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与复原》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创伤与复原》读后感

  本书,读得比较累,不知道是译文的缘故,还是因为内容所述。或许,创伤太沉重,使得理智得浮在外围时刻警惕守卫警戒线。相对而言,本书后半部比前半部阅读进程快一些,后半部阅读可能因同步于复原进行阶段,日渐光明而警戒随之撤去。

  随着本书的阅读,结合以往经历及阅读经验,对于诸如通灵、能量、气场等等词语,忽然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感受。玄幻而弥散的名词,是感受层面的一些定位,虽然感受到了,但不能解释,不知其所以然,如当这些名词以另外一些可以解释的名词加入时,那么感受到了,解释也到了。可以理解的(感受到的)以事实为基础的解释,会使人有恍然之觉,从弥散中抽身出得以收视现象。比如“窄化的形式/同时保有两种矛盾信念的能力,是出神状态的一项特质/解离不仅成为适应性的防御反应,更成为人格组构的基本法则/双重思想/双重自我”等等。从玄幻中出来,因解释得锚定,可以增加人的主动性与可操作感,提供更多的乐观。

  本书同时相当于一位督导:“创伤性反向移情作用或称替代性受创/以防卫自己摆脱那难以容忍的无助感,治疗师会扮演患者代言人的角色/治疗师的旁观者负罪感”等,结合咨询师与来访者各自成长的历史年代,再加之咨询师对自身假设的自觉觉察性,可促使咨询师对过往某些咨询的一些干预与自身反应有更广的认识,并可促进对存在分析的进一步认识。

  本书内容厚重,一遍不足以消化吸收,建议多读并结合实际咨询工作多思。创伤受害者本人阅读,如觉察到自身有变化特别是生理活动/习惯等改变时,建议找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同步,创伤可能被隐约唤醒。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00169.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