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雪》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阳关雪》读后感

  夜色茫茫,不见你旧时模样。我愿入梦,梦里满是故伤。敦煌阳关,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之后,已满目苍痍。千年之前,千年之后,依然不变的,便是那永不停歇的白雪,覆盖了已变成荒原的阳关,遮蔽了已成为历史的废墟。

  在余秋雨笔下,阳关枯瘦萧条,西北风浩荡千里,几点烽火台静默无声,坟堆构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在白雪皑皑下,沙坟如潮,寒风如浪,风雪凄迷,苍茫大漠,孤烟却已不在,万里长河,残阳落日,却也无人来赏。只有一层层的苇草,依旧摇曳着,成为了阳关唯一的绿意,与已经吹了千年的寒风纠缠不休。

  阳关,阳关!你埋葬了多少惊心动魄的过往。

  阳关,阳关!你又让多少人在漫漫长夜里黯然伤神。

  曾经,因为你,鲜血如注,马蹄如雨,呐喊如雷。曾经,因为你,稚儿夜哭,柳荫诀别,将军怒目,慈母白了头。

  沙坟有幸埋忠骨,千年前的将士们,沿着帝王们深浅不一的脚印,在一个个王朝沦为背景的同时,也一个一个的倒下,面向朔北,绝不后悔,他们的热血,如果换来史官们清淡的几行墨迹,也许就是幸运了。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朝堂上的争论及不上一个诗人在阳关清朗吟的几句诗,帝王的野心也比不上阳关一片洁白的雪。月华已满,杨柳已青,到了该离别的时刻了,他们就弹掉衣裳上的尘埃,把离别之情酿成一壶浓烈的酒,让故人一饮而尽。并不声声悲叹,亦无高声痛哭,从容不怕,自在洒脱。阳关,打捞起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怀,又承载了多少历史的尘埃。

  文艺复兴中欧洲人把微笑织进了历史这件百家衣,但是更为拓落不羁的唐朝人却没有延续笑颜。

  长安的桃花开了又落,飞花肆意,乐声绕梁三日不停歇,宫妃步摇得宝髻玲珑,裙拖得环佩叮咚,朝堂上酒的香味更是飘到寻常百姓家。一种时代选择的工作“文化侍从”大肆盛行,“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连最为豪迈的李太白都不得不用自己的诗句来取悦帝王。

  从阳关走出的微笑和美好,竟然就这样渐渐寂了。对此,余秋雨写到“九州的文风渐渐刻板。阳关,再也难以享用温醇的诗句。”也许后来,陆游,辛弃疾等人踏着光与影的痕迹,追寻着盛唐还未散去的余韵,在月下在梦中抵达了朝思暮想的阳关,而我们,却只能站在被吹过千年的风拂掠过的那层层泥沙面前,感受当年那份豪迈的情怀。

  胡笳未鸣,羌笛无声。但阳关的雪,依然下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56566.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