年的“小丑文化”的泛滥。

在许多反映欧洲宫廷生活的影视剧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 小丑”。他们打扮成扑克牌里“ 小鬼”的样子,跟随在皇帝的身边,不仅仅是插科打诨,而且他们蹦跳,他们献媚,他们发出奇怪的声音„„但是这样的小丑存在的时代很早就过去了,因为随着欧洲人的审美情趣的变化,这样低俗的表演实在不能让人提起精神来。还有人说小丑是中国戏曲的发源之一,并且一直保存在中国戏曲的行当之中。被艺术化之后的小丑,特别是戏曲中的丑角,因为有了意象化的加工创造,已经摆脱了“丑”,而成为一种艺术的“美”。

可是,在我们今天的娱乐形式中,一种“小丑文化”正悄然泛滥起来,正扭曲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几种表现形式吧。

二人转正在悄然发生重大变化。传统二人转具备“以歌舞演故事”这一戏曲特有的艺术特征,但它的具体表现方法,却更像是曲艺。也就是说,传统的二人转形式,以讲故事为主,节目多数是与戏曲剧目几乎无异的《劈关西》《三盗芭蕉扇》之类,主要靠唱功取胜。到了今天,以赵本山为“代表传承人”的“现代二人转”,故事趋向荒诞,我们看到的多是男女演员相互调侃或在服装上搞怪之类的形式,演唱传统曲调退居次席,唱流行歌曲或是一捧一逗的相声形式成了主流。 部分小品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例如,在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无论是小沈阳的“七分裤”,还是“丫蛋”与小沈阳的模仿演唱,都是典型的“现代二人转”。这与赵本山原来的小品差别明显。赵本山曾经的小品多数是经过剧本创作和导演过程中的精细加工,以故事机巧、幽默表演和语言取胜的;而这个《不差钱》,据说是师徒几人后台“攒”成的节目,表现在舞台上,卖弄技巧的比重非常大,已经纯粹是二人转的一个变种。

这并不是要批评小沈阳,更不是要批评赵本山,本文要提醒大家的是,其实这种已经成为“小丑文化”的娱乐节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许多在现场插科打诨的节目成了一些晚会的主流,比如某卫视的“名牌栏目”,总是好几个主持人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或调侃嘉宾,或相互讽刺取笑,穿着打扮也十分另类,绝对接近“小丑”的水平;还有诸个电视台经常推出的选秀节目,也都是以出洋相取胜,同样是一种“丑”的展示。

小丑,与中国戏曲里的丑角不同。它是低俗的代名词。低俗也好,通俗也罢,如果俗得过了头,就有可能与“美”的审美取向发生偏离。在快餐文化流行的今天,对美的判断与倡导,仍然存在着审美底线,我们是不是要容许这样的以“丑”为美的“小丑文化”泛滥值得思考,毕竟它与我们提高大众文化修养的愿望相悖。

11、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

12、文中“小丑文化”泛滥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4分)

13、为什么要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3分)

14、文中多处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举一例,并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1、我们要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12、(1)二人转正在悄然发生重大变化。(2)部分小品也发生类似的变化。(3)许多在现场插科打诨的节目成了一些晚会的主流。(4)诸个电视台经常推出的选秀节目,也都以出洋相取胜。13、(1)小丑文化是低俗的。(2)小丑文化有可能与“美”的审美取向发生偏离。(3)小丑文化的泛滥,有悖于我们提高大众文化修养的愿望。14、本文共有三组对比论证:(1)用小丑和戏曲中丑角对比,突出小丑没有摆脱“丑”,是低俗的,如俗得过了头,就有可能与“美”的审美取向发生偏离。(2)用“传统二人转”和“现代二人转”对比,表明“现代二人转”的低俗化倾向,强调了今天娱乐形式中“小丑文化”的泛滥,正扭曲着人们的审美情趣。(3)用春晚小品《不差钱》和赵本山原来的小品对比,表明《不差钱》已经纯粹是二人转的一个变种,强调了今天娱乐形式中“小丑文化”的泛滥,正扭曲着人们的审美情趣。

姥姥的端午(王瀛)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选自《散文百家》2006年03期

15、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3分)

16、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5分)

(1)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2分)

(2)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3分)

17、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8、本文的题目是“姥姥的端午”,第9段看似与“姥姥”无关,实是文章独具匠心之处。请仔细揣摩,分析这样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何作用。(4分)

19、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请作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5、(1)“从老家搬到城里”时的“姥姥的端午”(2)姥姥生命中“最后的”“姥姥的端午”(3)姥姥去世“次年”的“姥姥的端午”(每答对一个得1分)

16、(5分)(1)(2分)运用细节描写(1分,答“运用反复修辞”也可),刻画出姥姥生怕惊醒“我”而轻手轻脚的样子,表现了她对儿孙的关爱(1分,答出“关爱”即可)。

(2)(3分)运用神态描写(1分),写出姥姥进城后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对乡村生活的怀念(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表现了她的勤劳(1分)。(意思对即可)

17、(3分)运用比喻修辞,把“姥姥的端午”比作“一尺鲜洁的水”(1分,答出比喻修辞即可),形象地表现了姥姥勤劳、能干、慈爱的品格(1分),她的品格将永久地激励、影响着“我”,让“我”永志不忘(1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1)运用想象和虚写,描写了姥姥年轻时的秀丽想象。(1分,答出“想象”或“虚写”即可)(2)运用环境描写烘托姥姥年轻时秀丽的形象。(1分,答出“环境烘托”即可)(3)用村姑的秀丽来衬托姥姥品质的美好。(1分,答出“衬托品质美好”即可)(4)补写出姥姥的外形,使姥姥的形象更加丰满。(1分,答出“补写外形”或“形象丰满”即可)(每答对一点得1分)

19、(4分)(1)“姥姥的端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1分)(2)本文刻画的对象就是姥姥,所以用“姥姥的端午”为题。(1分)(3)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使文章笔力更加集中。(1分)(4)“姥姥的端午”是个意象,文章就是通过这个意象来刻画人物的。(1分)(5)“姥姥的端午”凝聚着我们对姥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1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意思对即可)

幸福铃声

① 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出来的;盖的被子,棉花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烨林。并不是真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内容。

④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的能解决一切困难的聪明父亲想出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候在那里。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⑤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能听到他嘹亮的歌声和笑声。

⑥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有一个师兄一直和我每月去做义工,他说他也要给您“打电话”。我们寝室昨晚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⑦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⑧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⑨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滋大笑: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转引自《中学生阅读》)

18.文章第②③两节交代了“我”怎样的家庭背景?

19.选出下列能表现“我”尽量为家庭节省开支的项(多项选择)( )

A.日常开销*特困生补助和奖学金。 B.所用物品是家里带去的,没花钱买。

C.用稿费买马海毛为父亲织围巾。 D.大学四年没有回家一次。 E.用最节约的方式与家里通讯。

2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想出的既不花钱又可知道女儿一切安好的办法。(不超过30字)

21.请你体会:第③节加点的“即刻”、“昂首”分别刻画出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

22.文中“幸福铃声”是针对谁说的?“幸福”一字有哪些丰富的内涵?(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1.第2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第三段“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是从____、____、学校环境等三个方面写信的内容,写”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是为了?

3.文中第四段“贪婪”的意思是?作用是什么?

4.分别从父亲和女儿的角度,体会“幸福”二字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父亲:(1).__________

(2).__________

女儿:(1).__________

(2).__________

1.①穿的衣服是姐姐的衣服改制的 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的 ②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了一等奖学金 发表论文 ③用稿费买马海毛给父亲织围巾 2.B3.因为爸爸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让女儿“打电话”,既不花钱,又能知道女儿一切安好 4.在“我”心目中,“白桦林”就是家乡的象征,“白桦林”在“我”的梦中出现,暗示了“我”对家乡的思念,进而表达“我”对家中亲人的思念 5.父亲每周听一次女儿的电话铃声,是为了让电话铃声证明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这铃声已不再是普通的电话铃声了,铃声里饱含着思念,饱含着亲情,更饱含着对父亲的祝福 6.闺女:我都听见了,知道你生活得很好,我们都牵挂着你呢!放心吧,家里一切都好(只要围绕父亲对女儿的牵挂说即可) 父亲的斧头

一把斧头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淬火①。

父亲的习惯是把一把刚刚淬过火的崭新斧头钳起来,将斧头对准砧子后的那尖角,在那上面用力啃一啃,看这把斧头的钢口如何,它能否吃得动这铁。

正因为这样,那只砧子的尖角斧痕累累,刚刚削过的新痕泛着银白。而那把父亲才试过后用力抛在地上的斧头还很烫手,新斧头发着蓝光。

这时候,父亲瞅一眼躺在前面的斧头,一只脚踩在砧墩上,端起那只水烟锅,咕嘟咕嘟抽起烟来。而此时,我就能歇歇手,赶快离开打铁铺,跑到大门外边去。我始终想远离这丁当作响的日子,跑到外面的世界闯荡。那时候我像一把刚刚打造好的斧头,准备磨快刃子,等待机会,狠狠砍生活两斧头。 一次,放了暑假,父亲要我给他搭下手,打造一批镰刀。满山遍野的庄稼都黄了,都在等待镰刀来收割。人们需要镰刀,庄稼更需要镰刀,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父亲心里很着急。我不在乎这些,我想我的事。

我对父亲说,我不想打镰刀,我想去采药。我想像着采到了一大麻袋药。那时候我们那里的秦艽②正在卖着好价钱,我想自己挣回自己的学费。我觉着打镰刀挺费事的。

父亲并没有反对我去采药。他说,去吧,去干你爱干的事。

其实,我不知道什么是我爱干的事。比如说父亲,打一把斧头,打一张镰刀,然后抽一锅水烟,睡时喝二两烧酒。这些他都肯定爱干,而且每样都干得从容不迫。我呢?截止那一个秋天,还没有干成一件事。我总是喜欢想入非非。

我打定了主意去采药。我在离家二十里的山上转悠了三天就没有耐心了。别人总在低头 工作,而我却怎么也找不到药,那些长在灌木中的药材总是与我擦身而过。

二十里外我似乎听到父亲锻打镰刀的声音。我想,那些刚刚打好的镰刀正被它的主人磨得锋利无比,一张张镰刀正伸向成熟的麦子。

父亲打完了镰刀,紧接着又开始打造斧头。父亲的斧头总是供不应求。

我垂头丧气地站在父亲面前,父亲一声不吭,他钳起一把刚淬过火的斧头,在砧子上狠狠啃了两下。 这时候,我确实该为我自己羞愧了。我不能眼看着自己这把刚出炉的斧头就这样白白地锈掉,然后当废铁处理掉。我总得好好用上两下子,砍出两道新印子。父亲打造了大半辈子钢口很硬的斧头,不能败在我这把斧头上。

注:①淬cuì火: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急速冷却,以增加硬度。 ②秦艽“jiāo草本植物,可入药。

10.标题“父亲的斧头”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 11.文中的“父亲”给人印象很深。结合全文,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2.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试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品析。(3分)

①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答: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麦子等待收割的情形

②父亲一声不吭,他钳起一把刚淬过火的斧头,在砧子上狠狠啃了两下。

13.文章结尾说“我确实该为我自己羞愧了”,“我”为什么羞愧?”我”今后会怎么做?(4分)

10:(父亲打造的)斧头;“我” 11善于教育孩子,手艺高超,做事从容不追,干自己爱干的事12抓住句中重要词语(如“一声不吭”“狠狠”“啃”等),分析父亲的形象或教育孩子的方式13没干成一件事;做事没有耐心;总喜欢想入非非。踏踏实实做事;耐心地采草药;帮父亲打造斧头;专心学习

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

(1) 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的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3)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5)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阅读加赏析(篇三)
《散文的阅读和赏析》

散文的阅读和赏析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中,散文与小说最接近。我们要知道怎样阅读和欣赏散文作品,得首先知道散文和小说有什么区别。小说和散文有什么区别呢?它们的区别在于作者和作品的关系。如果说小说家与小说的关系就像一个建筑师和他的建筑物的关系,散文家与散文的关系就像一个人和他的家的关系。建筑师把建筑物建筑完毕,建筑师就离开这个建筑物了。在这时,尽管这个建筑物还是这个建筑师的劳动成果,还是带着他的建筑风格的,但所有这一切都已经成了这个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可以离开作者而独立发挥自己的作用了。而一个人和他的家的关系则不同。尽管一个人已经把自己的家布置好了,但这个家仍然是他的家。别人可以来看,来做客,但你却不能认为这就是你的。它的主人住在这个家里处处合适,你住在里面就不合适了。在你转述小说《阿Q正传》的时候,完全可以舍弃掉它的作者鲁迅,你可以代替鲁迅转述这篇小说里的人物和事件(第一人称小说里“我”也是小说里的一个人物,不完全等同于作者本人),但你转述散文《为了忘却的纪念》的时候却不行。鲁迅已经完成了这篇散文的创作,但他还住在这篇散文里,你必须把作者同他记叙的人物一同转述,你无法代替鲁迅,因为你与柔石、殷夫、冯铿等人没有那样的交往。你的感受也不能代替鲁迅的感受。在这时,我们可以想到,不论对于谁,都存在这么两个互相联系又彼此不同的世界:一个是我们直感直觉中的世界,一个是我们想象中的世界。散文表现的是作者直感直觉中的世界,小说表现的是作者想象中的世界。散文实现的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直接交流,是把作者的见闻或感受直接告诉读者,小说实现的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间接的交流,是通过对一个想象世界的感受和理解实现的潜在的交流。散文的真实是实际生活的真实,小说的真实是想象中的真实。散文必须写自己的亲见亲闻和真情实感。散文表现的是作者的亲见亲闻和真情实感,所以散文的思想艺术的魅力也与这两个方面息息相关。散文写的是作者亲见亲闻的事情,他的所见所闻必然有与众不同之处,并且能够把这些见闻写得比别人更加细致真切。要说明散文的这个特点,我们以苏轼的《石钟山记》为例最合适不过了。根据郦道元的《水经注》所记,石钟山“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但是由于所记不详,人们并不深信,待到苏轼夜泊绝壁之下,亲耳听到了“大声发于水上”,并且发现了大石发声的原因,才证实了郦道元的记载

。正是因为苏轼是亲见亲闻,所以他的所记就有与众不同之处,并且描写得比已有的记载更加详尽真切。这篇散文也就有了新意,有了令人豁然开朗之感。“感”和“情”总是连在一起的。“感”中自有“情”,“情”中自有“感”。有“实感”就有“真情”,有“真情”也必有“实感”。散文写的是作者的亲见亲闻,所以好的散文也一定流溢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朱自清的《背影》,对他父亲的描写是何等真切细致呵,但也就在这细致真切的描写中,也流露着对他父亲的真挚的理解、同情和爱,这种感情一点也不夸张,不虚矫。读散文,就得读出它描写的细腻深入处来,读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来。实际的生活观察和体验是想象的基础,散文写作是全部写作的基础。我们中学的作文练习,绝大多数是散文的写作。作文首先注意的是要写自己的亲见亲闻和真情实感。事不在大,而在实;情不在重,而在真。只有这样,人们读了才感到真切自然,才能与你建立起理解和同情的关系。这也能促进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逐渐把文章写得更丰满更充实。作文如做人。做人,首要的一条是要诚实,不自欺欺人。讲真话,诉真情,才能和别人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一个满嘴没有真话的人,是无法和别人建立起真正的感情联系的。小说创造的是一个完整的想象世界,一部好的小说不仅在内部是统一的,在外部也是统一的。《红楼梦》写了那么多的人物、事件、情景,但都被组织在贾府的盛衰史中,就是从外部看,也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散文写的是作者的亲见亲闻,这些见闻在外部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不一定有起就有迄,有因就有果,有开头就有结尾,但在内部却一定要有自己的统一性。假期连内部也失去了统一性,散文就不是散文,而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流水账了。这个内部的统一性是从哪里来呢?是从这些事物与作者的关系中产生出来的。作者的见闻不论多么零碎、杂乱,但它们都与作者有联系,它们在作者的观念中是联系在起的。例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既写了百草园,也写了三味书屋,从外部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但它们都与鲁迅的童年生活联系着,在鲁迅的记忆中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反映了他童年生活的变化及其感受。散文的这种特点我们通常用“形散神不散”一语概括之。散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记事的,有写人的,有抒情的,有议论的,有写自然景物的,有写生活场面的,有写心理活动的;有日记体,有书信体,有语录体;有回忆往事的,有表达理想和愿望的……总

之,我们有什么样的见闻和感受,就有什么样的散文;这些见闻和感受需要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就有什么样的散文形式。散文无定格,适用者为上。我们欣赏别人的散文,主要看它怎样轻松自然而又细致生动地表达了它所要表达的,不要死记它的结构模式;我们的作文,也不要遵从一种固定的格式,不要让老师告诉我们怎样写,不怎样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要用自己感到方便的形式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散文是我们的精神的呼吸,越自由,越轻松,越能写得好。 捕情感 入意境 寻文脉 品语言    ——高中散文教学浅谈散文,向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近几年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的一种文体。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散文作品的基本规律,对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把握和赏析散文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谈谈散文教学的方法,希望对自己和各位同行今后的散文教学起促进和帮助作用。一、捕捉情感,让学生感觉美钟嵘在他著名的《诗品序》中说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充分说明,任何作者的写作,都是因为他们内心有不能平之情才产生的。就散文而言,它不像诗歌,有深奥的典故;不像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也不像戏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一篇散文的构思,往往是作者带着偶然性、机遇性,而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作者的随感而发。因此,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捕捉每一篇散文的动情点,体会散文的情感,从而感受散文的美。我们知道,优秀的散文作家,常常是从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事一物触发情感,而写下脍炙人口的美文。例如粤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的几篇散文都是这样:一方荷塘,一抹晚霞,童年拣麦穗的日子……一一都成为引发作者情愫的景与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每一篇文章中的景、物与事,从而捕捉到作者涌动的情感。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于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之后,反映的是作者内心的苦闷和矛盾的情绪。而作者这种在黑暗时代不满现实、寻找超脱以及暂时超脱而终究不能超脱的情感寄托在文中一片片宁静而美丽的荷花、荷叶上,融合在浮起着薄薄青雾的荷塘里。我们可以透过月夜荷塘上幽静、安恬的梦幻般景色,去捕捉到作者隐含其中的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感受到文章的奇妙之处,领悟到文章的深邃之意。《拣麦穗》是张洁的一篇散文名篇,文章讲述了上个世纪中叶一个农村女孩对爱的追寻的故事。文中女主角大雁是一个天

真单纯,从小缺乏父爱,且长相不美的女孩,她一直渴望得到关爱,于是在一个善良的卖灶糖的老汉身上她感受到了这份关爱。文章便演绎了小女孩对老汉从天真单纯的喜欢到依恋进而思念的不断升华的感情故事,而作者将这种情感寄托在文中几个特定的事物——麦穗、烟荷包、火红柿子上面,学生如果抓住了这几个动情点,便能很好地捕捉到作者的情感脉络,从而感受到文章中淡淡的惆怅美。二、进入意境,引导学生在赏析中深情涵泳意境,是写景散文的命脉。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散文物我一体的意境,散文的主题、感情、技巧等都能够带动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散文的思想、感情、技巧讲得深入浅出,并还原散文完整、动人的本来面目。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让自己进入意境,对作品有深刻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带着学生进入意境。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中“境”由“情”生,“情”浓“境”幽,无“情”则不能入“境”。教师应把自己的感情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从内心深处感知作品撼人心肺的艺术感染力,在感受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意境传导到学生的情感之中,使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双方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协调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带情”、“引导”是很重要的两环。教师只有以自身的情绪去影响感化学生,带领学生一同在美妙的艺术殿堂遨游,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就可以由形到神,顺着文中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美丽飘渺的画面,深情地引导学生走进这种朦胧的意境之中,带着学生在欣赏婀娜多姿的荷花、微微吹拂的晚风、缕缕淡淡的荷香、曲曲折折的小路、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轻雾中,细细品味着作品迷离恍惚的情调,从而进入这种夹杂着淡淡的哀痛、淡淡的恬静的独特的意境,慢慢地领悟作者在那血雨腥风的黑暗社会中苦闷彷徨的心情,作品的主题也就把握住了。散文教学中,教师如同导游,带领着学生一同畅游。师生共入意境,深情涵泳。在赏析中感受、思索,作品感染了学生,学生领悟了作品,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散文教学就是再现散文以情感人的真面目。从这一意义上讲,散文教学的过程也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三、紧扣文眼,寻找行文脉络文眼,即揭示全文主旨的点睛之笔,是牵制全篇的艺术构思的焦点。行文脉络,是一个完美、严谨的艺术整体的脉络和筋骨,在全文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任何一部作品,尤其是优秀的散文,都是作家围绕一定的主观意图

和审美理想出发,将分散的材料铸成一个个完整的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而且这个艺术整体充溢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这就体现了散文的特性——“形散而神聚”。我们在散文教学中就要找到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情感线索来分析作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作品的思想内容,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作品内容本身所蕴涵的艺术美感教育。紧扣文眼,其实就是紧扣文章的重点,目的是以点带面。要抓住文眼,需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自己放到“情动而辞发”的“重点”上,引导学生顺着文路揣摩,循着文意思索。还是以《荷塘月色》为例,写作背景是暗无天日的1927年,全文蕴藉隽永,隐晦曲折,教师要紧紧抓住开篇“这几天颇不宁静”这个文眼,细心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知道,文章接下去虽未交代“颇不宁静”的原因,只是写作者独自一人夜游荷塘,观赏月色荷塘的幽静,写朦胧月色的宁静,等等。但作者并不是欣赏其静,而是以此反衬自己内心的不宁静。这看似矛盾的两者,一为客观环境的“宁静”,一为主观感情的“不宁静”。在文中,作者在心情“颇不宁静”时,在荷塘产生了一种“偷来的片刻逍遥”,在这幽美的荷塘月色中,这一对矛盾体暂时达到和谐统一的境地。而眼前的“宁静”终究不能彻底排除作者内心的“不宁静”,所以,作者“忽然想起了采莲的事儿”,“一抬头,又回到家门”,将作者扯回了彷徨的现实中,回到了篇首“心里颇不宁静”的文眼上来。散文像风筝,飘远含蓄而难以捉摸。因此,教师要始终抓住文眼,细致引导,才能让学生也紧扣文章的重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当然,仅仅紧扣住“文眼”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理清行文的脉络。我们在指导学生分析文思时,还要指点学生明了每一篇散文的精巧的艺术构思。比如,我们在讲授《拣麦穗》一文时,我们一方面要指点学生把握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即以“拣麦穗”为明线,以“小姑娘大雁对老汉的情感发展变化”为暗线。明线暗线互为映衬,情景交融,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在教学中如果抓住了这两条线索,便能使学生分清层次、理清脉络,领会作者在看似平静的叙事中所蕴含的淡淡惆怅。由此可知,教师要讲好散文,必须紧扣文眼,理清行文脉络,从结构入手,具体分析,千万不要笼统评论,空洞分析。四、品味语言,升华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入选中学课本的散文都是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朱熹说

阅读加赏析(篇四)
《究竟怎样阅读和鉴赏小说》

究竟怎样阅读和鉴赏小说,也许各人的情况不同,方法也会不尽一样,但我觉得,从小说作品的构造入手来进行鉴赏是个好办法,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减少盲目性,同时还可引导读者如何从迷人的故事中走出来并运用审美的眼光去进行鉴赏。那么,小说又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呢?我同意“三要素说”,即人物、情节、环境。下面,我们即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谈谈小说阅读和鉴赏的问题。 (一)人物的鉴赏: 要让学生明确知道刻画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们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另外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这不仅是因为人物的个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作者每塑造一个人物,都是把他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来塑造的。或者说,一个人物形象的成功与否,不但要看他是否有鲜明的“个性”,还要看他是否具有广泛的“共性”。而对人物“共性”的分析,就必须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前面我们谈到对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分析,这是侧重在个性方面的,但是,如果只分析人物的个性而忽视共性,我们也就不能从中发现更多的人,这样的鉴赏就未免失之肤浅。反过来,如果只分析共性,把活生生的人物解剖成一个空骨架,也难以说明典型的普遍性,不过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躯壳”而已。例如鲁迅《祝福》中鲁四老爷的解读,就要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个封建卫道者的形象,就要把他放在封建社会下的这个大背景来解读,否则就把握不好。再如,2004年春季高考卷现代文阅读《雁阵》我们在鉴赏时,要从作家刻画人物、塑造典型性格的方法入手,去分析其对小说人物塑造的作用,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要分清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辅助人物。如《雁阵》中狗娃是主人公,而驼爷是次要人物。“驼爷”的优秀思想品质就应该从驼爷的语言行动等各方面去鉴赏:①忠于职守(如“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等);②面对威胁不退缩(如“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等);③坦荡、自信(如“驼爷仿佛什么也没有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等);④关心他人(如“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等);⑤对像狗娃这样犯过罪的人也不丧失信心。(如“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儿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等。

(二) 情节的鉴赏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情节艺术。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依据,人物的性格是在情节的推进和变化中完成并得到体现的,而作品的主题也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展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在分析鉴赏情节时,既要了解小说所采用的叙述情节的方法(如顺叙、倒叙和插叙等)及其作用,也要在理清作者的构思脉络的基础上,把握好小说的结构特点,更要对作者要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情感作深入的思考。 情节安排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叙述故事的方法有顺

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的一种方法,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这种写法叫插叙。它可以帮助情节的展开,丰富作品的内容。补叙:在叙述到一定的阶段时,对前面的事情做些补充、解释的叙述叫做补叙。它一般不发展原来的情节,只对前面的某些情节起补充、解释的作用。平叙:就是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首先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一般而言,故事情节从发生到结局,前后是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这当是我们鉴赏情节的首要任务。不过,小说情节线索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而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例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这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由于作品篇幅长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内容的特点,小说情节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鉴赏小说情节,如能抓住情节的线索,把握其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其次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作为人物运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鉴赏情节应该由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我们仍以《孔乙己》为例。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周围的人对他嘲笑、与他争辩的情节,正是要表现孔乙己偷窃、迂腐的坏毛病;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种写法和分豆给孩子们吃的情节,又是表现孔乙己的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后爬着到酒店喝酒,又谎称腿是跌断的情节,则表现他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和讲面子的弱点。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描写来完成孔乙己复杂性格的刻画的。阅读鉴赏时,要逐一分析,挖掘情节的意义。

最后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作品的情节是由若干个场面构成的,场面是由很多个细节组成的。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情节鉴赏才显得具体、充分和中肯。请看老作家魏金枝对《阿Q正传》的一段情节分析:“写一个犯人在最后受判时画押,通常总是迟疑地颤抖地执着笔,无可奈何地画上一笔就算,鲁迅写阿Q的画押就大大不同,他写的画押却是独一无二的阿Q式的:一面是„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而另一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我看,即使没有看过《阿Q正传》全文,不知道阿Q平生为人,单就这一节画押来看,阿Q的麻木、无知以及精神胜利法,岂不是都尽情地表露出来,然而那只是一个最后判决的场面描写。”由此抓住场面和细节的情节鉴赏就不是浮光掠影地阅读了,应对我们有所启示。但有人阅读小说,只顾看热闹,单纯追求故事情节紧张曲折,而不想想作者通过一定的情节究竟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何社会意义,又是如何解决的,等等,这就不得要领了。

小说情节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和扣人心弦,应该说是所有优秀小说的显著特点。什么地方是伏笔,什么地方是照应,什么地方是有助于塑造人物的精彩描写,哪些地方是游离于情节之外、荒诞不经的“噱头”等等,都要细细加以赏析。例如《红楼梦》刘姥姥三次进荣国府的情节,即可看出它具有复沓回旋、含意深远的特点。这三次均是写同一个人物进荣国府,但每次却是各不相同。一进,只让刘姥姥见了王熙凤,借此给读者展示了荣国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的豪奢;二进,刘姥姥见了贾母,又是饮宴,又是饱览,让读者见到了荣国府也有各种矛盾,由此埋下了贾府即将败落的伏笔;三进,则那位曾向刘姥姥伸出援助之手的琏二奶奶也不得不向她呼救了,一层更深一层。鉴赏这样的情节,我们不仅要注意情节本身的变化,还要注意发掘情节所寓示着的主题意义。同时,又可看到,作者在组织情节时所显现出的胸有全豹、高屋建瓴的艺术特点。

(三) 环境的鉴赏:

环境是人物诞生、成长和活动的场景。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如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自然环境即人物活动的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社会环境主要由主要人物和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分析时必须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此,在欣赏中,我们就得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领悟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对社会、历史,我们的认识越深刻,那么,对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认识社会环境。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是故事发生、发展的特定场所,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我们要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分析,掌握其渲染烘托、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同时,要紧紧抓住对社会环境的分析,从中了解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制度、世态风情,去体会小说所展示的人物活动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特点,去领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物典型性格的独特魅力以及典型性格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意义。

要让学生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为下文清洁的展开营造氛围,例如鲁迅《药》的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就是这个,为下文夏瑜的就义营造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雪下的越来越大了”,这样就为林冲出去买酒做了伏笔,推动了这个情节的发展,若没有这个环境的交代,就不可能有他出去买酒,就不可能草屋子被压塌,林冲得救。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性格。如《雁阵》第22题,就是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描写及其作用,需要考生把自然环境描写的内容准确地筛选出来:“①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蓝空的日头。”并分析评价其作用:“②空阔无人的野地,增加紧张氛围,使矛盾冲突更显尖锐。晚秋时节,蓝天丽日的描写,突出„雁阵‟的象征意义。

另外,鉴赏小说,还要鉴赏主题、语言,这在鉴赏以上三点时,就穿插在期间就可以了。明年我省实行新课标卷,就有小说阅读的选作,所以在平时的备考中,就要时时进行小说阅读和鉴赏的训练,这样才有利于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阅读加赏析(篇五)
《散文阅读复习3--语句赏析题》

阅读加赏析(篇六)
《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语言赏析》

阅读加赏析(篇七)
《中外名著综合阅读赏析习题及答案_》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习题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关羽 。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 “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

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4、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 鲁宾逊这部作品叫《鲁宾逊漂流记 》。

5、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保尔 ,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 武松 的故事。

7、古代的“岁寒三友”指 松、 竹 、 梅 。

8、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

蒲松龄 。他的一部著作 《聊斋志异》 。

9、《三国演义》中 “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0、《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11、 “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12、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心理征服,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13、“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14、《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15、“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6、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 “刘备三顾茅庐”?

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7、《三国演义》中 “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周瑜;诸葛亮 。

18、《三国演义》中,你最欢地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从中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19、《三国演义》中 “三英战吕布”的 “三英”指哪三个人?

刘备;关羽;张飞。

20、《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 “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21、“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三国演义》;关羽。

22、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观点?

反对这观点:因为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人生观;或赞成这观点:要成大业就要在关键时刻忍痛割爱,不能有妇人之仁。

23、杜牧《赤壁》诗中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24、《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哪几位好汉?各自的绰号是什么?

晁盖:晁天王 ;陆云龙:公孙胜;吴用:智多星;阮小二:立地太岁;

阮小五:短命三郎;阮小七:活阎罗;刘塘:赤发鬼;白胜:白日暑。

25、“风雪山神庙”是哪部书的情节?涉及到哪两个人物,性格怎样?

《水浒传》林冲:逆来顺受;陆骞:阴险狡诈出卖朋友。

26、《水浒传》中 “大闹野猪林”涉及到哪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性格怎样?

鲁智深:性格粗犷,敢作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林冲:逆来顺受,武艺高强。

27、《水浒传》中写出林冲性格中忍辱含诟,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转变成奋起反抗,杀人报仇,投奔梁山的情节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28、《水浒传》中这样写道: “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 „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 „山东呼保义‟一书 „河北玉麒麟‟”。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哪两位首领的称谓?

宋江、卢俊义。

29、《水浒传》中宋江率军战胜方腊以后,在回师途中鲁智深坐化、林冲、杨志、杨雄、时迁病死,燕青、李俊、童威、童猛全身退隐。由李俊带头,在太湖小结义。

30、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 《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轰轰烈烈,全书的高潮部分是 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

31、《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_元妃省亲_,最有趣的情节是_刘姥姥进大观园_,最凄惨的情节是_黛玉焚稿__。

32、《红楼梦》中提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都有谁?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

33、《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_,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_晴雯_,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_鸳鸯_。

34、《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_贾宝玉_;_不同意。因为男人并不都污浊不堪。这只是贾宝玉就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所说的比较偏激。用于批评一部分男人可以,倘加之全体则不正确了_。

35、《红楼梦》中 “两弯似蹙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写的是哪一位?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_林黛玉_;_多愁善感、多才多艺。

36、世界名著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出自哪国的哪位作家的什么作品?吝啬鬼的姓名各是什么? 法国 巴乐扎克《欧也妮 葛朗台》 葛朗台;英国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法国莫里哀《吝啬鬼》阿巴贡;俄国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

37、《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著名小家_笛福__。_鲁滨逊_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他出身不好,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他有较丰富的生活阅历,有一股压抑不住的冒险进取精神。在他身上很好地概括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富于冒险、充满野心、百折不回的顽强毅力和一种斗志。

38、“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煮酒论英雄

39、“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见他;若说没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 林黛玉 ,“美玉无瑕”指的是 贾宝玉 。

40、请用下列两部古典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题目。

① 林教头 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② 曹操 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三国演义》)

4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著名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请你再写出这部小说中其他英雄及其故事的名称(例:武松打虎) 林冲风雪山神庙 、 宋江三打祝家庄 。

4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答: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如大闹天宫

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 如三打白骨精

43、《水浒》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⑴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中你最熟悉的故事: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或 林冲风雪山神庙 或 宋江三打祝家庄

⑵请写出《水浒》中你最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的特征:如鼓上蚤时迁 轻功上乘,善于偷盗

44、完成下列题目:

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⑵“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 武松 ,他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景阳岗打虎

⑶《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故事的名字): 大闹天宫 。

⑷《三国演义》中蜀军的军师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个人物是 《水浒传》中的吴用 。

⑸“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的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⑹诸葛亮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一个故事的名称。

答:挥泪斩马谡 借东风 。

⑺《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关羽 。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再写出一个有关他的故事的名字:温酒斩华雄 。

五、我国古典文学之最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3、《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4、《离骚》是我国第一首优秀的长篇抒情诗,作者是战国时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

5、《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6、《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私人编撰的史书,作者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

7、《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

8、《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

9、《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10、《梦溪笔谈》是我国第一部用笔记文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11、《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1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

13、《红楼梦》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早期白话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

14、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作品收在《楚辞》里。

15、李清照是我国第一个女词人,作品收在《李清照集》里。

16、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作品收在《李太白全集》里。

17杜甫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收在《杜工部集》里。

18、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收在《白氏长庆集》里。

六、作家作品并称

1、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2、史界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

3、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8、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风骚:《诗经》和《楚辞》。

10、乐府双璧:《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11、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2、中国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14、六艺:六种经书,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15、世界名著中四大吝啬鬼:《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悭吝人》中的阿巴贡。

七、文学常识补充

1、[初唐四杰]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均能诗善文,对改变齐梁以来的浮靡诗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2、[山水田园诗派]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诗歌流派。诗作以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等。

3、[边塞诗派]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因有边塞生活经历,故诗作多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风格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4、[李杜]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并称。李白号称“诗仙”,其诗洋溢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杜甫号称“诗圣”,其诗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5、[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的并称(因明代茅坤编辑《唐宋八大家文钞》收录其作品而得名)。

6、[豪放派]宋词一大流派。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而达到高峰。豪放派词作题材广泛,气势雄浑,境界开阔,豪迈奔放。

7、[婉约派]宋词一大流派。代表作家有周邦彦、柳永、秦观、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作题材较狭窄,多为男女恋情和个人遭遇,情思曲折,含蓄蕴藉,语言婉转绮丽。

8、[元曲四大家]元代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著名剧作家的并称。

9、《聊斋志异》我国古代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清代蒲松龄著。全书491篇。

10、《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而且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它是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传说资料编写而成的。它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合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小说家。

《三国演义》共24卷,240则。它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情节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备“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空城计”等,成功地塑造了以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为代表的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

11、《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由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加工整理、再创作而成。

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传说是三十六个天罡星和七十二个地煞星转世。其中有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宋江、吴用、杨志、燕青、石秀等主要人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76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