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南橘北枳中的意思

| 初中作文 |

【www.guakaob.com--初中作文】

篇一:《05-06常州实验初中八上古文复习试卷 答案》

实验初中八上期中复习古文练习

班级 姓名

一、阅读《晏子使楚》一文,完成下列问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齐之习辞者( ) (2)为其来也( ) (3)酒酣( ) ...

(4)齐人固善盗( ) (5)晏子避席( ) (6)左右对曰( ) ....

2.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2)婴闻之,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有本文而产生的成语有哪些?

4.楚王为何要在酒酣之时让左右“缚一人诣王”?

5.你认为晏子能够击败楚王的原因有哪些?你还知道他的什么故事?请写出一个。

6.如果你是楚王,面对晏子的回答,你会有怎样的反应?会说怎样的话?

二、阅读《人琴俱亡》,回答下列问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病笃( ) (2)索舆( )( ) (3)都不哭( ) ....

(4)掷地( ) (5)人琴俱亡( ) ..

(6)文中表示死亡的字词有( )

8.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已不调。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9.文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并做简单说明。

10.子猷面对子敬的死,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

11.有人认为文中“弦已不调”不能表示琴已经“死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三、阅读《孟母三迁》,回答下列问题。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忍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为可以处吾子矣。”

处子:安顿儿子;炫卖:沿街叫卖。炫,夸耀;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礼仪。

12.用现代汉语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

为在南橘北枳中的意思

13.孟母三迁的原因是什么?

14.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问题。

泊秦淮 杜 牧为在南橘北枳中的意思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5.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 ②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问题。

春 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写到

17.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

本试卷字词解释与句子翻译不提供答案,在教参上都有详细介绍,只对问题进行提示。

3.逾淮为枳、南橘北枳、自食其果

4.先制造和睦气氛来消除晏子的防备,然后出其不意地进行刁难,目的是使他措手不及,难以应答,达到羞辱的目的。

5.主要原因是晏子以国家尊严为重,有非凡的勇气,机智善辩。故事主要是一句话概括。

6.要根据楚王的身份来设计言语。可以赞同楚王在文中的表现,也可以由新的言语。

9.(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说明子敬虽不愿子猷知道他的死而更悲伤,但子猷却能感到子敬已死,表明兄弟情深。

(2)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表明子猷因为子敬之死而悲痛,加之病痛,随子敬而去。

(3)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猷希望为子敬弹奏琴曲,作为送别,表明兄弟情深。

10.不哭是因为子猷知道自己大去之日不远了,可以与九泉之下的子敬相聚了。哭是难以忍受与兄弟阴阳相隔,孤独一人之痛。

11.提示:作者是作了艺术化的处理手法,这里是表现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其实是子猷的生存之心已死。

12.这里又不是我安顿教育孩子的地方。

13.不良的环境对儿子成长的影响太大了。

14.环境对人的影响很重要。教育孩子成人应重视对环境的选择。

15.(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6.望 山河 草木 花鸟

17.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

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篇二:《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积累》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积累 (2010-04-23 21:05:32)转载▼

标签: 复习 人教版 五年级 下册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生字表

梁liáng——桥梁、鼻梁、姓梁 惠huì——恩惠、实惠、惠顾

诣yì——造诣、苦心孤诣、 乃nǎi——乃兄、乃父、乃是

曰yuē——子曰诗云 禽qín——家禽、五禽戏、飞禽走兽

侮wǔ——侮辱、侮骂、侮弄 辱rǔ——羞辱、耻辱、辱命

谎huǎng——谎话、谎称、弥天大谎 敝bì——敝人、敝国、敝帚自珍

矩jǔ——规矩、矩形、循规蹈矩 囚qiú——囚犯、囚车、死囚

嘻xī——笑嘻嘻、嘻嘻哈哈、嘻皮笑脸 臣chãn——大臣、君臣、臣服

淮huái——淮南、淮北、淮橘为枳 柑gān——柑橘、柑树、椪柑 橘jú——橘子、橘黄色、橘化为枳 枳zhǐ——枳实、枳壳、南橘北枳

贼zãi——盗贼、贼窝、贼亮 赔pãi——赔礼、赔钱、赔了夫人又折兵 词语

侮辱 威风 矮小 冷笑 为难 规矩 招待 囚犯 出息 大臣 柑橘 盗贼 取笑

笑嘻嘻 赔不是 实话实说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解释 负责 完好无损 不惜代价 了如指掌

造诣(yì) 为(wâì)设果 应(yìng)对 家禽(qín) 吩(fēn)咐(fù) 规矩(jǔ) 胸脯(pú)例行(xíng) 瞥(piē)了一眼 啰(luō)嗦(suō) 组词

梁(桥梁) 诣(造诣) 惠(优惠) 禽(家禽) 截(半截)险(危险)

粱(高粱) 脂(脂肪) 慧(智慧) 擒(擒拿) 载(载重)检(检查)

蜡(蜡烛) 糖(糖果) 慢(缓慢) 劲(使劲) 搞(搞好) 调(调动)

腊(腊月) 塘(池塘) 漫(漫长) 颈(瓶颈) 稿(稿纸)稠(稠密)

多音字组词

wâi(为什么) yīng(应该) dū (首都) sǎn(散文) 为 应 都 散

wãi(为 首) yìng(应聘) dōu(都是) sàn(不见不散)

近义词

强盛(强大) 侮辱(欺侮) 吩咐(嘱咐) 欺骗(哄骗)规矩(规则) 招待(款待) 迎接(欢迎) 浓厚(深厚) 乘机(趁机) 聪惠(聪敏) 纯洁(纯净) 凝视(注视) 温柔(温情) 猛烈(强烈)

反义词为在南橘北枳中的意思

聪惠(愚蠢) 强盛(弱小) 侮辱(尊重) 故意(无意) 小心翼翼(漫不经心) 了如指掌(一无所知)

填合适的词

一(张)长桌 一(截)蜡烛 一(阵)敲门声 一(盏)油灯 一(级)楼梯

一(场)虚惊 一(间)柴房 一(窝)兔子 一(束)百合花

词语意思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大

夫:古代官职的名称,读“dà”。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 冷笑:含有讽刺、不满意、无可奈何、不屑、不以为然等意味或怒意的笑。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可以换成成语“摩肩接踵”。 规矩: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近义词 “扬扬自得”;反义词 “垂头丧气”。 面不改色: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反义词“流离失所”。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近义词是“小心谨慎”;反义词是“漫不经心”。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近义词是 “一清二楚”,反义词是 “不得而知”。

填空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章反映了这个九岁的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文中“甚”的意思是很;“诣”的意思是:拜见。

2、《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但是晏子用他的聪明才智,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文中“安居乐业”的意思是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3、《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文中的母子三人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4、《打电话》是一段相声,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嗦、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佳句赏析:

第10课《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第11课《晏子使楚》

1、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二次斗智。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人才。面对楚王又一次对自己和祖国的侮辱,晏子大义凛然,再次回敬楚国:齐国人多得快要装不下了,怎能无人呢?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无能,我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只是你们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这段对话非常精彩,不仅是晏子的语言精彩,因为他将计就计,来了个顺水推舟,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来,结果却是有力地贬损了楚国,而且晏子的表情也极其有趣,他的“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和“故意笑了笑”,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晏子的这句话极具讽刺意味,比正颜厉色更有力量。

在这里我们留意一下楚王的笑。课文中有三次写到楚王的笑,第一次是初见晏子,“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这一笑极尽轻蔑之能事,表示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第二次是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楚王只好陪着笑”他其实是装作听不出晏子话里的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嘲笑齐国的人做贼没出息。表面上态度并不尖锐,实际上是笑里藏刀。他不甘心就此认输,又想出了新花样,这种笑,居心更加险恶。

2、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

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这里的“淮”,指的是淮河。淮河发源于河南,流经安徽、江苏,经洪泽湖分流注入长江、黄海。晏子举了个楚国上下都熟知的现象,说明淮南的柑橘到了淮北就变成了枳,没有什么奇怪的,是两地水土不同的缘故;同样的道理,齐国的人到楚国当窃贼,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是两国水土不同的缘故。

晏子的回答妙在哪呢?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面对晏子不卑不亢的态度,彬彬有礼的回答,使楚王在连连败阵中只得认输,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

第12课《半截蜡烛》

“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我们不能忽视课文关于蜡烛的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当时情况的万分危急。在这种时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是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危险的存在,他们心急如焚。正是这种对危急的描写,有力地衬托出了他们的沉着、机智和勇敢。看到妈妈没有保住蜡烛,小杰克想出了去柴房抱柴的借口,并且“若无其事”地端起蜡烛,伯诺德夫人“不动声色”地帮助杰克,但依然没能成功;杰克的计策失败,保住蜡烛的重任就落到了杰奎琳身上。小小的杰奎琳充分施展出她的智慧,动作上是那样漫不经心,“打了个懒懒的哈欠”“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一点慌张的痕迹也没有;表情是那样天真可爱,“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理由是那样的不露破绽,“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她的语言最有特色,她叫少校为“司令官先生”,极大地满足了德国少校的虚荣心,顺利地拿到了蜡烛。愚蠢的侵略者做梦也不会想到,柔弱的妇女,天真烂漫似乎不谙世事的孩子,在不动声色中,与他们进行了一场多么惊心动魄的战斗啊!而这战斗,又是以他们的失败告终!

无疑,伯诺德夫人一家是勇敢的,这种勇敢来源于对侵略者的恨,对祖国的爱,对和平生活的爱。这在文中字里行间都能找到答案。

第13课《打电话》

“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唆。”

给人物起名叫啰唆,是编创者有意安排的,暗示此人说话絮絮叨叨,重复烦琐。姓氏上根本没有姓啰的,以“啰唆”命名,增强语言的幽默感,名实相符,突出了对文中打电话人的讽刺意味。

照样子写句子

1、缩句。

(1)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 电话是工具。

(2)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相声是艺术。

(3)十分钟后您在剧院门口等我。 您等我。

2、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楚王安排酒席。楚王招待晏子。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3、改为间接引语。

(1)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他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2)晏子拱了拱手,说:“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晏子拱了拱手说,他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3)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他不生气。

4、改为陈述句。

(1)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是因为水土不同。

(2)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他不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

5、改为双重否定句。

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我们不得不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解析课文、语句。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这句话点明人物及人物特点,总起全文。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这段话说明两家关系很好,所以孩子的父亲不在,孔君平就叫出这个孩子,一定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这句话说明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并且,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方式,既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

5、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

第一次,楚王借晏子身材矮小想侮辱他。晏子将计就计: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走城门旁边的洞;楚王要认为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楚王怎么敢让晏子走这个洞呢?这一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第二次,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齐国无人才。晏子大义凛然,说齐国人多得很,先贬低自己无能,是下等人,再贬低楚国,因“我”无能,才访问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晏子在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下回击了楚王,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第三次,楚王说齐国人当盗贼,想以此贬低齐国。晏子则举了“南橘北枳”的道理,意在说明,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而到了楚国却当盗贼,是因为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晏子不卑不亢的态度,彬彬有礼的回答,使楚王在连连败阵的情况下只得认输,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

6、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代价守住它,懂吗?

这句话表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与秘密共存亡的决心,可见保住秘密这一任务的艰巨。守住秘密,就是守住自己的祖国,从中可以看出法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恨和誓死赶走侵略者的决心。

7、《半截蜡烛》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反映了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背诵《10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故事大意是: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

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日积月累:

(1) 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

洞帘水挂水帘洞 山果花开花果山 (回文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2)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一掌擎天 五指三长两短 (数字联)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冰冷酒 一点两点三点

(叠字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顶针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六合插地 七层四面八方 丁香花 百头千头万头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篇三:《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 选择题(共20分)

1.A 2.C 3.A 4.D 5.C 6.A 7.D 8.D 9.C 10.B 11.D 12.B 13.D 14.A 15.D 16.C 17.D 18.B 19.C 20.B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21. (1)唾液腺、胰腺、肠腺 小肠

(2)胰岛素

(3)红细胞(血红蛋白)

(4)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2. (1)土质和水质

(2)利用蜜蜂为异花传粉(虫媒花)植物传粉

(3)微生物分解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过程中能够释放二氧化碳 (4)定时向培养液中通气、更换培养液

23. (1)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只答细菌、真菌或分解者亦可)) (2)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都有一定限度

4)透光好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养蟹后病虫害减少了 24. (1)自我复制 (2)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3)患者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4)实行计划免疫(有计划地接种疫苗)

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 选择题(共20分)

1 A 2B 3C 4C 5D 6 D 7C 8D 9A 10B 11B 12A 13B 14C 15A 16C 17A 18A 19C 20D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21.(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麻疹 (2)控制传染源 (3)三 (4)寄生

22.(1)卵、幼虫、蛹、成虫 (2)萝卜+菜粉蝶(幼虫)+食虫鸟(其它合乎实际的食物链亦可) (3)(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得分)

23. (1)激素(体液) (2)小脑 (3)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 (4)[4] 传出神经纤维

24. (1)Bb

(2)遗传图解如下所示:

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三)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 选择题(共20分)

1C 2A 3A 4C 5A 6A 7D 8B 9A 10C 11A 12B 13C 14D 15D 16B 17D 18C 19B 20C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21.(1)1、2、4 (2)【C】光合作用(3)【A】呼吸作用 【5】线粒体 (4)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等 (5)(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复制 22.(1)A→B→E→C→D (2)【G】上行传导的神经纤维(上行传导束)(3)反射、传导(4)吃梅 23.(1)扩散作用 (2)1、2(3)1 (4)氧气、无机盐、尿素等 (5)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6)先收缩后舒张 24.(1)土壤酸碱度(pH)会影响花色(2)酸性(非弱碱性)土壤中的植物 非酸性(弱碱性)土壤中的植物 25.(1)转基因技术 基因 (2)人的蛋白酶能将这种蛋白质消化分解 (3)提高产量;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利于环境保护(合理即可得分) (4)

亲代 Aa(高秆)×Aa(高秆)

生殖细胞(配子) A a为在南橘北枳中的意思

子代基因型 AA Aa Aa aa

表现型 高秆 高秆 高秆 矮秆

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四)参考答案

第I卷 选择题

1 D 11B

第II卷 非选择题

21.(1)在沙地栽种植物,防风固沙;蚯蚓的排出物能增加土壤肥力;大树底下好乘凉等(2)细菌和真菌 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成形细胞核 太阳能 (3)乙和丙数量增加,丁数量减少 (4)以铁盘的横轴中线为界,一侧放上湿土,另一侧放上干土,并盖上纸板

22.(1)肾小球 (2)装修后的墙壁和新家具上的有机化合物可以扩散干净为在南橘北枳中的意思

(3)指压(止血带捆绑)受伤血管的远心端 (4)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维生素D和钙(5)没有细胞结构 保护易感人群 抗体 23.)(1)保持鱼体平衡 控制前进方面 (2)对照 (3)小明的观点不正确(1分),因为鱼的尾鳍摆动时还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1分) (4)采用分别捆扎鱼鳍的方法(或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24.(1)固定在不同的骨上(1分),只有固定在不同的骨上才能产生运动(2)举例: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察蚁要走的路径,当侦察蚁走过后,取走中间部分纸片,观察蚁群行动(实验方法科学合理即可得分) 蚁群向糖碗方向前进,当走到中间无纸片的地方时,原地打转,不能正常前进(意思对即可得分)

25. (1)维持生态平衡 (2)完全变态发育 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 (3)少数鳕蛾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滴滴涕的特性,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下一代。经过长期选择,有的鳕蛾不再受滴滴涕影响 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间的通讯使其不能交配(意思对即可得分)

26.(5分)(1)胚 茎和叶 (2)[5]胚乳 (3)种子萌发时,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子叶中的有机物 菜豆幼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 27.(5分)(1)男性、性染色体为XY (2)

2 A 3 C 12C 13C

4 B 14D

5D 15B

6B 16A

7C 17C

8D 18B

9A 19D

10B 20D

(3)遗传

(4)Aa、Aa、aa

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得黝黑;南橘北枳(举出一个正确实例即可得分)

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五)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 选择题(共20分)

1A 2B 3C 4C 5B 6C 7A 8B 9D 10B 11C 12C 13A 14C 15B 16A 17B 18C 19B 20D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21.(1)绿色植物杂食性鸟4(2)捕食(吃与被吃)(3)适应 (4)鼠、昆虫 自动调节 平衡(稳定) 22.①②③⑤ 过敏 上腔静脉 左心室

为在南橘北枳中的意思

23.(1)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助于唾液的消化作用(2)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3)馒头屑+2ml唾液,搅拌,37℃水浴10分钟

24.(1)将该实验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呼吸作用(2)酒精隔水加热

(3)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原料 光合作用需要光(4)导管 蒸腾作用

25.(1)传粉 (双)受精(2)B或b 红色或白色 性状

26.(1)传染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2)引起烟草花叶病的致病因子不是细菌

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六)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 选择题(共20分)

1C 2B 3D 4B 5D 6C 7A 8D 9A 10C 11B 12D 13B 14D 15C 16B 17C 18A 19C 20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30分)

21.(1)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2) 有机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产生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3)种类、比例(或数量、浓度)等

(4)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C02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02 b~c(或d~e) 22.(1)a、b 肺(肺泡)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组织细胞(或F) (4)含铁

23.(1) B 因为B耳小、短,热量不易散失 (2)生存环境 (3)减少甚至灭绝

(4)植树造林,减少废气排放(开发绿色能源等)

24. (1)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吗(或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水)? (2)A和C

(3)每组种子的数量太少

(4)种子自身(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

(5)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 将一组培养皿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 25.(1)黑 (2)TT Tt (3)棕 Tt TT

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 选择题

1A 2 C 14A 15D

3 C 4 D 5 B 6 C 7 B 8 B 9 A 10 B 11 C 12 A 13 D 16B 17A 18B 19D 20D 21C 22B 23A 24D 25C

第II卷 非选择题

26.⑴2 细胞核 控制物质的进出 ⑵7 叶绿体 4 线粒体 ⑶5 液泡 ⑷3 细胞核 27.⑴1 唾液腺 唾液 ⑵5 糖类、脂肪、蛋白质 胰岛素 糖类 ⑶3 肝脏 脂肪 ⑷7 小肠

28.⑴1 一 ⑵溶菌酶 2 二 ⑶抗原 抗体 三 ⑷非特异性 特异性 29.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

30.⑴清水 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⑵低 ⑶动脉 血流方向是由主干流向分支 毛细血管 红细胞单行通过 静脉 血流方向是由分支流向主干

31.⑴手和教室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一样多吗 ⑵形成对照 2 是否接种细菌 ⑶不能 打开1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接种时空气中的细菌也进入,因此有两个变量

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八)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20分)

1 D 2.D 3B 4C 5A 6B 7A 8C 9B 10D 11C 12B 13D 14 C 15B 16C 17.D 18B 19A 20C

篇四:《商山早行阅读答案_商山早行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温庭筠》

<商山早行>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阅读答案_商山早行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温庭筠
因思杜陵梦,凫燕满回塘。
[前言]
<商山早行>选自<温飞卿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注释]
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商山早行阅读答案_商山早行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温庭筠。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明:使……明艳。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⑺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翻译]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赏析]
<商山早行>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照”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篇五:《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1、<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2、<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3、<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4、<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5、<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6、<琵琶行>

浔言江头夜送客,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星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8、<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9、<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10、<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上三田下缶)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11、<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

啧啧雀引雏,梢梢笋成竹。
时物感人情,忆我故乡曲。
故园渭水上,十载事樵牧。
手种榆柳成,阴阴覆墙屋。
兔隐豆苗肥,鸟鸣桑椹熟。
前年当此时,与尔同游瞩。
诗书课弟侄,农圃资童仆。
日暮麦登场,天时蚕坼蔟。
弄泉南涧坐,待月东亭宿。
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
一朝忽分散,万里仍羁束。
井鲋思返泉,笼莺悔出谷。
九江地卑湿,四月天炎燠。
苦雨初入梅,瘴云稍含毒。
泥秧水畦稻,灰种(上余下田)田栗。
已讶殊岁时,仍嗟异风俗。
闲登郡楼望,日落江山绿。
归雁拂乡心,平湖断人目。
殊方我漂泊,旧里君幽独。
何时同一瓢,饮水心亦足。

12、<寄微之三首>

之一

江州望通州,天涯与地末。
有山万丈高,有水千里阔。
间之以云雾,飞鸟不可越。
谁知千古险,为我二人设。
通州君初到,郁郁愁如结。
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
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断绝。
因风欲寄语,地远声不彻。
生当复相逢,死当从此别。

之二

君游襄阳日,我在长安住。
今君在通州,我过襄阳去。
襄阳九里郭,楼堞连云树。
顾此稍依依,是君旧游处。
苍茫蒹葭水,中有浔阳路。
此去更相思,江西少亲故。

之三

去国日已远,喜逢物似人。
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岳气,相合方氛氲。
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
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
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13、<送兄弟回雪夜>

日晦云气黄,东北风切切。
时从村南还,新与兄弟别。
离襟泪犹湿,回马嘶未歇。
欲归一室坐,天阴多无月。
夜长火消尽,岁暮雨凝结。
寂寞满炉灰,飘零上阶雪。
对雪画寒灰,残灯明复灭。
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发。
所遇皆如此,顷刻堪愁绝。
回念入坐忘,转忧作禅悦。
平生洗心法,正为今宵设。

14、<和元九悼往感旧蚊帱作>

美人别君去,自去无处寻。
旧物零落尽,此情安可任?
唯有缬纱幌,尘埃日夜侵。
馨香与颜色,不似旧时深。
透影灯耿耿,笼光月沉沉。
中有孤眠客,秋凉生夜衾。
旧宅牡丹院,新坟松柏林。
梦中咸阳泪,觉后江陵心。
含此隔年恨,发为中夜吟。
无论君自感,闻者欲沾襟。

15、<八骏图>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

16、<八月三日夜作>

露白月微明,天凉景物清。
草头珠颗冷,楼角玉钩生。
气爽衣裳健,风疏砧杵鸣。
夜衾香有思,秋簟冷无情。

17、<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8、<巴水>

城下巴江水,春来似麴尘。
软沙如渭曲,斜岸忆天津。
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苹。
临流搔首坐,惆怅为何人?

19、<把酒>

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
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
穷通谅在天,忧喜即由己。
是故达道人,去彼而取此。

20、<白发>

白发生来三十年,而今须鬓尽皤然。
歌吟终日如狂叟,衰疾多时似瘦仙。
八戒夜持香火印,三元朝念蕊珠篇。
其余便被春收拾,不作闲游即醉眠。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8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