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教师精彩评语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读《闪闪的红星》读后感及教师评语
读后感教师精彩评语 第一篇

读《闪闪的红星》有感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叫柳溪村的村子,几十户农民在地主胡汉三的剥削和压迫下艰难地生活着。在红军的指导下潘冬子的父亲一行人等建立了自己的赤卫队,他们要打倒土豪分田地,还把胡汉三捆起来游行。

后来,潘冬子爸爸的团队跟红军大部队会师,一起抗日打鬼子,冬子的妈妈在刚刚加入共产党后,为了执行任务光荣的牺牲了。妈妈的死并没有把潘冬子打垮,而是更加坚定了跟敌人斗争为妈妈报仇的信念。

此后潘冬子便把红军当成了亲人。在他这个年纪本该过着幸福的生活,但她却在艰难和痛苦中长大,最终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读后感教师精彩评语】

我们和潘冬子相比要幸福得多。我要学习他的坚强、勇敢和机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要为祖国做出贡献。

评语:老师从您的读后感中感受到你对这本书的喜爱,你能够把书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这都说明你走进了这个故事,潘冬子也深深地打动了你。所以你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本文语言流畅,花了你不少心思吧?希望你能再接再厉,写出更好的作品。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读后感
读后感教师精彩评语 第二篇

《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读后感 我一直在思考,名师课堂何以精彩?是课前灵动的预设?是名师诗意的语言?是师生默契的交流?是师生澎湃的激情?是课外资源的拓展?还是美轮美奂的课件?读了《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让我对名师精彩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以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实录为主线,通过对他们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观察、阐述和解析,突出体现了这些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智慧,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读后你不得不佩服专家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

这本书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具体展示了名师授课的过程,对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数学教学有示范与指导作用。这本教育专著中的“主题概述”,使我深入了解在各个学段,我们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哪里,应该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精彩课堂”中展示的精彩课例,让我亲身感受名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准确把握,每节课后的“经典品析”,更是剖析深刻。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意在对教师起到举一反三、名师引路的作用。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中都有对每一个环节,做以简练的评价,让我们教师一下子感受到他们的别出心裁,从中受到启发。

读完这本专著,我收获颇多。看着名师们的精彩课堂,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对照自己的课堂,尤其是我曾经执教过的文章,不禁让我汗颜,我们的教学中的的确确存在着许多不足。

1、教学内容“胖”。我们在有领导、老师听课的时候,经常是一节课的内容安排的非常多,为了就是课堂上的感觉比较充实、有看头,过于求全求美。

2、教学环节“碎”。 “问的碎”“读的碎”“练的碎”的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我们在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培养数学阅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才能较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其根本在于提高设问的质量,扩大教学各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个人都有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

3、教学形式“花”。课堂改革的又一个误区,是教师们热衷于形式的翻新、多媒体的滥用,通过花里胡哨的教学形式把《课标》理念在课堂中“外显”出来。我们这是“东施效颦”只学外表,反而丢弃了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课堂的实效性。我们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必要的教学形式,而不能盲目追求时髦。

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还为我指明今后教学的方向,我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出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感受到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化的必要性,学会与时俱进。 “活到老,学到老”,名师们在三尺讲台上奋斗了几十年,有的甚至两鬓斑白,仍然奋斗在教学最前沿,不断探索,努力学习,以求不断完善与提高,这种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的热情,让我感动,名师的课堂艺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要让它成为激励我们思考与探索的思想火花与精神向导。

我要感谢《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它指导了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变革了我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我的教学水平,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是一把打开优质课堂教学之门的金钥匙。

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含教师评语)
读后感教师精彩评语 第三篇

我的人生,我主宰

——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人生是什么?人生其实就象一个箱子,不单只是一个外壳,里面的东西需要自己装进去,并不是活得越老的人东西装得越多,一个活的有价值的人,我想他的箱子不一定要满,但一定很重。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有苦痛,也有甜蜜。人生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有着不同的传奇和色彩。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笔下鲁滨孙的人生则是一段前所未有的生命的历练。【读后感教师精彩评语】

每个人的人生旅程都不一样,坐着不同的班车,看着异样的风景,但在这班车上总有和你一同上路的亲人与朋友。但惟独鲁滨孙一人坐在沙滩上,与寂寞一同看潮起潮落。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也不是沮丧、气馁的鲁滨孙,反之,则是一个朝气蓬勃、满怀希望的年轻人。此时,我们又会反问自己:平常的小困难是那么地容易解决,我们为什么要耗费时间,将困难复杂化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耐心呢?

从心头萌发一个个问号,无需回答,内心已明白。我们不惧怕困难,相信自己,明天属于我们。【读后感教师精彩评语】

回想当初,鲁滨孙不听从父亲的忠告,放弃舒适的生活,下定决心四海漂泊,靠自己的双手打拼未来,努力活出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在遭遇不幸的时候,我不知道鲁滨孙是否怀念过从前安定的生活,是否回想过父亲的劝说。但我知道,如果他没有出海远行,没有追逐理想的信念,那么,虽然没有如今的身陷荒岛,但他的人生没有一点意义,只剩每天仅有的按部就班完成使命,延续着平庸的生命,又何谈快乐、创造与无悔呢?

人好比是大海中的一艘小船,航线便是你的人生历程,灯塔也只是起一个参考的作用。人是为自己而活着,船是自己驾的,所以,人生的方向和尺度都要自己把握。每到一个十字路口,向左向右还是继续前进,自己要作出正确的判断,自然也要承担后果,正如鲁滨孙后来遭遇不幸一样。但谁能断言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也许这正是和鲁滨孙传奇经历一样,是自己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

选择了一条道路后,你就要永远地走下去,开弓没有回头箭,因为既然选择了就没法回头,因为时光也是不会倒流的。在航行的过程中,人生之船也会触到冰山和暗礁,但不会沉没,因为人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想方设法去化解,鲁滨孙在挫折面前,就体现了他非同寻常的智慧。

记得鲁滨孙初遭不幸沦落荒岛时,心情也甚为沮丧,可以说是低落到了谷底,但马上他就想到利用借贷表的格式,将辛与不幸公【读后感教师精彩评语】

平地罗列出来,在不幸中寻找自己幸运的地方,使内心得以平衡,重拾起战胜困难的信心。

从古至今,也许只有鲁滨孙一位来到过了无人烟的海岛,并在此顽强的生活了28年。再从今到未来,是否还会有人和他一样有此奇特的经历?我不知道,也无法预知。这几乎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历险,可在鲁滨孙的眼里,这并不是追求刺激,而是命运之神在挑战他的意志,是考验他生存能力的天大困难,但结果是他胜利了!活下来了!此时,我们又会反问自己:我的困难要比鲁滨孙的还大呢?他可以战胜,而我为什么又不可以呢?

所以《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无疑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没有人生来就是被打败的,也没有人可以以任何理由去向困难低头,每个人都可以在精神上重塑一个鲁滨孙,在勉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除了鲁滨孙外,小说中还有一位值得我们关注的人物,那就是鲁滨孙忠实的佣人兼可靠的朋友——星期五。因为有他,鲁滨孙变得不再孤单,并且,星期五后来又帮助他回到了祖国。从星期五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人类身上某些不再有的优点,那是一种特别纯洁,没有任何杂质的美好品质,是善良、忠诚还是老实?这些词语好象都太过平凡不能给他客观评价了,也许就因为他是一个野人,思想很单一,没有接触过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自然没有经历过人心的险恶,所以,他有一种常人没有的单纯的心,不懂防范,对主人忠心不二。

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朴实的语言也同样展现出了鲁滨孙朴实的性格。读完了《鲁滨孙漂流记》,我们头脑中不应该仅仅只留下那些曲折的情节,应该对鲁滨孙的精神有所体悟,也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

作为当代中学生,今天的我们在校园努力求知,为未来奠基;明天的我们将走向广阔社会,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打拼;像鲁滨孙一样过着自己独有的人生。鲁滨孙的人生是可以借鉴的,但我们的人生永远是自己主宰的!

教师评语: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主人公鲁滨孙顽强乐观,充满了斗志,体现了自我奋斗的精神,他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对于正处于人生奋斗期和满怀青春梦想的当代中学生来讲,鲁滨孙这样理想化的硬汉形象无疑是模仿和崇拜的偶像,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一读这部作

品。作为一名酷爱读书且兴趣广泛男生,赵华威同学可以算是《鲁滨孙漂流记》最忠实的读者,他熟读这部作品,其中有些故事情节他甚至能够一字不差的复述出来,而对作品主人公鲁滨孙形象的独特解读和深入思考更体现出他对这部作品的情有独钟。在本文开头,小作者打破常规,没有像通常写名著读后感那样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是以一个“人生是什么?”的设问句开头,自问自答亮明自己的观点:人生就象一个箱子,里面的东西需要自己装进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人生的箱子不一定要满,但一定要很重。然后强调小说主人公鲁滨孙的人生是“一段前所未有的生命的历练”,是什么样的“生命历练”呢?小作者这时才展开对作品人物个性的品评及情节内容的概述,在品评和概述中,小作者又联系现实联系自身,以个人独白的方式,以散文化的笔触,叙议结合,层层深入,在肯定和赞美鲁滨孙人生奋斗的顽强和乐观——为张扬个性追逐理想而宁愿放弃安逸放逐天涯,虽深陷绝境却毫不气馁以智慧和勇敢战胜磨难的同时,进一步的阐发他的见解;鲁滨孙人生经历是独特的,不是所有人都能逢遇的;他的优秀品格却是共通的,是所有时代所有奋斗者都应具有的,当然也包括像小作者这样的当代青少年。具有了这些品格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不是,因为文章的开头小作者已经明确告诉读者: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箱子要去装东西,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所以要走自己的路“我的人生,我主宰”。文章最后一段既是对全文的升华总结,也是对开头论点的照应,首尾对称,结构严谨。作为《鲁滨孙漂流记》中另一主人公“星期五”——鲁滨孙身陷孤岛时的陪伴者也是唯一的陪伴者,他有特殊的身份“野人”,也有特殊的的品格“一种极其纯洁,没有任何杂质的美好的品质”。他的这种品格是“人类身上不再有的优点”,因为稀有,所以可贵,所以作为未来一代的青少年应当把这种人类渐渐失去的纯真和美好重拾发扬,我想这也是小作者在文章中特别把“星期五”提出来对其品格进行肯定和褒扬的用意所在吧。本文是班级学生在开展名著品读活动中涌现出的最优秀文章,除个别遣词用句尚需雕琢外,全文基本上是一气呵成,整体布局谋篇非常到位,对作品、对人物、对现实、对自身的思考探讨也非常深入,体现出该同学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写作功底,更体现出当代中学生的的自信自强和意气风发,人和文皆不可多得。

读后感作文评语
读后感教师精彩评语 第四篇

[篇一:关于读后感作文的评语]

你是一个活泼、天真的男孩,赛场上,你表现出色。但是,要想在学习进步,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还不够,希望你在书山学海中,勤奋+努力,找到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你性情温和,言语不多,但你待人诚恳、礼貌,思想上进,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一名班干部,能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负责班级卫生工作,。我多么想冲过去,替他写下剩下的话,可在坚强的爸爸面前,我感觉我已经没有这个勇气了。

爸爸说得没错,文章是心灵的窗户,我独自走在黑暗的世界里,我很想拿起笔,描述我坚强的爸爸,可,我打不开这面窗户。我流下同情、心疼的眼泪,是苦的,是酸的。我痛苦地叫着,爸爸却听不见。

我当时的心情,无人理解,我突然觉得应该继续写作下去,才对得起爸爸。我打开了窗户,闻到新鲜的空气,我走出了黑暗的世界。

从此,我对写作更感兴趣,我又快乐起来了。

首先看到了我这期末的成就,考的不太理想,我想:不知教员的评语是若何写的?必定把我的错误谬误都写出来了。于是我怀着不安的神色看了教员的评语,哪知教员没有攻讦我,只有鼓舞激励的话语,评语是这样写的:你有一颗宽宠遇人的心,从不与同窗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我想一个拥有这样夸姣心灵的同窗,进修成就也不应落人之后吧!我读完评语就像一股暖流津润着我的心里,教员给我这么年夜的鼓舞和长进心,我想:教员给我这么年夜的鼓舞激励,我必然会好好进修的。这种爱是何等无私,何等伟年夜啊!我深切的体味到您的爱是激励我好好进修的动力。

教员,请相信我!我必然不会让您失踪望的!在新的一学期里让您看见一个崭新的我

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目是文章的眉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人要衣装,文要题妆,一个亮丽的题目给人以悦目之感,给人以击节之叹,给人以回味之思。简洁、清晰、生动、新颖是题目亮丽的要素。一个好的标题往往是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可以总领全文,同时也可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和注意力。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少有命题作文,而多是话题作文。三自方针要求自拟题目,可是有些考生习惯作老师给的命题作文,竟不知道怎么给作文写题目。在一项对2010年高考作文近1000份的抽样调查中发现未写题目的有30多份,题目不当的有50多份,只有近100份试卷因作文题目恰当、准确得到了加分,而前两者均不同程度地失了分或影响了整篇文章的得分。

[篇四:读后感作文评语]

○字体书写美观工整内容丰富充实

○写景写文细腻文思细腻敏捷

○开头新颖生动结尾前后呼应

○文句顺畅首尾呼应完整

○内容表达清楚可圈可点

○语句流畅生动用字遣词恰到好处

○见解十分正确段落分明可取

○内容合乎主题段落井然分明

○描述丰富生动用词优美流畅

○充满创意想像写作认真用心

○段落清楚有层次成语运用极佳

○立意创新高远内容充实具生活性

○能正面思考想法不错喔

○要多掌握分段要领

○要学会标点符号正确使用

○可再多举例充实内容

○适切运用成语或修辞

○错别字要订正不再犯

○开头要能引人多往正面思考

○思虑不够细腻词句避免俗套

○充分掌握主旨段落分明可取

○举例说明应再加强可以大胆发挥创意

○多应用修辞法技巧并适当引用成语

○语句过于平淡要多应用修辞法技巧

○宜多阅读课外书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字迹力求端正工整错字要避免并订正

○题意没有充分掌握叙述欠缺条理

○错字较多文词表达不够完整

○内容取材平淡宜多构思发挥创意

○用心观察减少涂改词句不要重复

○构思取材新颖丰富

○取材适当切题文笔生动流畅

○充分掌握主旨内容丰富充实

○适当引用名言引言成语得当

○文句顺畅思路清晰结尾有力

○主题正确条理分明

○内容略显空洞题材还要充实

○文章无法对题分段有些不明

○分段重点宜多掌握避免出现离题现象

○内容较少不够充实修改文句使其通顺

[篇五:读后感评语评语]

最近,我看了同学们的来信和网上发来的信息,对大家的写作动态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知上一期栏目中关于选材的内容,大家看过之后,有何感受?请尽快与老师交流。

在众多的来信中,有一位东关某小学六年级的曹笑〓小朋友反映了自己在写作中的妙笔生花,却独在写读后感的问题上感到捉襟见肘,希望老师能给她予以指导,并希望老师能与她交朋友,我看了很高兴,那么就借该栏目与大家谈谈关于如何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提及写读后感,自然而然地就与写读书笔记联系到一起。众所周知,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材料,从根本上提高认识。写读后感笔记有益于我们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可谓好处多多。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今天,咱们就重点来谈谈第二种。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学生写好读后感,历来是一件较辣手的问题。要写好读后感,指导是关键。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呢?体会是:

一、指导审题,理清题意

写好读后感,审题理清题意是关键。例如我教<养花>一课,要求学生写读后感。首先让学生明白“感”是什么?“感”就是要求写自己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接着要求学生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写,可以先讲作者怎样说,怎样做,然后写自己“悟”出什么道理。

如何给文章定题目呢?读后感题目多种多样,既可以直接题目,如:<养花>读后感;也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做正题,如:学习要善于摸门道—<养花>有感。

总之,要使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写作上要求,审题最关键。

二、抓中心,定要点

<养花>这篇文章写读后感,就是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所谓“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是中心思想,写体会的读后感,“感”应该围绕中心思想去开展。

第一步:先让学生回忆<养花>一文的中心思想,理清要点。第二步:我归纳习作要求,<养花>这篇文章抓住三个要点:①、养花能增长知识。②、养花能调节脑力劳动。③、养花可以创造劳动果实,发展友谊。

三、抓住要点,联系实际,理清结构

首先我让学生讨论<养花>一文几个要点,有几个方面体会较深。接着指导如何联系实际谈体会,最后介绍写读书笔记的两种方法:

1、先叙后议。方法是:先介绍什么书,讲了什么内容,反映什么中心思想,围绕中心结合自已例子说感受,最后写对自己的教育。

2、夹叙夹议。即围绕中心抓两三点,联系实际,扣紧原文发表感情,或者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去开展议论。

四、指导几种开头方法

1、开头谈总的感受。如:最近我读了老舍先生<养花>一文,觉得越读越有味道……接着再谈自己领会最深的那几点。第二段逐点谈体会,结尾小结全文,谈谈自己的打算。

2、开头提出问题。如:学习上难免有挫折,一个学生该怎样对待挫折呢?最近学习了老舍<养花>一文很受教育。然后参照上一种写法,从第二段开始,逐点谈体会。

3、开头指出某种不良现象。如:班上有些同学把读书看成是苦差事,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在课堂上垂头丧气,这是什么原因呢?然后引出<养花>这篇文章,逐点谈体会。

五、学生编写写作提纲,小组发言交流。

六、学生动笔写习作。

由于我指导学生写<养花>一文读后感方法得当,学生写起来文章没有千篇一律,开头和结尾基本上能按读书笔记方法去写,中间段学生能用自己的例子去谈出体会,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怎样写好高中的读后感?高中读后感与初中的区别何在?

老师要我们根据读过一篇散文之后写一篇读后感,但是由于太久没写,又因为自我觉得不想以初中的模式去套入高中文章之中,所以特意指教各位

我觉得读后感的写作有很多种,看你读后对哪些方面更有心得和感悟。可以偏重思想与理趣,也可以偏重语言或结构。可以就文章整体进行评价,也可以选一二细节做深入分析。若针对文章观点,可赞和,可批判,也可进一步阐发。若结合文章语言或细节,可以比较、联想、评论赏鉴。关键在于有自己的见解,写出独有的感受。这样,就会通过写作使阅读得以条理化和深化。在作业中记录下自己思考的轨迹。不是很不错的一件事吗?其实,一篇文章,只要有一句话留给你深刻印象,让你长久不忘,那这篇文章就没白读啊!就值得写呢!

一般来讲呢,初中时候的读后感比较侧重的是读完后的思想与感性上的波澜。而高中的读后感更偏重的是较为理性的平叙与论述,也就是更侧重于弘扬理性,更强调从“点”到“面”。通常的情况下,议论文的写作是最快适应高中读后感的好方法之一。自下的愚论不多,阁下若有更好的方法小可极盼赐教。

初中时候的读后感比较侧重的是读完后的思想与感性上的波澜。而高中的读后感更偏重的是较为理性的平叙与论述,也就是更侧重于弘扬理性,更强调从“点”到“面”。通常的情况下,议论文的写作是最快适应高中读后感的好方法之一。

[篇六:作文读后感教师评语]

●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斜

●写好话题作文,其次要善于“以小见大”

●“独辟蹊径、表现个性”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

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

在以上三个主要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范围宽泛”这个特点。由于“范围宽泛”,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可以说,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斜。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拿2000年高考作文来说,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也可以写“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这样,“化大为斜,“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再拿下面一个话题作文为例: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斜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提醒同学们注意:善于“化大为斜,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二个本事是“独辟蹊径、表现个性”。<考试说明>“发展等级”要求考生作文“有个性特征”。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增强“选择意识”。首先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也就是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

拿2000年高考话题作文来说,可以从“认识世界的多样性”“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讲究包容性”“承认差异性”“尊重并发展个性”“增强批判性”“鼓励创新性”“反对僵死性”“提倡灵活性”等角度做文章,不要简单地停留在原话题的“丰富多彩”原地转磨盘,更不要简单地仅仅用一些事例去佐证原话题的正确性。注意:只要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相关,就都符合话题作文写作的要求,不要错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当做一成不变的命题。

当然,“有个性特征”还表现在文章的构思和表达上,但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写话题作文容易出现以下主要问题:

复制话题

试题给的是话题,要求围绕话题“做文章”。怎样做文章?就是要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总之,不能停留在原处。原处仅仅是个起点,如果在原处转磨盘,就没有创造,只有复制而已。要既不脱离起点,又不止于起点,要从起点走出来或说扩展开来:既可以从起点向远处延伸,也可以围绕起点纵横驰骋。须知,犹如母体和子体之间的关系,起点以外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创造,这才是“做文章”。为什么非要写“起点以外的东西”不可呢?因为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一位学者给出四个图形,让选出与其他几个图形不同的图形”的故事,读者已经听过了,感受过了,不需要你再去重复提供同样的材料。读者需要的是新的东西: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能够帮助读者深刻领悟其中道理;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描述自己的体验或讲述故事,使读者有更具体、更强烈的感受;如果写抒情散文,就要召唤起更新鲜、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

总之,读者不需要复制,读者需要创新。不要简单地原样复制,举出一个个相同的例子然后“鸣金收兵,得胜回朝”。与材料相同的例子能不能举呢?如果作为新的论证的材料,当然可以举,但要为自己新的论述服务,如果没有新的论述,那就等同于原样复制了,我们称之为“复制话题”。

2000年高考不少考生的作文有这种毛玻例如,开篇就“复制”,说有人喜欢山,有人喜欢海,这仅仅能表明社会上存在着“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现象而已,再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了。有的考生作文举出榴莲和臭豆腐,说有人喜欢也有人讨厌,这就没有多大意义。有的考生作文所举的例子很好,说“在一次联欢会上,主持人拿一个塑料袋,问大家这个塑料袋有什么用途,有人说可以当口罩,有人说可以当帽子,有人说灌上空气可以当气球。最后班长说把成千上万个塑料袋压在一起,可以做塑料板”。这些例子本身是不错的,但可惜举完例子就戛然而止了,没能充分运用这个例子进行说理。有一些考生举了“给一个温度计测量楼高”“一加一等于几”等智力测验题或“某次考试失利每人总结的原因各不相同”的体验等等,这些例子本身都是不错的,可惜没能进一步让这些例子为论证服务,而仅仅把这些例子往那里一摆就完事大吉了,这叫“以摆代议”。如果所举例子与试题材料相同或十分相近,没有什么新的论述,就不仅仅是“以摆代议”了,而是“克卤原材料了。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读后感
读后感教师精彩评语 第五篇

文/崔nn

最近读了安奈特。l。布鲁特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让我有如获至宝、如遇知音之感。读这本书感觉不象在阅读书籍,而是象与一位耐心、睿智的长者聊天,他的丰厚学识、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养着我心灵。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读后感

书中没有没有空洞的说教,更没有时尚、新潮的词语,只是通过一个个教育小故事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怎样做才会在学生长大后依然清晰地记得你的音容笑貌。本书的101条建议体现出作者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融入他们的情感世界,并强调情感教学与创造性教学手段的结合的教学理念。书中的建议简单易学、易于实践。书中的言语和比喻幽默、风趣。每条建议都从教师的身边出发,有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以及颇具争议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这本书有助于老教师的自身进一步提高,而对于新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

书中描述了作为优秀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优秀教师应具备的永不消散的魅力。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读后感。优秀的教师总会维持自己良好的声誉,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不为外界消极态度所影响,并且做任何事情都能从容、镇定,能控制自己的反应,不带着怒气行事。优秀的教师总会以身作则,本书还为教师提供了一些教学规划和课程指导,提出了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醒教师要精心准备,井井有条。关于课程指导,我从书中了解到作为教师要经常性观摩其他教师的课,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同时,教师的课堂内容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要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其社交礼仪,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礼仪规范。的确,我曾在学生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看了此书后,我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力求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着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班级必定是一个良好的集体。()本书提出了许多构建成功师生关系的建议。其中对教师自身提出了一些要求:教师要保持微笑,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同时,建议提出教师对待学生的一些要求:熟悉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你的“最好”,不求完美,只求学生进步等。这些建议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努力才能很好地行之有效地付诸于行动。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这时你会发现:原来,教师的生活可以如此精彩,教育的方式可以如此多姿!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读后感教师精彩评语 第六篇

初次拿到这本厚336页的书,我曾怀疑自己是否有毅力读完它。当我打开目录看,发现此书是以每天一个案例的形式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一共包含180天,几乎覆盖了整个学年的教学时间,每一天都为教师提供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方法、策略或者行动建议。一个个策略吸引着我不舍得中断,于是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之后,又细细品读了一番。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这180天的教学技巧有很多感同身受,比如给家长发表扬信、报喜单,给学生写小纸条,利用教室的墙壁展示学生的优秀成果、展示学生的照片等等,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采用着一些小的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读了<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从中学习到了更多的教育教学策略,受益匪浅。

“我希望你们都知道我很关心你们,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的真诚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情去施教,()用爱去开导,像所有卓越老师那样,用真情、爱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二)

上周学校按办公室发放图书,我拿到一本<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打开目录看,此书是以每天一个案例的形式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每一小节都非常具体的写出:“请你的静心思考”、“你可以这样做”两个环节。像“巧妙地安排座位、教会学生利用错误使自己进步、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等等……都是我们日常遇到的常规问题,书中都做出了可行的教学策略指导。看罢觉得受益匪浅,诸如“教好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家长的支持!”“一个不轻易犯错的人通常是一个不愿意冒险的人,而不敢冒险的人通常很难取得成功。”

我觉得全书的策略还是围绕教育上的爱展开叙述,从每天的小事做起,尽可能地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卓越的教师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的真诚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情去施教,用爱去开导,像所有卓越的老师那样,用真情、爱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三)

在今年内的暑期里我有幸在各位领导的推荐下阅读了安奈特·布鲁肖<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这本书,刚开始自己看到这么厚的一本书,感觉头也大了,但当我在看完第一页的时候,我就会不知不觉的翻到下一页,慢慢的我喜欢看这本自己原本看到头疼的书,整本书看完之后给我的收获很大。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能教好学生的就是好教师。不管有多少成绩,不管有多少荣誉,不管碰到多少困难,不管遇到什么特殊情况,都要坚持教好每个学生。这才是我们教师一辈子的追求。如果教不好学生,即使写了不少论文、出了不少书籍,也不能称之为名师。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是以每天一个案例的形式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每一小节都非常具体的写出:“请你的静心思考”、“你可以这样做”两个环节。像“巧妙地安排座位、教会学生利用错误使自己进步、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等等……都是我们日常遇到的常规问题,书中都做出了可行的教学策略指导。看罢觉得受益匪浅,诸如“教好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家长的支持!”“一个不轻易犯错的人通常是一个不愿意冒险的人,而不敢冒险的人通常很难取得成功。”

一、明确理想目标

理想,就是一个人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目标。没有目标,无以至千里。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不同教师从事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师分工不同,工作就会有差别。教师要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联系实际,选其一二,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学科知识应该达到什么标准,普通话达到什么水平,课堂教学达到什么要求,班主任工作达到什么程度,认真研究,不断实践,实现理想。干就干出个模样,当教师就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用爱教育孩子

爱能产生力量,有了爱,自己才愿意去做事情,并且不会感觉很累,没有爱教育也就没有了价值。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做教育成功的法宝。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用心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没有足够的爱心,就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了解学生,进而帮助学生。

1。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让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学会做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寄托着祖国的希望,是父母的孩子,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眼中无差生,只有差别的学生。教师的工作就是培养他们,转化他们,转变他们。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具备一名合格教师的品质。在教师眼里,所有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尽力关注每一个孩子,“为了一切孩子”是优秀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2。因材施教。“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孩子千差万别,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不断发展,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

三、正视压力,不断探索,悦纳任务

优秀的教师不是培训出来的,工作能力是在实际岗位上赶出来的。所谓孰能生巧、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有任务就有压力,怎样对待工作任务,持什么样的态度,是迎接挑战还是逃避?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成长,因为挑战与机遇并存。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真确看待任务,欢心接受任务。对待任务态度不正,屈于权力的压力,憋着心去干,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会为了完成任务而玩笑横任务,不会有真正的收获。态度正了,为提高自己而迎接挑战,即使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只要实践了,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都会在过程体验中有所收获,这样日积月累,定能厚积薄发,出类拔萃。

四、不断学习

学会学习,是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现代化教育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应当是多层的、宽广的。首先要求精和深,其次是宽和新。精和深,是指对其所教专业知识应当精确掌握、深刻理解。所谓宽,即知识面宽。知识之间是相通的,是可以迁移的。新则是追求时代发展,追求新的知识、方法和理念。优秀教师需要扎实的基本功,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这需要教师不断自觉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简洁精练的语言,准确生动的阐释,都是靠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积累得来的。

五、超越自我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学会阳光思维,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分开看问题。只有自己有了健康、积极的心态,我们培养的学生才会幸福、快乐。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从成功开始;每天创新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卓越的开始;每天谦虚一点点,就是被接纳的开始。只要我们朝着优秀教师这一目标不断前进,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成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读后感教师精彩评语 第七篇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在这个学期里,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全书皆为经验之谈,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来令人备感亲切、深受启发。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能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完这一百条建议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读后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我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第一、教师要爱自己所选的职业

在选择做老师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先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

在给<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教师退休前,举办了一次隆重的晚会。这位即将退休的女教师事实上还相当的年轻,她从20岁开始工作,到退休也不过45岁。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要退休呢?大家都不理解。奇怪的是,这位女教师连多工作一天都不愿意,恰好当她在学校工作满25年度那天离开工作。她的告别讲话,消除了所有的疑问。她说:?亲爱的朋友们,我离开是因为学校工作不是我喜爱的事业。我在这个工作中得不到满足,它没有给我任何乐趣。这是我的不幸,是我生活的悲剧。每天都盼望着课快些结束,喧哗声快些消失,可以一人独处。你们感到惊讶,一个45岁的妇女就离开了工作,而她的健康还很好。不,我的健康不好,已经受了内伤。受内伤是因为,工作没有给我乐趣。我的心脏病很重。劝告你们,年轻人,自己检验一下,如果工作没有给你们乐趣,那就离开学校,在生活中正确地判断自己,找一个心爱的职业。否则工作会使你们感到痛苦。?

思考一下这个悲伤的故事。健康、情绪、充实的精神生活、创造性劳动的乐趣、从心爱的事业中得到满足,都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如果对教育事业没有无限度热爱而强迫自己去做这份工作,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会给自己带来身心的损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点的乐趣,那么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与此相反,如果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在工作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价值,那么这种人生绝不会像那位女教师一样悲哀。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听过的一句歌词:因为爱,所以爱。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确定的是爱自己所选的职业,并愿意为它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第二、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面对不同个性的孩子,我们的教育经常处于变化的局面中,有时令人十分激动,有时情绪抑制。因此,善于掌握自己,克制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

碰到生气的事或突发的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我们教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一个消除激动和气愤的方法??幽默。他这样说到:如果你具有幽默感,那么,最紧张的,有时能引起很长时间气愤的局面就可以得到缓和。学生们之所以热爱和尊重快乐、不泄气、不悲观失望的教师,是因为他们自己是快乐的、具有幽默感的人。他们会从每一举动中、每一生活现象中看出很小一点可笑的事。善于无恶意地、怀着好心地嘲笑反面的东西,用笑话支持和鼓励正面的东西,是一个好教师和好的学生集体的重要特征。

事实上,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教师只有在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

第三、培养教师的语言素养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文中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首先,教师语言的纯洁性。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

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其次,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例如: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很关键。说什么?怎么说?我有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在某节课上,有3个学生在底下作小动作。我没有正面批评他们,因为我试过无数次,对这几位学生都没有用。于是,我就让他们主动站起来。顿时教室鸦雀无声,所有学生都以为我要批评他们了。我相信那几位学生也在思考要不要站起来。30秒之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了。我没有批评他,相反,我表扬了他的诚实和勇敢,相信他如果能改掉作小动作的坏习惯的话将来一定能做大事。我的话出乎学生的意料,我注意到没站起来的另两位学生的表情变化,一个脸已红得像红富士,另一个则低下了头。我的效果达到了,就继续上课。之后,这三位学生上课明显比以前认真了。

我想,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同样是教育上课开小差的学生,怎么说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什么我那样说没有效果呢?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平时注意思考和积累的。

第四、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这个思想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他时刻提醒着我让赏识常驻心田。

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作为教师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教师要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学困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师还要善于给他们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所以赏识在转化学困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遭到失败时,当学生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信心时,当学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时,教师要给予鼓励。给学生一个微笑,告诉他:?你能做好,老师相信你???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而当学生产生什么事都来做的想法时,当学生学会认识第一个汉语拼音?a?时;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劳动时;当学生有一次作业得?优?时,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做老师的不要吝惜表扬,应该由衷地肯定学生的行为。你可以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你做得很好,我为你的行为感到骄傲???

马卡连柯说:?你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比眼前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优点,这样做永远是正确的。?若我们不愿意表扬学生,缺乏欣赏学生的眼光,那么我们就会变得不会表场,就会使学生变得令我们无法赞美。

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舒畅,回归课堂,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成功,还给学生,赏识教育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理解、关爱的心桥。

第五、教师要养成写教育日记的习惯

从事教学多半年来,我一直满足于做好教师的基本工作,对于学校要求的写教学总结,总是处于一种应付、畏难的状况。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和<我怎样写教育日记>的两条建议,对我触动很大。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建议每一个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作四十多部专著,六百多篇科学论文,而且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而我每个月完成两篇教育随笔、一个教学案例,有时候都觉得无从下手,没什么好写呀,写什么呢?不就是每天上课、下课、处理些鸡毛蒜皮的事吗?同样是教师,我为什么总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说呢?

现在看完这两条建议后再想想: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可写的东西。有时候同学间的一次争吵、一句话语和家长的一次交流,都可以点燃我们灵感的火花,只是我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等到再想写时已不留痕迹了。再有我觉得善于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同事们在一起互相讨论的问题:哪些课堂效果如何,哪个学生喜欢插嘴,哪个学生能回答比较有创意的问题。我时常看了别人写了以后才发觉,我也有这样的事呀,为什么自己就不知道写下来呢?原来自己太粗心,不善于观察,教育随笔就无从写起,所以我们要写好教育随笔必须做个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留下痕迹,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这样就会拥有很多的宝贵的财富。

所以,我也建议每一位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面向教育事实本身?来记录自己的阅读日记、观察日记和行动研究日记,通过这些日记和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

教师们可以考虑写上面提到的三种教育日记或教育随笔。一是读后感;读完一篇文章,一本书后,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甚至可以借题发挥,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二是观后感;观看或访问一所学校、一节课、一个学生、一个教师、一个校长,记录自己观察或访问的感受。三是做后感;既有学习,又有观察,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改变,在改变中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和改变生活的过程叙述出来,就成为做后感。

第六、教师要学会挤出时间读书

当校长要求我们读好某书并且还要写读后感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抱怨:教师哪有那么多的精力?时间从哪里来?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就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

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目光穿行于浸透了深邃哲理的字里行间,我仿佛进行了一次耐人寻味的思想之旅。苏霍姆林斯基的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在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它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这样的一本书,应该让所有教师人手一册。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722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