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家相关的诗句

| 节日作文 |

【www.guakaob.com--节日作文】

关于家的诗句
跟家相关的诗句 第一篇

关于家的诗句

家是王维《杂诗》中“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

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

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撩人的夜曲;

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夜半的歌声。

家是马致远《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

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似箭归心;

家是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缕缕乡愁;

家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绵绵情思。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fén)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国风·召南·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汝)从!

诗经·国风·郑风·东门之墠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诗经·国风·豳风‧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常棣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鹿鸣之什”是《诗经·小雅》中以《鹿鸣》为第一首诗的十首诗歌的总集。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跟家相关的诗句】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南山有台

(台:通“薹”,莎草,又名蓑衣草,可制蓑衣。)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跟家相关的诗句】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

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跟家相关的诗句】

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只:语助词。)

《小雅》,有的分为鹿鸣之什、南有嘉鱼之什 鸿雁之什 节南山之什 谷风之什 甫田之什 鱼藻之什等,有的分为鹿鸣之什、白华之

什、彤弓之什、祈父之什、小昱之什、北山之什、桑扈之什、都人士之什等。

这说明,古时小雅的篇目排列先后并不一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几篇诗排在一起并非有意,题目叫“之什”也不是指这一类诗就有相同的内容或形式。

小雅·祈父之什·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chū

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zhú

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fú

成不以富,亦祗以异。Zhī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凉州词二首 其二 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咏汉武帝(唐·王无竞)

汉家中叶盛,六世有雄才。厩马三十万,国容何壮哉! 东历琅琊郡,北上单于台。好仙复宠战,莫救茂陵隈。

春日寓感(唐·王延彬)

两衙前后讼堂清,软锦披袍拥鼻行。

雨后绿苔侵履迹,春深红杏锁莺声。

因携久酝松醪酒,自煮新抽竹笋羹。

也解为诗也为政,侬家何似谢宣城。

早行(唐·王观)

【跟家相关的诗句】

鸡唱催人起,又生前去愁。路明残月在,山露宿云收。 村店烟火动,渔家灯烛幽。趋名与趋利,行役几时休。

送辨聪上人还广陵 皎然

莫学休公学远公,了心须与我心同。

隋家古柳数株在,看取人间万事空。

有关“家”的名言诗句
跟家相关的诗句 第二篇

有关“家”的名言诗句

家园,世界的乐园。(德国)

鸟自爱巢人爱家。(英国)

别人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中国)

任何一只害鸟不会弄脏自己的窝巢。(英国)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山川只询物,宫观岂为家。(张九龄《奉和圣制初出洛城》) 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宋之问《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王勃《山扉夜坐》)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王昌龄《浣纱女》)

万里依孤剑,千峰寄一家。(刘长卿《赠元容州》)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韦应物《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有关诗歌的几个理论和现实问题
跟家相关的诗句 第三篇

有关诗歌的几个理论和现实问题

——中国作协诗歌理论研讨会研讨议题

□郁 葱

2010年7月25日,我到北戴河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诗歌理论研讨会”。会议提前发来了几个研讨主题。两天的研讨很紧凑,已经很久没有召开过全国性的“诗歌理论研讨会”了,因此大家的发言很热烈。我是编辑和写作者,对理论问题始终敬而远之,但会前还是按照要求对几个问题分别写下了自己的看法。许多观点是我一直坚持的,而且已经在其他场合说过多次了,没有新意但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每位发言者限时十分钟,于是从中选择了一点儿我最想说的话,用了大概八、九分钟的时间,当时一位朋友评价说“口吻缓和但观点鲜明。”

回来后,将当时的发言稿重新看了一遍,觉得依然有可取之处。观点是否准确不敢肯定,关键是认真的。 愿大家快乐。

一、 诗歌与时代。诗歌如何处理好大我与小我的关系?由地震诗歌现象看灾难面前诗歌的突出表现与功用:

我反复说过,我不是理论家,甚至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诗人,我的职业是编辑,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去做一个单纯的诗人。我一直觉得写诗、编诗的人应该简单些,理想主义一些,应该与这个社会部分脱节,我一直没有理论的深奥、规范和复杂。一些理论问题让我敬畏、让我茫然、让我感到自己的肤浅,比如我们这次会议原来发给我的一个研讨题目:„诗歌与时代,诗歌如何处理好大我与小我的关系‟。到会后我发现这个„大我‟„小我‟被去掉了,我觉得去掉得非常好。我以为„大我‟与„小我‟是被时代认同了的怪异概念,这两个概念把我们引进了一个永远走不出来的怪圈。„我‟就是„我‟,„我‟的另一个词意是„自己‟,我的创作中不存在什么„大我‟和„小我‟的矛盾,或者说不存在什么„大自己‟、„小自己‟的矛盾,如果我们认定了„我‟应该是个性的,自由的,变化的概念,如果我们认定了每一个„我‟都是完全不同的自己,如果我们认定了独特的风格,想像力和创造力是一个好诗人的标志,如果我们艺术多元化的局面真正形成了,那么关于„大我‟„小我‟的争论就早该成为历史,这场毫无意义的延续到现在的争论也早就应该终结。当然,每一位诗人几乎都有政治情结,但„大我‟在某一段时间成为了„大众‟的代名词,„大众‟与„人民‟一样,是个虚拟的概念,很容易被人滥用。全民读诗、写诗的年代是不正常的年代,而且那是政治的力量而不是诗歌本身的力量。

我们这次会议所发的问卷上还提到了好诗的标准,我还是重申我的观点:我理解中的好诗的标准是:1、诗人的创造力、影响力。2、作品的价值和个性。3、持续的作品生命力与恒久感。4、诗中展示的诗人的境界、品位和尊严。5、作品的先锋精神和探索精神。6、语言魅力。如果用一句话回答,那就是:深邃的思考、松弛的表达。

关于地震诗歌。2008年的汶川地震之后,诗歌似乎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在那样一种特殊的氛围中,诗歌成为迅捷的表达感情的感性语言形式,符合国人对灾难与“不幸”的一种情感共鸣。地震诗歌现象,其实就

是由灾难这一事件引发的诗人或非诗人们最初的最直接的不由自主的情感表达。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诗歌成为了一种人们表达悲情、抒写伤感的出口。应该说,这是诗歌运用公众情绪的一次范例。或者说,这是公众情绪利用诗歌的一次范例。四川地震发生后,2008年5月29日,《河北日报》记者向我提出了“四川地震,诗人何为”的问题,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准确的也很及时的问题。记者问:您认为这次四川地震,诗人的表现如何?他们发出的声音您满意吗?我当时回答说:“应该说,真正好的诗人都有很浓郁的政治情结和社会责任感,诗人天生敏锐、敏感,诗歌又是我们中国人表达感情的传统方式,是融进国人生活中和骨子里的一种文化。因此,遇到一些大的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借助诗歌自身的魅力,应该演绎出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诗歌作品。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有用诗歌纪录的他的民族的苦难史、生存史和心灵史,我们近年来也有过一些社会题材的诗歌作品,但显得拼凑、表面、肤浅,大而无当,缺少感情和激情,缺少震撼力,让人感觉煽情而不动情,与我们期待中的作品质量还有相当的距离。

当然,这次的抗击震灾诗歌创作,使得这种状态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原因在于这次灾难本身触及了诗人内心的痛点和动情点,使诗人的艺术积淀在瞬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那一段时间浏览诗歌博客和诗歌论坛,几乎每一位诗人(包括我自己)都在用心、用自己的所有真挚的情感和良知为抗击震灾创作诗歌,而且表达的不仅仅是一般的„公众情绪‟,他们的文字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深度,使作品充满了人性、人道和人格的魅力,内心的良善和才智发挥到了极至,实际上成为一次没有组织的、新时期以来最大规模的„同题材创作‟,其作品的深邃和内涵甚至超出了任何一类其它文体抗震题材的创作。而且诗人们对事件的反应是迅捷的,在震灾发生仅仅两个小时之后,当地的诗人就写作出了诗歌作品并发到了网络上。”

我注意到,这次抗击震灾诗人们的创作的大部分诗歌作品,既遵循了诗歌艺术的创作规律,也是对抗击震灾场景的深层表达,同时也为诗歌本身创造了又一次辉煌。诗歌发出了坚实的声音。而且,由于抗震救灾中网络、电视和平面媒体对诗歌的关注,使得诗歌的受众面大大增加,我想,这既是对诗歌艺术的一次良性推动,也会使真正的诗人们得到一些内在的启示,会使得他们重新审视自己今后的诗歌创作,这显然是我们所期待的。

但同时,我也有另外几点感受。其一,诗人在灾难面前不应该再有语言的“表演欲”,在创作灾难题材的诗歌作品时,首先要想到的是经历着这场灾难的人们的感受,用自己真实的真切的感受去写诗。再一点,不是说有了激情就一定能够写出好诗,也不是“全民创作”就一定会出好诗。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人们用一些分行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值得赞赏的,但那里面的口号式的语言和非诗的因素实际上与诗歌的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话多诗少,直白浅陋。我想这是个值得探讨的艺术问题,我们还是要对诗歌艺术有一种理性的尊重。并不是谁都能写诗——这句话可能会让一些人听着刺耳,但却是事实和真话。

还有一个让人感到非常忧虑的现象是,其实我们对灾难的理解和抗争的诗歌创作还没有真正深入进去,仅仅停留在发生的现象本身和人本能的最初情感本身。短期内大量的诗集纷纷重复编辑出版,几乎来不及沉淀和筛选。当时单是我接到的约稿邮件、电话就已经很多。我收到的同样题材的诗集就有20多本,我所在

的城市就出版了两部。让我兴奋的同时我也真的不想看到,面对这样一个必将留在国家历史上的沉重话题,用一些肤浅外在的诗歌文字来诠释,我愿意看到有一部真正的诗选集,当多年之后人们再读起来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中国诗歌面对灾难时整体的精神力量和艺术高度。

我还注意到,在这类诗歌创作上,一个专业意义上的诗人不见得会比普通民众写得要好,所以,网络上出现的那么多被广泛引用与转载的作品,艺术粗糙但情感浓烈(请注意情感这个词),却很少出自专业诗人之手。原因很简单,面对灾难,普通人不会比诗人更缺乏感同身受的共鸣。相反,在对地震灾难进行反思和内省的诗作里,专业诗人就显出了他们的优势,尤其是那些带有强烈思想思辨色彩的诗歌,更能突出批判的性质和思想的功用。

最近我参与了一个“地震诗歌墙”作品的筛选,当我重新再读那些抗震诗歌时,我的确更多地感到了失望。这样的作品不仅仅需要的是表面的倾诉,重要的是,它应该具有一种清醒的超越感,超越个人悲痛的阶段,而进入对人与社会、自然反思的层面,这样就提升了现代诗的思想性,从而获得了经典的价值。很遗憾,我很少看到。因此,表象的地震诗歌,只是让边缘化的诗歌在短期内有了一个突出的地位,但这种地位随着灾难的逐渐被淡忘,也会渐渐淡去;只有那些进入了反思层面的地震诗歌,或许才真正显出了它独特的文学与社会价值。我注意到,再后来的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灾难中,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像四川地震时的诗歌现象,因此我说,四川地震诗歌,是诗歌利用公众情绪的一次典型范例。

二、 诗歌与传承。从旧体诗和现代诗的发展状况,看诗歌的继承与创新:

五四时期一批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正是在打破旧体诗的前提下,才推出了白话新诗。之后,新诗又在一批留学欧美的诗人那里,获得了一种泊来的现代感,最终形成了具有启蒙色彩的现代汉语诗歌。这是对新诗由来的一个简要概括。在很多人看来,新诗正是在与旧体诗断裂中获得自身的发展的,它无所谓继承,因为它们之间本身就没什么关系。然而,我们都知道,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那些卓有成就的现代诗人,对于古典诗词大都很精通,他们是建立在对旧体诗词进行比较、过滤的前提下来进行诗歌革命的,他们提倡现代诗,写现代诗,表现出的就是一个叛逆和反抗的姿态。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现象,新诗对于他们来说,只是青春期的产物。很多诗人后来又不写新诗,而改写旧体诗词,甚至是以研究旧体诗词作为自己的学术目标,并且终身坚守。这一现象,近些年来,也逐渐被一些学者所研究。【跟家相关的诗句】

我们现在提起诗歌,通常意义上指的就是新诗,但可悲的是,直到今天,我们教孩子学习诗歌,也基本是在古典诗词的范畴内,孩子们所背诵的,无不是押韵并富有节奏感的经典古诗词。在普通的社会大众那里,古典诗词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据我了解,喜欢诗歌的人,绝大多数是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在诗人的诗歌写作上,少有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学习而开始写新诗的,也没有多少青年诗人有着非常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 古典诗词与新诗,虽然形式上不同,但诗人们在写诗时的情感与气质,可以是相通的。新诗相较于工整的古典诗词,显然更富有现代感,因此也更能承载思想的含量。从当下一些诗人的写作中,我们也看到,他们对于古典的重新发现,正在影响他们的诗歌写作,像柏桦、杨键等,他们对古典诗词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这或多或少会影响他们的创作。借鉴和吸收古典诗词中的灵性和境界,是能够影响诗人们在诗歌创作中的气象与节奏的。还有就是,一些古代诗人在诗作中所倾注的情感和气息,也会对现代诗人形成涵盖,像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深沉、王维的空灵惮意、李商隐的幽怨悲悯,都会对现代诗人的写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且,我曾经表述过,中国新诗目前基本没有规范,这起码说明中国诗歌缺乏建设,既缺乏艺术建设,也缺乏理论建设。作为一门艺术,必要的艺术规范还是要有的。这种“规范”不是要限制这门艺术的发展,也不是要制造什么“诗歌写法”之类的东西,但是一门从语言、形式到内容完全没有规范的艺术形式,本身就是缺憾。没有规则,这可能是诗歌这门艺术的特质,提起“新诗”,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说法。当然审美越多元化越好,一旦有了可以制作的“规范”,这门艺术的生命力可能就开始枯竭了,比如唐诗,比如宋词。

如果我们认定了中国新诗目前基本没有规范,于是就出现了第二个问题:诗歌其实是一门“感知”、“感受”的艺术,写诗、读诗、对诗歌的理解,一般靠每个人的感受能力,而恰恰在感受能力这一点上,差异是相当大的。诗歌多元化是诗歌繁荣的标志和前提,也是诗歌艺术发展的趋势,但由此形成的对作品判断上的多样性和“不可操作性”,也是新诗的很大问题。

我们知道在唐代,曾经有过考试文体是诗歌的时期,但那时的诗歌有着格律方面的严格规范,直到现在,旧体诗依然保持着它的基本规范。而我们的新诗目前还不成熟,没有给读者提供更多的让人满意的参照。真正的好诗应该充满人性、人道和人格的魅力和精神高度,应该说,真正好的诗人都有很浓郁的大爱情结和对艺术的责任感,诗人天生敏锐、敏感,诗歌又是我们中国人表达感情的传统艺术形式,是融进国人生活中和骨子里的一种文化。因此,诗歌应该出现多元的、多样的、对人内心有冲击力的作品。这是我的一贯主张。但我们当下的许多诗歌显得拼凑、表面、肤浅、口水,轻男浅女、薄情滥欲,缺少内在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让人感觉煽情而不动情,伪先锋和非诗的废话脏话昏话泛滥,与我们期待中的诗歌质量还有相当的距离,凭什么让人们也去学着写这些东西?

坦率地说,诗歌不是没有能够让大家基本认可的标准,而是在浅薄的资本媒体(网络)的刻意作用下,利用一些非诗的因素和非诗的“诗人”把这个本不成熟的标准搅得更乱,这就更增加了优秀诗歌传播的难度。这种对诗歌的毁损要靠好的诗人们一点儿一点儿用好的作品去艰难的建设,不知道我们的诗人们有没有一种真正使诗歌繁盛起来的智慧和底蕴。

三、网络时代诗歌发展的成就与问题,现状与未来:

网络诗歌,是我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互联网开始走进公众视野,网络诗歌论坛开始逐渐活跃,为较为沉寂和迟滞的中国诗坛带来了一种冲击。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诗歌通过纸质的公开发行的刊物与民间诗刊发表的唯一途径,使诗歌的传播变得更加自由、快捷和宽松。而且,网络的兴起,促使诗歌创作的形式也开始多元化,各种形式的诗歌都在网络上展示,为丰富诗歌艺术带来了重要的突破。从那时,《诗选刊》就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网络上选发诗歌作品(当时的文件规定从网络上选发稿件是不允许的),并最早编辑了网络诗歌专号。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诗歌创造了自由快捷的发表平台,各种各样的分行文字都可以第一时间顺利地在网络上发表,以前是论坛和社区,现在是博客和个人空间,在网络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可以看到诗歌的影子。当诗人和诗歌爱好者们像随意随性的写诗、发诗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也就在所难免,网络解决了诗歌发表难的问题,同时又让那些毫无难度的口水诗歌开始大行其道,最终导致平庸化和世俗化。

网络上制造的诗歌事件,将人们的眼光吸引到了诗人的行为与表演上,而非对诗歌文本这一本质性问题的关注。网络诗歌的确是带来了诗歌艺术的多元,但恰恰是多元,引起了审美价值的混乱,最终导致了诗歌标准的缺失。所以,互联网时代,诗歌的数量呈几何倍数增加,诗人也似乎越来越多,但是,好诗人凤毛麟角,优秀诗作也需要更精心的筛选。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络诗歌成为经典的可能性,也变得微乎其微。 网络也给当下的青年人带来了一种浮躁的心态,快捷的网络,也引起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快速成名,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对于一些年轻诗人来说,在网络上写诗,一方面是消遣,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通过诗歌成名的想法。所以,他们批量生产,如果不能以质量取胜,就渴望以速度取胜。年纪轻轻,就可能已经“著作等身”,这对于快节奏的社会来说,并非好事。

网络对于诗歌发展的意义不容忽视。然而,诗歌毕竟是正在它正常的轨道上运行,没有了万众瞩目的光环,也失去了众星捧月的优势,诗歌在网络时代又回到了它应该具有的位置。当下的诗人,目前的诗歌,似乎已经离不开网络了,网络塑造了诗歌的平民化色彩,同时也为诗歌今后的变革带来了空间。尊重网络,但不能被其所累,比如同样是网络的问题。好的文学声音几乎是非常微弱,如果你搜索“诗歌流派”几个字,搜索出来的会有许多属于当下拼凑起来的“伪流派”,而现在青年人大部分在使用网络,这样在他们心目中留下的,就是现在他们见到的这些所谓的诗歌流派。这会使他们对当代诗歌的认识造成曲解。

再一点,网络兴起的初始,我们曾经更为重视网络作为工具的使用功能而忽略它的展示平台作用,但现在,似乎更为重视网络作为它的展示平台的作用而忽略它作为工具的使用功能。比如我们的诗歌博客,很难说那是严格意义上的“网络诗歌”,我在把博客当作工具使用,这与传统写作没有什么不同。如同我原来使用打字机,不能称之为“打字机写作”一样。因此,一般说来,从诗歌博客选稿要比从诗歌论坛选稿质量要高,这也说明,诗人们对自己个人空间的质量和纯度更为在意。

四、诗歌如何走向平民与大众:

“倾力推动,顺其自然。”这是我在会议上填写对这个问题的调查时写下的八个字。一种观点认为,诗歌本身就是贵族的语言艺术,由于它的晦涩艰深,由于它语言的多解性,它也就成了少数人的艺术。从另一方面说,从古至今,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的最佳途径,每个不分地位,不分身份的人在不同环境、不同场合都有倾诉与表达的需求,因此,他们也需要找到这样的一种出口,诗歌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语言形式,是可以在情感上使大众得到共鸣的。

有些诗人将诗歌当作了一种纯粹的语言游戏进行文字表演,这样做的结果,要么是意象繁杂,语言缠绕,导致晦涩难懂,要么就是直白无味,口水泛滥,引起诗意顿失。诗人在写作上的这两种极端,最终败坏的是

关于家的优美诗句
跟家相关的诗句 第四篇

1、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2、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马致远<寿阳曲。关于家的优美诗句。潇湘夜曲>

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李昂<题程修己竹障>

5、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7、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关于家的优美诗句。——王维<杂诗>

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9、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1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之章<回乡偶书>

1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过故人庄>

12、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1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4、故人具鸡黍,15、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16、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1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18、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1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

21、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韦应物<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2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描写家的优美句子
跟家相关的诗句 第五篇

1、家是心灵的港湾,人生的驿站;是感情的归宿,灵魂的延续。

2、拥有一个温馨和美的家是幸福温暖的。拥有一个灵魂歇息畅游的港湾是幸运惬意的。

3、家,似船只停泊的港湾,似树木踏着的土地,似鸟儿停歇的巢儿,那是无论何时都会依靠的肩膀。描写家的优美句子。它似花、似玉,清新淡雅,温暖四方。即使是的,依然如故。幸福,便是心灵的家。

4、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个蕴含着亲情的地方――家。她永远不会离弃你,清晨,迎着朝阳,她送你出门;傍晚,5、家是什么?家,是一个避风的港湾。家的和谐,家的静谧,家的惬意……家啊,是一个理解奉献思念呵护,是圣洁宽容接纳和谐。

6、家是夕阳西下时可供飞倦的鸟儿歇息的地方,是风雨狂泄时可供怜弱的鱼儿躲避的地方,是海外游子日思夜梦、有母亲温柔笑容的地方。

7、家是什么?家,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充满了爱的世界,是一个永远温馨而动人的话题---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杯香茶;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甚至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中,也演绎着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8、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家是港湾,是人生漂流休息的温暖港湾;家是岸,是我们人生航行的起点和终点。

9、家,是一个最温馨的地方。在家,可以随心所欲,不用拘束、不用害怕,自由自在。在社会上碰什么不顺利,就会发现--家,才是你最温暖的港湾。

10、家为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无穷的力量。漫漫人生,家与我们相伴永远。

11、家是什么?家,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一首漫长而精彩的人生插曲。()他承受着我们的一切。当我们内心受到创伤的时候,我们不必伤心,因为家成了我们一生的伙伴,我们的知己。

12、鸟儿有一个温馨的家,鱼儿有一个幸福的家,花儿有一个美丽的家,我有一个温暖的家……,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家。

13、如果我是那盘似的银月,那么光明如火的太阳才是家,因为它,给予了我光明。如果我是一颗尘埃,那么广阔无垠的大地就是家,这里有我无数的同胞兄弟。

14、家,不仅仅是一间四四方方的房间,不仅仅是美丽豪华的布置。组成家的最重要的元素是我们的情,我们用心灵去经营的情,因为这种关爱的情,所以感到温暖,让我们感到放松。因为情,所以牵挂,因为情,所以眷念。

15、家是什么?是一方温馨的港湾,是一把育树的黄土,是一点柔和的荧光,是一把慈爱的花伞,是天边一抹最美丽的云彩。

16、家是什么?家,是人生的驿站,迷茫时得知路灯。在一生中,总会有累了或迷失方向的时候。生活的琐事,学习的烦恼,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金钱的诱惑,对物质过高要求会让你迷失方向,这时的家就像一位长者,让你迷途知返。

17、家,是浓浓的爱语;家,是絮絮的唠叨;家,是一页一页翻过去的琐碎的日子;家,是一串串穿起挂在房檐下的红辣椒……

18、家是什么?家,是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柔软的床。有了灯,不再害怕夜晚没有星星和月亮。有了屋檐,不再害怕风吹和雨打。有了床,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觉,做个美美的梦。

19、家很温暖很温馨,它可以缓解人们在冬天的寒意,给人带来心灵的慰籍。

20、家是什么?家,是一轮太阳。爸爸妈妈欢乐的笑容,合成一缕缕和暖的阳光。

21、家,是归来时爱人递过来的一双拖鞋;家,是孩子蹦跳着贴进怀中的笑脸;家,是餐桌上冒着热气的一羹一饭;家,是床头灯辉映下透着甜蜜的双人床……

关于茶的优美诗句
跟家相关的诗句 第六篇

1、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关于茶的优美诗句

2、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3、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4、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5、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6、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7、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关于茶的优美诗句

8、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9、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

10、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11、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12、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13、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14、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15、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16、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7、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18、烟自抽,茶自酌,19、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着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20、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21、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22、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

23、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24、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25、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

26、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27、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

28、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29、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30、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

31、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32、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33、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34、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有关船的诗句
跟家相关的诗句 第七篇

1、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5、烟水本好尚,亲交何惨凄。有关船的诗句。况为珠履客,即泊锦帆堤。沙雁同船去,田鸦绕岸啼。此时还有味,必卧日从西。??杜牧<初上船留寄>

6、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有关船的诗句。??李白<渡荆门送别>

7、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8、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9、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1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11、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杜甫<放船>

12、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王昌龄<听流水调子>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4、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6、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1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8、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王之涣<宴词>

19、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德诚<船子和尚偈>

20、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71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