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在对的时间

| 话题作文 |

【www.guakaob.com--话题作文】

张爱玲在对的时间 篇一:《关于爱情 (这个时间段对于爱情的理解)》

关于“爱情”

这不仅是一个令人亢奋或是忧伤的词语,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老的传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故事,追忆每个人的恋爱史,总是能够感受到年少的懵懂与无知,还有那么一点点洒脱与随风一般的自由,说不定还有一点小惆怅。有时候用“一时糊涂”来形容一段感情的开始似乎并不为过,无声无息的开始了,轰轰烈烈一番,而后悄然结束,最后互相感慨遇到的不甚合适,所以往往我们会听到:“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对的人是十分幸福的。”

当你觉得遇到一个投契的人,内心会产生出很奇妙的情绪,还有就是感觉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好像此生就是在寻找着对方。张爱玲是这么解释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有这样的际遇是十分浪漫的,不过遇到的人肯定不多。相反上帝对于爱情解释就更加直白一些:男女都是全人的一半,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寻找另一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人。不过我觉得,爱情的产生更多是心生好感而相互亲近,因为信任而彼此关联,有时候还有可能是因为距离产生的神秘感而激发起对对方的好奇心。不管怎样,爱情总是产生了吧。 爱情是十分纯洁的,面对那些坚贞不屈的爱情故事,我总

是抱着十分憧憬而又崇敬的膜拜心态去品读的。对于一些霸气的爱情故事,则是让人心驰神往,比方说木马计里海伦的爱情故事。帕里斯对海伦的爱无疑是执着的、坚定的,不过这顶绿帽子可不是墨涅依斯能够忍受的,帕里斯不但顺手拐走了自己的女人,还顺走了自己的金银财宝,此仇不报确实非君子,经过了十年的战争,希腊人打的头都大了。不过,当那些元老们看到特洛伊城邦上面魅力无限的海伦时,发出了感人肺腑、流传千古的名言:“为了这样的女人,再打十年又何妨?”

我相信每一个男生在读到这儿时都会在心中勾勒海伦的形象。当年高中老师在讲这个故事时,是在讲关于想象的修辞手法,海伦到底有多美,你可以自己去想象:如果你身高170,你可能觉得你心中的海伦可能160最好;如果你长的比较宽,你可能觉得你心中海伦可能应该有点杨贵妃的味道;如果你长的比较黑,说不定你心中的海伦就是非洲黑妹的远房表亲也不是没有可能。现在回想起这段往事来,觉得这老师实在是太逗了。(张爱玲在对的时间)

当然特洛伊战争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奥德修斯的木马计成功征服了特洛伊,墨涅依斯在踏平了特洛伊城邦之后,也把海伦带回了希腊。墨涅依斯证明了爱情是需要实力作为后盾的,他是能够承担起一个男人的责任的,不过这个故事读起来,总是让我联想到吴三桂、张学良之流,他们身上有相通的地方,不是因为红颜,而是因为容颜,想来,这是爱情么?女人如果有这样的遭遇,是该庆幸呢还是不该庆幸呢?

说这个故事,自然而言就与我们民族众多的爱情故事有了比较,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引得卓文君与之私奔;苏轼因为王弗早逝而写下来那首著名的《江城子》,让人读来唏嘘不已;陆游因为母亲反对而给爱妻唐婉一纸休书,留下千年凄语《钗头凤》;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曾经是多少人的爱情童话,不过危急关头还是不靠谱。跟墨涅依斯对海伦的爱相比,就感觉缺乏了一种霸气与豪情,墨涅依斯倒是可以与项羽的爱情故事相比较,不过他们的结局却风格迥异。我们有时候总是幻想着琼瑶阿姨小资情调的爱情,甚至还憧憬着《华山畿》般的梦幻爱情故事。但现实告诉我们,男人缺乏承担,或者不能保护自己的女人,那么女人会觉得自己遇人不淑,所以有时轰轰烈烈一番,也不是不好。(张爱玲在对的时间)

但另一方面,相较于西方,我们对爱情的赞扬更含蓄,也更显温馨。像诗经里面的“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等都表现出来对于爱情期待,特别是《上邪》中的经典句子:“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读起来真的是让人热血沸腾,有一种为之献身的气概。同时,爱情的正反面教材也不少,万恶的焦母拆散了刘兰芝与焦仲卿,也包括陆游的母亲,在爱情的史书上又一次充当了恶人的形象,很好的客窜了一把坏人,伟大的母亲形象就这样全毁了,不过也有秦罗敷、孟姜女、白娘子这样的爱情的义士,他们为了爱情不可谓不执

着,他们都是爱情的楷模,纵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张爱玲在对的时间)

不管东南西北,风俗各异,对于爱情来说,总是需要一个信物凭证的,古人有把茅草作为爱情信物的,颇值得考证一番。记得去年去峨眉,在上山的途中,在那些生锈的铁链上,挂着满满的同心锁,据说上山的情侣们都会在山下或者其他地方买上一把锁带上山,两人相约一起找个合适的地方把同心锁锁在铁链上,然后把钥匙抛到山谷中,个中意义不言而喻,锁住两个人之间的温馨与浪漫,这是一个多么浪漫的举动,看着下坠的低低的铁链,当时也蛮激动的,只是有此心,无此人,那条上山的小路现阶段是见证不了我的幸福的。

看那些上山的情侣都是恩爱有加,不过我想开始时两情相悦的应该是少数吧,总是一方强烈的追求另外一方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假如一个人无所畏惧、不计报酬、心甘情愿的帮一个女生做一些琐碎而又费时费力的事情时,那么毫无疑问,他已经喜欢上你了。但如果你是女汉子的话,那么你可能会非常遗憾,这些事情你都能够搞定,你身边的男生真的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这样,女汉子找不到如意郎君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所以对于女孩儿来说,有时不妨稍稍示弱一下,给男生足够表现的机会吧。(张爱玲在对的时间)

但如果对方不是女汉子,在爱情面前,你是想找一个喜欢自己的呢,还是自己喜欢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大部分人是愿意选一个喜欢自己的吧,毕竟我曾经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张爱玲在对的时间)

最近有点新发现,这种想法似乎不怎么靠谱,本质上对于这个问题,其潜在意义更多的是爱别人幸福还是被别人爱幸福,并非你选了一个爱你的人,就意味着你你一辈子不用付出,也并非你选了一个你爱的人,他就一辈子不用付出,因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是靠着单向的爱存活的。爱情是双向的,对于爱情的双方,都需要学会爱与被爱,对于选择,那只是一个起点的方向问题,并不能代表最终的结果,只有两个方向都走通了,爱情才有可能修成正果。

所以说,选择爱你的,是被动,你爱的,是主动,如果你选择了你爱的,就要教会让他(她)去爱你;如果选择了爱你的,你就得学会去爱他(她)。对于这两种选择,要往后走都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你选择了你当时不爱的人,你就要试着接受TA对你做的每一件事,然后也去爱TA,如果选择了当时不爱你的人,你就不得不按照TA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去付出,激活TA对你的爱,不过这些做法都很考究手艺。对于爱情,其实有些人是无师自通,游刃有余,有些人脑袋就像木鱼,怎么敲、怎么导他都不会的。

岔开了,回到选择的问题上来,不管是你选择爱你的还是你爱的,这都不是一个人的事儿了,往往有些时候我们会追求这二者的动态平衡,所以,你不爱的人,不证明以后你就不会喜欢上TA,不爱你的人,也不能证明TA以后就不会喜欢上你,能不能走到最后获得小幸福,不是简单的看谁选择了你或者你

张爱玲在对的时间 篇二:《张爱玲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在对的时间)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天才梦》

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最后自己想来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当初是什么原因把彼此分开的。然后,你忽然醒悟,感情原来是这么脆弱的。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风雨同船,晴天便各自散了。——《一别一辈子》

我觉得一条长长的路走在了尽头。——《小团圆》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在对的时间)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张爱玲在对的时间)

文章一开头就是这样完美的比喻,一针见血外加尖刻、残忍,没有给那些男人留任何情面和可回旋的余地,把他们从里到外看的一清二楚,一直以来顶天立地的爷儿们,在这里不过是地上的一捧尘土而已,经不起任何爱情的考验与时间的磨难。

娇蕊的那些幸福都是男人的谎言捏造出来的,而悲哀却是实实在在的,在对的时间里爱上了一个自私又自由的灵魂,他可能是爱过的,可最爱的终究还是他自己。

当娇蕊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丝毫没有准备负责任的男人身上,这样构筑起来的幸福怎能不坍塌,誓言中的他许给的水晶宫殿不过是一间歪歪斜斜的土房子,就连倒掉时趁势而起的灰尘都能让她迷眼流泪不止,伤心和痛苦都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的,他永远都看不见,就连最后你委曲求全说要给他自由的时候,他也只是看到了解脱的快乐而无视你流血不止的一颗心。爱不能挽留的时候,还好,把最后的尊严记得留给了自己。华丽的转过身来,把寂寞和失望都留给自己,给他自由,让他走。(张爱玲在对的时间)

在爱情的游戏里,女人一直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像陀螺一样迷醉在刚恋爱时的浪漫中,宁愿一直这样长睡不醒,晕晕乎乎的忘记了现实的存在。

男人对爱情的憧憬大多是以欲望开始并以占有而告终的,他会被一个特别的女子所吸引,他会禁不住诱惑,他的心也就飘起来了,总想用征服来证明自己,当女人转过头来认真面对的时候,他却心慌了,因为他从没有说过要你的真心,一切不过是玩玩而已,他们最怕的就是对爱情太认真太执着的女人,这会打乱他们安静的生活和既定的方针,爱过你,却不能在一起,他说他有太多的责任要背负,他还有很长的路要一个人去走,这是最好的理由也是最滥的借口,不负责任是最好的解释。可能他转过身的时候也会心痛过,只是因为少了一个爱他的女人。

对于振保,可以理解却不能原谅,这样的男人爱的太自私也太虚伪,他娶烟鹂,于是烟鹂就成了他的看到的蚊子血和饭粘子,多年以后他再遇到娇蕊时在公车上哭了起来,哭什么呢,是在后悔以前的选择?还是后悔曾经不懂的珍惜?这大概只有他自己才最清楚。如果娇蕊当初和他在一起也要成为蚊子血和饭粘子的话,那么这样的男人还值得被爱着么?永远都在后悔和遗憾得不到的,麻木冷漠就在眼前的,真是讽刺,这真是一个笑话。 如果注定要成为一个人眼前的蚊子血和饭粘子,那么是否选择离开这样深爱着的人才算对,做他心头上的朱砂痣或许才幸福,有些时候何必一定要在一起到最后互相麻木连厌烦都觉得多余呢?找了一个爱与不爱都无关的人,不管是他的什么和什么,都可以用平常心来对之,所以才说最在意的那个人总是让人最揪心的。

如果有那么一个人,他可以认真的爱,他要的不仅是华美的过程,还有圆满的结局;如果有那么一个人,在他的心里只有朱砂痣而没有蚊子血,只有床前明月光而没有饭粘子;如果有那么一个人,他也有过白玫瑰和红玫瑰,但在彼此共同相守的时光里,他的心头却只盛开着你的那一朵;如果有那么一个人„„

振保“才同玫瑰永诀了,她又借尸还魂,而且做了人家的妻”。他失去玫瑰,命运安排娇蕊来补偿。好比时光倒流,又回到汽车里“振保心里也乱了主意”那一刻。“而且这女人比玫瑰更有程度了,”娇蕊是更从容、更充分的玫瑰——小说给了她更多的篇幅,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振保最终也就可以像拒绝玫瑰那样拒绝她。

“婴孩的头脑与成熟的妇人的美是最具诱惑性的联合。”娇蕊的头脑是玫瑰的头脑,娇蕊的美是成熟之后的玫瑰的美。两个人本来一样,但振保不这么看。娇蕊像玫瑰似的深深爱他,也像玫瑰似的绝不适合做他妻子——“这样的女人是个拖累。”但是“玫瑰到底是个正经人”,而“娇蕊与玫瑰不同,一个任性的有夫之妇是最自由的妇人,他用不着对她负任何责任。可是,他不能不对自己负责。”两次悬崖勒马,对玫瑰是“坐怀不乱”,对娇蕊是“始乱终弃” ——不过振保看来,与其说他“乱”娇蕊,不如说娇蕊“乱”他。他觉得她是坏女人,但又舍不得她,就像舍不得好女人玫瑰。

“从前的娇蕊是太好的爱匠。现在这样的爱,在娇蕊还是生平第一次。”她不知道自己怎会这样。张爱玲笔下别的女人活在这个世界,不是要变成什么样子,就是被变成什么样子;而娇蕊纯然是她自己,好像与这个世界了无干系。“像娇蕊呢,年纪虽青,已经拥有许多东西,可是有了也不算数的,她仿佛有点糊里胡涂,像小孩一朵一朵去采上许多紫萝兰,扎成一把,然后随手一丢。”那些女人算计,或被算计,其间有太多掌握了的和掌握不了的规律,逻辑;对此娇蕊一无所知。那些女人都在黑暗里,只有娇蕊是光明的。她不像沁西亚是被想得光明,她活成一片光明;她和言丹朱都是赤子之心,但她无意多管闲事。娇蕊只想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好安排一个她所爱的人。“她是十分自信的,以为只要她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别人总是绝无问题的。”

然而“这一次,是那坏女人上了当了!”她牺牲自己,振保却牺牲她。娇蕊不知道自己怎会这样,更不知道她所爱的人怎会这样。她的确“如同一个含冤的小孩”。在张爱玲笔下,光明与黑暗最终一概归于黑暗,娇蕊的下场并不比别的女人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张爱玲对待她们,几近于替天行道。(张爱玲在对的时间)

当然娇蕊还得继续活下去。二人重逢,与初遇适成对比:“振保这才认得是娇蕊,比前胖了,但也没有如当初担忧的,胖到痴肥的程度;很憔悴,还打扮着,涂着脂粉,耳上戴着金色的缅甸佛顶珠环,因为是中年的女人,那艳丽便显得是俗艳。”这样的她,振保还舍不得,他舍不得他的“红玫瑰”的记忆。

娇蕊说:“是从你起,我才学会了,怎样,爱,认真的„„爱到底是好的,虽然吃了苦,以后还是要爱的,所以„„”不是不解当年“吃苦”的缘由,便是无法摆脱“认真”的惯性。从前“她仿佛是个聪明直爽的人,虽然是为人妻了,精神上还是发育未完全的”;多年过去,娇蕊也许不再是“聪明直爽的人”,但“精神上还是发育未完全的”——爱使她这样,爱的挫折更加使她这样。然而娇蕊终于承认自己是活在这个世界里,像张爱玲笔下别的女人一样:“是的,年纪轻,长得好看的时候,大约无论到社会上去做什么事,碰到的总是男人,可是到后来,除了男人之外总还有别的„„总还有别的„„”娇蕊应付不了,也得应付。这是她的可爱之处,更是可怜之处——虽然比起那个仍在可怜地怀想着她的男人,总归要好一点儿。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半生缘》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花凋》

(张爱玲在对的时间)

余秋雨在《张爱玲之死》中所说:“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个远年的上海风韵永存。”

人生没有完美.不管选择哪个,总有令人感到缺憾的另一面.

张爱玲在对的时间 篇三:《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

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

摘要:张爱玲是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杰出的海派女作家代表作家,她的创作力图还原战争背景中人的固有的本性,张爱玲所展示的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芸芸众生在战争环境中正式的人生形态。在张爱玲的“私语”中,交织着复杂而矛盾的美感倾向,一方面是对现代文明的“荒凉”感受中呈露出来的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美感特质,另一方面,则是对士大夫乐感文化传统的眷恋,对普通人的寻常人生乐趣的沉迷。《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一部经典的中长篇小说,是一个动听又不近人情的故事。张爱玲用她苍凉的笔调,华丽绚烂的语言,营造出一种苍凉的美感。

关键词:张爱玲 ;爱恋;悲凉;艺术风格

一、故事简介

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服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之际,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在读完了张爱玲的这篇小说,就会发现,说他是传奇,不如说是一个反传奇的故事。书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并不是美貌惊人,流苏与范柳原成婚,交易的因素亦多于爱情的因素。这倒是“倾城”的另一个意义:倾覆、倒塌、沦陷,在这个意义上,倾城之恋名副其实。香港的沦陷成全了白流苏和范柳原,使他们做成了一对平凡的夫妻。

二、白流苏的悲凉

在《倾城之恋》这本书里,白流苏由一个楚楚可怜,等待救援的落难公主,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主动出击,为自己未来而努力的女骑士。旧思想在这个家庭中根深蒂固,况且先前婚姻的失败,娘家的冷落以及徐太太的适时点醒,都逼得流苏心里只能摆下“婚姻”这个唯一事业。从而形成了她以“赌徒”为背景的婚姻模式。而败落的家、守旧的老母、为钱是图的哥嫂共同逼迫了白流苏,撑起了她柔弱背后的强悍。《倾城之恋》一开始就涉及一个全然不同的时间情景:“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个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1】流苏就从这样一个近于凝固的家常时间走出来,这是个要创造自己命运的女人,她的创造,可以说是要在白公馆的时间轨道中挣扎出来,开始她个人生命的时间。这点启悟,从一个特殊的时刻开始——前夫的死。徐太太来报丧,流苏面临一个选择,兄嫂一致挤兑她要逼她回去守活寡,流苏没法儿不迫切地为自己寻找归宿,这个家是再也住不下去了。因此,流苏必须逃离开嗜着她青春和生命的上海,那个时候家庭的侮辱早已经盖过背井离乡的伤感。而范柳原不过是她为了给家族一点颜色瞧瞧的道具,或是一张长期的饭票。

张爱玲的作品总是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倾城之恋》亦是如此。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

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在对亲情、爱情描写的同时,张爱玲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受,探寻人物内心世界,透过剖析他们的行为,从而演绎了一幕幕人性遭受摧残的悲剧。

三、苍凉的风格(张爱玲在对的时间)

张爱玲是冷静的。她笔下的故事,无论结局是悲是喜,是好是坏,也一律是冷静淡漠的一种基调。冷静的文笔描写冷静的现实,冷静的现实冷静地表达人性,翻来覆去感叹的是同一种苍凉的情绪。张爱玲喜欢用些艳丽浓重的字眼,在她的小说中随处可见那种种华丽凄艳的文字,通过那份绚丽色彩突出她所表达的主题,给人视觉上一种强烈的冲击,让人在视觉冲击中去联想,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

张爱玲说:“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角,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是因为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2]从“悲壮”转换到“苍凉”, “悲壮”与“苍凉”之间既有相通处,也有相异处,相通证明张爱玲确实具有悲剧意识。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她曾说过:“如果我最常用的字眼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种惘惘的威胁。”[3]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个荒凉的世界,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余;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整个创作渗透着悲凉的阴气。

因而在这部小说中,始终笼罩着这样的基调苍凉。而且她往往以繁华的都市和大家族为背景,透过这些传奇的繁华的背景我们总能感受到她心中隐隐的悲哀和作品中挥之不去的苍凉。

四、 张爱玲式的爱情 张爱玲笔下的爱情似乎拥有着太多的坎坷,男女主人公的存在并不只是代表着他们自己,推来攘去的,还有他们背后的时代。爱情下的无奈,浪漫中的凄凉,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已经不再是才子佳人的童话,仅存的浪漫全化成了凋零的花骨朵,风一吹便是四处散去,像及了张爱玲那种隐藏于文字之下的苍凉,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许刺骨的寒冷。

《倾城之恋》是这样开头的:“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啊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沧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胡琴上的故事应由光艳的伶人来扮演的,长长的两片红胭脂夹注琼瑶鼻,唱了,笑了,袖子挡住了嘴„„ 然而,这里只有白四爷单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阳台上,拉着胡琴。”[4] 胡琴咿咿呀呀拉着,渲染出白流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张爱玲营造的梦魇般的氛围与情调,笼罩着小说中的人物和周围的一切,从小说的一开始就充盈着苍凉,抑郁而哀切的胡琴声。与伶人扮演的热闹场景相比,四爷独自在黑沉沉的破阳台上的身影就显得凄凉多了,更显示出了白公馆的冷清和衰败的气息。从这胡琴声中引出了白公馆的一件稀罕儿事——徐太太来“报丧所引起的一场风波,也正是这场风波让白流苏明白了她的家人是一群怎样的人。这些就是白公馆的人,透露了她们对亲情的淡漠,对流苏的冷情,只为了自己的利益,显示出了他们的冷酷无情。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流苏的命运注定了是悲惨的。所以最后她决定听从徐太太的话用自己作为赌注勇敢的选择了离开了这个封闭、落后、没有人情味的

家。

也许在其他作家笔下,白流苏最后的命运也许会以一场以外的死亡做为故事的结束,以此升华白流苏悲剧的一生,向那个黑暗的时代发出呐喊。然而,熟悉张爱玲小说的人都会发现,张爱玲似乎很不愿她的人物意外死去,以至于我们看到那些如鬼魅般的女子总是没完没了地游来荡去的,硬是要过完她的有也无,无也有的时间!而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本也就没有时间,即便偶然记着了,也与人物与故事没多大的干系!人物在游移而非时间在流逝,这本就是白流苏之人的生活,从此这些白流苏之流的悲剧女子终于成就了一段绝唱!

当白流苏笑盈盈地把蚊香盘踢到桌子底下的时候,一个张爱玲式的爱情故事终究结束了。倾城倾国的女人大抵如此吧!再美的人儿也逃脱不了生活的琐碎,平凡与平淡本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梁祝般唯美的童话只不过是不食人间烟火之人的乌托邦罢了。现实的出现既而粉碎了一切,爱情开始变得轻如毫毛。这并不是我们喜新厌旧, 是尘世之下太多太多的纷杂让我们挑不起那最重的一担。担心的、恼怒的、忧郁的、流连的、羞怯的⋯⋯每个人都是“精刮”的,得一份心无旁骛、纯洁的情感着实不易。即便是拥有,也只怕是在更多的无奈下被蚕食得只剩躯壳。

张爱玲的故事里永远是让人叹不尽的忧。像是道尽了人世间的沧桑,每每读罢,一阵心痛萦绕心头,却道不明是为哪般。或许这就是她故事里的苍凉,比爱情更为深远的艰涩⋯⋯

参考文献:

[1]任茹文,王艳 张爱玲传 团结出版社,2008

[2]张爱玲 流言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

[3]任茹文,王艳 张爱玲传 团结出版社,2008

[4]张爱玲 倾城之恋 京华出版社,2006

张爱玲在对的时间 篇四:《汪国真:感谢》

文/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汪国真<感谢>读后感

很多年前看到汪国真的这首诗歌,仅仅觉得很美丽,却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与收获。我是不是太幸运了?

一直觉得,能带着一颗感恩之心生活的人是懂得生活的人,我也常常这样告诉我的学生。

要懂得感谢生活。张爱玲说,爱情是一种遇见,在对的时间里遇见对的人,于千万年之中,于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正如她遇见胡兰成,轻轻的说一声,哦,要懂得感谢拥有。常常和跳跳爸爸说,我们其实就是这个世界的两个小尘埃,每天跳来蹦去,干什么的呀?虽然如此,世界依然给了小尘埃生命、感情、智慧,也因此我们快乐,我们烦忧。是的,即使是烦忧,依然需要我们去感恩,它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不是吗?

还要懂得感谢曾经。记得上学的时候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当看到丑陋无比的卡西莫多对纯洁善良美如天仙的爱斯梅拉达说道“我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觉得自己丑过”,我大哭不止。汪国真:感谢。那个时候,喜欢一个很帅气的男孩子,却一直很不自信。到今天我一直感谢卡西莫多带给我的感动,他会让我铭记一辈子那种切实而美妙的情怀。

……

汪国真是多情的人,因此写出这样美丽的诗句。跳娘是敏感于世间种种的人,所以才会如此的解读这美丽的诗句吧!(经典语录)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58292.html

    上一篇:陷入回忆怎么描写

    下一篇:关于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