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经典的三十部国学著作里,《人间词话》是其中之一。提到这本书,大都想到的是被誉为经典的“三境界”。然而我想先从王国维这个人物分析,再去看他的著作。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杰出学者和国际著名学者,还有许多诸如“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的话都是说他。个人认为,虽然一生享尽美名,然而他内心依旧凄凉,再高的盛名也掩盖不了所受的坎坷。对王国维来说,先有夫人病故,后有光绪、慈禧接连下世,宣统帝溥仪登基,而革命党之乱也悄然隐伏。或许跟人生经历有关,王国维无论是自己的词,还是所分析的他人的词,都是透露着哀伤悲观的气息。纵然他的学术成就之高不可否认,我却认为不够积极。

  王国维本人写的词里,经典的有一首《蝶恋花》,最后一句是这样的:“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后来他投湖自尽时,人们发现他的遗书第一句就是:“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各种分析,我却只简单的认为,他只是觉得,世界都变了,想留的留不住了。红颜会老去,鲜花会凋零,繁华看尽,便无遗憾。还有一首《采桑子》里的“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有人生飘忽一切易逝的沉重之感。

  再分析其他文章。鲁迅在《不懂的音译》中说:“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鲁迅是一贯反对“整理国故”的,但看了王国维《流沙坠简》序言后都赞叹不已,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国学。陈寅恪更称其成就“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

  回到《人间词话》所写经典: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大概意思无非是一般的理解一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二是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艰苦磨练,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三是阐明书山有路勤为径,坚忍不拔,终有所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水到渠成,便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但我还看到了一点是这三句诗都是悲伤的。“西风凋碧树”“独上”“望断”“憔悴”“灯火阑珊”这些词都带有隐隐的孤寂之感。再高的境界,也掩盖不了内心的孤独。无论怎样的学术,都需要理解,深入内心。还有一段: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分析认为,有我之境指的是,作者所观之境将自己的感情色彩融入其中,即物物皆着我之色,我愉悦即万物皆欣欣向荣,如“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遍长安花.”我忧伤即万物皆倾颓百态,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无我之境指,作者保存着一颗恬然的心,心境悠然一时的情感的表达与自然形成了契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诗中未着我之色,竟处处是现我之情,无我之境不是诗中没有“我”,而是“我”已经与境行成了天然的和谐,它是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无需刻意雕琢,巧然天成。

  总之,大师的作品往往精到而少语。而人间词话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言词极少,但却字字珠玑。书中所言看似是在讲词,不如说是在用词解读人生,又似假以人间之事来解读词句。虽然悲大于喜,仍值得细细品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54207.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