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长城雄伟壮观的句子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17长城(第二课时)》

17长城(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昨天我们随着作者从远处一起观看了长城——出示:远景图,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们借助插图一起来背一背第一自然段

2. 一万三千多里,差不多——有一万六千多个操场那么长,是厦门到北京距离的4倍,日夜不停地走得走54天,长城真——长啊!

3.如长龙般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是多么的雄伟壮观,人们不得不 赞美——生接读(,出示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人们不得不惊叹——生接读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

长城。

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长城,感受它的雄伟壮观。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

(1)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结合理解课文,学习、积累并运用精彩语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指名学生读,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第二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可以是默读,可以是轻声读。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

(1)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长城的雄伟壮观?找到相关的句子,找出重点的词语,谈体会,也可在旁做批注。

(2)找到描写长城构造的句子,思考并画下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作用。

2.合作交流: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交流。

四、全班展示交流。(第二自然)

1.谁来说说你从哪个句子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观?

出示句子: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1) 补充资料:

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城墙的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高大坚固)--板书

如此高大坚固的城墙修建容易吗?(不容易)怪不得人们要惊叹:——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

(2)城墙顶上——既平整又宽阔,多宽呢——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马是我们熟悉的事物,这样,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进行对比,就很容易想象出城墙顶上有多宽,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用上这样的写作方法,表达就会更具体形象。

(3)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读出长城的高大坚固?(个别读,齐读)

1. 让我们继续来交流,谁来说说城墙构造的句子?

出示句子: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1)生边回答,边画下长城构造的作用

垛子——(用来防御);

嘹望口——供嘹望用;

射口——射击用

城台——既可以屯兵,又可以互相呼应。

(2)当士兵从嘹望口发现敌情时,便迅速来到城墙顶上燃放烟火,远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听到,这样一座传给一座,几千里外的敌情在几个时辰内就可以传遍长城内外。开始打仗时,士兵可以从射口进行设计,垛子则为士兵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设计可真——生接:巧妙;板书:构造巧妙

如此巧妙的这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呀!板书:血汗、智慧 难怪人们惊叹(出示,生齐读)——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近点看,它高大坚固、气魄雄伟;那么(出示句子)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 再齐读这句话,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孩子们注意红色字体的“站、踏、扶”这三个字,说明了作者此时已身在——(生接)长城之上了。连续的三个动词,就写出了地点的转换,可见作者用词准确精当。

(3)为何作者很自然地想起了劳动人民来?(因为,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描写长城雄伟壮观的句子

2.是的,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哪句话还能体现出长城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出示句子: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1)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出示小练笔),试想同学的平均体重为60斤,一头猪300斤,那么:

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相当于 35--40 个同学的重量;描写长城雄伟壮观的句子

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还相当于 10头猪的重量 。

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读着这样的文字,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用老师给你的句式来说一说。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我仿佛看到劳动人民____________,我仿佛听到

_____________;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仿佛看到劳动人民____________,我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

当夜晚来临,大地一片孤寂,我仿佛看到劳动人民____________,我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

3.在同学们的叙述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回到了古时候。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资料吧:

出示资料:

公元607年,暴虐荒淫的隋炀帝杨广发动人民修筑长城,死亡人数多达六七十万人,当时隋朝总人口约4000万,筑长城的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1.7%,也就是说,平均每百人死一个半。

据统计,我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个朝代修筑过长城,累计总长度在十万里以上,仅以明朝所筑的长城粗略估计,将“长城的砖石、土方来修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墙,则可环地球一周有余。如用来铺筑一条五米宽,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则可绕地球三、四周。”

4.同学们看完资料的补充,我们不得不把无数劳动人民的艰辛读出来:(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

我们不得不再发出这样的惊叹:(出示)描写长城雄伟壮观的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

5.所以,如果老师把这句话中的“多少,和 才” 去掉,行吗?

出示: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不行。多少,说明“无数”,才,说明长城是好不容易才建成的。) 是的,正因为有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有了——

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描写长城雄伟壮观的句子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学到这,你们明白了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根据板书,总结梳理)

2.长城,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许多名人志士都把登上长城作

为自己的梦想,我们来看看几位国家领导人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指名读):

(1)不到长城非好汉!

——毛泽东

(2)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3)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4)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总理拉宾

3. 是呀,长城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外游客,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朋友呢?请你续写一篇长城导游词。

长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您乘坐着99号汽车前往北京,观赏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长城。我是大家的导游,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请教我。祝大家旅行愉快!

长城修筑在崇山峻岭之间,

篇二:《长城在我心中》

长城在我心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征的象征意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长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感悟长城的威武壮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坚强意志、民族精神经的敬佩和赞叹,锻炼学生的顽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长城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长城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万里长城吗?把你了解的长城跟大家说说。

2、教师小结:长城是世界最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长城的文章——《长城在我心中》(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教师出示自读提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1、读准、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认真阅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长城的情感。

4、讨论:长城象征着什么?

三、检查生字,指导朗读。

1、教师出示生字,指名读一读。

2、教师进行必要地再强调。

3、教师指导学生画记词语,学生一起读一读。

4、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相机知道:

引导学生想象“青青牧草”“茫茫的林海雪原”“千里戈壁”“万里沙海”„„

注意把握语气。

(2)照样子,练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四、学生质疑: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2、请大家带着问题,自己先查找资料,想办法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一自然段,导入新课:

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反馈: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祖国幅员辽阔、祖国山河壮丽、祖国物产丰富„„)

3、教师导: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地大物博,这一段带我们到了哪些地方?(指名反馈: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鄂尔多斯戈壁、塔克拉玛干的沙滩、黄河故道、长江堤岸、长城)

4、教师小结:在这么多景色壮丽的地方,令作者魂牵梦绕的是——(学生齐答“长城)。

5、这一段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对比)“追寻„„追寻„„还追寻„„”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二、品读句子,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

1、指名反馈文中直接描写长城的句子

我站立在宽阔的长城上,极目远眺: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城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横卧在华夏大地的灰色巨龙。那高大的烽火台,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

2、指名反馈。这段语句中,作者分别把长城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分别把长城比做巨龙、勇士、巨人,这样形象地写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以及磅礴的气势)

3、教师出示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加深感受,激发学生对长城的赞叹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三、展示资料,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导:站在长城上,赛外呼啸着的风、城墙上的古战场遗迹、让作者的脑海中浮现出长城的经历以及悲壮的历史来,你们搜集了哪些有关长城的资料?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2、学生自由地展示。

3、教师小结:闻名世界的中国伟大建筑。它一方面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人类的坚强意志和雄伟气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四、结合课文,探讨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讨论,你们觉得长城象征着什么呢? (学生反馈小组讨论的结果)

2、指导引导学生从下面的语句中去感悟。

“那时候,我极想知道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爸爸总是对我说:‘去长城吧,站在长城上就会知道了!’我懵懂的童年,长城唤起了我对我们民族、我们祖先、我们伟大祖国河山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 “是的,多么难忘啊,我体会到了父亲那句话的含义,而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也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

“它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吗!”

3、教师小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人民顽强不屈、雄伟气魄的象征。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出示句子:“啊!长城!伟大的长城!你永远在我心中!” 2、全班一起读一读这些语句。

3、指名说说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4、教师总结:同学们,长城雄伟壮观,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人民坚强不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奋发图强,维护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做课课练。

篇三:《四语《长城》》

17、《长城》

小学语文第三册)

枞阳县横埠镇横埠小学 宁贵 2013年11月 日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描写长城雄伟壮观的句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4、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的特点,学会由远及近、有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查有关长城的资料,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

教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象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板书课题)

3、观察彩图,了解图意。

描写长城雄伟壮观的句子

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划下来。

2、指名学生接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

3、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4、分组讨论: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课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比喻)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2)作者为什么列举出"一万三千里"这个数据?(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看近景图。

(1)此景是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的?(作者走在长城上)

(2)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结合课文来说)

(3)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根据文意和学生搜集的资料想象,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面对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触摸着巨大的条石,脚踩着平整的方砖,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想起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提示:"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是因为:①条石多,多到"数不清";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③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④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再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指名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骄傲。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看两幅插图,结合下列词语复述长城远景和近景。

长龙、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同学们,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知识,搜集相关资料,以《中国人的骄傲——万里长城》为题写一篇文章,介绍我们的长城。

五、布置作业

以《中国人的骄傲——万里长城》为题写一篇文章,介绍我们的长城。

板书设计:

17、长城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

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 ── 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篇四:《描写长城的优美句子》

1、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2、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描写长城的优美句子。它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其中横贯我国北方的长城规模更为宏大,东西相距长达一万余里,因此,被称之为万里长城。它好像一条长龙,翻阅巍巍的群山,穿过茫茫的草原,跨越法瀚的沙漠,奔入苍茫的大海。由于万里长城气势的雄伟,3、登上八达岭长城最高的烽火台上,放眼远望,那蜿蜒曲折的长城,像一条巨龙在飞舞,翻山越岭,游向远方的天边;再看那长城的堡垒,一个连着一个,一段城墙接着一段城墙,一望无际,苍苍莽莽。看到这样雄伟壮丽的景像,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升;那高大绵长的长城,是建造在高山峻岭和悬崖峭壁之上,建造之艰难是无法想象的。

4、长城可真陡啊!有些坡度只有一百三十度,要不是旁边有栏杆,我早就像皮球一样滚下去了,它的陡真可以和黄山的险相媲美;长城可真长啊,在连绵的山中看不到尽头,好不容易走了四个烽火台,算起来才走了全部的万分之一,真可谓是万里长龙啊!

5、长城,人类的巨著,中华之魂!她象一条巨龙,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描写长城的优美句子。她是一部气魄恢弘的史诗,两千年的风风雨雨在长城镌刻下宏伟的篇目。八达岭长城是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谊交往的纽带和桥梁,是通向世界的窗口。

6、著名的万里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蜿蜒曲折,蟠伏在中华大地上。万里长城,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建筑工程,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

7、万里长城不仅仅是我们中华人民的骄傲,而且其中还蕴含着我们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和辛勤的付出。当我们站在万里长城的青砖上或在欣赏长城的美时,我们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同样,这一项宏伟的建筑令我们后人赞叹不已。

8、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9、当我看到长城时,心中激情澎湃。真正的长城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雄伟壮观,像一条金黄的巨龙伏卧在群山之巅。

10、远看,八达岭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于群山之中。八达岭长城以地势复杂,敌楼众多而著名。它的墙体平均高度为、8米,底宽、5米,顶宽、8米,可以五马并行。最高的敌楼----北八楼海拔高度为888米。1987年,八达岭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景点。

11、步上坚固的石阶,周围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崇山峻岭、绿树环抱。这长城宛如条长龙在这山中蜿蜒。上千年的历史,这座饱经风霜雨雪的古老建筑仍显刚强坚毅。初踏长城,心中既激动又感慨,激动是因为我将踏上的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而我又感慨这长城是由多少汗水、泪水甚至生命换来的,这是多么大的代价啊。但它是中国的骄傲,也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12、后来,登上长城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极目远望。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砖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那高大的城堡,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伟大、雄浑。多么难忘的画面啊!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

13、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长城呵,它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我猜想这地球上最长最坚固最浑厚的灰墙里,一定包蕴着什么。它莫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塞外强悍的风挟着天籁的鸣声呼啸着,仿佛向我们倾诉着长城的经历。我寻觅着古老战场的遗迹,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面。()我想起了镇守边关的戚继光,想起了同清兵在山海关决一死战的李自成,想起了陆游的悲壮词句:“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金戈铁马,往事如云。

14、万里长城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它纵横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曲折绵延长达6700公里,约有、3万华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

15、里长城不仅仅是我们中华人民的骄傲,而且其中还蕴含着我们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和辛勤的付出。当我们站在万里长城的青砖上或在欣赏长城的美时,我们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同样,这一项宏伟的建筑令我们后人赞叹不已。

16、登上了第一座烽火台举目远望,万里长城气魄宏伟,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它的一边伸向高山之巅,一边沿着山脊沉下深深的谷底。

17、来到长城上,只见长城是用一块块砖头建造的,它的建筑结构包括垛口、烽火台、关城、军用道路等,道路很宽,可以五马并行。往前望去,长城连绵不断,像一条巨龙,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横卧在中华大地上。往城下望去,是悬崖峭壁,我不禁为古人造长城的智慧所折服。

18、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

19、还是在幼稚的孩提时代,图片上长城那巨龙般的雄姿,就曾给我的梦幻抹上几多神奇瑰丽的色彩。那时候,我极想知道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父亲总是对我说:“去长城吧,站在长城上你就会知道。”我疑惑的点点头。虽然是懵懂的童年,但长城却从此唤起了我对于我们民族,我们的祖先,我们伟大祖国的河山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

篇五:《描写长城的好句好段》

1、长城你曾抵御了北方匈奴,保卫了这块广阔的炎黄子孙的国土,你是龙的象征,是民族的骄傲,这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个城垛,每一座墙基都象一根硕大的绳子缚住了龙的躯体。漫漫几千年过去了,如今,我们看见天下第一关的大门已经敞开了,中华民族这条巨龙,终将摆脱这条绳子,吹着滔天浩气,闪着万片金鳞,从这扇大门腾飞出去……

2、走进烽火台,一眼望去,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全长一万二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长城的精华,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描写长城的好句好段

4、望着眼前这壮丽的景色,轻轻抚摸着这古老的城墙,我仿佛看到了昔日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这就是经过2500个寒暑的万里长城。它下面铺着劳动人民的白骨,它的上面飘着威风显赫的龙虎旗。中国的社会兴衰荣辱的历史,都垒进了它那漫长的巍巍的身躯中。

5、雄关不独北国有。千百年来,祖辈先民构筑了数不清的城防设施和军事要塞,以之抵御入侵,保境安民。坚固的城防。雄伟的结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华大地上独具特色的古城文化。岁月沧桑斗转星移,遗存已经非常稀少。而浙江临海的古城墙,却是独具特色的古城墙硕果仅存者之一。

6、登长城做好汉——不到长城枉到北京,不登长城非为好汉!胸中流淌着热血,心中满怀着向往,我们抛却了疲劳和困顿,挑战着体能的极限。长城,我曾在梦中无数次出现的妩媚惊世的容颜。八达岭,我终于能抚摸着你倚在翠山峻岭中伟岸的身躯。笑傲长城顶峰,心灵深处大声疾呼:“不到长城非好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长城,一个民族五千年的辉煌与骄傲。

7、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山铺着方砖,十分平整,想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个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房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名来。但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和无数得手一步一步的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8、八达岭长城在北京北部延庆县境内,距离北京市70多千米。高速公路穿山而过,从北京驱车40分钟便可到达。在这里长城如巨龙一般在崇山峻岭之间沿山脊蜿蜒曲折,烽火台和敌楼密布。墙高7。8米,顶宽7。8米。游人可以登城领略长城的雄伟和工程的浩大、艰巨。

9、“长城”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她以蜿蜒万里和气魄雄伟而享誉世界,多种耀眼的光环缠绕使她成为中国的象征和骄傲,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她已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成了一种精神和动力。

10、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只剩下一片安然,一个庞大的排场,倒是在甘肃一带,凄厉的山风穿梭在残垣断壁之间,淡淡的夕照,逐渐暗淡的轮廓,剥去那年的辉煌,只有,今夜的颓靡,就像一个被婚姻击败的女人,至今,仍可听到她的幽咽。

11、我们雄踞峰顶,站在顶上,居高临下,四周景色尽收眼底。我扶着砖垛,极目远望。()万里长城沿着连绵不断的燕山山脉,向远处延伸,消失在雾蔼笼罩的群山间。隐约看见一条铁路伸进山谷,那就是着名的京张铁路。群山苍翠,山峦起伏,景色十分壮观。

12、“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八达岭长城。居高临下,举目远眺,只间群山苍莽,气势雄伟长城卧在险峻的山峰。一直伸向远方,与天空相连,更显得气势磅礴。我觉得它不在是一块块古砖的堆砌,而是一条有血有肉、正在探首天际的巨龙。

13、临海古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古城墙沿江修筑而上,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尤其是北固山一段,建于危崖之巅,飞舞盘旋,敌台林立,雉堞连云,城楼高峙,与北京八达岭相较,可称双绝,称之为“江南八达岭”,并不过誉。更有其独特之处是,临海古城墙两侧,古木参天,常年苍翠,城墙掩映在青绿丛中,更增添了一分灵秀。

14、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远远望去,像一条蜿蜒起伏的巨龙,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8851。8公里呢!号称“人类奇迹”的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至中国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

15、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16、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17、步上坚固的石阶,周围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崇山峻岭、绿树环抱。这长城宛如条长龙在这山中蜿蜒。上千年的历史,这座饱经风霜雨雪的古老建筑仍显刚强坚毅。初踏长城,心中既激动又感慨,激动是因为我将踏上的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而我又感慨这长城是由多少汗水、泪水甚至生命换来的,这是多么大的代价啊。但它是中国的骄傲,也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18、我们三个人继续往上爬,一边爬,一边欣赏着风景。登上了长城的最高点――好汉坡。这下我要好好看看它――万里长城。虽然那天有雾,但我还是看见了祖国的万里长城蜿蜒到远处,盘旋在祖国的大地上,是那么雄伟、强壮。

19、顺着人群望去,在天边隐隐约约显现出一段长城一直延伸到这里。青铜色的石砖砌成厚重的石墙,烽火台上硝烟弥漫。在此眺望,万里长城如一条青龙攀附在绵绵秋山之上,果真有那山舞青龙之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289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