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舞足蹈造句

| 话题作文 |

【www.guakaob.com--话题作文】

篇一:《巧用造句》

巧用造句,构思成文

巧用造句,构思成文

面对话题作文题目写议论文时,学生常出现两个失误:内容上游离话题,结构上缺少清晰的层次。在评分上,后者难以突破“三类中”,前者更是有可能跌到“三类下”。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尝试用“话题”来造句的方法解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下来,感觉此法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现结合两个例子介绍如下:

方法指要:在进行写前指导时,首先要求学生用“话题”造句,对造成的句子进行去粗取精,筛选整理,选择或整合出最具概括性的句子充当全文的“中心论点句”,然后把剩下的句子适当排序,充当文章各段落的“分论点句”,构建出文章的骨架。再紧扣“话题”压缩整编“中心论点句”,形成文章的“标题”。这样,“话题”就嵌入到“中心论点句”“分论点句”和“标题”当中,从而“话题”“标题”和“论点句”三位一体,几个“分论点句”各司其职,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

例一: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三思而后行。(《论语》)

3.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以上名言都谈了“思”,请以“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用“思”造句,整理之后得出的方案:

题目:思考,让你充满力量

第一段:思考,让你充满力量。

中间各段:

思考是人类独有的能力,是成就人类文明的最基本的要素。

思考,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用手舞足蹈造句

思考,让我们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活出个性。

思考,本身充满乐趣,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用手舞足蹈造句

卓尔不群的思考,需要勇气。

辩证:富有力量的思考,离不开行动。知而能行,方为完美。

结尾:思考,让人类充满力量。因为,思考是人类智慧与个性的展现,我们也必将靠我们的思考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例二: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常常有一些细节感动着我们,也常常有一些细节决定着事情的成败,人生的悲欢。

请以“细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用手舞足蹈造句

用“细节”造句,整理之后得出的方案:

题目:细节决定成败

第一段:细节决定成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中间各段:

传神的细节铸就不朽名著。

科学工作者更离不开对细节的一丝不苟的钻研。

细节中蕴含着无限商机。

说到底细节反映出人的智慧。有智慧的人,谨慎细心的人才能明察秋毫,才能巧妙地运用细节。

辩证:有时过于拘泥于细节,也可能酿成大错。

结尾:《老子》中曾论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打造好每一个细节,就能铸就成功。

当然,以上方案只是从事情的成败的角度论述细节的意义,若是再放宽眼界,还可以得出更深刻、更大气的方案:

题目:打造细节,让生活更美妙

第一段:细节中有很多奥妙,打造细节,让生活更美妙。

中间各段:

传神的细节铸就不朽名著,(葛朗台临终的举动)科学工作者更离不开对细节的一丝不苟的钻研。(美国“挑战者号”的爆炸)

说到底细节反映出人的智慧,有智慧的人,谨慎细心的人才能明察秋毫,才能巧妙地运用细节。(周恩来接待尼克松的细节,维护国家尊严)

细节体现素质。(个人素质一小步,民族素质一大步;小处不可随便) 细节蕴含着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亲情、爱情)

辩证:注重细节,但更不要忽视全局。(樊哙的“大行不顾细谨”、九方皋相马的不拘小节、诸葛亮的“观其大略”读书法、陶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结尾:小小细节中有大奥妙。生活就是由众多细节组成的,没有每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就没有全局;一粒沙中有大千世界,每一个细节又都是全局的缩影。所以,巧妙地处理好细节,充满奥妙的细节就会让生活更美妙。

从根本上说,作文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的生活积淀、心灵敏感度和思想深度。这种用“造句”来构思作文的方法,也只不过是众多深化思维、优化写作方法中的一个门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若想写出更高明的文章,还是在对广博丰富的生活的深入思考上多花些工夫。

标新立异,见解新颖

标新立异,见解新颖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这些论述道明了立意的重要性。文章立意首先应求准,进而要求新。新奇的立意,独到的见解,能使作文个性鲜明,给人以心灵的撞击,精神上的鼓舞。

要使见解新颖独特,方法主要有:

一、反向立意

即转换思考方向,对大多数人的见解说“不”。具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全部认同,而作辩证的否定,也就是肯定一部分否定一部分。

比如中学生习作《人一定要往高处走吗?》,以“人的水平不同,能力各异”作为切入点,针对“人往高处走”这句俗语展开求异思维,提出“只要能达到自身发展的目标,暂且往低处走一走也无妨”的新观点,使读者获得有益的启迪。

二、新异立意

作文题目的内涵往往是多层、多义、多向的,大都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开发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仔细梳理,把混沌的具体的表象加以分解,对构成事物的各个侧面、各种因素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相互转化作具体的剖析。尤其是在千万人写同一考题的情况下,要想一想别人可能会怎么写,“我”能不能有更好的选择,能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以2007年上海卷作文为例,与绝大多数考生泛谈“高考是道坎”“生命中的坎坷是道坎”等不同,有位考生写的是“文章的内容比技巧更重要,写作必须跨过华而不实的文风这道坎”,全文笔力集中,主旨鲜明,立意上和阅卷标准相吻合。由于作者巧妙地变向立意,使文章别出心裁,赢得了阅卷老师一致赞赏。

三、高远立意

一般同学在把握题意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求稳、求保险的心理,即顺着题意很“自然”地进入到某一惯常的思路中,于是考场上出现了大量立意肤浅的平庸之作。而那些精品作文,则往往是想落天外,用一种更加高远的立意使题旨得到深化与发展,从而占据了思想上的制高点。

请看2007年上海卷两篇金牌作文的节选:

(文一)我家有个保姆,我喊她“阿姨”,邻居们见了,也跟着喊“阿姨”。当然,我知道,这两声“阿姨”,语气是不同的。

生活中有许多像这样的“阿姨”,小区里带孩子的,家里打扫卫生的,伺候生病老人的„„他们在我们这个城市辛勤劳作着,但是却很少能够真正进入我们这个城市的生活。

这是横在我和保姆之间的一道坎,也是横在大多数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的一道坎。在越来越离不开那些所谓“乡下人”的同时,我们却仍然习惯用某些标准来划分人群,比如地域,比如出身„„

这道坎,令我们在坐享他们的劳动成果时仍难免鄙夷,甚至猜忌。这道坎,令他们在进城务工之后,选择了沉默忍让,以结实而卑微的身躯承受来自身心的压力。

如果没有他们,我不敢想象城里的家长能够从容安心地工作;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不敢奢望一幢又一幢高楼迅速地拔地而起。

而这道将我们与他们深深隔开的坎,它如影随形,同我们的生活纠缠在一起。那些反对民工子弟进入公办学校学习的声音,那种呼吁限制外来人口进入市区的要求„„我们应该为此感到羞愧啊。

„„

(文二)有多少人曾经在这里被牵绊束缚最终倒下?有多少人曾经为了这道坎不辞辛劳穷尽一生?

物欲横流过市。当眼前充斥的不再是那单纯的恬静生活,而是应接不穷的“悬疑”“侦探”“复杂”时,我们应当明白有一道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竖起,它就是:构思过度。

必须跨过这道坎,当我们涉世未深的时候,余秋雨曾在《历史的脸谱》中提及:构思过度已成为这个时代无可避免的灾难。为何我们的文艺界充斥的大多是复杂而又复杂的情节,华丽而又华丽的词藻?精心编织固然不是错,然而过多的堆砌成就的便是一个又一个空洞的躯壳。这里不得不提到韩剧。诚然,情节的老套是它无可回避的弊病,而它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简单的人物、自然的场景无疑是起着关键作用的。简单,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感动。毋须装点得多繁复,自然就好。构思过度在稀有的情况下也许新鲜,但狂热之后,人们回归的依旧是心的感动。当我们涉世还未深,请闭起双眼,只用心听到最清澈的呼唤,跨过那“构思过度”的槛坎。

„„

没有半点犹豫及退缩,必须跨过“构思过度”这道坎,你会发现:生活,比你想象的简单得多!

前一篇作文从大处着眼,由小处入手,将一个普通的社会现象(以地域、出身的差异来划分人群的尊卑)纳入必须跨越的“这道坎”——横亘在城里人与外来务工者群体间的深“坎”之中,可谓眼光独到。文章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谈、阐述中,充分揭示了“这道坎”给异乡人带来的种种伤害,同时也抒写了自己内心的歉意及今后的愿望。用手舞足蹈造句

后一篇文章的作者同样目光犀利,思维深刻,使笔下文章充满了一种力度,一种气势,读来令人震撼。开头直指当前社会中“物欲横流过市”“眼前充斥的不再是那单纯的恬静生活”的事实,在激起读者共鸣和思考后,响亮地提出:“我们应当明白有一道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竖起,它就是:构思过度。”接下来分层阐释观点,通过正反对照、合理引用,以“跨过那‘构思过度’的槛坎”反复点题,使“必须跨过‘构思过度’这道坎,你会发现:生活,比你想象的简单得多”的中心鲜明而突出。阅卷教师读到这样的佳作,怎能不拍案叫绝?

当文化火炬印上了商标

篇二:《用斩钉截铁造句》

用斩钉截铁造句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1.她斩钉截铁地说:“你安心养病钱多着呢!心平下来别关心这事,病会加重的!”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2.犹豫了一下,接着她就斩钉截铁地说,好!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3.老师听了,神情立刻严肃了起来。斩钉截铁地说:“不行,必须练,不能因为我们班给我们学校丢脸!只要大家团结一心,跑快了的等等别人跑慢了的,跑快一点就一定能成功。”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4.老人的话说得斩钉截铁,容不得卡尔不同意。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5.叶诗文可以站出来,斩钉截铁的说,我没有。【用斩钉截铁造句】用斩钉截铁造句。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6.妈妈斩钉截铁的说,一点商量的余地也不留。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7.看到他们一副斩钉截铁的表情,我明白我好像要失去你这个朋友了。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8.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9.每当我听到这个问题时,我都是斩钉截铁地说,不是!然后就转身跑开。【用斩钉截铁造句】文章用斩钉截铁造句出自,此链接!。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10.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11.张瑞敏斩钉截铁地说,正确!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12.老师如法官,判案斩钉截铁义正言辞!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13.话音未落,小东就斩钉截铁地说:“有些人迷恋武侠小说。上课时还对它牵肠挂肚甚至有的人为了武侠小说整天失魂落魄废寝忘食。这就说明开卷不一定有益!”。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14.听着爸爸斩钉截铁的话语,看着爸爸坚定不移的眼神,我被他的执着感动了,不觉手中的广告纸挥动得更快了。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15.适当放弃,做出斩钉截铁的决定,才能成为人生的赢家。【用斩钉截铁造句】造句zaoju.htm。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16.过了很久,妈妈擦干了眼泪,斩钉截铁地说去自首!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17.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却斩钉截铁扔给我两个字,不行。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18.爸爸见状斩钉截铁地跟妈妈说:“你发烧了,不能去我去!”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19.我软磨硬泡地说了一大堆,嘴皮都快磨破了,可老爸不为所动,还是斩钉截铁地说,不行!

<b style='font: 800 1em/normal ari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20.他那斩钉截铁的话,严峻的态度,震慑了所有同学,他们迅速排成两队飞速地下楼。

篇三:《但老师真幽默》

但老师真幽默

“哈哈哈哈„„”什么事这么好笑啊?其实就是我们班主任但老师把我们逗笑的。

我们的但老师不太高,看起来有点瘦,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如果和但老师相处久了,就会发现但老师肌肉比较发达,力气也挺大的。

我最爱上但老师的语文课了,但老师上课很幽默,一点也不死板。如果和但老师生活在一起,不发生意外事故,肯定活得过100岁。今天但老师给我们评讲练习册时,遇到用手舞足蹈造句,但老师说;“有个人捡到100元钱,高兴得手舞足蹈,结果是假的。”“哈哈哈哈„„”教室里笑翻了天,有的笑得趴在了地上。中午,王力扔纸飞机去撞风扇,结果纸飞机被搅到了但老师的眼镜上,但老师大怒:“王力,风扇是用来搅纸飞机的吗?待会儿我把你当人飞机飞过去搅。”“哈哈哈哈„„”同学们又笑了,笑得前俯后仰,有几个同学边笑边锤桌子,差点把桌子震翻了。

但老师也有教训同学的时候,不过教训方法很特别,也很好笑。比如同学上课不专心开小差。但老师总会说:“ΧΧΧ同志,欢迎上台领一串麻辣烫。”还有一次罗博文和梁占打架,被但老师逮个正着。但老师说:“你们敢打架,到教室比力气去,我倒要看看你们到底有多少力气打架。”

到期末考试快要来临时,但老师十分严肃,脸上也没有平时的微笑了,这也是为了我们考试考好嘛!

我们的但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严肃、幽默的人。

篇四:《用垂头丧气造句》

1、小草小花垂头丧气,树叶一动不动,树上的知了不停的叫着,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快下一场雨吧!”

2、刚还信心十足的我,现在却垂头丧气。

3、这些怪念头在我脑中转悠,使刚刚还信心十足的我现在却垂头丧气。

4、这次考试我得了59分,我并没有垂头丧气,我就是不服气,为什么别人考得这么好,我却这么差。

5、学生垂头丧气就是提不起精神的样子,低着头有气无力的样子。用垂头丧气造句

6、我垂头丧气的背着书包,满脑子的都是成绩成绩成绩!

7、有的同学垂头丧气一声不吭地走出了考场。

8、我垂头丧气地走了过去,没心情地说:“刘老师找我有事吗?”

9、有时,考试考砸了,垂头丧气地回到家,10、此时没有叶子的树干,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曳着,垂头丧气的站立在两旁。

11、放学后,我故意装做没考好的样子垂头丧气的回到了爸爸做生意的店子里。

12、在学校里,我们通常会见到这种“投篮”情况,扔中了就会手舞足蹈,扔不中就会垂头丧气地走开,不理那个被扔在垃圾箱外的罐。

13、弟弟听了把汉堡包放在桌上,垂头丧气地走了。

14、到中午了,远远他爸爸又是垂头丧气地回来了。用垂头丧气造句

15、因为妈妈知道我考试成绩不好,自己心里也不痛快,再去责怪我,只会让我更加垂头丧气。()

16、我望了窗外一眼,地上滑滑的,而且也还没干,看来秋游不能去了,我垂头丧气地坐在椅子上。

17、记得那是一个刮着风的下午,我因为考试考砸了而怕回家后会遭到骂,便慢吞吞地垂头丧气地向家里走去。

18、他们高兴得跳了起来,而我们垂头丧气。

19、我只好垂头丧气地看着龙眼干,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吃一个龙眼干可以吗?”

20、原本开心大笑的脸立马就变成一张垂头丧气的脸,气的我火冒三丈,因为老师让我和一个坏男做。

篇五:《用情不自禁造句》

1、一天,我在公园里看见一群小朋友在玩,他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也情不自禁地去跟他们一起玩了。

2、听了奶奶讲的这个感人的故事,我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泪。

3、清晨,我爬上那山坡,那里漫山遍野都开着奇异的小花。花上的露水闪耀着五彩的光辉,我情不自禁陶醉其中。用情不自禁造句

4、闻到妈妈烧饭的香味,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咽下口水。

5、刚跑完步,好想喝水,一看到桌上诱人的草莓,我就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口水,哦,原来真有“望梅止渴”这么一回事。

6、我们经过那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区域时,情不自禁地驻足停留观看。

7、幸福是发自内心的一抹微笑,8、看到生活艰苦的孤儿,想到平时自己的言行举止,我情不自禁地哭了。

9、我去旅游,纪念品看得我眼花缭乱,我情不自禁的买了一个漂亮的蝴蝶饰品。

10、妈妈买了葡萄,我看见了,情不自禁地扑了上去,()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用情不自禁造句

11、第一次看到长城的我们情不自禁发出兴奋的呐喊,与五光十色的大海相比,它有着让人兴高采烈的壮丽和可歌可泣的历史。

12、多么美丽的年华,在此地邂逅人生中第一场扼雪,情不自禁的沉醉在冰天雪地的世界,迷恋上白雪皑皑的冬季。

13、有了这么多的疑惑,迫使读者产生追究起源的想法,情不自禁、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这样的文章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读者想不说好也难。

14、看到广场上阿姨们载歌载舞,我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

15、每当我打开电脑,我就会情不自禁地玩起游戏来,无论妈妈怎么叫我,我都当没听见。

16、有一次妈妈给他读<海的女儿>,当读到小鲍主朝思暮想她心中的王子时,弟弟情不自禁地说:“小鲍主朝思暮想的是王子,我朝思暮想的是玩具。”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3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