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园》读书笔记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失乐园》读书笔记

  在儿子的推荐下我读了日本畅销作家渡边淳一的经典小说《失乐园》,我深深的被小说所打动,在许多地方有强烈的共鸣。因此我还买回了渡边淳一的许多书,并且有心模仿他的小说形式写一部类似的小说,腹稿正在酝酿之中,让我们共同期待一部中国式的《失乐园》诞生吧!

  从医学角度,我看到了人最肉体的东西;从作家的角度,我看到了人最本质的东西。当然,两者都需要对人的爱,都必须对人具有深刻的关怀。

  爱与性是人类生活和文学艺术的重要母题,对于爱与性的完美结合便成为人类对美的一种存在的执着追求。爱与性是不可分离的,性是爱的结果,如果将爱与性顺序颠倒,就背离了美。性就变成了纯粹的肉欲。性只有以爱为基础才是完美的结合。越是完美的结合则距离美的境界越近。

  渡边依凭自己的切身体验,从真情实感出发,从生理心理角度来深入探讨爱与性的关联,最终得出了一个顺理成章的结论:要获得真正的情爱,在婚姻之内是很难的。作者经过多年探求得出来的。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善和美,爱与性是无法互相替代的,真正的完美的统一是很难达到的,即便达到了也是很难持久的。主人公最终选择了情死则是可以使真爱定格的唯一方法。

  移情别恋,是对婚姻的不忠,是违背社会道德的,是出于喜新厌旧的心理。这些在《失乐园》里,都被设定为世俗的看法。而两位主人公正是要反抗世俗的“偏见”,才毅然离开家庭,走上不归路的。这一情死的结局,恐怕是提出了一个至深至难的问题。似乎在告诉世人,人生本身就是个悖论。人们追求的东西与他们实际生活之间,人们的梦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作者为人们描述的梦想,或者说是一种理想,可以使世人从中得到某种宣泄。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那么多的毁誉褒贬,却仍有那么多人在看渡边的作品。

  令人欣慰的是《失乐园》引起了反响,我认为这是因为许多人内心深处持有同样的危机感,他们对人类重新回到雌与雄的原点怀有本能的憧憬与期待。

  渡边小说里,对性心理及性爱场景的描写入木三分,却毫无淫秽感觉,在激荡的情欲中流淌着淡淡的忧伤和无奈。男女主人公通过肉体的不断接触而一步步加深这种爱,最后达到爱的极致,即纯爱与性爱的完美统一,这是渡边文学追求的目标,是一种唯美的追求。将官能享受与优雅的人物品味、优美的季节转换、幽静的场景渲染等等恰如其分地调配在一起,将变幻无常、跌宕起伏的性爱烘托得颇有诗情画意,读后,仿佛欣赏了一曲震撼心灵的交响乐,令人回味。“纵使放荡,心灵也不应该是龌龊的。”很好地概括了日本好色文学的特质。

  小说中性爱场景之多,令人惊讶。但这样的渲染和铺垫对于最后的结局来说,对于以专门探讨男女情爱主题的作品来说,恐怕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些终极问题的探讨上,首先不应该设定什么框框,否则文艺作品就等同于教科书了。

  以着力构筑了爱与生的非此即彼的矛盾冲突的《失乐园》为代表作的渡边文学,说到底,是对生与死、爱与性的拷问,是对人性的关怀。他期待在二十一世纪里,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够接受更加形形色色的价值观,真正使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人身自由。此外,在医生出身的渡边看来,性爱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可以治愈医生以及心理医生束手无策的疾患的灵丹妙药。

  综上所述,应该说作者并非鼓吹性爱至上主义,而是在强调个性的自由。每个人都有获得自由和幸福的权利,人类社会应该允许多元价值的存在。如果人们都能认识到并且做到这一点,人类便真正回到了幸福的伊甸园。

  人到中年,按说已经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却不甘寂寞,即便燃烧成灰烬,也要追求极致的美,这样的“爱的精英”般的主人公,绝非等闲之辈,绝非人人可以去做,但这部脱去了功利色彩,专注于美的体验,不时加入一些性心理分析的小说,或许可以使整日忙碌于生计的众生,得到心灵的治疗,使他们紧张的心境得到一些宣泄好比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需要润滑剂一般。我不由得想起了“望梅止渴”这个词。也许这正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52884.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