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的四字词语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日语中与佛教有关的四字成语
关于佛的四字词语 第一篇

日语中与佛教有关的四字成语

【摘要】日本是一个佛教大国,佛教对其本国的文化及语言的影响自不待言。四字成语在日语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从《新明解四字成语字典》中选取常用的、与佛教有关的四字成语,明确它们在四字成语中所占的比重,在对其分类基础上考察了它们的用法和意义,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四字成语,以及考察佛教对日本的语言及文学的影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四字成语;佛教;分类;日本化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共有3亿数千万佛教徒,而日本现有9600万佛教徒,由此可见,日本的确是一个佛教大国。日本的四字成语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鲜明活泼,对日本四字成语现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但是从佛教视点出发研究四字成语的则非常少,本文试考察与佛教有关的常用四字成语的数量和用法,研究并加以分类。本文从日本现收录四字成语最多的《新明解四字成语词典》中收集词例,因国内暂无此字典故笔者在其网上在线词典中查找,在线词典收录的是剔除死语和不常用语的2000个常用词作为考察对象,笔者认为这样更有意义,从这些词中,共查得129个与佛教有关的成语,占查阅总数的6.45%,比例较高,佛教对日本语言的影响也就显而易见。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四字成语的定义与中国成语的定义有不同之处,目前在日本对于四字成语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类方法。需要强调的是,本稿采用的是日本文学家高岛俊男的定义方法。在中国成语是指长期习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大多由四字组成,日本称作熟语。

一、与佛教有关的四字成语

佛教用语起源于佛教发祥地印度,中国将其音译和意译为汉字后又传入日本,例如音译的:般若,三昧,意译的:空,识等。笔者将查得的129个成语分为三类,以下逐一分述。

1.佛教词

佛教词汇属于专有名字,因此在新明解四字词典中会直接将其标注出,本稿共查得78个分别为:愛別離苦、安心立命、易往易行、一字不説、会者定離、一切衆生、一刀三礼、一字三礼、怨憎会苦、異類中行、迦陵頻伽、帰依三宝、教外別伝、空空寂寂、空即是色、結跏趺坐、見性成仏、金輪奈落、採菓汲水、三界無安、三界流転、三千世界、只管打坐、色即是空、四苦八苦、七堂伽藍、悉皆成仏、四百四病、四門出遊、衆生済度、生者必滅、生生世世、生老病死、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摂取不捨、大悟徹底、佇思停機、難行苦行、転迷開悟、二河白道、拈華微笑、如是我聞、念仏三昧、無常迅速、破邪顕正、不惜身命、不立文字、本地垂迹、末法思想、名詮自性、妙法一乗、未来永劫、無間地獄、夢幻泡影、無慙無愧、無念無想、無明長夜、迷悟一如、輪廻転生、六道輪廻、現世利益、極楽往生、極楽浄土、後生菩提、五濁悪世、五体投地、欣求浄土、罪業消滅、自然法爾、寂滅為楽、樹下石上、随宜所説、是生滅法、善男善女、煩悩菩提、森羅万象、善因善果。【关于佛的四字词语】

他们大都有明确的佛教出典,佛教色彩浓,因此一眼就能分辨出他们是佛教词汇,使用时会给文章带来厚重感,但稍显生硬。

2.日本化的佛教词汇

原本只做为佛教用语使用,但随着时间历史的变化又给他们增加了新的含义,扩大了其意义,虽然较佛教词少但使用频率却要高,且大多使用其新意,可

包含-”佛”-字的成语
关于佛的四字词语 第二篇

1▲不看僧面看佛面 △典故: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例子:

你~,我恁说着,你就不依依儿。(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六回) 2

▲长斋礼佛 △典故: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出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例子:有位姓尹的妈妈,年纪已在五十以上。一人孤居,~。(郭沫若《牧羊哀话》) 3▲长斋绣佛 △chángzhāixiùfï △典故:长斋:终年吃素;绣佛:刺绣的佛像。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4▲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fàngxiàtúdāo,lìdìchãngfï △典故: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

【关于佛的四字词语】

很快变成好人。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例子:从来说:“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第二十一回)【关于佛的四字词语】

5▲佛口蛇心 △fïkǒushãxīn △典故: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

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 △例子:我面貌虽丑,心地却是善良,不似你~。(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6▲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fïshìjīnzhuāng,rãnshìyīzhuāng △典故: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例子:~,房子要招徕顾客,据说非要一番粉饰不可。(陈若曦《求田问舍》) 7▲佛头加秽 △fïtïujiāhuì △典故: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七:“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

‘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崔曰:‘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为什么

不向鹞子头上放?’” △例子:我每日簿书案牍,荒于笔墨,怎敢~。(清·李绿园《歧

路灯》第七十一回)

8▲佛头着粪 △fïtïuzhuïfân △典故:着:放置。原指佛性慈善,在他头上放粪也不计较。后多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

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

录》卷七:“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曰:

‘有。’崔曰:‘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

例子: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

9▲佛眼相看 △fïyǎnxiāngkàn △典故:比喻好意对待,不加伤害。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八:“你若和我好意,佛眼相看;若不好时,带累一

城百姓受苦,都死于非命。” 10▲呵佛骂祖 △hēfïmàzǔ △典故: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后比喻没有顾虑,敢做敢为。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五:“是子将来有把茅盖头,呵佛骂祖去在。” △例子:若得一把茅盖头,必能为公~。(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八) 11▲急来报佛脚 △jíláibàofïjiǎo

△典故: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例子:学习要靠平时的积累,~,应付考试,那是不巩固的。 12▲拣佛烧香 △jiǎnfïshāoxiāng △典故:比喻看人行事或待人有厚薄。 △出处:唐·寒山《诗》之一五九:“择佛烧好香,拣僧归供养。” 13▲见性成佛 △jiànxìngchãngfï △典故: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五:“久参泐潭,潭因问:‘禅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子作么生会?’师曰:‘某甲不会。’” 14▲借花献佛 △jiâhuāxiànfï △典故: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出处:《过去现在因果经》一:“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 △例子:今儿有人送极新鲜的山鸡,烫了吃,很好的,我就~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第

六回)

15▲立地成佛 △lìdìchãngfï △典故: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昭觉勤禅师法嗣》:“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飏下屠

刀,立地成佛。” △例子:既然“~”有了保证,屠刀便不妨随时拿起,随时放下,随时放下,随时拿起。(闻【关于佛的四字词语】

一多《画展》)

16▲临时抱佛脚 △línshíbàofïjiǎo △典故: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

罗为“临时抱佛脚”。 △出处:唐·孟郊《读经》诗:“垂

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17▲纶音佛语 △lúnyīnfïyǔ △典故:比喻不由得不服从的话。 18▲泥多佛大 △níduōfïdà △典故:泥土越多,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多成就就大。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十五日已前,水涨船高;十五日已后,泥多佛大;

正当十五日,东海鲤鱼。” 19▲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píngshíbùshāoxiāng,jíláibàofïjiǎo △典故: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

付。 20▲送佛送到西天 △sîngfïsîngdàoxītiān △典故: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21▲万家生佛 △wànjiāshēngfï △典故: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出处: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22▲无佛处称尊 △wúfïchùchēngzūn △典故:在没有能手的地方逞强。 △出处:宋·黄庭坚《跋东坡书寒食诗》:“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23▲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yīfïchūshì,ârfïniâpán △典故: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槃”。指死去活来。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

鲜血淋漓。”

佛教与成语
关于佛的四字词语 第三篇

佛教与成语

朱瑞玫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自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来,至今已经延续了2500多年。它曾经广泛地辗转流传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中国、朝鲜、日本、越南、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家,蔚为大观。近代以来,又流传到欧洲和美洲。佛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

约在公元1世纪(我国的两汉交替时期),佛教由古印度经过西域传入我国内地,比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入要早500多年。佛教的传入,不仅对我国的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广泛地渗透进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对我国的文化,诸如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

佛教作为一种曾经几乎成为我国全民宗教信仰的文化,传播时间纵达两千多个春夏秋冬,范围遍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对我国的语言词汇必然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现在所经常使用的很多词,如“献身”、“习气”、“方便”、“障碍”、“一刹那”……本来就都是佛教名词。

成语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语言精华,是我国词汇宝库中的明珠。在璀璨夺目的成语之中,竟有200多条是与佛教有关的!

有些成语来源于佛教的教义理论。例如:原始佛教基本教义中“四谛”之一的“苦谛”,即关于生死实是苦之真谛。苦,泛指逼迫身心苦恼之状态。苦有“二苦”、“三苦”、“四苦”、“八苦”等种种说法。其中,四苦指的是出生之苦、衰老之苦、疾病之苦、死亡之苦。佛教传入我国后,宣扬“四苦”之说的“生老病死”就成了一条常见的成语。

有些成语来源于佛教的修持实践。例如:“禅定”,是印度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端坐闭目,控制身心的各种活动,久之而能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禅宗传入中国后,随之产生了“老僧入定”、“面壁功深”等成语。

另有一些成语出自佛教的故事、传说。例如:南北朝时有一个著名僧人叫道生,晚年是在苏州城外虎丘山上度过的。据《莲社高贤传》记载,道生和尚在虎丘山上住时曾对着山上的石头讲解《泥洹经》,讲得十分生动。有时讲到得意之处,便不禁发问道:“你们说,对不对?我的阐释是否符合佛经的原意?”山上的石头竟然被感动地纷纷点起头来,似乎在说:“对呀,对呀!你讲得太好了!太好了!”于是就产生了成语“顽石点头”。

而有些成语则出自佛教的仪式、礼节。例如:印度佛教的最后一个时期是“密教”时期。“密教”有这样一个规定——接收新佛徒入佛门时要由师父把清水浇洒到他的头顶上。这种仪式叫做“灌顶”。高僧嗣位时也有这种仪式。由此便产生了成语“醍醐灌顶”。

还有一些成语直接从佛经中来。例如:“梦幻泡影”、“皆大欢喜”出自《金刚经》;“想入非非”、“味同嚼蜡”出自《楞严经》。

也有不少成语来自我国的各种佛书。例如:“对牛弹琴”出自我国最早的佛教著作《理惑论》;“逢场作戏”出自叙述佛教禅宗师徒相承机缘的《景德传灯录》。

总之,佛教对我国成语的影响是深刻的。正像宋代僧人大慧禅师所说的:“梵语唐言打成一块”(《五灯会元》卷第二十)。佛教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文献浩如烟海,相当数量的成语与佛教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我国的成语,就不能不对佛教文化有所了解。

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关于佛的四字词语 第四篇

    1、利析秋毫: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2、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3、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泛指春秋美景。

    4、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5、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6、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7、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8、春秋无义战:春秋,指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我国西周的一段历史。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9、洞察秋毫:形容人目光敏锐,10、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11、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12、春露秋霜: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13、春秋鼎盛:比喻正当壮年。

    14、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15、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16、秋毫之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17、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18、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19、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20、月旦春秋: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21、秋扇见捐:见,被;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22、万古千秋:形容延续的时间极久。

    23、一日三秋: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24、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25、望穿秋水: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26、秋水伊人: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27、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28、秋风过耳: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29、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30、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31、秋荼密网: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32、叶落知秋: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33、秋风团扇:秋风起后,扇子就用不到了。旧时比喻不再受男子宠爱的女子。

    34、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35、千秋万岁: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36、暗送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37、百岁千秋:一百年,一千载。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

    38、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39、社燕秋鸿: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40、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41、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42、千秋万代: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43、冰壶秋月: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44、疾风扫秋叶: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45、琨玉秋霜: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46、落叶知秋: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47、秋色平分: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48、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49、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50、望秋先零:比喻体质弱。也比喻未老先衰。

描写水的四字词语
关于佛的四字词语 第五篇

    1、涓涓细流:形容液体涓涓:缓缓流动。涓涓细流:细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2、顺水人情:利用机会顺便给人的好处。也指不费力的人情。描写水的四字词语

    3、风起水涌:意为大风刮起,水波汹涌。

    4、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5、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6、水软山温:形容景色幽雅。

    7、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描写水的四字词语

    8、水乳交融: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9、水天一色: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10、上善若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做人应该像水一样。

    11、一泻千里: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12、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13、望穿秋水: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14、污泥浊水:比喻一切落后、腐朽和反动的东西。

    15、水碧山青:碧:青绿色。形容景色很美,艳丽如画。亦作[水绿山青"。

    16、波光粼粼:形容波光明净。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

    17、覆水难收: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18、波涛汹涌: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19、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20、水清无鱼: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1、拖人下水:比喻勉强人一道做他不愿做的事(多指坏事)。

    22、碧波荡漾:碧:青绿色。波:波浪。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23、水色山光: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24、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25、似水流年: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26、问诸水滨: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27、一败如水: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28、悬河泻水: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29、水中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描写雨的四字词语
关于佛的四字词语 第六篇

    1、山雨幽幽:雨在山里显得很幽深寂静。

    2、虹销雨霁:虹:彩虹;销:同[消",消失;霁:本指雨止,也引申为天气放睛。彩虹消失,雨后天睛。

    3、大雨如注:注:灌入。描写雨的四字词语。形容寸下得很大,雨水象往下灌似的。

    4、雨过天晴:雨后转晴。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

    5、风雨凄凄:凄凄是寒冷之意。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6、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描写雨的四字词语

    7、风调雨顺: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8、雨井烟垣:比喻荒凉、冷落的景象。

    9、春风夏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10、

描写建筑物的四字词语
关于佛的四字词语 第七篇

    1、楼阁亭台:泛指高大富丽的建筑群。亭,有顶无墙的建筑物。

    2、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描写建筑物的四字词语。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3、一览无遗:览:看;遗:遗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4、八面玲珑: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描写建筑物的四字词语

    5、画栋飞甍:有彩绘装饰的屋梁,高耸的屋脊。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6、殿堂楼阁:楼阁:两层以上的房屋。指各种建筑物。殿堂:高大的房屋。

    7、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8、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9、家徒四壁: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10、首屈一指: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11、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12、勾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13、琼楼金阙:犹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14、崛地而起:崛:高起,突起。从平地上突起。形容某种新兴事物出现极为迅速。

    15、冠冕堂皇: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16、金碧辉煌:碧:翠绿色。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17、鹤立鸡群: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18、瑶台琼室:玉砌的楼台宫室。泛指华丽的宫廷建筑物。

    19、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20、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21、雄伟壮观:气势伟大美丽。

    22、富丽堂皇: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67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