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散文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关于月的散文
月,散文 第一篇

一、他乡无月

凌晨两点,从福州回到了家中,倦极,躺卧在阳台上与月对眠,不曾想,却被它的光华灼伤,月忽而浮动起来,似要坠入我的眼波里,定是我叹息过后眼睛渗泪之故。言语顿时匮乏,只知,李白的地上霜是真的,杜甫的月是故乡明也是真的。想起在福州的十来日,一天问姐:“为什么这里没有月亮?”她说:“怎么可能没有,喏,那不是吗?”顺手一指,啊!那躲在行道树后的竟是月亮,我一直只道它是快寿终正寝的路灯。

二、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流云飘荡,独立寒风空北望。

蕊尽花残,憔悴思君损玉颜。

丹青寥落,一笔诗情终静寞。

何事堪忧,不过萧然心上秋。

三、月上海棠

丁己重阳前三日,见她淡妆素服自梦中来。温婉清丽的面容清晰如斯,一如生前模样。她说了那样多的话,临了你只记得两句:“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她从不会写诗,你也不知此句从何而来。梦醒之后,身心俱凉,推开窗,之间月色清辉,遍地如霜。可怜遥夜,难以触及,彼此银汉难通。你说:“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不觉青山湿遍。罢了,但愿来世一生一代一双人,不再只影何堪对明月。

四、冷月无心

乙丑之秋,七月既望。晚自习放课归家路上,仰头望月。夜风化为千手,推移云动,恰好将云把月围在中间。一看,活脱脱的一只巨眼,望着我。眼光若鬼般清冷。照见我这个因缘未了的高四学生,在书本里疲于奔命。那,月还见着些什么?是风餐露宿缩在城市角落的流浪汉,还是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在娱乐场所挥金如土的暴发户?是在灯下为梦想而努力的莘莘学子,还是得过且过的行尸走肉?

月,无言,也最无情,冷眼观人间。

有关月亮的散文
月,散文 第二篇

是谁,在白露横江的异乡秋夜里,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样偏执地吟出一句别有滋味的诗句来;“月是故乡明”。简简单单,清清浅浅,却一语道破了天机,解释了我们情感与认知之间那奇妙的天平。因为深情,所以偏执。这就是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因河畔更圆满的月亮,剑桥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远及不上家园日暮时点起的那一束橘黄的灯光。只因这是我们所熟悉而深爱的地方。南方小城温暖湿润的空气,芳草青青的校园里若有若无的花香,来来往往的人,似曾相识的脸,母亲洗过的洁净的衣裳,老师批过的严整的笔记„„这一切都让我们享之坦然并且心存感激,即使将来走远了,在异国他乡也能满心骄傲地怀想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绵绵的,水不秀丽也可以是悠悠的啊;校园说不上多么与众不同然而因为自己每一日的轻轻走过而认定了她的美丽;衣服即使并不崭新明艳可因为有了母亲的抚摸而感觉得到它独特的温柔与芬芳。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深深的、浓浓的、扯不断的情感牵系,因着这种牵系,便含着笑,含着泪,纵容了自己的那份偏执的认知。老舍去过巴黎,住过伦敦,可痴痴念叨着的,还是北京。说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读者看着看着便要笑了,“好个明显的地域情结嘛!”然而谁不知道,老人这一份固执的喜爱,不留情面的批评,全只因了那感情的天平,早已沉沉地倾向了他从小生长的京城。因而,老旧的城墙是美的,养鸟种花的人们是美的,连那黄包车师傅的吆喝声,也是那样好听的乡音。萧乾的好友远居美国,几十年了,却不喜欢美式的生活,仍将院子装点得如在故土,更像孩子一样渴望要一颗家乡的枣核„„因为深爱,所以偏执。许多的美好,并非我们看不到,并非我们不愿赞美,只因为它激荡不起心中的最深处的涟漪。正如那异国的月亮,怎么看,硬是生分而不遂人意,更不能出现李白杜甫的诗情画意来;而许多的不完满与平凡,也并非我们看不到,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不能割舍的牵系,所以便固执而不悔地爱了它,就如同母亲对并不美丽的女儿,国民对并不富强的祖国。“月是故乡明”,诗人的声音穿过千年的白霜与夜晚,道出了我们最不容辩驳的理由。于是,我们会心一笑。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9月散文
月,散文 第三篇

九月

夏天,随着绵绵细雨、蒙蒙水雾离我们慢慢远去 秋天,没有刻意的等候,九月,如期而至 九月的雨是一种透彻的寂寞,

九月就如同一个正值青春的小伙,

天真的他,忽而晴空万里,忽而阴雨连绵

抑郁的他,拥有八月般年少的气旺,却给人一种萧瑟 九月嬉戏般的拂过大地的“脸庞”吹落了一片片枯发 它就像是一个优秀的理发师,剪去了数不尽的枯叶 染黄了田间的绿洋,带来丰收的希望

九月的美,是一种凄凉的美,唤起无数人的过去 九月的美,清秋明朗,是一年中最豪迈畅快的时节 最具活力的时刻是春暖花开,

但生命最骄傲的时刻不是开花而是结果

九月的情,尽写生命的本色,引文人墨客流连九月 令人宁静致远深深思恋,感怀自己的渺小短暂 九月,暮色秋容,一个轮回即将走到尽头 九月把无尽的思恋留给了人间,

清秋明月心爽气宁,体会淡淡的谢别之情 九月,没有太多的回忆,

【月,散文】

九月有时候很伤,有时候可以淡的完全无味 九月拥有着感恩、拥有着惜别、拥有着团圆 老师,感谢有你,朋友,感谢你曾经的出现 不要让九月成为记忆里的一首离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感谢亲人,珍惜团圆的日子,共度中秋佳节

散文《最美的月亮》阅读
月,散文 第四篇

散文《最美的月亮》阅读

最美的月亮

那个中秋节他和母亲是在医院度过的。

母亲的手术是临近中秋节做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本来以为是老毛病,但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癌症。在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母亲总是忍受着饥饿和痛苦,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年幼的他,独自支撑了这个家。他觉得不能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不是害怕母亲经受不住打击,而是害怕母亲拒绝治疗。他的孩子刚满2岁,妻子下岗了,他的收入是全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工作的母亲知道家里艰辛,很早以前就说过,如果患上癌症,就不治疗,因为她认为那样既浪费了钱也救不了命。

他很孝顺,便和妻子哄着母亲说是小病能治好,但需要做手术,这样才把母亲骗进了医院。从手术室出来,经过他三天三夜的细心护理,母亲逐渐清醒过来,那天正是中秋节。母亲住院一个星期时间,他每天只吃一顿饭,即便这样,仍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现在他身上已经没钱了,只盼着妻子快点借到钱送来。

夜晚,病房里冷冷清清,他守在母亲身边,同房的病人都回家团圆了。细心的他怕母亲触景伤情,就问母亲想吃点什么,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的母亲只是说:“扶我下床,我想看一下月亮,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看到。”他听得眼眶一阵发酸,流下了泪,然而他知道,母亲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移动的。思索了片刻之后,他有了一个决定。继而叮嘱母亲不要乱动,就转身离开了。

街上华灯初上,到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唯独他行色匆匆,孤单而焦急。饭店、小卖店、电子游戏室,他一个店铺接一个店铺地问:“有一个小时50元的工作吗?”但是店主们的回答都令他大失所望。终于,在一家搬运站里找到了10吨待搬的水泥。一袋水泥100斤,搬1吨6元。他挽起衣袖开始玩命地把一袋又一袋水泥从小山似的堆上扒到肩上,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半个小时就把那10吨水泥搬到了车上。等到接过60元工钱的时候,才感到双腿如铅、头昏眼花,仿佛随时都可能晕倒,但他坚强地忍受着。

他将挣来的钱买了一个深颜色的脸盆,剩下的钱全部买了月饼。他抱着脸盆和月饼回到了医院。路上他抱得紧紧的,生怕磕碰到怀里的月饼和脸盆,仿佛那是抱着母亲的命,回到病房,他把月饼摆在桌子上,然后掰开一个月饼,把最柔软的一块月饼馅递到母亲嘴边。看着脸色憔悴、满头大汗的儿子,母亲含着泪说:“我不吃,这病咱也不治了。”他笑着说:“你看看今年的月亮多圆多亮啊,您肯定会好的!”他端过盛满清水的脸盆放到母亲床前,月光展开透明的翅膀跃进盆里,圆圆的月亮随着盆里的波纹在水里行走,上下翻腾。

看着水中晶莹而富有生命的月亮,望着眼前的儿子,母亲心情好了许多:“真好看呢,比往年都好看。”他拉着母亲的手说:“明年您还要陪我看月亮!”母亲郑重地点点头。 那一夜,母亲睡得非常安详,似乎已经远离了病痛。窗外月亮静静地悬挂着,虽然光芒依旧纤弱,但却仿佛迸射出了一种足以撕破无边黑暗的光明,一种足以融化天山冰雪的温暖。 母亲开始配合每项治疗,出院时医生告诉他说:“这次手术做得很成功,你母亲能够再活10年甚至康复。”

又是一年中秋,天上的月亮又圆了。母亲对儿子说:“去年在医院里看到的月亮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美丽的月亮。”

(摘自2010年《意林》第2期 有删改)

16.简要概括文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儿子。(2分)

17.结合上下文,分析第段中的“景”和“决定”分别指什么?(2分) 景:

决定:

18.结合语境,对文中画线句子做简要赏析。(3分)

月光展开透明的翅膀跃进盆里,圆圆的月亮随着盆里的波纹在水里行走,上下翻腾。 赏析:

19.结合上下文,理解第段中“光明”和“温暖”的含义。(3分)【月,散文】

2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50字以内)(3分)

【链接材料】【月,散文】

材料一: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奥斯特洛夫斯基

材料二:陈玉蓉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无法医治,最终可能导致死亡。为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无法捐肝救子。陈玉蓉其后每天行走十公里,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来进行减肥计划,她坚持了7个月,脂肪肝奇迹般的没有了。最终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

——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陈玉蓉

我的感言: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段中“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下文中秋夜晚去挣钱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B.第段的“泪”是因为儿子心疼担心母亲,害怕失去母亲;第段的“泪”是因为母亲知道自己患了癌症,想彻底放弃治疗又不想结束生命的矛盾、痛苦的心理。

C.第段“街上华灯初上,到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唯独他行色匆匆,孤独而焦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了他的孤单和无奈,加重了情感色彩。

D.本文最后一段和鲁迅笔下的《社戏》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都有深化中心的作用,都代表了美好的回忆,表达了一种美好的追求。

【月,散文】

16.(2分)孝顺、善良、细心、坚强(答出两点,意对即可)

17.(2分)“景”指的是病房里冷冷清清,同房的病人都回家了。(1分)“决定”指的是挣钱买一个深颜色的脸盆让母亲能看上月亮,能吃上月饼。(1分)(意对即可)

18.(3分)“透明”一词写出了月光的晶莹清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跃”“行走”“翻腾”几个动词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月亮在水里的动态,用富有生命的月亮表达了母亲对生命的热爱。(其中修辞方法或者重要字词1分;描写内容1分,效果及作用1分)

19.(3分)“光明”不仅仅指月亮带来的光亮,更寓意母亲对自己的病有了战胜的信心,儿子对母亲的病也看到了希望。(2分)

“温暖”一词,暗示这对母子在这个月圆的夜晚感觉格外温馨,被浓浓的亲情包围。(1分)

20.(3分)示例:母亲对子女的爱永远是无价而伟大的,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最美好的人,对母亲要一定要孝顺。(紧扣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21.(3分)B

张晓风散文《月,阙也》
月,散文 第五篇

【月,散文】

张晓风散文《月,阙也》

"月,阙也"那是一本二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月,散文】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有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大地才虚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皱折,皱折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森森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

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一张葱油饼不够圆,一块镍市也不够圆,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圆的"复制品"。就现实的操作而言,一截圆规上的铅笔心在画圆的起点和终点时,已经粗细不一样了。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正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此外,我们更可以换个角度看。我们说月圆月阙其实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所欺骗。有盈虚变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月何尝圆,又何尝缺,它只不过像地球一样不增不减的兀自圆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那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的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柔软的枝条试探地在大气中舒手舒脚时,花隐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香销红黯委地成泥的时候,花仍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恒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那一刻不美好完满?那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624124.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