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什么不体谅孩子

| 高中作文 |

【www.guakaob.com--高中作文】

老人不适合带孩子
老人为什么不体谅孩子 第一篇

老人不适合带孩子

最近,有许多老人来以琳帮着带孩子。虽然这些老人都是为了减轻儿女的压力而来,可是,他们中的大多数真的不适合带孩子。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点:

其一,有些老人体力不足。在这里带孩子的确非常辛苦,尤其是每天的感统运动课就足够让人累的,连一些年轻的妈妈们都有点吃不消,更何况一些体力处于下降趋势的老人!很多老人给孩子做不完老师指定的项目和规定的量,而感统室的老师又不可能帮着那么多的孩子全部做完。他们主要负责课堂的管理和组织以及运动项目的计划与设定,对新来的孩子照顾多一些,而大多数的孩子是需要在家长的辅助与督促下做运动项目的。其他时间也是一天到晚的需要大人扯着孩子走,真的很辛苦。何况,有些老人还有病在身,经不起多大的劳累与折腾。所以,他们在这里带孩子对做儿女的不一定是减负,而是更加重了儿女的牵挂。试想,把他们给累出个什么来,你不是更难过?你不是后悔都来不及?

其二,不会辅助。主要表现在很多老人的观念不新,往往对这些孩子的症状以及教育策略认识不足。对那些不会辅助孩子的老人,老师们一般持什么态度呢?——不好意思说!我的感受是这样:对一些妈妈们或年轻的家教,如果她们哪里做的不够,我一般是直接解释,有的甚至是毫不客气的直接批评。而对老人呢,就得想了又想那句话该怎么说才不致于伤害老人,才不会让老人觉得很难堪。在这个心里打转的时间里,就错过了该说的时机。等想好了再说,就不鲜了。所

以,有好多该说的话,往往因想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而被自己使劲的压到了嗓子里边。有时,即便是想到了委婉的说话方式,但老人真的是不理解你到底说的什么,所以他就真的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我真是觉得兜圈子好累。大家都知道,以琳全部是年轻的老师,我们能对孩子满腔热情的去爱,我们也对老人满怀着尊敬与体谅。孩子的爸爸妈妈与老师是同一辈分,而老人则是长辈级别。所以,这种辈分的自然划分,也就隔开了他们平等对话与交流的机会,这往往使老师失去应该发挥的作用。但是事实上,对孩子呢?是很不利的。

其三,有一个这样的孩子,家长需要大量的相关专业的学习。而老人呢,往往没有这个心力,甚至有的一直想不通。也就是说,就是老人来辅助的话,很多的也是外围性的,不能有的放矢,起不到关键作用。另外,隔代教育的一些观念,比如溺爱、纵容,对孩子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的。

当然,在这里也有几个做过多年教育工作的老人,他们就做得很好。但这毕竟是少数。

我们也都知道,很多的孩子父母这样做是很无奈的选择。在这里,我提出这些,只想对那些有条件选择陪读人员的家长提一个醒。

老人带孩子的利和弊
老人为什么不体谅孩子 第二篇

老人带孩子的利和弊

现在很流行由老人照看下一代的隔代方式,那老人带孩子到底好不好,老人带孩子的利和弊都有哪些呢?

老人带孩子的利处在于,有更多的养育和生活经验;要比年轻人更有耐心,因为年轻人可能会因工作中生活中的很多事产生情绪上的波动;老人要比年轻人更乐观,更稳重。作为自己的后代的孙子孙女们,老人又更多的热情和喜欢,孩子在这些老人身边更会受到重视。并且老人的作息时间很规律;老人的社交面也很广,老人一般不会打骂孩子,得到更多的爱和安全感,这些环境条件能对孩子性格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对来说由老人带大的孩子比较开朗, 年轻人带大的孩子显得比较内向,而且有相当一部分逆反心理比较重,原因是年轻人往往管教约束孩子的比较多,年轻人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孩子。原本我们就是一些没长大的孩子,也同样需要父母来体谅我们爱我们,让我们这些大孩子去养一个小孩子,总会带点情绪化的东西出来。

不过说到亲子感情,三岁以前是和孩子建立亲子感情的最重要阶段,现在孩子对父母是否留恋,如果条件允许还是每天都陪孩子玩上一个小时,给他讲故事或是和他做亲子游戏,但据你的条件最起码每天都要和他通一次电话,每周最少要去看他一次。

老人带孩子当然也有一些不利的方面,比如老人可能会溺爱孩子,造成孩子性格孤傲;有些老人比较安静,那么孩子可能也不喜欢与别

【老人为什么不体谅孩子】

人交流,进入学校不合群等。这种隔代教养方式还不如将孩子送去托儿所,因为上托儿所的孩子比较能适应学校生活。

由老人照顾的孩子虽然语言能力可能比较强,但是老一辈的人却无法提供婴幼儿需要的其他教育需求和社会交流环境。同样是三岁的儿童当中,婴幼儿时期就被送到托儿所的儿童比那些婴幼儿时期由老人带的孩子还要适应团体环境,也更懂得如何和其他的三岁儿童相处交流。婴幼儿时期在合格幼儿教育人员照顾的团体环境下成长,生活作息有规律,孩子的认知发展更好,而那些由老人带的,或是其他亲戚,甚至邻居带的孩子就没有这些优点。

但是婴幼儿时期由老人带也有好处,让老一辈人带的孩子,他们的语言能力比上托儿所的孩子要明显好很多。老人照顾孩子比较注重和孩子说话。他们会紧跟在孩子身边陪他们说话,孩子学到的词汇更多。现在的问题在于这样的差别有多大的意义,虽然人们说看三岁小孩就可以知道日后的发展,但是婴幼儿时期认知能力的差异很有可能会在入学之后慢慢变小。

因此,到底该不该让老人带孩子应该由其中的利弊权衡来决定,一切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要充分考虑老人们自身的条件和生活环境。

对赡养老人的误区
老人为什么不体谅孩子 第三篇

【老人为什么不体谅孩子】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老人为什么不体谅孩子】

对赡养老人的误区 核心内容: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人还是子女,都存在不少误区,如出嫁的女儿不赡养,父母再婚的不赡养,分家不公平的不赡养,不照料自己孩子的不赡养等。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对赡养的误区。

现实生活中,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现象用法律的观点去分析,主要源自以下几种误区: 误区之一:出嫁的女儿不赡养。

张老汉夫妇是一对年届古稀的农村夫妇,生有三子一女。小儿子自小痴呆,其余两个儿子在本村务农,日子拮据。女儿早年进城打工,生活条件不错。多年来,张老汉夫妇一直由两个大儿子照料。随着年事渐高,加上还要抚养痴呆的小儿子,老两口晚年生活越来越困难。为此,张老汉多次进城要求女儿也承担一部分赡养责任,但女儿认为自己已经出嫁,不再承担赡养义务。无奈之下,张老汉夫妇将女儿告上了法庭。

点评:《婚姻法》规定,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里所讲的子女包括已婚、未婚的成年儿子和女儿,也包括养子女和继子女。所以说,认为出嫁的女儿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是错误的。

误区之二:父母再婚不赡养。

老王在老伴去世后,经人介绍,与丧偶多年且无子女的刘某结了婚。由于刘某体弱多病,收入较低,两位老人生活十分困难。老王要求儿女履行赡养义务,都被儿女以父亲再婚为由,予以拒绝。

点评:修改后的《婚姻法》新增加的一条即第十三条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误区之三:分家不公不赡养。

在城市家庭中,一些子女参加工作较早,在父母购置家电、房屋等大宗财产时,该子女将其工资等收入交给父母,使该收入也用于家庭投入。在分家时,一些老人却将财产平均分配给所有子女,从而产生纠纷。在农村家庭中,儿子结婚由父母操办,结婚不久又分家另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子女常以父母偏心眼、分家不公为由,拒不履行赡养义务。

点评:赡养老人和分家产是不同的法律关系。赡养,是子女对父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分家产是分配家庭共同财产,是纯粹的财产关系。不论分家与否,均不能免除子女的赡养义务。

【老人为什么不体谅孩子】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retype/zoom/fc50a764bed5b9f3f90f1cab?pn=2&x=0&y=1275&raww=168&rawh=44&o=png_6_0_0_135_1148_126_36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44&md5sum=c7a8d3b0946b53aa87e40fe4c20b5424&sign=f3644193eb&zoom=&png=11021-&jpg=0-0" target="_blank">对赡养老人的误区
老人为什么不体谅孩子 第四篇

对赡养老人的误区

现实生活中,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现象用法律的观点去分析,主要源自以下几种误区: 误区之一:出嫁的女儿不赡养。

张老汉夫妇是一对年届古稀的农村夫妇,生有三子一女。小儿子自小痴呆,其余两个儿子在本村务农,日子拮据。女儿早年进城打工,生活条件不错。多年来,张老汉夫妇一直由两个大儿子照料。随着年事渐高,加上还要抚养痴呆的小儿子,老两口晚年生活越来越困难。为此,张老汉多次进城要求女儿也承担一部分赡养责任,但女儿认为自己已经出嫁,不再承担赡养义务。无奈之下,张老汉夫妇将女儿告上了法庭。

点评:《婚姻法》规定,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里所讲的子女包括已婚、未婚的成年儿子和女儿,也包括养子女和继子女。所以说,认为出嫁的女儿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是错误的。

误区之二:父母再婚不赡养。

老王在老伴去世后,经人介绍,与丧偶多年且无子女的刘某结了婚。由于刘某体弱多病,收入较低,两位老人生活十分困难。老王要求儿女履行赡养义务,都被儿女以父亲再婚为由,予以拒绝。

点评:修改后的《婚姻法》新增加的一条即第十三条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误区之三:分家不公不赡养。

在城市家庭中,一些子女参加工作较早,在父母购置家电、房屋等大宗财产时,该子女将其工资等收入交给父母,使该收入也用于家庭投入。在分家时,一些老人却将财产平均分配给所有子女,从而产生纠纷。在农村家庭中,儿子结婚由父母操办,结婚不久又分家另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子女常以父母偏心眼、分家不公为由,拒不履行赡养义务。

点评:赡养老人和分家产是不同的法律关系。赡养,是子女对父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分家产是分配家庭共同财产,是纯粹的财产关系。不论分家与否,均不能免除子女的赡养义务。【老人为什么不体谅孩子】

误区之四:不照料自己的孩子不赡养。

现在,不少年轻夫妇不体谅父母的身体状况,也不体谅他们生活收入等方面的难处,将自己孩子的饮食起居、上学接送、日常管护等任务一股脑儿推给父母。如果老人们在几个子女中处理不当和稍失公允,有子女就说“父母照顾了谁家的孩子,谁就应当赡养”,言下之意,父母没照顾自己的孩子,自己便不用承担赡养义务。【老人为什么不体谅孩子】

点评:依照法律规定,在父母健在并有抚养能力的情况下,(外)祖父母对于(外)孙子女是没有法定抚养义务的。所以,以老人不照料自己的孩子为由,对老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这于法于理都是说不通的。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

孝敬老人不能等
老人为什么不体谅孩子 第五篇

今年歇年假是因为弟弟家添宝宝了,弟弟结婚后一直和爸妈住在一起。妈妈身体不好我回去帮忙照顾。弟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从小在家什么都不干、不操心的弟弟还真有当爸爸的样,换尿布、冲奶、喂药忙的不亦乐乎,虽然一刻也不得闲,但是脸上不经意的疲倦早已被洋溢的幸福感取代,根本看不出是那个躺在沙发看电视要把脚翘妈妈腿上那个大男孩儿了。真的证实了那句话:没有孩子永远也不会觉得自己长大了!

平时总是喜欢逗朋友家孩子玩,而且小朋友们跟我还不错,因为我对孩子很有耐心,看着大人冲孩子发脾气总是不理解,还自诩如果自己有了孩子如何如何的,这次才真正体会到养孩子和陪他们玩玩的差别,才只知道这么小的孩子是怎样难带,饿了哭、渴了哭、拉了哭,尿了还哭,甚至有时候都不知道为什么他就开始哇哇了。没几天我就开始上火嗓子疼,头疼,明显的感冒症状就来了。哎!这才知道父母多不容易!不养儿不知父母心啊!

没有太在意过自己小时候多不好带,就听大人夸我多聪明、多可爱了,问姥姥才知道自己小时候是多么的讨厌,简直就是太可恨了,夜里怎么也不睡,妈妈只能侧着身靠着墙,让我枕着她的胳膊睡,等我睡够了妈妈的胳膊不知道麻多少回了!这里不要讨论我妈妈这样是不是在溺爱孩子,我相信没有一个初为人母的人看着自己的宝宝哭会不心疼的,会为了要从小培养孩子什么独立性而看着他不管的!现在回过头来还真是想不出爸妈是怎么把我从那么一个小不点养大成人的。

凌晨四点被宝宝的哭声吵醒,这个点儿应该是饿了,弟弟忙着给宝宝冲奶,不断的滴在手背上试奶的温度,生怕凉一点或者烫一点,看着弟弟忙碌细心的样子突然一种想法油然而生:如果多年以后爸爸妈妈生病了躺在病床上,我们做子女的能对他们做到无微不至吗?其实我和弟弟都是比较孝顺的孩子,这也是父母一直引以自豪的地方。可是随着我们参加工作,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天地以后,慢慢的重心会偏移,忙孩子忙工作而忽略了多久没回家看看老人、多久没陪他们过周末了。老人们却从不曾有半点怨言,他们理解孩子、体谅我们,把想念埋藏在心底培养成支持孩子的种子!我想天底下也就是当父母的能为孩子做到这一点吧,再孝顺的孩子对父母所做的永远也不能超越,因为这种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不说别的,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给与我们生命,这个恩是我们怎么也报答不了的!

很不理解那些和父母反目为仇,打官司上法庭、老死不相往来的人。和别人都能和睦相处,为什么和自己在世界上最亲的亲人弄的如此不可开交呢?到幼儿园、小学校门口去看一看,多少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等着接孩子,能说他们这样默默付出有什么要求吗?等他们帮着把隔代人养大、参加工作、挣钱了,我们的父母都什么岁数了,还能享着隔代人多少福,赶上没良心的孩子甚至一年半载都想不起回去看看他们,老人们又在图什么呢!总听身边人说父母百年以后办的怎样,选的多好的墓地,这是不能否定的。但是我总觉得我们父母身体好的时候多抽时间陪陪他们比什么都强,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的爹妈更需要我们精神上的慰藉。

弟弟忙完宝宝睡不着,看我也坐着发呆就过来和我聊天,还没等我开口弟弟便说:“姐,以前我体会不到,现在感觉到爸妈的不容易了,爸妈岁数大了,身体又不好,我觉得现在对于我来说什么都能等,唯独孝敬爸妈不能等,以后我会对他们更好更上心的,你放心吧!”

弟弟的话让我很震惊,但是更多的是欣慰。是啊,我们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再忙不能回家看看总有打电话的时间吧,打个电话报个平安,让父母睡个踏实觉,那就从现在做起吧,不晚!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773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