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4数学电子课本

| 高中作文 |

【www.guakaob.com--高中作文】

选修4-4数学电子课本(一)
数学选修4-4课本

选修4-4数学电子课本(二)
小学数理化教材电子书大全

小学数理化电子课本大全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 ............................................................................................................................... 1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 ............................................................................................................................... 1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 ............................................................................................................................... 1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 1

【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本 .......................................................................................................................... 2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师用书................................................................................................................... 3

【人教B版】高中数学课本 ........................................................................................................................... 3

【旧人教版】高中数学课本(大纲版) ............................................................................................................. 4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 ........................................................................................................................... 4

【人教A版】初中数学课本 .......................................................................................................................... 4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课本 ......................................................................................................................... 5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 ............................................................................................................................... 5

本站资源汇总[优秀资源,值得收藏] ....................................................................................................... 7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2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1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2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3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4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5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6电子课本[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

新课标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电子课本[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1-1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1-2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2-1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2-2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2-3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1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2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3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4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必修1教师用书[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新课标初中物理电八年级(上)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初中物理电八年级(下)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初中物理电九年级电子课本[人教版]

【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本

【409】新课标A版必修1

【408】新课标A版必修2

【379】新课标A版必修3(01)

【378】新课标A版必修3(02)

【377】新课标A版必修3(03)

【407】新课标A版必修4

【406】新课标A版必修5

【917】新课标A版选修1-1(1) (2)(3)

【914】新课标A版选修1-2

【913】新课标A版选修2-1(1)(2)(3)

【910】新课标A版选修2-2(1) (2)

【908】新课标A版选修2-3

【907】新课标A版选修3-1

【906】新课标A版选修3-3

【905】新课标A版选修3-4

【428】新课标A版选修4-1

【376】新课标A版选修4-2

【904】新课标A版选修4-4

【903】新课标A版选修4-5

【389】新课标A版选修4-6

【388】新课标A版选修4-7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师用书

【405】必修1教师用书

【404】必修2教师用书

【403】必修3教师用书

【402】必修4教师用书

【401】必修5教师用书

【399】选修1-1教师用书

【398】选修1-2教师用书

【397】选修2-1[01]教师用书

【400】选修2-1[02]教师用书

【396】选修2-3[01]教师用书

【395】选修2-3[02]教师用书

【394】选修4-1教师用书

【393】选修4-2教师用书

【392】选修4-5教师用书

【391】选修4-7教师用书

【390】选修4-9教师用书

【人教B版】高中数学课本

【539】新课标B版必修1

【538】新课标B版必修2

【537】新课标B版必修3

【536】新课标B版必修4

【534】新课标B版选修1-1

【选修4-4数学电子课本】

【533】新课标B版选修1-2

【532】新课标B版选修2-1

【531】新课标B版选修2-2

【530】新课标B版选修2-3

【529】新课标B版选修4-5

【旧人教版】高中数学课本(大纲版)

【465】普高第一册高一(上)

【464】普高第一册高一(下)

【463】普高第二册高二(上)

【462】普高第二册高二(下A)

【461】普高第二册高二(下B)

【460】普高第三册Ⅰ高三(文科)

【459】普高第三册Ⅱ高三(理科)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 高中数学课本

必修1(1/2) (2/2)

必修2

必修3(1/2) (2/2)

必修4

必修5(1/2) (2/2)

【人教A版】初中数学课本

【418】七年级上【01】

【417】七年级上【02】

【416】七年级下【01】

【415】七年级下【02】

【414】八年级上【01】

【413】八年级上【02】

【412】八年级下

【411】九年级上

【410】九年级下

初中数学教师用书(人教A版/PDF版/免费/共6册)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课本

七年级上(1/2) (2/2)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1/2) (2/2)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

【479】一年级上

【478】一年级下

【477】二年级上

【476】二年级下

【475】三年级上

【474】三年级下

【472】四年级上

【471】四年级下

【470】五年级上

【469】五年级下

选修4-4数学电子课本(三)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最新目录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1.3 算法案例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第二章 统计

2.1 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 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 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 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 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第三章 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 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阅读与思考 概率与密码

必修二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必修四: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y=Asin(ωx+ψ)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必修三: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

公式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信息技术应用 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 2.2 双曲线 2.3 抛物线

阅读与思考 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

第一章 解三角形 其应用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探究与发现 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1.2 应用举例 3.1 变化率与导数 阅读与思考 海伦和秦九韶 3.2 导数的计算 1.3 实习作业 探究与发现 牛顿法──用导数方法 求方程的近似解 第二章 数列 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信息技术应用 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 阅读与思考 斐波那契数列 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阅读与思考 估计根号下2的值 实习作业 走进微积分 2.2 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 等比数列

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 第一章 统计案例 阅读与思考 九连环 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 探究与发现 购房中的数学 用 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第三章 不等式 应用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实习作业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 线性规划问题 阅读与思考 科学发现中的推理 阅读与思考 错在哪儿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信息技术应用 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 题举例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4 基本不等式 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第四章 框图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4.1 流程图 1.1 命题及其关系 4.2 结构图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应用 用Word2002绘制流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程图 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椭圆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探究与发现 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 1.1 命题及其关系

必修五:

选修1-2

选修1-1

选修2-1: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曲线与方程 2.2 椭圆

探究与发现 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 信息技术应用 用《几何画板》探究点 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探究与发现 子集的个数有多少 1.2 排列与组合

探究与发现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1.3 二项式定理

探究与发现 “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

的轨迹:椭圆 2.3 双曲线 探究与发现 2.4 抛物线 探究与发现 阅读与思考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阅读与思考 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选修2-2: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1 变化率与导数 1.2 导数的计算

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1.5 定积分的概念 1.6 微积分基本定理 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 数学归纳法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选修2-3

第一章 计数原理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阅读与思考 这样的买彩票方式可行吗

探究与发现 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

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4 正态分布

信息技术应用 μ,σ对正态分布的影响

第三章 统计案例

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实习作业

选修3-1:

第一章 计数原理【选修4-4数学电子课本】

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探究与发现 子集的个数有多少 1.2 排列与组合

探究与发现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1.3 二项式定理

探究与发现 “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阅读与思考 这样的买彩票方式可行吗

探究与发现 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

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4 正态分布

信息技术应用 μ,σ对正态分布的影响

第三章 统计案例

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实习作业

选修3-3

第一讲 一 二 三

第二讲 一 二

第三讲 球面上的基本图形 一 极与赤道 二 球面二角形 三 球面三角形 1.球面三角形 2.三面角 3.对顶三角形 4.球极三角形

第四讲 球面三角形

一 球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二、球面“等腰”三角形 三 球面三角形的周长 四 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五讲 球面三角形的全等 1.“边边边”(s.s.s)判定定理 2.“边角边”(s.a.s.)判定定理 3.“角边角”(a.s.a.)判定定理 4.“角角角”(a.a.a.)判定定理

第六讲 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

一 球面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公式 二 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三 用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证明欧拉公式

第七讲 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一 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二 用向量方法证明球面上的余弦定理 1.向量的向量积

2.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明 三 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看球面与平面 四 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地球上两城市间的距离

从欧氏几何看球面 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 第八讲 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

直线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和球幂定理 一 平面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 球面的对称性 二 欧氏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模型──

庞加莱模型

球面上的距离和角 三 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意义 球面上的距离 阅读与思考 非欧几何简史 球面上的角

选修3-4:

第一讲

一 二 三 第二讲 一 二 三

平面图形的对称群 平面刚体运动

1.平面刚体运动的定义 2.平面刚体运动的性质 对称变换

1.对称变换的定义

2.正多边形的对称变换 3.对称变换的合成 4.对称变换的性质 5.对称变换的逆变换 平面图形的对称群

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 n元对称群Sn【选修4-4数学电子课本】

多项式的对称变换 抽象群的概念

1.群的一般概念 2.直积

第三讲 一 二 三 四

对称与群的故事 带饰和面饰

化学分子的对称群 晶体的分类 伽罗瓦理论

选修4-1:

第一讲 一 二 三 四

第二讲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三讲 一 二 三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周角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弦切角的性质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 平行摄影

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 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

第二讲 一 二

第三讲 一 二 三

第四讲 一 二

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 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 矩阵乘法的性质

逆变换与逆矩阵 逆变换与逆矩阵 1.逆变换与逆矩阵 2.逆矩阵的性质

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

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形式 2.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 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 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 特征向量的应用 1.Aa的简单表示

2.特征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选修4-5:

第一讲 一 二

第二讲 一 二 三

第三讲 一 二 三

第四讲 一

选修4-2:

第一讲 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 一 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

(一)几类特殊线性变换及其二阶矩阵

1.旋转变换 2.反射变换 3.伸缩变换 4.投影变换 5.切变变换

(二)变换、矩阵的相等 二 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

(二)一些重要线性变换对单位正方形区域的作用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基本不等式

3.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绝对值不等式

1.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讲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比较法

综合法与分析法 反证法与放缩法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 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 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排序不等式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数学归纳法

选修4-4数学电子课本(四)
高二数学选修2-2教材

【选修4-4数学电子课本】

选修4-4数学电子课本(五)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练习题答案(最新)

化学选修4课本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P.6)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P.10)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 公交车个人耗油和排出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1/5,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发展公交车更为合理。

第三节(P.14)

1. C(s)+O2 (g) == CO2 (g) ΔH=-393.5 kJ/mol

2.5 mol C完全燃烧,ΔH=2.5 mol×(-393.5 kJ/mol)=-983.8 kJ/mol 2. H2 (g)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

1

欲使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得到1 000 kJ的热量,需要H2 1 000 kJ÷285.8 kJ/mol=3.5 mol 3. 设S的燃烧热为ΔH S(s)+O2 (g) == SO2 (g) 32 g/mol ΔH 4 g -37 kJ ΔH=32 g/mol×(-37 kJ)÷4 g =-296 kJ/mol

4. 设CH4的燃烧热为ΔH

CH4 (g)+O2 (g) == CO2 (g)+2H2O(g) 16 g/mol ΔH 1 g -55.6 kJ ΔH=16 g/mol×(-55.6 kJ)÷1 g =-889.6 kJ/mol

5. (1)求3.00 mol C2H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C2H2 (g)+5/2O2 (g) == 2CO2 (g)+H2O(l) 26 g/mol ΔH 2.00 g -99.6 kJ ΔH=26 g/mol×(-99.6 kJ)÷2.00 g =-1 294.8 kJ/mol

Q=3.00 mol×(-1 294.8 kJ/mol)=-3 884.4 kJ≈-3 880 kJ

(2)从4题已知CH4的燃烧热为-889.6 kJ/mol,与之相比,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2H2放出的热量多。

6. CO(g)+H2O(g)==CO2(g)+ H2(g) ΔH=-41 kJ/mol

7. 已知1 kg人体脂肪储存32 200 kJ能量,行走1 km消耗170 kJ,求每天行走5 km,1年因此而消耗的脂肪量:

170 kJ/km×5 km/d×365 d÷32 200 kJ/kg=9.64 kg

8. 此人脂肪储存的能量为4.2×105 kJ。快速奔跑1 km要消耗420 kJ能量,此人脂肪可以维持奔跑的距离为:4.2×105 kJ÷420 kJ/km=1 000 km 9. 1 t煤燃烧放热2.9×107 kJ

50 t水由20 ℃升温至100 ℃,温差100 ℃-20 ℃=80 ℃,此时需吸热: 50×103 kg×80 ℃×4.184 kJ/(kg•℃)=1.673 6×107 kJ 锅炉的热效率=(1.673 6×107 kJ÷2.9×107 kJ)×100% =57.7%

10. 各种塑料可回收的能量分别是:耐纶5 m3×4.2×104 kJ/m3=21×104 kJ 聚氯乙烯50 m3×1.6×104 kJ/m3=80×104 kJ

丙烯酸类塑料5 m3×1.8×104 kJ/m3=9×104 kJ 聚丙烯40 m3×1.5×104 kJ/m3=60×104 kJ 将回收的以上塑料加工成燃料,可回收能量为

21×104 kJ+80×104 kJ+9×104 kJ+60×104 kJ=170×104 kJ=1.7×10 kJ 第二章第一节(P.18)

1. 略。2. 化学计量数。3. (1)A;(2)C;(3)B。4. D。5. A。 第二节(P.24)

【选修4-4数学电子课本】

1. (1)加快。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大。

(2)没有加快。通入N2后,容器内的气体物质的量增加,容器承受的压强增大,但反应物的浓度(或其分压)没有增大,反应速率不能增大。

(3)降低。由于加入了N2,要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就必须使容器的容积加大,造成H2和I2蒸气的浓度减小,所以,反应速率减小。

(4)不变。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容器的容积增大一倍,反应物的浓度没有变化,所以,反应速率不变。

(5)加快。提高温度,反应物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2. A。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成千上万倍地提高反应速率,使得缓慢发生的反应2CO+2NO== N2+2CO2迅速进行。给导出的汽车尾气再加压、升温的想法不合乎实际。 第三节(P.32)

1.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6

第四节(P.36)

1. 铵盐溶解常常是吸热的,但它们都能在水中自发地溶解。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彼此不发生反应的气体依次通入到同一个密闭容器中,它们能自发地混合均匀。

2. 在封闭体系中焓减和熵增的反应是容易自发发生的。在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时不能只根据焓变ΔH<0或熵增中的一项就得出结论,而是要全面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P.43-44)习题

1. 2. 红

3. (1) 错。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因此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二者的浓度及强电解质的溶解性有关。

(2) 错。酸与碱反应生成盐,所需碱的量只与酸的物质的量有关,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中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H。

(3) 错。一水合氨是弱碱,在水溶液中是部分电离的,其电离平衡受氨水浓度的影响,浓溶液的电离程度低于稀溶液。因此氨水稀释一倍时,其OH浓度降低不到一半。 (4) 错。醋酸中的氢没有全部电离为H。

※(5) 错。此题涉及水解较复杂,不要求学生考虑水解。

-+

2.

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不能使。

4(1) 不变。一定温度下,该比值为常数——平衡常数。

-4

+

+

3. 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浓度、温度、压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有变化的反应),4. (1)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化合生成2 mol NH3,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 kJ。 (2)适当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5. B; 6. C; 7. C; 8. C。 9. 设:CO的消耗浓度为x。

(2) 4.18×10 mol/L

*5.(1) 电离难的原因: a、一级电离出H后,剩下的酸根阴离子带负电荷,增加了对H的吸引力,使第二个H+离子电离困难的多;

b、一级电离出的H抑制了二级的电离。(2) 木头中的电解质杂质溶于水中,使其具有了导电性。 (P.52-53)习题

1.③④①②; ②①④③。

2.NH4,OH,NH3·H2O,H,NH3,;Cl2,Cl, H,ClO,HClO,H2O, OH

3. C 4. A 5. D 6. D 7. A 8. AD 9. 注:不同品牌的同类物品,其相应的pH可能不尽相同。

-+

--

+

2

10.

2. C; 3. C; 4. D。

5. (1) S与H作用生成的H2S气体会逸出反应体系,使FeS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2) 硫酸钙也难溶于水,因此向碳酸钙中加硫酸是沉淀转化的问题,但硫酸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转化不能实现。醋酸钙溶于水,且醋酸提供的H与碳酸钙沉淀溶解平衡中的CO3作用,可生成CO2逸出反应体系,使其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11.(1)酸性(2)10, 1×10mol/L(3)9 mL 图略。 (P.59)习题

1. D 2. B 3. C 4. D 5.甲,即使是弱酸,所电离出的H必须与强碱电离出的OH相等(pH=7),即c(A)=c(M)。

6.>,Al+2SO4+2Ba+4OH= 2BaSO4↓+AlO2+2H2O; = ;2Al+3SO4+3Ba+6OH= 3BaSO4↓+2Al(OH)3↓ 7 CO

2-

3

3+

2-

2+

3+

2-

2+

+

--4

2-2-

(3) 硫酸溶液中的SO4对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有促进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的作用。 6. 略。 习题(P.73)

1. 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氧化反应,负极;还原反应,正极。2. 铜,Cu-2e = Cu;银,Ag+e = Ag。3. a、c、d、b。 4. B; 5. B、D。 6. 装置如图4-2所示。

负极:Zn-2e= Zn(P.78)习题

-

2+

+

--2+

2-

+H2OHCO3+OH, Ca+CO3=CaCO3↓

3

2-

-3

--2+2-

正极:Fe+2e = Fe

2+-

8. Na2CO3溶液的pH>NaHCO3溶液的pH,因为由HCO电离成CO3比由H2CO3电离成HCO更难,即Na2CO3与NaHCO3是更弱的弱酸盐,所以水解程度会大一些。 9. (1) SOCl2 +H2O

SO2↑+ 2HCl↑

1. A; 2.D; 3. C。 4. 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Pb(s)+SO4(aq)-2e = PbSO4(s) 图4-2锌铁原电池装置

正极:PbO2(s)+4H(aq)+SO4(aq)+2e铅蓄电池充电时的电极反应如下: 阴极:PbSO4 (s)+2e = Pb(s)+SO4(aq)

阳极:PbSO4(s)+2H2O(l)-2e= PbO2(s)+4H(aq)+SO4(aq) 总反应方程式:

(P.83)习题

1. A; 2. D。3.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池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例如锌铜原电池,在锌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称为负极,在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称为正极。

-+

2--2-+

2--

2--

(2) AlCl3溶液易发生水解,AlCl3·6 H2O与SOCl2混合加热,SOCl2与AlCl3·6 H2O中的结晶水作用,生成无水AlCl3及SO2和HCl气体。

10. 加水的效果是增加水解反应的反应物c(SbCl3),加氨水可中和水解反应生成的HCl,以减少生成物c(H),两项操作的作用都是使化学平衡向水解反应的方向移动。

※11. 受热时,MgCl2·6H2O水解反应的生成物HCl逸出反应体系,相当于不断减少可逆反应的生成物,从而可使平衡不断向水解反应方向移动;MgSO4·7H2O没有类似可促进水解反应进行的情况。 (P.67)习题 1. 文字描述略。

+

=PbSO4(s)+2H2O(l)

3

【选修4-4数学电子课本】

负极:Zn-2e = Zn(氧化反应) 正极:Cu+2e = Cu(还原反应) 电子通过外电路由负极流向正极。

电解池:以CuCl2溶液的电解装置为例。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做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阳极:2Cl-2e = Cl2↑(氧化反应)

阴极:Cu+2e = Cu(还原反应) 电子通过外电路由阳极流向阴极。

4. 电镀是把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把镀层金属作阳极,电解精炼铜是把纯铜板作阴极,粗铜板作阳极,通过类似电镀的方法把铜电镀到纯铜板上去,而粗铜中的杂质留在阳极泥或电解液中,从而达到精炼铜的目的。其电极主要反应如下:

阳极(粗铜):Cu-2e = Cu(氧化反应) 阴极(纯铜):Cu+2e = Cu(还原反应)

补充:若粗铜中含有锌、镍、银、金等杂质,则在阳极锌、镍等比铜活泼的金属也会被氧化:阳极(粗铜):Zn-2e = Zn

-2+

2+

--2+

2+

---2+

-

-2+

即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有0.1 mol。 (P.87-88)习题 1.

负极;Fe-2e = Fe;正极;

+

----2+

析氢腐蚀:2H+2e = H2↑,吸氧腐蚀:2H2O+O2+4e = 4OH

2. (1)电化学腐蚀,铁和铁中的杂质碳以及残留盐溶液形成了原电池。(2)提示:主要是吸氧腐蚀。2Fe-4e = 2Fe;2H2O+O2+4e = 4OH;

Fe+2OH = Fe(OH)2,4Fe(OH) 2+O2+2H2O = 4Fe(OH) 3 3. C; 4. B、D; 5. A、C; 6. D。

7. 金属跟接触到的干燥气体(如O2、Cl2、SO2)或非电解质液体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叫做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金属腐蚀造成的危害甚大,它能使仪表失灵,机器设备报废,桥梁、建筑物坍塌,给社会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8. 当钢铁的表面有一层水膜时,水中溶解有电解质,它跟钢铁中的铁和少量的碳形成了原电池。在这些原电池里,铁是负极,碳是正极。电解质溶液的H在正极放电,放出H2,因此这样的电化腐蚀叫做析氢腐蚀。如果钢铁表面吸附的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此时就会发生吸氧腐蚀,其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2Fe-4e = 2Fe 正极:2H2O+O2+4e = 4OH

-2+

--+

2+

--2+

--

Ni—2e = Ni

-2+

由于附着在粗铜片上银、金等金属杂质不如铜活泼,不会在阳极被氧化,所以当铜氧化后,这些微小的杂质颗粒就会掉进电解质溶液中,沉积在阳极附近(即“阳极泥”,成为提炼贵重金属的原料)。

在阴极,电解质溶液中Zn和Ni的氧化性又不如Cu强,难以在阴极获得电子被还原,故Zn和Ni被滞留在溶液中。因此,在阴极只有Cu被还原并沉积在纯铜片上,从而达到了通过精炼提纯铜的目的。

5.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极反应式为:

阳极:2Cl-2e = Cl2↑(氧化反应) 阴极:2H+2e = H2↑(还原反应) 或阴极:2H2O+2e = H2↑+2OH(还原反应) 总反应:2NaCl+2H2O = 2NaOH+H2↑+Cl2↑

在阴极析出1. 42 L H2,同时在阳极也析出1.42 L Cl2。 6. 依题意,电解XCl2溶液时发生了如下变化:

--+

---2+

2+

2+

2+

2+

2+

总反应:2Fe+2H2O+O2 == 2Fe(OH) 2

9. 镀锌铁板更耐腐蚀。当镀锌铁板出现划痕时,暴露出来的铁将与锌形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且锌为负极,铁为正极,故铁板上的镀锌层将先被腐蚀,镀锌层腐蚀完后才腐蚀铁板本身。镀锡铁板如有划痕,锡将成为原电池的正极,铁为负极,这样就会加速铁的腐蚀。

可设计如下实验:取有划痕的镀锌铁片和镀锡铁片各一块,放在经过酸化的食盐水中浸泡一会儿,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即可见到镀锡铁片表面较快出现锈斑,而镀锌铁片没有锈斑。即说明上述推测是正确的。

M(X)=3.2 g×22.4 L/(1 mol×1.12 L) =64 g/mol

即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 又因为 2Cl- 2e = Cl2↑ 2 mol 22.4L n(e) 1.12L

n(e)=2 mol×1.12 L/22.4 L=0.1 mol

4

---

-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651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