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黑暗中的毁灭,白夜里的行走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白夜行》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代表作,该小说于1997年1月至1999年1月间连载于期刊,单行本1999年8月在日本发行。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黑暗中的毁灭,白夜里的行走,供大家参考。

  读后感--黑暗中的毁灭,白夜里的行走

  最近用了一些断断续续的时间读了作家东野圭吾的小说《白夜行》。但是,心里想的是应该晚一些时间再去读的。时间晚点的话,寒风会来的,空气中掺杂些许凛冽的味道,也许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契机,可以更深刻地体会“白夜行”的含义。

  小说开篇利落地介绍了一场谋杀案。一家典当店铺的主人桐原被莫名杀害,尽管有许多嫌疑犯但警察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凶手。直到警官世垣经历长达二十年的追查才得知凶手从来都不在嫌疑犯行列,而是那时怎么都不会被怀疑的被害者桐原年仅十岁的儿子亮司。

  这场谋杀案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亮司为何会杀害自己的父亲?事实是亮司误打误撞遇见了父亲猥亵十岁的朋友雪穗这样不堪的一幕。那时在儿子的眼里和心里,父亲俨然变成了一头肮脏不堪的野兽,正在向朋友扑去。为了救出雪穗和想要打破父亲肮脏不堪的迫切心理,亮司拿着刀向父亲走去。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感到深深震撼久久不息。直到读完许久后的今日,想起《白夜行》仍然有一种类似仙人掌在胸腔中碾压想要急促呼吸却又被莫名压抑的恐慌感。

  我始终相信东野的用意绝不仅仅是为了写一部悬疑推理小说。其实《白夜行》最根本的目的是揭露人性。那么,揭露人性的什么呢?也许,许多人会认为它揭露了人性中的恶。是的,但是恶从哪里来呢?其实,恶的存在是因为生活在罪恶中的人和造成罪恶中的社会。

  许许多多的恶并不是无根的,更多的时候,恶背后的原因更令人感到震撼和压抑。但这并不是要我们宽恕恶,而是要告诉我们,一些行为和言语的改变就能阻止许许多多即将诞生的恶,因为那恶也许就是因你因我因他而起。

  看柴静的《看见》时,觉得这社会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黑暗和不堪。现在似乎能够明白,黑暗并不是无缘无故存在,光明也不是。当人性选择了善,社会将予以光明,人性选择了恶,社会便给以黑暗。

  但是我认为除了恶还有别的。许多读者都在猜测亮司和雪穗之间的关系。亮司为了救出雪穗杀掉父亲,为了帮雪穗进入上流社会铺路除掉了一切阻碍雪穗的人和事。为了雪穗,亮司彻彻底底地成为了一个黑暗中的人。亮司曾经说过,“只希望能在太阳下散步,而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

  也许会有人说,如果没有雪穗,亮司不会有充满罪恶的人生,他可能会继承父亲的店铺,或者经营一家计算机公司。他拥有聪明的头脑和远见的卓识,想把人生过得阳光灿烂对他来说怎么也不会算上一件难事。可是,我们不能将亮司罪恶的人生归罪于雪穗,因为没有人可以强迫和控制亮司,当他拿起刀把头脑中的冲动变为犯罪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没有理由责怪别人。

  曾经看过一部关于精神病症的电视剧,里面的一位精神科医生说过,“每个人或你或我或他在一生中,哪怕是一次,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要杀人的冲动,但是,冲动只是冲动,不是错,把冲动变成行动的那才是罪恶,不管这罪恶的理由是什么,冲动已经成为了罪恶”。

  所以,亮司这一生只能活在黑暗中,即使在白天,也只能隐藏在黑暗的角落里,不见天日。

  爱情或者互利共生,我想都无法准确描述亮司和雪穗的关系。亮司这一生多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保护雪穗,所有坏的恶的事情都是亮司来做。也许亮司是为了证明世上还有干净的存在,自己已经行走在黑暗中,哪怕是一个,只有一个,至少可以正大光明地行走于太阳下,那就是雪穗。又或者亮司知道,世上的任何人都不会和自己站在一起,但至少有那么一个人,那个人和自己分享着隐藏多年的秘密,那个人和自己一直合作默契,那个人可以真正地理解自己,那个人会和自己站在一起。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中,亮司和雪穗像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安慰,相互理解,相互支撑。即使一辈子身处黑暗,至少不会孤单。

  可是事实却是亮司在制造恶的同时,雪穗的心也在一步步向黑暗靠近。所以雪穗说,“有总是活在太阳底下的人,也有不得不生活在漆黑的深夜里的人。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结果,雪穗从不以真面目示人,亮司则至今仍在黑暗的通风管中徘徊。

  “要是知道这个事实,你就没有什么好不安了吧”。小说结尾,亮司跳楼自杀,雪穗转身离去,背影犹如白色的幽灵,她一次都没有回头。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4944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