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电子版下载

| 初中作文 |

【www.guakaob.com--初中作文】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电子版下载(一)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

目录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2

第二章 声现象 ································15

第三章 光现象 ································21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35

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 ································45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一、动和静

1、物体的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参照物: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参照物的选定:可以使任意的,既可以使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不能选取研究的物体

本身作参照物,否则所研究的物体永久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①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

于地面而言的

②同一物体的运动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会不同。

③通常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取地面或者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

种情况下,参照物往往略去不提。通常我们说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运动状态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④两个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都相同的物体彼此是相对静止的

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测量:

测量工具:日晷、沙漏、机械钟、石英钟,实验室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

常用的时间单位:小时(h)、分(min)、秒(s)。

(2)长度的测量:

测量工具: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单位: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0cm=103m=106μm=109nm

刻度尺的使用:

A、“认”:做到“三观察”,即观察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测量范围(量程)和观察分度值(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B、“选”:根据测量的实际要求(量程、精确度)应选择适当精确程度的刻度尺。

C、“放”: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使尺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较厚时,刻线应紧贴被测物体;尺的零刻线或某一整数刻线跟被测长度的起始端对齐

D、“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E、“读”: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估读值)

F、“记”:记录测量结果应注明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三、快与慢

(1)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

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计算公式:vs;单位:m/s、km/h。 1m/s=3.6km/h t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地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一个定值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可以近似地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4)平均速度:粗略表示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公式:vs t

注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s和t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必

须对应着同一个运动过程。

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去求,而不是某几个速度的

例1 在雅典奥运会上,110米的跨栏赛跑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谁是雅典的冠军,众人瞩目。观众认定,跑在最前面的刘翔最快,裁判则依据到达终点的计时少而判定他跑得最快。观众与裁判的判断运动快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的时间比较_________的方法;而裁判的判定,是用________的方法。

解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二是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本题中观众看谁跑在前面,就是利用了前一种方法来比较;而裁判则是利用后一种方法来比较的。

例2 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 )

A、5km/h B、50km/h C、100km/h D、500km/h

解析:本题是一道学科综合问题,结合古代诗句的相关内容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问题,解答本题时必须利用所学的古文知识读懂题意才行,文中“朝”即早晨,“暮”即傍晚,则船的航行时间约为12h,“千二百里”即船的航行路程为600km。

例3 图1所示的是一辆桑塔纳小桥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_______km/h,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________h。

图1

解析:本题考查了汽车速度表的读法及速度的计算问题。从表盘上我们知道每一大格表示20km/h,每一小格表示5km/h,指针指向85km/h,所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85km/h。故汽车走完255km的路程所用时间是:ts255km3h。 v85km/h

例4 全国铁路大提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在桂林北到南宁之间约437km的铁道线上,运

请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N801次列车由桂林北到南宁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km/h?

(2)请你根据上述表中信息再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进行解答。

解析:本题是一道关于列车时刻表的开放型速度计算问题,要解答本题,首先就得学会读列车时间表,然后再根据有关速度的计算问题,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

例5 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我省新建成的清——镇高速公路上行驶,它在经过如图2所示的标志牌下时,(1)速度已达40m/s,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开行,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2)如果这辆轿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镇宁需要多少时间?(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图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们对道路标志牌的认识情况及速度的单位换算问题和速度计算问题。

例6 (2006无锡)如图3所示是一个骑车者和一个跑步者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线,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合理信息很多,请再写出两条。

信息一:骑车者的速度为5m/s;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解析:本题结合数学中函数图象问题,考查了我们观察分析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图象,我们能够知道路程与时间大量的信息,如:(1)跑步者的速度;(2)骑车者与跑步者哪个速度快;(3)在30s时骑车者和跑步者走的路程相等;(4)跑步者比骑车者早出发10s;(5)骑车者追上跑步者用时20s等等。 例8 如图4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图4

解析: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法问题,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该物体的长度为

2.20cm。

例9 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使小树发生了________,使落叶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解析:本题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考查了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知识,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题意可知,小树弯腰是形状发生了变化,落叶漫天飞舞则是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电子版下载(二)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纯word版)[

目录

关于《探索物理》

致同学们

科学之旅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的利用

参考资料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颜色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五、看不见的光

参考资料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电子版下载】

四、眼睛和眼镜【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电子版下载】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参考资料

第四章 物态变化【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电子版下载】

一、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三、汽化和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

参考资料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和电路

二、串联和并联

三、电流的强弱

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五、家庭电路

参考资料

关于《探索物理》

《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实验本)·物理》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5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供实验地区从2001年9月开始试用。因为它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我们又给这本书取了一个名字:《探索物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电子版下载】

一、《标准》简介

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标准》研制组以过去多年的研究为基础,与教育专家及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研制组进行了反复的研讨,经过一年半的紧张工作,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这个标准继承了建国以来物理教育改革的成果,借鉴了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许多国家科学课程改革的经验,是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标准》的主要特点和执行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简述如下。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

《标准》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眼的地位;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的能力,《标准》并不强调。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标准》是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地介绍物理学。

《标准》非常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它在“课程目标”中有一节专门给出了这方面的详细而具体的要求,例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标准》的这些要求,在我们进行物理教学、使用《探索物理》时,要时刻记在心上。

2、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标准》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标准》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要素、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过去的物理课程更偏重于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选择那些“基础的”、“难易适度„„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即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承,没有提及科学探究,也没有强调学习过程。

3、加强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

《标准》在规定教学内容和活动建议时在这方面有充分考虑。例如“有评估某些物质(如塑料、化肥、农药等)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能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意见”、“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研究电冰箱内外的温度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提出节能措施”、“分别从炊事、取暖、交通等方面对当地燃料结构近年来的变化作调查研究,从经济、环保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标准》注意借鉴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课程;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物理课程,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交融;以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界更加本质的认识,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4、改进评价体系

《标准》不以甄别和选拔为校内评价的主要目的,在新的评价观念的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电子版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电子版下载】

《标准》倡导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的现状和进步进行档案式的评价,不赞成以知识考查为核心,不赞成把书面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表现的评价;主张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并重。

二、《探索物理》的特点

编者在编写《探索物理》时力图把《标准》的精神具体化,为此突出了以下特点。

1、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方法,可以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

科学探究的学习与科学知识的学习一样,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探索物理》从绪言“科学之旅”开始就通过几个自然现象和小实验使学生接触有趣的物理现象,继而设置了几个不完全的探究活动,并以旁批的形式表现探究活动的几个要素。在书的最后,当学生对探究的过程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完整地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这时把探究的程序性知识推到前台。希望这种安排有利于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学习,同时又照顾到科学知识的连贯性。

学生学习中的大多数探究活动不同于实际生活及科学研究中的探究,其本质区别在于前者的结论是已知的,后者的结论是未知的。从事两种探究时的心理活动不完全一样,体验也就有很大的差别。为了缩小这种差别,对于《标准》不做要求的知识,书中不给科学结论。例如,第五章串联(并联)电路各点电流的关系,《探索物理》是作为教学重点处理的,但全书不出现结论(也希望教师不要给出),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得出。《标准》并没有规定这个知识点,因此,这个探究活动的着眼点是学生的参与及过程的体验,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得出大致正确的结论,至于结论是否完整、表达是否严谨、在其他场合能否运用,这些并不是这个探究活动所强调的。

对于《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有些也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得出,这样的知识在书中都给出结论。但是,在文字处理上一般都淡化结论和探究过程的直接联系,例如不出现“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可以得到„„”等字样,而由教师在适当时机向学生介绍结论。这样处理的目的同样是缩小学习中的探究与真实探究的差距。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探索物理》加强探究的特点将有助于推动这种变化。

2、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

遵照《标准》的精神,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

例如,关于反射的规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的反射的特征”,按照这样的要求,《探索物理》强调了探究活动,而对于反射规律的表述则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种表述没有提及反射光线是否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也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尽管这样的表述是不完整的,但是初中学生并不会遇到不“共面”等物理情境,所以这种处理丝毫不会妨碍学生对于反射规律的应用。这符合《标准》对光的反射的教学要求,由于并没有说这种表述就是“反射定律”,科学上并没有错误。相反,这种处理抓住了光在反射时的最明显的特征,学生很好理解和记忆,免去了对初二学生较为困难的“共面”及常被遗漏的“分居”,使他们可以更多地专注于探究的过程。这种处理是《标准》基本理念的典型体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也属于这种情况。

又如,电压的概念将在八年级下册学习,但本书在提到“学生电源”时就涉及了。这是考虑到多数初中学生已经无意识地听到过电压这个名词,而对于学生电源的使用并不要求对电压这个概念有较深理解,因而这个概念可以拿来就用。与此类似的还有能量等概念。

3、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

由于不再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教材结构的安排就有了相当大的灵活性。传统的教材考虑到学习热、电等内容时要用到力学的知识,所以必须把运动和力的知识放到最前面。在这本书中,考虑到运动和力的知识与声、光、热、电等的知识相比稍显枯燥,而声、光、热、电的知识更能吸引学生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多种探究活动,所以《探索物理》把力学放到了第二学年。

4、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

开放性问题有两类:一类需要学生自己寻找所需的资料、数据(例如16页第2题);另一类则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例如38页第1题)或在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学会这个问题的答案(例如65页第2题关于望远镜物镜与目镜焦距的关系)。对于前一类,重在学生寻找资料的过程,教师可以提供线索,但绝对不应提供现成的数据;对于后一类,重在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教师没有必要提供答案。

“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一半以上内容都是实践性的问题。

5、充分体现STS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

科学技术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与社会相联系的。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是当前科学教育的一个重点。《探索物理》特意安排了STS栏目,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不仅如此,在书中其他部分也尽力渗透STS的思想和科技人文意识(例如各章的章头语)。

6、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644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