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月的散文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篇一:写月的散文
关于月的散文

一、他乡无月

凌晨两点,从福州回到了家中,倦极,躺卧在阳台上与月对眠,不曾想,却被它的光华灼伤,月忽而浮动起来,似要坠入我的眼波里,定是我叹息过后眼睛渗泪之故。言语顿时匮乏,只知,李白的地上霜是真的,杜甫的月是故乡明也是真的。想起在福州的十来日,一天问姐:“为什么这里没有月亮?”她说:“怎么可能没有,喏,那不是吗?”顺手一指,啊!那躲在行道树后的竟是月亮,我一直只道它是快寿终正寝的路灯。

二、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流云飘荡,独立寒风空北望。【写月的散文】

蕊尽花残,憔悴思君损玉颜。【写月的散文】

丹青寥落,一笔诗情终静寞。

何事堪忧,不过萧然心上秋。

三、月上海棠

丁己重阳前三日,见她淡妆素服自梦中来。温婉清丽的面容清晰如斯,一如生前模样。她说了那样多的话,临了你只记得两句:“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她从不会写诗,你也不知此句从何而来。梦醒之后,身心俱凉,推开窗,之间月色清辉,遍地如霜。可怜遥夜,难以触及,彼此银汉难通。你说:“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不觉青山湿遍。罢了,但愿来世一生一代一双人,不再只影何堪对明月。

四、冷月无心

乙丑之秋,七月既望。晚自习放课归家路上,仰头望月。夜风化为千手,推移云动,恰好将云把月围在中间。一看,活脱脱的一只巨眼,望着我。眼光若鬼般清冷。照见我这个因缘未了的高四学生,在书本里疲于奔命。那,月还见着些什么?是风餐露宿缩在城市角落的流浪汉,还是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在娱乐场所挥金如土的暴发户?是在灯下为梦想而努力的莘莘学子,还是得过且过的行尸走肉?

月,无言,也最无情,冷眼观人间。

篇二:写月的散文
有关月的文章

中秋的月亮 孙淑霞

中秋赏月,是人生的一大美景。一年中,有十二次圆月,而唯独中秋节的月亮,牵动着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一轮洗尽铅华的中秋月以它惯有的沉静月月年年地向人世间波洒着充满诗意的理性光辉。

中秋月,它背负着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洇浸着几多离愁,几多相思,年年如是,岁岁依旧。中秋赏月成了人,特别是文人与月的一场天上人间的对话,成了人对月的一次心灵解读。也成为中国人对情感尽情释放的一个节日.

在中国人心目中月亮具有的天庭的神秘和怅寥感觉,在中国文化的诗意中,故乡的月圆选择了这个天高气清的季节,让情感的寄托和比喻便更多了一层中国人特有的情结,这种情结是和我们民族大团圆情结一致的,而圆月时节的月亮,便是这样用永远充满新意的情结,多了些写实的寓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名句,以及关于月亮的一个个或优美或凄伤的传说,还有唐诗宋词的缠绵,中秋读月,总会读出一页页的心酸,一行行的苦泪和万千感慨,因为我们要的是花好月圆。花好月圆,这是属于中国的审美情结,而皎洁之月里的想象,我们早就赋予了它美好的境界。因为我们的赏月往往是在娇艳花簇旁边,因为花前赏月,能够让天上之月非常容易就可以得到一个寓意十分满盈的答案,而且花儿的美好和馨香,会让天上之月给人以贴近人间真实的感觉。

千里清光依旧,万目心思同源。掬一捧月华入怀,你感到了它的凝重,你感到了它的通透,它更是一个绝妙的载体,给了人们无限的寄托。

【写月的散文】

不必说寂寞素娥,清冷玉蟾的往事,也不提“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的心情,在“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光景下,单是一声“今夜明月入尽眼,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哀叹,就道尽了千百年来人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所有内涵.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圆月让人更联想到人生诸多不圆满之事,故原本轻灵的月儿每到中秋月圆时,总显得那么沉冷与清幽。

对大多女子来说,家乡是故乡,怎能不思恋儿时在故乡赏月的情景,怎能不思恋和小伙伴月下嬉戏的童趣美好,怎能不思恋一家人在西部故乡月圆之夜的对月无眠?难忘学生时代和好友在阳城街道散步于月辉下的甜美,更难忘和知己嵩门待月的心灵相通气脉构和,等等如诗如画的往事怎一个“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了得!中秋读月,读不尽的思念,读不尽的哀怨啊!这思念,这哀怨,可是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而生,还是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亲情而来?问月,月不语。但不管怎样,这思念、这哀怨定然有一个个幸福,甜美的原因,不然,这年年中秋怎么让人如此地盼它,想它;这冷冷圆月怎么让人如此地念它,赞它?【写月的散文】

其实,人世间的一切思念哀怨又何尝不是一种令人羡慕,幸福的事呢?

诗人说,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今天,当我解读中秋明月,叩问愁为何物,思为何物的时候,难道不能说心有思念?心有思念,心便不会老;中秋有明月,中秋便不会老!让亲情岁岁年年陶洗情感的新鲜,让游子在秋高气爽之夜与一轮圆月传递思念的情感,让炎黄子孙在地球村这个大家庭里在此夜传递团圆的信念,使得思念之情永远清晰,使得情感之真和情感之挚永远激荡在血缘的亲情之中、气脉构和的友情中和龙的传人的血液中。

亲情不老、友谊长青、中华民族,就这样和谐的存在,跨越千年的时空。

中秋读月,月色通幽,风声渐老。在这样的夜晚,你与谁共?李白一首《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是古今答案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549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