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蒙古草原的叙事散文

| 初中作文 |

【www.guakaob.com--初中作文】

鲍尔吉·原野:来自草原的散文大家
有关蒙古草原的叙事散文 第一篇

龙源期刊网 .cn

鲍尔吉·原野:来自草原的散文大家

作者:王建平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4年第11期

喜欢散文,所以经常看一些大家的散文。虽然其风格各不相同,但文中隽永、睿智之思可谓散文的共性,让人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般阅读之感。鲍尔吉·原野的散文也不例外,然而更可贵的是在他的散文里,我们能看到天空中悠然漫步的云的姿态,听到迎风飘拂的树的低吟,读出弱小却坚韧的小草的遐思。草原的美、人性的善、世间的情,如一股暖流温暖了我们的心。

(编 者)

鲍尔吉·原野,姓“鲍尔吉”,即蒙古族诸部落中黄金家族的命号,祖籍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科左后旗。1958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毕业于赤峰师范学校,现为辽宁省公安厅专业作家,辽宁省作协副主席。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品有《譬如朝露》《羊的样子》等,已出版散文集《草木山河》等数十部作品。获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朵日纳文学奖、文汇报笔会奖、人民文学散文奖。曾连续三年被评为“90年代中国十大散文家”。鲍尔吉·原野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

鲍尔吉· 原野的作品文采俊美,风骚逼人。这位从大漠走来,曾偎依在曾祖母怀里,聆听曾祖母咏唱史诗《格萨尔王》和讲述《成吉思汗箴言》长大的他,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伴随着他的成长、创作,走上文坛。他把《成吉思汗箴言》中的箴言“与友人交往像花牛犊一样温顺;与亲人交往像黑牛犊一样温顺;与兄弟交往像黄牛犊一样温顺”归纳为“善良”,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认为“做一个善良的人比做一个作家更重要”。所以,在其豪放、幽默、睿智、雅洁、细腻的作品中,他倾情描写人间的美善,使人回味;在他繁星般的散文篇章中,纯真和善良始终像乳汁流淌在字里行间。尤以《善良是一棵矮树》《月光手帕》《雪地贺卡》《跟穷人一起上路》《培植善念》流传最广泛。

《草原》
有关蒙古草原的叙事散文 第二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 石晶玉>

16.草原

【教材简析】

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内蒙古大草原时写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记叙所见、所闻、所感,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渲染、迂回、玻璃、襟飘带舞、马蹄、彩虹、羞涩、摔跤”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3.背诵1、 2 自然段。

过程和方法目标:

课前通过预习,课堂上采用游戏、组间竞赛等合作探究学习形式,创设生生、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识字,背诵课文1、2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可爱,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你对草原有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风景美?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人情美?

【语言文字训练点】

1、抓住“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那些小丘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等句子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

2、抓住主人们迎接客人的那富有激情的场面描写,以及人物的动作、表情、歌声等,感悟蒙古族人民的纯朴和热情,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团结友爱。

3、课后第三题要指导学生根据语境并结合使用工具书来体会“回味”的不同意思。

写实质朴,不加雕饰。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需学习的表达方法】

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写景时两种写作方法:(1)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精笔细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等。

【拓展读写】

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

【资料补充】草原图片。

【拓展阅读】

1、课内阅读:席芙蓉的诗《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2、课外阅读:余秋雨的《追回天籁》,老舍的《茶馆》。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至少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者查字典解决生词。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

4、查资料,了解作者,说说你对老舍的了解。

第一课时

一、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谈话: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草原的资料。

2.播放课件:草原图片配上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设计意图】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5.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

渲染、迂回、玻璃、襟飘带舞、马蹄、彩虹、羞涩、摔跤、一碧千里、翠色欲流、鄂温克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直接检查生字、生词,也是为了督促学生预习要真正预习到位。

【预设】:

“渲染”中的选“渲”的读音容易读成xuān,注意让学生反复识读;“璃”是二声,在“玻璃”这个词中应读轻声,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g”,不要读成“méng”, 教师要加以强调。

“襟”容易写成示字旁,“涩”容易写成上下结构,应注意右上方的“刀”左边有点,右边无点。“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加点。,教师要加以强调,同时在书中描红,书写。

二、精读感悟。

(一)指名学生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全班交流:你对草原有什么印象?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

【设计意图】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三)、朗读品味,感受草原风光美。

1.师:下面我们先来欣赏草原优美的风光。

学生自由练读,边读边画出描写草原美丽风光的句子,在课文旁边作批注。

2.全班交流,师重点引导以下句子:

【有关蒙古草原的叙事散文】

【预设一】: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学生谈体会的基础上,师重点引导:

(1)换词比较:“空气是那么(清新、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2)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新”“明朗”的用法。

(3)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4)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新”“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预设二】: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的?(一碧千里)

(2)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茫茫”。重点引导理解“茫茫 ”,两层意思,第一是不空洞,第二是不模糊。

师小结:草原辽阔无垠,一片绿色,但并模糊,并不空洞,绿得实在,绿得动人,充满了生命的灵动。

(3)感情朗读。

【预设三】: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妙用,并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配图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有关蒙古草原的叙事散文】

【预设四】: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并且读后评议。

4.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草原的美景,并通过反复朗读来在头脑中再现这种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人情美。

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蒙汉情深”?

2.全班交流汇报,师随机引导:

【预设一】:

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1)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可见“蒙汉情深”,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3)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预设二】:

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预设三】:

1、师: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师引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师:“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

描写大草原的作文
有关蒙古草原的叙事散文 第三篇

描写大草原的作文1【有关蒙古草原的叙事散文】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大草原,那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美丽迷人。

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这时我们来到草原上,在暖暖的阳光下,草地披上绿色的新装,地上长满了嫩绿的小草,五颜六色的野花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竞相开放。远远望去,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茵如毯的草原上,格外醒目。成群的牛羊想朵朵棉花镶嵌在草地上,远处牧羊姑娘那动听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

草原的夏天是一个水草茂盛的季节。这是,你在来到草原,仿佛置身于渌色的海洋。微风偶尔轻轻吹过,才能看见草原上成群的牛羊,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笔下的“风吹低见牛羊”的情景。远处蒙古包里升起的袅袅炊烟,有位这绿色的草原平添了一种恬淡的气息。秋天,草原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有的像绵绵的羊群;有的像雪白的棉花;还有的像高高的群山。蓝天下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变成了金色的海洋。草籽成熟了,沉甸甸的穗头把草秆压垮了。这些优良的牧草把马牛羊喂得膘肥体壮。

寒冷的冬天悄悄的来到了草原。北风呼啸,大雪漫天飞舞,像鹅毛,像柳絮,纷纷扬扬地飘洒在草原上,草原像盖上了一层棉被,到处都是白雪皑皑。

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描写大草原的作文2

暑假,我去了那拉提,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晴朗,我总想高歌一曲,表达我满心的愉快。

那拉提草原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闪闪发光的绿宝石;那拉提草原真静啊,静得可以让你听到牛羊的叫声;那拉提草原真大啊,大的让你找不到边际。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天边的绿毯绣了大花,举目望去,是连绵起伏的山,这些山与天相连,犹如一幅水墨画,几匹骏马的嘶鸣,打破了草原的宁静,连大牛也会抬起头,好像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过了许久,远远看见了一顶白色的蒙古包,热情的哈萨克族阿姨,对我们很热情,特为我们倒上了热腾腾的奶茶。

当我们要离开那拉提大草原时,我又忍不住回头深情看了一眼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然后才恋恋不舍的上了车。

再见了,那拉提大草原,我还会来看你的。

描写大草原的作文3

某一天,我们来到了巴里昆“世界”。

我坐在车后心想自己能快一点到那个美丽的“世界”。然而,这一路上的花花草草,却吸引了我!

天空是浅蓝的,像浩瀚的海洋、像琢磨得非常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很精致的蓝缎子,看上去,它好象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一样;它又好象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蓝莹莹的天空陪衬着雪白的云,煞是好看。

这一路上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儿;绿幽幽的小草;绿树成阴的森林……一直陪伴着我们。

过了1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巴里昆“世界”——巴里昆大草原。

这就是草原吗?我趴在吉普车的车窗前呆望着跟前这一片绿色的海洋,犹如置身于乘风破浪的远航海轮上一般。汽车驶过的草原向两边分开,又在车身后合拢。一望无际的清新碧绿、密密层层的柔嫩牧草,平展地延伸着。那星星点点的雪白的蒙古包就像大海上扬的白帆,蕴涵着无限的生命力。远处那一片是飘来的白云吗?近了,还有一点桃红,隐隐约约传来的悠扬的牧歌和清脆的铜铃声。汽车驶到近旁,一位身着桃红色蒙古袍的少女手持牧鞭,赶着一群羊缓缓走在绿海上,两只在她裙边欢快跃动的小羊羔摇晃着头,系在脖子上的铜铃在叮当作响。骏马飞奔在羊群前,好似草原上的警卫,保卫着羊群;又好似在和羊群比赛赛跑。笨重老牛们在蒙古包周围找草吃,好象不愿和其他动物共处;又好象有要是在身。一位蒙古姑娘在蒙古包旁挤牛奶,那牛奶真是雪白,我们恨不得喝上一口!背后与绿海连成一片的蓝天白云,连同少女明媚的笑容。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夏季草原放牧图。

我跟着几位小伙伴下了车,在这美丽的海洋上跳舞嬉戏,享受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草原的气息。

我们抱来了一只小羊羔,一块照了张相。这张照片上映着美丽的草原,美丽的森林! 我爱美丽的大草原,我爱美丽的巴里昆!

描写草原风光的资料
有关蒙古草原的叙事散文 第四篇

描写草原风光的资料

无边无际的平原平坦、广阔,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墨绿色的大翡翠圆盘,苍茫浩渺,气魄摄人。 一片连绵不断的平原,在天空下伸展,没有山丘,像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的海一样平静。 那霏霏的雨丝,宛如一片朦胧的烟雾,遮掩了绵延千里的淮河平原。

高原的气候,真叫人无从捉摸。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风满天,忽而平静得纹丝不动。 高原上的春天短得像兔子的尾巴,一闪便不见了。

绿草如茵的草原上还有一条细细的河,袒露在阳光下,远远看去,像一条发光的银项链。 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也都是五颜六色的了! 一片辽阔的大草原,大得无边无际,微风扶着泥土散发出的芳香,把一大片一大片庄稼吹得如涟波荡漾。

夜幕笼罩着草原,一盘圆月从鱼鳞般的云隙中闪出,草原上弥漫起朦胧的月光,像是升腾起来的一片淡淡的银雾。

【有关蒙古草原的叙事散文】

草原多么像海啊!只是比海寂静;草原多么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广漠得望不到边际。 远远地眺望,草地上有团团白云在蠕动,原来这是牧场的羊群,一只只白生生的,肥壮可爱,使草原更加生机勃勃。

.夏日的草原,早晨空气格外清新,我缠着父亲在草原上漫步。幽幽的草香迎面拂来,红艳艳的朝阳正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为辽阔的草原镀上一层金色。草叶上的露珠,像镶在翡翠上的珍珠,闪着五颜六色的光华。我看到草丛中夹着许多粉红色、白色、黄色或是蓝色的不知名的花,把草原装扮得十分美丽。还有那活泼的小鸟儿唧唧喳喳地在草丛中跳跃。

啊,这草甸子真是太大了,一望无垠,像一张绿色的大地毯一直铺向天边。碧绿闪光的野草在微风中摇摇曳曳,中间夹杂着一簇簇的小野花。小星告诉我,洁白的是康乃馨,殷红的是百合,深粉的是马兰,浅蓝的是铃挡,金黄的是蒲公英„„远远看去,就像绿地毯上绣的花图案。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

春风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中放牧着白云。春雨轻洒,草儿发芽,大地一片青青。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茵如毯的草原上,格外醒目。牧羊姑娘那动听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成群的牛羊,像天上的片片白云飘落到大地,真是美景如画呀!

田野躺在光辉朗耀的阳光下面,正是秋收过后的情景,处处点缀着圆圆的稻草堆。黄色的、黑色的牛群,散在各处悠闲地啃着草。有的地方,长着绿色的植物,像铺的碧绿的地毯。小溪蜿蜒在田野里,给阳光照着,像一条明亮的玻璃带子。

在葫芦坝靠西的河坎上,有一溜向阳高地,深褐色松软的泥土里,生长着全坝子上最好的庄稼。排着方阵一样的麦田,正在拔节期,绿葱葱的,健壮挺拔,一派蓬勃生机。

如果你坐在飞机上向下鸟瞰,这里的景色是极其壮观美丽的。碧绿、葱绿、黛绿的林带网,像棋盘一样把黄色的沃土一档档地划分得非常整齐。田野随着季节的转换和作物的交替成熟,如同闪烁的宝石似地变换着绚丽的色彩。【有关蒙古草原的叙事散文】

湛蓝的天,洁白的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星星点点的蒙古包点缀其中。这就是世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内蒙古大草原。平原是辽阔的,一望无垠的黄沙伸展着,直到天边。平原辽阔而且寂静,每日只有一样的阳光蒸晒着,使得地上的黄沙变得焦灼。没有风,没有声息,黄沙发出枯燥的苦味,使人晕眩。

更使人陶醉的是美丽的大草原,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的三月,朋友!如果你来到我们这儿,我想,你一定会被美丽的大草原迷住的。刚刚泛青的草儿偷偷地探出了头,僵硬的土地已经变得像地毯一样柔软,牧民们赶着牛、羊、马来到这大草原上放牧。马儿看到这广阔的草原立即狂奔起来,在草原上尽情地打滚。草原上到处都有一种叫蒲草的草,它的叶子形状有点像柳叶,但比柳叶长。

这就是草原,我们引以为傲的蒙古大草原。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翠色的草原里,绵羊数不胜数,各种动物到处奔跑,鸟儿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人们骑着骏马,飞驰在草原上。碧绿一片,其中,以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呼伦湖和贝尔湖为亮点。呼伦贝尔草原是内蒙古草原风光最为绚丽的地方,拥有一亿多亩草场,两亿多亩森林,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巨毯,步行其上,那种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非常美妙。还有格根塔拉草原和希日塔拉草原,如今更加美丽动人,水草肥美,丘陵起伏。在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可以骑马乘驼畅游草海,可以坐“勒勒车”环湖漫游,可以临湖垂钓,可以入林狩猎,尽享草原风光。|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最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这里地域辽阔,风光旖旎,水草丰美,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一直延伸至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

这里夏季气候宜人,空气净透,是避暑度假的胜地;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一派北国风光,是滑雪、打猎和冰上运动的好去处。额尔古纳河流域是蒙古族的发祥地,也是成吉思汗叱咤风云过的古战场。

每逢夏季牧民们便在这水草丰美的地方放牧,这里形成了以游牧部落为主体的美丽图画 蓝天白云、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袅袅炊烟,呼伦贝尔是世界少有的绿色净土和生灵的乐园。茫茫无际的天然牧场,清新宁静,置身在美丽的大草原之中,令人心胸豁然开朗。围着红彤彤的篝火跳起安带舞,那嘹亮悠扬的蒙古长调伴你直至夜深„„7月正是去呼伦贝尔的好时候。

在草原深处,有最原始、最淳朴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鄂温克、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族兄弟姐妹将以特有的豪爽、奔放与深情厚意迎接你的到来。穿越吉布胡朗图,你将能品味飞鸟成群、水天一色、气势磅礴的呼伦湖和新开湖;住进自己搭建的蒙古包,品尝亲手宰杀的牛羊,喝一杯醇香的奶茶和美酒,吃一顿鲜嫩的手扒肉,让朝霞般的篝火点燃你无限的热情和美好的希望;体会草原牧民赛马、套马、驯马表演、蒙古博克、角力擂台赛、祭敖包„„当一回蒙古人??做一天牧民吧!

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有关蒙古草原的叙事散文 第五篇

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草原上的蒙古族是克什克腾旗主体民族,有着待人热情诚恳的传统美德,以粗犷豪放、胸怀担荡、诚实热情著称。居住蒙古包。服饰,男女老幼皆穿长袍腰带,穿高腰靴子。饮食以粮、乳、肉、奶茶为主。其中奶豆腐、奶茶、黄油、奶酒最具特色,全羊、手扒肉是招待贵客的宴席,独具民族特色。蒙古族的最高礼节是敬献哈达。祭敖包、草原盛会--那达幕是蒙古族的传统活动和特有的民族风情。

每年农历5月13日举行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同时举办那达慕,其项目主要有博克(摔跤)、赛马、射箭,还有民族歌舞表演等,充分展示灿烂的马背民族文化

那达慕,蒙古族语意为娱乐游艺,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那达慕始于13世纪初,当时那达慕只举行射箭、赛马或博克的某一种比赛。如今的那达慕除了传统的男儿三艺博克、赛马、射箭比赛之外,还增添了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放映电影、篝火晚会等等新内容,同时开展经贸活动,进行物资交流,还要表彰劳动模范,其内容和形式都 有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那达慕这一古老的活动正焕发出新的活力,已成为融文体、经贸、旅游于一体的草原盛会。

那达慕盛会传统的项目为男儿三艺比赛,即博克(摔跤)、赛马、射箭

射箭是蒙古族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蒙古族民族向以高超的善射技艺而著称。蒙古族的射箭比赛分骑射和静射。射手身穿窄袖紧身短袍,身背弓箭,策马到起跑线,令发后,射手起路,抽弓搭箭,瞄准射靶。静射一般皆规定距离,比赛时射手立于固定地点发射。三箭射完,以中靶箭数评定优胜,并颁奖。

博克是蒙古族最喜好的体育娱乐活动。蒙古族的博克(摔跤)起初具有很大的军事体育性质,主要用以锻炼力量、体魄和技巧。而现在的博克主要成为蒙古族男子比力量、技巧与本事的体育娱乐活动。蒙古族博克具有独特的比赛规则,胜者有优厚的奖品。根据那达慕的规格参赛选手的数量不同,旗级那达慕博克参赛先锋为512名。跤手参赛时,上穿“照德格”(镶有铜钉的皮坎肩),下着白色跤裤,腰系彩绸做成的围裙,脚蹬蒙古靴或马靴,坦胸露背,有的跤手脖子上还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制成的“姜嘎”(在历次比赛中获胜的象征物),象即将出征的武士。在比赛开始时,跤手们在粗犷的蒙古族乐曲中,跳着雄健的“鹰步”列队上场,一队跤手比赛完毕后,双双再跳着“鹰步”面向观众示意退场

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栅 撑杆 包门 顶圈 衬毡 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构成。木栅蒙语称“哈纳”,是用长约2米的细木杆相互交叉编扎而成的网片,可以伸缩,几张网片和包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圆形的墙架,大约60根被称作“乌尼”的撑杆和顶圈插结则构成了蒙古包顶部的伞形骨架。牧民们用皮绳、鬓绳把各部分牢牢地扎在一起,然后内 外铺挂上用羊毛编织成的毡子加以封闭,一个精美观的蒙古包就建造完成了,可以说是用最简洁的手法和最省料的工艺完成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创造。

蒙古族牧民必须随着水源 牧草不断迁移,蒙古包的结构特点充分适应了这种游牧生活,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精巧 方便,建告 拆卸 运输很容易,且美观实用,风雪来临时,包顶不积雪,大雨冲刷包顶不存水,圆形的结构还可以抵御风暴袭击。毡的厚度可随季节增减。底部的围毡,天热时可以卷起通风。白色的表面,还装饰着由红 蓝 黄等颜色布料做成的如意花纹。充分体现了功能要求和审美要求的统一。

一个中等规模的蒙古包需用方块 木栅组成,从外形上看其体量并不大,但包内的使用面积却不小。 生活在蒙古包里的牧民,习惯将蒙古包内部平面划分为九个方位。正对顶圈的中位为火位,置有供煮食 取暖的火炉;火位前面的正前方为包门,包门左侧,是置放马鞍 奶桶的地方,右侧则放置案桌 橱柜等。火位周围的五个方位,沿着木栅整齐地摆放着绘有民族特色的花纹安析木柜木箱。箱柜前面,铺着厚厚的毡毯,这是家庭成员室内活动的中心,也是夜晚就寝的地方。 蒙古族习惯的右为贵,以上为尊,因此,蒙古包内正对火位的一方为尊位,是男性和菲 卧的铺位,也是招待宾朋的地方;尊位的右侧和左侧,分别是男性和女性成员的铺位

清真寺的建筑艺术表现了以伊斯兰文化为体,以汉文化为用的特色。中国穆斯林林清真寺为“哲玛阿提”--聚会的场所。其外形吸收了汉族建筑艺术特点变成一种宫殿式建筑,也有部分拱顶式建筑,内部装饰是阿拉伯式的,一般采取几何形图案或艺术文字。清真寺必须坐东朝西,标准的清真寺是“三堂合一”式的,即礼拜堂,经堂、澡堂集中设于寺内。教徒讲究念、礼、斋、课、朝五功。每日五次礼拜都须净身。

回族的清真寺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政治、经济活动的场所。国著名的回族清真寺有福建泉州“清净寺”,广州“怀圣寺”,杭州“真教寺”,北京牛街“大清真寺”,宁夏同心县李旺“大寺”,银川“大清真寺”等。普通的清真寺遍布回族聚居区,式样因教门而异。清真寺的礼拜堂不准妇女进入。回族民居与聚居地其他民族相同,没有统一的建筑式样,也没有回族的特色民居,但回民家庭讲究清洁整齐,栽植花木,室内摆设具有浓郁的宗教风格。 如果蒙古小伙子看上了哪家姑娘,在订婚前,要托媒人带着象征和谐 甜蜜 旺盛的白糖 茶叶 胶等物品,用一块白手巾包着前去撮合,若女方收下,婚事则可以进行。随后男方父母及本人要带着哈达 奶酒 糖块之类礼品求婚,一般要进行数次才能定婚。女方收下订婚礼后,男方还要向女方送三次酒,如女方将这三次酒全部收下喝掉,这件婚事便确定下来。当接近婚期,男方要给女方送一次礼,一般是煮整羊一只,还有酒 茶 哈达。女方对送礼者热情招待,双方祝酒,口颂吉祥语句,对歌庆贺。

新郎受掰羊脖考验

鄂尔多斯蒙古族新郎以及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后,总会被女方家当作上宾热情招待,大家在一起又吃又喝又唱又跳,好不热闹,这时,男方祝颂人会悄悄地离开宴席领着新郎来到新娘的房间里。待他俩在客位上坐下以后,陪娘们就会端上来一个煮熟了的羊脖子招待新郎,并请新郎把羊脖子从中间掰断,以试新郎的力气大小。为了戏弄新郎,陪娘们早就将一根红柳棍或一根铁棍子巧妙地插进羊脖骨髓道里。新郎如果事先有人指点,他就会识破其中奥妙,取出柳棍或铁棍,很容易地将羊脖子掰断。有的新郎则不识其中秘密,因而费尽力气,弄得满头大汗,像狗咬乌龟一样,又着急,又羞愧。而陪娘们则趁机用十分辛辣刻薄 但不怀恶意的语言挖苦,取笑新郎。被讥笑得满脸通红的新郎,此时恨不得脚底下突然有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洞。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777342.html