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读书会推荐理由:

  “遇见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是在二宝10月大、各种可爱之际。那时大宝已经年近八载,她对家里新进小成员的不适应和失落,各种彰显个性的青春小叛逆,英语也因辅导班老师更替成绩不佳而选择了家庭辅导。家里所有人都努力寻找家庭新星座里的平衡点。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让我再次感叹幼子的可爱,生命的可贵,以及每个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好奇、执着和意义。看过这本书,对小宝的各种可爱、哪怕terrible 2的举动都特别珍惜,愿意从爱和珍视的角度去探索去了解。给大宝的幼时历历在目,心中的柔软更加真实,对她的各种挑战行为更加耐心,也更能共鸣。”

  读后感分享:

  序‘蝴蝶结’:作者对自己早年学习经历的回忆似乎全是凶狠和残暴的,比如王爱莲和三个弟妹的死。穿越周遭世界的生老病死、战争、饥饿、金钱追逐,作者唯独充满爱意和耐心地,望着那位眼睛清亮的、5岁的、不曾相识的花童,专心地、慎重地、从从容容地把花束上的蝴蝶结扎好。原意花上一辈子的时间,守候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读完这段画面冲击感很强烈的文字,我的内心很受震撼,才意识到自己的脚步是有多么匆忙。记不起自己工作后还有过这种守候时光的感觉,工作近十年的记忆里似乎每天都是一早列出长长的To-Do-List,工作的家里的,每天做完一条还来不及歇息就继续赶着下一条,要么就是还没做完最后一条脑海里又有下N条要列出来了。现在已经想不起具体每天每月每年都做了什么,只有年度的数据和指标还留存,宣告着十年岁月的价值。能忆起的,是当时的感觉,积极、亢奋、投入,但有时也犹豫、也虚无,似乎一直在路上奔跑,却不知道路向何方。

  这篇‘野心’,就昭示着龙应台的内心个人理想与母亲职责的在时间上的冲击。龙应台不是完美母亲,她也会吼、会唠叨、会发脾气、甚至还会打孩子,但不阻碍她努力成为一位好母亲,并乐在其中。她依然会努力地平衡自己的追求与家庭生活,每天在孩子上学后的 10点到4点,孩子入睡后的 9点之后都是她的个人梦想实现的时光。其他时间,都用来陪伴幼小的孩子,因为“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样幼小却只有一次”。

  这篇‘欧嬷’,从现在的生活里透视了龙应台75岁婆婆的人生。在这章描述中,我似乎看到了人生的轮回。“我的母亲也曾经坐在草地上远远地看着我爬行吧?现在,母亲的手背上布满了老人斑,那只曾经牵过我、抚过我头发的手。生命的来处和去处,我突然明白了,不透过书本和思考,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原生家庭对人的一生影响惊人。我的母亲是一位自己好强也对他人很强势的女性,进入青春期后我就异常叛逆。高考全情投入超常发挥,都是为了远离家乡、远离母亲的束缚。阅读完毕,忽然意识到,哪怕现在的我,已为人妻、为人母仍然在努力挣脱母亲的束缚,寻找自己独立的定位。这束缚到底是母亲给的,还是自己给的?生命的来处和去处,我是否真正明了?透过身边嬉戏的孩子们,透过曾经牵过我的抚过我的母亲的手,我是否真正了解自己、了解生命、了解人生的目的?

  ‘葛格和底笛’这篇,很生动地描述了二宝家庭,尤其是二男宝家庭的生活。龙应台也是人,她也听到过很多大宝欺负甚至害死老二的恐怖故事也会担心,也经历过家中来客人看望二宝时的尴尬,也看到二宝相争时大宝像牛一样倔强和老二的察言观色、讨好和狡黠的笑,也被大宝讨伐“你爱弟弟多一些”。日常生活不论多么杂乱,血浓于水的手足情深却不会变。兄弟之间,仍旧会互相支持互相爱护甚至是“包庇”。“飞飞出世,我开始了解什么叫命运。从同一个子宫出来,出来的一颗就是两个不同个性的人。安安吮吸时穷凶极‘饿’,飞飞却慢条斯理。因为是第一个孩子,曾经独占父母的爱和整个世界而后又被迫学习分享,安安的人生态度是紧张的、易怒的、敏感的,也因为是老大,他是个成熟而有主见的人,带领着小的。而飞飞,既然从不曾尝过独占的滋味,既然一生下来就得和别人分享一切,他遂有个‘随你给我什么’的好脾气;他没有老大的包袱。他因此更轻易得到别人的爱,别人大量的爱又使他更轻松、快乐、随意、简单。这就是命运。”这种描述,在正面管教里叫做“家庭星座”,也就是说人的出生顺序会影响到对自己的定位和价值判断,从而决定人的行为和性格。

  本书10年后改版时,19岁的安安(安德烈)为母亲写下了这段话:“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甜蜜时光……”

  孩子,我爱你,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离开我……所以为什么不慢慢来呢?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52877.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