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童趣的古诗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描写童趣的诗句
描写童趣的古诗(一)

歌咏童趣的诗句

1、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5、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描写童趣的古诗】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7、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8、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9、所见 [宋] 袁枚【描写童趣的古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古诗词中童趣多
描写童趣的古诗(二)

古诗词中童趣多:童子开门放燕飞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儿童的字句俯拾皆是,每每读来,总让人忍俊不禁。可见人们对无忧无虑、轻松惬意的童年时光的向往之情,从古至今都是相同的。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以写爱国诗词最为专长,但他那首著名的《清平乐·村居》,却属于农村田园风格,其中描写儿童的词句,廖廖数字,童真便跃然纸上:“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和二儿,都在忙活着,小儿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读罢这句,一个顽皮淘气的孩童,就会浮现脑中。

童趣诗写得最为著名的,当属南宋诗人杨万里了。他多以儿童日常生活的瞬间为切入点,描绘出一幅幅浸润着童趣美的画面。“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首诗,真是一幅活泼明朗、意趣天然的水墨画。“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午睡之后,窗前的孩子们在柳树下嘻闹玩乐,让生活多了一份乐趣和生机。“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冬天,调皮的顽童将一块冰穿上彩线,当锣敲打,声音清越嘹亮,于是顽童越发用力,忽然冰块被敲碎,散落在地。这份稚气的乐趣和余景的玩味,让我们忘记了背景中冬季的严寒和冰冷。 刘克庄的诗作《鸟石山》,也是描写儿童的:“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孩子们的狂劲儿、野劲儿、疯劲儿,在这首诗里得到淋漓致尽的表现。诗人范成大在组诗《田园杂兴》中写道:“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诗人把儿童向往明媚春光的欢跃情态写得活灵活现。【描写童趣的古诗】【描写童趣的古诗】

儿时,都做过偷瓜摸枣的事儿,按常理,大多数孩子都会挨大人的责骂,可是在白居易眼中,偷莲的孩子却是这样的:“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全诗没有批评和责怪,只有温馨描绘,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小娃,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偷采白莲,回来时却不知隐藏自己踪迹,浮萍中竟有一条道船尾闪现。这真是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

浸淫在梅雨里的诗意——梅雨诗词赏析

江南梅雨天(国画·张嘉林作)(图片摘自网络)

以“梅雨”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今载籍中寥若晨星。而对“梅雨”的文学记载,又绝大多数出自古典诗词,尤显中国古典诗词之博大精深。 梅雨,是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的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这段时间里,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进入梅雨季节后,江南一带几乎天天都在下雨。一会儿阴雨绵绵,雨点飘洒着钻进雨伞,湿了行人的头发衣衫。一会儿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从变黑的天空倾泻下来,地上很快积成水洼,浸透了行人的鞋袜。即使不下雨

的时候,也是让人闷热潮湿,身上热乎乎湿漉漉地特难受。怪不得,有人说,江

南的梅雨天是和北方的沙尘暴天一样令人讨厌。然而,梅雨季节的充沛雨水对农作物生长尤其是水稻插秧十分有利,是农业一年耕作的的最佳时间段。古人和今人一样,也是怀着一种褒贬喜怨的复杂情感看待梅雨的,但古人对待梅雨的心态似乎远比今天的我们洒脱得多。

梅雨,在古代常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在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自唐宋以来,一些诗词对梅雨更有了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从这些诗词中可以看到,唐宋时期的人们对黄梅天并不讨厌,反而以一种喜悦的心情来欢迎它的到来。如: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苹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宋·谢逸《千秋岁》)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宋·周邦彦《鹤冲天·溧水长寿乡作》)

雨细梅黄,去年双燕还归。多少繁红,尽随蝶舞莺飞。(宋·赵彦端《新荷叶》) 梅黄金重,雨细丝轻,园林雾烟如织。殿阁风微,帘外燕喧莺寂。(宋·无名氏《声声慢》)

被古代文人称为“贺梅子”的宋代词人贺铸,以他《青玉案·横塘路》中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享誉天下。且听,要问我的痴痴愁情究竟有多少?多得就像遍地似烟似雾的芳草,满城飞舞的柳絮,还有那江南梅子黄熟时绵绵不断的迷蒙细雨。贺铸的词连设三喻,是一种复合的景色。草,是烟雾中的草,而且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的草。絮,是空中飞动的絮。雨,是梅子黄熟时节下个不停的、如雾如烟的雨。不尽穷愁,惟见烟草、风絮、梅雨如雾,多美的意境!而这也正是梅雨的气候特征和美学意义。

梅雨的主要气候特征,是雨期长,雨量大,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柳宗元曾写过一首《梅雨》诗:“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节气后“三时”的“时雨”。现在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唐诗宋词的一些诗句形象地表现了这些特征。如:

梅天下梅雨,纷纷如乱丝。(宋·梅尧臣《五月十日雨中饮》)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宋·戴复古《游张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已止还复作,泻檐声更长。苔钱添晚翠,梅子试新黄。(宋·张九成《雨》)

我们还能从古人的诗句中窥探梅雨的名由——梅雨,梅雨,因“梅”得名。梅雨期,正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梅子,是果梅树结的果,亦称青梅、梅子、酸梅。记得小时候,还吃过新鲜的青梅,又酸又涩,难以入口。现在梅子鲜食者少了,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其中就有女孩子们爱吃的话梅。有古诗曰:

窗前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宋·范成大《喜睛》)

东风帘幕雨丝丝。梅子半黄时。(金·段克己《诉衷情·初夏》)

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受潮霉烂,故人们又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

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宋代梅尧臣的《梅雨》写出了这个特点:“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湿菌生枯篱,润气醭素裳。”梅雨季节气温已经逐渐升高,空气湿度大,衣物易长霉。诗中的“润气”讲的就是潮气、湿气,“醭”讲的就是因受潮而生霉斑。“蚯蚓上我堂”,“湿菌生枯篱”,实在是写的太形象逼真了,甭说在农村,就是在我小时候居住的城里老房子中,梅雨天也可见到这种景象。古人诗词中也写出了梅雨天给农民带来的劳作艰难。宋代的范成大写过一首诗,道尽了农夫的怨恨:“梅霖倾斜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对农民来讲,梅雨季节的充沛雨水对水稻插秧十分有利,但雨水多了身上湿、水田水寒易得病。南宋曾几也写过一首《悯雨》:“梅子黄初遍,秧针绿未抽。若无三日雨,那复一年秋。薄晚看天意,今宵破客愁。不眠听竹树,还有好音否?”诗人关心农业生产,写的很有感情。【描写童趣的古诗】

读古人的“梅雨诗”,不由使人咀嚼再三,玩味无穷,赞叹不已。这不能不说到,古代诗人对生活的善于细致地体察有甚于今人。除了细致地描写正常梅雨期梅雨的迹象,还对非正常梅雨期也做了描写。如杜甫的《梅雨》:“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这里的南京,指四川成都。因唐代安史之乱时,曾定成都为南京。犀浦是属成都府的一个县。所以此说的黄梅不在江南,故梅子在四月就先于江南而熟了。还有的说法为“早梅雨”,犀浦的梅雨比正常的梅雨季节要早一个月左右。至于雨水之旺盛,则和江南一致。再如对“空梅”天气的描写也极为正确生动,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这首诗讲梅子熟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天气。这种现象属于“干黄梅”,也有称“枯梅年”的。指梅雨季节雨水特少,高温比往年来得早,而且持续时间长。

至于讲到古人对梅雨天心态为何比今人洒脱,以我浅陋之见,喜欢梅雨天的心态不外乎这三种原因吧。其一,中国古代是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要求远不如今天。所以,遇到黄梅天这种不宜出门耕作的天气,反而感觉轻松休闲。观赏雨景,品尝梅子,其乐融融。这种感觉我在当年的黑龙江农村时也有。今天的人们已很少有“闲窗听雨”的雅兴了,上下班上下学赶路是极讨厌梅雨天的。何况梅子这种酸涩难食的水果今天已难以为人们接受了,除了加工成话梅还有女性喜欢。其二,当时的生态环境远比今日好,尤其在农村。你看,楝花清香、高柳乱蝉、鱼动新荷、蝶舞莺飞、蛙闹燕喧,何等美妙的环境!这样的天地广阔、绿被覆盖、空气流畅的感受,非我们今天所能体验得到的了。其三,不能不说的就是一些诗人词客远离黎民百姓的缘故。他们笔下的梅雨景象未必真实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小园台榭、园林殿阁毕竟离老百姓很远。

“杜陵诗卷是图经”,透过唐诗宋词,我们窥见了浸淫在梅雨中的一幅古今风情图卷。在梅雨天读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吟咏童趣、花木的古诗
描写童趣的古诗(三)
【描写童趣的古诗】

描写童真童趣的诗词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童趣的古诗】

《池上》——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舟过安仁》——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牧童》——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田园杂兴》——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儿垂钓》——胡令能【描写童趣的古诗】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

【描写童趣的古诗】

好,白发谁家翁媪。【描写童趣的古诗】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

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吟咏花木的诗词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青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节,待到雪化时

《感遇》——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罗隐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

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

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描写儿童的诗
描写童趣的古诗(四)

篇一:致儿童

作者:巴戈斯松

您那呱呱的哭声
如惊雷,预兆春天的来临
新生的起点
您的世界,定会
百花争艳
您的生命,将会
彩虹般绚烂,绽放出
希望之光
在世界的东方
闪烁

您,是小天使
给我们,带来幸福、快乐
带着,我们追梦
憧憬着
美好的未来
您,是我们力之源泉
给予我们
无穷的力量
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
艰难困苦
我们要,保护您
爱惜您
纵然妖魔鬼怪再多
再厉害
我们会不惜一切
哪怕,粉身碎骨
我们义无反顾
用我们血肉之躯,为您
构筑金盾般的防火墙
不再受到伤害
让您在桃花源里
无忧无虑地
追梦

您,是美丽的花朵
点缀着,生活的每一刻
给予我们生存的勇气
现实的困顿、残酷
无法磨灭,璀璨的笑脸
您,是我们希望之本
我们宁化作春雨,孜孜不倦地
滋润着您
我们宁化作春阳,百般地
苛护着您
让正义的光芒,照亮
您人生的征程
为您驱赶黑暗
毁灭,一切
摧花之手
让金色的盾牌,为您
撑起一片净化的蓝天
自由地呼吸,自由地
飞翔

您,是祖国的希望
给祖国,带来生机、活力
在社会主义大道上,您
强大的正能量,将托起
祖国明天的太阳
因为有您,所以
有梦
因为有您,中国梦
将不再是梦
中华民族,将迎来
伟大的复兴
一个东方大国
就此崛起


篇二:儿童的心

作者:张人

儿童的心
是清澈的小溪
可见那水底
光滑的石头
可见那水中
游动的小鱼

儿童的心
是透明的玻璃
对面的东西
可看得清清楚楚
宛如没有
任何东西隔离

但愿人们的心
永远是那
清澈的小溪
但愿人们的心
永远是那
透明的玻璃


篇三:求学儿童

作者:苦吟先生

清晨
用柔嫩的肩膀
一头担着晨曦
一头担着遥远的月亮

白天
用无力的小手
一边提着宇宙
一边提着渺茫的梦想

傍晚
用纤细的双脚
一路探着微弱灯光
一路探着看不见的汪洋

深夜
用模糊的双眼
一会儿数着高深的文字
一会儿数着清淡的星光

整天
用无助的心脏
一边盛着枯涩的汗水
一边盛着飘渺的春光


篇四:六月里的孩子

作者:时空交响

是谁在阳光里洒下满地的欢笑
是谁让风儿捎来纵情的歌唱
是谁摇曳柳枝快乐地舞蹈
是谁脚踩雨洼顽皮地嬉闹

描写儿童的古诗
描写童趣的古诗(五)

1、<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描写儿童的古诗

3、<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5、<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描写儿童的古诗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6、<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9、<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10、<与小女>

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11、<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2、<花影>

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13、<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4、<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5、<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7、<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8、<牧童>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7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