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振宇的邓稼先的有感

| 高中作文 |

【www.guakaob.com--高中作文】

读邓稼先有感
读杨振宇的邓稼先的有感(一)

读邓稼先有感

他在接到要做出“大炮仗”的时侯,便知道要制造原子弹,要长期出差在外,可他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他便开始专心致志的投入了原子弹的制作中。

苏联答应给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但是对方却撕毁了协议,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了,现在邓稼先只好一边读书,一边授课。他非常刻苦,有时他备课备到四点多,在办公室里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在那些日子里,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一天到晚晕乎乎的,走在路上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

经过了一番努力,终于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由于当时还没有大型电子计算机,所以只要有一小点错误就要用手摇计算机摇上九次,以便计算出正确的答案。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伴随着一声巨响,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这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被欺凌的时代结束了!之后,邓稼先等人又取得了氢弹试爆成功。

我想,这一定是邓稼先和其他工作人员刻苦研究和团结奋斗的成果。邓稼先那为了祖国富强而呕心沥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虽然不能像邓稼先那样做出伟大的事来,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长大了之后也为祖国做出有贡献的事来。

坐在书桌前,静静地聆听着来自窗外的声音,这种声音,有些悲惨,但在悲惨之中,有夹杂着一些壮烈。它把我的思绪带进了那篇课文——《邓稼先》,让我不由自主的拿起书,再次浏览„„

这篇课文主要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表现了中国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心胸宽阔的气质,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当我读到“一次井下突然友谊个信号测不到可,打

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声‘我不能走’”时,我的心灵被邓稼先那种为了国家,为了工作而临危不惧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会像一下自己,在这么幸福的情况下,在自己只有一份“工作”——作业的情况下,却经常抱怨,一会感觉认为学习太苦,所以就想放弃,开始厌学。比起邓稼先,我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我没有邓稼先那种爱国的精神。“少年强,则国强。”我再厌学的时候,从来没想过:“如果每个少年都像我这样那么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不都得毁灭吗?”我先在就要好好学习!

虽然,我比不上邓稼先,但我可以向他学习,学习他的临危不惧,学习他的忠厚朴实,学习他的爱国主义„„从身边做起,争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奉献国家!

随着窗外的歌声,我读完了这片课文,这是歌声里的悲惨,仿佛完全消失了,剩下的,只有那些壮烈„„

观《邓稼先》有感
读杨振宇的邓稼先的有感(二)

观《邓稼先》有感

姓名:王明阳 学号:PB09210286

昨天,我们集体观看了《邓稼先》这部电影。邓老那为祖国为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邓老将一生的繁华岁月奉献给了国家而自己却独自凋零在暗淡的荒漠中,不为功名,不为钱财,为的只是新中国的繁荣富强,那是怎样的一种令人钦佩的伟大呀!【读杨振宇的邓稼先的有感】

还记得当邓老接到通知得知他将不得不告别妻子儿女,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隐姓埋名时,他一脸坚定没有任何犹豫。只是辞别家人的那一刻,他的脸上却写满了不舍与歉意。然而当妻子问及要去何处时,他却只能说“不知道,也不能说。”邓老当然知道这一去他注定无缘任何科研大奖,也注定无法再享受正常的家庭幸福,但是一想到祖国的现状,邓老内心的那份爱国之心便久久不能安定下来,也许正如电影中所说的“做好这件事,我的一生就会很有意义,甚至可以说为它死了,也是值得的。”

邓老的一生是注定要与沙漠结下不解之缘的。沙漠中没有高端精准的设备,没有了苏联老大哥的帮助,没有任何参考的模型,邓老就这样带着一群学生兵从零开始,一点一点的摸索,在任何国家都想不到的时间内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了。当数不清的一片连着一片的戈壁滩中突然升起一团黑色的蘑菇云,继而是一片耀眼的火光,突破黑烟的重围,把天空染成了红彤彤的一片。邓老兴奋地跳了起来,又像是被原子弹击中了似的,向后退几步坐倒在沙滩上。那是真正参与了原子弹制作的全过程才会有的心情。紧接着三年不到的时间里,我国第一颗氢弹在那个荒漠里诞生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这一切都是邓老的功劳。

但动乱的“文革“开始了,邓老等一批两弹功臣没有受到人们的尊重反而遭到了批斗。因为自己的原因邓老被抄家以致连累妻子儿女,他心痛且疚,还是忍了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以祖国的大局为重。当美籍华侨杨振宁教授回国探亲时,他被点名参加接待,面对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得主的热情关切,他依然是恪守纪律,讷讷地推说“不知道”、“不方便”。昔日同窗好友,今日遭遇反差如此鲜明,这其中的痛楚邓老只能一个人慢慢承受,他一定很想说出自己的功绩,但邓老淡然地搪塞过去。可是在“中国的原子弹听说有两个美国人的帮助”这样的问题上也不得不含糊其辞,这让他闷闷不乐,“感到不舒服”,因为这严重伤及的是他最珍视的民族精神和中国气节!后来周恩来总理及时作出了明确指示,邓稼先连夜写信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都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成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当杨振宁看到这封特快专递来的信,激动得泣不成声。那一刻,我知道中华儿女都在为祖国感到自豪。

邓老真正的将自己奉献给了祖国,因长期从事核武器工作邓老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身体每况愈下,即便是病危躺在医院时,邓老仍不忘祖国的核事业。当邓老吃力地吐出了临终的遗言:“不要让人家把我落们得太远!”时,那真挚的话语再一次感动了我,令我肃然起敬。

“一代巨匠,谱写中国强国之梦。两弹元勋,照亮世界历史天空。”这是邓老一生的真实写照,为了祖国贡献了毕生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赤诚的爱国情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淡薄名利的无私奉献和勇于创造的事业追求,实实在在打动了我们的心。虽然虽然邓老已逝,但他的精神永远永远陪伴着我们,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向邓老学习,继承发扬“两弹一星”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我们的力量。

邓稼先读后感
读杨振宇的邓稼先的有感(三)

为了祖国,奉献一切

——《邓稼先》读后感

“长江大河„„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听着这首《中国男儿》,我的眼前不禁回想起了为了祖国,奉献一切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富贵不能淫

邓稼先一直想到美国去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报效祖国。1947年他通过了研究生考试,1948年到1950年,邓稼先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

【读杨振宇的邓稼先的有感】

算用更好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把他留在美国,他的老师也希望他留在美国,同校好友也挽留他,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这让美国人敬佩,更让美国人惋惜,但求学报国是他一生的志向。

踏遍戈壁共草原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北风卷地,秋风萧瑟,胡天飞雪。风愈猛,而邓稼先愈坚定!恶劣的条件,残酷的文革,繁重的工作,惨烈的矛盾,他默默忍受。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即使与杨振宁一起背诵

《吊古战场文》,他,依然是毫无怨言!战戈壁,斗荒滩,盘踞古战场三十五年,那是他执着的信念。

许身国威壮河山

或许,人生命的结束,仅仅是零点零一秒的时间,

但是,它的价值,足以在这零点零一秒中永恒!1964年10月16日,西北大地一片轰鸣。他的名字,就随着这一声巨响镌刻成了永恒。大漠之中,爆发出一片耀眼的光芒,蘑菇云腾空而起,钢铁高塔化为水,声响震天地。——此刻,即便是太阳,也失去了光辉!

苟利国家生死已【读杨振宇的邓稼先的有感】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这是张爱萍将军为邓稼先写的诗。怎能忘1982年,戈壁滩上那一个故障信号出现时,邓稼先,一马当先,坚决不肯离开现场,直至1986年7月29日,被死神拉走,他才离开了自己一心牵挂的核试验场。他的这种勇敢,这种担当,不仅激励着他的团队,更激励着我们的国人,为了祖国的利益舍生忘死。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邓稼先我们民族的中国

男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中国好男儿。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听《触摸春天》有感

深秋九月,丹桂飘香,走进402的课堂,望着孩子们如花的笑脸,听着马老师亲切清澈的声音,看着马老师典雅端庄的气质,我不禁想起宋朝朱淑真吟咏桂花的诗句“弹压西风擅众芳, 十分秋色为谁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 人与花心各自香”。其实,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会每天相伴,一是“生活”,一是“生命”。在《触摸春天》这节课里,我真真切切看到了一颗颗热爱生命的、散发着桂花香气的心,并得到了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的人生感悟。 一、读出情感和意境的缤纷世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马老师的这堂课,以读为主线,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齐读、品读、指名读、领读,形式多样。同时在生动的导语里,在靓丽的图片里,在朗朗的读书声里,打开了孩子情感的大门,悄悄探出思考的触角,让孩子整体把握住了文章的内容。同时在浪漫的词句中,在优美的意境中,在细细的品读中,孩子养成了抓住词语品析文章,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读,在孩子的心中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芳香四溢。

二、答在思考和展示的活力舞台。

教材是一本“学本”,但更是一个舞台,马老师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用回答在舞台上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追求、自我思考、自我创造的展示,强调了对话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学会对话和创造。他让声音响亮的孩子来领舞,他让

【读杨振宇的邓稼先的有感】

三、亲切

教师的评价不止局限有声语言,亲切、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功效,也许教师的一个慈爱的抚摸,一个表扬的手势,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提示的眼神都使学生在举手设足间感觉到教师的亲切,关爱,整节课,教师始终面带笑容,亲切地与学生对话,亲切地表扬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深深感受到了教师的情、教师的赞许。

可以说,在整节课中,教师那准确,生动,亲切的评价语言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激励中学、自信中学、快乐中学。当然课堂中的语言评价是丰富多彩,如果,教师还能适时地多利用自己的体态语言,让教师与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我想学生的心理更能感觉到更大的鼓舞。

【读杨振宇的邓稼先的有感】

这篇文章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马老师抓住课文的重难点,以生为本,以读为主,丰富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完善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读杨振宇的邓稼先的有感】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这是一个反映对生命的思考,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蕴含着丰富的文精神,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本课内涵深沉,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徐建明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分展示新课标理念: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他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在课堂中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张扬。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潜在的文本,只有师生与教材文本

对话融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文本,这样就确立了文本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材是一本“学本”,重在

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追求、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强调对话过程,最终学会对话和创造。

1、“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

——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美能激智,美能发辞,美能怡情,美能育德。美对儿童发展产生的全方位的功能是无可非议的”。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

5、“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 ,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英国教育家 斯宾塞

一流教师传授境界,二流教师传授方法,三流教师传授知识。

一流教师勤于思考,二流教师善于积累,三流教师忙于事务。

一流教师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二流教师让学生拥有能力,三流教师让学生获得知识

邓稼先读后感300字
读杨振宇的邓稼先的有感(四)

100年以前,中国正处在5000年最贫穷、最黑暗、最落后的时代,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中法战争??在这样混乱的时代下,一个伟大的人诞生了??他就是邓稼先。

邓稼先于1948年--1950年到美国,仅仅一年时间,就获取了博士学位,被称为是?娃娃?博士,不久,他回到了祖国,设计并制造了原子弹与氢弹,还成功爆炸了,让中国的科技水平大幅度提升。

读完了这篇文章,顿时让我震撼了。中国那么贫穷的国家竟然在3年之内研究出原子弹和氢弹,美国也是用了7年时间,这真是个前所未有的奇迹。邓稼先读后感300字。它证明了中国也有了自己的核武器,让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也为祖国出一份力,让祖国越来越强大。


邓稼先读后感300字(二)

当邓稼先面临设计两弹的稿图时,他鼓动大家不放弃。邓稼先读后感300字。而我们呢?连个课堂发言,一部分同学就缩在下面,你的手是用什么做的?是金子还是银子?连这么个小苦难都克服不了,何况是国家机密呢!没把你吓破胆就好了。

是啊!同样是人,同样是中国人,同样是炎黄子孙的后代,别人的肩很重,而你呢?为什么别人学习针么好,而你不行。为什么邓稼先有爱国精神,而你却在升旗仪式上连一首国歌都唱不响呢?

你可以说,邓稼先是个大人,我们还是小孩,不能互比。哪我更要问了,邓稼先幼时学习条件比我们还差,他能次次名列前茅,而我们为什么不行?

其实,我不是把我们贬得一文不值。在这个社会里竞争更激烈,如果你只把眼光放在自己将来这个点上,那当然成了井底之蛙了。

虽然现在我们的国家已有改进,但与美国、日本比起来,还差得远呢,为什么邓稼先留学得?娃娃博士?竟急着赶回来,而我们现在的中华儿女留学后又是一去不复返,睁大眼睛看清楚,中国才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为了功名,为了钱财,抛开一切,这就是我恶魔内中国人的秉性吗?难道中国就只有一个邓稼先急没有第二个吗?

让我们反思反思,重新找回中国人的志气,重新确立目标,以邓稼先为榜样,拾起我们的尊严,让中国再创一次辉煌!


邓稼先读后感300字(三)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邓稼先>,深受启发。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杨振宇,这篇文章共分六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

最让印象深刻的是,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

因为从这两节我感到了中国人从任人宰割到了富强,从什么都没到什么都有(现在科技达到的),从失败到成功。

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出现使中国富强起来。

邓稼先是其中之一。他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京上完初中和小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8年??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到祖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带领数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工作。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功劳离不开邓稼先的研究与努力。

邓稼先在我的心目中,更伟大了。


邓稼先读后感300字(四)

文/孔晨悦

在读<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前,我从未听说过?邓稼先?这个名字。只沉醉于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等人的世界。

而通过这篇课文我觉得邓稼先是个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且不说在当时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如何与工人一起盖房子;也不提当时没有外援,工作艰巨的窘迫场景。就说说这没有资料的情况下吧!

如果换成是我,一个刚从美国毕业的高材生,竟然落魄到连资料都没有的场景,肯定立马拍拍屁股走人。还从头开始?不可能!

而邓稼先却没有这么做。他不但留下来了,不仅完成了对原子弹的研究,还鼓舞身边的年轻人。()甚至放下了自己的学位与头衔。

这对我来说,可不容易。更何况不能与亲人联系,又不能发表科学论文,将自己的大好青春埋没在沙漠里?我这么一个不甘寂寞的人,难哦!

而邓稼先,他做到了!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蓦地一声巨响,浩瀚的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如果我可以坚持到这一刻,那么我自己也会挺自豪的。甚至对于自己的一生也已经很满足了。可邓稼先,他觉得还不够!

1967年6月17日,邓稼先及其他工作人员研制的氢弹再一次成功地爆炸了!而邓稼先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常人所难以想像的。

你能连续好几年不与家人见面,不与他们通话吗?你能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不住地奔波于危险地带吗?还是你能为了一个细小的疑点用手摇计算机日夜连轴转算九次?我说的这些你真的能做到吗?

如果你刚从美国毕业,你会放下自己的身段来到贫穷落后的中国吗?你能在一没条件二没外援三没资料的情况下继续研究吗?你真的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祖国吗?也许你正在摇头,可邓稼先却愿意做这无名无利的工作!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比起现在的享乐主义人,邓稼先可谓是一个最好的榜样。

的确,每一次新的战略核武器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试验成功,都是与?邓稼先?这个平凡的名字、伟大的人所联系在一起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405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