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情人之情的诗句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思想情人之情的诗句 篇一:《古诗的思想感情》

1.《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2、《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3、《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5、《望岳》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6、《春望》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 “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7、《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无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8、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

9、《使至塞上》王维 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居河西节度使幕中。这诗是出塞途中所作,“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总结:《使至塞上》,借景写出了自己孤寂的感情;

10、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

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11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这首诗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感,虽是抒写到岳阳楼游玩,但心系国家政事,忧国忧民,借登楼来谱写了一首爱国诗篇。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句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身世之感。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13、《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4、《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1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16、《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写出诗人对以往历史的概括与评价,顿生感慨之情: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17、,《饮酒》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18《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

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1、<己亥杂诗》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22、《望江南》这是一首写离情愁思之词。

23、《渔家傲秋思》此词慷慨悲凉,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24《城子密州出猎》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

25《武陵春》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

26、《破 阵 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27、《关雎》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8《蒹葭》一个男子强烈思念心上人,苦苦追寻而不得的失望、惆怅的心理。

思想情人之情的诗句 篇二:《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解读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技巧(思想情人之情的诗句)

一、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考点要求是: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该考点的能力层级为“E”级。我们在诗歌鉴赏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读不懂诗歌的内容,无法把握作者的思想主旨。如果“读懂”的要求都达不到,那么,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等其它要求就更无从谈起了。

二、“读懂”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⑴ 这首诗从哪些表现诗人与故人相会的喜悦之情的?在表达喜悦之情的同时,作者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从这样几个方面表现喜悦之情:①回顾过去与故人相逢的乐事,回忆过去种种美好的情景,当然是令人喜悦的,②描写现在相会时“情如旧”的“欢笑”,这是直接表现喜悦之情。③从留连秋山景色、不愿归去的描写中,看出了作者的喜悦。当然,在这首诗中,作者还表达了伤感的情怀。因为与朋友一别,相隔10年,虽然也像10年之前那样痛饮,但是10年的漂泊生涯,人已经是“鬓已斑”,漂泊的悲情尽在不言中。

⑵、“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尽管阔别10年,相逢时欢笑如旧,但是10年的别离,使人衰色尽显,这两句诗,一喜一悲,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沧桑、漂泊动荡的悲凉感慨。

[思路点拨]从题目看,诗人在淮上遇到梁州故人,一个“喜”字将诗人与故人相遇的喜悦之情表露无疑。但是,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一个“喜”字,就武断地说这首诗全都是抒发喜悦之情的。因为这首诗毕竟还有“悲喜交集”的因素在。

总结方法(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如: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从标题上,可推知作者抒发的感慨与忧愤之情。再联系诗歌内容,便可推知作者为国家缺少诸葛亮那样出兵北伐、恢复中原的帅才而忧伤,也为自己壮志未酬、两鬓先衰而感愤。

[例二]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写的是什么内容?对于一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写的是紧张而艰苦的军旅游生活,对于揭示盛唐时期为国戍边的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虽然军旅生活紧张而艰苦,但是将士们乐观、豪迈的精神不减,爱国热情、报国丰志不减,从而有力地反衬了将士们的精神风貌。(思想情人之情的诗句)

(2)请分析“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将士们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也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乐观主义的斗争精神。

[思路点拔] 尾联的抒情,直截了当,毫无拖泥带水之感,充分展现了将士们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慷慨豪迈的情怀,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时代风貌。当然,是完全建立在前三联的对军队艰苦生活的刻画基础上的。没有前三联的烘托,就没有尾联这种昂扬、乐观、豪迈情感的直接抒发。

[例三] 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这首诗通过“源活水清”的生活现象,意在说明什么哲理?

诗人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肯定源头活水乃是方塘明净如镜的根本原因,据此,作者意在对读书之道作一个总结:只有源源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新思想,才能够明白事理,才能心明如镜。

(2)试分析“问渠那得清如许”在诗歌结构方面的作用。

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它用疑问的方式,引起了读者的悬念;同时它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形象刻画,又引发了下文的理性思考。

[思路点拔] 从诗作来看,诗人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肯定源头活水乃是方塘明净如镜的根本原因。这个基本内容,读 者一般能根据字面推断出来。但是,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知作者想通过这种生活现象来总结一种读书的道理。如果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这首诗的本质。当然,读者也可以从诗中所提供的形象和所阐述的思考中,联想到社会生活的更多方面,引申出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

总结方法(二)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对结尾特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的捷径。 对于以景结句的诗歌,我们应该学会从结句所描写的景物中,揣摩景物所蕴含的言外之意,从中发现作者的态度和情感。当然,以景结句,往往有这样两种情形,一种是以乐(哀)景写乐(哀)情,一种是以乐(哀)景写哀(乐)情。如: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景结句的典范。“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最后托出了一个以景结句的镜头:孤帆已经从视线中消失,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到滚滚长江不尽流淌。这是景,其中也蕴含着不尽的情:诗人送别朋友,朋友已经远去,而自己依依不舍,仍然伫立远望,把满腔友情也托付给滚滚而去的长江水。结句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令人赞叹。

以问结句是一种很独特的结尾,它可以达到一种欲说还休的艺术效果,许多诗人特别钟情于此。 如: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尾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慰藉,同时给予对方信心和力量。

[例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表现了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因为题目中的“泊”和诗中的“客”字,都表明了作者是漂泊在外,是羁旅游子。而“客”与“对愁眠”中的“愁”结合,就成为了“客愁”,这就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第一句、二句都借景抒情,这两句的景有什么不同?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第一句写景,“月落”、“乌啼”、“霜”这些景物,都带有凄凉的特点,从所见所闻所感的心情,

正面衬托了作者的“客愁”。

第二句写景,“江枫”、“渔火”这些景物,在月落乌啼这种幽寂的背景下,多少现出了些亮色和暖意,让作者似乎忘记了孤独伤感,但是,作者写如此景象,恰恰是为了反衬羁旅的客愁。

[思路点拨]题目已将所要叙写的主要事件交代得清清楚楚。“枫桥”点明泊船之地,“夜”点明时间,“泊”是事件,人物当作是作者自己了。你看,题目简直就是一篇微型记叙文。既然是“泊”,当然是飘泊在外的意思,没有谁是在自己的家里“泊”船吧,与此类似的有很多,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那么,张继在夜泊时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促使他写下了这千古的佳句呢?

方法总结(三)抓字词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如: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有几个字特别有助于把握思想内容,第二句中的一个“愁”字,感情显豁,似乎让我们摸到了一些门路。但是,这份“愁”属于那种类型呢?我们继续寻找。第四句中发现还有一个“客”字,“客”,飘泊、客居之意。将“愁”与“客”合在一起,就显示出了这首诗的主旨――游子飘泊在外思念家乡的客愁。

[例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城见杜鹃花(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⑴、“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⑵、请分析“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的艺术特色。

这两句诗的最大特色就是数字的重叠使用,加强了情感的表达。“一叫一回肠一断”表现杜鹃鸟叫声的凄惨,使人肠断,而“三春三月忆三巴”写出在美好的季节中,自己对故乡美好的思念。 [思路点拨] 这首诗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联想自然,诗句明快,读来没有一般的思乡之作那种凄苦沉重之感。子规鸟这个传统意象,在这首诗中具有引发作者思乡之情的作用。 方法总结(四)明意象。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这些特定的意象,我们称之为“传统性意象”。例如,以松菊象征高洁,以香草美人象征理想等,一提到“羌笛”,不仅要想到羌笛是一咱管乐器,而且要想到那幽怨凄凉的声音,想到寄寓于声音之中的别意与乡情。再如,诗歌一提到“杨柳“,我们不仅要想到杨柳婀娜多姿的春色,还要想到以杨柳表示挽留。

诗词中有哪些较为常用的传统意象呢?

植物类:一般有松、竹、梅、兰、菊、柳、桃花、海棠、牡丹、杜鹃花、梧桐、枫叶、落花等。 动物类:一般有鸿雁、孤鸿、鹧鸪、燕子、杜鹃鸟(子规、望帝、杜宇)、蝉等。

器物类:一般有羌笛、芦管等。

景物类:一般有浮云、霜月、夕阳、绿窗、字楼、西楼、东篱、南浦、新亭、关山、烟花等。 [例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渚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无边”、“不尽”、“萧萧”、“滚滚”形象地描绘了林木无边、秋风吹拂、落叶萧萧的情状和长江波涛滚滚、汹涌澎湃、奔泻而下的气势。在写景的同时,作者已经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也暗含羁旅之愁、孤独之感,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滚滚不尽。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思路点拨]

这首于夔州的七言律诗,形象鲜明,语言凝炼,描写曲折变化,思想容量大,是杜诗中的精品,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联系杜甫一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就不难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忧思仿佛无边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一样无边无垠。

方法总结(五)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的时代风貌,而如果掌握时代风貌,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把握住了。

学会知人论世,在某种意义上,颇有“终南捷径”的味道。

就个人风格而言,李白的诗中往往流露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诗风多以浪漫飘逸为特色。

杜甫的诗中处处体现其忧国忧民的心志,风格多为沉郁顿挫。

就时代风貌而言,盛唐时期国力强盛,这一时代的诗人所写的边塞诗,往往表现了人人志有沙场建功立业、视死而归的英雄豪迈气概,体现了昂扬乐观的斗争精神。

宋朝是国家在民族的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说某一作家具有某种风格,并不意味着这位诗人的所有作品都具有这种格调。

比如,苏轼这位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悼亡词《江城子》悲戚哀婉感人至深,应不在李清照《声声慢》之下,反过来,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绝句》(生当人杰)所展现出来的雄奇豪放,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慨。这一点在鉴赏时应加以注意。

方法总结(六)巧分类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抒怀诗、边塞征战诗、即时感怀诗等。咏史抒怀诗,往往将所咏史实在题目中点明。根据咏史抒怀诗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消个人胸中块垒的基本特点,抓住题目和诗文所涉及到的历史事实,再联系作者的人生遭遇,就容易揣摩并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了。如: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怀古”二字来看,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抒怀诗,那么作者在这首词中是侧重于借古讽今还是借古言态呢?从下阕作者对周瑜的描写赞美中可以发现,原来作者咏史,想要抒发的是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经固亭怀古》则既有借古讽今之意,又有借古消个人胸中块垒之心。 马上操练

[例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哪些字眼来表达的?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抒发作者搬家时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通过“移家别”、“系离情”、“相识”、“欲

别”、“频啼”等字眼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移家别”点明搬家的事实;“系离情”抒写不愿离去之情,正好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相识”点明与黄莺熟悉,更舍不得离开;“欲别”点明离别事实;“频啼”语义双关,一方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群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

⑵、这首诗主要的特色是采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童话般的意境。请对此分析。 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作者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至于在他眼里,柳条、藤蔓、黄莺也像他那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例如,“系”字抒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也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啼”字一方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

[思路点拨]这首诗的情感关键字分别有“移家别”、“系离情”、“相识”、“欲别”、“频啼”这些字眼都把感情指向了“一离别”。实际上,这首诗作于搬家时,作者以此抒发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移家别”点明搬家的;“系离情”点明不忍离开;“相识”点明与黄莺很熟悉,更舍不得离开;“欲别”点明离开事实;“频啼”语义双关,一方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叫。理解这些词语,也就理解了作品的思想内容。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新酿的酒没有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故称之为“绿蚁”。)

(1)前两句描写新酒的清醇,火炉的暖意,这样描写有什么用意?

首句写新酿米酒,细如绿蚁的浮渣尚未滤去,味美醉人。第二句温酒和取暧用的小火炉,渲染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气氛。有新酿好酒,有暧暧的好氛围,在这样的烘托之下,惟一缺少的就是两个好朋友举杯小酌。这两句表达了主人邀请朋友喝酒的诚意。

(2)结尾采用问句的形式,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结尾的问句,朴素自然,没有任何的矫饰没有虚情假意,是一种发自真心的诚挚的邀请,反映了作者与朋友之间亲切真挚的情意和坦诚。朋友收到这封邀请,酒未喝,心肯定先醉了,为这份真挚的友情而醉。

[思路点拔] 这是一首以诗代柬、邀友聚饮的诗篇,写得短小精悍。结尾的问句,实际上是对朋友发出的邀请。不管朋友来还是不来,作者真挚的心意,在这种质朴清新的询问中,已经表露无遗了。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花又见一年春。(思想情人之情的诗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之后,独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桃花”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作者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村的眼前实景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结合,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强烈愿望,作家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⑴、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征尘表示作者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了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 ⑵、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作者是怎样通过后两句诗来表达感情的? 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第四句转而写景,意在借景抒情。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一

思想情人之情的诗句 篇三:《古诗的思想感情破解》

第四节 诗歌的思想感情破解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归 雁

钱 起

潇湘②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 ①钱起:唐朝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做官。此诗作 于任中。②潇湘:此处指湘江。③二十五弦:指瑟,传说湘江女神善鼓瑟。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的旅雁,寄托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或思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思想情人之情的诗句)

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思想情人之情的诗句)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 ①使君:这是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即刺史。树杪:树梢,这里指树顶。②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培养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这是一首赠别诗,读了本诗之后,请说说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赠别诗的主题一般情况下有两类,一类是表现分别时的难舍之情,一类是另有寄托。本诗属于第二类,我们要把握本诗的思想感情,可从诗中的用典入手,如“汉女”“文翁”等,这样即可推知作者写作的用意。

答案 示例:王维以此诗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恪尽职事,有所作为。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③①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 ①朱敦儒:洛阳人,宋代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

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或“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青 溪

王 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请结合全诗景物描写的特点,赏析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分析景物特点时要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及其特点,如“黄花川”“青溪水”“菱荇”“葭苇”等,然后把诗歌中描写景物的诗句用有文采的语言表述出来。

答案 示例:诗歌描述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蜒,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景物描写静中有动,自然素淡。诗人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恬淡来印证自己的夙愿,抒发了他闲逸的情趣和自甘淡泊的心境,心境、物境融合为一体。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晓行南谷①经荒村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②①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 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miǎo)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落寞、孤愤,旷达而又无奈。

前六句借景抒情: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借一系列悲凉秋景传达出内心的落寞和孤愤之情;后两句化用典故明情:借庄子的“机心”之言,故作旷达,表达自己很久以来已不在意仕途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的无奈之情。(如果答“后两句化用典故明情:表达诗人沉浸在自然景物之中,忘却了仕途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的旷达之情”,也可)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终南望余雪

祖 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 维

寒更传晓箭②,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 ①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当时祖咏并未按照规定写成五言排律,而是只写了四句就交了卷,并说“意思已经完满了”。②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常借指凌晨这段时间。③袁安:《后汉书·袁安传》载,袁安未发迹前,有一年在洛阳遇罕见大雪,“人家皆除雪出”。可袁安却僵卧在家。雪一直下,他的屋舍早已给雪封住,县令掘雪救之,问他何以不出?答曰:“大雪人皆饿,不宜打扰人。”④翛(xiāo)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这两首诗都是写雪的名作,但作者借写雪抒发的感情却各不相同,他们在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③④①②

答案 祖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寒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慨叹。(能答出“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寒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慨叹”即可得分,意思对即可)

王诗:这是一首雪中思友的诗篇。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末句表达了作者对雪怀人的情思。(能答出“表达了作者对雪怀人的情思”即可得分,意思对即可)

7.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有人说,两首怀古小令慨叹人生无常,思想消极遁世。请你结合相关句子进行简略评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评价要兼顾两首元曲。②评价思想内容,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不拔高,不套用。③依据作者情况,知人论世。

答案 两首怀古小令都有怀古伤今的慨叹,但表达的思想却不完全相同。《骊山怀古》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行为和为争夺政权而残酷厮杀的行径,“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长安怀古》在抒发兴亡之感的同时夹杂着作者对人生无常,瞬息即逝,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消极遁世思想。

8.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无声子夜歌

薛奇童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无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分析这里所说的“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两诗都写了秋夜望月,表达了孤寂思怨之情。

异: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而薛诗下帘避秋月,人月不见,愈怕望见秋月而愈增添孤怨之情。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④。

【注】 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2)用典(借古讽今)。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 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 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洲。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②③

思想情人之情的诗句 篇四:《表达恋人之间爱慕之情的诗句》

1、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2、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3、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4、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表达恋人之间爱慕之情的诗句

6、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7、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8、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9、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0、多少柔情诉不尽?空余一曲<笑红尘>。表达恋人之间爱慕之情的诗句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2、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13、一埠沧海变桑田,一埠留君作思念。

14、今生一场荷花梦,来生还做护花人。

15、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16、采莲湖上掉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17、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轻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18、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19、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20、风雨不解离别恨,缠缠绵绵到窗前。

21、一缕情丝不曾断,两行泪水似涌泉。

22、天上一首瑶台曲,人间一段生死恋。

23、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思想情人之情的诗句 篇五:《有关思念爱人的诗句》

1、相思尝尽半辈水苦,情痴换来一生泪盈。

2、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3、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有关思念爱人的诗句

5、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

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7、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

9、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10、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

11、五月石榴似水,1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13、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从摇扇我心寒。

14、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15、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

16、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17、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18、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1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20、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2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22、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23、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39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