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有感

| 高中作文 |

【www.guakaob.com--高中作文】

《诗经》读书笔记
诗经有感 第一篇

《诗经》读书笔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秦风·蒹葭》

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云气,竹影仙风。【诗经有感】

蒹葭,芦苇也,离爱情最近的草,比玫瑰平易,却更繁琐。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野旷玄远的古老时代,那条清澈见底的汉水湖畔旁,我们的远古祖先尽情的在芦苇旁边哼着自己嘴中的小曲,在华夏文明的边缘绝唱: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一切都宛若开天辟地期间的原生时代。一排深青色的芦苇,一条干净见底的河流,一位拥有倾国倾城容颜的绝世佳人。远离了物欲横流的蜗角虚名蝇营狗苟,彷如世外桃源,恍惚迷离,眼前的事物始终可望而不可即。

没有礼教道德的束缚,也没有法统专制的管约,眼前的一切都是一副淳朴憨厚的原始气息。秦于华夏边缘,唱响了中华文明边缘的绝唱。

欲接近而不可得的某种东西才是最美的。这首诗,写爱情,到了某种极致。诗三百中,论意境,无可出其右。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不散;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止。

淡雅的江南水乡灰色调,勾勒出一副余音旋绕的水墨古画。尽管在那时江南小镇还未出现,长江流域还未开发。此时中华文明的中心聚集在黄河流域,三川之地。而当时这个弱小部落是被压缩在函谷关之内的盐碱地上生存的。可是后来,这个曾牧猎于东海之滨的东夷民族,亡国殷商弃民颠沛流离西迁、出于戎狄之间的马背部落,在漫长的岁月中,筚路蓝缕开山启林,艰难的在戎狄海洋中杀伐出一片安身立命之地,维系着华夏与蛮夷间脆弱的防线;最终挥师东出函谷关,踏平了山东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中女子之美,远在男子之上。不得不承认这是那男人用自己的才情和思念喂哺出来的。芦苇随风轻轻跌落,爱情翻滚如雪涌,最终却成为了绝望的宿命。连同登彼岸的资格也不获取。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寻访贤人之说。真相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传达出的情感。寻找事业和寻找爱情的道路一样艰难困苦,途中必是渺茫忙碌怪石嶙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无论是对爱情的追求还是对理想的渴望,这一切也许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我们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是这样在迷茫的生活琐碎中应运而生的。作为“五经”中最具影响力的奠基经典,中华文明史上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体裁诗歌总集,诗三百篇使赋比兴告别了原始狂热成为了纯粹手法,为我国诗歌的朦胧美奠定了基石,开启了华夏诗歌意境深远新的篇章。

正如《思无邪》所说,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沈邃去看待,诗三百篇,大体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诗经读后感
诗经有感 第二篇

《诗经》读后感

《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古代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它虽然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我确独爱《风》。《风》即民风,记述的都是基层人民最真实的想法和朴实的追求。,或是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或是对身边一件小事的记录,有祝贺新婚,有庆祝生子,述说着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大胆直白。

从小就听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听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却不知这些句子都出自《诗经》。从小学到大学学过很多唐诗宋诗,虽也很是喜欢,但当读过《诗经》里的诗句后,都远不及对《诗经》的喜爱,比起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更多的给人是未经雕琢的真诚感和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刻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诗经则是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感觉里两周战国时候的古代人们总是最真诚的,诚恳的歌颂祖先功德,诚恳的拜求风调雨顺,诚恳的去想喜欢的姑娘。风,雅,颂,随便抄起一段,寥寥数字,却又是那么的读不胜读,美不胜收。《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如此大的事间跨度间确仅有这些诗句留下,实是憾事,但从另一方面想,《诗经》都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能有流传下来并整理成集也是很不容易的了。都说《诗经》是通俗的,确实,虽有些生僻的文字,但当这些字弄清楚后,整篇诗句所要表达

【诗经有感】

的意思也就十分明了了,不会像后来的诗词那样,将自己的情感借助其他的事物很隐晦暗喻出来,让人要几经推敲才能晓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而《诗经》却不是,虽然同样是借助其他事物来表达,意思确很清楚,喜欢就是喜欢,比起其他古文,它更接近白话的程度。爱情和婚姻作为人类文学的永恒主题和内容,在《诗经》中表现这类主题的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

比如:《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有感】

是说,女子出嫁,出嫁的女子样貌很好看,就像盛开的桃花一样,很开心嫁做人妇,其后也会像桃花一样为夫家开枝散叶。读着诗句就仿若看见那位明眸皓齿的姑娘,披着嫁衣,含羞带笑的等着出嫁,并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充满美好的希望。

还有《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大意是雎鸠鸟两两相对的在水中的小岛上鸣叫,善良美丽的女子是男子理想的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在水底随着水流摆动,朝思暮想的想

要追求那个采菜的姑娘,去追求,确未能如愿,就日夜牵挂,漫漫长夜,翻来覆去睡不着;对着左来右去的采摘荇菜的姑娘,弹琴鼓瑟向其表示友好,对着挑选荇菜的姑娘,以钟鼓之乐来讨她欢心。小伙子为了追求自己喜欢的姑娘,辗转难眠,想尽办法去取悦姑娘,如此淳朴的民风,实在是让人无法不喜欢,而在诗经中,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大意为“你的衣领色青青,时时萦绕在我心。纵然我没去找你,怎么不给我音讯?你的佩玉色青青,我的思念永不停。即使我没去找你,你怎么不来扫我兴?走来走去多少趟,久久等在城楼上。一天没见你的面,好像隔了三月长。”如此优美的旋律,让人沉醉,真是诗不醉人人自醉!这首《子衿》大胆直接的倾诉了女子思念爱人的焦躁心情,是多么纯粹的情感啊!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性的直白,如此酣畅淋漓,让人连连惊叹!读来,我也能感受到女子的那份深沉的思念。似乎看到她在城楼上美目顾盼却不见良人的那份失望与落寞,不由心生疼痛,只想说一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诗经》的“风”不仅有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也有在在丈夫离家后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臵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采着卷耳的妇人,时刻为远行的丈夫担忧,而远行的丈夫,也确实是人疲马乏。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敢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听见雷声震动,而思念远行在外的君子,而且关切这至,时时感念无暇休息,因而内心情感的其望君子回家。诗从雷声振动写起,正是内心情感的其振效应,自然而贴切。而雷声响处不定,或在南,或在侧,或在下,下正是思妇心情的思念君子居处不定,反复咏叹无暇,感念君子的辛劳,这样的心情,不见思念,却更深更切,也更含蓄。 在《诗经》的记述中也不全都是美好的向往和祝福,在那个时代,虽然有些男女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挣脱礼教和家长制的束缚。《诗经》中刻划了许多遭遇情变的女子形象,情变程度有别,痛苦感受不同,有的获得了幸福,而有的却在婚后不久,被丈夫逐渐冷落抛弃;《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最初男子借着交易来谈婚事,走时还依依不舍,并说问好吉日,秋天就来迎娶,然而娶到家后不久,女子虽过的清苦,但也是不辞辛劳,而丈夫却开始动辄打骂,女子以自身的经历劝解他人,不要对男人太痴情,男人迷恋你,可能只是一时的,;很容易就放弃了,而女子痴恋男子后,想解脱就不那么顺利了。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

《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慨其叹矣。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描写灾害年间一位遭受遗弃的妇女不幸遭遇,抒发了女子的悲伤和哀怨。诗以山谷中干枯的益母草起兴,既写出了环境的贫瘠孤寂,暗示着弃妇面临的生活遭遇和灾荒的恶劣环境,又象征了女子的憔悴。诗写她的叹息、哭泣,根本的原因在于生活中遇到的那个不善的人造成的分离。可是,她无可奈何,只有伤自悼,尽管毫无作用。

读过《诗经》才发现,虽流传下来的诗句不多,确林林总总的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爱情追求,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相守誓言,也有“虽速我讼,亦不女从”的女子的大胆反叛,这些都是抒发情感的诗

诗经读后感
诗经有感 第三篇

《诗经》之我见

-------我读《氓》有感【诗经有感】

今年选了一门选修课《诗经》导读。选这一门课并不是我心血来潮,而是我怀着想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而选的。我喜欢文学,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学,以为她博大而精神,充满了神秘让人永远研究不透。

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是一个很和善的老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是他很博学,很有内涵。他用简短的语言为我们分析了中国传统的文学。并且详尽的介绍了诗经《氓》让人耳目一新。

《氓》是《诗经》中的一首弃妇诗,诗篇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展示了她在爱情和婚姻方面的不幸遭遇,即她如何与“氓”恋爱、结婚终至被弃的全过程,反映了春秋时期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于弃妇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诗篇通过女主人公爱情、婚姻全过程的展示,塑造出女主人公和“氓”这两个美丑分明的人物形象。女主人公是美丽、善良、勤劳、任劳任怨、既忠于爱情而又具有叛逆精神的。她初恋时,“送子涉淇”,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又“载笑载言”,一方面显示出少女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的性格,一方面说明沉缅于热恋中的她感情是热烈的、深挚的,“氓”急于结婚,怪她“愆期”,她好言劝慰,性格是温柔的。但结婚以后,她就如同掉进了地狱。“氓”的家境贫因,她“三岁食贫”,对这她能忍受;长年累月、没日没夜地辛勤劳作,对这她也能够忍受。让她深受折磨的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男子在达到占有她的目的后,态度就变得粗暴、蛮横起来;更严重的是“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女子心中充满了痛苦的冤屈,但却找不到倾诉之处,就连兄弟也不能理解她、同情她。在经历了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和绝望之后,女主人公最后不得不痛下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终结了这段不幸的婚姻。诗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展示了女主人公由幸福到痛苦、由爱到恨的心路历程,赞美了她纯洁、善良、勤劳、既忠于爱情而又敢于同险恶不幸命运决绝抗争的高尚品质和不屈精神。

“氓”在诗中是作为被批判的对象出现的。他外表忠厚,实则异常伪善、卑劣、粗暴。其粗暴的本性在“来即我谋”时即已暴露,但由于女子的纯朴、善良和容忍而未酿成大的问题。“氓”以虚情假意骗得了女子的信任,但结婚后,他就彻底暴露出了粗暴、卑劣、凶狠的本性,把当初的“信誓旦旦”彻底抛到一边,最终将女子无情地休弃。“氓”是一个薄情寡义的反面人物形象,与女主人公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将赞美与同情倾注于女子,而对“氓”丑恶的灵魂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氓》这首诗一方面较完整地展示了女主人公恋爱婚姻的悲剧历程,另一方面也较完整地展示了女主人公感情发展的历程。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时,诗人注意了叹词和呼告语的使用。如“于嗟鸠兮”以下八句,连用了两个“于嗟”、四个“兮”字和两个“也”字,表达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三岁为妇”以下十句,又连用六个“矣”字,一气直下,将女主人公每况愈下的境遇和越来越强烈的悲怆表现了出来。最后以深沉的感叹作结,表达出女主人公交织着的悲痛、绝望、愤怒的复杂感情。诗中还多处运用了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使人联想到女主人公当时的年青貌美和青春活力;“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使人联想到女主人公在饱受折磨后的衰老容颜。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暗示出女主人公被弃的原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则用以反喻女主人公无边无际的痛苦。叙事性与抒情性的完美结合,多种手法的交替使用,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真实性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我并没有谈过轰轰烈烈的恋爱,也没有体会过什么浪漫甜蜜的爱情,但此时的我,似乎也同那女子一同激动过,一起期望过,一起痛苦过。她的文字、她的歌声带着我,走过了两千五百年的时空。古人以纠缠的音乐旋律结绳之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歌谣鞭打着我世

故的灵魂。

诗经读后感1500字
诗经有感 第四篇

比起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更多的给人是未经雕琢的真诚感和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刻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诗经则是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感觉里两周战国时候的古代人们总是最真诚的,诚恳的歌颂祖先功德,诚恳的拜求风调雨顺,诚恳的去想喜欢的姑娘。风,雅,颂,随便抄起一段,寥寥数字,却又是那么的读不胜读,美不胜收。诗经读后感1500字

初读<诗经>的时候,只是感觉每句必有一字不识,大概看过外文诗歌的人都知道,凡是此类的诗歌,即使是每句都有一词不认识,读来也远胜于译文。总是感觉有那么一股内在的韵律和情感在句子里,有个把词不认识,也绝不会影响这种感觉。之前我不了解这是怎么回事,直到某个下午,奉老师的命令拿起诗经又一遍细看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原来这种偶有字不识,读来却甘之如饴的感觉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啊。诗经就是这样,几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话下来,精简又精简,流传着,丢失着,散佚着,直到传到今天我们手里。传到我们手里这些,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感觉,共同的躁动,因为没有共鸣的话和片段都已经在前年的历史中散失掉了,留下来的,都是人们心里最深处,最能认可的,最能感动的语句,这种感觉中外大抵也是一样,要不外文的诗歌也不会流传到中国来。越早远的诗歌,技巧便越少,流传下来经受的考验就越多,能流传下来的那些,带着的共鸣力量也越多,也大概便是诗经中的语段,看起来总是不如唐诗宋词精致,却仍然有简简单单的感动人吸引人的力量。与唐诗宋词相比,现代的很多诗歌也是更显浮躁,总是感觉不如唐诗宋词隽永,大概也是没有经过时间提炼的的缘故,比隽永,总是比不过这些几千年的老古董的。

说实话,我是不太喜欢诗经里那些政治道德和价值理想之类的呐喊的。因为站在几千年后的历史来看,这些当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是些统治者麻痹劳动人民的工具,很有一些腐朽且不堪,这些情感的表达,比起爱情啊,对风调雨顺的渴望啊,对战争的厌恶,对不归人的思念啊这些人类更真诚的情感来说,自然要低一个等级。一句描写悲哀的妇人等待丈夫战争归来的诗句,总是比一句号召士兵上战场效忠君主的的诗句更有感染力。人的本性的朴素的情感虽然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是不会变的,而表征着这些情感的朴素又遥远的诗句,更是会历久弥新。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认为“国风”是诗经最高艺术成就的原因之一。

略一品读诗经,就有这么多不着边际又实实在在的感受。由此可见其魅力一斑。千年传下来的老古董,论隽永,论冲击力,果然是值得品味学习。这诗里的味道,即使再传个几千年,大概也是不会变的吧。

诗经读后感2000字
诗经有感 第五篇

在<诗经><楚辞>这两大中国文学的发端鼻祖中,我们很少看到后世诗人们最常爱的花,而只是草木。自由生长的草木犹如大地伸出的触角,曲折蜿蜒,绵延不息。歌之咏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楚辞>是士大夫所作,咏物言志寄托情怀,他们不需亲自下田,只把农人采摘下来的香草制成的香囊配带在身上,香草美人喻君子,杂草恶木似小人,但词意深奥,如果破不了文字障,诗人的内心很难亲近。诗经读后感2000字。相比之下,<诗经>中的草木要来得自然生动得多,劳作中的人们身边有什么就唱什么。草木在这里更多地被真实地还原,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葛草吗?藤茎蔓生纠缠不解,就如我一日不见你啊,好象过了三年。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萧艾吗?浓郁的香气在山间蔓延,就如你的气息啊,让我怀念。诗经读后感2000字。采摘通常应该是女子的事情,那么想念的人应该是一个男子了。葛是那时候一种最常见的经济作物,人们拿它织成葛布做成衣服。但葛藤最是缠绵,长的可达十多米,茎叶交错攀爬,<楚辞>中也有?葛蔓蔓?的说法。萧艾在古诗中经常被一起提到,那是一种极易蔓生的带着浓郁香气的草,古人常采集它的枝叶,晒干后混合动物的油脂,做成今天寺庙中燃的香烛一样的东西,用于祭祀。劳动和生活就是这样密不可分,他们的感情不是水上的浮萍,不是天边的游云,是生长在山间的藤蔓,摘不完剪不断;是弥漫在周围的每一缕味道,呼吸空气就是呼吸你。

顾随先生说,<诗经>中写愉快少,写忧伤多。离乱之音中慌年怀人,更是有别样的心忧。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这又是一个正在采摘的女子,这次她采摘的是卷耳,这是一种叶子上有小锯齿,果实上长满了到钩小刺的野菜。春秋时期,种子附着在牛羊毛上由边疆传入中土。苍耳到处可见,无法想象这样的尖锐的植物在饥慌的时候是重要的充饥。女人们采集它的嫩叶,在水中反复地煮,直到去掉它的苦味。那是慌年才不得不食的草。在这样的艰苦的时候,男人还在远方打仗,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眺望他回来的方向,身体的饥饿内心的思念让人如何捱过岁月。这首诗的第二、三章换了角色,变成男子的口吻,也好象是女子想象中的他:?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櫑,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马儿都已眼发花,腿摇晃,如何才能不想家。

<诗经>最著名的一道野菜应该算是<采薇>中的薇了。?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说它著名因为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采薇首阳山?中那个野菜。()薇菜也叫薇霍,也就是野豌豆,历来为贫者所食,伯夷和叔齐在商亡后隐居首阳山,身无一技之长,抵死不吃周武王送来的粮食,采薇为食。被一个捣蛋的女子看到,说这野菜也是周地植物,你们为什么要吃呢?结果终于是饿死了。好象这样不识大局冥顽不灵的人并不值得同情。<采薇>中远别家人的戍边兵士在归途的风雨霜雪中想起采薇的人,此时薇不单是赖以生存的食物,更是一种节令更替的象征,当野豌豆紫色的花在眼底花开花谢,归乡之期也一延再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的最后一章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古诗中最美的片段。激烈的战争终将结束,回乡路上饥肠碌碌的小兵,心中的哀是大哀。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什么草儿不枯萎,哪儿有一天不奔波。这是<小雅>的最后一篇。忧中有了愤,堪堪乱世,人不如草木。草木还有春来发新伢的机会,我离开家乡离开你,却可能再也不能回来。

生长在<诗经>中的草,因了我们想象的泉水不停地灌溉,在书本的字里行间伸展出每一个叶片,郁郁葱葱,蔓延过我们荒芜的心田,为我们充当最恰当的精神食粮。

诗经读后感3000字
诗经有感 第六篇

<诗经>我每一次品味,读过之后,颂过之后,咀嚼过之后,一次次发现它的美好永远是那样甘甜爽口仿佛是巍峨山泉圣水,<诗经>她恰如万年的酝酿,仍然有一种清澈凛冽透骨的美。常常被<诗经>表达的那种和谐,那种执著,那种崇高,那种圣洁诗歌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吸引!如是带着新鲜、好奇的心情,我都会为书中氤氲着的灵秀之气所倾倒,漫步于<诗经>的海洋中,我所感受到的,是淡然,是恬静,昨晚,我再次捧起<诗经>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毫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她能让你懂得如何把今后人生岁月完成的更完美??每次读后,我都要拿起笔做笔记,因为诗经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思潮与智慧。每次读后,我总会潸然落泪??轻轻咀嚼书中那不可言状的美好,那一句句一行行,都如同行云流水般浮现在我眼前,萦绕在我耳边。诗经读后感3000字。<诗经>中的诗歌没有刻意的雕凿,都只是用平实的笔写下一些平实的事与情感,然而却仿佛玉璞天成,真如宋玉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以前老师说过<诗经>是各地民歌汇集而成,当时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这样如同仙露琼浆般的艺术品竟然都是古代先民即兴而作的民歌,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令人敬佩。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传唱不息的歌声,是他们给我们开创了如此令人回味不尽的精神泉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爱祖先留下来的如此丰厚的精神财富呢?

说<诗经>就定然不能不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读到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诗经经典了,在我们青涩的年华里,多少人曾经为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与爱情有关的字句篇章。事实上,<关雎>还是<诗经>的第一篇,少时学<关雎>,记得老师只是不停地给大家讲解着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赋比兴之类云云,今时今日,那些修辞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记,然而诵读诗文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同学们懵懵懂懂的笑声,我们永远无法忘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每次读到这句,胸中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物是人非的交替,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永无止境的轮回吧。诗经读后感3000字。诗句中,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思绪纷繁,百感交集。那些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我们呢?我们经历过一些事,看过一张张面孔,一次次遇见,同时也一次次擦肩而过,虽与征夫殊途,实际上我们同归。在未来的日子里,或许我们仍然会继续这样的生活,但是只要自己觉得没有遗憾,生活应该都是完美的。

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考磐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勿谖?,记得当初是因为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才得知有这么一句的,郭襄对多年前的杨过难以忘怀,心中早已是一滩死水,然而在少林寺与何足道萍水相逢时却因为这一句和那琴声而心中顿起涟漪,不能不说是诗文的魅力使她迷醉。?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独宿,永矢勿告?,她留下这样一句而去,剩下的只能是一段没有下文的露水情缘,然而这段我看很多遍还是无法完全明了个中真意,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吧。

当然,诗经中所有的不只是关于爱情关于生活的句子,还有对国家的忠志之誓和对人民的怜惜之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你听,这是战士上阵杀敌前发出的吼声;?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看,这是劳动人民对剥削压迫者的怒目睥睨。连在血流成河的战场上和挥汗如雨的伐木场上都能作出如此佳句,谁敢说生活中不能有艺术呢?今天我们过着一天天丰富多彩的日子,却在不停地喊着无聊乏味,只能从一些低俗且毫无意义的糟粕中咀嚼着那些被别人嚼过无数次的笑料,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只有认真探究生活的本质,才能获得生活的乐趣,不然就只能在一阵阵机械的笑声中糊涂地过完一生,而丝毫不明白自己究竟在乐呵些什么。

记得去年在网上看见一个关于?七月流火?说法的笑话,说的是某位大学领导引用七月流火这句本是<诗经>中描写天气转凉的句子来描述当时极度炎热的天气,这件事一直为世人所笑话,但是也不能只是一味怪那位领导错用,我们应该反思,错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应该是遗忘,是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漠然,对过去的抛弃,不只是这位领导,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在一次次地犯着类似的错误,大家正在慢慢忘记我们的经典,抛弃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珍宝珠玑,我觉得这才是最可怕的。

为了唤起大家对这块宝藏的重视,我觉得有必要再次介绍一下<诗经>,虽然在初中高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学过。为保证无误,我在网上搜索了一通,结果如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诗经>像一盏清茶、一杯淡酒无声地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当你彷徨的时候,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助的时候,也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法找到自己人生坐标的时候,<诗经>可以让你安静下来,慢慢思考自己、生活、周围的一切。她就像一位老者,无所不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诗经>,她是一本让人受益终身的良书,这本书里记录着许许多寂寞和不舍之情,人世间的背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们懂得了真谛,学会了怎样去面对,叩问自己的?心?,人来世间为了什么,一个人的命运如何,是由自己良心所控制的。诗经她能让人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真心希望我们中国人都能读诗经、传颂诗经,学习诗经这本代表了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她可以充实我们的内心,我们才不会丢失自己的民族魂。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继往开来展望明天,这一代、下一代、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才会有希望,我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此纯真干净的<诗经>怎叫人不爱,她宛如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是生长在野外的山花,是初长成的少女,那么的自然。留下永恒的芬芳。

古诗名言警句大全
诗经有感 第七篇

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3、更多名言警句请关注:最佳励志名言 关于团队的名言名句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古诗名言警句大全。(唐·孟郊。<劝学>)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古诗名言警句大全。<过零丁洋>)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8、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国风·王风·采葛>

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11、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12、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13、关于团队的名言名句烽火连三月,1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朱熹。<观书有感>)

15、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1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车辖>

19、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21、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2、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23、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25、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6、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27、关于团队的名言名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29、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30、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31、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32、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病牛>)

3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34、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3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36、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39、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三国·魏·曹植<君子行>)

4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头吟>)

4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720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