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缘来白明是茶人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闪念》思想之光瞬间绽放 思想之光的瞬间绽放,能把艺术写得让人读来不累,娓娓道来却不觉得絮烦,真是很难得。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读后感:缘来白明是茶人,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读后感:缘来白明是茶人

  一番闪念之后,顿觉脑海空蒙。雨夜,继续捧读,按白明推崇的“艺术个性说”,何必蹈规依矩,莫如在书中选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跳读”。

  灵动和跳跃,本是一个文人不可缺的气质!

  跳至《闪念》第156页,题为“茶言微语”四字,吸引了我的目光,仿佛从闪念的高空降于平地,庆幸那些牵强的解读,没被滚滚天雷碾碎。

  我的刹那闪念与艺术无关,不过是一种思想的交融,而寻找现实同类项的并合,才是“原本同道中人”情趣的暗合。

  白明喝茶三十年,我细细一掐,比他少不了几年,从最初跟社科院余悦先生喝茶,到今天之茶饮,已融为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想来也算“资深”。

  白明艺术躬耕之余,那种“读书即净土,闭门即深山”的“生活禅”理念,也是我今天倍加推崇的。

  佛教讲究的是出入轮回之道,意在消除人的贪、嗔、痴三大烦恼,修行便是一种肉身必经的过程,而中国茶作为佛教文化的一种重要介质,贯通了法相,蕴涵着哲思,故喝茶即是修行。

  最早的“禅茶一味”由此得来,只不过今人不分场合,四处张挂炫弄,反倒有些俗了。

  白明喝茶既讲究又不讲究,从最初的听人布道,到感同身受,最后自成一体,这三十年“茶道”,伴随其艺术道路的成长,故亦可称之为茶艺合一的“艺道”凝结。

  道可道,非常道,当境界在云蒸霞蔚中升腾之后,茶便不是茶,是感知、是思想、是灵魂,好一个“清静为天下正”,白明艺术如人,两腋清风,一身正品。

  中国自古便有“俗人泛酒,雅士好茶”一说,而民间茶人又有“牛饮”与“品茗”之分,若非解渴消暑,好茶自然当品。

  有人多次问我如何品鉴茶之优劣?我凭籍多年喝茶的口感经验,概括为“苦涩非好茶,异香当存疑”,指的就是品质之“清澈”,及口感之“正味”。

  无欲则刚,正而思变,或许是白明一贯的创作追求,白明以其艺术审美的“排他性”,来渴求茶品的“独特性”,这不是标签化,而或是他精神世界高度艺术化了的“新茶经”。

  如是观之,白明先生对茶的品鉴如同他陶艺作品一样,个性特立,自然随意,张扬而不花俏,迷恋而不负累。

  即便如何的推崇新潮前卫,作为艺术家的他,喝的是却中国茶而不是咖啡,而人文传统的滋养如何在今时品出新意,富有深意,得益于他独特视野下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辩。

  他对茶的感觉在情绪和情怀中从容变档,手有茶香,心无挂碍,既在茶的“形色汤味”中喝出了真昧,更重要的是喝出了自己。

  在“伪茶艺”和“追茶客”泛滥的当下,白明品茶,一如他的艺术张力和个性特质,既是芸芸众生的一员,又从不人云亦云的尾随,喝就喝它个“云淡风轻”的至臻化境。

  我的工作与品茶根本是分离的两个时空。办公室中,早晚大多一杯清绿,即便乏味,姑且饮之,体制内人概莫如此。

  而因为经常游弋赣闽两省的缘故,对两地茶品及茶文化有了更多接触和了解,日久生情,有乐于心,也就是找个地方喝喝茶而已。

  偷闲偶尔的“泡夜店”,不过就近找一家清幽的茶馆,交一份茶水费,任由店家怎样的推销上品,我始终相信,茶是自带的好,那是我喜欢的口感。无所谓好坏。

  白明说,因人而异,适口即可。

  作为凡人,开门即有烦恼,庆幸生活中有茶有朋友。故经常在家或小茶馆与一些茶友约聚分享,不管他们把某款自带茶说的多么春风沉醉,那时感触,如白明所言,一旦捆绑了太多外在的元素,反失了品茶的天然。

  在我的认知中,留一般清醒留一半品,我并不排斥多元,但我也喜欢独特,相信自己的口感和味觉尚不迟钝,且不被外界轻易地推拉摇移,茶品如此,人品亦当如此。

  我曾斗胆放言,今在豫章一隅,鄙人算是茶客群中喝茶品类较杂、经历相对丰富的一个,自诩为茶客中的“行动派”。

  尤其常年在八闽大地的进山出山,茶馆茶山茶人茶客,多有一些亲历和交流。如果你到福建任何一处茶馆,进门即是客,买与不买不重要,讨一两杯免费茶喝倒是很正常的事。

  久而久之,浸泡于茶水氤氲之中,我的泡茶手法日趋专业,自泡自品已成常态,俨然一副茶人模样。

  其实,与白明对茶的“灵性”和“生命”的深度思考和解读相比,我大抵还停留在“口舌生津”的浅层次,而我就茶说茶,白明实为就茶论道。

  关于艺术与茶的灵魂深处的对话,让白明的作品既有春茶般的飘逸灵动的生机,又充溢秋茶般郁馥醇厚的韵味。

  有时感觉,喝什么茶不重要,跟谁一起喝很重要,交流重于品鉴,感性多于理性,倒不一定觉得浪费,起码,那一刻,我心清静,周身通泰。

  白明品茶,集三十年之大成,从实践到理论,二者融会贯通,渐成体系,远非一般茶客所能及,与他谈茶,实在贻笑大方。

  尤其白明的微言数语,把茶与水的关系,茶与制的关系、茶与器的关系、茶与境的关系说得非常透彻,堪称大家。如此,可以沐浴更衣、焚香抚琴,仪式繁缛地喝,也可以拿一盖碗、几个小杯,率性自然地喝。

  我以为,化繁为简,自在于心,如此,在放下中放松,简约而不简单,应是现代茶人品茶追求的普遍境界。

  有一点,可能是茶人共通的嗜好。因为茶品的分类,什么样的茶,一般用什么器皿、什么水质、什么水温、什么程序来泡,却是十分考究的。

  既为茶水,茶为主导,水是关键,或即时冲泡,或滚沸煎煮,这不仅仅关乎茶色茶汤,更关乎茶香茶味,茶人之品鉴,要得是在最佳时机所泡出最正口感和丝丝余韵。

  所谓品味,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一旦过了也就错了,那叫一个糟蹋。

  但凡茶人对泡茶器皿多有讲究,嫩芽初上玻璃杯,像生命舞动的韵律,赏心悦目,沁人心脾;普洱入紫砂壶,淡泊平和,回味悠长;功夫茶大多白瓷盖碗,便于过程把控,尽得其味,回甘生津。

  更有资深茶客,广为收藏各类特色茶具,养壶养杯亦为一大乐趣。有人出外出仍不忘带上自己心爱的“母杯”,以示特别之处,于众人面前,用心品茗,小心把玩,颇显痴迷之状,想想,也是醉了。

  白明好茶,从他坚持做了二十多年“白氏杯”可见一斑,如此陶艺大家,却乐在几个小茶杯的款式、图纹、色彩上煞费苦心,想必自有他热衷的道理。或许,正是多年的清心好茶,带给了他源源不断的思想火花和创作灵感。

  转念一想,爱屋及乌,即便无关其他,由喝茶到制器,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把真品和钟爱玩到极致,夫复何求!

  杜甫曾经有诗云: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真正的茶人,不管喝到哪重境界,其心灵的感应基本是相通的,这就一种“茶缘”。

  作为一名茶客,道行不深,但也一路孜孜以求,笔端至此,忽尔闪出一个俗念,何不借拙文弱弱一问,“白氏杯”哪里有售?

  我欲求购一个,既为品茗专属,又作收藏传家,杯面但求四字:云淡风轻。若遂愿,则平生足矣!

  ——读著名陶艺家白明先生《闪念》一书有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44771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