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第三次工业革命》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一场跨越社会、跨越历史的产业革命即将爆发!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读后感:《第三次工业革命》供大家参考选择。

  读后感:《第三次工业革命》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碳时代”这个名词,很有意思,在读本书的时候,作者通过他在见闻带给了我们很多关于世界各国关于新能源的策略与实施,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著作,但是在合上书本之后,我却又想到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一 结束“碳时代”

  作者在书中所指的“碳时代”是说我们对于化石能源的国度使用导致了全球变化,如果他只是说了这些,那么这本书就毫无意义了。在发现、提出问题的同时,作者又列举了大量的事实依据,告诉读者在目前的环境状况下,应当尽可能多的使用可再生能源,这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求,更是人类对自身物种保护的需求。

  在相关的部分之中,作者的言辞很有说服力,也确实很有道理,相信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认真思考地球上人类与能源的关系的。

  二 全球化只是政治全球化吗

  除了全球化,作者还提出了“洲际化”的概念,不过都无所谓了,反正都是概念名词,大家都知道他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但是看完本书的内容,我觉得作者把环境改造这一牵扯人类整体的命运的问题过于政治化了,在这一问题上,作者似乎完全忘记了互联网的、或者是社会化媒体在当今的价值。

  在书中,里夫金提到了每一座楼房都是一座小型的发电站,这是政府、政策所愿意看到的,但是居住或是工作在这些楼房里的人们呢?他们为什么要住在发电站里呢?以为环境保护,因为政府号召,还是因为他们可以用上更廉价的电能?

  事实上,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全球化体验更适合推广环保这类的理念,像作者这样学者,如果是真心在网络上发起什么环保活动的话,我想我是一定会支持一下的。

  网络让每个普通人都有了发言权,想要解决全人类的问题,就应当让全人类一起来动手,当然,更需要全人类一起来动脑。

  三 是真的环保,还是新的资本来袭

  承接上面的第二点,作者之所以强调“第三次工业革命”,但是却没有过多地涉及这次革命给大众的带来的实惠,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更多的垄断式的资本运作。

  如果我们用太阳能、风能、潮汐……代替化石能源、核能源,我们,这些普通百姓,到底能得到什么呢?为了环境改造?去查查科学家们的论述吧,二氧化碳的排放真的会使地球温度增加吗?作者希望更多的国家政府参与到新能源改造的浪潮之中,可如果不真的结合民生的话,或许我们可以远离石油垄断、天然气垄断,可是却会陷入太阳能垄断,地热垄断的境地之中。

  很多时候,社会科学学者与自然科学学者往往是难以真正统一的,社会学者一方面大量引用着对他们言论有利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却依旧保持着对自然科学的“不过分参与”。就像以前的人们并不了解过多的使用汽车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样,谁会知道一百年、两百年后的人们会如何评价我们今天所说的“新能源”呢?

  就像我总会问一些朋友,所谓的“古迹”被今人修葺之后还是不是“古迹”一样,难道我们改变自然的东西都是错的吗?医学的发展改变了自然规律,保证了更多人的健康生活,难道关于医学的研究应该取消吗?网络的发展已经完全支持视频会议,难道各国政府要严令禁止在举行实体会议,为了节约而全部召开网络会议吗?搜索引擎所消耗的能源远远大于寻常的发动机引擎,难道我们该禁止搜索引擎出现吗?

  是不是要禁止开汽车?是不是要禁止所有的化工产品?要不要限制人口增长?人类作为地球智能生物,实际上他的出现已经是对地球自然环境的一种“破坏”了,而这种“进步式”的破坏到底是功是过,我觉得目前是不会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的,或许直到地球灭亡的那天,人类也不会知道这个问题的正确结果。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57234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