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爱慕的古诗词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古代女子表达爱慕的古诗句》

求古代女子表达爱慕的古诗句!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唐)李白《三五七言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唐)白居易《南浦别》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信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水深!—白居易《长相思》

夜长酒阑灯花长,灯花落地复落床:似我别泪三四行,滴群君满坐之衣裳。与君别后泪痕在,年年著衣心莫改。—(唐)元稹《离思》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泪还惜别,为君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明代山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翦梅》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宋)张先《千秋岁》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朱淑真《生查子》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诗经•周南•关雎》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唐)张籍《节妇吟》

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唐)温庭筠《望江南》

洗罢,独倚上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断肠白苹洲!—温庭筠《望江南》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唐)李商隐《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五代)李煜《更漏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宋)欧阳修《玉楼春》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苏轼《江城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宋)晏几道《鹧鸪天》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宋)陆游《钗头凤》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西风误!—(宋)贺铸《踏莎行》

若是两情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宋)晏殊《木兰花》

篇二:《2013古诗词赏析》

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首句起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此句统摄全篇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为一篇中心,全篇写追求过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抒写单相思之苦,一往情深,但哀而不伤。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后两章是想象,自己与淑女两情相悦,弹

琴鼓瑟,亲近友好的情景,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和敲锣打鼓把姑娘娶进家门的热闹欢乐场

面。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思想感情:通过描绘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现了他对美满婚姻的期盼。

感情基调:健康明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练习:

1、《诗经》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 西周 至 春秋 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故又称 “诗三百” 。整部诗集共分 风 (160篇) 雅 (105篇) 颂 (40

篇)三部分,并多采用 赋 、 比 、 兴 的艺术手法。

2、请写出《关雎》一诗的故事梗概。

3.《关雎》中耳熟能详、统摄全篇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中最能体现主人公

夜不成眠、相思之痛的句子是“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4.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关雎》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漂亮姑娘的思恋,诗人即景言情,借助气氛的烘托、

幻想境界的描述,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诗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梦想成真、化苦为乐的真实情景。

C、《蒹葭》共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D、两首诗相比,《关雎》着重于叙事,诗中有一条较为明晰的叙事线索;《蒹葭》重在抒情,景

物与情感完美结合。

5、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C )

A、这首诗即景抒情生动的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表达爱慕的古诗词

B、诗中善用双声叠韵的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C、诗歌末章抒写了主人公梦想成真的欢乐情景。

D、诗中由“雎鸠和鸣”引出“君子好逑”是比兴手法。

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位美丽的姑娘,大胆的追求却追求不到,最后在幻想中得到心爱的姑娘。

6、请查有关本诗资料,看看孔子说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什么意思?

二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表达爱慕的古诗词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思想感情: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

伤之情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和执着、敬慕。(这些从每章的后四句可看出)

艺术特色:兴的手法 借景抒情 重章叠句

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用芦苇,霜露,秋水的景物渲染出一种凄清迷离的气氛,来烘托所思

不见的惆怅之情。每章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以此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

人意会到主人公已在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

练习:

1、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 蒹葭、白露、道阻、水中 ,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纯洁和

执着。

2、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 含蓄 美、 意境 美、 回环 美、

音乐 美。

3、从文中找出几组近义词写在下面。

苍苍—萋萋 坻----沚 湄----涘

的思想感情。

5、诗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见赏析)

6、诗歌运用了重章叠句表达方式,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使诗歌具有音乐的韵律美,使结构更加整齐,表达的感情一步比一步

7、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此诗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上人的渴慕、思念之情,是庄重而亲切的,虽有焦灼,但并不哀伤。 4、诗歌抒发了一种 主人公苦苦追寻自己心中的“伊人”,但是却始终可望不可即的痛苦 的强烈。

一、内容: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

8、举例说明本诗的感情基调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凄清迷离,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伤之情

三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实写:海水、山岛、树木、百草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动静结合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二、注意情和景的结合,用凄迷之景衬托可望不可即之情。 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执着敬慕。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虚写:奇特想象,表现使人博大胸襟。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动态描写: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态描写: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感情基调:苍凉慷慨

思想内容: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

作者决心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可看出)

写法:虚实结合、想象、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练习:

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写的是静景。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若”是好像,奇特想象,生动形象的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

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苍凉慷慨 。

5、诗中最能反应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四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思想内容:本诗写诗人隐居田园,回归自然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恬静的生活情趣和高远的心志。

名句赏析: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下采撷菊花,悠闲中偶然见到南,表现了诗

人物我两志的超然神韵和悠闲自得的情趣。

②对“心远地自偏”的理解:原意是心灵既然远远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于

喧境和处于偏僻之地一样,其反映的哲理诗: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以使喧闹的环

境变得偏僻幽静。

练习: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指作者的 隐居 生活。“真意”是指 人生的真谛

2.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 宁静(平和、闲适) 的特点。

3.下面对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景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本诗融景、

抒情、说理于一体。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他一起回

去了。

4.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恬淡静谧 的心境。

5.前人评论这首诗时常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

字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为什么这样说?

“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东篱下采菊的悠闲,不是有意而“望”而是无意而“见”,从

而很好的表现出作者悠然恬静的心境。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的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表达爱慕的古诗词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

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

成的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和“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

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7.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续写,说明“ 心远地自偏 ”(用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用原文)这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9.描写人和自然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中“心远”的对象是什么?

官场的生活和世俗的纷扰

8.作者身居闹市但保持宁静的生活状态的原因是 “心远地自偏”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点明送别之地:长安

风烟望五津。 点明朋友赴任之地:四川。 “ 望”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 方“蜀川”联系起来

与君离别意, 写离情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千古名句,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无为:不要。

儿女共沾巾。 尾联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恳劝慰之情。

··················································································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的真挚的友情。

名句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

也如同比邻一般。运用设喻,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真挚的友情,一扫以

往送别诗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 王勃 ,他和 杨炯 、 卢照邻 、 骆宾王 并称“初唐四杰”。

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 一扫以往送别诗中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

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本诗中的句诗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4、简要谈谈诗中“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使人产生的联想。

“望”字使人联想到既然“五津”“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远别,不必为离别而悲伤。使人联想到气象开阔。表达了诗人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5、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是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样哭鼻子,抹眼泪。

6、你能写出两句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感情基调的送别诗句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7、下列对本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

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

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为邻,

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8、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真挚的友情能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9“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无为”的意思是什么,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篇三:《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

4、鉴赏古诗词中常见的结构特色

5、了解古诗词鉴赏的常规题型及解题思路、答题模式

教学重点、难点

1、鉴赏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了解古诗词鉴赏的常规题型及解题思路、答题模式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评讲结合

教学课时:

本专题共6课时,其中考点分析、方法指导2课时,练习课2课时,练习讲评课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抒情方式在古诗词中的几种表现形式

鉴赏修辞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知识点解说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 在诗歌鉴赏中,有时表达技巧也被称作艺术手法。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情感。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表达方式,如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等

2、修辞技巧,如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通感 双关 反复等

3、表现手法,如衬托 对比 渲染 联想想象 欲扬先抑等

4、结构技巧,如首尾照应 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 铺垫等

二、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方式

古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1、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1)、直接胸臆 直接对有关人和事物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这类题答题思路是:找出直接抒情的诗句,解说诗句意思,分析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把情感寄予在描写的景和物中,间接含蓄抒情。

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A、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

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B、寓情于景(或物)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

离愁别恨。

C、乐(哀)景哀(乐)情

如唐代谢诨的《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正如《姜斋诗话》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鉴赏诗歌的描写特色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A.正面—侧面 B.实写—虚写 C.动景—静景

D.近景—远景 E.点---面 F.远、近、高、低、

中考得最多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白描:所谓白描手法,本是一种绘画技巧,即素描,用于文学上即指文字简洁朴素,不加烘托渲染的描写方法。效果是简洁、鲜明、传神。

这类题答题要点是:解说诗句内容,描绘写了什么景,分析对抒情有什么作用。

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用白描手法,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

三、鉴赏古诗词的修辞技巧

《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格是:比喻、排比、夸张、借代、比拟、设问、反问。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装置难酬的苦痛。

5、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表达爱慕的古诗词

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鉴赏古诗词中常见的结构特色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鉴赏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1、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起兴、联想、想象、衬托 \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结合、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2、主要表现手法分析

(1)、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一般都是选取一个具体的事物进行描写,读这类诗我们必须抓住诗歌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来看它与社会生活有什么联系,从中理解其象征意义,从而解读作者的心志。 这类题答题思路是:首先分析事物的特点,再概括出其意蕴,然后指出其中的思想感情。

如虞世南的《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2)、虚实结合

对于虚实,最重要的是能准确判断哪里是虚、哪里是实。我们一定要记住: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现实为实,梦忆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当前为实,过去未来为虚。

这类题答题要点是:指出哪里是实,哪里是虚,描述诗句内容,分析二者结合有什么效果(思想感情)。

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本诗实景与虚景交融,前两句“雪净”“月明”等景是实写,三四两句妙就妙在将《梅花落》的曲名拆开,营造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片片落梅,一夜之间飘满关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

(3)、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如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4)、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如刘禹锡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二、鉴赏古诗词中常见的结构特色

古诗词的结构技巧主要有: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过渡、铺垫、伏笔等。

三、分析技巧题的一般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对这首诗(或这一诗句)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例题: 春日五首(其一)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首小诗别具一种清新婉丽的味道,十分受人喜爱,是什么原因使得诗歌具有这种艺术效果呢?请结合诗句,对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分析 :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不是一般的客观描写,而是赋予人的情态,收到了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一夜细雨的滋润,娇嫩的花草已经感到受不了了。一个“含“字,一个“卧”字,不仅刻画了芍药蔷薇经雨后的娇弱状态,传达了它们的愁绪,就连诗人的爱花之情也都包孕其中了。

四、注意对下面几组概念的把握

1、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2、虚与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篇四:《表达爱慕之情的诗句》

1、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一缕情丝不曾断,两行泪水似涌泉。

3、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4、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表达爱慕之情的诗句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7、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8、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9、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10、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11、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12、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表达爱慕之情的诗句

13、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4、风雨不解离别恨,15、今生一场荷花梦,来生还做护花人。

16、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7、多少柔情诉不尽?空余一曲<笑红尘>。

18、一埠沧海变桑田,一埠留君作思念。

19、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20、天上一首瑶台曲,人间一段生死恋。

篇五:《表达恋人之间爱慕之情的诗句》

1、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2、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3、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4、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表达恋人之间爱慕之情的诗句

6、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7、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8、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9、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0、多少柔情诉不尽?空余一曲<笑红尘>。表达恋人之间爱慕之情的诗句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2、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13、一埠沧海变桑田,一埠留君作思念。

14、今生一场荷花梦,来生还做护花人。

15、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16、采莲湖上掉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17、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轻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18、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19、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20、风雨不解离别恨,缠缠绵绵到窗前。

21、一缕情丝不曾断,两行泪水似涌泉。

22、天上一首瑶台曲,人间一段生死恋。

23、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5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