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500字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篇一:《劝学字词整理》

《劝学》知识整理

一、虚词

1.而

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 顺风而呼

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

表转折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表因果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假设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之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

4 . 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劝学500字

二、实词

1.通假字 5个

(1)鞣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天资,禀赋)

2.古今异义 6个

(1)鞣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义:爪子和牙齿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古义:黄泉:地下的泉水; 用心:因为心思

(5)非蛇鳝之穴不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古义:藏身

3.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使动,使„„弯曲)

(2)其曲中规(形名,弯曲的弧度)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状,每日)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动,游水)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状,向上,向下)

(6)用心一也(数形,专一)

(7)輮使之然也(动名)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状,每日)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介宾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4.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四、重点语句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劝学500字

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如果)用刀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

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一)语基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 ....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

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

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 ...

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

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 ...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C.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6.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7.名句名篇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篇二:《劝学全部字词解释》

劝(劝勉,鼓励)学 荀子

(选自《荀子•劝学》,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又名荀卿)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青(靛青),取之于蓝(蓝草),而(表转折,却)青于(比)蓝;冰,水为(形成)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符合)绳,輮(同“煣”用火烤木,使之弯曲。)以为(把…做成)轮,其曲(弯曲程度)中规,虽(即使)有槁(枯)暴(晒)(枯干),不复挺者,輮使之然(这样)也。故木受绳(经墨线量过)则直,金就(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变锋利),君子博学而(表递进)日(每天)参(验,检查)省(省察)乎(于)己,则知(同智,智慧)明而行无过矣。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有博学并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那么他将拥有贤明的智慧并且行为没有过错)

吾尝终日而(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跂(提起脚后跟站着)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表修饰)招,臂非加长(长度)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也,而闻者彰(明显,显著)。假(借助)舆(车)马者,非利(使…利)足(脚)(脚步快)也,而致(达到)千里(一日千里的速度);假舟楫者,非能水(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同”性”,资质,禀赋)非异(不同)也,善假(借助)于物也。

积(堆积)土成(形成)山,风雨兴(兴起)焉(于之);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善行)成德(高尚品德),而(表因果)神明(像神灵一

样的智慧)自得(自然获得) ,圣心(像圣人一样的心怀)备焉(句末语气词)。故不积跬(古代的半步)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致(达到)千里;(因此不积累半步的距离,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 不积小流,无以(能够)成江海。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劣)马十驾,功在不舍。(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达到十步的距离,劣马能拉车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放弃)锲(雕刻)而舍之,朽木不折(折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雕刻如果半途放弃了,烂木头也弄不断,雕刻如果不停刻下去,金属和木头也可以雕刻)蚓无爪牙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利,筋骨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强,上(向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因为)心一(专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劲的筋骨,是因为内心专一)

蟹六跪而(表并列)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寄托身体的地方)者,用心躁(浮躁,不专心)也。

篇三:《劝学(各种文言现象)》

劝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三、德育教育目标: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教学设想

一、抓住文眼,定好教眼。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二、本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课后“练习”、补充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才能切实掌握。

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展示韩非子和李斯的照片让学生辨认,并通过讲这两人的小故事引出他们的老师——荀子。(板书《劝学》,荀子)

四、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 313—前 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

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读课文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请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指正,听录音,正字音。

六、小组合作,借助注释,明确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通“智” 生xìng通性 第二组:古今异义

劝、博学、疾、假、用心、跪、金、以为、寄托

1.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 用 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 跪 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 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第三组: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劝学500字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第四组组:一词多义

1. 绝

①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停止)

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隔绝)

③ 以为妙绝 (《口技》)(极点)

④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非常)

⑤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横渡)

⑥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断绝)

2. 强

①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强健、强壮 )

③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赤壁之战》)(强盛)

3. 假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借助、利用)

③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假装)

④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

4. 望

①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远看)劝学500字

②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盼望、希望)

③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 声望 )

④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 闻

①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听见)

② 博闻强志 (《屈原列传》 )(见闻、见识)

③ 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听说 )

④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上级听见 ) ⑤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五人墓碑记》)( 声望、声名 )

⑥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名、出名)

⑦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 zhòng 砺 lì 参 cān省 xǐng 跂 qì 臾 yú 螯 áo

2.给本课 12 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于

(1)介词,从。虽然,受地于先王,终原守之。/ 青,取之于蓝。

(2)介词,比。苛政猛于虎也。/ 而青于蓝。

(3)介词,向。告之于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特殊指示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的人或事物”。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假舟揖者,非能水也。

(2)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1)连词:并列关系。君将哀而生之乎。/ 知明而行无过矣。

(2)连词: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吾尝终日而思矣。

(3)连词:转折关系。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连词:顺接关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

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句中“舟楫”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很像横断水流,所以 “绝”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强”,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形容词,专一的意思。全句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5、特殊句式总结

一)判断句

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 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 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

七、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

2.书面作业:“练习”二、三。

3.背诵课文。

篇四:《劝学读后感500字》

文/程倩茹

颜真清曾这样说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那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利用这青春大好事光来充实自我,提高自己呢?我读完<劝学>深有感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劝学读后感500字。学习就是一个磨练的过程。磨掉我们自身的杂质,提升自身的价值,使我们越来越符合这个社会的要求,更好地融入社会。

就像君子博学而日参而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古时君子尚且如此,又何况我们呢?

苟子曰:?目不呢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其实就是说做事最怕好高骛远,三心二意,生活中凡是成功者,无一不是专注者。因为只有专心致志,学习在于积累,不光要积累表面知识,还要积累更深一层的思想,以此来达到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劝学读后感500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句子了,可在此之前,我却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去思考过这句话,直到学完<劝学>。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非然。

就说们每天坚持记一个英语单词,那么坚持一年下来就是365个,这是表面的变量,那么我们又会有怎样的质变呢?通过我们多增的这365个单词,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以而写出更好的英语作文,我们可以看懂更多英语读物,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些又能提高我们的英语表达能力。继之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达到真正的与实际街接。

读<劝学>的感悟很多,可简单的来说还是善于利用有限的学习资源,专心无好高骛远的学习,来提高完善自己。


劝学读后感500字(二)

每个人来到这世上,便只带了一样东西,那就是你的啼哭。除此外,我们每个人便都是一样的了。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荀子曰:?人之初,性本恶。?我们无法去评论这几千年前的圣贤孰是孰非,可是我们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我认为可能我的心里更偏向于?人本恶?的,至少这样我可以告诉自己社会没有那么不堪。人性本恶,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这正是学习的原因。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既然各种客观条件在提高自己的道路上为我们敞开了大门,那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在我们迷茫时,<去哪学>给了我们答案,首先是心态,从心中真正了解学习的意义,接受学习,享受学习,这不是负担,而是提高自己,改变?性本恶?的工具,专心学习。

其次是积累,世上无一座山不是土石堆积成的。一砖一瓦,一土一石均是铸就台阶的原料。一本一本书读下去,便?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再者是坚持,无坚持便更无积累。世上先贤均将坚持看作是极重要的。若红军没有坚持,那么如今这政治局面将会如何?若八年抗日没有坚持,那么如今这泱泱中国岂非沦为小小日本的蚕食之物。坚持边能成功,是再简单而又再难不过的了。

劝学,劝学,劝而知学,别让自己一直?恶?下去。


劝学读后感500字(三)

<劝学>这篇文章是荀况最有名的文章。()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形象地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学习要坚持这个道理。比如说?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呀,比如说?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呀,比如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呀等等,都很有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一句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蚯蚓没有很锋利的爪子,没有很强硬的骨头,却能在坚硬的土地里自由地活动,还能吃到泥土,饮到地下的水,是因为专心致志的缘故。但是螃蟹有很多腿和两个有力的大钳子,却只能住在蛇挖的洞里,是因为浮躁不认真的缘故。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不由得想起?囊萤映雪?的故事。?囊萤?说的是一个人叫车胤,他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晚上点不起油灯。可他太想读书了,怎么办呢?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他推开窗一看,有很多萤火虫在飞,他灵机一动,找了一个袋子,抓了一把萤火虫进去,用它们微弱的光映着读书。而?映雪?说的是一个叫孙康的人,十分好学,可家里也是很穷没法点灯。他觉得时间白白浪费掉了很可惜。一个冬天,他出去一看,下了大雪,银光闪闪,十分明亮,于是,他取出书来,不顾寒冷地读了起来。

这两个故事都是说的家境贫寒却刻苦读书的故事。我们现代人和古人相比之下条件有多么好,多么优越呀,可我们却不好好读书,这难道不是在浪费这么好的条件吗?我们现代人受的苦能古人相比吗?我们有资格寻找借口不去读书吗?有的人抱怨家长不给买书看,有的人抱怨作业太多没有时间看书,找出各种理由去逃避读书。其实这些都是借口。

所以我们要明白:读书,不需要任何理由,不想读书,所有的理由都是借口。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找借口,只要认真做了,坚持做了,就必定成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2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