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学习了生于性忧患……读后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篇一:《《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人恒.过 A..发于.声国恒.亡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行拂.乱其所为 C..举.大计亦死入则无法家拂.

士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____________,行为上要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1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4分)

10.(1)A (2)C(本题共4分,每小题2分) 11.B(3分)

12.(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2)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本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3.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本题2分,每空1分)

14.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本

题4分,超过20字扣1分)

泰安市2004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②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②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答: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问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1、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防患于未然 卒章显志

2004贵阳实验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 ①故②是

19.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

20.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21.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

(二)18.①所以 ②这种人 (每个1分)

19.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20.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每点1分)

21.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

2004威海市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5──9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给下边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

6.下边对加粗字的解释哪两组有错误?(4分)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 何苦而不平(愁)

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斟酌损益(利益)

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 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一鼓作气(振作)

7.文中缺漏了一处文字,把缺漏的文字补出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

8.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____这一观点。(2分) 9.写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2分) [答]______________ 5.①z5ng ②b@ 6.AB 7.人恒过,然后能改。 8.生于忧患

9.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2004年四川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写学习了生于性忧患……读后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8.下面语句中与“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于”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B.战于长勺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9.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国恒亡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国恒亡 安能辨我是雄雌 则有去国怀乡

10.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田野中被发现 B.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常犯错误,然后能够改正 D.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C 8.D 9.B 10.A 11.C

2004青岛市(实验区)

(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9~11小题。(本题满分l 1分,共3道小题,

其中,第9小题2分,第10小题3分,第11小题6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简答题。

(1)你认为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物在其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2)通读全文,试谈谈本文体现了孟子怎样的人才观。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题满分l 1分,共3道小题,其中第9小题2分,第10小题3分,第11小题6分) 9.①田间,田地。 ②“这”或“这样”。 ③资财贫乏,这里指使他受到贫困之苦。④通“横”,梗塞,不顾。(共2分,每词0.5分) 10.①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②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③这样人们才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共3分,每句1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1.①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磨难,最终成就不平凡的事业。(3分) ②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历经磨难而造就的。(3分)

2004年柳州、北海市

(二)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选出与“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字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 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1、选出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苟全性命/于乱世 D、几处/早莺/争暖/树

12、请你从历史或现实中,列举一个经受艰苦磨难,终于成就了不平凡事业的人物事例。 (2分)

人物: ,事迹:

(二) 10、C (2分) 11、D (2分) 12、(2分) 开放题,人名1分,事迹1分,两者之间不吻合不给分。

05沈阳市(课)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5题。(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2分) 1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举: (2)任 : 1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 曾益/其所不能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2分)

15.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

10. 《孟子·告子下》或《孟子》 11.(1)被选拔 (2)责任,使命 12.D

13.(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意译亦可)

14. (举例)论述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磨炼的观点。

15.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

05吉林省

(一)文言文与阅读(1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孟子》是_____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1分)

10. 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中

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文言文阅读(12分) 1. 儒(1分)写学习了生于性忧患……读后

2. “增加”或“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1分)

3. 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2分) 4. 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4分)

5. 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写学习了生于性忧患……读后

即可。(4分)

05太原

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3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⑤得反国。 (选自《新序》)写学习了生于性忧患……读后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10.〔甲〕文论证了 的道理;〔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 。(2分) 1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2)发于声,而后喻 喻: (3)至于鄙 鄙: (4)被服以立 被:

1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13.〔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请选择一点具体谈谈。(3分) 文言文阅读(13分)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谄谀者众

(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空1分,共2分) 11.(1)通“弼”,辅佐 (2)了解,明白 (3)边境或偏远的地方 (4)通“披”,穿着 (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 (1)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2)宫内和朝廷中都听不到有人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样的境地。 (大意正确1分,译出加点词语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3.示例1:〔甲〕〔乙〕两文都谈到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甲〕文说“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文则通过宋昭公的例子具体说明了这一点。 示例2:〔甲〕〔乙〕两文都谈及了如何对待过失的问题。〔甲〕文说“人恒过,然后能改”;〔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

(找出相通处1分,结合两文内容分别阐述2分,共3分)

06宁夏

11.从《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全文看,作者强调的重点是“生于忧患”还是“死于安乐”?

说说你的理解。(2分)

11.强调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从反面对“生于忧患”的补充。(结合内容分析,意思正确即可)

2006河南(实验区二)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

(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

过然后能改 恒: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18.(1)奋起,指有所作为 (1分) (2)经常(1分)(共2分)

篇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读后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下》。对于孟子我们都很熟知了,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也是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文中孟子所举的例证分别是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和百里奚这六个人。有力的论证了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文中的

第三段从正反两面论证了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第四段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这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其思想基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

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例如狼捕食鹿,人们想让鹿不被狼捕杀而杀死了狼。之后,狼便越来越少,本想鹿的数目应该增多了,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这就是因为鹿缺少了忧患意识,只顾自由自在的生活,原来有狼追捕鹿,鹿就会奔跑,而现在,狼没有了,鹿的体质也必然下降,直至死亡。由此可见,忧患的作用不仅对人,对社会,对整个自然界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生命说到底就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经历过总比什么都没体验过的人要丰富的多,人生的价值就在这里体现。

篇三:《生于忧患阅读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答案

1、孟子在第一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_______。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名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孟子强调磨练出人才,他认为需要有那些磨练?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个方面:心志方面——苦其心志;身体方面--“劳其筋骨”至“空乏其身”;行为方面——“行拂乱其所为”。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三个方面:心志方面——苦其心志;身体方面--“劳其筋骨”至“空乏其身”;行为方面——“行拂乱其所为”。

4、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两方面阐明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从而论证了-------,然后用------,-------,-------,论证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1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8.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9.第一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10.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 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曾益其所不能。

11.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2.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3.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14.(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15.开放题。 请再举出一些成功背后付出无数艰辛的例子或名言。(张海迪、爱迪生)(名言:艰难困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例:司马迁惨遭宫刑而愤作《史记》;越王勾践,经受奴仆之苦,而卧薪尝胆,战胜吴国,成就大业。)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篇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

安逸享乐往往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物质上的享受,但这往往是堕落的开端;忧愁祸患的确会给人带来身心上的痛苦,但却是催人奋进的精神食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所列举的人物:舜,傅说,胶鬲,管夷吾,等等为自己的时代作出贡献的人们无疑都接受过生活,精神上的考验。我想?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对世间万物而言,是个永恒不变的定律。又如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那坎坷的取经之路要是没有了妖魔的阻拦,一步登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担惊受怕的困扰,安心的吃斋念佛,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也是在外界的压迫下日渐成熟,如果人在安乐中生存,那他就会失去对外界的抵抗,对生活真谛的领悟,最后会像?温水效应?中的青蛙一样,失去了生存的能力。而紧张的生活节奏适当的压力能使人绝处逢生,绝望中寻找通往光明的前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二)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记得第一次读这段话时是在初中的课文里,那时是背;而现在再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是懂了,悟到了一个道理:成功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必须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

我们期待的是成功,我们需求的也是成功。成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一种精神高昂的期待。但是,想要取得成功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的是你的执着追求,你的不懈努力,你的饱满热情,你的积极向上的灵魂??只有做到这些,你才能够接近成功,与成功结伴而行;也只有这样,成功才可能会接受你的邀请,把机会交给你,与你成为知己,并将成功的喜悦与你分享。

当然,结果不一定是真正平等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闲,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因此结果有时可能发生颠倒,其实这时正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备了这种能力和技能,是否能够解决现实中的某些问题,如果你怀疑自己,那么你的立足点确实不稳固了。通过多次的锻炼,最终为他的成功充分准备好所需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为他后面的发展铺就一条平滑的大路。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朋友们,不要被眼前的失败所吓倒,这只是你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暂时不合,并不是对你的学识、能力的真实体现,也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成功。相反,通过这些锻炼和不断的检验,正好可以为我们营造一个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环境。学习上的不适,事业上的不顺,感情上的不和,这都是一些暂时的现象,只要你能够把自己的精神提升到一个至高的境界,就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正好成为我们今后发展的动力。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压力,有了压力,才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只有有了动力,才能够成功。正所谓?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记住:

无论什么事情:你付出了,去做了,可能会不成功;你不付出,不去做,就一定不会成功;为了能够成功,我们必须去付出,去做,并且要时刻记住提醒自己:我能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三)

生存与死亡,这是平时人们并不注意的问题,因为他们似乎离得很远。然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使我们联系在了一起。

在文中已用有力的事实来证明了生与忧患。()死于安乐;用历史使我们明白了这个是真理,同时也启示我们,忧患可以使我们生存和发展,不会被历史所淘汰,可以立足于世界。

古代如此,现代也是如此,真理是永不会改变的。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是安定的,世界也是和平的,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忘记了战争。虽然战争是令人厌恶的,甚至是令世界的人民痛恨的,但人民和国家不能忘记战争对人们的危害再大了。战争真的开始了,只有反抗,不能成为亡国奴,不然则会成为奴隶,而使人民受更大的危害,所以国家是不能忘记战争的,因为国家是人民的。如果一个国家只会享受和平,当他灭亡时,他才会明白这真理!

从大到小,国家是这样,个人呢?一个人不努力不想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则一定会被社会淘汰,但重要的是我们个人重视到了生可忧患,而时刻忧患,就一定可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

从古致今,从大到小,生存与死亡都是有关联的,这也是忧患与安乐的关联,从古到今,从大到小忧患与安乐都会成为一个真理,什么也不能脱离的真理。所以我们一定要提前明白这真理,不要等到?国恒亡?时才感悟到。

篇五:《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篇一:2013年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后,我心里颇不平静,想了许多。

结合我过的当前形势,国家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上升,群众开始注重物质上的追求和享受。新形势和信任务对我党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我党必须加强党风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树立党的光辉形象。

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是党风建设的重中之重。警示教育片观后感。在廉政严明的党风下,党员干部能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切实履行好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广大群众走向更高品质的生活。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的不正之风和严重违纪是党风建设的最大障碍。这一现象深深打击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真正有能力、有利于政党建设的党员干部不能在正确的位置施展自己的才能,、驾驭全局、履职尽职的资本。学习革命理论是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素养和培训领导素质的灵魂和基础。“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只有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思想觉悟、境界提高了,眼界开阔了,学以致用,才能够正确判断政治是非、理论是非,辨别假丑恶、真善美;才能搞清楚人怎么活着才有价值、有意义。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往往就事论事,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己的识别能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三是以身作则,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监督。廉洁自律是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领导干部能否以身作则,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至关重要。以身作则,首先要做到廉洁自律,这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品格。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讲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广大干部群众对领导干部是听其言,观其行的。如果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群众是不会信任的,实际上会让其他党员干部和群众上行下效,带坏了党风,带坏了政风,带坏了一方社会风气。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权力必须为群众谋利益,绝不能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私利。要立志做大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群众谋利益上。领导干部只有严于律己,公正严明,群众才能相信组织,好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才能树起来。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制度和规定,严格对照检查自己,真正在廉洁自律方面带个好头。

三、做反腐倡廉的带头人

一是带头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参与警示教育活动,自己对反腐倡廉斗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了新的认识。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无欲。谁不想生活得更好、更滋润、更潇洒,但前提必须是合法、合理、正当的收入。只有通过合法、正规的劳动所得,才是最干净的。这次警示教育活动,让我们从警示教育活动中得到了既沉重又非常深刻的启示,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严于律己,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警示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制止腐败有一定作用,但要解决全部腐败和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不是一次警示教育活动所能做到的。为此,我决心要把这次警示教育活动作为永久的警钟,长鸣在我们的思想中,“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只有从我做起,从源头上把好关,才能巩固警示教育活动的成果。党中央向全党敲响了警钟,表明了我们党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坚定决心。我本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不能有任何偏离。自觉地做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面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诱惑,不沾不染,自觉抵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正工作作风,提高领导艺术,不断遵守廉洁自律的各种规章制度,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

二是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全体党员都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政治纪律是根本的纪律。政治纪律遵守不好,其他方面的纪律也遵守不好。讲政治纪律,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党员必须在行动上服从,决不允许公开发表同中央的决定相反的言论,决不允许散布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反的意见,决不允许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是带头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作为文化局党组书记,我深刻地认识到反腐倡廉的任务艰巨性,认识到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处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紧迫性。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也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以实际行动带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特别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党的光辉形象靠党员的共同努力来增彩,党的利益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我将以此警示自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牢牢树立执政为民、廉政为民的思想观念,以党风廉政建设和个人廉洁自律的实绩赢得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做到常思贪欲之祸,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为德,常漠公仆本色,真正做到上不负党,下不负民。

[篇五:警示教育片<赌色筑囚笼>观后感]

今天,区发展和改革局组织观看了<赌色筑囚笼>电教片,该电教片向我们呈示了原河源市委书记卢建中、原惠州市公安局jú长吴华立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的丑恶行径。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有些党员干部在个要欲望的驱使下逐步淡漠了法制观念,在权力关、金钱关面前丧失原则,置党多年的培养于不顾,利用职务做出有违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原则的宗旨的事情,迈出了罪恶的步伐,把自己送入了地狱之中,最终是身败名裂。教训是深刻的、令人痛心的,我们一定要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教育,引以为戒。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深刻反思自己,认识到自身在理想信念方面、在政治生活学习方面、在改造自己主观世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每一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思想就无法进步,能力就无法提高,许多东西只有静心研读,才能有所思,有所获。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拒绝不了诱惑,一遇到诱惑就容易乱了方寸,就容易被诱惑的绳索绊倒。因此必须认真学习,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学到真本领,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是以案为鉴。在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观看了卢建中、吴华立等一些反面案例警示教育片,在自己思想深处受到极大触动。对他们犯罪道路的过程、原因及教训作了反思:一些领导干部不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私欲膨胀,背弃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宗旨,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确方向,道德观念失衡,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当成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取私利的工具,政治上丧失信念、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警示教育现身说法的罪犯,用他们痛悔莫及的警醒,用他们对自由和生活的渴望,给我们实实在在地敲响了警钟。通过这些典型案件说明,领导干部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贻误事业的发展;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通过学习,也使自己清醒的认识到:时刻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勤政意识,忠实实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是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有一部分党员干部,淡忘了艰苦奋斗作风,热衷于追求个人贪图享受,抛弃党纪法规,贪污腐化,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恪守党的宗旨,提倡勤俭节约,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古有诗云:“一场纵赌百家贫,后车应鉴前车覆”,那些还沉浸在赌海中的官员们更要自省,人民所赋予的权力是用来服务人民的,不是为了个人在桌上来博取私利的,与党纪国法“博弈”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因为没有人可以拿权力赌明天 。

[篇六: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7月8日,在县局组织的集中学习中,我们全体干部观看了警示教育宣传片,片中的刘志华、皮黔生这两位高级领导干部由人民的公仆,一下子蜕变成了人民的罪人,看后令人震撼,发人深省。他们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都曾奉献过自己的智慧和精神,可在党和人民对他们赋予很大期望时,他们却半路上调了队,落得个可耻可悲的下场。纵观他们的犯罪经历,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世界观改造不彻底。他们都身居高位,握有重权,替别人说话办事只是张口之劳,得到的却是优厚的回报,钱花不了,东西用不完。他们都成了一些不法之徒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袭击目标,而且一旦击中便稀里哗啦不可收拾。为什么能这样?按他们自己的说法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没有改造好,平时很少学习,即便学了也是应付公事,根本没有装进脑子里去。久而久之,便犯了迷糊,再也不清醒了,以至于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根本不按照党说的去做了,不去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了。

二、没有了党和人民的监督。他们个个高高在上,为所欲为,根本不要别人的监督,甚至把人民的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拒绝监督。他们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揣入口袋,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可以卖官进爵,可以为亲朋好友无原则的办事。他们替别人办事就得收钱,收东西。第一次都说是很害怕,但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习以为常了。他们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处处设防,小心谨慎,可并没有想到纸是包不住火的,总有东窗事发的那一天。

三、他们心存侥幸。片子中的这些人在梦醒后才后悔,铁窗内的痛哭流涕,声声忏悔,说什么都晚了。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正如陈毅写的一首诗“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法网恢恢难逃脱!”

作为一名工商行政执法人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刻苦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其位,谋其政,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廉洁自律,警钟长鸣,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做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时刻牢记,在位置上要想什么,干什么,身后留下些什么?不该要的不要,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吃的别吃,不该办的事情别办。努力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工商行政执法人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89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