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塞外风光的诗句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描写边塞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佛”王维(唐)《使至塞上》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唐)《从军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唐)《凉州词》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赛》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曾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曾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就给你这些很经典的吧。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广为流传,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我想你需要知道一下的还有几个非常著名的边塞诗人:王维,王昌龄,岑参,高适(并称“高岑”)王之涣

篇二:《边塞军旅诗》

第二类

边塞军旅诗

渭南瑞泉中学

王三燕写塞外风光的诗句

(一)识记及理论:

(1)定义:

边塞军旅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

(2)发展:

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3)考点及解题方向:

1)边塞军旅诗有对边塞风景的描写,展现边塞独有的自然风貌,更为抒发将士边塞生活做了很好的铺垫、烘托;

2)也有对征战的描写,不过,它常常借助一些意象,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去表现战争的场面或边塞的风光。

这些景象(意象),从用品看,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

从景物看,主要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抓住这些意象,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鉴赏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另外,在唐代的边塞征战诗中,还有着一种浓郁的汉代情结: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是唐代边塞征战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总之,边塞军旅诗表现的思想感情较丰富:

①或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②或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

③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

④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

⑤或惊叹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等。

当然,更多边塞诗体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情: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如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张说的“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等。

(二)以课文《采薇》为例,理解上面的理论知识: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猃(xiǎn)狁(yǔn)之故。不遑(huáng)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mǐ)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作品译文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写塞外风光的诗句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三)边悟边练: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穷边词(其二)

姚 合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写塞外风光的诗句

陇西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请结合诗句判断这两首诗是不是边塞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简析这两首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姚诗和陈诗均为边塞诗。

姚诗题中的“穷边”是极远的边地。诗作写边镇的升平景象借以赞扬边镇守将的防守之功。其中有“将军”“边头”等特定称谓。

陈诗的题目“陇西行”是乐府旧题,一般描写边塞战争。诗作借助“匈奴”“胡尘”“无定河”等特定名称,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2)姚诗借描写边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委婉地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之情。陈诗以将士杀敌的英勇、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的无期,来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篇三:《边塞战争诗四首》

边塞战争诗四首

《从军行》《蓟中作》《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塞下曲》

学习目标:

1、把握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的特征。

2、掌握诗歌运用的不同的表达技巧。

3、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边塞诗

歌咏在边境要塞遭受艰辛的将士之心情,和在故乡等待他们归来的妻子之感叹的诗歌。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数作品流丽而音调悠扬,表示出生气勃勃的高扬精神,这与盛唐进取雄放的风气不无关系。这一进期的代表是王昌龄、高适、岑参。 此外,当时作为边塞诗人著名的,有王之涣、崔颢、李颀、王翰等。王之涣的《凉州词》等等,均为边塞诗的佳作。

边塞诗内容 :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苍茫雄浑 )

统治者 穷兵黩武 不用良将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建功立业)

报国无门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边塞诗的风格:

常用手法:

雄壮豪迈

比喻 夸张 用典

常用词语

金鼓旌旗 烽火羽书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胡 羌 羯 夷 轮台 龟兹(qiuci) 夜郎

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雄奇 奇丽 奇寒 辽阔 壮阔 广阔

豪迈 豪气 豪情

报国之志 杀敌豪情 昂扬精神

从军行 (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写塞外风光的诗句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思考:1、这首诗是什么体裁? 写的是戍卒的愁,还是思妇的愁?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戍卒的边愁。

本诗抒发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2、(近)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诗之佳处,在末句‘无那’二字„„海风山月,都化绮愁矣。”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请你说说末句佳处表现在哪里? 虚实结合:前三句叙事,实写所见所闻,层层深入,反复渲染,创造气氛,为后文抒情铺垫。末句抒情,画龙点睛,从对面写起,想象万里之外,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是虚写。这也暗示出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这一曲笔把夫妇相忆、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更具有感人力量。

边愁——边塞与闺阁同写

情景交融——凄凉、孤寂的氛围与思归的哀怨

结合(触景生情,遐思而生情)

二首《从军行》的比较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诗在抒情上,

“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表达征人思乡的深情;

“其四”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二诗在环境上,

都有悲凉意味,只是“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其四”侧重 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内容:讥讽将军无能,士卒久戍难还。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2、手法:互文、用典、不同角度(时、空)

拓展阅读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蓟 中 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

2、“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边事心情。有人认为这是批评“诸将”,而有人认为是讽刺“朝廷”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这是讽刺朝廷。因为,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运用暗示手法,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3、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描写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忧虑;借助孙武、吴起以自况,自己空有雄才大略,却不为朝廷所用,直接抒发了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惆怅苦闷心情。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拓展阅读

形象-景物:

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

人物:

感情基调:

劝别友人,前路莫愁。

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1、胡应麟曾评价岑参的诗歌是“尚巧主景”。此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此诗写边塞热海地区的奇异风光。

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对热海的热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先夸张和渲染: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在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煎煮一样。

再作奇特的想象:必是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但为何偏偏烘烤西方这一个地方呢?其蒸腾的气势延及整个西域地区。这样将热海的种种神奇之处作了活灵活现的描绘,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这首诗描写热海的奇异风光与“送崔侍御还京”有什么关系?构思上有何巧妙之处?

崔侍御为官公正,清廉无私,执法如山,冷峻寒气能逼退热浪,连热海的炎威也为之消减。这里运用反衬手法,借描写热海的奇热来赞美友人的为官品行。构思新巧。

塞下曲 李 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2、杨慎《升庵诗话》评价这首诗是“不坠盛唐风格。”请你说明本诗体现了盛唐怎样的风格?

1、这首诗歌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典故表明自己的看法,请具体说说诗人借用典故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伏波将军马援事,班超立功西域、万里封侯、晚年却恋家思归之事,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 用秦晋殽之战事,表明了坚决彻底消灭敌人的态度。借薛仁贵西征突厥事,主张杀敌不仅要彻底,还要留下得力将士,继续镇守边关。

这首诗借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了诗人慷慨激昂、誓死报国、坚决彻底杀敌卫边的雄心壮志。

这首边塞诗抒发了诗人慷慨激昂、誓死报国、坚决彻底杀敌卫边的雄心壮志。格调高昂,苍凉悲壮,豪迈奔放,意气飞扬,有盛唐边塞诗风格的余韵。

1、内容:边塞之景、吹管望乡

2、感情:思乡

3、景与情的关系

篇四:《描写长城景观的句子》

1、里长城不仅仅是我们中华人民的骄傲,而且其中还蕴含着我们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和辛勤的付出。当我们站在万里长城的青砖上或在欣赏长城的美时,我们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同样,这一项宏伟的建筑令我们后人赞叹不已。

2、塞外强悍的风挟着天籁的鸣声呼啸着,仿佛向我们倾诉着长城的经历。描写长城景观的句子。我寻觅着古老战场的遗迹,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面。我想起了镇守边关的戚继光,想起了同清兵在山海关决一死战的李自成,想起了陆游的悲壮词句:“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金戈铁马,往事如云。

3、还是在幼稚的孩提时代,图片上长城那巨龙般的雄姿,就曾给我的梦幻抹上几多神奇瑰丽的色彩。那时候,我极想知道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父亲总是对我说:“去长城吧,4、登上八达岭长城最高的烽火台上,放眼远望,那蜿蜒曲折的长城,像一条巨龙在飞舞,翻山越岭,游向远方的天边;再看那长城的堡垒,一个连着一个,一段城墙接着一段城墙,一望无际,苍苍莽莽。看到这样雄伟壮丽的景像,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升;那高大绵长的长城,是建造在高山峻岭和悬崖峭壁之上,建造之艰难是无法想象的。

5、开展爬长城了。长城随着险要的山势,曲曲折折,活像一条有生命的巨龙。看看远距离,云雾给长城披上了一层白色的轻纱,宛如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泼墨画。连绵起伏的山脉衬托着长城,显现出一派雄伟的景色,我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了。

6、当我看到长城时,心中激情澎湃。真正的长城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雄伟壮观,像一条金黄的巨龙伏卧在群山之巅。

7、来到长城上,只见长城是用一块块砖头建造的,它的建筑结构包括垛口、烽火台、关城、军用道路等,道路很宽,可以五马并行。往前望去,长城连绵不断,像一条巨龙,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横卧在中华大地上。往城下望去,是悬崖峭壁,我不禁为古人造长城的智慧所折服。

8、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它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其中横贯我国北方的长城规模更为宏大,东西相距长达一万余里,因此,被称之为万里长城。它好像一条长龙,翻阅巍巍的群山,穿过茫茫的草原,跨越法瀚的沙漠,奔入苍茫的大海。由于万里长城气势的雄伟,工程的艰巨,历史的悠久,不仅在我国古代建筑工程中少有,即是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因此,它早已被列为世界的一人奇迹了。

9、后来,登上长城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极目远望。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砖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那高大的城堡,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伟大、雄浑。多么难忘的画面啊!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

10、长城建在连绵起伏的八在达岭上,好像一条长龙,长城的城墙非常厚,也非常高,长更是不可比喻,有五万多公里。所以它才被人们称为万里长城。如果把修建长城的砖石、土方筑一道一m厚、五m高的大墙,这道墙可环绕地球一周有余。

11、长城可真陡啊!有些坡度只有一百三十度,要不是旁边有栏杆,我早就像皮球一样滚下去了,()它的陡真可以和黄山的险相媲美;长城可真长啊,在连绵的山中看不到尽头,好不容易走了四个烽火台,算起来才走了全部的万分之一,真可谓是万里长龙啊!

12、万里长城不仅仅是我们中华人民的骄傲,而且其中还蕴含着我们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和辛勤的付出。当我们站在万里长城的青砖上或在欣赏长城的美时,我们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同样,这一项宏伟的建筑令我们后人赞叹不已。

13、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长城呵,它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我猜想这地球上最长最坚固最浑厚的灰墙里,一定包蕴着什么。它?莫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

14、登上了第一座烽火台举目远望,万里长城气魄宏伟,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它的一边伸向高山之巅,一边沿着山脊沉下深深的谷底。

15、我们来到八达岭长城脚底,长城看上去像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八达岭上,一望无际。有一句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日我一定要爬上长城,当一回好汉!

16、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长城呵,它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我猜想这地球上最长最坚固最浑厚的灰墙里,一定包蕴着什么。它莫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

17、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极目远望。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砖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那高大的城堡,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伟大、雄浑。多么难忘的画面啊!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

18、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

19、长城,人类的巨着,中华之魂!她象一条巨龙,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她是一部气魄恢弘的史诗,两千年的风风雨雨在长城镌刻下宏伟的篇目。八达岭长城是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谊交往的纽带和桥梁,是通向世界的窗口。

篇五:《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1、<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唐·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3、<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4、<荷花>

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5、<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7、<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8、<莲花>

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9、<>

唐·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着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10、<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11、<芙蓉>

唐·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一夕练塘东。

12、<独芙蓉>

唐·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双双鸂鸟游。

13、<夏日南亭怀辛大蓉>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4、<惜莲花>

唐·崔橹

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日风。
留样最嗟无巧笔,护香谁为惜熏笼。
缘停翠棹沉吟看,忍使良被积渐空。
魂断旧溪憔悴态,冷烟残粉楚台东。

15、<重台莲>

唐·皮日休

欹红媠婑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16、<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17、<古意>

唐·韩愈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18、<采莲曲>

唐·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19、<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20、<白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3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